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概念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能量与做功1、做功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的单位:米(m);4、机械功原理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1J、6、机械效率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最新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最新九班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内能的利用一、热机1。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
内燃机: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②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汽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柴油机:气缸顶、吸入空气、压燃式、效率较高二、热机的效率1.燃料的热值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的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定义式:q=Q/m(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q=Q/v)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 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7为次方)④关于热值的理解: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
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热机的效率:(1)热机的能量流图: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的学科。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是我们初步了解物理,为我们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了解物理知识打下基础。
本文将围绕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展开讨论。
第一章:声与听声与听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一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声波的特性和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输出、声音的利用等。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声音,但是你了解声音的本质吗?声音是由振动物体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的传播而到达人们的耳朵。
第二章: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二个单元。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光的基本性质、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色散等内容。
我们常常说光是直线传播的,但是光在一定情况下也会发生反射和折射,例如我们在镜子前看到的自己,就是通过镜子的反射实现的。
同时,彩虹的出现也是光的色散效应导致的。
第三章:凸透镜凸透镜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三个单元,它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现代科技中普遍应用的镜片。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关于凸透镜的性质、成像规律以及凸透镜的应用等内容。
透镜作为一种光学器件,可以将光线聚焦或发散,被广泛应用于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各个领域。
第四章:电流与电阻电流与电阻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第四个单元。
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电流的概念与特性、电阻的概念与特性、欧姆定律等内容。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而电阻则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因素。
在电路中,电流和电阻之间遵循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阻成正比。
第五章:电路的串并联与简化电路的串并联与简化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最后一个单元。
这一章中,我们将学习到电路的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与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综合应用等内容。
当电路中的电器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时,我们称之为串联电路;而当电器元件按照不同的路径连接时,我们称之为并联电路。
通过学习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我们对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和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物理科学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贡献,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也能为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重点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知识点重点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我们了解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在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课程中,有一些重点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一一梳理。
一、力的概念和力的计算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或产生变化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计算: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 × 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二、力的效果和力的合成1. 力的效果:力可以分为平行力和平行力的力效果不同,平行的力可以沿同一直线方向合成或分解。
2.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的方法有几何法和三角法两种。
三、压力与压强1. 压力的概念: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单位是帕斯卡(Pa)。
2. 压强的计算:压强的计算公式为 P = F / A,其中 P 表示压力,F 表示力的大小,A 表示受力面积。
四、浮力和浮力条件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浮力条件:物体在液体中浮起的条件是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气体中浮起的条件是物体的平均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
五、功和机械能1. 功的计算: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d × cosθ,其中 W 表示功,F 表示力的大小,d 表示力的作用距离,θ 表示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2. 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表示物体进行工作的能力。
六、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端的力组成的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2. 轮轴:轮轴是由轮子和轴组成的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
3. 滑轮组:滑轮组是由多个滑轮组成的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七、热量与温度1. 热量的传递方式: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使用摄氏度(℃)或开尔文度(K)作为单位。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1. 运动概念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因素,常用牛顿为单位。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电磁力和重力,分别对应物体之间的接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受引力作用。
二、机械运动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化量。
匀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恒定,而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会改变。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速度保持不变或保持静止。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能量与功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相关。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即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 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效,功率是功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是瓦。
四、声与光的基本性质1. 声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声速等特性,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亮度。
3. 光的传播光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光速。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是光线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折射是光线在不同介质中改变方向。
五、电与磁的基本性质1. 电荷与电场电荷是物体带有的电性质,电场是电荷周围的一种物理场。
2. 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的流动,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
3. 电阻对电流的影响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描述,即电流和电压成正比,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

物理九年级上册必背知识点一、运动和力1. 速度- 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的位移。
- 公式:速度(v)= 位移(s)/ 时间(t)- 单位:米每秒(m/s)2. 加速度- 定义: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快慢。
- 公式:加速度(a)= 速度变化(Δv)/ 时间(t)- 单位:米每平方秒(m/s²)3. 牛顿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所有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二、能量和功1. 能量- 定义: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 单位:焦耳(J)2. 功- 定义:力沿着位移方向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功。
