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课程相关名词解释19—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New tourists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旅游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客源市场分布的不平衡,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产业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是:从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过渡,高集中度的客源市场、旅游目的地的区域化、多元化市场、中心城市居民旅游消费升级、以及在这些背景下产生的中心城市“新旅游者”。
作为中国大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己形成中国规模最大的“新旅游者”的细分市场。其特征主要是,有丰富的旅游体验经验,环境敏感,追求品质,讲究效率,行为独立。
①“新旅游者”在国内旅游时的消费在增加,但在外停留时间却在减少,“时间”是“新旅游者”的宝贵资源。在供应层面方面,中国快速交通网络以渐形成。以京沪穗为代表的双轨交汇体系(高铁、交通枢纽、地铁)大幅度的降低出游的总的时间成本。时间是旅游中最宝贵的资源,降低行游比,是形成跨区域旅游的必要条件之一。
②“新旅游者”广泛接受低碳出行的理念。在汽车保有率持续增涨的背景下,出车外游的自驾车比例基本稳定。在大众旅游与低碳社会同时到来的时代,如何在整个旅游体系中设计低碳出游,而不是局部的改良,是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③“新旅游者”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就以超过70%,未出行,先体验,己成为一种消费模式。如何减少“新旅游者”在旅途中的陌生感,信息的不对称,提高随机消费的合理性,高效利用旅游的“时间”资源,移动电子商务将在旅游产业有大的发展。旅游不需要物流,因为
顾客向提供服务的目的地地移动,旅游时顾客的位置是流动的,需求
与交易随机实时产生.而实时移动电子商务,如LBS,AR(增强现实)将在旅游中有大量的应用。
④出行更便捷,服务有品质,消费有尊严,行动更独立是“新旅游者”旅行中的“标配”,而正是这种需求,为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Tourism income multiplier
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对旅游行业的投入引起各个经济部门的连锁反应,导致本地区经济总量的成倍增加。需要指出的是,旅游收入的乘数效应必须以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为前提,而边际储蓄倾向和边际进口倾向则降低了旅游收入在本地区经济系统中的作用,使得该地区的乘数效应减少。
旅游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对经济发展产生以下三个阶段性的作用:
第一阶段,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各项消费,将资金直接注入了各个核心旅游企业和部门,饭店、旅行社、餐厅、商店、景区、交通及通讯部门在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中获得了一定量的收益。
第二阶段,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核心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向有关部门和企业购进生产和生活资料,各级政府把从旅游核心企业收缴的税金又投资于其他企事业项目,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在旅游收入的再分配中获得了收益。
第三阶段,扩大影响阶段。即旅游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购进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从而促进了更多部门和企业的发展。旅游收入正是通过多次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国民经济不断产生着连带作用和综合效益。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收入如果增加,即会引起该国或该地区国民收入的增加,这种关系可用Y=K ﹡X 来表示,其中Y 为增长的国民收入总量,X 为旅游收入量,11K MPC
=-(MPC 为边际消费倾向)为两者之间的比例系数,即乘数。例如,某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80%,即80%的旅游收入在本地区的经济系统中运转,而20%的旅游收入则存储起来或用于进口物质,即有20%的旅游收入离开了本地区的经济系统,按照乘数的计算公式K=1/(1-0.8),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5倍于此的经济效益。假若该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为70%,边际储蓄倾向为10%,边际进口倾向为20%,则K=1/(1-0.7)≈3.3,表明该地区的旅游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产生了约3.3倍的经济效益。
百度百科 网址:/view/974529.htm
21、Recreation business district (城市游憩商业区)
该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斯坦斯菲尔德(Stansfield )和里克特(Rickert )在研究旅游区的购物问题时提出的:所谓RBD 就是为满足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内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此后,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对RBD 的概念进行了研究。此处把RBD 解释为:城市中商业、游憩业和旅
游业的互动区,它是以城市商业中心为基础,形成的供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休息、娱乐、休闲、观光、购物的区域。其主要特点是与商业设施和商业活动有着高度的产业共生性和空间共生性。该理论在区域规划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旅游规划的空间结构分析中,城市显然处于核心地位。因为城市不仅是旅游的客源地,很多情况下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而成为重要的目的地。尤其近年来出现的“旅游城市化”现象,更加体现了城市在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核心地位。特别是像上海、北京、广州。
22、节事旅游
节事旅游是指由节庆或特殊事件作为吸引物引发的一种旅游产品。目前,节事旅游已经成为介于愉悦旅游和商务旅游之间的一类综合旅游产品。不少国家和地区为了克服当地遗产型吸引物不足、季节性波动等问题,专门策划、推广狂欢性质的节事,并以此作为吸引招徕游客的主要产品,获得了广泛成功。
总结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旅游节事与节事旅游具有多元化与整体化并行、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国际化与合作增强等特征。目前节事活动出现了多元化发展态势,从主题上讲,电视节、电影节、艺术节、狂欢节、休闲旅游节、民俗风情节等多元化并存;从主办者来讲,政府主办、企业主办、社团主办、社区主办的各类节事并行不悖;从内容上讲,产品销售推广、群众文化活动、问题盛事、比赛等不一而足。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节事面临的这种多元化发展趋势必将推动节事主题的迅速分化,进而带动节事市场化和专业化运营。
——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第一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23—124页
23、枢纽机场
枢纽机场是能提供一种高效便捷、收费低廉的服务,从而让航空公司选择它作为自己的航线目的地,让旅客选择它作为中转其他航空港的中转港。枢纽机场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航空港企业发展的需求。
其最主要的特征是:①高比例的中转业务;②高效的航班衔接能力。
建立枢纽机场的主要优点是:①促进机场业务量的提高,吸引更多的航班到机场中转;②增加机场的航空性和非航空性收入;
③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饭店、餐饮、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④为周边支线机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便捷的服务刺激了航空运输的需求,为中小机场带来生机。
枢纽机场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条件,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优良的地埋位置。即机场所在位置应有利于航空公司采用中枢航线布局模式。它既要考虑航程的经济性,又要考虑到潜在的发展市场,还要与未来的发展战略相联系;②巨大的空运市场和中转需求。建立枢纽机场的条件之一是当地应具有较大的空运市场需求和中转国际旅客和货物的潜在需求。国外一些门户机场,国际中转客货的比重一般要占到该机场吞吐量的30%以上。高比重的国际客货中转量是枢纽机场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③完备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