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光纤制造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频带宽、光纤损耗低、传输距离远、不受电磁场干扰等优点,因此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半导体激光器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激光器。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已进入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和测量阈值电流。

2.了解光纤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规律。

3.掌握光纤数值孔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4.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实验仪器】

GX-1000光纤实验仪,导轨,半导体激光器+二维调整,Array三维光纤调整架+光纤夹,光纤,光探头+二维调整架,激光功

率指示计,一维位移架+十二档光探头(选购),专用光纤钳、

光纤刀,示波器,音源等。如右图所示。

1.设备参数:

(1)半导体激光器类型:氮化镓,工作电流:0-70mA,激

光功率:0-10mW,输出波长:650nm;

(2)总输出电压为3.5-4V,考虑保护电路分压,所以管芯

电压降为2.2V。

(3)光纤损耗率:每千米70%,实验所用光纤长度:200m,计算损耗为93.1%,如激光输出功率为10mW,除去损耗后激光输出的总功率:9.31mW,(计算耦合效率时用到)。

(4)信号源频率可用范围:10KH Z-300KH Z。

2.主机功能

实验主机面板如下图

主机主要由3部分组成:电源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

(1)电源模块主要是为半导体激光器和主机其它模块提供电源。由3部分组成:

①表头:三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半导体激光器的平均工作电流。该电流可通过表头下的

电位器进行调整。

②电源开关:220VAC电源开关。

③电流调节旋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流调整钮。

(2)发射模块主要功能为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状态和频率参数的控制。内含一频率可调的矩形波发

生器、一个频率固定的矩形波发生器和模拟信号调制电路。

①功能状态选择钮:用于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状态。直流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直流

状态。脉冲频率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输出的激光是一系列的光脉冲,且频率可

调。调制档: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但频率固定,脉冲宽度受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调制。

②脉冲频率旋钮: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

③输出插座:三芯航空插座。连接半导体激光器。

④输出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用于观察驱动激光器的波形。

⑤音频输入插座:3.5mm耳机插座。连接音频信号源——单放机。

⑥音频输入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可用于观察音频信号波形。

(3)接收模块主要功能为光信号的接受、放大、解调和还原。内含光电二极管偏置驱动、高频放

大、解调、音频功放电路和扬声器等。

①输入插座:Q9插座。连接光电二极管。用于探测光脉冲信号。

②波形插座:两个Q9插座。可分别接示波器,观察波形。前一个为解调前的脉冲信号波形,

后一个为解调后的模拟音频信号波形。

③扬声器开光:用于控制内置扬声器的开和关。在主机后面板上。

: 3.

OPT-1A型激光功率指示计是一种数字显示的光功率测量仪器,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传感器,针对650nm波长的激光进行了标定,用于测量该波段的激光功率。如图:

(1)前面板

①表头 :3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光强的大小。

②量程选择钮:分为200uW、2mW、20mW、200mW四个标定量程和可调档;测量时尽量采用合适

的量程,如测得的光强为1.732mW,则采用2mW量程。可调档显示的是光强的相对值。

③调零:调零时应遮断光源,旋动调零旋钮,使显示为零,调零完毕。

(2)后面板

①电源开关按钮:电源开关(220VAC)。

②LD插座:本功率指示计可作为我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激光器的电源。

③光探头插座:与光探头相连接。

(3)功率计探头

①该光探头在硅光电池前加上一多结构光栏,可用于光斑定位,光强分布、光斑结构测量等。

②结构分别为圆孔和细缝;圆孔直径为0.5、1.0、2.0、3.0、4.0、6.0mm,缝宽0.2、0.3、

0.4、0.8、1.2mm。

③在使用时,用此探头与OPT-1A型激光功率指示计连接即可,用户根据实际测量需要,采用

相应的采光档位(硅光电池置于光栏正上方)。

④探头:内置硅光电池,与光探头插座相连接。

前面板

后面板

【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当半导体激光器电流小于某值时,输出功率很小,一般我们

认为输出的不是激光,只有当电流大于一定值(I 0)

,使半导体增益系数大于阈值时,才能产生激光,电流I 0称之为阈值电流。半

导体激光器的电流与光输出功率的关系如右图,当电流大于I 0时,

激光输出功率急剧增大。激光输出功率急剧增大。半导体激光器

的电流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激光工作时电流大于I 0,但也不可过大,以防损坏激光管(本实验加了保护电路,防止功

率过载)

。对激光器的调制电流应在I 0附近,此时光功率对电流变化的灵敏度较高。

图1 2.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一般裸光纤具有纤芯、包层及涂敷层(保护层)的三层

结构,如图2所示。①纤芯:由掺有少量其他元素(为提高

折射率)的石英玻璃构成,对于单模光纤。直径约为9.2微

米。而对于多模光纤,纤芯直径一般为50微米。②包层:

由石英玻璃构成,但由于成分的差异它的折射率比纤芯的折

射率略微低一些,以形成全反射条件。直径约为125微米。

③涂覆层:为了增加光纤的强度和抗弯性、保护光纤,在包

层外涂覆了塑料或树脂保护层。其直径约245微米。

激光主要在纤芯和包层中传播。

2

按纤芯径向介质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将光纤分

为均匀和非均匀两类。如图3,均匀光纤的纤芯与包

层介质的折射率分别呈均匀分布,在分界面处折射率

有一突变,故又称阶跃型光纤;非均匀光纤纤芯的折

射率沿径向成梯度分布,而包层的折射率为均匀分

布,故又称为梯度折射率型光纤。按照传输特性的不同,又可将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单模光纤较细,只允许一种传播状态(模式);多模光纤较粗,可允许同时存在多种传播状态(模式)。

