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教学反思 (2)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分类整理教学是在学生仔细观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在分类时做到心中有数。
再引导学生经历简单的统计表的生成过程,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多样,虽然结果不同,但是每一种分类标准下分的结果数据加起来总数是一样的。
本节课放手让学生操作,放手让学生说,课堂气氛活泼有序,学生从参与数学活动,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学会了按多个标准分类,并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分类的结果。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给予充分的尊重,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索与表达的空间,教师真正成为了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也在积极的情感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有4个点,一只青蛙从A点跳到D点,停留5分钟后再跳到B点,然后停留5分钟后再跳到C点,停留5分钟后跳回A点,则下面比较准确地描述青蛙与A点之间距离的是()图。
A.B.C.D.2.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地(如图),B为中点。
物业公司计划在其中一部分种月季花,剩下的部分种草坪,草坪的面积是()m2。
A.9 B.27 C.36 D.543.在2019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小丽从4件上衣和3条裤子中挑选1一件上衣和1条裤子,捐给贫困学校的孩子,她有()种不同的捐法。
A.3 B.4 C.7 D.124.关于“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B.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C.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D.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5.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 B.天数相等 C.第二季度多1天6.71以内3和5的公倍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圆柱的高是圆锥的高的2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A .B .C .D .8.商店里以同样的价格卖出了两件大衣,其中一件赚了,一件亏了,总体来讲这家商店是( ) A .赚了 B .亏了 C .不赚也不亏 D .无法确定9.在一个正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这个正方形周长的( )A .B .C .D .10.李庄有旱田12公顷,恰好是水田的 ,这个庄有水田( )A .84公顷B .48公顷C .80公顷D .40公顷二、填空题11.1.25与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______,它们的比值是_____.12.一个容积是100立方厘米的水杯(即这个水杯装满水时,水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内有一部分水,盛盛向杯中放入了一个小正方体,水溢出了20立方厘米。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分类》含反思
设计意图:分类是把物体分成各具共同属性的几组,也就是根据一种属性或几种属性把一些物体放在一起。
这里所谓的"属性"指的是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
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详细形式,它有利于关心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
有关"物体的分类"在幼儿园计算教学中占有相当重的比例。
分类力量是幼儿熟悉数和学习计数的基础。
依据大班幼儿喜爱探究、有剧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点,结合幼儿对图形特征的理解与爱好,我设计了此活动来关心幼儿理解层级分类,体验内包含关系。
在材料的供应上,留意了多样性,力求调动幼儿的探究爱好,并且在难度上也分出层次,满意不同力量孩子的需要。
在过程的设计上,主要通过阅历回忆、直接地探究、体验等方式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乐观性。
活动目标: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爱好。
初步培育观看、比较和反应力量。
活动预备:教具:课件;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圆形图片若干个;学具:帽子、手套、背心图片每人一套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图形王国,激发幼儿爱好;二、学习二次分类1.观看演示。
出示图形,让幼儿观看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争论。
2.幼儿争论回答后,老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
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
老师演示分法。
3.老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外形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外形分;4. 学习对图片作二次分类。
发放操作材料,让幼儿观看图片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三、阅历迁移。
嬉戏"看谁站得快",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力量。
四、活动小结,老师对幼儿分类活动中消失的问题,分析、解决,关心幼儿获得分类阅历。
延长:供应二次分类板及各种材料纸让幼儿连续学习层级分类(在各种图形的层级分类基础上可引导幼儿扩展到动植物的层级分类)教学反思: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学问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留意。
《分类》教学反思范文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分类》这一篇课文时,也遇到了很多疑惑和感悟。
以下是对于教学反思的一些个人看法。
一、整体准备不足我们来谈谈在准备教材时的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我对于这一篇课文的整体把握不足。
在阅读时,我缺乏整篇课文的宏观目标,没有很好地把握到文章的重点和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不断地查找阅读材料以获得清晰的认识,接着去探索课文中难点和亮点,一边查找一边分析,但时效性因素较大,难以在授课前解决这一问题。
二、无趣的教学氛围当我们进入到实际授课时,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效果不尽人意。
