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总结..
林草复习重点
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名词解释)3、水土保持林的生态效益:A.水源涵养 B.防风固沙 C.水土保持 D.改善气候E.净化水质F.净化大气G.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水土保持林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强土壤的抗蚀抗冲性第一章造林立地与树种选择1、立地: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预测或判断。
3、立地指数:也称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水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
4、立地因子包括:自然环境因子、森林植被因子、人为活动因子。
5、森林立地分类的原则:(1)、地域分异原则森林立地分类应以光、热、水分、土壤与植被的地域分异为主要依据。
立地类型之间在主要立地因素上有明显的差异,相同立地类型在地域上可不连接,但立地条件必须基本一致,而且相对稳定,要求采取相同的造林和营林措施,有基本相同的生产力。
(2)、综合多因子与主导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由于森林立地是一个自然综合体,所以其分类必然取决于自然综合体特征的差异,必须综合立地的各构成因素,找出立地的分异特征,只有这样的分类才能反映立地的固有性质,只考虑单个或几个自然因子做出分类,往往是片面的。
然而,仅根据综合分析又很难进行具其的分类,因为综合特征又难以简要表明,综合指标也难确定,尤其在确定类型界限时难以着手。
因此,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一、两个主导因子及其划分指标,就能够容易地将类型区分开来。
水土保持与防护林学 复习重点【官方】
一、名词解释:1.有效防风距离:在林带防风距离内,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护作用的距离即为有效防护距离。
它可分为相对和绝对有效防护距离。
2.水土保持林:是在水土流失地区营造的以减缓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减少江河库塘泥沙淤积,保持和恢复土地肥力,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稳定高产,保障交通、水利、水保工程安全的一种防护林。
3.林带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林带侧面透光孔隙的多少及分布状况。
4.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等高线开沟筑埂,将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用来截短坡长拦蓄部分径流,减轻土壤侵蚀。
除开沟筑埂部位改变了小地形,其余坡面仍保持原状,故称坡式梯田。
5.林带胁地:在林带使附近农作物生长发育不良而造成减产,这种现象即为林带胁地。
产生胁地的主要原因有:①林带树木根系向农田延伸,夺走了一部分水分和养分;②林带树冠遮荫,影响了林带附近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6.自然侵蚀:在自然状态没有人类活动干预的情况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
加速侵蚀:随着人类的出现,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作用所引起的地表土壤移动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加快了土壤侵蚀速度,使侵蚀作用大于土壤形成的速度,导致土壤肥力每况愈下,理化性质变劣,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
7.层状侵蚀:又称“片状侵蚀”,当降水在坡面上发生溅蚀,降雨强度超过渗透速率时,地面形成泥沙浑浊的薄层水流,把土壤可溶性物质及比较细小的土粒以悬移方式带走,使整个坡地土层均匀减薄。
细沟状侵蚀:在较陡的坡耕地上,暴雨过后,坡面被小股径流冲刷,形成许多细密的小沟,这些细沟基本上沿着流线的方向分布。
8.重力侵蚀: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
重力侵蚀的发生,是在其它外营力特别是水力侵蚀的共同作用下,以重力为其直接原因所引起的地表物质移动形式。
以重力为主要动力的侵蚀形态主要有陷穴、泻溜、崩塌和滑坡等。
9.土壤侵蚀广度:指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百分数。
水土保持学重点 (2)
第一章1.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了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2)削弱了地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了洪涝灾害(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了综合利用功能(5)影响了航运,破坏了交通安全(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2.水土保持学意义(1)保护了土地资源,增加了耕地,为农业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2)改良了坡耕地,提高了抗旱能力,促进农业高产、稳产(3)发展了山区经济,促进了山区脱贫致富(4)改善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减轻了洪涝灾害,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5)减少了河流的泥沙,改善了水质(6)保护了工矿、交通,促进了航运事业3.我国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转到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规划、综合集中治理(2)国家省、县开办重点区,形成了点面结合的治理新格局(3)由统一治理,集中经营管理,转向了农户、专业队、个人,多种责任制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4)由单纯的防护型治理转向了开发型治理,治理与开发相结合(5)加强了水土保持的防治对策,形成了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新局面(6)在资金使用上引用了竞争机制,提高了投资效益(7)已纳入全国生态环境建设中4.国外水土保持发展趋势:(1)水土保持工作不再局限在农林地上,而是从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流域内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利用(2)更加关注荒漠化的防治5.水土保持原则(1)把调节与防治地表径流放在首位(2)提高土壤抗蚀能力(3)重视植被的环境保护作用,构建水土保持林,改善小气候,改善生物多样性(4)注意采用改良土壤特性,提高了土壤肥力的措施,把保护与改良相结合(5)采用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6)因地制宜(7)生态、经济效益兼优原则(8)以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区域或流域的综合整治第二章1.土壤侵蚀: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2.土壤侵蚀量:土壤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物质量。