3.光纤的数值孔径及其测量

由于全反射临界角i c 的限制,光纤对自其端面外侧入射的光束相应的存在着一个最大的入射孔径角,参考图4。假设光纤端面外侧介质的折射率为

n 0,自端面外侧以i 0角入射的光线进入光纤后,其到达纤芯与包层分界面处的入射角i 1刚好等于临界角i c 。那么当端面外侧光线的入射角大于i 0时,进入光纤时将不满足全反射条件。因此,i 0就是能

够进入光纤且形成稳定光传输的入射光束的最大

孔径角。可以证明,对于阶跃型光纤,有:

???

??????=02

221

0arcsin n n n i

一般用光纤端面外侧介质折射率与最大孔径角正弦的乘积n 0sin i 0,表征允许进入光纤纤芯且能够稳定传输的光线的最大入射角范围,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对于阶跃型光纤数值孔径大小为:

00sin i n NA ==1/e 2处的半角的正弦值,如图5所示。

到最大值的1/e 2处的半张角的正弦值,

n 0为空气中的折射率,n 0≈1。

2200sin r l r i n NA +=

= (3)

4.模式

根据光的波导理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应可用电磁波的麦克斯韦方程来描述,在一特定的边界条件下麦克斯韦方程有一些特定的解,这些解代表着一些可在光纤中长期稳定传输的光束,这些光束或解即被我们称为模式。理论可以证明,对于波长为1310nm 或1550nm 的光波当纤芯小于10um 时,我们所使用的光线中只有一个基模可以稳定传输。它沿径向的光强分布为高斯分布。这种光纤被我们称为单模光纤。光纤中的模式除了与光纤本身的参数折射率、直径有关外,还与光的波长有关。在本实验中采用的是单模光纤,但此“单模”是针对1310-1550nm 波长的,而本实验采用的是650nm 的可见激光,因此有时光纤中耦合模式将不是单模,而是一个简单的多模(如梅花状),各模式间可能有不同的传输路径和偏振态。不同的传输路径将导致光信号的脉冲展宽(色散)。

5.光纤的耦合和耦合效率

光纤的耦合是指将激光从光纤端面输入光纤,以使激光可沿光纤进行传输。一般来说,将激光的不对称发射光束与圆对称的光纤进行最优耦合,需要在光纤和光源之间插入透镜,即所谓的直接耦合。直接耦合技术上比较简单,但耦合效率比较低。

在这里采用了一套有五个自由度的调整机构来进行光纤的耦合。(半导体激光器被固定在一个二个自由度的角度调整架上,光纤固定在一个三自由度的直线调整架上)。首先,我们通过五个自由度

的反复、细致的调整,使经过聚焦的激光焦点尽量准确地、垂直地落在光纤端面上,以使尽量多的激光进入光纤。由于激光焦点和光纤的端面过于明亮和细小,因此我们无法用肉眼来判断耦合的情况。我们从光纤的另一端(输出端)通过观察输出光的强弱(光功率)和光斑的情况来判断耦合情况。当我们将激光耦合进光纤后,我们会在输入端面后的一段光纤壁上看到一些泄漏的激光(光纤成红色)这是一些不满足光纤全反射条件的光,从光纤壁上泄漏出来的结果。我们也可在光纤的任何一段通过强烈弯曲光纤来观察到这种泄漏情况。这是由于强烈的弯曲破坏了该处光纤的轴方向,使一部分光线的全反射条件被破坏,激光从光纤芯中泄漏出来进入了涂覆层中。光纤的弯曲会改变光纤中光的传输模式、光强和偏振状态。可以通过观察输出端的光斑来观察这些现象。这也是光纤扰模的理论依据。

耦合效率η反应了进入光纤中的光的多少。定义如下:

%1000

1×=P P η (4) 其中P 1为进入光纤中的光功率,P 0为激光的输出功率。η在理论上与光纤的几何尺寸,数值孔径等光纤参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实际操作中它还与光纤端面的处理情况和调整情况有着更直接的关系。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光功率计直接测出P 1和P 0来求出η。η同操作者的操作情况有很大关系。

6.光纤中光速和光纤材料平均折射率的测量

由于光在透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反比于介质的折射率

1?=kn c n (5)

因此可以断定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0=3.0×108m/s 。本实验通过测量一串光脉冲信号在一个特定长度光纤中的传播时间,来求出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从而算出光纤的平均折射率。

在光纤的一端输入一连串稳定的光脉冲信号,并在光纤的输出端接收这些信号,由于光纤的长度L 引起一个脉冲信号的时间延迟T 0,若光在光纤中的速度为c n ,则

0T L c n =

(6) 再由c n / c 0= n 0/ n 求出光纤的平均折射率

00n c c n n

=

(7) 7.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的大致过程是:将要传输的信息(语言、图像、文字、数据)加载到载波上,经发送机处理(编码、调制)后,载有信息的光波被耦合到光纤中,经光纤传输到达接收机,接收机将收到的信号处理(放大、解码、整形)后,还原成原来发送的信息(语言、图像、文字、数据),如图6所示,本实验将观察通过光纤传输声音信号的整个过程。