在上课时,我忽略了创造一个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讲解方式缺乏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我应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在国际化、专业化教育评估的时代,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等。
同时,我应该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和对知识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缺乏互动与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第三个问题,在我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缺乏互动与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作为一篇小说,课文《分类》存在着一些直接表达、深入思考和感性描写的技巧,这为我们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并未很好地运用这些技巧,也让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在教学结束后,我意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采用与学生互动和课堂创新性有关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也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此次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思路跳跃,难以对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缺乏分析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便造成了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
因此教师应该是要在授课中教育学生如何阅读文章,学会用具有启发性和提问性质的语言,加深并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此外,教师还应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阅读策略,如纵向或横向比较,对比、对局、对话等,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文章的思路和重点。
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确定教材的重点和亮点,创造有趣的教学氛围,采用互动性和创新性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加强分类意识。
2.能够理解“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3.激发孩子的爱好,提高察看和分析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类意识的培育。
难点:判定物品的形状和颜色。
三、教学内容:1.物品分类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分类,让孩子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并教会他们如何分类。
2.相同和不同通过比较物品的颜色和形状,让孩子学会区分“相同”和“不同”。
四、教学步骤:1.导入:用图片、玩具等真实物品向孩子呈现一些形状和颜色不同的物品。
让孩子说说看,这些物品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2.引导:依据孩子的回答,引导孩子将物品分类。
在孩子分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予以引导,例如:相同的放在一起,不同的分开。
要让孩子明白“分类”的概念。
3.巩固:让孩子自由地分类,老师在旁边辅佑襄助。
然后讲解孩子分类的方式是否正确。
4.拓展:引入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物品,让孩子将这些物品分类。
5.总结:让孩子总结今日学到的学问,回答以下问题:(1)怎么样才能将物品分类呢?(2)物品分类有哪些好处?(3)怎样区分“相同”和“不同”?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引导孩子分类,让孩子认得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物品,提升了孩子的分类意识。
同时,通过比较物品的颜色和形状,让孩子学会了区分“相同”和“不同”的概念。
孩子在教学中表现积极,并能够较好地完成分类。
但是在实践中发觉,一些孩子对物品的颜色和形状辨别本领较差,有时会混淆,这说明老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重视对孩子的细致引导,加强孩子的辨识本领。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
《分类》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大班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长短,知道谁长、谁短,谁最长最短及是否一样长2、进一步学习分类3、培养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活动的能力活动准备:1、彩带若干,不同长短品种的笔若干2、彩带小棒若干活动过程:一、幼儿尝试1、师:小兔的好朋友要上学了,小兔准备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它,请小朋友帮小兔整理一下,用彩带把礼物扎得漂漂亮亮的,好吗?2、将手中不同长短品种的笔按老师的要求找出:(1)最长,最短(师:可是这些礼物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来给他分分类吧)(2)同样长的那几根(师:小朋友们数数一样长的有几根呀)(3)小结:着重说明比的方法,要两端对齐了再比(师:我们在比的时候呀,要两端对齐了再比,就是两只笔的端头对齐比)3、请幼儿再比一次,然后将一样长的放在一起师:小朋友比比看哪些小棒一样长,我们把一样长的放在一起二、师演示讲解,把彩色的小棒也按长短分类1、四根小棒比长短,谁最长,谁最短,有没有一样长的,礼物要用彩带扎上蝴蝶结,那才漂亮,请小朋友帮老师找出彩带2、两根彩带比长短是不是一样长,谁最长,谁最短3、用彩带扎礼物三、游戏师:小兔的好朋友接到礼物,高兴极了,和小兔一起做起了手指游戏:1、找自己的手指找出哪根最长,哪两根一样长2、找朋友:比比谁的手指长(一样名称的手指叠一块比)找出后,一起做手指游戏《分类》大班数学教案2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
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
但由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的对某一事物也许明白,却无法从具体转化为自己内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过活动我希望他们能把自己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认识转为内在的、有规律的思考。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使幼儿能从生活、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关系,学会如何分类。