- 公式:功(W)= 力(F)×位移(s)× cosθ- 单位:焦耳(J)3.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 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 单位:瓦特(W)三、光的传播和反射1. 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为常数,约为3.00×10^8米每秒(m/s)。
2. 反射定律- 定义:光线和反射面之间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
-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四、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和电流- 电荷(Q):物体带有的电性质。
- 电流(I):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流的方向:正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2. 电阻和电阻率- 电阻(R):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 电阻率(ρ):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
- 电阻和电阻率的关系: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横截面积(A)3. 欧姆定律- 定义:电流通过一段导体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 欧姆定律:电压(V)= 电流(I)×电阻(R)五、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传播。
九年级上册物理1到4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1到4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并掌握有关力学、光学和电学的知识。
本文将对九年级上册物理1到4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物理1:力学基础物理1是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学习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力、质量和运动学等基础概念。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力的概念和运动的规律。
首先,学生将学习力的种类和计算方法。
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多种类型。
了解这些不同类型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
其次,学生将研究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通过称量和比较来确定质量的大小和比较。
然后,学生将学习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学生将了解并应用这些定律来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最后,学生将探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和比较这些物理量。
物理2:光学与光的传播物理2是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学习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光学和光的传播的相关知识。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和光的成像。
首先,学生将学习光的特性。
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方向、速度和频率等物理量,以及如何量化和测量这些特性。
然后,学生将研究光的传播方式。
光可以通过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方式进行传播。
学生将学习这些传播方式的原理和特点,并能够解释和应用这些原理。
接下来,学生将学习光的成像原理。
通过学习光的成像定律和焦距等概念,学生将能够解释和分析光的成像过程,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3:电学基础物理3是九年级上学期物理学习的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电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学习电荷、电场和电路等相关知识。
首先,学生将学习电荷的性质和定量。
电荷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学生将通过实验来理解电荷的性质,并学会用库仑定律计算电荷的大小和相互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方位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全方位理解第一章力和运动
1.1 力的概念
{content}
1.2 重力与摩擦力
{content}
1.3 简单机械
{content}
1.4 杠杆原理
{content}
第二章声音与光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content}
2.2 声音的特征{content}
2.3 光的传播与反射{content}
2.4 透镜与成像{content}
第三章热量与能源
3.1 热量的概念
{content}
3.2 热量传递
{content}
3.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content}
3.4 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content}
第四章电与磁
4.1 静电现象
{content}
4.2 电流与电路{content}
4.3 磁现象与电磁感应{content}
4.4 电能与磁能的转化{content}
第五章现代通信技术5.1 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content}
5.2 移动通信
{content}
5.3 互联网技术
{content}
5.4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content}
第六章生活中的物理现象6.1 机械能与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6.2 声光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content}
6.3 电与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6.4 现代通信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content}
附录
{content}。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物理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九年级上册的物理知识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然世界的新大门。
以下是对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质量、温度和状态。
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一物体,状态不同,内能也不同。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也可以是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热传递则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直到两者温度相等。
比热容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热或放热能力越强。
二、内能的利用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等。
内燃机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的一个工作循环都包括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主要有减少各种能量损失、使燃料充分燃烧等。
三、电流和电路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
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元件。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四、电压电阻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电压表要与被测电路并联,读数时要先看清量程和分度值。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滑动变阻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五、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指出,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应用欧姆定律解题时,要注意同一性和同时性,即 I、U、R 必须是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③换算关系T=t+273K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110℃-30℃~50℃35℃~42℃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1、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②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2、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期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期中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以及运动规律等。
下面将介绍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1. 运动和力学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最基本的定律是牛顿三定律。
2. 力和压力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通过施加力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力,可以通过力的垂直分量与单位面积的商来计算。
3.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来计算。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4. 机械震动和波动机械震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做的周期性振动,常见的例子包括摆钟的摆动和弹簧的振动。
波动是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的物理现象,包括机械波和电磁波等。
5.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传播、光的特性以及光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九年级物理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光的反射、折射和光的成像。
6.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流、电场和电路等内容的学科。
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中,我们将学习电流和电阻的关系,以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7.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温度和物质热力学性质的学科。
我们将学习热传递的方式,如导热、传导和辐射,以及热量和温度的测量和计算等相关内容。
8. 核能和辐射核能是指原子核内部储存的巨大能量,核能可以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释放出来。
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粒子或电磁波,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我们将学习核能利用和核辐射的防护等基础知识。
以上仅为期中九年级上册物理课程的一些核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应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深入理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物理能够培养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1.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3. 比热容: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4. 热机: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叫做热机。