3.土壤侵蚀速度: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侵蚀量。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范文8篇
水土保持工作总结范文8篇篇1一、背景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本总结将对我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以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工作内容与成效1. 宣传教育:我单位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宣传周等形式,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还为后续的水土保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2. 监测与调查:我单位建立了完善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调查体系,定期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掌握了区域水土流失的分布、成因、危害程度等基本信息。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规划与设计:根据监测与调查结果,我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了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措施等。
同时,我们还为各类开发建设项目提供了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和咨询,确保了项目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 实施与监督:我单位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规划方案进行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水土保持监督机制,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宣传教育还需加强:尽管我单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活动,但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仍然较为淡薄。
2. 监测与调查体系仍需完善:目前,我单位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调查体系已经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有待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3. 规划与设计需更加精细:虽然我单位的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已经比较完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规划方案的执行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地生效。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
1、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走人呢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地质侵蚀(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指不受人为影响土壤侵蚀加速侵蚀:指人为影响的侵蚀过程2、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
是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
4、水土保持工程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兴建的治坡、治沟、治沙、治滩等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等的一门学科。
5、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大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蓄水工程、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坡面道路工程);沟道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工程、拦砂坝工程、山塘水库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河流护岸工程;水力综合治沙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梯田: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水平台阶或坡式断面的田地。
1、梯田的作用:(1)减缓坡面坡度,缩短坡长,拦截径流和泥沙;(2)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保肥,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
2、梯田的分类(1)按断面形式分类①水平梯田:耕作方便,蓄水保土能力强,适于种植小麦、水稻、旱作物和果树等。
水土保持学知识点