2、通过幼儿的操作、探索,培养幼儿发现、观察比较、归纳事物特征的逻辑思维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课教案《分类》本次数学课主题为“分类”,旨在让幼儿们通过分类活动来锻炼观察和归纳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感知、分类物品,将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2.能够运用语言与口头表述进行分类3.能够简单说明分类的依据,并体会分类的乐趣教学内容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分类吗?为什么要分类呢?2.学习通过观察、感知、分类物品,将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3.运用语言与口头表述进行分类4.介绍分类的依据,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类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我们开始今天的数学课,“分类”是什么意思呢?2.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呢?(引导读出孩子们的答案)第二步:重点讲解1.通过观察、感知、分类物品,将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拿一些玩具进行分类,或者老师拿一些已经分类好的物品示范给孩子们观察2.运用语言与口头表述进行分类–让孩子们说出分类的方式,如“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大小相同的放在一起”等等3.介绍分类的依据,并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分类–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和总结,发现分类的依据并根据不同依据进行分类第三步:综合活动1.分组游戏:老师将一些带有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的物品散放在教室中,孩子们分组进行分类–注意点:老师可以分别给每个孩子们一张图片,然后让他们按照图片上的所属物品进行分类2.问答互动:老师提问,孩子们回答–老师:“什么是分类?”–孩子们:“分类是将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不同的物品放在不一样的地方。
”–老师:“分类有哪些依据?”–孩子们:“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
”第四步:课堂小结1.老师总结孩子们的回答,强化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分类是将相同的物品归为一类,分类有不同的依据,如颜色、大小、形状和用途等等。
”2.老师鼓励孩子们自己分类,提高观察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提问、讲解、互动、游戏等,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孩子们感兴趣,积极参与。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分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分类》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概念,能够准确地区分不同的概念。
2.学生能够将物品按照特定的属性进行分类。
3.学生能够通过图形和实物两种分类方式进行物品分类。
4.学生能够多样化呈现分类结果,如用图形、图表、语言文字等。
二、教学内容1.认识物品分类的基本概念。
2.掌握物品分类的方法和过程。
3.了解图形分类和实物分类的区别和联系。
4.运用分类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物品分类的基本概念,掌握分类方法和过程。
2.教学难点是要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应用能力,让他们掌握分类技巧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策略1.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类的过程,并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
2.结合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身边事物的分类情景,帮助他们进行探究和发现,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
3.创设情景,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便将分类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五、教学方法1.采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借助各种教具和游戏,提高学生分类的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类概念和方法。
2.采用问答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分类能力和应用能力。
3.采用示范式教学方法,通过示范展示分类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模仿练习,并逐步培养他们的分类技巧。
六、教学过程1. 预习阶段在课堂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
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分类方式和分类结果,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筛选分类标准。
同时,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简单的图形,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2. 导入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的《分类》教材,引导学生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以通过图片和实物进行示范,并通过简单的问答方式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3. 实操阶段1.分类游戏老师可以将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分类》教材中的物品制成卡片,然后将卡片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贴在黑板上或小板书上,检查分类结果的正确性。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汇总8篇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汇总8篇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 1活动目标1、学习按物品的两个特征分类。
2、尝试自己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大的和小的红、黄、蓝、绿色圆形卡片、三角形卡片及正方形卡片若干块。
2、小篮子。
3、分类提示标志。
活动过程1、出示形状卡片,请幼儿描述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2、老师先将两个分类提示标志贴在一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标志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卡片放入篮子。
3、将其他的分类标志两两贴在每个小篮子上,请幼儿按照形状、颜色、大小其中的两个标准进行分类。
4、请幼儿尝试自己制定包含两个特征的分类标准,并把相应的分类提示标志贴在小篮子上,对卡片进行分类。
活动评价能按物品的两个特征来分类。
能按自己制定的两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
