2-1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及案例分析-田兆嵩

合集下载

病例讨论7

病例讨论7

血型“ 。 因白细胞和血小板偏低, 血型 “ A”。 因白细胞和血小板偏低 , 为了能 顺利进行第9次化疗 , 顺利进行第 次化疗, 给患者输当天新鲜全血 次化疗 400ml ,输血过程无任何反应。化疗顺利。输 输血过程无任何反应。化疗顺利。 血后第7天血红蛋白降为 血后第 天血红蛋白降为90 g/L。再输新鲜全血 天血红蛋白降为 。 400ml, 输后约 分钟 , 患者觉腰痛 , 继而出 , 输后约20分钟 患者觉腰痛, 分钟, 现畏寒、头痛、恶心、体温39℃ 尿呈酱油样。 现畏寒、头痛、恶心、体温 ℃,尿呈酱油样。 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经及时抢救,患者转危为安。
例6 患者女, 岁 因患结肠癌作根治性手术。 患者女,50岁,因患结肠癌作根治性手术。 手术中输入其女儿提供的新鲜全血400ml。手 手术中输入其女儿提供的新鲜全血 。 术顺利。该患者未经化疗和放疗, 术顺利。该患者未经化疗和放疗,免疫功能正 常。 术后(输血后) 天突然高热; 术后(输血后)第11天突然高热; 天突然高热 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第12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天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天出现肝功能异常; 第14天出现肝功能异常; 天出现肝功能异常 天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第16天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天出现全血细胞减少 继之出现腹泻,血水样便伴腹痛; 继之出现腹泻,血水样便伴腹痛; 积极治疗无效,最终死于败血症。 积极治疗无效,最终死于败血症。
调查发现
血库人员误将3Βιβλιοθήκη 岁看成 床 错用39床的血 血库人员误将 岁看成39床,错用 床的血 岁看成 标本测定血型并作配血试验。 床血型为 床血型为A 标本测定血型并作配血试验。39床血型为 型,女,李×兰。 实际上,患者为28床,血型为 型。 实际上,患者为 床 血型为B型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

(一)1gA抗体和1gA 同种异型抗体:
1、1gA缺乏者:
再次输血
多次输血 → 类特异性抗IgA ———————→ 过敏性 休克。
2、IgA正常者:
多次输血 → 1gA同种异型抗体 → 严重过敏反应。
(二) 过敏体质:
患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牛奶、鸡蛋等), 输血浆时也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 被动获得性抗体:
血涂片发现大量球形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 确诊。
精选ppt课件
17
三、预防 1.详细询问病人输血史和妊娠史,并认真
填写在输血申请单上; 2.有输血史及妊娠史者不能只用盐水介质
配血,还应加用其它方法交叉配血; 3.短期内多次输血者,输血前应作抗体筛
选试验。
精选ppt课件
18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同种异体免疫
细菌污染反应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或血色病
非 循环超负荷
血栓性静脉炎
免 空气栓塞
疫 出血倾向
输血传播的疾病(输血传染病)
性 枸橼酸中毒
如:肝炎、艾滋病等
反 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应 电解质紊乱
肺微血管栓塞
精选ppt课件
4
表2 403次输血反应分析*
——————————————————————
————————
反应类型
反应率(%)
——————————————————————
————————
发热反应
52.1(210/403)
过敏反应
42.6(172/403)
溶血反应
4.5(18/403)
循环负荷过重
0.7(3/403)
——————————————————— ——————

两种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田兆嵩

两种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田兆嵩

19
预防
选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减少输注血制品中的白 细胞,可以减少发热反应。 每单位血制品白细胞含量最多不应超过5×10 。 输血前白细胞去除或储存前白细胞去除可以减少血制 品中的白细胞,从而减少FNHTRs的发生概率。 在储存前进行白细胞去除,可以减少血制品储存期间 细胞因子的累积,比输血前去除白细胞效果更好。
病因
过敏体质:受血者本身对献血者血液中的蛋白成分过 敏,或受血者对某些药物、食物及其他成分过敏,而 献血者血液中又含有相应的过敏原,当输入献血者的 血液时,被动输入这些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另外,医疗机构环境中有很多物品,例如胶带、镍钢 针等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可能会被误认为输血引起 的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重度过敏反应多与IgA 抗体相关,往往在开始输血 时(输注<10ml)即出现症状。 除以上症状外,重度过敏反应还会出现心血管系统功 能紊乱和过敏性休克,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意识 丧失、心律失常和心搏骤停等。 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将更加严重。 少数患者也可能出现腹部绞痛症状。
12
治疗
使用解热药无法使寒战立即缓解,而哌替啶对于寒战 有效,静脉注射哌替啶将使寒战在数秒内缓解。 但是,在使用该药物时应密切观察。 因为哌替啶具有呼吸抑制作用。
13
治疗
至于是否继续输血,应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倘若患者症状已快速缓解,而病情又需要继续输血, 此时应选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输注,但输注速度 宜慢,且需要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田兆嵩
两种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2
两种最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
一、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NHTRs〕 二、过敏性输血反应

输血应急预案案例分析

输血应急预案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某医院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输血反应,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为此,医院启动了输血应急预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下为该案例的详细分析。

二、事件经过1. 患者信息:患者,男性,58岁,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治疗。

入院后,经医生评估,需要输血治疗。

2. 输血过程:患者于某日进行输血治疗,输血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面色苍白等症状。

3. 发现与报告:值班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医生。

医生到达现场后,对患者进行了紧急救治。

4. 诊断:经医生诊断,患者发生了输血反应。

5. 应急处理:医院启动输血应急预案,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使用抗过敏药物等。

6. 结果:经过紧急救治,患者病情得到缓解,但需继续观察。

三、案例分析1. 事件原因分析(1)输血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在输血前,医护人员未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导致输血过程中出现血型不匹配。

(2)输血过程中监测不严格: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反应,导致病情加重。

(3)应急预案执行不到位:在发生输血反应后,医院应急预案启动不及时,救治措施不够到位。

2. 事件教训(1)加强输血前准备工作: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确保输血安全。

(2)提高输血过程中监测能力:医护人员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救治措施。

(3)完善应急预案:医院要制定完善的输血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输血反应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

四、改进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知识、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

2. 完善输血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确保输血过程安全、规范。

3. 强化输血科室管理:加强对输血科室的监督管理,确保输血质量。

4.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输血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输血反应的能力。