从音频信号源(录音机)发出的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是一串幅度、频率随声音变化的近似正弦波信号。该信号经调制电路调制后加载在一个80KHz的方波上,对方波的脉冲宽度进行了调制,并以此调制信号驱动半导体激光器,使激光器发出一连串经声音调制的光脉冲。该光脉冲进入光纤后经过光纤的传输,从光纤出光端输出,被光电二极管接收,还原成电信号。这时我们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到一串与驱动信号相对应的脉冲信号,这种脉冲信号再经过解调电路的解调,最后还原成近似正弦波的电信号,这时,可以从示波器上观察到一系列与音频信号源输出信号相对应的波形。这个近似正弦波的电信号经功率放大后驱动扬声器,便可以听到声音了。

【实验内容与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1)实验仪功能置于“直流”档。用功率指示计探头换下三维光纤调整架。

(2)打开实验仪电源,将电流调节旋钮顺时针旋至最大。

(3) 将功率指示计调到20mW测量档,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将功率指示计调零。

(4)调整激光器的激光指向,使激光进入功率指示计探头(取Φ6.0档),并使显示值达到最大。逆时针旋转电流旋钮,逐步减小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并计录下电流值和相应的光功率值。

I(mA) 40 38 36 34 32 30 28 26 24 22 20 P(mW)

(5)绘出电流—功率曲线,即为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曲线。曲线斜率急剧变化处所对应的电流即为阈值电流。

注意:为防止半导体激光器因过载而损坏,实验仪中含有保护电路,当电流过大时,光功率会保持恒定,这是保护电路在起作用,而非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

2.光纤的端面处理和夹持(此操作已经完成,可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有问题,请咨询老师.)

(1)光纤剥皮钳剥去光纤两端的涂覆层(如没有剥皮钳,可用刀片小心刮去涂覆层),长度约10mm。

(2)在2-5mm处用光纤刀刻划一下。用力不要过大,以不使光纤断裂为限。

(3)在刻划处轻轻弯曲纤芯,使之断裂。处理过的光纤端面不应再被触摸,以免损坏和污染。

(4)将光纤的另一端小心的放入光纤夹中,伸出长度约10mm,用簧片压住,放入三维光纤架中,用锁紧螺钉锁紧。

(5)将光纤的另一端放入光纤座上的刻槽中,伸出长度约10mm,用磁吸压住。

3.光纤的耦合与模式

(1)将实验仪功能档置于直流档。

(2)调整激光器的工作电流,使激光不太明亮,用一张白纸在激光器前面前后移动,确定激光焦点的位置。(激光过强会使光点太亮,反而不宜观察。)

(3)通过移动三维光纤调整架和调整Z轴旋钮,使光纤端面尽量逼近焦点。

(4)将激光器工作电流调至最大,通过仔细调节三维光纤调整架上的X轴、Y轴、Z轴调整螺钉和激光器调整架上的俯仰、扭摆角调整螺钉,使激光照亮光纤端面并耦合进光纤。

(5)用功率指示计监测输出光强的变化,反复调整各调整螺钉,直到光纤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为止。记下功率值(注意:如果功率计mW档数值太小,可改为μW档测量)。此值与输入端激光功率之比即为耦合效率(不计吸收损耗)。

(6)取下功率指示计探头,换上白屏,轻轻转动各耦合调整旋钮,观察光斑形状变化(模式变化)。

(7)弯曲光纤,观察光斑形状变化(模式变化)。

4.光纤数值孔径的测量

(1).远场强度法(光斑扫描测量法)

①将激光耦合进光纤,并使输出功率尽量达到最大。

②用白屏观察输出光斑形状,并仔细调整各调整架上的调整螺钉,尽量使输出成为明亮、对称、稳定的高斯分布。

③将数值孔径测量附件置于光纤输出端面前40~80mm处,记录l值。

④将探头光阑置于直径Φ0.5-1mm档(如果功率值偏小,可取Φ2-6mm档),仔细调整光栏小孔在光斑中的位置,找到高斯光斑的中心,此时光功率指示值最大。沿径向平移探测器, 每平移1mm记录探测到的功率值,至接收到的光功率最小;再继续移1mm。(注意:如果功率计mW档数值太小,可改为μW档测量)

⑤反向平移探测器(取反向坐标为负值),每平移1mm记录探测到的功率值,直至接收到的光功率最小。绘出光强分布曲线,应近似为高斯曲线,记录数据于表1中。(如果正反向测量点各少于5个,要换成光阑直径Φ较大的档)

r

⑥以该曲线的最高点的1/e2处的尺寸作为光斑直径2,利用公式(3)计算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表1 远场强度法实验测量数据

x(mm)

P(mW或μW)

(2).远场光斑法(功率法)(选做)

①将激光耦合进光纤,并使输出达到最大。

②用显示屏观察输出光斑形状,并仔细调整各耦合旋钮,尽量使输出成为明亮、对称、稳定。

③将数值孔径测量附件的探头光栏置于Φ6.0档,并使之紧贴光纤输出端面,以保证输出光可全部进入探头。用功率指示计检测光纤输出功率,轻微调整耦合旋钮,尽量使输出功率达到最大,记下此时功率指示值。

④向后移动附件滑块,由于输出光的发散,随着探头向后移动,会有部分光漏出Φ6.0孔。

⑤仔细调整光纤与探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可探测到的功率为最大功率的86.5%(即为最大功率