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 2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2.能够根据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的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图形卡片大的红色,兰色若干。
2.幼儿操作的小的图形卡片若干盘、图形积木若干篮。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昨天李老师带你们认识了很多图形宝宝,你们来说说都有谁啊?哦,有(长、正、圆、三),真是太棒了。
李老师这里就有很多的图形宝宝,你们来看看,他们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二、观察图形,按照图形颜色进行初次分类。
(1)师:看看李老师这里有两种颜色的卡纸,和这些图形宝宝的颜色是一样的吗?如果我们要帮图形宝宝分家可以怎么分?(2)师小结:哦,原来啊,我们可以按照图形宝宝的颜色给它分家,你们再动动小脑筋,除了按照图形的颜色来分类,还可以怎么分?(按形状来分)三、按照图形形状进行再次分类。
《分类》教案反思(优秀6篇)
《分类》教案反思(优秀6篇)《分类》教案反思篇1目标:1、学习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
2、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准备: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
2、物质准备: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胸卡与幼儿人数相等(画有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图形);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奇妙的袋子,(出示奇妙的袋子)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吗?2、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图形娃娃,让幼儿说其名称及特征。
(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
)二、幼儿探索、操作,教师指导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所以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的图形娃娃,每一组都有,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个忙,帮它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好朋友,等会儿你们轻轻地走到各自的那一组去,想想要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然后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2、要求:①在自己的位置上安静地操作,不能争抢。
②帮图形找到好朋友后,要说出你是用什么办法找到的,用了几种办法。
3、幼儿探索、操作,老师巡视,启发幼儿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图形娃娃找到好朋友的?你用了几种办法?三、集中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操作的方法大胆地告诉老师和同伴。
四、教师小结:可以找形状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也可以找颜色相同的娃娃做为好朋友,还可以找出大小一样的娃娃做为好朋友。
五、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1、以谈话引入:我们也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2、介绍玩法及规则:①玩法:幼儿每人挂一块图形胸卡四散站开,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边拍手边找和自己胸卡上一样图形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教师检查幼儿是否都找对了。
游戏重新开始。
②规则:要找到形状或颜色或大小一样的做朋友。
3、幼儿游戏三次,教师指导幼儿按形状、颜色、大小来找好朋友。
4、小结游戏情况。
六、活动自然结束。
《分类》教案反思篇2目标:1、学会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教案
《分类》教案《分类》教案1【活动目标】1、稳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熟悉。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育幼儿细致的观看力和对数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预备】1、幼儿已熟悉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
“今日我们班来了两位特别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很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样子特征进行统计,老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老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看操作材料,老师进行简洁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看,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共享自己的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
为幼儿供应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连续幼儿以往的学习阅历,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爱好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爱好的基础上探究发觉,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意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觉数学活动的乐趣。
《分类》教案2活动设计背景本班幼儿在整理玩过的玩具时,随便性特殊强总是乱堆乱放,针对这一事情对幼儿进行物品整理的学习。
活动目标1、尝试按大小、颜色、用处等两种不同特征对物品进行分类。
2、熬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力量、观看力量及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操作卡的使用,物体的粘贴活动预备标记卡、托盘、一棵苹果树、大小、红、黄颜色的苹果若干、实物水果、文具、衣物、操作卡、胶水、音乐、手偶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昨天是动物王国国王的生日,小动物们都为国王献上了各种各样的礼物,谁知道都有什么呀?这么多的礼物都放在了一起可真乱呀!小伴侣情愿关心国王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摆放吗?〔幼儿根据标记卡的内容对物品进行大、小和用处进行〕二、进行部分1、按用处分类2、按大小、颜色分类三、动手操作分类请小伴侣把记录卡打开,我们一起看一下记录卡上有很多美丽的分类框,每个分类框都有一个标记,第一个是黄色的鞋子,和它对应的是兰色的鞋子。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类的概念和分类的方法;2.能够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3.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分类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包括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物品;2.分类卡片或标签;3.音乐播放设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与分类相关的音乐,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概念讲解:向孩子们引导,介绍分类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示范分类:将准备好的图片或实物展示给孩子们,教师示范将它们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4.操练分类:将分类卡片或标签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分类,然后与同桌分享并比较。