输血

输血

输血前核对
护士站 血液(血袋标签)与交叉配血单内容 核对 床边 血液(血袋标签)与患者核对 关键控制点:双人核对
输血实施
红细胞输注前应当轻轻混匀,输注速度过慢时,血液 输注到一半时应当把血袋轻轻颠倒混匀一次。血小板输注 应当使用专用滤器,穿刺进入血袋后,首先应当把滤器倒 置,用血小板悬液充溢滤器后,再将滤器回正,进行输注。
病历描述不当
1、术前Hb148g/L,手术记录描述中出血不多, 输红细胞悬液2 U,术后Hb 96g/L。 2、内科输血治疗,如病程记录,或记录简单 的。如:XX主任查房,指示输血治疗。 3、外科手术病历,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手 术护理记录,术后志,描述不统一。 对策:控制输血指征
Rh(D)阴性患者输血问题
法》等。
我国现阶段输血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搭配用血
替代应用
输注无效,不查原因
临床医生不珍惜血液
节约用血、科学用血、杜绝不合理用血,这是全体医 务工作者的职责。
输血反应
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 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 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 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输血死亡主要原因分析 (美国,1980)
61%
非ABO溶血性反 应 肝炎 循环过载ARDS
10%
移植物抗宿主病 血液处理粗心 感染血 ABO反应
16% 2% 2% 1% 8%
临床输血常见的问题
1、输血指征掌握不够准确。 2、少数医师仍固执地要求全血。 3、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悬液进行全血再 构成(表现为输血处方上一定量的红细胞 悬液加等量的血浆)。
输血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 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 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分析输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输血质量

分析输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输血质量

分析输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高输血质量目的:探讨输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相应的对策,提高输血质量。

方法:分析文献中输血中在的输血反应、输血传播疾病、血液质量管理不善等不安全因素。

结果:输血存在着诸多风险。

结论输血工作者要严格操作常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控制输血不安全因素,减少或消除输血存在的问题。

标签:输血;存在的问题;对策1输血存在的风险1.1输血反应患者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导致的任何意外不良反应,称为输血反应,发生率约为1.65%.输血反应可分为溶血性反应、败血性输血反应、过敏性输血反应、发热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及其他输血反应。

1.2输血传播疾病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献血者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输血使受血者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输血是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三大途径之一。

其危险性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1] 。

输血后肝炎,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常见的输血传播性疾病,发生率为2.4~27.6%, 常常与输血量、输血次数呈正相关[2]。

孕妇因输血而致巨细胞病毒感染最容易使胎儿发生宫内感染,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骨髓移植患者因输血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死亡率很高。

疟原虫感染可产生无症状疟原虫携带状态,当输用这些血液时可发生输血后疟疾。

近年又发现一些新的与输血安全相关的病毒,如TTV病毒、SEN-V 病毒、新克- 雅氏病毒、SARS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等[3] 。

2血液质量管理不完善有的医疗机构中输血指导准则和质量标准控制网络尚未健全,对输血工作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有关规章制度不够完善,输血管理监督检查的组织亦不健全,缺乏科学客观权威的输血工作质量标准等;输血科工作环节多,如果血源管理不当,献血员体检验血有误,采血过程无菌操作不严,配血发血及输血时粗疏等都会影响输血工作的质量与安全;输血科与临床用血单位尚无快捷有效的信息与反馈系统,不了解输血效果;房屋设施、实验仪器设备比较简陋落后,检测方法和试剂不统一;血源管理、血液质量和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混乱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血液检测手段比较落后,临床不合理用血现象严重,用血量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职业供血者的比例占50%以上,由于多数献血员缺乏医学和输血知识,异地流动或短期内重复交叉献血现象比较严重,使血液质量难以保证。

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减少输血反应

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减少输血反应作者:石晓兰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28-02输血作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医疗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使用方法或者流程出现纰漏,就会严重的威胁到受血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同时,因为现阶段医疗检测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还存在“窗口期”,这样一来就也增加了血液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即使是已经经过严格检测后才投入使用的相关血液成分,其也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除此以外,输血还有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急性肺损伤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情况。

那么如何合理的利用血液成分,降低输血反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输血后常见的不良反应1.1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指的就是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的1h-2h之间内,体温升高1℃以上,且排除因其他原因所引发的体温升高。

1.2 过敏反应:在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性反应,症状比较轻的受血者,发生单纯性的荨麻疹,中度的受血者,则会表现出过敏的反应,而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1.3 溶血反应:因为免疫或者非免疫两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受血者体内输入的红细胞出现异常,进而造成不良反应。

1.4 其他反应:比如输血后紫癜、细菌污染反应、枸橼酸盐中度、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 明确成分输血理念2.1 相比于成分输血,全血输血的风险性更高现阶段,虽然有大多数临床意识医师已经接受了成分输血的理念,但是却缺乏全血输血的相关风险意识。

对于全血输血的风险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后,可能会造成循环超负荷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会对心血管疾病和儿科患者造成更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有一部分病毒性的传染病是通过全血中所具有的白细胞和血浆进行传播的,比如,巨细胞病毒就是将白细胞作为媒介而传播的,所以应该将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进行去除,从而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除此以外,利用成分输血,也能够使血液资源的利用更加具有合理性,进而达到节约使用血资源的目的。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细菌污染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
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

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

3.采血时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

(二)临床表现
细菌污染反应于静脉输血输液中、后发病,此反应虽然少见,但极为严重,可引起严重感染及休克,病死率高。

1.突然剧烈发冷、寒战、高热、头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大汗、脉搏细速、血压急剧下降而休克,甚至死亡。

轻者以发热为主,可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2.全身麻醉(简称全麻)病人可仅表现休克和(或)创面渗血不止。

3.剩余血浆呈暗灰色或黄褐色、混浊,有凝块及絮状物。

血直接涂片可见大量细菌。

血培养可有细菌生长,多为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大肠埃希菌等。

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三)预防和处理
1.从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凡血袋内血浆混浊,有絮状物或血浆呈瑰红色(溶血)或黄褐色,以及血浆中有较多气泡者,均应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以策安全。

2.立即停止输血、输液,收集所输血液、药液及其输注等有关用具进行检验。

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抗休克等治疗。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输血前检验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型与申请单上的血型不一致,则应重新采集 血标本。
6
一、重视血液标本
采集血标时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只
有申请单上的资料与患者腕带的资料完全一 致才能采集血标本。
使用条形码的医院,应在采血后将标有患
者信息的条形码标签贴在试管上并与腕带资 料核对。
7
一、重视血液标本
采集血标本时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意识
如果一时无法找到正反定型结果Rh(D) 同型的O型红细胞(正反定型相符)。
26
二、坚持正反定型
Rh(D)血型鉴定原则: 对受血者常规只测Rh(D)抗原; 对献血者不仅要检测 Rh(D)抗原,在初筛
为阴性时必须进一步确定是否为弱D;
弱 D 针对受血者而言为 Rh ( D )阴性,而对
前作阳性/阴性对照,以检测其活性。
在观察定型结果时,既要观察有无凝集,也
要观察凝集强度,这有助于 A 、 B 亚型、类 B 等的发现。
31
三、做好抗体筛选
对受血者作抗体筛选的目的是检出有临床意
义的抗体,并可在配血前有足够的时间来选择 缺乏相应抗原的相配合的血液,避免盲目配血。
方法是用受检者血清与试剂红细胞起反应,
上患者的血标本,以避免将血样注入到错误 的试管中。
最好由采血者和患者在申请单上签名,共
同确认血标本的正确性。
9
一、重视血液标本
贴有标签的血标本连同输血申请单经核对
后由医护人员送输血科(血库),双方核对 后签名确认。不得由非医护人员送标本(护 工送标本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并授权)。
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在检验前必须确
国外认为采用一组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有一定
的局限性,有可能漏检常见的组合抗体。采用 两组谱细胞可以提高检出组合抗体的能力。 38

