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合集下载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咱就直接进入主题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关键在于怎么做。

今天,我就结合自己10年的经验,给大家梳理一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1.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基层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2.二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专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承担起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任务。

3.三级医疗机构:主要负责疑难杂症、危重病的救治,以及医学科学研究。

同时,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建立双向转诊制度1.基层医疗机构向二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基层医疗机构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应主动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转诊前,基层医疗机构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确保转诊安全。

2.二级医疗机构向三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二级医疗机构不能确诊或治疗的病例,应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同时,二级医疗机构要承担起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任务。

3.三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对于病情稳定、可以康复的病例,三级医疗机构要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确保患者得到连续、系统的治疗。

三、优化医疗服务流程1.建立预约挂号制度:各级医疗机构要推行预约挂号,方便患者就医。

同时,鼓励患者通过互联网、手机APP等方式预约挂号,减少排队等待时间。

2.完善会诊制度: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会诊制度,对于疑难病例,要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提高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

3.加强信息共享:各级医疗机构要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患者病历、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的实时传输,方便患者就诊。

四、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1.政策宣传:各级政府、医疗机构要加强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政策的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2.业务培训: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的顺利实施。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施方案》一、宗旨为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保证双向转诊病人安全、顺利进行,建立有效的医疗配合机制,根据《医疗服务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级诊疗管理办法》(修订本),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方案,主要由本院与双向转诊单位之间的医疗机构、本院与双向转诊单位之间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共同负责实施。

二、主要内容1、双向转诊的范围本院接受来自分级诊疗网络中的中心医院、区县级医院进行双向转诊,双向转诊所接受的病种范围有:全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童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头面外科、口腔科、中医科、骨科、产科、肿瘤科、呼吸科、精神科、职业病科、急诊科等。

2、双向转诊的审查方式(1)转诊病人由双方医疗机构联合审核。

转诊病人信息包括:收诊病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身份证号码等)、转诊原因、转诊报告以及检查检验报告(如有)等信息;(2)双方医疗机构应及时就转诊病人信息进行审核,由收诊方对转诊申请作出审查判断;(3)转诊病人病情有特殊情况时,双方医疗机构可就此作出特别审批。

3、双向转诊的安排方式(1)转诊病人转出后,收诊方应及时安排复诊;(2)收诊方接受转诊病人应及时安排完善诊疗,确保病情稳定;(3)转诊病人在处于临床观察期内,转出医疗机构可要求收诊方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4)转诊病人出现特殊情况时,收诊方应及时联系转出医疗机构,做出医疗处置。

4、双向转诊的文书交接(1)转诊病人转出后,转出医疗机构应将本次转出病人的有关文书及审核记录交于收诊方;(2)收诊方接受转诊病人后,应及时将收治病人的文书(病历及有关审核记录)交于转出方;(3)转诊关系解除后,收诊医疗机构应将有关文书及审核记录交于转出方。

三、实施1、本院与双向转诊单位之间的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双向转诊的顺利进行;2、本院与接受双向转诊单位之间的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应及时安排转诊病人的复诊等事宜。

讲义-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

讲义-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

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一、什么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制度,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二、意义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主要内容(内涵)――基层首诊。

坚持群众自愿、政策引导,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于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疾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双向转诊。

坚持科学就医、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完善双向转诊程序,建立健全转诊指导目录,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逐步实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

――急慢分治。

明确和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完善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连续性的诊疗服务。

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

--- 上下联动。

引导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重点,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图1-2分级诊疗中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简而言之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积极发挥大中型医 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充分利用各社区医院的服务功能和 网点资源,促使基本医疗逐步下沉社区,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 中型医院。

劇赛为堂 叱和鼻眞垦 彌医疗册男・c -P^E : 1?^ *县级医院县区内堂虹^專磅诲疗.0歷 总危重症型岩处童和血亲 应猜底上 为爲情福定的孚祈賃需乘复•护双向转向流程图表示下转流程图表示上转流程图双向转诊单存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档窠编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于年月日因病情需要,转入单位科室接诊医生。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需要医疗服务的级别,将医疗机构分为不同层次,确保患者能够在合适的医疗机构得到适宜的和连续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系统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层医疗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综合医院提供较为复杂的医疗服务,包括主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妇幼保健、急诊救治等。

专科医院则提供特殊疾病的诊治、手术、重症救治等高级医疗技术和服务。

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分级诊疗系统下,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从基层医疗机构向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的转诊,也可以从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返回基层医疗机构继续诊治。

这样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最合适的医疗服务,避免了过度就医和重复检查治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和协调机制,包括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转诊标准和流程,加强医疗机构间的协作与沟通等。