5.拓展应用:给孩子们准备一些简单的日常物品,让他们自行分类,如玩具、食物、衣物等。
6.小结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分类的过程,并总结分类的方法和应用。
7.延伸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寻找一些新的物品,进行分类,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
8.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分类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运用分类的能力。
通过示范和操练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基本要领,并能够运用在实践中。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初步达到了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类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对属性的理解还不够清晰。
下一次教学时,需要更加细致地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物的对比和比较,提升学生对不同属性的认识。
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多样化的分类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分类,并多角度观察和思考。
此外,教学反思中还应考虑到课堂时间的安排和教学资源的准备。
在下一次教学前,需要更好地安排时间,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分类活动,并且需要提前准备好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分类需求。
总之,本节课虽然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但还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
《分类》教案
《分类》教案《分类》教案1教学内容:三角形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分类活动,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每类三角形的特点。
3、通过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难点:区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学方法:引导、指导、迁移类推学习方法:发现、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步骤:一、动中悟,创设情境提问引入新课(点明分类应按一定的标准进行)1、出示幻灯,让学生对三个角进行分类。
(分为锐角、直角、钝角)2、出示幻灯,让学生观察,引入课题———三角形的分类3、根据三角形的特点指出每个三角形中最大的一个角(学生逐一说说看)4、猜猜看,它们分别是什么三角形。
5、汇报分类结果,教师整理收集(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三角形的知识,自己观察三角形并找出角的特点,并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自己找到按角给三角形分类的办法)二、探中悟,学习新知1、要求学生拿出题卡一,用手中的学具确定每个三角形中角各是什么角。
2、仔细观察,尝试着按角的不同分一分,并按编号如实记录在题卡二中3、分小组汇报探究结果4、思考:按边怎样分呢?(设计意图: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按角分类的认识,又引入了按边分类的教学)三、学中悟,自主探究1、出示学具,师生一起动手折一折。
2、学生汇报看到的结果,共同探讨研究。
3、归纳总结特点(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总结特点及方法,教师加以点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四、忆中乐,加深记忆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感悟从中获得的乐趣。
《分类》教案2(一)教学目的: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垃圾与人类的关系,知道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活动准备:电脑课件、垃圾桶、图书、照片等。
(四)活动流程:讨论活动——查找资料——交流表述——延伸活动(五)活动过程:1、讨论活动出示垃圾筒,引导幼儿讨论:这是什么?什么是垃圾?垃圾有没有用?如果我们的周围都是垃圾,生活会变得怎么样?那我们该怎么办?2、查找资料(1)和好朋友一起找一找,看一看处理这些垃圾有什么好办法?等会儿来告诉大家,好吗?(2)幼儿自由结伴进行,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优秀4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分类》【优秀4篇】幼儿园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含反思篇一活动目标:1、看三幅图列算式,感知加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学习6的加减法。
2、熟悉理解"又来了"、"一共""走了""跑掉""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互相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重、难点:学习6的加减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互相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活动准备:6、幅实物图活动过程:一、复习6的组成。
我们来拍手碰球,你的球和我的球合起来要是6。
二、学习5的加法。
1、出示图一。
"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指第二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又来了?"(指第三幅图)"这里为什么要讲成是一共有?""是谁和谁合在一起?"(原来的5只和又来的1只)"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树上有5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一共有6只小鸟)。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三、学习6的减法。
