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初中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2.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进而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
2. 掌握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计算机的各个时代及其特点;
3.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时代的计算机图片或视频来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时代的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时代的计算机特点以及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知识。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
2.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和各个时代的特点;
3. 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学生基本情况本计划针对七年级全体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

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

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

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是使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上册,内容是全新的。

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计算机基础知识,文本处理。

其中“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占本教材的50%,可见计算机基础是这学期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

知识点:收集身边的信息,计算机与系统安全,文件管理,网络探秘、文本处理,设置文字与段落。

三、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初中信息基础知识课教案

初中信息基础知识课教案

初中信息基础知识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

3. 理解信息的概念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

3.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

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计算机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包括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的重要事件。

2. 教师介绍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如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

三、互动(10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

四、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信息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信息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2. 教师介绍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手机等。

五、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任务,如编辑文档、制作幻灯片等。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基本操作、信息的概念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初中计算机七上教案

初中计算机七上教案

初中计算机七上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3. 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老师用一台计算机向学生展示不同种类的计算机,如台式机、笔记本、平板等,并简单介绍计算机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1. 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

2. 计算机的作用,计算机可以用来处理数据、存储信息、进行通讯、控制设备等。

三、介绍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1. 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等组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负责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

2. 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命令。

3. 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和信息输出给用户。

4. 存储设备,如硬盘、U盘、光盘等,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5. 网络设备,如网卡、路由器、光纤等,用于连接计算机和网络,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

四、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1. 开机,按下主机上的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启动。

2. 关机,点击“开始”菜单,选择“关机”选项,等待计算机关闭。

3. 登陆,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计算机桌面。

4. 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如点击图标、打开文件、输入文字等。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功能,并学会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计算机操作的熟练度。

六、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2. 练习在计算机上打字、制作简单的文档。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组成部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鼠标键盘的使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鼠标键盘的使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鼠标键盘的使用》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认识鼠标键盘的使用】引言:计算机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之一,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对我们每个人都十分必要。

本篇教学课例将围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以“认识鼠标键盘的使用”为主题,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展开一场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 理解鼠标键盘的作用和基本原理;- 掌握鼠标键盘的日常使用技巧;- 进行简单的鼠标键盘操作,如输入文字、选择文件等。

2. 教学准备- 计算机硬件设备:电脑、鼠标、键盘等;- 教学软件: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形绘制软件等;- 课堂布置: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

3. 教学步骤(1)导入与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些引人入胜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如电子游戏、音乐制作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兴趣。

(2)介绍鼠标键盘的作用和基本原理详细介绍鼠标键盘在计算机操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实际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鼠标键盘的各个部分,例如鼠标左键、鼠标右键、键盘上的字母按键等。

并结合实例,解释它们在计算机操作中的常见应用场景。

(3)实操演练让学生逐步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参与一些简单的鼠标键盘操作任务,如打开文字处理软件,输入文字、保存文件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与拓展结合课堂实操演练的结果,总结一些常见的鼠标键盘操作技巧,并给予学生一些拓展的思考问题,如如何在键盘上快速定位字母等。

二、总结反思经过本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设计中的实操演练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操作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了良好的积极性和探索性。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

计算机1-12课教案(教案)_初中信息技术教案_模板第一课神奇的信息世界(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观看“神奇的信息世界”光碟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一、新授师:这节课,大家来学习了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注意到了吗?我们生活在一个神奇的信息世界中。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世界,好吗?生:好!师:启动“神奇的信息世界”。

(让学生来观看,老师边解说)师:观看影片后,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让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的想法。

)二、这里有一些例子都说明计算机在当今社会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请大家填一填:下列图中计算机在做什么?三、想一想1、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计算机?2、你认为计算机还能做些什么事?第二课走近计算机(教案)教学目的:认识计算机各个部件,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教学内容: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教学准备:1、调试每台计算机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教学过程():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

生:(略)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略)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好吗?生:好。

二、新授师:现在,让世纪博士给我们讲讲计算机的家史吧。

(老师启动光碟,让学生观看)师: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学习了什么呢?对计算机了解了多少呢?生:我知道了。