输血病例讨论

输血病例讨论

输血病例讨论
田兆嵩
【期刊名称】《中国输血杂志》
【年(卷),期】2001(0)S1
【总页数】3页(P5-7)
【关键词】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患者;献血者;血液成分;血小板输注;输血
【作者】田兆嵩
【作者单位】广州血液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7
【相关文献】
1.开展死亡病例护理讨论的体会——记一次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病例的护理讨论 [J], 孙万英
2.病例讨论记录单在《外科护理学》病例讨论课中的应用 [J], 柴守霞;雷美容;张东云;高焕香;陈琼书
3.2例自身抗体合并同种抗体病例输血全过程讨论与分析 [J], 曾飞艳; 张鹏; 方华; 李晗郡
4.基于规范临床输血病例管理对提高输血病例质量影响 [J], 崔芳娟
5.不同的输血管理改进措施对提高临床输血病例质量的效果及评价 [J], 邱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第三章静脉输血法把持并发症之答禄夫天创作一、发热反应(一)原因1.血制品或输血用具污染2.反复输血引起免疫反应(二)临床暗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 初起发冷或寒颤、体温升高、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呈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甚至昏迷.(三)预防及处置1.严格执行无菌把持2.输血前严格检查血液质量、输血用具及有效期.3.发生发热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 保管剩余血液、输血用具送检4.遵医嘱给药并对症处置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动并记录.二、过敏反应(一)原因1.患者呈过敏体质.2.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3.屡次输血发生抗体.(二)临床暗示皮肤瘙痒、尊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者呈现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三)预防及处置1.输血前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 既往有输血过敏者, 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2.病人仅暗示为局限性皮肤搔痒、荨麻疹或红斑时, 可减慢输血速度严密观察, 重者立即停止输血.3.过敏反应严重者, 注意静脉通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坚持呼吸到通畅, 给予高流量吸氧, 喉头水肿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遵医嘱给药三、溶血反应(一)发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发生溶血3.Rh因子所致溶血(二)临床暗示头胀痛、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烈疼痛和胸闷, 继而呈现黄疽和血红卵白尿, 同时陪伴寒战、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 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严重者可招致死亡.(三)预防及处置1.认真做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2.输血前严格执行三查八对.3.运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荡4.发生溶血反应, 应立即停止输血, 维持静脉通路, 及时陈说医生.遵医嘱给药, 对症处置, 抽血送检5.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动并记录.四、循环负荷过重(一)发生原田1.短时间内输血过多过快.2.病人原油心、肺功能不良.(二)临床暗示病人突然呈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听诊肺部呈现年夜量湿罗音(三)预防及处置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血速度不容易过快, 输血量不成过多2.经常巡视输血病人, 防止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滴速3.发现上述症状, 应立即停止输血, 通知医生, 共同进行禁急处置.4.遵医嘱给药5.抚慰病人, 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五、出血倾向(一)发生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减少:库存血超越3小时后, 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 24小时及48小时后, 分别降为12%和2%, 若年夜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 招致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症.2.凝血因子减少:库存血液中, 血浆中第V、Ⅷ、Ⅺ因子城市减少.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 使钙离子下降, 从而招致凝血功能障碍.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使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5.长期反复输血.(二)临床暗示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 手术后继续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呈现紫癫、痰斑、鼻衄、牙根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功能检查可发现PT、APTT、PIT明显降低.(三)预防及处置1.短时间内输入年夜量库存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动注意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2.尽可能的输注保管期较短的血液, 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元, 应弥补鲜血1单元.即每输1500ml库血即给予新鲜血500ml, 以弥补凝血因子.3.若发现出血暗示, 首先排除溶血反应, 立即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 查明原因, 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 弥补各种凝血因子.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一)发生原因年夜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年夜量枸橼酸钠, 如肝功能不全, 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 招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二)临床暗示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甚至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 ST段延长, T波低平颠倒;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三)预防及处置1.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 慎用碱性药物, 注意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结果, 以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每输注库血1000ml, 须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l0ml, 以弥补钙离子.七、细菌污染反应(一)发生原因1.采血袋、调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全.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 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环境无菌状况不符合要求, 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二)临床暗示烦躁不安、剧烈寒战, 继之高热、呼吸困难、发绀、腹痛, 可呈现血红卵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三)预防及处置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 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把持.2.血袋内血制品变色或混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废弃不用.3.一旦发现, 立即停止输血, 及时通知医生.4.剩余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 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5.按时丈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高热者, 给予物理降温.准确记录收支液量, 严密观察病情变动, 早期发现休克症状, 积极配合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八、低体温(一)发生原因"输入的血液温渡过低, 或输血过快、过量.(二)临床暗示病人呈现寒冷或寒颤, 皮肤冰凉, 心律紊乱, 监测体温降至30℃左右.(三)预防及处置1.将年夜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 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2.年夜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控制在24~25℃.3.注意给患者保温, 防止不需要的躯体流露;输血过程中使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刷液;低体温者给予热水袋保暖.4.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动.使用能丈量35.5℃以下的体温计.九、疾病传布(一)发生原因1.献血员患有感染性疾病, 如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 未能被检出, 患者误用了带有病原体的血液.2.采血、贮血、输血把持过程中血液被污染.(二)临床衣现输血后一段时间, 呈现经输血传布的相关疾病的临床暗示.罕见的疾病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三)预防及处置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 非需要时应防止输血.2.根绝沾染病人和可疑沾染病者献血.3.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检测.4.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纳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5.鼓励自体输血.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 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把持的各个环节, 认真执行无菌把持.7.对己呈现输血沾染疾病者, 陈说医生, 因病施治..十、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一)发生原因1.输血导管内空气未排尽.2.导管连接不紧, 有缝隙.3.加压输血时, 无人在旁看守.(二)临床暗示随进入的气体量几多分歧, 临床暗示分歧, 当有年夜量气体进入时, 病人可突发乏力、眩晕、濒死感, 胸部感觉异常不适, 或有胸骨后疼痛, 随即呈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三)预防及处置1.输血前必需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 不得离开病人, 及时更换输血袋.2.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 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 头偏向对侧, 尽量使头后仰, 然后屏气, 深吸气后憋住气, 再用力作呼气运动.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 随即摄胸部平片.3.革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 必需严密封闭穿刺点.4.若发生空气栓塞, 立即停止输血, 及时通知医生, 积极配合抢救, 抚慰病人.立即为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头低脚高位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 以减少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位置低于右心室, 气体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 避开肺动脉口, 由于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 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5.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 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 纠正严重缺氧状态.6.每隔15分钟观察病人神志变动, 监测生命体征, 直至平稳.7.严重病例需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呈现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