1、出示图四。
"这三幅图讲的是一件事,谁会每幅图用一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
"(指第二幅图)"这里到底是走掉了还是又走掉了?为什么?"(引导幼儿展开讨论)第三幅图到底是"一共有还是还剩?为什么?""谁能把这件事来讲一件?"(草地上有6只羊,跑走了2只,还剩4只)。
2、幼儿用同样的方法来讲一件另外的两幅图。
3、幼儿找个同伴互相出加减法的应用题,请同伴猜一猜是加法还是减法,为什么?四、体育游戏。
跳房子。
1、每个幼儿在地上画一个简单的小房子。
《分类》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分类》教学反思(精选10篇)《分类》教学反思(精选10篇)《分类》教学反思篇1《分类》这节课教学结束后,感觉较成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结出来,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
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
数学学习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
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2、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
为了加强对分类的体验,我对原有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通过修改,学生真真正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能看得到、摸的到、想得到。
展示了数学较深层次特有的美丽及生命力。
3、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如: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环节中找“人”的分类标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男女来分,这时我抓住机会问他: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见到过按男女来分的呢?有个学生就说:“上厕所时就是按男女来分的”。
很形象的体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价值。
4、始终关注学生的感受,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本节课,无论是开课时对“分类”重要性的渗透,课中对“分类”方法的学习,还是课外对分类的应用,都注重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注重学生的感受,并很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如课一开始,教师就把玩具、学习用品、服装等东西凌乱地堆放在教室里,让学生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自然而然产生收拾东西的欲望。
有了欲望,教师并没忙于让学生动手,而是让学生思考:5个小组如何分工才合理?当学生讨论得出应把东西分成5大类,然后各组整理一类。
教师又让学生商量:你们组想整理哪一类?结果有4个小组想整理玩具,于是教师又趁机教育学生应互相谦让,从而使其中三个小组自愿整理服装、水果、鞋子,作为教师,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学生。
又如:在引导学生把杂物分成五类物品时,我问学生:如果大家一起上来,会怎样?让学生想象这样做的危险和混乱,自然产生了讲秩序的想法,体验秩序能使生活有条理,渗透了做事要讲秩序的思想,无形中也初步培养了学生有条理做事的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类》
教学目标
1.能够将不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分类。
2.能够将相同颜色的物品进行分类。
3.能够将相同大小的物品进行分类。
4.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
•胶布
•白板、白板笔
•音乐
教学过程
1. 热身
播放适合儿童的音乐,让孩子跟着音乐做简单的大体活动,例如:
扭秧歌、看谁跑得快等。
2. 引导
•老师拿出一些物品,例如:球、骨头、拖鞋、毛绒玩具等。
•老师将所有物品都放到一起,让孩子自己合理地把它们分类。
3. 实践
1.老师可以将不同形状的物品数个放在一起,让孩子识别并
分类。
2.老师也可以将相同颜色的物品数个放在一起,让孩子识别
并分类。
3.老师还可以将相同大小的物品数个放在一起,让孩子识别
并分类。
4. 整理
•老师可以把所有物品收起来放回盒子里。
5. 总结
•在整理完毕后,老师可以让孩子回忆并总结当天课上学到的内容。
反思总结
这一堂课我发现,孩子们在分类方面还有些困难,需要我在教学中
有更加耐心,更加细致地引导他们,同时应该多创造一些符合孩子们
认知规律的情境,这样有更多的实际操作,才能提升孩子们的操作技
能和反应能力。
另外,遇到孩子们的不懂问题时,我更应该耐心倾听,并给予引导和解答,让他们能快速理解并把握到课程的内容。
最后,
我会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进行反思,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方法,让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更加符合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需要。
《分类》幼儿园大班教案
《分类》幼儿园大班教案1.动手操作,能够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2.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学会谦让。
3.引发幼儿学习分类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能够按物品的特征分类难点:感知分类的概念;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玩具,铅笔,书若干,动物图片数张,白纸;1.小熊搬新家,小朋友帮助它把玩具和学习用品出来,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2.幼儿动手,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3.谈话;你对物品是怎样并进行分类的?1.小朋友都累了,小熊家有这么多的图形卡片,让我们玩一玩分类的游戏吧!2.动手操作,幼儿自由分类。
3.讨论:你是怎样分的?1.小熊搬新家,它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来做客,它们是谁呢?(出示动物卡片)2.小朋友,我们把这些动物分一分,你想怎么分?3.粘贴画.按动物特点分成飞.走.游三类.将小动物送到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快乐的游戏。
活动延伸;这些小动物除了按其特点来分,还可以有很多种分法,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下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分类。
今学期班上进行线的专题活动,小朋友都很有兴趣,纷纷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线。
一时间,班上就有了不同质地、不同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用途的线。
为了能让幼儿更清楚地认识,我组织进行线的分类、统计活动。
让幼儿更深入了解线的种类。
1、在观察、比较、讨论中,对线进行颜色、粗细、质地、长短的分类。
2、教师和标记的引导下,学习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