这样才能确保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的顺利推行,实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

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

双向转诊制度与流程双向转诊制度是指在基层医疗机构和高等医疗机构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协作机制,旨在通过合理的分工和资源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对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双向转诊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后,如果病情需要进一步治疗或检查,医生会向患者介绍双向转诊制度,并向患者提供转诊申请单。

患者携带转诊申请单到指定的高等医疗机构进行转诊登记,登记时需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病历资料等相关材料。

高等医疗机构接收到转诊申请后,会安排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再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最后,高等医疗机构将治疗方案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由基层医疗机构负责协调患者的治疗工作。

双向转诊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高等医疗机构的看病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就医的机会。

但是,双向转诊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转诊耗时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在实际操作中,双向转诊制度需要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加强沟通和协作,建立起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患者的病情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传递。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双向转诊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的来说,双向转诊制度是一种有利于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制度安排,对于解决当前医疗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双向转诊制度,使其更加符合实际需求,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和国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资源日益紧缺,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于是,政府在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下,提出了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同时,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双向转诊流程也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分级诊疗制度1.分类诊疗分级诊疗制度是按照医疗服务能力、技术水平、服务水平等条件,将医疗机构分为不同等级,让患者按照病情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以最优化地利用医疗资源。

同时,该制度还需要将医生进行分类,让医生按照自己的技术水平接受对应的病人,促进医生专业技能的提升。

2.合理用药在分级诊疗制度下,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避免过度用药或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医保支付分级诊疗制度也包括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组织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共建医保基金,制定医疗服务价格,建立诊疗药品助手制度等。

这种支付方式的改革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控制医疗费用。

二、双向转诊流程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广,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流程也变得更加重要。

双向转诊流程是指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需要,由低级别医疗机构跨级别转诊到高级别医疗机构,也可以由高级别医疗机构转回低级别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

这种转诊流程能够充分利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双向转诊流程的步骤如下:1.患者就近就医,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

2.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较重,需进行跨级别转诊。

3.患者必须准备好医疗证明、身份证明等资料,向转出医疗机构进行申请。

4.转出医疗机构评估患者病情和病史,根据患者的需求,转诊至相应级别的医疗机构,如果患者需要特殊的治疗或手术,医疗机构应当提供详细的转诊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等。

5.患者到达接收医疗机构后,进行治疗和康复,然后返回原医疗机构或住院进行治疗。

在康复后,患者可以返回低级别医疗机构或自行选择医疗机构从而结束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及流程
双向转诊制度: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之间相互转诊患者的制度
目的: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双向转诊流程: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病情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上级医院 治疗结束后,患者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 双向转诊制度的意义: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疗 服务质量。
转诊流程
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是否需要转诊
医生填写转诊单,注明转诊原因、转诊医院等信息
患者持转诊单到上级医院就诊,上级医院根据转诊单接收患者 上级医院治疗结束后,将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后续治疗和康 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 流程
第三章
上级医院转诊流程
患者病情需要转诊至上级医院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转诊原 因和转诊流程。
优化医疗资源分配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通过双向转诊,将患者分配到合适的医疗机构,避免资源浪费 降低医疗费用:双向转诊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双向转诊可以保证患者得到更专业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双向转诊可源自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患者对双向转诊认知度低
患者对双向转诊制度不了解,导致 转诊过程中出现误解和抵触情绪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益处认识不足, 导致转诊过程中出现拒绝和放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患者对双向转诊流程不熟悉,导致 转诊过程中出现延误和错误
患者对双向转诊的实施情况缺乏了 解,导致转诊过程中出现误解和担 忧
改进双向转诊制度的建议与 措施
资源整合: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 上级医疗机构医师知道工作记录

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 上级医疗机构医师知道工作记录

双向转诊标准和流程上级医疗机构医师知道工作记录双向转诊是指患者在初级医疗机构首次就诊后,由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发现需要进一步诊治的患者,经医疗机构之间协商后,将患者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诊治,待治疗结束后再返回初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或随访的一种医疗服务模式。

双向转诊能够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的优势,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对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向转诊的标准1.双向转诊的适应症:需要双向转诊的患者通常具有以下特点:病情需要在初级医疗机构无法有效处理时;需要进一步诊断、治疗或手术的病情;需要在上级医疗机构开展专科检查和诊疗的病情;需要进行全身性评估的病情。

2.双向转诊的禁忌症:存在急危重症的病情,需要立即进行急救的病情,初级医疗机构可以有效处理的病情,不适宜进行双向转诊。

3.双向转诊的安全措施:在进行双向转诊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病情的稳定性、需要的治疗措施和转诊预期效果等;确定上级医疗机构的转诊接诊能力和诊疗设备齐全情况,同时建立健全的转诊沟通机制,确保患者的转诊安全。

