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第一讲

合集下载

明代文学概说

明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说一、明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明代建国以后,进一步巩固并发展了中央集权的统治,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大力提倡程朱理学,采用八股取士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箝制了文人的思想,对文学的创作极为不利。

明代中叶,社会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在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趋向尖锐、激化;在经济上,城市商业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日益壮大;在思想上,前期的控制有所松动,启蒙思潮开始兴起,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王艮的泰州学派等与理学相抗衡,这些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末年,随着国事多艰,经世实学思潮抬头,部分作家又重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开启了清代文学思潮的转变。

明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 明代前期文学,包括从太祖建国至宪宗成化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停滞期。

此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元代文学的余绪,并为明代中期文学的突变作好了准备。

此期的著名作品几乎都集中在元明之际,主要成就体现在新兴的长篇小说和传统的诗文创作两个方面。

《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是划时代的作品,二者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创作在它的初始阶段就达到了辉煌的高峰,它们分别成为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创作不可企及的楷模。

宋濂、刘基、高启等由元入明的诗文作家,也写出了一些揭露现实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优秀作品,使明初文学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

但此后的一百多年,文学创作在整体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

首先在诗文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以三杨为首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

在戏曲领域,是以朱权、朱有燉为代表的宫廷派杂剧作家以及以邱濬、邵璨为代表的宣扬忠孝节义的道德伦理剧创作。

在小说领域,文言小说较有特色,出现了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白话小说则几乎一片空白。

2. 明代中期文学,包括从孝宗弘治元年至穆宗隆庆年间的文学,是明代文学的全面复苏与迅速发展期。

《明代文学》课件

《明代文学》课件
诗歌
以高启、杨慎等为代表的“台阁体”和以李时中、辛幼安等为代 表的“豪放派”。
明代文学的特点与影响
01
明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 矛盾和斗争。
02
明代文学在思想、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影响。
03
明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世提 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REPORT
弘治、正德年间,诗歌风格逐渐转向 豪放、雄浑,代表诗人有李时中、文 徵明等。
明代诗歌的主要风格
清新自然
明代早期诗歌风格多以清新自然 为主,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风 光,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 往。
豪放雄浑
明代中期诗歌风格逐渐转向豪放 、雄浑,表现诗人对时代变迁、 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
个性化、多样化
袁宏道
袁宏道是明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他 是“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代表作品 有《雨后游六桥记》。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明代戏曲
明代戏曲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早期
明初至明中叶,戏曲逐渐 从元杂剧的余韵中走出, 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代文学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中外文化交 流的重要桥梁。通过明代文学作品,世界更好地了解
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当代对明代文学的研究与传承
当代对明代文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明代文学作品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推动了明代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
明朝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章回小说是如何形成的?主要特点怎样?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

除分回分目之外,章回小说还保存了宋元话本中开头引开场诗,结尾用散场诗的体制。

正文常以“话说”两字起首,往往在情节开展的紧要关头煞尾,用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套语,中间又多引诗词曲赋来作场景描写或人物评赞。

明代章回小说在体制上得以定型的同时,在艺术表现方面也日趋成熟。

以《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为主要标志,清晰地展示了长篇小说艺术发展的历程。

这主要表现在:成书过程从历代集体编著过渡到个人独创;创作意识从借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关注人生;表现题材从着眼于兴废争战等国家大事,到注目于日常生活、家庭琐事;描写的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塑造的典型从突出特征性的性格到用多色、动感的笔触去刻画人物的个性;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的交叉;小说的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等。

第二章《三国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1.如何看待《三国演义》中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的主题,决定了全书贯穿始终的拥刘反曹倾向。

这个倾向,实际上反映的是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故历史上向来就有不同的看法。

在正宗的历史著作中,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

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尊刘贬曹的倾向。

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皇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从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

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恢复汉室”,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是“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

2.《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是通过三个不同的集团来表现的,每个集团各代表什么理想?《三国演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是通过三个集团的对比表现出来的。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 明代文学概况;明代小说的繁荣

第一讲明代文学概况(第四周1)绪论:综观明代文学,小说成就最高,戏曲次之,诗文相对衰微。

《三国志演义》可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高峰,《水浒传》则是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