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疑为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当患者出现腰背酸疼、面色潮红、寒战、高热、烦躁、休克、尿闭等情况,疑为细菌污染性
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通知输血科工作人员,并积极治疗抢救.
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立即赶到床边,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资料、ABO血型、Rh(D)血型,以确定患者是否接收了预期的血液,
通知深圳血液中心、本院医务处、病人家属,三方在场共同封存未输完的剩血血袋和输血器并上送深圳血液中心.
输血科工作人员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 由病区医护人员在患者输血的对侧抽取枸橼酸钠抗凝血样本一份,连同《输血反应登记表》送回输血科.尽早送血分析、尿分析及外周血细胞形态标本到检验科检测
送检血袋有检测结果,输血科工作人员将即时电话反馈给临床相关科室,并做好输血反应处理流程记录表》和《输血反应登记表》的记录工作.。

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孟子凡;孙波;张树超;张少强;程聪;杨元铭【摘要】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输血不良反应上报情况,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从而采取有效输血方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输血病例173191例,分析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不同血液成分制品及不同临床科室中各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73191例输血病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71例,均为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0.10%.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有去白悬浮红细胞、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和去白单采血小板,其中去白单采血小板发生率最高.输注冷沉淀、洗涤红细胞及自体血的无不良反应报告.上报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科室以血液内科、血液儿科和肾病科居多.结论临床医师应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准确评估患者情况,杜绝无必要的输血. 如需再次输血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合理选择血液成分,提倡自体输血.【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41)004【总页数】4页(P257-260)【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对策;合理用血【作者】孟子凡;孙波;张树超;张少强;程聪;杨元铭【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 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输血不良反应,是受血者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因输入血液或其制品或所用输注用具而出现了新的症状或体征,原有的疾病不会导致该情况的发生[1]。

如何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及时、有效的为病人提供血液制品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为分析某三甲医院住院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现对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上报的171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旨在采取合理输血方案以减少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输血更加安全、精准、有效。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

血液病患者的输血广州血液中心田兆嵩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医治过程中需要输血。

鉴于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响,还能传播疾病,故血液病也尽量少输血,可输可不输者尽量不输。

如有输血指征也需开展成分输血。

不能因为很多血液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只重点介绍常见血液病的输血医治。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骨髓多能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害,或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功能衰竭的一组综合征。

输血是再障患者有效的支持医治手段,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能滥用输血。

〔一〕输血原则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操纵,能不输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病症,并不能治愈本病,屡次输血会出现许多副作用。

如需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医治时,移植前的屡次输血还会影响植入的成功。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

因此,Hb的上下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病症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须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紧迫需要输给相应成分以提高疗效,并减少输血不良反响。

〔二〕输血指征1.贫血 Hb < 60g/L 并伴有严峻代偿不全的病症,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 >60g/L 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屡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