水土保持学学问点一、名词解释水土保持学、土壤侵蚀、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速度、土壤流失量、流域产沙量、侵蚀模数、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加速侵蚀、现代侵蚀、水力侵蚀、溅蚀、面蚀、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状面蚀、沟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山洪侵蚀、重力侵蚀、陷穴、泻溜、倒塌、滑坡、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泥石流、泥流、石洪、风力侵蚀、植物侵蚀、层流、紊流、水流挟沙力、块体运动、起沙风速、输沙率、热融作用、热融滑塌、热融沉陷、侵蚀转折坡度、横坡耕作、区田、圳田、治坡工程、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谷坊、山洪、荒溪、拦沙坝、变坡工程、排导沟、明硐、渡槽、急流槽、改沟工程、农田防护林、农田林网化、林带构造、严密构造、疏透构造、通风构造、林带疏透度、林带透风系数、林带夹角、防护距离、有效防护距离、防护范围、有效防护范围、植苗造林、埋干造林、扦插造林、植物阻沙作用、机械沙障。
二、填空题1、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与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进和合理利用。
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是〔强度高、成因简单、危害严峻〕。
3、〔加速侵蚀〕是我们防治土壤侵蚀的主要对象。
4、面蚀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它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及其表现的形态差异,又可分为层状面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和〔细沟状面蚀〕。
5、暴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称为〔溅蚀〕。
6、切沟侵蚀的横断面呈〔V〕型,而冲沟侵蚀则呈〔U〕型。
7、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它主要有陷穴、〔泻溜〕、倒塌、和〔滑坡〕。
8、陷穴沿流水线连串消灭时叫〔串珠状陷穴〕,成群状消灭时又叫〔蜂窝状陷穴〕。
9、冰川侵蚀对底部土体产生〔刨蚀〕,而对两侧土体产生〔刮蚀〕。
10、一般状况下雨滴直径大,终点速度高,降雨强度大,〔溅蚀〕越严峻。
11、地表径流的水流可以分为〔层流〕和〔紊流〕两种根本流态。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学期末复习重点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危害: ①破坏土地资源,制约经济发展;②降低土壤肥力,加剧了干旱的发展;③淤积江河湖海,威胁防洪安全;④降低工程寿命,影响水资源有效利用;⑤恶化生态环境,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土层变薄,裸地增多;恶化土壤性状,土地生产力下降;江、河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强度大、危害严重。
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综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应用技术科学。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研究水土流失的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本质是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变劣,土地利用率降低,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的土壤侵蚀类型区:㈠水力侵蚀为主类型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东,又包括了六个二级类型区⒈西北黄土高原区⒉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⒊北方山地丘陵区⒋南方山区丘陵区⒌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⒍云贵高原区㈡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西北、华北、东北西部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西北黄土高原的侵蚀泥沙为黄河主要泥沙来源。
㈢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青藏高原,新疆天山等高山地区,黑龙江流域,大小兴安岭等高寒地区。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特点:①可蚀性土壤为剧烈侵蚀提供了潜在可能性;②集中降雨为土壤剧烈侵蚀提供了营力;③植被的破坏使土壤失去了缓冲降水的屏障;④起伏的地貌加剧了水土流失;⑤高输移比和高含沙水流(移质含沙量超过400kg/m3)增加了黄河的输沙压力。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内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一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林学(李凯荣)
⽔⼟保持林学(李凯荣)⽔⼟保持林学(李凯荣)复习重点第⼗章⽔⼟保持林规划设计⼀、⽔⼟保持林规划设计的重要性1、在地域上,合理进⾏⼟地利⽤规划,调整各业⽤地,确定林业⽤地和数量。
在时间上,根据经济条件和⼈们的需要,作出合理进度安排。
2、把⽔⼟保持整地⼯程技术和先进适⽤的造林技术安排到⼭头地块,实⾏科学造林,⼤⼤提⾼了造林成活率和⽣产⼒,保证了造林质量。
3、通过规划设计可以增强造林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克服盲⽬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保持林规划设计的任务1、查清⼟地资源、森林资源、⾃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
2、综合分析资料,提出规划设计的⽅案。
3、对有关附属项⽬进⾏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道路、通讯、灌溉与排⽔⼯程等规划设计。
4、编制造林规划设计⽂件。
三、造林规划设计的内容(⼀)规划设计的内容1、⼟地利⽤规划:确定范围、⾯积和年限,即林地⾯积中有林地(郁闭度⼩于0.3)和疏林地及宜林地的⾯积。
2、⽴地条件类型的划分:为了做到适地适树,通常要根据⽴地条件类型选择适⽣的造林树种,并在⽴地条件类型划分的基础上,编绘⽴地类型图。
3、造林类型设计:是在造林⽴地调查及有关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林种规划和造林主要树种的选择,制定出⼀套完整的造林技术措施。
是造林施⼯和抚育管理的依据。
4、树种规划:主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和地带性原则,兼顾归家和群众的需要来选择树种。
5、林种规划与配置:根据规地区的⾃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确定合适林种,在⽴地调查和造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具体落实林种布局。