5.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6.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7.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做电路。
8. 串联和并联:两个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串联;两个用电器的两端并列地连在一起,接入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九年级上册物理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物体的运动、光的反射和折射、声音的传播以及简单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体的运动1. 位移和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路径是物体在位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
2.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加速度是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成正比。
3. 质量和重力:质量是物体所固有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质量决定了物体的惯性,重力决定了物体受到的加速度。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折射或透射。
2. 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折射和折射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率是指光线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速度比值。
三、声音的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声源振动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大。
2.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是通过介质(如空气、固体或液体)传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3. 声音的特性:声音有频率、振幅和声音强度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
四、简单机械原理1. 斜面和力:斜面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力的平行分量决定了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2. 杠杆原理:杠杆是由一个支点和两个力臂组成的简单机械,用于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根据杠杆原理,力臂与支点的乘积相等,力矩平衡时,力乘以力臂相等。
3. 滑轮组和力: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当滑轮的数量增加时,所需的力减少,但需要绳子更长。
以上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运动规律,了解光的行为和声音的传播方式,以及简单机械的原理。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概览(最新最全)1. 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力、功、能、压强等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 物理量的测量:直接与间接测量、准确度与精确度等测量相关概念。
- 物理规律与物理模型: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及其关系。
2. 运动- 矢量与标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与性质。
-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
- 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斜抛运动等抛体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 圆周运动:半径、周长、弧长等圆周运动相关概念。
3. 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等力学的基本规律。
- 惯性与质量:惯性与质量的概念与关系。
- 摩擦力: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概念与公式。
4. 能量与能量转换- 功与能量:功的定义与计算、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相关概念。
- 功率与效率:功率的定义与计算、效率的计算与应用等相关概念。
- 机械能与动能:机械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等相关概念与公式。
- 弹性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计算、弹簧的特性与应用等相关知识。
5. 压强与浮力-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压强的应用与实例等相关概念。
- 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的产生与大小、浮力原理的应用等相关概念与实验。
- 原子与分子:原子结构、分子运动等与原子分子相关的基本知识。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请根据具体教材的内容进行详细学习和理解,并配合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与应用。
享受探索物理世界的乐趣吧!。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概念总结(最新最全)

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概念总结(最新最全)九年级物理上册重要概念总结一、力和运动1.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产生变化的原因,单位是___(N)。
2.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引力。
3.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4.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达为F = ma。
5.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与之对应。
二、力和压强1.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被称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Pa)。
2.压强的计算:压强等于垂直于承受力的面的力的大小除以该面的面积。
3.压力与液压原理:在封闭液体中,施加在小面积上的压力会产生与之等大的作用力,并传递到液体中的其他部分。
4.压强在自然界中的应用:如钢钉在木板上的压力、鱼咬钩时的压力等。
三、能量和功1.能量的定义:物体具有产生变化的能力,单位是___(J)。
2.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的运动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3.功的定义:力沿着物体运动方向产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功与力、位移、力的方向均有关。
4.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乘以位移的大小。
5.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电和磁1.电荷和电流:电荷分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电流是电荷流动的过程,单位是___(A)。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线、电阻和开关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3.法拉第定律:电流通过某一导体的大小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感应出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
5.右手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大拇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其他四指指向磁场的方向。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重要概念总结,希望能帮助你复习和理解这些重要概念。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被选中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的单位:米/秒、千米/时。
6.速度的计算公式:$v = \frac{s}{t}$;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常用单位:千米/时、米/秒;国际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7.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水平的直线。
二、力和运动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或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二力平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4.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单位是牛顿;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注意各个力和各个物理量的单位的由来)三、压强和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属于弹力,压力有时指重力,有时指弹力,注意辨别。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的定义式是$p =\frac{F}{S}$;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固体对支撑面的压强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同一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气体和液体都具有流动性,因此气体和液体都有压强。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贯穿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是学生初步接触物理的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及物质的组成。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现象的一门科学,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一切事物的统称,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之间有规则的排列和振动,液体的分子之间没有规定的排列方式但可以流动,气体的分子之间没有规定的排列方式且可以自由运动。
3. 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性质特征,例如长度、时间、质量等。
物理量需要用单位来进行度量,如米、秒、千克等。
在物理学中,常常需要进行物理量之间的换算,通过前缀来表示不同数量级。
4.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可以是正向的(与运动方向一致)或者反向的(与运动方向相反)。
5. 力和牛顿定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学研究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
牛顿定律是描述力和物体运动关系的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力和物体加速度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作用)。
6.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运动或变形所具有的能力,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功是力对运动的影响程度,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物理量。
