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农业现状分析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摘要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但是由于中国从1950年以来制定的农产品统购统销等政策一直没有变,农民用低价出售农产品,而用高价购买工业产品,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

在这一框架下,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工业和城市得到迅猛发展,城市居民收入一天天增加,而农业和农村发展却掉队了。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国在农业方面的基础地位日渐薄弱。

然而,在强劲的GDP增速背后,农民的收入水平却提高不够。

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家庭式的农业生产普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投入产出不协调,总而造成了农村大量劳动力的浪费。

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提上日程,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试图从农业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新中国成立之后农业的发展和改革对国民的影响,从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新形势与新特点,引出我国发展可持续农业的背景和必要性。

关键字:农业经济失衡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第一章农业概述1.1 农业概念农业为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

通常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的前提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一切非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要受到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制约。

1.2 农业的生产结构中国农业的生产结构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副业;但数千年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

由于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粮食生产尤占主要地位。

在传统观念中,种植五谷,几乎就是农业生产的同义语。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作者:朱英华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9期摘要: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我国农业面对诸多问题既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常规道路,也不能走低投入可持续农业发展之路,只能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是保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经济全方面的持续发展。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单纯地是追求数量上的增加,而是要实现农民日益富裕、农业社会全面进步,使农村的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共同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农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把农业发展、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尽可能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置农业发展于农业资源的良性循环之中。

虽然中国仅用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让占世界总人口 22 %的人口丰衣足食,被世人誉为“世界经济史上持续发展的一桩奇迹”。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令来,一系列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农业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一、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农业资源危机1.人口增长和农村贫困问题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人口过快增长特别是农村人口过快增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条件发展不相适应,加剧了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素质难以提高和充分就业等问题;现有近5000万的贫困人口分布册村,贫困造成资源环境恶化,资源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最终对农业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造成了人口增多-贫困-资源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减缓的恶性循环。

2. 农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农业自然资源面临短缺危机30年来中国耕地总体数量不断减少。

据统计资料,耕地由1957年的人均0.173hm2下降至1995年的0.08 hm2。

农业资源节约利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节约利用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节约利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则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肥料和农药等,它们的合理利用与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只有通过节约农业资源的利用,我们才能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土地利用率。

引入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如精准农业、无土栽培等,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推广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节水灌溉和高效排水,减少土地的耕地面积和溢出流失,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此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首先,通过灌溉制度的改革,推广合理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减少水的浪费和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修建水库、水渠和井灌等,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水资源,建立水资源利用规模和效益的评价体系,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节约利用化肥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但过度的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节约和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加强农田施肥技术培训,推广有机肥、生物肥等替代化肥的方法,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开展农药的科学使用,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和施用剂量,减少农药的残留和环境污染。

另外,加强垃圾回收和资源利用,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能源,减少资源的浪费与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农业资源的节约利用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通过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以及化肥和农药等农业资源,我们能够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保护农田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生态农业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的生态农业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

中国的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中国的生态农业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与实践农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匮乏日益严重,传统农业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创新与实践,通过采用全新的模式和技术,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生态农业的定义和意义生态农业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依靠生态学原理和现代科技手段,重视农业生态、农田生态和农村生态建设,达到增产、增收、增绿的农业发展方式。

生态农业的实践可以减少农业资源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的创新与实践1. 农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生态农业注重构建健康、平衡、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规划和优化农田布局,实现不同作物的轮作和间作,减少病虫害发生和化学农药的使用。

同时,发展有机农业,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提高土壤的质地和肥力,培养有益微生物,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生态农业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例如,利用温室技术,延长蔬菜和水果的生育期,增加产量;利用精准农业技术,科学调控施肥和灌溉,减少养分和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的智能化和精细化管理,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农业服务。

3. 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生态农业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

通过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广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档次。

同时,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和食品供应链的监控,严禁使用农药残留和违禁添加物,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可靠。

三、生态农业的推广与成效生态农业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方面,生态农业的实践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最大化利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的分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资源的概念农业资源是指农业生产中能够利用的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总和。

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

这些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农业资源的分类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包括灌溉水、饮水等。

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保护,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 气候资源: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和养殖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4. 植物资源:植物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对象,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合理利用植物资源,选择适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 动物资源:动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家禽、家畜等。