师:那你来说说。

生:一台计算机(电脑)是由硬件与软件组成的。

师:哪硬件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硬件主要由主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组成。

师:哪软件又是什么呢?生:老师,我来说。

师:好,你来说。

生:软件是人编写的程序,专为完成某一项任务而设计,是智慧的结晶,用不同软件可以让计算机完成不同的任务。

师:同学们,今天学了可真不少。

人教版初中计算机教案

人教版初中计算机教案

人教版初中计算机教案【篇一: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信息技术教案九年级***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6-9.10第-----1--课时. 总-2------节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6-9.10 第-----2--课时. 总-2------节任课老师姓名:***日期:20139.13-9.17 第-----1--课时. 总-2------节【篇二: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图文】勐库中学信息技术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人工处理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三、小结: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四、学生练习: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数字化信息基础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

2、使学生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教学过程1、引言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

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十进制和二进制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除2取余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解:∴ 17(10)=10001(2)让学生练习: 11(10)= (2)92(10)= (2)129(10)= (2)136(10)= (2)248(10)= (2)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

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

初中信息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及趋势。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2. 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3.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计算机与信息社会的关系。

2.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 讲解计算机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从1946年的ENIAC开始,到现在的微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等。

然后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

3. 讲解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讲解信息的概念,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

4.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讲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部分,即输入设备、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出设备。

5.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讲解计算机的启动、退出、窗口操作等基本操作。

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对计算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会设置幻灯片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插入超级链接;学会对演示文稿进行打包和网上发布。

技能目标:能合理使用动画效果、切换方式、超级链接和动作设计,使幻灯片美观大方,结构清晰,链接准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作品制作与评价,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在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及动画放映效果。

学习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在演示文稿中插入超级链接。

学习过程:一、情景创设,激发兴趣:在浏览电子杂志时,你一定会被它丰富的图文信息以及多变的呈现方式所吸引。

我们通过在幻灯片中设置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以及添加超级链接,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将它打包或者从网上发布,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你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动手做一个,看谁做的最后!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87~90。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以便能及时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制作成果,并相互协助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1、小组代表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先让其他小组同学给予解决,然后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2、教师指导:要注意调试播放、演示文稿的打包和网上发布中操作步骤。

四、实践创新,展示评价:1、选择比较优秀的作品通过广播教学让其他同学欣赏、点评,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2、让小组代表演示操作过程,以此增强自信心、提高成就感、鼓励他人共同进步。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知识结构归纳总结;六、巩固练习:大家做一下课本P90中实践与创新中大显身手!同学们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好!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课程设计:记忆是人将感官输入的信息加以保持,并在一定的时候将这种信息重新撮出来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再认或重现三个阶段。

记忆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认知能力,通过后天的训练,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就能使记忆力有所提高。

初中认识计算机的教案模板

初中认识计算机的教案模板

初中认识计算机的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3. 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难点: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四、教学准备:1. 计算机教室。

2. 投影仪或白板。

3. 计算机操作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a.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值计算、数据处理、图形输出等操作的电子设备。

b. 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c.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用于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用于完成特定的任务。

3. 实践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如绘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结构图,或者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操作。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教案模板,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计算机的认识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和软件的组成以及基本操作,为今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计算机教研教学设计(3篇)

初中计算机教研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3)学会使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基本操作。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3.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操作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计算机图片、播放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1)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2)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输入、处理、输出等;(3)学生通过实物观察、模拟操作等方式,加深对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

3. 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1)教师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如:窗口、菜单、对话框等;(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操作,如:桌面设置、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4. 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基本操作(1)教师讲解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文本编辑、表格制作、图表制作等;(2)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际操作,熟悉办公软件的使用;(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操作,如:邮件合并、数据统计、图表美化等。

5. 小组合作与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利用Word制作一份精美的邀请函?(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3)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7. 课后作业(1)完成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实际操作;(2)查找有关计算机发展历程的资料,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初中劳计教育教案

初中劳计教育教案

初中劳计教育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4.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计算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作用?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计算机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感受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四、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0分钟)1. 教师展示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2. 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认识到计算机对生活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15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如CPU、内存、硬盘等,并讲解各部件的功能。