7. 电和电路电是一种现象,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路是电流的路径,包括电源、导体和负载等元件。
电路可以分为串联和并联两种形式,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物理第一单元主要包括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物理量和单位、速度和加速度、力和牛顿定律、能量和功以及电和电路。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力可以通过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来描述。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例如,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作用点就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某个点上。
力的方向:力的方向是指力的作用线的方向。
力可以沿着直线方向作用,也可以沿着曲线方向作用。
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是指力的强度。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力的效果来间接确定,也可以使用力计等测量工具直接测量。
力的效果: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或运动。
例如,重力使物体下落,弹力使弹簧产生形变,摩擦力使物体相互摩擦。
第二章: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具有的能力,包括势能和动能两种形式。
势能: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常见的势能有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弹性势能是指弹簧或弹性体变形时所具有的能量,与弹簧的弹性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动能的公式为:动能=1/2×质量×速度的平方。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即势能和动能的和保持不变。
第三章:功和功率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是描述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功可以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物体移动的距离来计算。
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其中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可以由功和时间的比值计算得出。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功率和能量之间的关系为:功率=能量÷时间。
功率越大,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越多。
第四章: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能量消耗和转换的机械装置。
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轮轴、滑轮、螺旋等。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1热和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局部向低温局部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三、比热容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2.定义式:3.单位:J/(kg·℃)4.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能力的强弱。
5.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以相近于光速的速度直线传播;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 镜面反射: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形成像。
2. 光的折射和透镜
-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
-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和凹透镜,以及它们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3. 光的色散和光的原理
- 光的色散: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会发生色散现象。
- 白光的分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质,衍射是光的波动性质和直线传播性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4. 机械波和声音
- 机械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的震动传播的,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声音的振幅决定了音量。
5. 电学基础
-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压是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所做的功。
-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 电阻和电功率:电阻是电流受到的阻碍,电功率是电势差和电流的乘积。
这些是九年级上册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
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引力;引力使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分子间有斥力,
分子间的斥力使分子已离得很近的固体、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有时表现为引力,有事表现为斥力)
二、内能
`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2)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3、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4
三、比热容
1、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
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4
①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
•℃);m是质量;t 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一、热机
1、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叫热机。
2
"
3、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推动活塞做功。
4、常见内燃机:汽油机和柴油机
.............。
.
5、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空气和汽油。
柴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的只有空气。
汽油
......................................
机是点燃式。
柴油机是压燃式。
汽油机汽缸上方是火花塞。
柴油机汽缸上方是喷油嘴。
......................................
二、热机的效率
3、热机的效率:用来做
......................................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
率。
.................()
..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
4
的重要措施。
......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例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发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两种电荷
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2
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3、两种电荷:A、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
4.
5
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10、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
(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
,
12、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和电路
1
2
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
4、电路构成:
A
B
C、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
,
D、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6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
...A、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C.、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
2、并联
..:A、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
C.、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2、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一、电压
@
一定有电流)
2、电压物理量的符号:
.........U.。
.
3.、单位:伏(
..1kV=10
.....V.)。
.....3.mV;1mV=10
.........3.
......3.V.;.1V=10
...、微伏(μ
......V.)、千伏(
....mV)
.....kV)
...、毫伏(
μ.V. ..
6、量程:0-3V(大格:1V,小格:)
0-15V(大格:5V,小格:)。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1、电池的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
2、电池的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的电压。
5、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化学电池)
6、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A、使用优质电池;B、回收废旧电池;C、不要随意丢弃旧电池。
三、电阻
2、物理量符号:
......R.。
.
3、单位:欧姆
.....Ω;
..1 K
....
..Ω.=103
..Ω.=103 K .....(.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
...(K..Ω.).。
.1 M
..........(M
..Ω.).、千欧
Ω。
..
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
5、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于多个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四、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
.....: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实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
*.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2、实验电路: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
四、欧姆定律的应用:
流也增大。
(
.....).
......R=U/I
的阻值都大。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并联电路的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