二、双向转诊的流程1.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发现需转诊的患者后,应及时进行病情评估和处理,并向患者进行解释说明,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2.初级医疗机构医生与上级医疗机构医生进行联系,进行病历资料的转交和讨论,确定转诊的必要性和转诊目的等。

3.与患者共同选择上级医疗机构,确定转诊方案并协商好床位。

4.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对患者进行转诊资料的整理和整体评估,确定转诊过程中的急救和护理等措施。

5.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共同制定转诊后的诊疗计划,解释好患者需配合的事项。

6.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告知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患者的病情、转诊目的、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并发送转诊申请。

7.上级医疗机构医生接诊患者后,全面接诊患者,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详细的诊疗方案。

8.对患者进行诊治后,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应及时向初级医疗机构医生反馈患者的诊疗情况和治疗效果。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

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引言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是一种组织和管理医疗资源的方式,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

该制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分级诊疗,并在需要时进行双向转诊,使患者能够就近就医,同时确保高水平和复杂疾病的患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制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施方法。

分级诊疗的概念与原则分级诊疗的概念分级诊疗是将医疗服务按照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进行划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引导患者就近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

分级诊疗的核心理念是“就近就医、分类诊疗、重病病人先诊断、复杂病先诊断、常见病基层诊断、轻微病急诊遥控”。

分级诊疗的原则分级诊疗的实施应遵循原则:1.主要为了方便患者就近就医,缓解大医院的压力。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就诊顺序。

3.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初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4.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转诊的顺畅和安全。

分级诊疗的实施方法病情评估与分级分级诊疗的第一步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

常见的分级标准包括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稳定性、疾病进展速度等因素。

根据分级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建议,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医疗机构就诊。

双向转诊的管理在患者选择就诊的医疗机构后,如果病情需要进一步诊治或者需要特殊的医疗技术支持,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需要医生事先与受转诊医疗机构进行沟通,在确保受转诊医疗机构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进行治疗的情况下,安排患者进行转诊。

双向转诊的管理需要注意转诊时的信息交流和病情资料的传递,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

基层医疗机构的培养与支持分级诊疗的成功实施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培养与支持。

政府和相关医疗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高级医疗机构的合作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和指导,提高初级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南城县中医院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全省医疗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暨“十大指标”,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院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策引导、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保证质量、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标进一步提升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合理、服务规范、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分治、运转有效的新型医疗服务管理机制,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三、工作措施(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我院成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

组长:邱晓峰副组长:李志春周家麟胡文进程冬耕郑政春张志强成员:丁应发宁小平余晓宏郑先发程建平王志勇彭吉萍李政潘小英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医务科合署办公,由郑政春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完善制度加强控管1、完善首诊制度、首接制度、双向转诊制度,将新农合资金支付与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挂钩。

2、完善双向转诊流程:规范我院转诊程序,明确转出、转入标准。

建立有效、严密、实用、畅通的上下转诊渠道,为病人提供整体性、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对乡镇卫生院转入我院的病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转入患者及时获得诊疗服务;同时协助和指导转出的病人选择合适的三级医院,并提供相关诊疗资料,方便转入医院获得可靠信息,减少重复检查。

四、保障措施()1、不定期与对口医院召开联席会议,对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中大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及时将双向转诊情况向县卫生局报告。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资源的不断优化配置,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成为当前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共体分级诊疗,是指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将医疗服务分为基层、县级、市级和省级不同层次,实现患者就近就医、就近就诊、就近就药,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

而双向转诊则是指在医共体的框架下,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根据病情需要,由基层医疗机构向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进行转诊,同时也可以由高级别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诊,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实施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共体分级诊疗可以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减少了患者因为就医不便而耽误病情的情况发生。

其次,通过双向转诊,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后,如果病情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可以及时转诊到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避免了因为医疗资源不足而耽误治疗的情况发生。

同时,高级别医疗机构也可以将一些不需要在自己机构就诊的患者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减轻了高级别医疗机构的压力,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才能满足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其次,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便更加顺畅地实现双向转诊。

最后,政府需要加大对医共体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以确保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的顺利实施。

总之,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是医疗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降低患者的就医成本。

然而,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顺利实现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目标。

分级诊疗转诊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转诊工作制度

分级诊疗转诊工作制度一、总则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立县级医院与基层医院、三级医院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切实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分级诊疗转诊工作制度。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1. 组织体系:分级诊疗转诊工作体系由县级医院、基层医院、三级医院、卫生行政部门等组成。