3、语言表达操作的情况,使幼儿的语言和思维同步得到发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1、各种各样的线若干。
2、纸、笔每人一份。
3、统计示范图。
1、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线,请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学会初步的分类技能。
师: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好多不同的线,待会就请你们自己去观察,看看能不能分清这里一共有多少种线?幼儿听后就三三两两的在各种线前观察,对线产生了兴趣。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教师能让幼儿自己先去观察,比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空间,可以让他们尝试分类,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分类》含反思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
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分类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分类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述和沟通能力。
因此,本次教案中,我们将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幼儿学习分类。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物品的不同特征,能够准确分类。
•能够使用分类的基本策略,比如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
•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归纳能力。
•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述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各种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分类基本特征。
•使用分类树等工具对物品进行分类。
方法•观察活动:老师指定一些物品,让孩子们自由观察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然后进行分类。
•可视化教学:使用图片、卡片等工具,让孩子们看到具体的物品,并进行分类。
•游戏活动:比如“好朋友”,老师将一些相似的物品进行配对,让孩子们找到一对一样的物品,同时提醒他们找到物品的相同点。
•想象活动: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些物品的外形,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外形进行分类。
比如画一个圆,让孩子们想象哪些物品是圆形的,然后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形状”和“颜色”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很多孩子将形状和大小混淆了。
下一次我需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概念讲解,并且在观察活动中将这些概念更加明确地展示出来。
此外,在游戏活动中,我观察到有一些孩子将物品分类的标准相对比较狭隘,只能根据一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我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了解到分类可以根据各种特征进行,同时需要对孩子们的分类标准进行引导和提示。
例如,当孩子们将一个圆形蓝色小球和一个圆形绿色小球分到不同类别时,我可以问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分类,让他们察觉到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最后,本次教学中的活动和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也更加关注物品特征之间的关联。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精选10篇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篇一在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的教学结束后,我进行了以下的反思。
在教学导入环节,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凌乱的房间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整理房间,从而引出分类的概念。
从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这个导入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授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分类任务,但在记录方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表明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在今后的。
教学中,我应该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要引导他们逐步规范记录方法。
然而,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分类问题还存在困难,这说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分类方法的讲解还不够深入,练习的难度梯度设计不够合理。
另外,在课堂互动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引导能力,鼓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营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这节课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篇二《分类与整理》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类的过程和方法。
例如,我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气球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特征,然后进行分类。
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而,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在理解分类的标准时可能会存在困难。
在教学中,我虽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讲解,但部分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掌握,在后续的练习中出现了分类错误的`情况。
其次,在小组合作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教学反思
这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这节课则要让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课题是《整理书包》。
学生观看:课桌上有很多书。
师:书真乱,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生1:什么是整理呀?