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而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2.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峻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 20×10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可是临床上发觉局部患者的血小板虽低于20×109/L,但无出血的表现,而血小板高于20×109/L者却有活动性出血。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血法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血法操纵并发症之马矢奏春创作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输血当然有不成替代的治疗传染感动,但同时应当留心血液成品也有潜在的安全性,再加之因为医务人员的操纵及病人的体质等原因,仍有3%-10%病人可产生不合程度的不良反应及相关疾病,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和变态反应、溶血反应、轮回负荷过重(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反应等等,是以必须严密不雅察输血后的并发症,积极的赐与预防和处理.本节分述如下.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㈠产生原因1.外来性或内生性致热原:如蛋白质、细菌的代谢产品或去世菌等,污染保管液或输血器具,输血后即可引起发热反应.2.免疫反应:病人血内有白细胞凝集素、白细胞抗HLA、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或血小板抗体,输血时对所输入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产生传染感动,引起发热.主要出现在一再输血的病人或经产妇中.㈡临床表示产生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内,初起发冷或寒颤;继之体温逐渐上升,可高达39~40℃,伴随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多半患者血压无变更,症状中止时间长短不一,多于数小时内缓解,少有超出24小时者;少数反应稍微者可消掉抽搐、呼吸艰难、血压下降,甚至晕厥.㈢预防及处理1.严格办理血库保养液和输血器具,采取无热原技能配制保养液,严格清洗、消毒采血和输血器具,或用一次性输血器,可去除致热原.2.输血提高行白细胞交叉合营试验,选用洗涤红细胞或用尼龙滤柱过滤血液移除大多半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以削减免疫反应所致的发热.3.一旦产生发热反应,连忙停止输血,所应用过的血液保持不必.如病情需要可另行配血输注.4.遵医嘱予抑制发热反应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初次剂量1g,然后每小时一次,共3次;伴寒噤者予以抗组胺药物如异丙嗪25mg或度冷丁50mg等对症治疗;稍微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5.对症处理:高热时赐与物理降温,畏寒、寒噤时应保暖,赐与热饮料、热水袋,加盖厚被等积极处理.严密不雅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变更并记录.二过敏反应㈠产生原因1.输入血液中含有致敏物质(如献血员在献血前4小时内曾用过可致敏的药物或食物).2.患者呈过敏体质,输入血液中的异体蛋白质同过敏机体组织细胞结合,形成完全抗原而致敏所致.3.多次输血的病员,可产生过敏性抗体,抗原和抗体互相传染感动而产生过敏反应.㈡临床表示多半病人产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停止时,也可在输血刚开始时产生.表示轻重不一,轻者消掉皮肤局限性或全身性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轻度血管神经性水肿(表示为眼脸、口唇水肿);稍微者消掉咳嗽、呼吸艰难、喘鸣、面色潮红、腹痛、腹泻、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可危及生命.㈢预防及处理1.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2.献血员在采血前4小时内不宜吃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宜食用少量清淡饮食或糖水.3.既往有输血过敏史者应尽量避免输血,若确实因病情需要须输血时,应输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抗组胺药或应用类固醇类药物.4.输血前具体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理解患者的过敏原,查找对该过敏原无接触史的供血者.5.病人仅表示为局限性皮肤瘙痒、荨麻疹或红斑时,可减慢输血速度,不必停止输血,口服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25mg,中止不雅察;反应重者须连忙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行,严密不雅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按照医嘱赐与0.1%肾上腺素0.5~1ml 皮下打针.6.过敏反应稍微者,留心保持呼吸道通行,连忙予以高流量吸氧;有呼吸艰难或喉头水肿时,应及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防堵塞;遵医嘱赐与抗过敏药物,如盐酸异丙嗪25mg肌肉打针,地塞米松5mg静脉打针;需要时行心肺成效监护.三溶血反应㈠产生原因1.输入异型血:即供血者和受血者血型不符,造成血管内溶血,一般输入10~15ml即可产生症状.2.输血前红细胞已被破坏产生溶血:如血液贮存过久、保管温度不当(血库冰箱应恒温4℃)、血液震撼过剧、血液内参加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值的药物、血液受到细菌污染等,均可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3.Rh因子所致溶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称Rh因子.我国人口99%为阳性,1%为阴性.Rh阴性者吸收Rh阳性血液后,其血清中产生抗Rh阳性抗体,当再次吸收Rh阳性血液时可产生溶血反应.一般在输血后1-2小时产生,也可延迟至6-7天后消掉症状.4.输入未被创造的抗体所致延迟性的溶血反应.㈡临床表示1.为输血中最稍微的反应.开始阶段,因为红细胞凝集成团,壅塞部分小血管,可引开始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榨取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烈苦楚愉快和胸闷等症状.中心阶段,因为凝集的红细胞产生消融,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可消掉黄疸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随寒噤、高热、呼吸急促和血压下降等症状.最后阶段,因为大量血红蛋白从血浆中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变成结晶体,致使肾小管堵塞;又因为血红蛋白的分化产品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而坏去世脱落,也可导致肾小管堵塞.病人消掉少尿、无尿等急性肾成效衰竭症状,可迅速去世亡.2.溶血程度较轻的延迟性溶血反应可产生在输血后7~14天,表示为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黄疸和血红蛋白尿等.3.还可伴随出血倾向,引起出血.㈢预防及处理1.负责做好血型剖断和交叉配血试验.2.加强责任责任心,严格查对病人和供血者姓名,血袋号和配血陈述有无错误,采取同型输血.3.采血时要轻拿轻放,输送血液时不要剧烈震撼;严格不雅察储血冰箱温度,并具体记录,严格实行血液保管规则,不成采取演化血液.4.一旦困惑产生溶血,应连忙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及时陈述大夫.5.溶血反应产生后,连忙抽取受血者静脉血加肝素抗凝剂,分类血浆,不雅察血浆光华,若呈粉红色,可协助诊断,同时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量.6.查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ABO血型、Rh血型.用保管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收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做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试验.7.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考验,以清除细菌污染反应.8.保持静脉输液,以备抢救时静脉给药.9.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避免和削减血红蛋白结晶壅塞肾小管.10.双侧腰部封闭,并用热水袋热敷双侧肾区或双肾超短波透热疗法,以解除肾血管痉挛,呵护肾脏.11.严密不雅察生命体征和尿量、尿色的变更并记录.同时做尿血红蛋白测定.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成效衰竭护理.如消掉休克症状,赐与抗休克治疗.四轮回负荷过重(急性左心衰)㈠产生原因因为输血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血液,使轮回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多见于心脏代偿成效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人、老年人、幼儿或慢性稍微贫血病人(红细胞削减而血容量增多者).㈡临床表示1.表示为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突发头部剧烈胀痛、胸紧、呼吸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稍微者可导致去世亡.2.