2. 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掌握各组成部件的作用。

三、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计算机,识别并了解其组成部件。

2.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汇报成果。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认识计算机教案初中

认识计算机教案初中

认识计算机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和信息素养。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硬件和软件。

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4. 计算机的功能。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1.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区分。

2.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 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 实践法: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你们听说过计算机吗?计算机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定义: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照程序运行,自动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

2. 学生听讲,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三、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定义及作用。

2. 学生听讲,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组成。

四、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2. 学生观看演示,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讲解计算机的功能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2. 学生听讲,了解计算机的功能。

六、实践环节1. 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七、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基本操作和功能。

在实践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了所学知识。

但本节课对于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区分,以及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实践,仍然是教学的难点,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讲解和指导。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本文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本文最大的鼓励。

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插入剪贴画、文本框和自选图形的方法。

2、学会运用Windows录音机给幻灯片插入声音。

教学重点掌握插入剪贴画、文本框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插入自选图形,并运用Windows录音机给幻灯片插入声音。

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演示用幻灯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多媒体技术给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你知道什么是多媒体吗?其实多媒体通常是指记录、展示、传播信息时使用的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组合。

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在幻灯片中加入更多的多媒体元素。

学生自由回答。

插入剪贴画上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

假如计算机中没有存储图片,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图片的问题?PowerPoint和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相似,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仔细观察"动手做"的最终效果。

运用学过的插入剪贴画的知识进行"骆驼和羊的故事"标题页的制作。

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看书自学操作。

插入文本框和自选图形1.引出文本框这是一则关于童话故事的幻灯片,光有标题当然不行,你觉得还应该要有哪些内容?一则好的故事幻灯片,文字和图片都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请同学们插入一张新幻灯片2,在上面试试输入文字。

能不能像在Word中直接打字?(不能)和周围的同学商量商量,再试一试,有什么好办法解决文字输入的问题。

2.插入文本框操作对!就是文本框。

在Word中我们学习过文本框,你还记得文本框的类型吗?(横排、竖排)请你用插入文本框的方式再次尝试在幻灯片2中输入22页的示范文字(骆驼和羊碰到一起,一个说高好,一个说矮好,谁也不服谁),并自学课文22-23的"继续探究"将文本框进行适当的修饰。

初中自制计算机教案

初中自制计算机教案

初中自制计算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学习简单的编程语言,培养编程思维;3. 掌握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4.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编程语言的学习;3.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4. 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1. 引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如存储、运算、控制等;3. 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如CPU、内存、硬盘等;4. 讲解计算机的软件组成,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第二课时:编程语言的学习1. 引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编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如变量、循环、条件等;3. 示例教学,让学生动手编写简单的程序;4.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编程思维。

第三课时: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1. 引入:通过讲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输出设备等;3. 介绍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娱乐软件等;4. 让学生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四课时: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1. 引入:通过讲解创新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进行分组;3. 讲解项目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等;4.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编程语言的掌握程度;3.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4. 学生创新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情况。

教学资源:1. 计算机硬件设备;2. 编程语言教材或在线资源;3. 应用软件安装包;4. 创新项目指导书籍或在线资源。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4.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篇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篇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之一。

学会信息的收集、存储、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是新世纪对第个公民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正确的开关机,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简单使用计算机,了解键盘、鼠标的使用,能输入简单的文字。

3、掌握文字录入的基本方法,养成正确的姿势,科学的指法,培养盲打的习惯。

4、认识操作系统,了解应用软件,了解windows中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学习使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

认识软盘、光盘等存储介质,掌握使用windows附件中的录音机、计算器等应用程序。

学习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处理。

一、七年级学情:七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充满好奇和渴望。

我打算先让他们去感受一下什么是计算机,培养学习兴趣,再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

二、八年级学情:八年级学生已经上过一个学年的信息技术课,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他们的强烈探索热情会使没有组织的课堂完全乱套。