合理利用动物资源,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和管理方法,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6. 人力资源:人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包括农民、技术人员等。

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农业资源的利用方式1. 循环利用: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指将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再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减少浪费。

比如将农作物秸秆用于生物质能源生产,将畜禽粪便用于有机肥生产等。

2. 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指将不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实现资源的互补和优化配置。

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世纪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列为全球发展战略,制定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行动计划——《21世纪议 程》,使这一战略思想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本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成了人类改变传统发展模 式和开拓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取自《我们 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 危害的发展”。
在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 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 展作为两项基本战略。
提出了“实施这两大战略,对于今后十五年的发展乃 至整个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科技进 步,优先发展教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 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 经济增长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 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 面进步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是鼓励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必要的,必须通过经济的增长来提高 人类的生活水平,增强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停止发展是消极的,是没有出路的,它不能解决 人类面临的各种危机。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根 源是贫困,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 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 态环境
经济和社会发展绝对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 力。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浅谈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摘要: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

因此,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必须解决的问题[1]。

实施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生态农业;研究概况;特点;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对策一、我国生态农业研究概况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了生态农业,在学术界得到了接受,并对生态农业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试验和示范。

对具有我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战略、模式和技术3个方面。

1.1宏观战略研究最早的宏观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生态农业的定义、内涵、理论以及技术体系问题。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围绕生态农业与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发展途径及对策等问题的研究。

经过学者的讨论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首先,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然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漠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变化、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应对加入wto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2]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

其次,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追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保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

因此,中国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与经济高度协调的生产体系,是综合农业,其基本特征是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生态农业评价体系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水平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目前主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3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农业的效果等进行评价。

综合评价法已经能够成为大家所认同的一种最广泛的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

最后,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将朝着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市场化、知识化、生态化、可持续化相互融合与协调的方向发展。

1.2生态农业模式一是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统,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置的生物种群在系统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更加充分地利用太阳能、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是在时间上多序列、空间上多层次的三维结构,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佳。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策略研究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策略研究

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永续发展策略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资源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何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实现农业永续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视角、实际情况、问题及建议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视角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迅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而目前,我国每公顷耕地人均粮食产量仅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在农产品自给率方面也有所下降,这就带来了人们对耕地资源的更加重视和保护意识的提高。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耕地资源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国内标准,每亩耕地的价值约在50-100万元之间,而且,耕地资源直接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所以其开发和维护必须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中国是一个耕地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严重的国家。

政府和公众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把耕地保护纳入国家宏观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之中。

保护合理利用耕地还能减少环境污染,防止土地荒漠化和多次扰动等土地环境问题。

二、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耕地资源的供给不足,二是耕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不高。

针对耕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少非农占用,加强保护。

但是由于人口增长、各种建设项目的需求等原因,耕地面积仍在逐年减少。

此外,耕地被占用后不少被闲置或者变成宅基地等,导致了耕地资源的浪费。

耕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不高是因为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

现在的农业显然已经不是传统的劳力密集型农业,而是以农业科技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业,还有肥料和化学品的大量使用,都损害了土地。

此外,政策文件多、繁重,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也给农民带来不少实际问题,影响了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问题1.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已经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变种”了,变成了山林草地却失去了保护耕地的功能,不仅没有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反而失去了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解放初期我国耕地15亿亩,4.5亿人,人均3.3亩; 目前我国耕地14.3亿亩,12.3亿人,人均1.17亿亩。
15
10
耕地面积(亿
亩)
5
0 耕地面积 人口
人均面积
解放初期 目前
建国以来,垦荒扩大耕面积6 亿亩,但耕总量在减少,随着人口 的剧增,人均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二、农村劳力和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2.农机动力装备情况 近50年来,随着我国农机化事业的迅速发展,农机动力装备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具体表现在,我国已建成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到各类农机具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有了一整 套从农机管理到科研、技术推广、试验鉴定、人才培养、产品销售、机器维修、安全监理等专业的农机 管理和服务机构;从事农机制造、科研、管理和服务的队伍多达200多万人。
第二章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三节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战略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市场连续呈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国际市场不畅,农民卖粮难已成为国家关
注的热点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农民对种粮产生一种危机感,甚至在不少重要领导同志思想中,也盲目认为中 国的粮食问题已出现过剩,应该引导农民种一些市场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如吉林省2000年压缩2000 万亩玉米改种大豆,黑龙江也压缩了粮食种植面积等)。
第二章
第一节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资源状况
现在我国的人均耕地不到1.17亩,仅为世界平均的1/4,美国的1/9,加拿大的1/2、澳大利亚的 1/34。
40
30
人均耕地 (亩)