体查:病人常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听诊肺部有大量水泡音、中心静脉压升高.3.胸部摄片显示肺水肿影像.㈢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输血速度和短时间内输血量,对心、肺疾患者或老年、儿童尤应留心.2.消掉肺水肿症状,连忙停止输血,及时与大夫联系,合营抢救.协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削减回心血量,减轻心脏承担. 3.加压给氧,可使肺泡内压力增高,削减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的产生;同时赐与20%~30%酒精湿化吸氧,但要留心吸入时间不成过长,以免引起乙醇中毒.4.遵医嘱予以惊慌、镇痛、利尿、强心、血管扩展剂等药物治疗以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应严密不雅察病情变更并记录.5.清除呼吸道渗出物,保持呼吸道通行,准时给病人拍背,协助排痰,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呼吸.6.需要时用止血带进行四肢轮扎,每隔5~10min轮流抓紧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可有效地削减静脉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慢慢解除止血带.7.心理护理,耐心向其简明解释检查和治疗的目的,以减轻患者的焦炙和恐惧.五出血倾向㈠产生原因1.稀释性血小板削减:库存血超出3小时后,血小板存活指数仅为正常的60%,24小时及48小时后,辨别降为12%和2%,若大量输入无活性血小板的血液,导致稀释性血小板削减症.2.凝血因子削减:库存血液中,血浆中第Ⅴ、Ⅷ、Ⅺ因子都邑削减.3.枸橼酸钠输入过多:枸橼酸盐与钙离子结合,使钙离子下降,从而导致凝血成效障碍.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血前应用过右旋糖酐等扩容剂等.5.长期一再输血.㈡临床表示患者创面渗血不止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手术后中止出血;非手术部位皮肤、黏膜消掉紫癜、瘀斑、鼻衄、牙龈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处出血等.凝血成效检查可创造PT、APTT、PIT明显下降.㈢预防及处理1.短时间内输入大量库存血时应严密不雅察病人意识、血压、脉搏等变更留心皮肤、黏膜或手术伤口有无出血.2.尽可能的输注保管期较短的血液,情况许可时每输库血3~5单位,应弥补鲜血1单位.即每输1500ml库血即赐与鲜血500ml,以弥补凝血因子.3.若创造出血表示,首先清除溶血反应,连忙抽血做出血、凝血项目检查,查明原因,输注新鲜血、血小板悬液,弥补各类凝血因子.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㈠产生原因大量输血的同时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肝成效不全,枸橼酸钠尚未氧化即和血中游离钙结合而使血钙下降,导致凝血成效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血管紧缩不良和心肌紧缩无力等.㈡临床表示手足搐搦、出血倾向、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甚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QT时间延长,ST段延长,T波低平倒置;血液化验血清钙小于2.2mmol/L.㈢预防及处理1.严密不雅察病人的反应,慎用碱性药物,留心监测血气和电解质化验成果,以保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的平衡.2.每输注库血100ml,须按医嘱静脉打针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0ml,以弥补钙离子.七细菌污染反应㈠产生原因1.采血袋、保养液及输血器具未消毒或消毒不完全.2.献血者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或在有化脓病灶的皮肤处穿刺采血,或献血者有菌血症.3.采血情况无菌状态不适合要求,采血完后针头帽拔出过早使空气进入采血袋.㈡临床表示烦躁不安、剧烈寒噤,继之高热、呼吸艰难、发绀、腹痛,可消掉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成效衰竭、DIC、中毒性休克等.㈢预防及处理1.采血到输血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纵.2.血袋内血成品变色或浑浊、有絮状物、较多气泡等任何可疑迹象均可以认为有细菌污染可能而保持不必.3.一旦创造,连忙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大夫.4.残剩血和病员血标本送化验室,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5.准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高热者,赐与物理降温.准确记录出入液量,严密不雅察病情变更,早期创造休克症状,积极合营抗休克、抗传染治疗.八低体温㈠产生原因输入的血液温度过低,或输血过快、过量.㈡临床表示病人消掉酷暑或寒颤,皮肤冰冷,心律混乱,监测体温降至30℃旁边.㈢预防及处理1.将大量备用的库血放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中自然升至室温再输入,也可以用热水袋加温输血的肢体.2.大量、快速输血时将房间温度掌握在24-25℃.3.留心给患者保温,避免不需要的躯体流露;输血过程中应用温热的盐水作为冲洗液;低体温者赐与热水袋保暖.4.密切不雅察并记录患者的体温变更.应用能测量35.5℃以下的体温计.九疾病传播㈠产生原因1.献血员患有传染性疾病,如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爱滋病等,未能被检出,患者误用了带有病原体的血液.2.采血、贮血、输血操纵过程中血液被污染.㈡临床表示输血后一段时间,消掉经输血传播的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示.罕有的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大小胞病毒传染、梅毒、黑热病、回归热、丝虫病和弓形体病等.㈢预防及处理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需要时应避免输血.2.杜绝传染病人和可疑传染病人献血.3.严格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成品的检测.4.在血液成品分娩过程中采取加热或其他有效的方法灭活病毒.5.鼓舞鼓励自体输血.6.严格对各类器械进行消毒,在采血、贮血和输血操纵的各个环节,负责实行无菌操纵.7.对已消掉输血传染疾病者,陈述大夫,因病施治.十液血胸㈠产生原因多见于外科手术后留置颈静脉套管针的患者,经套管针输入血液,因为医护人员穿刺技能或病人烦躁不安,不克不及合营等原因,导致套管针穿破静脉管壁并进入胸腔,使输注的血液进入胸腔所致.㈡临床表示进行性呼吸艰难,口唇及皮肤发绀;查体可见患侧胸部肿胀、隆起、呼吸运动减弱;纵隔向健侧移位,叩诊由浊音到实音,呼吸音减弱或者消掉落.X线胸片可明确诊断.㈢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向病人作好解释责任,取得合作.对烦躁不安者,穿刺前予以惊慌剂.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留置套导管针的穿刺程度.2.输血前负责检查留置套管针有无外漏,确定无外漏后方可输血.3.疑有外漏者,连忙取下输血管,用打针器接套管针一再回抽,如无见回血,迅速拔出套管针.4.已产生液血胸者,用打针器在右胸第二肋下穿刺,可取得血性胸液.连忙行胸腔闭式引流,留取引流液化验,并按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护理.5.改用其他静脉通路中止输血、输液.6.严密不雅察病情变更,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记录.十一空气栓塞、微血管栓塞㈠产生原因1.输血导管内空气未排尽.2.导管连接不紧,有裂痕.3.加压输血时,无人在旁把守.㈡临床表示随进入的气体量若干不合,临床表示不合,当有大量气体进入时,病人可突发乏力、眩晕、濒去世感,胸部感应平凡不适,或有胸骨后苦楚愉快,随即消掉呼吸艰难和稍微紫绀.㈢预防及处理1.输血前必须把输血管内空气排尽,输血过程中密切不雅察;加压输血时应专人守护,不得分隔病人,及时更换输血袋.2.进行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时,术前让病人取仰卧位,头倾向对侧,尽量使头后仰,然后屏气,深吸气后憋住气,再用力做呼气运动,经上述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随即摄胸部平片.3.铲除较粗、近胸腔的静脉导管时,必须严密封闭穿刺点.4.若产生空气栓塞,连忙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大夫,积极合营抢救,安抚病人,连忙为病人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头低脚高位时可增加胸腔内压力,以削减空气进入静脉;左侧卧位可使肺动脉的地位低于右心室,气体则向上飘移到右心室尖部,避开肺动脉口,因为心脏搏动将空气混成泡沫,分次少量进入肺动脉内.5.赐与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更正稍微缺氧状态.6.每隔15分钟不雅察病人神志变更,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安稳.7.严宿疾例须气管插管人工通气,消掉休克症状时及时抗休克治疗.十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㈠产生原因1.免疫缺陷或成效低下病人多次吸收输血.2.免疫成效正常者,供血者的纯合子人白细胞抗原(HLA)输入受血者的杂合子HLA后产生的T细胞所引起的一种罕有的致命并发症.㈡临床表示输血后7~14天消掉发热、皮肤消掉红斑、呼吸艰难、肝脾肿大等排斥反应表示.㈢预防及处理1.避免长期一再输血.2.尽量输入经由放射线照射的血成品,以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3.