(五⼤林种:防护林、⽤材林、经济林、新炭林、特种⽤途林)6、现有林经营规划:在有林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划分林分经营类型;针对不同经营类型进⾏经营措施规划设计。
注重病⾍害的防治7、⾃然恢复规划:按照⾃然⽣态规律,充分利⽤当地的光、热、⽔、⼟、⽣物等⾃然资源,依靠⼤⾃然的循环再⽣能⼒和⽣态系统的⾃我修复能⼒恢复植被。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
水土保持学复习重点归纳第一章绪论1、水土流失: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流失,亦称水土损失。
2、土壤侵蚀的形式: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滑坡。
3、水土流失危害:1、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群众生存。
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3、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
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
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
4、水土保持:是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及土地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而不是限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不等同于土壤保持。
5、水土保持的作用:江河上游水土保持,即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以及监督管理措施。
山区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作用:a 增加蓄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b 削洪补枯,提高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c 降低干旱、半干旱地区河川径流量;d 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e 改善水文环境,保护水质;f 促进区域(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6、水土保持三大措施:a 林草措施b 工程措施c 农业措施7、水土保持工程措施4大类:a 山坡防护工程b 山沟治理工程 c 山洪排导工程 d 小型蓄水用水工程。
8、山坡防护工程的作用:作用在于用改变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雪水就地栏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
9、山坡防治工程: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留沟、水窖、蓄水池、挡土墙。
10、山沟治理工程的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圆锥不造成灾害。
(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拦砂坝、淤地坝、沟道护岸工程)11、小型蓄水用水工程的作用:在于将坡地径流及地上潜流拦蓄起来,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灌溉农田,提高作物产量。
水土保持学重点
水土保持学重点一、名词解释。
1.水土保持:对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水土流失:在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3.土壤侵蚀:土壤或地面其他组成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4.土壤侵蚀程度:土壤原生剖面已被剥蚀的厚度。
5.土壤侵蚀强度:地壳表层土壤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被剥蚀并发生位移的土壤侵蚀量。
6.谷坊:山区沟道内为防止沟床冲刷及泥沙灾害而修筑的横向拦挡建筑物。
【是沟道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
高度一般1—3米,最高5米。
】7.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也叫垫底库容。
8.死水位: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称死水位,又称设计低水位。
9. 土壤的抗蚀性:指土壤抵抗雨滴打击分散和抵抗径流悬浮的能力。
10. 土壤的抗冲性:土壤抵抗地表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动下移的能力。
用土壤崩解度表示。
11. 水力侵蚀: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12. 重力侵蚀:是一种以重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土壤侵蚀形式。
是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分、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二、简答题。
1.崩岗侵蚀形成的条件、过程、发展规律和治理技术。
山坡剧烈风化的岩体受水力与重力的混合作用,向下崩落的现象称之为崩岗。
形成条件:(1)有深厚的风化层(2)充沛的降雨条件防治措施:上截,下堵,中绿化。
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论及修复技术。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的计算方法。
4.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二者虽然存在着共同点,即都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土壤、母质及浅层基岩的剥蚀、运搬和沉积的全过程;但是也有明显差别,即水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资料水土保持林一、名词解释1、林冠截留: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2、地面净雨量:经过林冠层、枯枝落叶层的两次分配作用后,到达林地地面的实际有效降雨量。
3、吸收贮水量:在土壤吸附力或毛管力作用下保持的水量,其大小反映了土壤的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对林木生长的有效性。
4、土壤抗冲性:土壤抵抗径流的机械破坏和推移的能力。
5、土壤抗蚀性:土壤抵抗径流对其分散和悬浮的能力。