2. 职责:(1)县级医院:负责接收基层医院转诊的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向上转诊不具备诊治条件的患者,指导基层医院开展医疗服务。

(2)基层医院:负责首诊,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诊治,对病情较重或无法确诊的患者向上转诊。

(3)三级医院:负责接收县级医院转诊的疑难杂症和重症患者,向上转诊不具备诊治条件的患者,指导下级医院开展医疗服务。

(4)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分级诊疗转诊工作政策,监督和管理分级诊疗转诊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三、双向转诊程序1. 转下级:基层医院在诊治过程中,对病情较重或无法确诊的患者,应及时向上转诊至县级医院或三级医院。

2. 转上级: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在诊治过程中,对病情较轻的患者,可向下转诊至基层医院。

对于无法诊治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应向上转诊至更高级别的医院。

3. 转诊申请:基层医院向县级医院或三级医院提出转诊申请,说明患者病情及转诊理由。

4. 转诊审批: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接到转诊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批,同意转诊的,接收医院应做好接收准备。

5. 转诊实施:转诊同意后,患者应及时转诊至指定医院,基层医院、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应做好病情交接。

四、转诊条件1. 上转诊条件:基层医院在诊治过程中,遇有以下情况,应向上转诊:(1)病情较重,需要更高水平医疗服务者;(2)诊断不明确,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治者;(3)具备转诊指征的其他疾病。

2. 下转诊条件:县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在诊治过程中,遇有以下情况,应向下转诊:(1)病情较轻,可在基层医院诊治者;(2)诊断明确,无需进一步检查和诊治者;(3)具备转诊指征的其他疾病。

双向转诊工作方案与制度、流程 最新版

双向转诊工作方案与制度、流程 最新版

XXXXX附属医院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双向转诊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 70 号 )、《广东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粤发 [2015]232 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9〕18号)和《关于印发“建设XXX区域医疗联合体”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规范实施双向转诊工作,建立患者转诊绿色通道,实现分级诊疗、急慢分治,保障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和XXX社区卫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本方案中双向转诊包含上转和下转两部分,上转是指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卫中心”)对于超出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治范围的病人,或确诊后治疗有困难的病人转至XXX附属医院(以下简称“XXX”)就医;下转则是指XXX将病情得到控制后,已相对稳定的病人,转至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健康管理和随访。

二、组织架构(一)成立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组长:院长、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副组长:副院长、首席公卫专家、社卫中心副主任成员: 医务部、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财务科、信息科、总务部、教学科、社卫中心全科医疗科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医务部主任担任,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事业发展部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双向转诊的统筹、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专职秘书2名双向转诊工作专员: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设一名双向转诊专员。

负责双向转诊流程跟踪、转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资料登记及整理工作,每月将转诊情况及统计数据上报办公室;负责电话接听、微信回复、联系相关科室及突发事件处置等联络工作。

三、转诊标准(一) 上转标准(社区转入我院)1.临床各科急危重症,社区卫生服务站难以实施有效救治的病例;2.不能确诊的疑难复杂病例;3.重大伤亡事件中,处置能力受限的病例;4.疾病诊治超出社区卫生服务站核准诊疗登记科目的病例;5.需要到我院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6.急性传染病患者及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患者。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

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了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成为了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医共体分级诊疗是指通过建立多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级诊疗制度,让患者在就医时能够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就近的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而双向转诊则是指在确诊和治疗需要时,患者可以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之间进行转诊,以便得到更专业和更全面的治疗。

实施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有利于解决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分级诊疗,可以让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双向转诊也能够让患者在需要更专业治疗时能够及时到达更高级别的医疗机构,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另外,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也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分级和转诊,可以避免患者盲目涌入大医院就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然而,要想有效实施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方案,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治疗能力,同时加强对医共体建设的政策引导和监督。

医疗机构需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总之,医共体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实施这一方案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希望政府、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能够共同努力,有效实施这一方案,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

分级诊疗制度及双向转诊流程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分级诊疗制度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参保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职工和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参保职工和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使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更加合理、安全、平稳运行,参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是落实“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强化基金支出管理,降低参保职工和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使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流向趋于合理,要严格执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制度得以规范、有效落实。

二、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一)分级诊疗和转诊基本程序。

参保患者需住(转)院,应在统筹地区内遵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转诊的程序。

无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乡镇(社区),由统筹地区或县(市、区)经办机构根据实际确定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可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在统筹区域外住院治疗,须经相应的医疗机构认定且通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

(二)转诊审批程序。

参保职工和居民在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经医生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乡镇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签字、单位盖章后转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