遵医嘱应用类固醇、环磷酰胺、T淋巴细胞抑制剂等积极抗排斥反应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之马矢奏春创作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置原则一、输血不良反应分类免疫性反应: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血细胞或血浆卵白同种异体免疫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非免疫性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循环超负荷、空气栓塞、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电解质紊乱、肺微血管栓塞、含铁血黄素冷静症、血栓性静脉炎、某些输血相关疾病二、引起发热性输血反应的罕见原因是什么? 1、非免疫性反应:能够引起发热反应的各种微量物质,包括细菌性热原、药物中杂质、非卵白质的有机或无机杂质等.尤其是细菌性热源,其内毒素致热作用最强. 2、免疫反应:与屡次输入HLA 不相合的白细胞及血小板抗体有关.有人发现54%的发热反应受血者的微量淋巴细胞毒反应呈阳性,输血次数与阳性反应率呈平行关系.由于屡次接受输血,受血者血中发生白细胞与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含有白细胞血液成份的输血,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使白细胞、血小板溶解,释放热原,招致发热反应.其发热反应的严重水平与输入血液成份中白细胞数量有关. 3、其他反应的早期症状: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输血反应等早期或轻症也可暗示为发热,要加以鉴别. 4、目前血站提供的血液全部经滤除白细胞,发热反应明显减少. 三、输血引起的发热反应有何临床症状?如何治疗和预防? 1、临床症状:一般在输血开始15分钟至2小时,呈现畏寒、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部份受血者可陪伴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和头痛.血压多无变动,30分钟至2小时后症状渐缓解,7~8小时体温恢复正常. 2、治疗:(1)当有发热先兆,呈现寒战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但要坚持静脉输液通畅,给予对症治疗,用镇静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地塞米松等. (2)严重者进行物理降温,伴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苯巴比妥. (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动,每15~30分钟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1次. 3、预防:采、输血器具和血液成份制剂的制备过程要做到无热原;采血和输血应严格无菌把持;要选用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四、输血引起过敏反应的原因与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1、原因:(1)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平时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埃、虾蟹、鸡蛋等,特别是输血时血浆中含有变性血浆卵白,可引起过敏反应.(2)献血者对某些物质过敏,并已发生抗体,随血液输注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到相关过敏原时,即可发生输血反应;或献血者血液含有高效价的HLA抗体,如将其血液输注给受血者,也可使受血者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3)屡次输血使IgA缺乏的受血者对献血者血浆的IgA发生类特异性抗一IgA,当再次输血时可引起严重的过敏. 2、症状:过敏性输血反应一般发生在输血数分钟后,也可在输血中或输血后立即发生.罕见的临床暗示为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般不发热;较重者可有发热,陪伴血管神经性水肿,面部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增厚感;喉头粘膜水肿招致呼吸困难;发生过敏性休克者,暗示为周围循环衰竭、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死亡.IgA缺乏者如有高效价抗一IgA存在,仅输入4~8ml血液,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3、治疗:(1)轻渡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用抗组胺类药物如非那根、苯海拉明或糖皮质激素等即可消退.(2)反应严重者立即停止输血,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1.5ml.(3)过敏性休克需立即抢救,包括使用肾上腺素、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液等.如发生严重喉头水肿致呼吸困难,须实行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4)IgA缺乏者输血过敏反应虽很少见,但这种反应发生迅速而严重,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置.4、预防:(1)对有过敏史的献血者进行筛除.(2)有过敏史的受血者在输血前30分钟,口服抗组胺药物.(3)IgA缺乏需要输血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 五、什么是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其输血反应的严重水平取决于什么? 1、受血者接受不相容红细胞或对其自身红细胞有同种抗体的献血者血浆,使献血者红细胞或/和自身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2、溶血反应的严重水平取决于:(1)输入不相容红细胞的量.(2)血浆中抗体效价和激活补体的能力、补体的活性.(3)抗原的特性(红细胞膜上抗原决定簇的数目).(4)抗体特性(IgM抗体多造成血管内溶血,IgG多招致血管外溶血).(5)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6)输血速度.六、如何判断受血者已经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4小时内,受血者即可呈现寒战、高热、腰部疼痛、面色潮红、尿呈酱油色或葡萄酒色,或手术全麻状态下受血者发生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手术视野过度渗血或出血不止,应考虑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七、发生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实验室应做哪些检查? 1、核对献血者的血样、受血者的血样和血袋标签的血型是否一致.2、立即抽取静脉血5ml离心后观察血浆颜色,,溶血后游离血红卵白立即升高,1-2小时达高峰.3、用输血前、后血液标本复查ABO 血型与RhD血型、抗体筛查,并分别与血袋内剩余血液重复交叉配血试验.4、收集受血者输血后第一次尿,肉眼及生化测定游离血红卵白及尿胆元.5、血浆结合珠卵白与间接胆红素测定.6、溶血反应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7、立即对受血者血样做直接抗球卵白试验(Coombs试验).8、立即将受血者血液做涂片检查,可发现年夜量红细胞碎片.八、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一旦确定应迅速采用哪些救治办法?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率很高,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所以在治疗上,积极预防和治疗休克、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抢救溶血性输血反应胜利与否的关键. 1、发现和怀疑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坚持静脉输液通路,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脉搏、呼吸、血压和体温,尿量和尿色,注意有无出血倾向等.立即收集受血者血样标本(抗凝和不抗凝),连同所剩的剩余血送血库进行复查.2、迅速弥补血容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如发生肾功能衰竭应限制液体输人量. 3、贫血严重者,应输O型洗涤红细胞. 4、严重溶血反应,应尽早实行换血疗法,换血量的几多应根据病情轻重或误输异型血量几多而分歧. 5、尽早利用利尿药物:如静脉注射利尿酸钠25~50mg或呋塞米20~40mg等,每日1~2次. 6、应用碱性药物:在利尿基础上加用5%碳酸氢钠溶液l00ml~250 ml. 7、预防DIC发生:除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外,可静滴潘生丁400~600mg,可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先静滴4000U,以后1500U/h,维持6~24小时,但有出血危险性. 8、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轻输血反应症状,防止过敏性休克,静滴氢化可的松300~600mg或地塞米松10~30mg. 9、其他治疗:为预防肾功能衰竭可用扩张肾血管药物,如静滴多巴胺或苄胺唑啉.九、什么情况下可发生非免疫性溶血输血反应?冰箱温渡过高或过低使库存血保管不妥(正常温度2-6℃)、血液制品在室温中放置时间过长、运输过程中受到剧烈振荡、血液中加入不等渗溶液及某些药物、输血时的不妥加温等,使血液中的红细胞受到损伤破坏即可溶血,输入体内发生高血红卵白血症,可呈现一过性血红卵白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小结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应当引起 各血站高度重视;
在没有病原菌灭活办法时,美国实行细菌筛查,我 国也应采取适当措施,如改进消毒,去除供者最初 部分血液等;
目前的筛查方法虽不尽如人意,但做比不做好,不 久会有改进的细菌筛查方法问世。
29
病例讨论