6、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7、地理种源: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区域,由于各地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它们产生不同的种内气候适应性,形成不同的地理种源。
8、水土保持林体系:在一个区域或流域范围内,根据自然条件、土地利用状况和水土流失特点,规划和营造的以水土保持林为主体,与其他林种相结合所形成的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9、垂直配置:合理搭配的乔灌草种在林分内分层配置,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结构。
10、重力持水量:在重力作用下,深层渗透进入地下水或土内径流或深层土壤再分配的那一部分水量。
其值越大,越有利于对降雨的吸收和重力水的排除。
11、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
12.平茬:利用某些萌芽力强的树种,截取地上部分,促进重新萌生新枝的一种抚育措施13入渗率:单位时间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但土壤中的水量14.入渗量:入渗开始后一定时间内,通过地表单位面积入渗到土壤中的总水量二、简答题1.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调节地表径流(2)涵养水源(3)增强土壤的抗蚀抗冲性2.立地条件: 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发育生长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
其包括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风、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植被的组成、数量、根系等情况,也包括人为活动情况。
水土保持学考试重点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学考试重点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一、名词解释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风、冻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下的破坏、剥蚀、运输和沉积过程。
土壤侵蚀的形式:是指在一定种类土壤侵蚀外营力的作用下,由于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土壤侵蚀发生的条件不同,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地表形态差异。
土壤侵蚀速率:土壤有效层厚度与土壤年平均侵蚀深度之比。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土壤侵蚀面积上的土壤侵蚀量。
径流系数:指年平均径流深度与年平均降水量之比。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保持林体系:根据地貌位置和保护特点,创造具有不同用途和特定功能的水土保持林物种,并将这些森林物种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整体,即水土保持林体系。
稀疏度:林带垂直剖面上透光孔隙面积与垂直剖面面积之比。
透风系数:是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区相同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之比。
林带威胁土地:由于林带的遮荫以及树根和作物之间争夺肥料和水资源而导致作物减产的现象。
梯田梯田:沿斜坡等高线逐渐上升的梯田。
波状阶地:在缓坡上建造的具有波状截面的阶地。
林带结构: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度和分布。
水土保持工程:是改变小地形,控制坡面径流,治理沟壑,防止水土流失,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二、填空1.水土保持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土壤侵蚀研究规律和水土保持的措施;研究和制定水土保持规划;研究水土保持效益和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技术。
2.水土流失的危害是土层变薄,裸地增加;土壤性质恶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河,河水库淤积,减低通航和抗灾能力;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加剧。
3.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可分为正常侵蚀(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
4.根据土壤侵蚀的时间,土壤侵蚀可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
5.土壤侵蚀按外力可分为水力侵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淤泥侵蚀石流侵蚀(混合侵蚀)和化学侵蚀。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精华版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与功能:调节地表径流作用、水源涵养作用、减灾作用、固持土壤、防止地表侵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作用。
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 4.科研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
森林的效益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能源库;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林的种类:1、分水岭防护林:山顶防护林、梁峁顶防护林2、坡面防护林:坡面水土保持林、护坡薪炭林、坡面护牧林、护坡用材林、护坡经济林、坡地农林复合经营、梯田地埂林3、侵蚀沟道和山地沟道防护林:沟头防护林、沟边防护林、沟底防冲林、坝坡防护林4、水库、河川防护林:水库防护林、护岸护滩林林冠截留作用的影响因素。
(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4)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和林冠截留在雨前林冠愈干燥,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愈大;反之,与前次降水相隔的时间愈短,则林冠含有较多的未来得及蒸发的前次截留量,存留雨水的潜在能力就小了。
