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18ea91c5da50e2524d7fdb.png)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李白-教案篇一:李白《送友人》教案李白《送友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②熟背全诗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赏析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重要的表达技艺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1.赏析“横”和“绕”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将“横”字改为“矗”和“屹”有何差异?“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与高耸,但却少了雄伟的气势。
“横”字写出了山的横亘与绵延,写出了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伟气势,突出了山的静态美。
2.赏析“绕”字的表达作用。
点拨:如换成“流”字如何?“流”字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突出的地貌特征。
而“绕”字却写出了波光鳞鳞的流水缓缓绕过城东潺潺而过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动态美。
3.“青”“白”颜色词的选用的表达作用?写出了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
4.总结: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理解“孤蓬”这一意象。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https://img.taocdn.com/s3/m/f5c4777387c24028915fc38e.png)
诵读诗歌
【唐】李白
青山青/山横横/北郭,白水绕/绕东/城东。城。 此此地地/一为别,孤蓬万/万里里征征。。
浮云浮/云游游子子/意,落日故/故人人情/。情。 挥手挥/手自自兹兹/去,萧萧班/班马马鸣/。鸣。
理解诗意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输入文字
输入文字
形容成“芝麻开花节节高”,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指像芝麻开花一样,
爽朗大方,浪漫洒脱的性格
拓展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唐)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 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 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 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 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一年比一年好.
输入文字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形容成“芝麻开花节节高”, 指像芝麻开花一样, 一年比一年好.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理解诗意
输入文字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输墙入文的字北面,
形容成“芝麻开花节节高”, 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指像芝麻开花一样,
一年比一年好.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 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了解作者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 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 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诵读诗歌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6cea046529647d272852f0.png)
介绍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表现出藐视权贵的 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 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的诗歌豪迈奔放, 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
本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 城送别友人时所作。宣城东临杭州,湖州, 南倚黄山,自古以来就有“南宣北合”一 说,是南齐大诗人谢朓居住、任太守之地, 景色优美,李白对此素来情有独钟。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朗诵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把握重音
(1).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故人 情”?这些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意美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 水绕着城东潺潺流过,你我就在此地分别,你 就像那飘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天边 一片白云飘然而去,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徐徐而 下,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此刻此景,让 我们难舍难分,我做在马上挥手与你告别,频 频向你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意, 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
小结
这首送别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 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 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 有色有色的画面。自然美和人情美交织在一 起,写的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荡漾 着无限温馨情意,感人肺腑。
二.
(1).赏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赏析角度:(1)用词的准确性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1)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1)](https://img.taocdn.com/s3/m/04b1621ceff9aef8941e06a5.png)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我们挥手告别,从此离开,两匹马似乎 也懂得主人的心情,不忍离别同伴而萧萧长鸣 。
细节描写。作用:离别时挥手告别的 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 如别离之声, 写景 抒情
点出告别地点 表达对友人漂泊生涯 的深切关怀 抒发诗人对友人的依 依惜别的心情 借用马的萧萧长鸣, 表达诗人与友人之间 的无限深情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译文: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孤飞的 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 点明题目,运用借喻,把友人 比为孤蓬表达对友人漂泊天涯 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译文:浮云如游子行踪,来去无定;落日依恋 山峦,不忍与大地告别,正似故人惜别。
运用比喻,对偶,表达对友 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主旨
这是一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
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 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检
1、诗人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对友人依 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对友人不忍离去 的诗句是: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创作背景
《送友人》李白送友人,送客地点多
在东城尧祠一带,此地是水路通衢 (qú ),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 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 兴。《送友人》便写在尧祠前泗水边 的石门路上。
朗读课文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 “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 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 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 友。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 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多首。著有《李太白全集》。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送友人》(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bb32106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png)
屈复《唐诗成法》:“青山”、“白水”,先写送别之地,如此佳景为“孤篷 万里”对照。“此地”紧接上二句,“一别”,送者、去者合写。五、六又分 写。“自兹”二字,人、地总结。八止写“马鸣”,黯然销魂,见于言外。
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首联整齐,承则流走,而下联健劲,结有萧散之 致。大匠运斤,自成规矩。
(6)征:远行。
(7)浮云游子意: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 时不遇,适与飘风会。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后世用为典实, 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飘动的云。游子,离家远 游的人。