《西游记》可说是神魔小说的楷模,《金瓶梅》在世情小说中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方面也是前无古人的。

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是宋、元话本的继续和发展,其成就也很高,代表作是“三言”、“二拍”。

戏曲中的《牡丹亭》以其独特的构思,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影响深远。

所以,明代小说、戏曲的成就是极为辉煌的。

明代文学的演变发展,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大的阶段,从明初到正德年间是明代文学的前期,从嘉靖年间到明亡是明代文学的后期。

这两个阶段的文学有着显著的变化,表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

这种变化和特点,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思潮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前期文学】明代前期文学的发展,有个曲折的过程。

除元、明之交产生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外,这时期没有产生成就较大的作品,只是到成化年间戏曲和民歌才有一些新的开拓。

【后期文学】从嘉靖以后,小说、戏曲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创作十分繁荣,不仅数量多,而且取材面也较广。

这是明代后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

明代后期的通俗形式的文学取得了重大成就。

长篇小说《金瓶梅》,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戏剧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都在各自领域中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这一时期“雅”、“俗”文学传统相互混融的现象,也比前一时期更为突出。

一、明代社会对文学的影响(一)前期沉寂的原因元明之际社会动荡,形成了一股人心思治、崇拜英雄的思潮,涌现了一批精神上比较解放而且富有时代使命感的文人,作品有阳刚之气,作家有忧患意识。

以《三国演义》、《水浒传》、南戏中兴、宋濂、刘基、高启诗文为代表。

但这种繁华很快就遭到阻扼和摧残。

1、明初,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自秦汉以来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朱元璋针对元代由于政治制度松懈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社会变化,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第一章明代文学概述根据几种目前通行文学史的分期方式,我们可以大致将明代文学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前期、中期和后期。

前期为从明初到成化年间,约一百年。

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不高,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高启、宋濂和刘基等人,这些人经历了元末战乱,作品较有现实内容;其后出现了歌功颂德的“台阁体”,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

在小说方面出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

文言短篇小说的创作则以瞿佑的《剪灯新话》与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为代表,主要上承唐人传奇笔法而少创变。

戏曲的创作则落入低潮,仅有邱濬、邵璨等人可以一提,然其皆以剧载道,殊无艺术感染力。

中期从成化末年至隆庆年间,约一百年。

这一时期,先是在苏州一带出现了以唐寅、祝允明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同时在京城出现了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他们都提出了复古的口号,比如“前七子”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给予台阁体文风以沉重打击。

此后又出现了以唐顺之为首的“唐宋派”(著名散文家归有光即被划入此派)和以王世贞、李攀龙为首的“后七子”,均带有复古倾向。

这一时期戏剧的创作开始走出低谷,出现了徐渭的《四声猿》以及梁辰渔的《浣纱记》,后者专为当时经魏良辅改良的昆腔而创作。

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传》在这一时期开始流行,神魔小说《西游记》亦于此时问世。

后期为万历至明亡,约七十余年。

这一时期,戏曲创作进入丰收期,汤显祖陆续完成其包括《牡丹亭》在内的“临川四梦”四部剧作。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沈璟、王骥德等对戏剧进行理论探索的文人。

小说创作在此时也进入高潮,长篇人情小说《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及神魔小说《封神榜》等先后问世。

在白话短篇小说方面,则有冯梦龙的“三言”与凌蒙初的“二拍”等相继刊刻流行。

诗歌方面则主要出现了以“三袁”兄弟为首的“公安派”和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提倡一种“独抒性灵”或“深幽冷峭”的风格。

晚明时期又出现了一种抒写情性的短小散文——小品文,其代表作家有“三袁”和张岱等人。

01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01明代文学概述(2课时)