影响枯落物截留量的因素(1)枯落物的水容量(或持水量)指在自然条件下,单位干重枯落物所能吸收水分的数量,一般用它干重吸水的百分数或相当的降雨毫米数表示。
(2)枯落物的数量枯落物的数量决定于输入量和分解速度。
(3)枯枝落叶的干燥程度。
干燥>湿润。
暴雨时明显,连续降雨不明显。
水土保持林对径流的影响(1)对径流深(h)的影响(2)对地表糙度(n)的影响表现在林冠截留、地被物截持、森林蒸发散、土壤入渗与贮水、人工造林、土内径流。
水土保持林学-重点
⽔⼟保持林学-重点⽔⼟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态学原理,结合⼭地丘陵区⽔⼟保持和资源综合利⽤,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门应⽤学科。
2、⽔⼟保持林:是指在⽔⼟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库泥沙淤积,改善⼭地丘陵区的农牧业⽣产条件,提供⼀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林。
3、⽔⼟保持林⽬前存在的⼏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前⽔⼟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长缓慢,⼩⽼林⾯积⼤,既⽆⽣态效益,⼜⽆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产要求,对⽣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苗⽊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章⽔⽂效应1、⽔⼟保持林的⽔⽂效应:指⽔⼟保持林对⼀个流域或区域的⽔⽂要素的影响。
⽔⼟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蒸发和径流)进⾏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与地表⽔的分配⽐例,从⽽改变⽔⽂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
2、对降⾬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灌⽊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壤:下渗吸收或产⽣径流3、林降⾬量包括(林冠通过⾬量)和(林冠滴下⾬)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看⼀眼得了)(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量、⾬的性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量时)林冠贮⽔量C:⼀次降⾬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降⽔量。
降⾬性质与截留量:⾬强越⼤,降⾬越集中,截留量越⼩;⾬强越⼩,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和吸⽔后蒸发,截留量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林学复习重点绪论1、水土保持林学:是根据林学和生态学原理,结合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和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阐述造林基本原理与培育技术,水土保持林规划设计与体系配置建设技术,以及水土保持林体系多种功能与效益的一门应用学科。
2、水土保持林: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调节地表径流,防治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湖泊和水库泥沙淤积,改善山地丘陵区的农牧业生产条件,提供一定林副产品的天然林和人工林。
3、水土保持林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1)数量少,发展速度慢,不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2)成活率、保存率低。
这是目前水土保持林发展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3)生长缓慢,小老林面积大,既无生态效益,又无经济效益(4)科学研究跟不上生产要求,对生产上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5)树种单一,可替换树种研究较少(6)造林所用苗木质量低(7)对现有林分缺乏管理,重造轻管第一章水文效应1、水土保持林的水文效应:指水土保持林对一个流域或区域的水文要素的影响。
水土保持林对这些要素(如降水、蒸发和径流)进行改变、调控,最终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水文过程,调节地表径流,保持水土。
2、对降雨的三次分配林冠层截留:泛指所有森林植物的地上部分(乔木、灌木和活地被物)枯枝落叶截留(死地被物)枯枝落叶层下的土壤:下渗吸收或产生径流3、林内降雨量包括(林冠通过雨量)和(林冠滴下雨)4、影响林冠截留量的因素(1)林冠特性林冠结构:重叠多、孔隙少,截留量多枝叶量:多>少湿润程度:干>湿(2)林分特征树种:针叶>灌木>软阔>硬阔郁闭度:林龄:同一树种因林龄不同,枝叶茂密程度不同,截留率也不相同。
(3)雨量、雨的性质雨量与截留量:正相关关系、非直线性(当林冠截留量IC< C林冠贮水量时)林冠贮水量C: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降雨性质与截留量:雨强越大,降雨越集中,截留量越小;雨强越小,历时越长,有利于林冠充分吸水和吸水后蒸发,截留量越大。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
水土保持工程复习重点1、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走人呢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地质侵蚀(正常侵蚀或自然侵蚀):指不受人为影响土壤侵蚀加速侵蚀:指人为影响的侵蚀过程2、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3、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措施。
是应用工程学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风沙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并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一项措施。
4、水土保持工程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而兴建的治坡、治沟、治沙、治滩等工程措施的规划和设计等的一门学科。
5、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总称。