(8)兹:声音Biblioteka 。此。(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
(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班,分别;离别,一作 “斑”。
接下去两句写情。诗人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说:此地一别,离人 就要象那随风飞舞的蓬草,飘到万里之外去了。此联从语意上看可视为流水对形 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恰 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此 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 量。古人常以飞蓬、转蓬、飘蓬喻飘泊生涯,因为二者都有屈从大自然、任它物 调戏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蓬的形象时十分沉重,有不忍 之情,非道一声珍重可比。
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无定迹,故 以比游子之意;落日衔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 友人的深切关心,写得流畅自然,感情真挚。此句也可理解为游子将行未行的恋 旧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复杂意绪。落日的形象既可理解为故人的眷恋 之情,亦可理解为对友人的祝福之情。“夕阳无限好”、“长河落日圆”,但愿 友人前路阳光灿烂,诸事圆满遂心,呼应了“孤蓬万里征”一句。
部编八下语文古诗《送友人》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八下语文古诗《送友人》知识点+图文解读指导+图文解读+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87fdc6387c24028905fc356.png)
送友人李白诗人写送别的环境景色,透着轻快明丽的气息。
这里有山的青绿,有水的流转,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山的静默,水的远去,也暗示了离别的情景。
接着诗意转为抒情,感叹今此一别,友人即万里游荡,无所归依。
以后的“他”会像浮云一样飘忽不定。
不过,当离别真的来临时,也只能潇洒地挥一挥手,任凭“班马”嘶鸣。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全诗至此悠然而止,意蕴深远,令人回味不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
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
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为李白名篇之一,全诗八句四十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
起句点出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继写友人别后将如孤蓬万里,不知要飘泊到何处,隐含不忍分离之情。
后四句寓情于景,把惜别的情思写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
诗中青山,流水,红日,白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
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画面。
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画面中流荡着无限温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问题归纳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明净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赏析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首联的“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交代出了告别的地点。
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
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这两句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送友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e528e5af1ffc4fff47ac6e.png)
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著有《李太白 集》 。
• 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近体诗每首诗的句数、
字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均有严格的规定。具体为:
• 字句固定 ( 字数:五字或七字;句数:四句称为绝句; • 八句称为律诗(排律除外) • 押韵严格 偶数句句末的字押韵,首句有时入韵 • 要求对仗 律诗八句,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 颔联、颈联要求对仗 • 讲究平仄平仄相间,一三五字平仄不论,二四六字平仄分明 •。
• 以场景作结,衬托手法。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 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 ,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绘画意:
请你结合诗歌中的意象,用自 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意。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
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 互映衬,色彩鲜丽璀璨。班马 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 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用自然 美衬托人情美,写得有声有色, 气韵生动。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
• 学习目标
1.理解李白这首送别诗的特色 2.把握“孤蓬”这一诗歌传统意象,掌握 重要的表达技艺
李白简介
•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
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 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幼年随父自 中亚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
抒发与友人难舍难 分的情绪。
挥手自兹去,
尾联细节描写。
萧萧班马鸣。
• 问题探究 1、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
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 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 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 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副寥 廓秀丽的图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d25070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9.png)
• 3.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 情。(感情)
• 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这一联诗句。
• 1.这两句诗意为:游子的心意像浮云一样飘忽 不定,我与你再难相会;落日徐徐下山,留恋 着大地,就像此刻我们难分难舍。(诗意)
课外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诗句?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梅 尧 臣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诗人。宣州 宣城(现在安徽)人。早年诗作 受西体影响,后诗风转变,提出 与西派针锋相对的主张。提倡 “平淡”的艺术境界,要求写诗 意于言外。著有《宛陵先生集》 60卷等。
• 2.这两句诗运用了对偶、比喻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眼前的浮云、 落日都染上了惆怅哀伤的色彩,就像我们分别 时难分难舍的情景。(手法、效果)
• 3.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感情)
• 1.青山横北郭:横亘 • 2.青山横北郭:城外围着城的墙 • 3.白水绕东城: • 4.白水绕东城:环绕 • 5.此地一为别: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 6.此地一为别: • 7.孤蓬万里征: • 8.挥手自兹去:离开 • 9.挥手自兹去:指示代词,此,这 • 10.萧萧班马鸣: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再见
同学们真棒,非常感谢小可爱们的配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送友人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质课件:送友人](https://img.taocdn.com/s3/m/7a38a02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3e.png)
送友人
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明净的水
青山横对着北边外城, 水绕行到东边的城池。
助词,加强语气 分别 喻指远行的朋友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征途,远行
此地即刻辞别之后,您就像孤
离家远游的人
独的飞蓬一样踏上了万里征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飘浮的云影好似您此时的意绪,
落日的余影恰如故人的留恋之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此,现在 指载人远离的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之间就从此离开了,
马鸣声 连离别的坐骑也发出了凄凉的鸣叫声!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 首情意绵绵、感人肺腑的送别诗。 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 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颔联是应该用对仗的。此联从语意上看可 视为流水对形式,即两联语义相承。但纯从对 的角度看不是工对,甚至可以说不“对”,它 恰恰体现了李白“天然去雕饰”的诗风,也符 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缚内容的看法。
