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寄生虫钩虫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钩虫长期寄生于人体引起宿主慢性失血的原因有:
①虫体不断地吸血获取营养。据实验测定,一条美洲钩虫每天使人失 血0.01~0.09 ml,平均0.03 ml;而十二指肠钩虫则为0.14~0.4 ml,平均 0.15 ml。
②虫体依靠咽管的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血,同时又将血液从肠道迅速 排出。
③钩虫吸血时造成受损组织的大量渗血,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 相当。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物质抑制血凝,加上钩虫有不断地更换吸血位置 的习性(4~6次/d),造成宿主肠壁的广泛损伤。此外,虫体活动、血管的 损伤,也可以引起血液的流失。
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
犬钩口线虫和巴
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 蚴,可侵入人体,引 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CLM)。因幼虫 移行弯曲,引起皮疹 呈匐行线状,故称匐 形疹 (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 不能发育为成虫。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肠壁出血
长期失血造成低 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主要症状有:皮肤 蜡黄、粘膜苍白、头 晕、气短乏力和心慌 等。有的病人有面部 及全身浮肿、以下肢 多见,中医称本病为
1)十二指肠钩可直接吞入丝状蚴经口感染人体 2)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3)经胎盘、母乳感染
3、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4、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5、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6、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三、致病
钩虫侵入人体后所致疾病和临床表现与感染的虫种、数量、时间及机体 营养和免疫状况有关。有些感染者粪便中虽有虫卵,但无任何症状,称钩 虫感染;有的感染者尽管虫数不多,但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称钩虫 病。其临床表现可分:
3、婴儿钩虫病: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常见的症状为突发性急性腹泻、 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患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面色苍白、 哭闹不安等。儿童长期患本病,易引起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 碍、性发育不全及侏儒症等。
4、其它:
钩虫所致舌炎,钩虫所致反甲等。
四、实验诊断
根据患者有在流行区感染钩虫病的机会;有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外周血检查:红细胞减少,属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骨髓检查见造 血旺盛现象者,应想到钩虫病,但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五、流行
钩虫病分布极为广泛,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均 有流行。我国属于钩虫病的多发区,本病主要流行于淮河 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四川、广东、广西等比较 严重。一般南方高于北方,且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而北 方则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为主,但混合感染也不少见。大 多数地区,钩虫感染率虽高,但感染度却较低。1995年全 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表明,钩虫平均人群感染率为 18.4%。各地区感染率有较大差异,钩虫病的传染源主要 是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其流行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 耕作方式以及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寄生虫钩虫课件
主要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的形态。
2、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3、钩虫的致病机制。 4、钩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 原则。
(二)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终末宿主
2、感染期、感染方式和途径:
丝状蚴 (larva 3),两种钩虫主要是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六、防治
(一)预防 ⑴普查普治:宜在冬春季,每年1~2次,连续3
年可使感染率降至5%以下。 ⑵粪便管理:采取沉淀发酵式粪池、沼气池、堆
肥等方法以杀死钩虫卵。 ⑶个人防护:改变施肥与耕作方法,避免赤脚下
地、下矿。个人防护局部可用25%白矾水、2%碘液、 左旋咪唑等涂肤剂,以防止钩蚴侵入皮肤,不吃生的疏 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二)治疗 包括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
黄胖病、黄肿病等。
钩虫所致舌炎
Atrophic glossitis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microcytic hypochronic anaemia due to heavy hookworm infection. The tongue is smooth and lacks papillae.