2r

的1-1/e2),而有13.5%的光功率漏在Φ6.0孔外,此时的6mm孔径即为光斑直径。

⑥测量出光纤端面到探头光栏间的距离,利用公式(3)计算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l

5.模拟(音频)信号的调制,传输和解调还原

(1)将激光耦合进光纤。

(2)将实验仪的功能档置于“音频调制”档。

(3)从光纤实验仪“音频输入”端加入音频模拟信号。

(4)打开实验仪后面板上的“喇叭”开关,应可听到音频信号源中的声音信号。

(5)观察、了解音频模拟信号调制、传输、解调过程和情况。

(6)“喇叭”开关平时应处于“关”状态,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数据记录与处理】

1.绘出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曲线。并求出阈值电流。

2.求出光纤的耦合效率(不计吸收损耗)。

3.绘出光纤远场光强分布曲线,利用公式(3)计算出光纤的数值孔径。

注意事项:

(1)请勿直视激光光束。

(2)如在使用过程中,光纤断在光纤夹,请务必剔除光纤断头,(可用纸片或刀片刮净细缝底部),再安装新的光纤。否则可能损坏光纤夹压片。

【思考题】

1.在远距离光纤传输时,为什么一般采用单模光纤?光纤模式是如何影响带宽的?

2.分析一下本实验光纤传输声音信号的整个过程。

3.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窃听吗?设计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选做)

光通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姓学 级:名:号: 班内序号:17 日 期:20XX年5月 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 1、实验原理 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形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

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它先对光纤发出一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doc

光的偏振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这就是实验五中透过1/4波片的线 偏光成为不同偏振光的原因。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基本特性。 2、 测量激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电光转换特性。 3、 测量光电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4、 基带(幅度)调制传输实验。 5、 频率调制传输实验。 6、 音频信号传输实验。 7、 数字信号传输实验。 【实验仪器】 光纤特性及传输实验仪,示波器 【实验原理】 1、 光纤 2、激光二极管(FP-LD ) 光通信的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器(LD )或发光二极管(LED ),本实验采用半导体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当注入电流增加时,输出光功率也随之增加,在达到th I 之前半导体激光器输出荧光,到达th I 之后输出激光,输出光子数的增量与注入电子数的增量之比见式4.1-1。 ( )()d P I e P hv e hv I η???== ?? P I ??就是图4.1-1激射时的斜率,h 是普朗克常数(6.625*10-34 焦耳?秒),ν为辐 射跃迁情况下,释放出的光子的频率。 3、光电二极管 光通信接收端由光电二极管完成光电转换与信号解调。 4、光源的调制 对光源的调制可以采用内调制或外调制。内调制用信号直接控制光源的电流,使光源的发光强度随外加信号变化,内调制易于实现,一般用于中低速传输系统。外调制时光源输出功率恒定,利用光通过介质时的电光效应,声光效应或磁光效应实现信号对光强的调制,一般用于高速传输系统。本实验采用内调制。 5、副载波调频调制 对副载波的调制可采用调幅,调频等不同方法。调频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号失真小的 纤芯,直径5~50μm 包层,直径约125μm 防护层,直径约250μm 图1 光纤的基本结构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2009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光纤通信 指导教师 李新源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XXXXXX 实验地点 计算机楼501 实验时间 2012年4月6 日 项目名称 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 实验类型 硬件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学习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测量相关特征测试点的参数 三、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3.光功率计。 4.万用表。 5.FC/PC 型光纤跳线2根。 四、实验原理: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与温度和老化效应密切相关。保持激光器输出光功率稳定,可以用光反馈来自动调整偏置电流,电路如下图所示: 1 A 3 A 2 A B I

首先,PIN管监测背向光功率,经检出的光电流由A1放大,送入比较器A3的反向输入端,输入的数字信号和直流参考信号经A2比较放大,接到的A3同相输入端。A3和VT3组成恒流源,给激光器加上偏置电流IB的大小,其中信号参考电压是防止控制电路在无输入信号或长连“0”时,使偏流自动上升。这种电路在10°C~50°C温度范围内功率不稳定度ΔP/P可小于5%。 五、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以下方式用连信号连接导线连接: 数字信号模块(数字信号输出一)P300—P100 1310数字光发模块 (数字光发信号输 入) 2.用光纤跳线连接1310nm光发模块和光功率计。 3.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0,两位都调到ON状态。 4.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1设置为“数字”。 5.打开系统电源,将数字信源模块第一路的拨码开关U311全拨到OFF状态。这时输入到1310nm数字光发模块的信号始终为“1”。 6.用万用表测量R124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20V直流电 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插入1310nm数字发光模块的台阶插座TP101黑表笔插入TP102。读出万用表的读数U1,代入公式I1= U1/ R124(R124=51Ω)可得此时 自动光功率控制所补偿的电流。观察此时光功率计的读数P1。然后,将1310nm 的拨码开关的右边一位拨到OFF状态,记下光功率计的读数P2。 7.调整手调电位器RP100改变光功率的大小,再重复实验步骤5,将测的实 验数据填入下表。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实验导线。将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 六、实验结果和心得: 1 2 3 4 5 6 7 16.31dB 16.17dB 11.90dB 7.62dB 6.62dB 4.59dB 3.40dB 37.31dB 25.58dB 11.88dB 7.62dB 6.63dB 4.59dB 3.42dB 3.14mA 5.88mA 8.43mA 12.75mA 1 4.51mA 19.80mA 24.12mA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时间:2017.03.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LASER)的全称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意为通过受激发射实现光放大。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如下图: 必要组成部分无外乎: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在此基础上,激光产生的条件有二: 1)粒子数反转 通过外界向工作物质输入能量,使粒子大部分处于高能态,而非基态。 2)跃迁选择定则 粒子能够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需要两个能级之间满足跃迁选择定则,电子相差 的奇数倍角动量差。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7月8日,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 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发明问世。 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有施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这p型半导体。在常温下,热能使n型半导体的大部分施主原子被离化,其中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而p型半导体的大部分受主原子则俘获了价带中的电子,在价带中形成空穴。因此,n 型半导体主要由导带中的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主要由价带中的空穴导电。 若在形成了p-n结的半导体材料上加上正向偏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正向电压的电场与p-n结的自建电场方向相反,它削弱了自建电场对晶体中电子扩散运动的阻碍