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三大类: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包括:坡面治理工程(坡改梯工程、蓄水工程、坡面截流和排水工程、坡面道路工程);沟道治理工程(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淤地坝工程、拦砂坝工程、山塘水库工程、引洪漫地工程、山洪与泥石流排导工程);河流护岸工程;水力综合治沙工程;边坡防护工程梯田:梯田是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水平台阶或坡式断面的田地。
1、梯田的作用:(1)减缓坡面坡度,缩短坡长,拦截径流和泥沙;(2)增加水分入渗,提高土壤含水量,蓄水保墒,保肥,提高地力,增加粮食产量;(3)有利于实现机械化和水利化。
2、梯田的分类(1)按断面形式分类①水平梯田:耕作方便,蓄水保土能力强,适于种植小麦、水稻、旱作物和果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指大气降水达到林冠层时,一小部分雨水被树木的枝叶截拦,附着于枝叶的表面,然后慢慢地蒸发回大气中。
要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截留率:林冠截留量与降水量之比;郁闭度大,复盖层多,林冠的截留率就大;截留率:针叶树>灌木>软阔叶树>硬阔叶树;当降水量小时,截留量是随降水量的增加成正比增加的,当截留量大致或接近极佳进,降水再增加,截留量也无法增加了;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
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一些在地域上分散,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和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林分)组合起来的总体。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状况,并拟定各项技术措施的类型表。
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一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以α0表示。
透风系数是鉴定林带结构有利的重要参数。
在研究工作和生产上常以林嗲的透风系数值作为判断林带结构优劣指标,但它不是林带本身结构的指标。
是指护坡林切实起到吸收调节作用的有效面积和防坡林的总面积的比值(此数越接近1,起的作用越大)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无论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方向,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形成边行优势的现象,亦称边行效应为了解决林木之间或树种之间和其它植物之间的矛盾,保证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不受次要树种等的抑制,以调整林分组成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抚育间伐种类与相邻区域又有显著差别的地段,是调查和经营的基本单位。
一般按权属、地类、立地条件类型等进行区划。
按地类区划包括非林业用地小班和林业用地小班。
森林资源:指森林所占的林地和森林内蓄积的木材,以及森林内的其它植物资源(灌木、草本、苔藓等)、动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
防护林: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农牧业发展为目的,充分利用森林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及其他防护功能而营造的森林。
防护林体系:在一个自然景观地带内,依据不同的防护目的和地貌类型而营造的各种人工防护林和原有的天然林,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将他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森林植物群体系统。
林冠截留作用:指降水到达林冠层时,有一部分被林冠层枝叶和树干所临时容纳,而后又蒸发返回大气中去的作用。
林冠截留量:在降雨过程的某一时段内,从林冠表面通过蒸发返回大气中的降水量和降水终止时林冠层还保留的降水量。
截留率:该时段内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水量之比。
干流量:大气降水过程中,有一部分雨量从林冠枝叶体转到树干流入地表形成树干径流,称为干流量。
林内降雨量:林外降雨量去除林冠截留量和干流量后的雨量。
由林冠间隙直接降落到地面的林冠通过雨量和从林冠枝叶体表面降落至地面的林冠滴下雨两部分雨量组成。
林冠贮水量:一次降雨中林冠所能容纳的最大降水量。
枯枝落叶层:由林木及林下植被凋落下来的茎、叶、枝条、花、果实、树皮和枯死的植物残体所形成的一层地面覆盖层。
(地表特有的一个层次)森林水源涵养作用:森林减少地表径流,促使水流均匀进入河川或水库,在枯水期间仍然维持一定量的水进入河川或水库的作用。
蓄满产流:包气带未达到蓄水容量以前不产流,达到蓄水容量以后全部产流,受控条件为包气带的水分亏缺量。
超渗产流:指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能力时就产流,否则不产流,受控条件为降雨强度和入渗能力的大小。
水土保持林:在水土流失地区,为了调节地表径流,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而营造的防护林。
河流两岸和上游水源区以及水库周围的涵养水源,改善河流水文状况滞洪补枯、保护水资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水源林区按其范围及重要性分为国家.省.县三级;水源林划分为Ⅰ类水源林和Ⅱ类水源林农田防护林:为了使农田减轻或免受风沙干旱等自然灾害,在农田周围或田间营造的防护林带、林网。
防风固沙林:在风沙严重的地区,为了防止风沙危害,固定流沙,保障农牧业生产以及城镇、工矿安全而营造的防护林。
人工营造的防风固沙林常以林带、林网的形式出现。
海岸防护林:在沿海岸线一带,保护堤岸和农田、村庄、工矿而营造的防护林。
护路林:在危险地段为保护道路而营造的防护林才是护路林。
国防林:营造国防林的目的是隐蔽、保护国防工程和军事活动,所以一般分布在国境、重要国防工程周围和应予保护的有频繁军事活动的地区。
立地条件:凡是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形条件等)立地条件类型: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
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
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立地分类:把立地条件及林木生长效果,相近似的造林地归并成立地条件类型,这一过程叫立地分类。
立地指数:优势木在标准胸径时达到的高度。