(二)长篇小说艺术的发展过程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成书过程:从世代累积到文人独立撰写;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 创作意识:从借历史演义、寓言寄托到面对现实人 生; 表现题材: 表现题材:从着眼战争兴废等国家大事到注目现实 生活; 生活;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描写人物:从非凡的英雄怪杰到寻常的平民百姓;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 塑造典型:从突出的性格特征到用多色、动感的笔 触刻画人物性格; 触刻画人物性格;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情节结构:从线性的流动到网状交叉;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 小说语言:从半文半白到口语化、方言化。
二、明代前期社会及文学概况
1、社会概况: 、社会概况: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2、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继续被尊奉为官方思想, 科举日益僵化。 科举日益僵化。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署曰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 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 诚然,不朕欺。 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不朕欺。” ——《明史 宋濂传》 宋濂传》 《明史·宋濂传
五、明代俗文学的发展及对文学 认识的深化
章回小说: (一)章回小说: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 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 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勾连、首尾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 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整体。到明代章回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 小说最终定型,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 水浒传》 西游记》 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 梅词话》 四大奇书” 梅词话》等“四大奇书”。

明代文学绪论

明代文学绪论

3、小说
长篇小说《西游记》
返回
第三节 明后期文学
明神宗万历(1573-1620)明光宗泰昌(1620-1620) 明熹宗天启(1621-1628)明思宗崇祯(1628-1644)
第三节 明后期文学
• 一、社会背景 • 二、文化思想方面 • 三、文学方面
一、社会背景
1、经济方面 2、政治方面
1、经济方面
最终杀掉一万余人
返回
• (3)、郭桓案 余敏、丁廷举 赵全德等、郭桓
最终杀掉三万余人
返回
最终杀掉三万余人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二《胡蓝之狱》云: “汉高诛戮功臣,固属残忍,然其所去者,亦止 韩、彭。至英布,则因其反而诛之。……未尝概 加猜忌也。独至明祖,借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 下既定,好尽举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 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两兴大 狱,株连死者,都以万计。”
4、小说
长篇小说《金瓶梅》 短篇小说集‚三言‛和‚二拍‛
5、戏剧
⑴、政治讽刺剧 ⑵、汤显祖,作品《牡丹亭》 ⑶、‚沈汤之争‛ 一方面是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 群体的产生 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 剧作家风格的融汇
6、散曲和民歌
⑴、冯梦龙编有《山歌》、《挂枝儿》 等民歌集子。 ⑵、陈铎、冯惟敏、薛论道等散曲作家。
2、戏剧
代表作品: 朱有燉《诚斋乐府》 丘濬《五伦全备记》
3、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返回
第二节 明中期文学
明孝宗弘治(1488-1506)明武宗正德(1506-1522) 明世宗嘉靖(1522-1566)明穆宗隆庆(1567-1573)
第二节 明中期文学
• 一、社会背景 • 二、文化思想方面 • 三、文学方面

明代文学史讲义

明代文学史讲义

明代文学史讲义第一编明王朝的特质与文学的演进第一节明王朝的特质一、设科举网罗天下士,尊理学于一尊,束缚人心。

三、退缩保守,不进则退第二节明代文学概况明代文学具有突出的特点,其一是雅文学与俗文学的交融,俗文学的势力壮大,在成就上有超越雅文学之势,小说创作呈现繁荣之势。

而雅文学由于无法超越前代的成就,大部分时间停留在模拟上,只有晚明小品成就比较突出。

其二是人性得到空前解放,自心学盛行,以及商业文化普及以来,文学不再是明道的工具,而是以抒写性灵为主,人性欲望得到了充分肯定。

不论正统文学还是俗文学,在这一点上十分突出。

明代戏曲与小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在戏剧史与小说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明代文学中最具活力的两个方面。

明初统治者对戏曲一方面严加控制,一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加以倡导,以实现其教化功能。

明人的杂剧与元杂剧相异,不拘于四折,不拘守一人独唱之例,不独用北语,南北语杂用。

明代还发展出了新的戏剧形式:传奇,上承南戏,名家辈出。

明代小说极度繁荣,各种体裁、各类题材纷纷产生,有传奇、话本、章回小说,有历史、神魔、世情,四大奇书更为世界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