患者男,36岁,诊断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大剂 量化疗使患者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需要多次输注红 细胞和血小板。有一次输入1单位机采血小板之后 15分钟出现发热和寒战,2小时后发生休克,高热 40℃,面部潮红,皮肤粘膜充血。6小时后出现痉 挛性腹痛伴腹泻,全身肌肉酸痛。经积极抢救无效, 3天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细菌培养是检测血小板污染的主要检测手段,最好 在单采血小板的同时即开始细菌培养。
25
预防
使用旋光(swirling)现象也可以检 查血小板是否受到污染。 另外美国FDA 还批准了两个方法,分别是耗 氧量测定和通过快速免疫扩散法检测细菌抗原。
26
预防
去除/灭活血液中细菌的技术:去除或灭活血液中 的细菌,能够大大减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纠正休克、防治DIC和急性肾衰竭。 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使用IVIG治疗。
21
预防
详细了解献血者情况并进行仔细的体检: 应详细 了解献血者感染相关情况并进行仔细的体检,以排 除患者是否处于菌血症状态,如是否存在扁桃体炎、 副鼻窦炎、尿路感染、慢性胆囊炎等慢性感染灶。
但是到底哪些病史表明献血者有潜在菌血症尚不清 楚。
一种方法是储存前去除白细胞,该方法的原理是如 果血液中存在细菌将被白细胞吞噬,因而可以使用 白细胞过滤器通过过滤的方法去除白细胞,从而去 除了细菌。
27
预防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针对核酸的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 术,如S59光化学法等。
在病毒被灭活的同时,细菌的核酸也被破坏。但是 这些技术尚未普及。
血症供者,但较少见;
10
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相对常见
污染的菌种多为革兰阳性菌(如类白喉杆菌,表皮 葡萄球菌),少数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阴 沟肠杆菌);
目前国外报道被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引起的输血风险 要比其它原因引起的输血风险高出10~100倍,
11
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相对常见
AABB标准22版增加了5.1.5.1条款,要求血站或输 血科应具有防止和检测所有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措施。 2004.3.1开始执行。
美国每年大约输注400万袋血小板,其中有1000~ 4000袋被细菌污染,1/4~1/6的污染会导致败血症 (330~1000例),推测死亡病例有250例/年;
12
临床表现
输注细菌污染的血制品往往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结 束后的很短时间内出现症状,但也有报道可以在1 天之后才出现症状。
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细菌的数量相关。 最常见发热、畏寒、低血压、恶心、呕吐等症状。
9
血小板的细菌污染相对常见
血小板在室温下保存,适合细菌生长与繁殖;
血小板悬浮在血浆中,其介质是细菌的理想培养 基;
机采血小板无足够的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血小板贮存时间愈长,污染细菌的数量愈多;
从血小板中分离出的细菌大多是正常皮肤菌群,说
明细菌多来源于供者的皮肤,其次是来自无症状菌
反复献血可能使肘窝形成瘢痕从而使皮肤的消毒效 果不佳,增加细菌污染的风险。
菌血症:若献血时献血者处于无症状菌血症状态, 则所献血液可能受到细菌污染。
5
病因
操作不当:血液加工、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没有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采输血器具不合格:血袋破损或血袋、采血器具和 输血器具毒不彻底。18诊断
该疾病应与溶血反应、FNHTRs、TRALI 以及和输血无关的败血症等疾病鉴别。
另外,由于可能并非血袋中血液受到污染,而是输 血管路受到污染,因此不能仅仅对血袋中血液进行 细菌培养或染色而将输血管路中血液遗漏,否则可 能得到假阴性结果。
19
治疗
应立刻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使用生理盐水继续 维持静脉通道。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及案例分析
广州血液中心 田兆嵩
1
概述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虽然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后果 严重,甚至致命。
红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可能被细菌污染。 其中,红细胞发生细菌污染的概率是1:310000,
血小板发生细菌污染的概率是1:4000。
2
概述
假单胞菌可在2~6℃条件下生长,多见于血液加 工过程中操作不当、血袋破损以及在水浴中解冻冰 冻血浆或冷沉淀时受到污染。该菌可以在储存于冰 箱中的红细胞中生存和繁殖。
30
进一步检查: 血小板输注后抽取患者血液作4次血培养,其中2
次见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生长。 血袋剩余血也培养出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 (所用血小板为超过5天保存期6小时) 问题:1.该患者是什么输血反应?
2.如何预防?
31
谢 谢!
32 32
细菌培养: 取血袋剩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液,分别 在4℃、室温(22℃)和37℃进行细菌培养, 二者细菌一致可确诊。
17
诊断
血常规: 抽取患者血液行血常规检查,如与输血 前相比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出现细 菌污染。
其他检查:取血袋剩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液行内毒素 测定或微生物DNA 检测。
13
临床表现
通常发热以高热伴寒战为主。 也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头痛、腹痛、腹泻、面部
潮红、皮肤及黏膜充血、烦躁不安以及血红蛋白尿等。 严重细菌污染可引起休克、肾衰竭、DIC等严重并
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手术麻醉状态下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手术切口渗血等
表现。
14
临床表现
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的病死率与输注血制品类型、 细菌种类、细菌毒力、细菌数量、患者的临床状况 (例如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等因素相关。 其他与死亡相关的因素包括:革兰阴性杆菌感染、 受血者年龄较大以及输注较少血制品即出现明显症 状。
15
诊断
临床表现:如高热、寒战、皮肤及黏膜充血、低血 压以及休克等。
手术麻醉状态下可能只有血压下降、手术切口渗血 等表现。
血袋内血液物理外观性状改变: 如血袋内血液浑 浊,出现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血凝块, 红细胞变成暗紫色等情况,应警惕细菌污染可能。
16
诊断
血涂片观察: 取血袋剩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液涂片 染色找细菌,应包括革兰染色、亚甲基染色和吖啶 橙染色。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解冻时污染: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在水浴中解冻时 也可能受到污染。
6
全血和红细胞的细菌污染少见或罕见
全血中有中性粒细胞,能吞噬可能被污染的细菌; 全血和红细胞在4℃保存,能抑制细菌生长或不能
长期存活; 有人培养4℃下保存24h的库存血,发现2.2%阳
性,多为葡萄球菌,但输血反应不常见。
7
23
预防
正确的储存和运输血制品:不正确的储存和运输血 制品会增加细菌污染血制品的发生概率。
因此应加强输血科(血库)的管理,尽可能缩短血 制品在输血科(血库)中的周转时间,缩短储存时 间,同时应确保血制品在规定的温度下储存和运输。
24
预防
细菌检测:细菌检测是理想的减少细菌污染血制品 的方法。如血制品外观有受到污染的迹象,禁止使 用。
22
预防
丢弃采血时最初少量血液: 采血时针头穿刺皮肤 形成的皮肤碎片可能会随着血液进入血袋。这就有 可能将皮肤组织中的细菌带入血袋,造成细菌污染。 因此有学者认为将最初收集的20~30ml血液 丢弃或做检测标本可以减少50%细菌污染的风险。 目前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是通过避免皮肤表面 的菌群进入血制品从而减少了细菌污染机会。
全血和红细胞的细菌污染少见或罕见
文献报道的细菌污染性严重输血反应多为革兰嗜冷 菌(如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等或利用枸橼酸 作为能源的细菌(如耶尔森菌);
嗜冷菌的内毒素大量产生有3周“迟滞期”,缩短 红细胞的贮存期可避免严重输血反应。
8
全血和红细胞的细菌污染少见或罕见
受细菌污染的全血或红细胞往往出现肉眼可见的溶 血或血凝块(细菌消耗枸橼酸),发放时注意观察 也能避免严重输血反应。
而葡萄球菌多在温暖环境中生长。
3
概述
血小板一般储存在20~24℃的室温条件下,适 宜该细菌生长繁殖。
由于各种细菌均可在室温条件下快速增殖,故血液 从冰箱取出后,细菌将快速增殖。
血液在室温下放置的时间越长,风险性越大。 这也是血小板发生细菌污染风险较高的原因。
4
病因
献血者和受血者皮肤污染:献血或输血时,细菌可 以通过静脉穿刺部位进入血液。
将正在输注的血制品、输血器及已输完血液的血袋 送输血科(血库)进行细菌培养及微生物涂片染色。 注意应从患者其他部位采血进行血培养。
立即予以呼吸、循环支持,纠正低血压。
20
治疗
在得到微生物学结果前,即应尽早开始予以广谱抗 生素(如β-内酰胺类加氨基糖苷类)治疗。
如血制品为红细胞,抗生素应覆盖假单胞菌属。一 旦确定病原体,应根据药敏结果改用敏感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