农业绿色发展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绿色发展旨在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系统健康,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农业绿色发展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展开探讨。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概念与意义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的使用,优化环境和生态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农业绿色发展的意义在于,通过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减少对土壤、水质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业绿色发展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人类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农业绿色发展对于中国农业的未来至关重要。

农业绿色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满足消费者对于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心。

同时,农业绿色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值、农民收入水平,使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二、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使得土壤、水质等农业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无法满足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比如,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限制和减少农业化学品的使用,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农民逐渐意识到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选择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选择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模式选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维持农田生产力和实现农业经济的合理增长,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态效益,达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的目标。

针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和生存问题,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关键策略和模式选择:一、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立正确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制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政策法规。

我们可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并采用新型的农业科技进行信息管理。

尊重自然规律,还要保障生态平衡,尽可能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二、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行农业科技和高效化生产技术,发展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运用现代化技术解决农业的生产技术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农村地区的经济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更多地参与国际贸易。

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农产品贸易,增加出口农产品的比重,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的贸易规模,打造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农业,其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生态建设紧密相连。

生态农业可以通过适应农业资源的利用,节约用地和保护农业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五、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延长了农产品的供需周期,利用农村地区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农产品产业,以此为基础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

综上所述,只有在尊重自然规律、促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推广生态农业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做到多方面实施,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于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关于农业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展的一个关键 问题 可持续发展 战略首先是从环境保 护政 策领域开 始 的 .是在 总结 了我 国环 境保护 工作
2 0多年实践经验 .吸取 了国际社会 的新经验 基础上
持续 发展 战略是 我 国环境 、资源保 护社 会 政策 的实 …
质。 可持续 发展战略首先是从环境保护政策领 域开始 提起 的 . 我国农 业和农 村可持续 发展战略 的确 反映了
实 施 上 级 主 管 部 门负 责 。 明 确 某 项 资 产 所 有 者 、 占有 者 、使 用 者 的关 系 ,理顺 三 者 之 间 的权 利 、
义务 及责 任 。建立 健全 企业 的内部 独立 结算 制 度 .
资产流 失 问题 一定会 得到 有效 的控制 .国有 资产是 人 民民主专政 的最重 要 的物质基 础 .关 乎 国家 的前 途和命 运 。我们 要站 在战 略的高 度充分 认识 国有 资 产流失 的危 害性 ,尽 快从 经济 、行政 和法律 层面研

开 发 无 公 害 的农 产 品

实行 无 公 害 要 求 产 品 的 名 牌

以 无 公 害产 品为龙头 带动农产 品 的深 加工 和 贸工 农

体 化 推 动农 业 界 贸 易组 织 总理 事 会 正 式 成 立 了


个 贸易与环
2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和 保 护 农 业 资 源 我 国农 业 开 发
规 政 策 体 系 贯 穿市场 机 制 和 适 应 有 效 的 宏 观 调 控
、 ,

生 产 环 境 质 量 评 价体 系

农 田 养 成 分 管 理 的技 术 体

系 病 虫 害综 合 防 治技 术体 系 及 质 量 控 制 体 系 和 安 全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人们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关注。

农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也是一项资源消耗较大的行业。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保护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然而,农业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影响不容忽视。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支持,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往往会导致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因此,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日益重视,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不仅对环境有害,也会对土壤和农产品质量产生影响。

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就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农产品对于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同时,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占用大量土地面积,导致农田、农林交错带和生态脆弱的地区变为农田化;另一方面,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会对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的建设,保护和恢复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

只有保证农田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农民积极参与和合作,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等,可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也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我们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农业现代化,而是需要将其发展成为可持续的现代农业。

可持续性被认为是迎合未来社会发展以及维护生态平衡所必须的可行方案。

可持续性是指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同时也不会影响下一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即不会损害生态平衡的环境可行性。

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多地注重环保,注重生态,注重绿色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必须积极开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一、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性的关系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代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