《三国演义》、《水浒传》均产生于明初,此后经历了一段衰落。

至中叶才又大兴。

各类讲史演义出现,历史演义小说风行于世,几乎各个朝代都有,以《金瓶梅》为代表的世情小说出现,神魔小说《西游记》问世。

同时文言短篇小说也呈现极盛之势。

明代散曲亦不同于元人散曲,与诗同体,不再是剧曲。

民歌亦极为当时人所注意,人或称为我明一绝。

第二编明代小说第一章明代小说概说传统的通俗小说的概念有两层含义:广义的指诉诸听觉的说话的话本和供案头阅读的通俗小说,狭义的指随《三国演义》而出现的通俗小说,专供案头欣赏。

目前已知最早的话本是敦煌发现的《庐山远公话》等,通俗小说的两个类型,一是历史演义,一为英雄传奇。

随后就出现了世情小说、神魔小说。

小说类型更加丰富,艺术不断完善,到《金瓶梅》可以说完全摆脱了说话艺术的影响。

复旦大学明代文学讲义

复旦大学明代文学讲义

概说自一三六八年朱元璋称帝于南京,至一六四四年崇祯自缢于北京,明代的历史延续了约二百八十年。

这正是世界历史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

在欧洲,差不多正好与明代历史相对应的是文艺复兴时代,这一时代中,自然科学、哲学、宗教、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内,同成长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系列重大进步,全面地撞击着中世纪的封建统治及其意识形态。

而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念正在形成,欧洲的商船与传教士开始叩击古老中国的大门。

在中国的土地上,同样一度孕育着深刻的变异。

许多学者认为,元末已相当繁荣的东南沿海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在经历明初的衰退以后,到明中期与后期,重新得到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并已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与此相应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化。

以李贽对传统思想学说的尖锐批判为代表,个性解放的思潮曾兴盛一时。

它与魏晋时代个性解放的思潮有本质的不同:它是与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相联系的,是具有平民性的;它鲜明地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望和物质追求。

这些特点,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然而可惜的是,这一历史进程在中国显得极其艰难。

建立在广大的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封建政治体制对于历史挑战的反应,是空前地加强专制,加强以奴化人性为目的的思想统治。

历史进程的滞塞,使中国从此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而开始陷入长期的困境。

这一种复杂的背景,也造成了明代文学的复杂性。

对历史的敏感早在朱元璋身上就表现出来。

明初在恢复汉文化传统名义下进行的革除元代旧政的努力,不仅仅反映着民族意识,更重要的一点,是针对着元代由于政治制度的松懈和思想统治的松懈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变化。

朱元璋这位具有雄才大略而果毅残暴的开国皇帝,以强烈的手段建立了空前的独裁统治。

在中央政权,他先后制造左丞相胡惟庸和大将蓝玉“谋反”案,连坐诛杀数万人,几乎杀尽了开国功臣,又借机废除秦汉以来实行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在社会经济方面,他在鼓励垦荒、扶植农业的同时,对最富于活力的东南沿海地区加以残酷打击,以削弱这一地区的力量,铲除对王朝统治可能构成威胁的基础。