(一)钩蚴所致疾病与症状:
⑴钩蚴性皮炎: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有奇痒,伴有烧灼、针刺感,俗 称“粪毒”、“肥疮”或“地痒疹”。常在3~4 d后消退,若 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
⑵钩蚴性肺炎:
当钩蚴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肺间 质和肺泡壁的点状出血与炎性渗出。重症患者可引起支气管肺 炎。患者表现有喉痒、咳嗽、声哑等,重者干咳剧烈、痰中带 血丝,阵发性哮喘等,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Hale Waihona Puke Baidu状。
2、消化系统症状: 钩虫成虫在小肠内寄生时,其口囊内的钩齿和板齿咬附在肠 粘膜上,引起肠粘膜损伤、溃疡及成片的出血性瘀斑,病变深者 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大部分病人在感染后30~60 d逐渐 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或腹泻与便 秘交替出现、消瘦、乏力、便潜血阳性等。少数可伴有肝、脾肿 大等体症。部分患者有喜食生米、泥土、煤渣、破布等表现,称 “异嗜症”,其原因可能与患者体内缺铁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变 态反应有关,经补铁后此现象可消失。
病原学检查方法有:
①直接涂片法:简便易行,但轻度感染者易漏诊,反复多次检 查可提高阳性率。
②饱和盐水浮聚法:利用钩虫卵的比重(1.055~1.090)低于 饱和盐水(1.20)使虫卵上浮的原理检查钩虫感染,可明显提高检 出率。
③虫卵计数法:常用的Stoll稀释虫卵计数法可测定钩虫感染 度。
④钩蚴培养与计数法:采用滤纸试管法,将定量的粪便涂在滤 纸上,然后置于含水试管内培养(20 ~30 ℃)3~5 d,对孵出幼 虫进行虫种鉴别和计数。
(二)成虫致病
(一)贫血: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吸血,致使宿主长期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由 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而导致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患 者表现有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心悸和气促等。长期严重 贫血可引起心前区杂音、心率增速、心脏扩大、甚至心功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重患由于血浆蛋白丧失常有不同程度的颜面、下肢、甚至全身浮肿或腹水。妇女患 严重的钩虫病可致停经或不育;孕妇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产后感染 和早产或死胎等。
①虫体不断地吸血获取营养。据实验测定,一条美洲钩虫每天使人失 血0.01~0.09 ml,平均0.03 ml;而十二指肠钩虫则为0.14~0.4 ml,平均 0.15 ml。
②虫体依靠咽管的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血,同时又将血液从肠道迅速 排出。
③钩虫吸血时造成受损组织的大量渗血,其渗血量与虫体吸血量大致 相当。钩虫头腺分泌的抗凝物质抑制血凝,加上钩虫有不断地更换吸血位置 的习性(4~6次/d),造成宿主肠壁的广泛损伤。此外,虫体活动、血管的 损伤,也可以引起血液的流失。
阿苯达唑 甲苯咪唑
犬钩口线虫和巴
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 蚴,可侵入人体,引 起皮肤幼虫移行症 (CLM)。因幼虫 移行弯曲,引起皮疹 呈匐行线状,故称匐 形疹 (creeping eruption)。但幼虫 不能发育为成虫。
钩虫咬附于肠粘膜
肠壁出血
长期失血造成低 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主要症状有:皮肤 蜡黄、粘膜苍白、头 晕、气短乏力和心慌 等。有的病人有面部 及全身浮肿、以下肢 多见,中医称本病为
1)十二指肠钩可直接吞入丝状蚴经口感染人体 2)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 3)经胎盘、母乳感染
3、成虫寄生部位:
小肠上段
4、从感染幼虫到成虫产卵时间:5-7周。 5、诊断阶段:虫卵;丝状蚴 6、致病阶段:成虫、丝状蚴
三、致病
钩虫侵入人体后所致疾病和临床表现与感染的虫种、数量、时间及机体 营养和免疫状况有关。有些感染者粪便中虽有虫卵,但无任何症状,称钩 虫感染;有的感染者尽管虫数不多,但却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称钩虫 病。其临床表现可分:
3、婴儿钩虫病: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常见的症状为突发性急性腹泻、 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患儿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面色苍白、 哭闹不安等。儿童长期患本病,易引起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 碍、性发育不全及侏儒症等。