在二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经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院长签字、单位盖章,经县(区、市)级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审批出具《审批表》后转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

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与双向转诊标准1. 引言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它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身体各部位,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

为了更好地对心衰进行治疗和管理,国际上引入了心衰分级诊疗的概念。

本文将围绕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和双向转诊标准展开探讨。

2. 心衰分级诊疗的路径2.1 病情评估与诊断心衰的分级诊疗首先需要进行病情评估和诊断。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心衰,并进一步确定其心衰的分级。

2.2 分级诊断与治疗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心衰分为4个级别:I级至IV级。

每个级别都有不同的治疗原则和目标。

一般而言,心衰的治疗从简单到复杂、从非药物治疗到药物治疗进行逐步升级。

- I级(无心血管症状):主要采取非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限制盐分摄入、控制体重、戒烟等。

- II级(轻度限制活动):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适当使用ACEI/ARB、β受体阻断剂等药物。

- III级(明显限制活动):进行严格的非药物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

- IV级(卧床休息):除了进行非药物治疗外,还需要使用强力药物治疗,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等。

2.3 分级评估与管理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应定期进行分级评估和管理。

这可以通过测量患者的心衰症状、体征以及心功能等指标来完成。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适当地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3. 双向转诊标准心衰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协调。

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和管理,双向转诊成为必要措施之一。

3.1 专科到一级医院当一级医院的医生认为患者的病情超出其治疗范围时,应及时将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有更为丰富的心衰治疗经验和专业的团队,可以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专科医院也可以对患者的分级进行重新评估,以确保患者得到更加精确的治疗。

3.2 一级医院到社区医疗机构对于一些心衰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他们可以在一级医院的治疗和指导下,在社区医疗机构进行长期管理。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方案的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措施。

分级诊疗的核心是要求医疗机构和医生将患者分为不同的风险级别,根据需求和情况,将患者引导到最适合他们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分级诊疗是治理医疗乱象的有效手段。

双向转诊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诊疗效果的最终实现,也是门诊患者与住院患者“门前草”与“门内树”的关键之一。

本方案旨在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有效实施。

二、实施原则
1、以服务患者的需求为导向
2、以患者为中心,推进分级诊疗
3、绿色通道优先保障
4、信息精准化、规范化
三、实施过程
1、双向转诊机制建立
(1)负责单位建立双向转诊机构,确定转诊时间和转诊流程。

(2)制定双向转诊备忘录:按照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双向转诊备忘录,详细说明医疗单位的职责和具体的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级诊疗制度
为确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规范运行,切实减轻参保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以下简称“参保职工和居民”)医疗费用负担,引导参保职工和居民合理选择医疗机构就诊,使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更加合理、安全、平稳运行,参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总体要求
实行分级诊疗制度,是落实“首诊在基层,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急、危、重症和疑难杂症不出省”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强化基金支出管理,降低参保职工和居民医药费用负担的一项重要举措。

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要切实加强政策宣传,使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流向趋于合理,要严格执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确保分级诊疗制度得以规范、有效落实。

二、分级诊疗和转诊程序
(一)分级诊疗和转诊基本程序。

参保患者需住(转)院,应在统筹地区内遵循“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一级定点医疗机构(首诊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诊疗和转诊的程序。

无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乡镇(社区),由统筹地区或县(市、区)经办机构根据实际确定参保职工和居民住院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可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

在统筹区域外住院治疗,须经相应的医疗机构认定且通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

(二)转诊审批程序。

参保职工和居民在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经医生确认无法诊治的疾病,首诊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乡镇卫生院院长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签字、单位盖章后转往二级医疗卫生机构。

在二级医疗卫生机构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审批表》,经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院长签字、单位盖章,经县(区、市)级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审批出具《审批表》后转往三级医疗卫生机构。

(三)特殊情况住院审批程序。

离退休定居内地,省内异地居住,县、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确认必须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的特殊、急、危、重症参保患者,参保的异地就读大学生,参保的外地务工农民工,参保职工和居民在出差、旅游、探亲途中突发急、危、重症患者可以先按“就近、就急”的原则进行抢救和住院治疗。

患者或其家属应在72小时告知当地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并在7个工作日内由家属凭医生开具的急诊(或病重、病危)通知书到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和审批手续。

(四)省外住院转诊审批程序。

对于在省内无法救治的疾病,由三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出具《审批表》,并经本统筹地区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经办部门审批后出省治疗。

实行省外转诊患者个人需先承担符合规定医疗费用10%。

(五)实行双向转诊制度。

转入上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患者,对诊断明确,经治疗病情稳定,可在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和康复的,应转回下一级医疗卫生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