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技术实验 预习要求 通过预习应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由那几个部分组成、主要器件(LED 、SPD 和光纤)的工作原理; 2.LED 调制、驱动电路工作原理 3.LED 偏置电流和调制信号的幅度应如何选择、; 4.测量SPD 光电流的I-V 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 实验目的 1.熟悉半导体电光/光电器件基本性能及主要特性的测试方法; 2.了解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结构及各主要部件的选配原则; 3.掌握半导体电光和光电器件在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应用技术; 4.学习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调试技术。 实验原理 一.系统的组成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原理图如图8-1-1所示。它主要包括由LED (光源)及其调制、驱动电路组成的光信号发送器、传输光纤和由光—电转换、I —V 变换及功放电路组成的光信号接收器三个部分。光源器件LED 的发光中心波长必须在传输光纤呈现低损耗的0.85μm、1.3μm或1.5μm附近。本实验采用中心波长0.85μm的GaAs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峰值响应波长为0.8~0.9μm的硅光二极管SPD 作光电检测元件。为了避免或减少谐波失真,要求整个传输系统的频带

宽度能够覆盖被传信号的频谱范围。对于音频信号,其频谱在20Hz ~20KHz 的范围内。光导纤维对光信号具有很宽的频带,故在音频范围内,整个系统的频带宽度主要决定于发送端调制放大电路和接收端功放电路的频率特性。 二、光纤的结构及传光原理 衡量光纤信道性能好坏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看它传输信息的距离有多远,二是看它单位时间内携带信息的容量有多大。前者决定于光纤的损耗特性,后者决定于光纤的频率特性。目前光纤的损耗容易做到每公里零点几dB 水平。光纤的损耗与工作波长有关,所以在工作波长的选用上,应尽量选用低损耗的工作波长。光纤通讯最早是用短波长0.85μm,近来发展到能用1.3~1.55μm范围的波长,在这一波长范围内光纤不仅损耗低,而且“色散”也小。 光纤的频率特性主要决定于光纤的模式性质。光纤按其模式性质通常可以分成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无论单模或多模光纤,其结构均由纤芯和包层两部分组成。纤芯的折射率较包层折射率大。对于单模光纤,纤芯直径只有5~10μm,在一定条件下,只允许一种电磁场形态的光波在纤芯内传播。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μm或62.5μm,允许多种电磁场形态的光波传播。以上两种光纤的包层直径均为125μm。按其折射率沿光纤截面的径向分布状况又分成阶跃型和渐变型两种光纤,对于阶跃型光纤,在纤芯和包层中折射率均为常图8-1-1 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原理图 数,但纤芯折射率n 1略大于包层折射率n 2。所以对于阶跃型多模光纤,可用几何光学的全反射理论解释它的导光原理。在渐变型光纤中,纤芯折射率随离开光纤轴线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在纤芯—包层界面处减到某一值后,在包层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012301200003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 9 月17日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的光传输指导教师易本顺 姓名徐佑宇年级2012级学号2012301200003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 合; 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 3、掌握 ZXMP S325 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 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 1、SDH设备:ZXMP S325; 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 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带宽数据及图像视频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1、光传输原理及优势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传输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倍(N=4n=1,4,16...)·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 (2)复用方式 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同组人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 ……………………………………装………………………………………订…………………………………………线………………………………………

光纤基本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光通信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光纤基本特性测试(一)实验类型: 基础型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实验1-2 光纤数值孔径性质和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悉光纤数值孔径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2、掌握测量光纤数值孔径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光纤数值孔径(NA )是光纤能接收光辐射角度范围的参数,同时它也是表征光纤和光源、光检测器及其它光纤耦合时的耦合效率的重要参数。图一表示阶梯多模光纤可接收的光锥范围。因此光纤数值孔径就代表光纤能传输光能的大小,光纤的NA 大,传输能量本领大。 NA 的定义式是: 式中n0 为光纤周围介质的折射率,θ为最大接受角。n1和n2分别为光纤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光纤在均匀光场下,其远场功率角分布与理论数值孔径NAm 有如下关系: 其中θ是远场辐射角,Ka 是比例因子,由下式给出: 专业: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 装 订 线