此联出句“此地一为别”语意陡转, 将上联的诗情画意扯破,有一股悲剧的感人力 量。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701──762),生日701年2月8日, 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 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豪放飘逸, 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 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 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 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4628e7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5.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送友人》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元代文学家王冕创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歌主要通过描写作者与朋友之间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友谊和别离的深情。
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人的离别诗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培养对友谊的珍惜和感恩之情。
同时,通过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学生还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送友人》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掌握《送友人》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诗歌,学习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能够从诗歌中领悟友情的珍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友情的珍惜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送友人》的诗歌结构和表达方式;–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掘友情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内容:•你有没有过和朋友分别的经历?分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什么是古代文人的离别诗吗?离别诗有什么特点?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话题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思考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经历和情感。
2. 预习导引(10分钟)老师可以给学生看一张插图或是播放一段音频,与课文内容相关,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请学生观察图片或听音频,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图片或音频中的人们是否正在离别?为什么?•他们之间的情感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什么?通过预习导引,提前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为进一步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3.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用短时间快速阅读课文《送友人》,并尽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老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人读书笔记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诗中的作者和友人是何时何地分别的?他们分别的场景和情感是怎样描写的?•诗中有没有表达出友情的珍贵和别离的痛苦?你能从诗中感受到什么?•你觉得这首诗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如何?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通过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深入讨论做好准备。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https://img.taocdn.com/s3/m/4769788502020740be1e9bca.png)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幸甚至哉 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
幸甚至哉 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你是谪仙人 你是明月魂
送友人
李白
学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习目2.赏析诗歌写作手法,感悟作者情感。 标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古人的送别方式,
培养学生热爱并传承经典的情怀。
讲究炼字、动静结合 精选意象、巧用比喻 化用典故、曲笔惜别
主旨:表达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与依依惜别之情。
拓展延伸
小组 探究
古人还有哪些送别的方 式?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朗读、背诵、唱诗、说诗 意、画情境或书法写诗歌等)
总结提高
自主 总结
我学会(懂得)了…… 自由发言。(从知识、学法、
师友互助、小组合作等方面进 行总结。)
检测预习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集体朗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
抓住“两个字” 抓住“三个意象” 抓住“一物一声”
提示:师友互助,学友展示,师傅补充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讲究炼字、动静结合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送友人》](https://img.taocdn.com/s3/m/9c8a218708a1284ac850439b.png)
1、诵读、体会诗歌语气并会背诵诗歌, 了解李白的创作风格。 2、品味诗歌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 领悟诗歌鉴赏方法。
3、感受诗人通过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 情,领会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挚感 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李白的诗歌表现出藐视 权贵的傲岸精神,又善于描绘 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 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 想象丰富,其诗达到盛唐诗歌 艺术的高峰。与杜甫齐名,并 称“李杜”。代表作有《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蜀 道难》、《将qiāng进酒》等。
A.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及气氛的渲染,表达 出依依惜别之意。 B.“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点明了诗的主题,抒 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无限伤感之情。 C.“蓬”之前用“孤”来限制,准确而生动地描摹出 朋友的孤单无依,行迹无定。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运用了对偶、比喻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 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切之情。
(一)习俗类意象: 1、柳 (折柳送别)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 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 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 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 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 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 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 利、欣欣向荣之意。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 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 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 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 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 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 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 诗的特色。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友人》理解性默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友人》理解性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387e5c3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9.png)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送友人》理解性默写
1.诗中交代送别地点及环境的句子:,。
2.诗中借马的萧萧长鸣,表现友人不忍离去的诗句:,。
3.诗中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4.诗中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5.李白的《送友人》,描摹出一幅寥廓清丽的图景的句子是:,。
6.李白的《送友人》,表达了对朋友漂泊天涯的关怀的句子是:,。