明代文学

明代文学

第四节 流派的繁荣
一、集团林立、流派纷呈
二、观点偏颇、霸气十足
第二章 明代诗文
第一节 初期诗文(低谷期)
一、高启(吴中四杰之一) 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二、宋濂
三、刘基
思考题: 1、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的主要观点 有哪些? 2、简述明代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多 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3、李贽的学说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4、在晚明的文学理论中,李贽的“童 心说”具有怎样的先导意义?
第四章 水浒传
第一节 成书、作者、版本
一、成书过程
1、与《宋史》有关。 2、南宋:广泛流传。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罗烨《醉 翁谈录》、《大宋宣和遗事》平话 3、元代水浒戏。 李逵为第一主角
二、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人,元 至顺二年进士,经历了动乱的 社会。还参加了张士诚的农民 起义,有战斗经验和对江湖英 雄认识。
2、作家: 主要是以皇室人员为核心。
3、体制创新。尝试对元杂剧体 制全面突破。
二、代表作家 1、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一说十 七子),封为宁王。酷爱戏曲、音乐和道家 学说,是著名的戏曲家、戏曲理论家。 2、朱有燉。朱元璋的孙子,嗣位为周王, 也是戏曲爱好者和高产作家。剧本今存三十 一种,是保留杂剧最多的作家。 3、杨讷。《西游记》六本二十四出。
三、版本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版本最复杂的一 部小说,主要分两个系统:繁本和简本。 繁本:文繁事简 《忠义水浒传》、《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 水浒传》、《金圣叹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传》、《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书》
简本:事繁文简
第二节 思想意蕴
一、内容: 描写了一支聚义队伍的发生、发 展和毁灭的过程。
结构上分两大部分:
第二节 情节和主旨
一、基本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元年(1522) • 水浒传,天都外臣汪道坤序本,万历十七 年(1589) • 西游记,世德堂百回本,万历二十年 (1592) • 隋唐两朝史传,龚绍山绣梓本,万历四十 七年(1619)
• 三国演义
• 清代刘廷玑说:‚演义者,本有其事,而 添设敷演,非无中生有者比也。‛
• 历史演义: • 指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 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衍成完整 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 德观念和美学理想。《三国志演义》是历 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 二、成书过程
• • • • • • 1、史料记载 《宋史》:《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 《东都事略》等 2、民间传说 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 36人姓名绰号 罗烨《醉翁谈录》“水浒故事”的说话名目
• 3、话本戏曲 • 《大宋宣和遗事》 “梁山泊聚义本末‛ • 宋元戏曲30多种 《李逵负荆》
• 王廷陈知裕州,有分巡过其地稍凌挫之, 廷陈怒,卽散遣吏卒,禁不得祇应。分巡 者窘而去,于是监司相戒勿入裕州。 • 谢榛为赵穆王所礼,王命贾姬独奏琵琶, 歌其所作竹枝词歌,罢卽饰姬送于榛。大 河南北无不称谢榛先生者 。
•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 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 • 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 舄,烛气熏天,珠翠委地,金钱不足继以 田土,二快活也 • 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 馆中约直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 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 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 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
• 是月,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马宣王 率诸军拒之。诏宣王:“但坚壁拒守以挫 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 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矣。走而追之, 以逸待劳,全胜之道也。” ……司马宣王 与亮相持,连围积日,亮数挑战,宣王坚 垒不应。会亮卒,其军退还。 • 三国志· 明帝纪
• 青龙二年,诸葛亮率众出渭南。先是,大 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终不听; 是岁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 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三国志· 辛毗传
• 9、多元融合说
• 《水浒传》确实是以农民革命为题材,广大人民 群众参与了创作; • 它由市井说书艺人、戏曲艺人孕育而成 • 它由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施耐庵等人加工创作而 成 • 水浒故事既有农民革命思想的闪光,又有市民阶 层感情的渗透,最后加工者把它们联缀成长篇巨 制时,又用忠奸斗争的思想对它进行了加工改造。
• 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 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 活也;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 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 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郷亲, 恬不知耻,五快活也。 • 《袁中郎全集》卷二〇 《与龚惟长先生书》
• 明代代文学
• 明代前期小说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3,艺术结构 • 小说以时间为序,采用线性结构,将不同 空间的故事,纳入以时间为序的线性流程 中,将三国鼎立形式的形成、发展和衰亡 展示出来,脉络清晰,易于把握。
• 小说以蜀汉为中心,以曹刘两大集团的斗 争为主线,以各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斗争为 主要内容,在主要矛盾的展开中,将各集 团之间的斗争穿插其中,主线分明,矛盾 集中。
• 历史到文学 •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亮 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 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 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馀日。其年 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及 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 奇才也!” 三国志· 诸葛亮本传
宁叫我负天下人,休 教天下人负我。
• 2,推崇“忠义”的伦理道德 • 《三国演义》可以通之妇孺,今天下无不 知忠义者,演义之功也。 • 清· 王侃《江州笔谈》
其隐 语居 ,以 吾求 见其 其志 人, 。行 义 以 达 其 道 , 吾 闻
人可 欤托 ?六 君尺 子之 人孤 也, ;可 寄 百 里 之 命 , 君 子
•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 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 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 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 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三国 志后主传