生2:就是分类。
师:你准备怎样整理呢?
生3:大的放在一起,小的放在一起。
师:你的意思是按照大小分,可以。
(板书:1、大小)第一种。
(暗示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
生4:大的放下面,小的放上面。
生多:说过了。
生4:不是大小,是从大到小。
师:明白了。
(2、从大到小)
生5:按科目分,语文的一起,数学的一起,英语的一起。
(因回答问题的人很多,我忘记了这个同学的名字,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概括能力。
科目一词出现在课程表中,不知道他是不是看课程表了解的,如果是,说明他很善于观察。
)
师:上课时很好找。
(3、科目)
生6(陈子安):按课表分。
师(不理解地):怎样分?
生6:看课表里有哪些课,按课的安排分。
师(领悟):哦!有顺序。
(板书:4、课表)
生7(梁启正):按星期分。
“啊?”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张大嘴巴,啊出了声音,我也一时没明白怎么分。
生7:就是看看星期一上什么课,把这天用的书放在一起。
今天不用的放在旁边。
到星期二也这样的。
噢!理解了。
师:把一天要用的放在一起,可以。
(板书:5、星期)
生8(王鲁月):按文化分。
有文化的放上面,没文化的放下面。
我差点被逗乐了。
在她的心里哪些有文化,哪些没文化呢?她说:“语文最有文化,然后是数学、英语,接下来是音乐、品德哪些。
”
(板书:6、文化)
生9:书和书放在一起,本子和本子放在一起。
师:很清楚。
(板书:7:书和本子)
生:“我有不同意见。
”
生:“我还有不同意见。
”
……
师:我们看看电脑上都是怎么分的。
(演示按科目分)
“和我的一样!”一片欢呼!
(演示按书与本子分)
“我也是这样想的。
”没有得到表现机会的蹙着眉,委屈地说。
我安慰道:“是这样分的举手我看看。
”还真不少。
“恭喜你们。
”
这时,陈可的手已经整理他书了。
我看见不少孩子都坐不住了。
师:“我们来个整理比赛,看谁整理的有条理。
”
孩子们立刻拿出所有的书,书包放在书柜里的孩子纷纷去取。
“老师,看看我的。
”
“老师,看看我的。
”
“老师,看看我的。
”
……
呵呵,我马上招架不住了。
师:“整理好的小朋友请举手,谁最安静我就看谁的。
”
……
展览了三个同学的“作品”,并让他们说说按什么标准整理的。
师:“你是按照什么来整理的?”
这下,全班小朋友都嗷嗷叫着举手。
“赶快跟你的同桌说说。
”
一阵痛快的表达后,静了。
接下来是给铅笔分类……
反思:
自主的整理活动。
本节课有两个活动,整理书包和给文具盒中的铅笔分类。
这两个活动与平时设计的活动不同,随着学生的脑力活动的展开,学生不由自主地有做的欲望。
我是看着学生的表情安排活动的开始和结束的。
自愿的表达需求。
从“你准备怎样分”开始了新课,没有动画,没有故事,完全是抽象的脑力活动。
十几分钟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表达的需要,同桌的互诉心声把课堂推向高潮。
真实的交流互动感染了我。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也安排过同桌交流的环节,但孩子们表现冷淡。
为什么今天他们这么愿意表达?我想是源于每个学生都整理了书包,参与了活动。
动了也就有说的内容和要求。
他们要表达是自己的想法不是重复别人的语言,这次的说是一次创造性的表达。
如果无话可说,怎么会有想说的愿望呢?
逆向的教学安排。
《新课标教案设计》这样安排本节课:整理——汇报。
先感知,后深化,是顺向,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回顾本节课,我的安排是:设想——整理——汇报。
有了很多的精彩设想铺垫,避免了学生的整理活动的盲目性,整理有条理性,有成就感。
先猜想,后验证,是逆向,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