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农业领域的现代化必须重点关注可持续性问题。

首先,在高质量生产的同时,农业现代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建设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其次,农业转型方向需要以高品质、高技术、高效益为主要目标,关注绿色、健康、安全等方面,以极大地降低“三农”环节所消耗的资源,并节约再利用未被充分利用的副产品等。

二、实现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1.提高农业效益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首先应该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可推广和开展各种高效、经济、安全的农业生产模式,如精准肥、精准施药等,以降低耕作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使农业更加绿色环保。

2.保护自然生态近年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灌溉或施肥工作,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种种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因此,可持续性的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系统,使耕地土质充足、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逐渐恢复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

3.加强设施建设现代农业还需要加强设施建设,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控制、减少环节的耗费,提升整个生产链的水平。

如实现农业机械化、温室种植等,并加以智能设备的管理,以更好满足农业生产的迅猛需求,提升农业产值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浅析


工业 ” 三废 ” 污染 急 剧向农 村蔓延 。环 境监 测表 明: 在 全 国 7大 水 系中 ,近 一半 的河段 污染 严 重 ,流经 城 市河 段 8 %受到 严重污染 ,2 0 0 m 的河流污染 物超标 ,受 污水 、 参 考 文 献 : 2 50k [] 口克平. 可持 续发展 农业的 的探 讨 ] . 村发展论 丛 , 1 对 农 工业 废弃 物和 城 市垃 圾 危害 的农 田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1 h ; . 亿 m。 化肥 、农 1 9 ( ) 1 1 9 7。 1 : 4~ 6 药和 农膜 等大 量使 用 带来 了严 重 的农业 污染 ,中国 农药 施 [] 康 晓 光 . 国农 业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研 究报 告 ] . 略 与 管 理 , 2 中 战 用量 每 年 以 1 %的速 度递 增 ,1 9 0 9 5年为 2 . 吨 ,预 计 1 。 ( ) 2 68万 99 8 3 :6 ~6 8。 20 0 0年将 达 3 0万 吨 ,农 药和 化肥 的超 量使 用使 得农 药 残 [] 刘葆金等 . 业产业化 与农业 可持 续发展 ]. 3 农 农村 经济 问题 , 留超 标率 和检 出 率很 高 ,化 肥 的使 用 已使 粮 食增 产 出现 了 1 9 ( 1 : 2 9 7. 1 ) 6~3 。 0 边 际负效 应 。农药 化肥 等 的滥 用不 仅使 土壤 、水 体 和大 量 农产 品受 到污 染 ,导 致不少 农作 物 高产 地区 的农 田生态 平 作 者 简 介 :朱 英 华 ,单 位 : 河 南 省 商 丘 市 科 技 开发 中心 ,性 别 : 女 ,出生年 月:1 8 1籍贯 : 9 11 河南柘城 ,学历 : 本科 ,研 究方 向 衡失 调 ,病 虫害越 治越 多 ,耕地 污染 、水污 染及 农 产 品质 农 业 可持 续 发 展 量下 降等 问题 也 日益 严重起 来 。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的日益紧张,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而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

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它不再仅仅追求高产量,而是注重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稳定性。

通过采用一系列生态友好的技术和方法,如轮作、间作、生物防治病虫害、有机肥料的使用等,生态农业致力于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降低对土壤、水和空气的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一理念在农业领域的体现,就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稳定、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以及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公平。

生态农业恰恰为实现这些目标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首先,生态农业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

传统农业中过度使用化肥往往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而生态农业中的有机肥料和轮作制度,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这样不仅有利于当前农作物的生长,也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生态农业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农药和化肥的流失会污染水体,造成水资源的短缺和水质恶化。

生态农业通过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雨水收集利用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压力,保障了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再者,生态农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单一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和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会对农田中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

生态农业的多样化种植模式和生物防治方法,为各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不仅能够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功能。

此外,生态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业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但生态农业通过增加土壤中的碳储存、减少能源消耗和优化土地利用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料合集目录一、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三、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四、中国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五、西藏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六、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世纪之初我国生态农业经济的研究设施农业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和水资源条件下,满足人类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设施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人为创造适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进行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生产的农业方式。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设施农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温室、大棚等设施,可以实现农作物的反季节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设施农业的发展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需要考虑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首先,设施农业需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的土地退化和土壤污染。