加强八年级学生的教学管理,根据他们好动,不喜欢受约束的特点,多安排实践性的学习内容。

比如课堂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尽量将理论学习的时间压缩在20分钟以内。

八年级学生要给他们规范的学习方式,用建构主义原理帮助他们建立关于计算机的系统知识,提倡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于其他学科学习中,均衡地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三、九年级学情: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2.2计算机系统互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2计算机系统互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系统互联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他们可能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概念理解不清,如TCP/IP协议、局域网等。其次,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设置网络连接和配置网络参数等实际操作感到困惑。此外,学生也可能对于如何安全使用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存在疑问。
四、教学资源准备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系统互联的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系统互联的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互联的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④ 局域网技术
- 局域网的定义:在有限地理范围内连接多台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
- 局域网的分类:以太网、令牌环、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等。
- 局域网的技术标准:IEEE 802系列标准。
⑤ 广域网技术
- 广域网的定义:覆盖范围较广的计算机网络,通常用于连接不同地区的局域网。
- 广域网的分类:电话网络、卫星网络、电力线通信等。
5. 网络环境:确保教室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能够正常连接和运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6. 教学工具:准备好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播放。
7. 安全须知:为学生准备一份安全须知,包括实验操作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8. 教学指导:为学生准备一份实验操作的指导手册,包括每个实验步骤的详细说明和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优秀5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插入剪贴画的操作方法。

2.使学生掌握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3.使学生掌握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处理图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编辑文档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插入剪贴画。

2.插入图片文件。

3.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难点】设置图片格式。

【教学方法】自学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1.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师准备的图片素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展示一些图文混排的样例,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1.插入剪贴画(1)插入剪贴画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插入图片的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在“病毒”文件中插入名为“计算机”的剪贴画。

针对将插入的剪贴画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教师提出设置图片格式问题。

(2)设置图片格式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设置图片格式(图片与文字环绕方式)的操作方法。

教师布置任务:①按照所示的样式设置“计算机”图片的格式;②试一试,选择其他格式会产生什么效果。

2.插入图片文件(1)插入图片文件教师布置任务:自学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文件,插入到“病毒”文档中。

教师要求学生小结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

(2)设置图片格式教师提问:利用插入图片文件的方法插入图片后,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与设置剪贴画格式的方法是否相同?三、课棠练习1.完成书第119页练习1.2.在“奥运——20xx”板报中插入剪贴画和自己绘制的图片。

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评价学生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小结,强调:插入剪贴画和图片文件的方法基本相同,设置图片格式的方法也相同。

五、布置作业输入一篇文章,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进行修饰并插入图片。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篇二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前三章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初中电脑信息常识教案

初中电脑信息常识教案

初中电脑信息常识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3.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计算机发展史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史,包括ENIAC、IBM、个人计算机等阶段。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等。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计算机发展史及其发展趋势。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等。

2. 教师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操作界面等。

四、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小文章。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新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

最新初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精选6篇)初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教案八年级篇一课题:3.3.3 文本的选定、复制与移动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2, excel (1)excel基础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首先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表广播,并且说明总分、名次都是由excel自己算出来的,吸引学生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我们前面学习了word,大家都知道这是microsoft公司的产品,今天我们学习的excel也是microsoft office组件之一,被广泛3, 插入图片(1)第一课图片的插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插入图片和修改图片格式来美化文章2、操作技能目标:学习从文字处理软件知识中归纳文档排版的规律,尝试应用己知的规律去对较复杂的文档排出符合版式要求的图文混排文档。

3、情感目标:通过分小组团结协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插入剪贴画或图片文4, 《快乐的小作家--word(c)》电子教案(3)教材:全国计算机考试(少儿nit)指定教材教案设计:初一年级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显示方式教学目标认识word的四种视图认识word的不同显示方式学会同时显示两个word文档教学重、难点四种视图与两种显示方式5, “资源管理器”简介(1)第十七课时:第十七课时:“资源管理器”简介教学重点:继续了解“资源管理器”程序中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教学过程:复习旧知:(略)引入新知:“资源管理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磁盘文件,包括建立文件夹、复制、移动、删除、查找文件或文件夹及重命名等。