4、其它:
钩虫所致舌炎,钩虫所致反甲等。
四、实验诊断
根据患者有在流行区感染钩虫病的机会;有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外周血检查:红细胞减少,属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骨髓检查见造 血旺盛现象者,应想到钩虫病,但确诊有赖于病原学检查。
五、流行
钩虫病分布极为广泛,在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均 有流行。我国属于钩虫病的多发区,本病主要流行于淮河 及黄河一线以南的广大地区,以四川、广东、广西等比较 严重。一般南方高于北方,且以美洲钩虫感染为主,而北 方则以十二指肠钩虫感染为主,但混合感染也不少见。大 多数地区,钩虫感染率虽高,但感染度却较低。1995年全 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表明,钩虫平均人群感染率为 18.4%。各地区感染率有较大差异,钩虫病的传染源主要 是钩虫病患者和带虫者。其流行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 耕作方式以及机体的营养状况有密切的关系。
人体寄生虫钩虫课件
主要教学内容
1、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要点,内部结构,钩虫卵的形态。
2、钩虫的生活史及生活史特点。 3、钩虫的致病机制。 4、钩虫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 原则。
(二)生活史要点:
1、宿主关系:
人:终末宿主
2、感染期、感染方式和途径:
丝状蚴 (larva 3),两种钩虫主要是经皮肤,赤足下地接触疫土。 可能的其它感染方式与途径:
六、防治
(一)预防 ⑴普查普治:宜在冬春季,每年1~2次,连续3
年可使感染率降至5%以下。 ⑵粪便管理:采取沉淀发酵式粪池、沼气池、堆
肥等方法以杀死钩虫卵。 ⑶个人防护:改变施肥与耕作方法,避免赤脚下
地、下矿。个人防护局部可用25%白矾水、2%碘液、 左旋咪唑等涂肤剂,以防止钩蚴侵入皮肤,不吃生的疏 菜,防止钩蚴经口感染。 (二)治疗 包括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
黄胖病、黄肿病等。
钩虫所致舌炎
Atrophic glossitis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microcytic hypochronic anaemia due to heavy hookworm infection. The tongue is smooth and lacks papillae.
(一)钩蚴所致疾病与症状:
⑴钩蚴性皮炎:
患者在临床上表现有奇痒,伴有烧灼、针刺感,俗 称“粪毒”、“肥疮”或“地痒疹”。常在3~4 d后消退,若 继发细菌感染,可引起局部淋巴结肿。
⑵钩蚴性肺炎:
当钩蚴穿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时,可引起肺间 质和肺泡壁的点状出血与炎性渗出。重症患者可引起支气管肺 炎。患者表现有喉痒、咳嗽、声哑等,重者干咳剧烈、痰中带 血丝,阵发性哮喘等,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Hale Waihona Puke Baidu状。
2、消化系统症状: 钩虫成虫在小肠内寄生时,其口囊内的钩齿和板齿咬附在肠 粘膜上,引起肠粘膜损伤、溃疡及成片的出血性瘀斑,病变深者 可累及粘膜下层,甚至肌层。大部分病人在感染后30~60 d逐渐 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或腹泻与便 秘交替出现、消瘦、乏力、便潜血阳性等。少数可伴有肝、脾肿 大等体症。部分患者有喜食生米、泥土、煤渣、破布等表现,称 “异嗜症”,其原因可能与患者体内缺铁引起的一种神经精神变 态反应有关,经补铁后此现象可消失。
病原学检查方法有:
①直接涂片法:简便易行,但轻度感染者易漏诊,反复多次检 查可提高阳性率。
②饱和盐水浮聚法:利用钩虫卵的比重(1.055~1.090)低于 饱和盐水(1.20)使虫卵上浮的原理检查钩虫感染,可明显提高检 出率。
③虫卵计数法:常用的Stoll稀释虫卵计数法可测定钩虫感染 度。
④钩蚴培养与计数法:采用滤纸试管法,将定量的粪便涂在滤 纸上,然后置于含水试管内培养(20 ~30 ℃)3~5 d,对孵出幼 虫进行虫种鉴别和计数。
(二)成虫致病
(一)贫血:
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成虫吸血,致使宿主长期慢性失血而出现贫血。由 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红细胞新生速度慢而导致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患 者表现有皮肤蜡黄、粘膜苍白、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心悸和气促等。长期严重 贫血可引起心前区杂音、心率增速、心脏扩大、甚至心功不全等心血管系统症状。 重患由于血浆蛋白丧失常有不同程度的颜面、下肢、甚至全身浮肿或腹水。妇女患 严重的钩虫病可致停经或不育;孕妇易并发妊娠高血压、贫血性心脏病、产后感染 和早产或死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