其次,设施农业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设施农业还需要重视农作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为了实现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推广先进的设施和技术,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其次,应加强设施农业的科研创新,探索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的设施农业模式和技术体系。

此外,应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的法规和标准体系,规范设施农业的发展和管理。

综上所述,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措施,设施农业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等环境问 题。
推广生态农业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采用生物防治、有机肥料等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化 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施用。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控制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 态环境。
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型农业建设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恢复 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05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与政策建议
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专门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农业资 源,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引言 •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与任
务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路径
与措施 •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措施
与政策建议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人们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对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滥采乱伐森林 等破坏农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大处罚
力度。
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
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 工作,提高各级政府、相关部门 和农民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培训工作 ,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帮助 他们更好地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鼓励和支持媒体开展农业可持续 发展的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对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关注度。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和改 善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 续地利用自 永 然资源, 改进资源利 特别 用方式, 增加农业投入, 持续提高资源产出率和 是生物资源 和可 再生资源, 满足逐年增长的国民 以 经济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力。 和 人民生活的 需要。 从农业资源角度来理解, 农业可持续发 5目 . 标的多 元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提高农业产 展 就是 充分开发、 合理利用一切农业资源( 包括农业 自 品的 然资 产出 产品质量和农业经济效益, 率、 而且要注重生态效 源 和农业社会资源) , 合理地协调农业资源承载力和经济发 益和社会效益, 把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放在首位, 将生 展的关系, 提高资源转化率, 使农业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优 态可持续、 经济可持续和社 会可 持续三 者统一。 化配置 达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农产品能够不断满足当代 使 二 制 约农 业 可持 续发展 的 因素 人和后代人的需求。 我国 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的过渡阶 但是 段,

制度保证, 自 确保 然资源整体性、 持续性开发和利用。就
建、 上海等7 广东、 省市人均占 有耕地已低于联合国的警戒 农业资源管理方面而言 , 涉及农、 、 、 气等多个部门, 林 水 土、 标准。 根据预测, 在2 0 达到人口 我国 0 年 3 峰值前还要增加 3 综合协调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亿多人, 有关农业资源的制约还将增大, 因而我国的粮食安 三是建立自然资源信息中心 , 自然资源信息共享, 实现
可持续发展是 中国可持 续发展 的根本 保证 和领先 领域 , 农业 可 持续发 展 就是要 使 农业具 有长 期持续 发展 的能 力 。 而农业资源如 土地 、 水资源 、 劳动力 和资金等作为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和条 件 , 接影 响着 农业发展和社 会发展 , 直 应 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本文从农 业资源角度来探讨 中国的农业可持续 发展 。 关键词 :农业 ; 农业资源 ; 可持续 发展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

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尤其在农业领域,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农业绿色发展与环保政策的关系,以及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现状和意义在中国,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土地荒漠化等。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减少,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因此,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保证农产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它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又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健康的食品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二、环保政策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环保政策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通过实施环境标准、建立环境监测机制、制定环保法律等措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进程。

首先,政府可以加强环保法规的制定和推进。

如《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针对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如土地污染、水体污染、气体排放等)进行规范和约束,强化对农业企业的监管和责任追究,促进绿色发展。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等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比如,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研发资金,开发新型农业技术;建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供融资支持,帮助农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政府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实施严格的检测标准和监管措施。

通过加强对农残的检测和治理,规范化农业生产过程,防止污染物的污染,为农业生产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坚实的保障。

三、如何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为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环保政策的落实,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技术创新。

通过投入更多的研发资金和提高农村科技人员的素质,开发适应现代化农业的新技术,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6专题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Study on Strategie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李文华1,成升魁1,梅旭荣2,刘某承1,洪传春3(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 100081;3.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110004)Li Wenhua 1, Cheng Shengkui 1, Mei Xurong 2, Liu Moucheng 1, Hong Chuanchun 3(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3.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4, China)摘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当前,中国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耕地质量下降和空间格局变化造成我国耕地资源对粮食生产的后续支撑能力不足;第二,“水减粮增”矛盾突出和“北粮南运”难以为继;第三,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实施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战略、粮食生产区再平衡战略和贸易替代战略。