式中P(0)与P(θ)分别为θ= 0和θ=θ处远场辐射功率,g 为光纤折射率分布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若取P(θ) / P(0) = 5%,在g≥2时Ka的值大于0.975。因此可将P(θ)曲线上光功率下降到 θ的正弦值定义为光纤的数值孔径,称之为有效数值孔径: 中心值的5%处所对应的角度 e 本实验正是根据上述原理和光路可逆原理来进行的。 三、主要仪器设备 He-Ne 激光器、读数旋转台、塑料光纤、光纤微调架、毫米尺、白屏、短波长光功率计一套(功率显示仪1件、短波光探测器1只)。 四、实验步骤 方法一:光斑法测量(如图2) 1、实验系统调整; a.调整He-Ne激光管,使激光束平行于实验平台面; b.调整旋转台,使He-Ne激光束通过旋转轴线; c.放置待测光纤在光纤微调架上,使光纤一端与激光束耦合,另一端与短波光探测器正确连接; d.仔细调节光纤微调架,使光纤端面准确位于旋转台的旋转轴心线上,并辅助调节旋转台使光纤的输出功率最大。 2、测输出数值孔径角θo。 a. 移开光探测器,固定光纤输出端; b. 分别置观察屏于距光纤端面L1、L2 距离处,测量观察屏上的光纤输出圆光斑直径D1、D2,计算两次读数差ΔL和ΔD,得输出孔径角为:θo=arctan[ΔD/(2ΔL)]; c.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注:如果圆光斑边界不清晰,一般是由于出射光功率太强引起的,适当旋转读数台减小耦合效率,直至得到一个清晰圆光斑为止。)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优点 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的速率 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组成部分 光源(又称光发送机),传输介质、检测器(又称光接收机)。计算机网络之间的光纤传输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用光纤收发器完成的,光纤收发器简单的来说就是实现双绞线与光纤连接的设备,其作用是将双绞线所传输的信号转换成能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光信号)。当然也是双向的,同样能将光纤传输的信号转换能够在双绞线中传输的信号,实现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在普通的视、音频、数据等传输过程中,光源和检测器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光端机完成的,光端机就是将多个E1信号变成光信号并传输的设备,所谓E1是一种中继线路数据传输标准,我国和欧洲的标准速率为2.048Mbps,光端机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电一光、光一电的转换。由其转换信号分为模拟式光端机和数字式光端机。因此,光纤传输系统按传输信号可分为数字传输系统和模拟传输系统。模拟传输系统是把光强进行模拟调制,将输入信号变为传输信号的振幅(频率或相位)的连续变化。数字传输系统是把输入的信号变换成“1”,“O”脉冲信号,并以其作为传输信号,在接受端再还原成原来的信号。当然,随着光纤传输信号的不同所需要的设备有所不同。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是光纤传输系统的重要因素。可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按照传输模式来划分:光线只沿光纤的内芯进行传输,只传输主模我们称之为单模光纤(Single—Mode)。有多个模式在光纤中传输,我们称这种光纤为多模光纤(Multi-Mode)。 按照纤芯直径来划分:缓变型多模光纤、缓变增强型多模光纤和缓变型单模光纤按照光纤芯的折射率分布来划分:阶跃型光纤(Step index fiber),简称SIF;梯度型光纤(Graded index f iber),简称GIF;环形光纤(r iv er f iber);W 型光纤。 光缆:点对点光纤传输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光缆。光缆含1根光纤(称单纤),有2根光纤(称双纤),或者更多。 单、多模光纤传输设备的原理 光纤传输设备传输方式可简单的分成:多模光纤传输设备和单模光纤传输设备。

光纤特性

光纤特性 清华大学物理电子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同感显微镜观察光纤结构 2:掌握光纤传输损耗特性 3:利用光纤弯曲损耗性质设计光纤衰减器 二、实验原理 1.光纤的结构 按传输的模式数量可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只能传输一种模式(基模)多模光纤:能同时传输多种模式的光纤模光纤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纤芯的尺寸和纤芯-包层的折射率差值不同。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大,直径 2a=50~500μm,纤芯-包层折射率差大,?=(n1-n2)/n1=0.01~0.02。用于通信的多模光纤有两种:纤芯直径为50μm和62.5μm。通信用单模光纤纤芯直径一般为9μm。按纤芯折射率分布的方式可分为阶跃折射率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阶跃折射率光纤:纤芯折射率是均匀的,在纤芯和包层的分界面处折射率发生突变;渐变折射率光纤:折射率是按一定的函数关系随光纤中心径向距离而变化。 2.光纤的传光原理

子午光线在光纤内应满足全反射条件。要使光能完全限制在光纤内传输,则应使光 线在纤芯-包层分界面上的入射角ψ大于等于临界角ψ0。定义:子午面内数值孔径:NA=n0sin?0 3.光纤的损耗特性 光纤的实用化和发展过程一直是围绕着降低损耗来进行的。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80 年代,光纤损耗从100dB/km 减小到0.2dB/km,由于受到光纤制造工艺和光纤材料固有因素的影响,损耗是不可消除的。各种损耗引起的功率衰减通常定义为(单位为分贝, dB) 其中Pi、Po分别为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其损耗主要由材料的吸收损耗和散射损耗确定。4.弯曲引起的光纤损耗及应用 光纤弯曲时在光纤中传输的导模将由于辐射而损害光功率光纤宏弯曲时,曲率半径大于临界值Rc时,因弯曲引起的附加损耗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小于临界值Rc时,附加损耗按指数规律迅速增加。单模光纤的临界半径Rc的表达式为: 其中Δ=(n1-n2)/n1为相对折射率,λc为光纤截止波长 三、实验技术 1.光纤端面显微观测 2.光纤熔接 3.光纤损耗的测量 四、器材 多波长半导体激光器、光功率计、显微镜、被测光纤、光法兰、光跳线、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汇总