讲授新知:板书:一、建立新的文件夹讲6, 计算机网络简介(1)课题:计算机网络简介教学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作用及分类。

amp;7, 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1)用frontpage 2000快速制作动态按钮教学目标:制作出动态按钮你一定看到过很多网页上的动态按钮效果,一般而言实现它需要后javascript(或vbscript)网页脚本语言支持,对于只懂使用初级的“所见即所得”网页编辑器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
初中计算机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被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所代替,学生的地位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的角色也已由主体变为主导,因此,单纯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相关的知识,只能使学生对英语更没有信心,更没兴趣。

慢慢的学生也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更差。

初一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怀着对初中生活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里,对每样事物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个究竟。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计算机的硬件发展越来越迅速,计算
机在家庭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学生的家中都有了计算机,但对计算机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上网与打游戏,对于计算机系统也只能从自己可以看到的来理解,认识比较片面,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系统地
认识计算机系统。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的主机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

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节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打下基础,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比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总结,使之逐步掌握《计算机
系统的组成》的知识。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存储器的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关系;
(2)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各个组成部份及其作用;
(3)知道存储器的分类、内存ram与rom的区别及其作用,以及存储的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

(4)了解软件的分类,知道常见的软件的类别。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计算机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其作用,并归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多专业述语、名词和概念,其中很多与学生日常接触到的内容不一致。

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理论,设计教学情境和活动,通过展示计算机实物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体验,认识所学内容,掌握专业词汇,理解概念,自主归纳总结出系统结构图,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先用简短的语言引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学生的讨论活动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渗透计算机五个基本组成部分的概念,引导学生自我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

从"计算机只有硬件不能工作"引出软件系统的组成。

最后归纳出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并小结。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信息处理是经过
了五个过程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五个过程吗?
[设问导入]大家都知道,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计算机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

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计算机能处理这些信息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是什么?上一节课老师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请同学们了解一下电脑装机的过程,有没有同学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过程呢?老师这里有一张装机配置表,大家可以参考一
下这张表。

(投影表①)
[过渡]"硬件"和"软件"这两个词我们经常听到,那么他们到底是什
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硬件。

学生回答,巩固旧知识
[学生回答]先选择主板、cpu、显卡、硬盘等,帮我装机的人就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就装windows xp和一些常用的软件。

设计情景,引发学生兴趣。

硬件系统 [投影] 硬件: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

[讲授]
1.中央处理器(cpu):它是计算机的心脏,影响着整台机器的速度。

由运算器和控制器两个部件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部件。

控制器:是负责指挥、控制计算机工作的部件。

2.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统称为存储器。

它是存储指令和数据的部件。

3.输入设备:它是人与计算机的桥梁,把信息送入计算机。

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头、手写板等。

4.输出设备:它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展现在我们眼前。

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等。

[设问]为什么我们对硬件系统这样分类呢?原来,这是根据他们的功能来划分的。

我们试着对实物来研究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实物展示]打开一台计算机的主机,让学生分组观察。

[讨论、练习] "物以类聚分分看": 4人小组讨论,并完成填写表①打了★的硬件的"硬件类型",要求能说出划分的根据。

分组观察。

分组讨论,完成练习。

通过图解,讲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改变学生定性思维。

(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系统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五部分组成。

)
让学生在实物观察、小组协作中获取知识,在愉快中自主学习。

存储器 [设问过渡] 刚才在实物观察中,大家都明确了这块是内存,这块是硬盘,它们都属于存储器,但大家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还
有其它哪些存储器吗?
[投影、讲授]
[设问] 大家知道怎样去衡量存储器的存储空间大小吗?
[投影、讲授]
[学生回答]"兆"等
用图解讲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软件系统 [设问]同学们用过哪些软件呢,这些软件的作用是什么,
它们是怎样分类的呢?
[投影、讲解]
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回答所认识的软件。

用图解讲授教学内容中的重点。

计算机系统 [过渡]一台计算机,如果只有硬件或者只有软件,都是
无法工作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硬件和软件组合起来。

[投影]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份组成。

组合前面硬件和软件两部分内容。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归纳]
1.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实际设备的总称。

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组成。

2.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数据和有关资料。

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其中windows xp就是系统软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完成的。

硬件和软件互相配合,计算机系统才能正常工作。

归纳并强化记忆。

培养学生自己总结的习惯与能力,使知识在主动记忆中得到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