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补偿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Food security i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t present, China’s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ve been faced with three problems. First, due to the shrinking of sown areas and the quality reduc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China’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cannot provide sustainable support for its food production. Seco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ing grain demand and the decreasing water resource” has become obvious and the “north-to-south grain transfer” has been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hird, the agricultural eco-environment has deteriorated and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ecosystem canno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implement the efficient moder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strategy, rebalancing strategy in the grain production area and the trade substitution strategy. Based on these strategies,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Key words: cultivated land resource; water resource; agricultural resource and eco-environment; ecosystem services; eco-compensation一、前言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和水土资源差异很大。

南方水多地少,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北方水少地多,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东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优越;西部人少地多,生态环境脆弱。

目前收稿日期:2016-01-04;修回日期:2016-01-08作者简介:李文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学;E-mail: liwh@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国家食物安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13-ZD-7)DOI 10.15302/J-CESS-2016008057中国工程科学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区域水土资源条件与已经形成的农业生产力布局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如粮食流向格局由历史上的“南粮北运”逆转为“北粮南运”,导致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的过度利用,我国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不平衡状况加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于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仍将不断增加。

同时,在城镇化逐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粮食的消费相对减少,对瓜果、肉类的消费增加,这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生产对水土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压力。

从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农业发展到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现代农业,一方面,土地实现了集约化利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1]。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模式和技术进行反思,认识到农业发展不仅是提高产量,更要改善产品品质、保障食物安全和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多种服务功能[2]。

本文主要从耕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农业生态环境三个角度,通过食物生产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状况及其所产生的水土生态环境效应的分析,探讨农业资源变化对食物安全的影响,提出促进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分析(一)耕地资源尚能保障谷物安全,但其后续支撑能力不足根据笔者测算,我国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和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时,需要播种面积达到1.067×108 hm 2。

按照耕地复种指数为120 %保守计算,则需8.667×107 hm 2耕地。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我国基本农田有1.040 5×108 hm 2。

因此,在现有农业生产条件下完全可以保障我国谷物基本自给和口粮的绝对安全。

尽管如此,我们也要看到,由于耕地数量、质量以及其时空变化对我国食物安全带来的不利影响。

1. 耕地和播种面积有减少趋势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的耕地资源为1.353 85×108 hm 2,此后则呈持续下降趋势,2012年为1.351 585×108 hm 2,三年减少了2.261×105 hm 2,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面积8.02×104 hm 2。

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以及未来五年要解决的“3个一亿人”等城镇化问题,耕地流失的局面几乎不可逆转,而后备耕地资源不足也使得耕地总量增长受限,耕地数量减少将直接造成粮食产量的降低。

与此同时,在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下,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已由 1952年年初的0.188 hm 2减少到2013年的0.099 hm 2,已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也在呈下降趋势,由1978年的1.205 87×108 hm 2下降到2014年的1.127 23×108 hm 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80.3 %下降到68.1 %。

2. 耕地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2009年)标准,我国耕地以三至六等地为主,接近全国耕地总量的60 %(见图1)。

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南地区是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71.28 %,其中一至三等的优质耕地占31 %,三至8.067.8314.4016.6615.8012.3010.337.645.804.180.00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五等地耕地等级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九等地十等地各等级耕地所占比例/%图1 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比例分布图058专题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七等的中等质量耕地占58 %。

整体来看,我国优等土地比例小,生产力提升难度大,而中等地、尤其是差等地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生产力提升空间也非常有限。

此外,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我国耕地质量有下降趋势。

第一,受干旱、洪涝、沙化、盐渍化等自然灾害和退化的威胁,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土地资源退化面积高达5.392×106 km 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2 %。

第二,大量耕地土壤污染情况严重,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107 t ,占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2.3 %。

第三,占优补劣行为加剧了优质耕地资源的流失。

目前,全国位于25°以上陡坡的耕地达4.314×106 hm 2;而位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林区、草原以及处于江河湖泊最高水位控制线范围内的耕地则达5.649× 106 hm 2。

这些本应属于生态用地的耕地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是为完成耕地占补平衡而形成的。

3. 耕地资源空间格局变化对食物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分布着我国70 %的耕地资源,水热条件良好的东部地区只分布着30 %的耕地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耕地所占比重还有所下降,我国耕地重心移动方向表现为“北进中移”的态势[3]。

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沿岸、黄土高原,以及从东北到西南大致沿第二级阶梯山地一线地区的耕地减少最为明显,而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以及内蒙古河套平原等传统产粮区耕地面积呈现增加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