南京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光纤通信实验_______ 实验学生班级通信(卓越)131_____ 实验学生姓名吴振飞_____ _____ 实验学生学号 208130429_________ 实验时间2016.6.15___ 实验地点信息楼C413_______ 实验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内容 (2) 五、实验步骤 (2) 六、注意事项 (2) 七、思考题 (3) 实验二光电探测器特性测试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内容 (4)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4) 实验三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5) 三、预备知识 (5) 四、实验仪器 (5) 五、实验原理 (5)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步骤 (6) 九、思考题 (6)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掌握半导体激光器 P(平均发送光功率) -I(注入电流) 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YE4301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 台 2、光功率计1 台 3、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 根 4、万用表(自带) 1 台 5、连接导线 20 根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 30~50°,水平发散角为 0~30° ),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 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 =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ηω (1-1) Pe=)(2thDIIq ?η其中intintaaamirmirD+=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接近于 1。 1-1 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th时,输出功率与I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Pη2DeqdIηω= (1-2)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 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 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th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实验七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纤损耗的定义 2. 学会用插入法测量光纤的损耗 1. 二、 实验原理 传输损耗是光纤很重要的一项光学性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传输系统中的中继距离。损耗的降低依赖于工艺的提高和对石英材料的研究。 对于光纤来说,产生损耗的原因较复杂,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1. 纤芯和包层物质的吸收损耗,包括石英材料的本征吸收和杂质吸收; 2. 纤芯和包层材料的散射损耗,包括瑞利散射损耗以及光纤在强光场作用下诱发的受激喇曼散射和受激布里渊散射; 3. 由于光纤表面的随机畸变或粗糙所产生的波导散射损耗; 4. 光纤弯曲所产生的辐射损耗; 5. 外套损耗。 这些损耗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石英光纤的固有损耗机 理,像石英材料的本征吸收和瑞利散射,这些机理限制了光纤所能达到的最小损耗;二是由于材料和工艺所引起的非固有损耗机理,它可以通过提纯材料或改善工艺而减小甚至消除其影响,如杂质的吸收、波导散射等。 测量光纤损耗的方法很多,CCITT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建议以剪断法为参考,插入法为第一替代法,背向散射法为第二替代法。 测量光纤损耗时,只要测出光纤输入端的光功率 P 1和输出光功率P 2,即可得到光纤总的平均损耗,则光纤损耗为: 2 1lg 10P P A f (dB) (1) 剪断法 剪断法的测量框图如图2所示,标准光源发出光信号,扰模器的作用使光信号达到稳态模分布,利用光功率计先测出光纤的输出光功率P 2,然后在距离输入端2-3m 的地方将光纤剪断,测量出输入光功率P 1,最后根据6-1式即可算出光纤的损耗。 剪断法的特点是:简单、准确,但对光纤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输出功率P 2 输入功率P 1 图1 光纤损耗测量原理

光纤传输原理

光纤,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

: 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光纤为玻璃多模850nm波长的 其纤芯和包层由两种光学性能不同的介质构成。内部的介质对光的折射率比环绕它的介质的折射率高。由物理学可知,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当光从折射率高的一侧射入折射率高的一侧时,只要入射角度大于一个临界值,就会发生反射现象,能量将不受损失。这时包在外围的覆盖层就象不透明的物质一样,防止了光线在穿插过程中从表面逸出。只有那些初始入射角偏小的光线才有折射发生,并且在很短距离内就被外层物质吸收干净。

4、光纤传输的特点优势及传输原理 光缆传输的实现与发展形成了它的几个优点。相对于铜线每秒1.54MHZ的速率 光纤网络的运行速率达到了每秒2.5GB。从带宽看,很大的优势是:光纤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这意味着能够使用尺寸很小的电缆,将来就不用更新或增强传输光缆中信号。光纤电缆对诸如无线电、电机或其他相邻电缆的电磁噪声具有较大的阻抗,使其免于受电噪声的干扰。从长远维护角度来看,光缆最终的维护成本会非常低。光纤使用光脉冲沿光线路传输信息,以替代使用电脉冲沿电缆传输信息。在系统的一端是发射机,是信息到光纤线路的起始点。发射机接收到的已编码电子脉冲信息来自于铜线电缆,然后将信息处理并转换成等效的编码光脉冲。使用发光二极管或注入式激光器产生光脉冲,同时采用透镜,将光脉冲集中到光纤介质,使光脉冲沿线路在光纤介质中传输。由内部全反射原理可知,光脉冲很容易眼光纤线路运动,光纤内部全反射原理说明了当入射角超过临界值时,光就不能从玻璃中溢出;相反,光纤会反射回玻璃内。应用这一原理制作光纤的多芯电缆,使得与光脉冲形式沿光线路传输信息成为可能。光纤传输具有衰减小、频带宽、抗干扰性强、安全性能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所以在长距离传输和特殊环境等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介质是决定传输损耗的重要因素,决定了传输信号所需中继的距离,光纤作为光信号的传输介质具有低损耗的特点,光纤的频带可达到1.0GHz以上,一般图像的带宽只有8MHz,一个通道的图象用一芯光纤传输绰绰有余,在传输语音、控制信号或接点信号方面更为优势t光纤传输中的载波是光波,光波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远远比电波通讯中所使用的频率高,所以不受干扰。且光纤采用的玻璃材质,不导电,不会因断路、雷击等原因产生火花,因此安全性强,在易燃,易爆等场合特别适用。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OptiSystem实验 一、OptiSystem简介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 和MANS都适用。OptiSystem有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和系统的分级定义。它的性能可以通过附加的用户器件库和完整的界面进行扩展,从而成为一系列广泛使用的工具。全面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光子器件设计、器件模型和演示。丰富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库,包括实际的、波长相关的参数。参数扫描和优化允许用户研究特定的器件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OptiSystem满足了急速发展的光子市场对于一个强有力而易于使用的光系统设计工具的需求,深受系统设计者、光通信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青睐。 OptiSystem软件允许对物理层任何类型的虚拟光连接和宽带光网络的分析,从远距离通讯到MANS和LANS都适用。它可广泛应用下列场合: 1.物理层的器件级到系统级的光通讯系统设计; 2.CATV或者TDM?WDM网络设计; 3.SONET?SDH的环形设计; 4.传输装置、信道、放大器和接收器的设计; 5.色散图设计; 6.不同接受模式下误码率(BER)和系统代价(Penalty)的评估; 7.放大系统的BER和连接预算计算。 实验1 OptiSystem快速入门:以“激光外调制”为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 2、了解软件的元件库 3、掌握建立新的project(新的工作界面) 4、掌握搭建系统: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入project、连线、搭建系统 5、掌握设置参数 6、掌握软件的运行、观察结果、导出数据 二、实验过程 1.建立一个新文件。(File>New) 2.将光学器件从数据库里拖入主窗口进行布局. 3.光标移至有锁链图标出现时,进行连线。(如图1所示) 4.设置连续波激光器参数。 (1)点击frequency>mode, 出现下拉菜单,选中script。 (2)在value中输入数据并作评估。 (3)点击单位,选择“THZ”,点击OK 回主窗口。(如图2所示)