林分经营类型:在林种区划下,对一定的林班和小班进行归类,组成一定的经营单位,即把森林类型相同和经营目的相同的小班组成统一的经营单位以便给予相同的林学技术措施。
这种组织起来的单位,叫做森林经营类型,也称为林分经营类型,简称经营类型。
林带结构:是指林带内树木枝叶的密集程度和分布状况,亦即带内透风孔隙的大小、数量和分布状况。
疏透度:又称透光疏透度,是从林带结构上鉴定其透光状况的指标,是林带结构的重要特征。
即以林带林缘垂直面上透光孔隙的投影面积s与该垂直面上林带投影总面积S之比(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
透风系数:也称透风度,是指当风向垂直林带时,林带背风面林缘在林带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与旷野同一高度以下的平均风速之比。
带间距离:是指两条平行林带之间的垂直距离。
适地适树:使林木生长的造林地环境条件同林木具有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一致,以发挥土地和树木的生产潜力,取得最好的生长量的营林、育林技术。
适地适树类型:造林树种的一定类型(地理种源、生态类型)或品种的生态特性与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相适应。
造林密度:单位面积造林地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也叫初植密度。
经营密度: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单位面积上立木的数量,也常用立木断面积等的百分比来表示。
合理密度:在一定的立地条件下,个体得到充分发育,群体取得最高效益的林分密度。
种植点的配置:种植点或播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排列方式。
种间关系:是指生长在一起的两个以上树种通过相互作用对另一方生长发育、生存所产生的利害关系。
混交方法:参加混交的各个树种在造林地上的排列方式。
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
播种造林:将林木的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上进行造林的方法。
撒播:均匀地撒播种子到造林地的方法条播:按一定的行距播种,可播种成单行或双行,连续或间断。
穴播:按一定的行、穴距播种的方法。
缝播:在未整地的造林地上,挖窄缝、小穴播入种子,或选择石块、灌丛、草丛下方开缝播种。
块播:在大块状整地上,密集或分散地播种大量种子的方法。
飞机播种造林:利用飞机撒播裸种或包衣种子的造林方法植苗造林:以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造林的方法分殖造林: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作为造林材料直接造林的方法。
插条造林:利用树木的一段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于造林地上的造林方法插干造林:将幼树树干或粗壮树枝作为造林材料直接插于造林的方法分根造林:树木落叶至发芽前,刨去粗根截成插穗插植于造林地的方法划区轮牧:将全年放牧利用的草场,以地形作为界限,划定季节牧场和放牧分区,使家畜按一定的次序逐区采食,有计划地进行封育与放牧。
封坡(沟)育草:将退化草场封闭一个时期,让牧草休养生息,依靠植物本身的繁殖能力,并适当进行人工补播,使草群得到恢复和培育。
幼林间伐:指从幼林郁闭起不长一段时间内,为调节林分种间或种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环境而采取的抚育措施林地间作:幼林郁闭前,利用林间空地间作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发挥林地经济效益,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林缘效应:在高度郁闭的由喜光树种组成的幼林中,在林木的高度和粗度上,边行均比在林分中心生长的林木生长量为大。
沙障孔隙度:沙障孔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
我们通常用它作为衡量沙障透风性能的指标。
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
其实质是利用水力定向控制蚀积搬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拉沙修渠:是利用沙区水源,引水开渠,以水冲沙,疏通和延伸引水渠道。
地形条件等)统称为它的立地条件,简称为立人地。
是离地分类系统中的高级单元,在地域上是相连接的一个完整区域,是一空控制和影响本区水热条件的基本因子为依据进行划分。
反映的是大气候、大地形、土类和优势森林等的差异。
土壤亚类和指示树种等的差异。
立地类型组是具有相似生态条件的立地类型的组合,在地域上不相连接。
立地类型组是立地类型亚区下按地域分异规划分。
一般反映的是土壤类型(亚类或土属)的差别。
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系统中的基本单元,反映的是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和土壤类型等的差别。
它是人们在一定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人工植被群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育和调控所形成的人工林类型。
填空题我国《森林法》规定,根据森林的不同效益,将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五大林种。
其中防护林又划分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海岸防护林、护路林和国防林七个二级林种。
防护林的配置原则:除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基本原则外,在林种配置形式上,要实行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结合,乔、灌、草结合,网、带、片结合,造、封、管结合,防、治、用结合及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结合,设计出以木本植物为主的绿色防护林体系,以最小的林地面积达到最大的防护效果和经济效益。
林分经营类型一般划分为八大类:幼林抚育类型、幼林补植类型、低效林改造类型、封山育林类型、抚育间伐类型、采伐利用类型、保护类型、垦复类型。
林带结构类型: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水土保持防护林的管理:组织管理(核心:目标责任制、招投标制)资金管理(资金筹集、资金合理使用、资金的投资效果)水土保持防护林技术管理基本内容:三书(工程项目建议书、工程设计任务书、工程年度施工设计书)、两制(年度检查验收制度、竣工检查验收制度)、一档(工程技术档案)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一等(合格),成活率>85%;二等,成活率41-84%;——补植三等,成活率<40% ;——重新整地造林另外,成活率虽达到85%以上,而呈块状死亡者,也应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