• 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 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 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 魏延传
罗贯中 湖海散人
•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 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二十四年, 1364)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 终。 • 贾仲明《续录鬼簿》
• 成书过程: • 史传:西晋陈寿《三国志》、南北朝裴松 之《三国志》“注” 。 • 宋元讲史话本:元代英宗至治年间 (1321—1323)建安虞氏刻本《三国志平 话》。《三分事略》、戏曲舞台的三国戏。
• 3、农民起义说:
• 解放后至今,此说比较盛行,被称为‚农民起义 的教科书‛、‚农民革命的史诗‛
• 4、投降主义说:
• 毛泽东:‚《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 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 鲁迅:‚一部《水浒》说得很分明:因为不反对 天子,所以大军一到,便受招安,替国家打别的 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终于是奴 隶。‛(《三闲集· 流氓的变迁》)
• 1,清明政治的渴望 •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惟有德者居之。 • 刘备: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 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 州而不夺;兵临西川不忍取。
• 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 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 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 二节:水浒传的主题 • 1、忠义说:
•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前日啸聚水浒 之强人也,欲不谓之忠义不可也。是故施、罗二 公传《水浒》,而复以忠义名其焉。……则谓水 浒之众,皆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可也,然未有 忠义如宋公明者也。‛
• 2、诲盗说:
• 金圣叹《水浒传序二》“由今日之《忠义水浒》言 之 ……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 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
• 亮既屡遣使交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 怒宣王。宣王将出战,辛毗杖节奉诏,勒 宣王及军吏已下,乃止。宣王见亮使,唯 问其寝食及其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对 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 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宣王曰: “亮体毙矣,其能久乎?”裴松之注引魏 氏春秋
• 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 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 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 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 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 岂千里而请战邪!”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 版本 • 嘉靖本: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三 国志通俗演义》,全书二十四卷,二百四 十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 贯中编次‛。 • 万历《三国志传》,二十卷,与嘉靖本非 出于同一底本
• 李评本,全称《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 一百二十回,实为嘉靖本每二则合为一回, 将单句则目改为双句回目,但多不对偶。 评语系明万历、天启年间叶昼假借李贽名 义所为。又称‚伪李评本‛。 • 毛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清代毛纶、 毛宗岗父子在李评本的基础上辩证史实, 增删文字,更换论赞,改回目为对偶,并 定书名为《三国演义》。
• 诸葛亮於武功病笃,后主遣福省侍,遂因 谘以国家大计。福往具宣圣旨,听亮所言, 至别去数日,忽驰思未尽其意,遂 骑驰还 见亮。亮语福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 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一决耳。君所 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 谘请公,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 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 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复问其次, 亮不答。福还,奉使称旨。 • 裴松之注引陈寿益部耆旧杂记
• • • • • • • •
• 三国演义主旨 1、 “赞美智慧”说 2、“天下归一”说 3、“讴歌封建贤才”说 4、 “悲剧”说 5、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6、 “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7、“宣扬用兵之道”说 8、 “人才学教科书”说
• • • • • • • •
9、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10、“总结历史经验”说 11、乱世英雄颂歌说 12、 “正统”说 13、“忠义”说 14、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15、“反映三国兴亡”说 16、“无水浒传
• 第一节 《水浒传》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 一、《水浒传》的作者 • 明代四种说法 • 1、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高儒《百川书 志》) • 2、罗贯中作 ;(王圻《续文献通考 》) • 3、 施耐庵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 4、施作罗续。(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
• 4、文人加工 • 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
• 三、《水浒传》的版本
• 1、繁本:文繁事简 • 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容与堂本 • 百二十回本,有征田虎、王庆的情节二十回,简称《水浒 全传》 • 七十回本,金圣叹腰斩本,贯华堂本 • 2、简本:文简事繁 • 有110回本、115回本、124回本等
• 艺术成就 • 1,虚实之间 • 然据旧史即难于抒写,杂虚辞复易滋混淆, 故明谢肇淛既以为‘太实则近腐’,清章 学诚又病其‘七实三虚惑乱观者’也。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 2,人物形象 • 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单一、稳定、和谐。
• • • • 出场定型。 反复皴染。 善用传奇故事、生动细节突出性格特征。 善用对比、烘托手法。
• (孔明死后)杨仪等整军而出,百姓奔告 宣王,宣王追焉。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 将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逼。于是仪 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宣王之退也, 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或 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 死也。”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