7.李白的《送友人》,诉说了送君千里终有别的依依惜别之情句子是:,。
8.李白的《送友人》,比喻友人离家远游,行踪难定的诗句:,。
9.李白的《送友人》,描写分别时的寥阔背景,更令人感到难舍难分的句子是:
,。
10.李白的《送友人》,运用借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与友人难舍难分之情的诗句:
,。
11.李白的《送友人》,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
【答案】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7.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0.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1.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79b07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d.png)
内容展示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助学资料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 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 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 妙,语言夸张。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 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 《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年版)。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这首 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
诗词赏析
诗词注释
郭:外城。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蓬: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 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 落日:比喻难舍之情。 自兹去:从此离去。兹,此。 萧萧:马嘶叫声。 班马:离群的马。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 意的送别诗。诗人通过送 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 染,表达出与友人依依惜 别的深情。
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 腑。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 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诗中青翠的山岭, 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 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 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二句,以工整 的对偶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尤耐人寻味。 全诗语言自然朴素,不事夸饰。诗的节奏明 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 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 白送别诗的特色。
送友人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1》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送友人 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54219050e2524de5187e90.png)
“西风”“秋”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凄凄,形容内心 的凄凉愁苦,袅袅伤的情绪。
(2)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 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 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 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李白《送友人》.docx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李白《送友人》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李白《送友人》.docx八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六单元李白《送友人》](https://img.taocdn.com/s3/m/7971a8b6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6.png)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阅读《送友人》
难点名称
体会李白《送友人》诗中作者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之情
难点分析
准确把握“孤蓬”“浮云”“落日”等意象,体会诗中作者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之情
难点教学方法
1. 以旧知引出新知,实现知识的迁移;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紧接着是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落日之景。其中,“浮云”比喻游子行踪不定,“落日”比喻难舍之情。颈联的意思是,孤身远行的友人,就像天上飘荡的浮云一样,一会向东、一会向西,行踪飘忽不定;而我对你的感情,就像傍晚的太阳徐徐落下那样,对大地依依不舍,隐喻着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之情。这一联,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浮云”、“落日”,来表达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对仗工整、境界开阔。颈联既有写景,也有写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首先,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其中,“郭”就是“外城”,“北郭”就是北边的外城,“白水”就是清澈的水。这一句诗写的是景物,诗人李白送别友人来到了外城,只见远处的青山横亘(gèn)在北边的外城上面,清澈明亮的流水,绕着东城缓缓地流过,诗人与友人并肩策马,依依不舍。其中,“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这是对偶句,对仗非常工整。而“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美,“绕”字勾勒出流水的动态美,这里面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辽阔秀丽的山河景、颔联写情、颈联情景交融,尾联叙情,一环紧扣一环,读起来紧凑有力。诗人想象丰富,将青葱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纯白的浮云、通红的落日、嘶叫的斑马相互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传达了诗人对孤身远行的友人依依不舍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讲究炼字、动静结合 精选意象、巧用比喻 化用典故、曲笔惜别
主旨:表达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切关怀与依依惜别之情。
拓展延伸
小组 探究
古人还有哪些送别的方 式?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朗读、背诵、唱诗、说诗 意、画情境或书法写诗歌等)
总结提高
பைடு நூலகம்
自主 总结
我学会(懂得)了…… 自由发言。(从知识、学法、
师友互助、小组合作等方面进 行总结。)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
送友人 李白
执教教师:依安县泰安学校 崔海龙
经典诵读
《如果没有李白》(节选) 如果没有李白 如果没有李白
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过千年前少了一个文学家 《全唐诗》会变薄一点点
如果没有李白 几乎所有唐代大诗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
李商隐不用再叫小李 王昌龄会是唐代绝句首席 杜甫会成为最伟大的诗人
抓住“两个字” 抓住“三个意象” 抓住“一物一声”
提示:师友互助,学友展示,师傅补充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讲究炼字、动静结合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没有之一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应该会少背很多唐诗
少用很多成语 说童年 没有青梅竹马 说爱情 没有刻骨铭心 说享受 没有天伦之乐 说豪气 没有一掷千金
浮生若梦 扬眉吐气 仙风道骨 这些词都不存在
蚍蜉撼树 妙笔生花 惊天动地 也都不见了踪迹
如果没有李白 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犯了难 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辞职 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 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 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不要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幸甚至哉 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
幸甚至哉 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你是谪仙人 你是明月魂
送友人
李白
学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 习目2.赏析诗歌写作手法,感悟作者情感。 标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古人的送别方式,
培养学生热爱并传承经典的情怀。
谢谢
检测预习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集体朗诵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首联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颔联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颈联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