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

实验一 半导体激光器P-I 特性测试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 2.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 3. 掌握半导体激光器P (平均发送光功率)-I (注入电流)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 实验仪器 1. ZY12OFCom13B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台 2. 光功率计 1台 3. 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根 4. 万用表 1台 5. 连接导线 20根 三、 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 能级E 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 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30~50°,水平发散角为0~30°),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0.1~1.0nm ),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 P e =)(2th D I I q -ηω (1-1) 其中int int a a a mir mir D +=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 int ,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 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 接近于1。 1-1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 当注入电流I>I th 时,输出功率与I 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 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 e q dI dP ηω2 = (1-2) P-I 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 th 尽可能小, I th 对应P 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四)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 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4050Z01 姓名:李傲 学号:1405024239

实验一光发射机的设计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源(Optical Source):一般为LED和LD。 2)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图1.1)和光源的外调制(图1.2)。 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图1.2的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调制器,通过电光效应加载到光波上,成为最后入纤所需的载有“信息”的光信号。 图1.1内调制光发射机图1.2外调制光发射机 对于直接强度调制状态下的单纵模激光器,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是随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光器谐振腔的光通路长度相应变化,结果致使振荡波长随时间偏移,导致所谓的啁啾现象。啁啾是高速光通讯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关键的影响。 内容: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啁啾(Chirp)分析 1设计目的 对铌酸锂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外加电压和调制器输出信号啁啾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决定具体应用中MZ调制器的外置偏压的分布和大小。 2设计布局图 外调制器由于激光光源处于窄带稳频模式,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系统的啁啾量。典型的外调制器是由铌酸锂(LiNO3)晶体构成。本设计中,通过对该晶体外加电压的分析调整而最终减少该光发送机中的啁啾量,其模型的设计布局图如图1.3所示。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半导体激光器实验报告 课程:_____光电子实验_____ 学号: 姓名: 专业:信息工程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

半导体激光器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熟悉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 (2)掌握半导体激光器耦合、准直等光路的调节 (3)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光学特性考察其在光电技术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半导体激光器大多数用的是GaAs或Gal-xAlxAs材料。P-n结通常在n 型衬底上生长p型层而形成,在p区和n区都要制作欧姆接触,使激励 电流能够通过,电流使结区附近的有源区产生粒子数反转。 2.半导体激光器的阈值条件 当半导体激光器加正向偏置并导通时,器件不会立刻出现激光震荡,小电流时发射光大都来自自发辐射,随着激励电流的增大,结区大量粒 子数反转,发射更多的光子,当电流超过阈值时,会出现从非受激发射 到受激发射的突变。这是由于激光作用过程的本身具有较高量子效率的 缘故,激光的阈值对应于:由受激发射所增加的激光模光子数(每秒) 正好等于平面散射,吸收激光器的发射所损耗的光子数(每秒)。 3.横模和偏振态 半导体激光器的共振腔具有介质波导的结构,所以在共振腔中传播光以模的形式存在。每个模都由固有的传播常数和横向电场分布,这些 模就构成了激光器中的横模。横模经端面射出后形成辐射场,辐射场的 角分布沿平行于结面方向和垂直于结面方向分别成为侧横场和正横场。 共振腔横向尺寸越小,辐射场发射角越大,由于共振腔平行于结面方向 的宽度大于垂直于结面方向的厚度,所以侧横场小于正横场的发散角。 激光器的GaAs晶面对TE模的反射率大于对TM模的反射率,因而TE模需要的阈值增益低,TE模首先产生受激发射,反过来又抑制了TM 模,另一方面形成半导体激光器共振腔的波导层一般都很薄,这一层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