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基础学之岩土中的空隙和水PPT(共42页)

合集下载

10.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_PPT课件

10.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_PPT课件
❖一般为潜水(未风化的母岩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底板);被后期 沉积物覆盖的古风化壳可赋存承压水。通常情况下,风化壳规 模相当有限,风化裂隙含水层水量不大,就地补给、就地排泄, 旱季泉流量变小或干涸。
❖(3)影响风化裂隙发育的因素 风化裂隙的发育受岩性、气候及地形的控制。
风化裂隙水示意图——层状裂隙水(局部性)
❖ 风化裂隙深度有限 ❖ 局部形成层状裂隙含水层 ❖ 动态变化大
10.3.2 裂隙的成因类型及其中的地下水
10.3.2.2 构造裂隙水
1、裂隙发育规律的控制因素 ❖ 岩石(层)力学性质
▪ 岩性:受力后的破坏(脆,塑)
▪ 结构:厚层,互层等 ❖ 构造应力
▪ 大小, ▪ 应力频率, ▪ 性质(张,压) ❖ 构造部位 应力集中的部位,裂隙常较发育,岩层透水性也好。 背斜轴部常较两翼富水,倾斜岩层较平缓岩层富水,断 层带附近往往格外富水。
具有统一的地下水位 ➢ 孔隙水的流动通常呈层流流态,符合达西定律
10.1 .1 孔隙水特征
孔隙水赋存于松散沉积物的孔隙之中。 在我国,第四系与部分第三系属未胶结或半胶 结的松散沉积物,赋存孔隙地下水。下面主要讨 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水。
❖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分布: 平原和盆地中普遍发育;砂砾构成含水层,粘性土
Fundamentals of Hydrogeology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十章 不同含水介质 中的地下水
水资源与L环O境GO工程学院
本章内容
10.1 孔隙水 10.2 岩溶水 10.3 裂隙水
孔隙水的特点
➢ 一般呈层状分布(与岩层分布一致) ➢ 水量空间分布均匀,连续性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一含水层中的孔隙水具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并

《水文地质基础》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水文地质基础》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空隙发育的复杂性
松散层主要发育孔隙,但粘性土失水干缩后可产生裂隙; 坚硬岩石中也不全为裂隙或裂隙-溶穴。如有些沉积岩往 往存在大量的原生孔隙,其数量可大大超过裂隙与溶穴。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三者比较
不同地区岩性空隙度比较
地区
岩性
孔隙度(%) 裂隙率(%)
中国北京西山 地区
美国斯普拉贝 尔油田
前苏联斯涅别 林斯基油田
慢。
第2节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矿物表面)结合水
– 溶解盐类能力较弱 – 冰点为-15℃ – 有一定的粘滞性和抗剪强度 – 在一定条件下(饱水带)可传递静水压力 – 弱结合水的外层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第2节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
概念
依靠毛细力而保持在毛细空隙中的水,称为毛细水。 毛细空隙是岩土中的细小空隙,一般指直径小于1mm的 孔隙或宽度小于0.25mm的裂隙。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中的水分 岩石的水理性质 含水层与含水系统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空 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 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孔隙 – 松散沉积物中的空隙 裂隙 – 坚硬岩石地层中的空隙 溶穴 – 可溶性基岩地层中经溶蚀后的空隙
毛细现象及实质
将一根玻璃毛细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 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 细现象。 其实质是毛细张力的作用。
形弯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强Pc,是个负压强,称毛细负压。
毛细上升高度hc(capillary height)和毛细上 升速度
式中D的单位为mm,Pc为毛细压力。 对主曲率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毛细空隙,拉普拉斯公式:

水文地质学基础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本节小结
空隙空间的类型 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有效应力原理
思考题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毛细水
毛细水 支持毛细带 悬挂毛细带 孔角毛细水
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未饱和空隙: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水,高水汽压力处向低水汽压力处运移 冻土:我国北方;东北、青藏:多年冻土 结晶水、结构水、沸石水
有效应力原理
有效应力增加:岩土压密、土体抗剪能力降低 引发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砂土液化、滑坡等
裂隙和溶穴
固结岩石:发育裂隙,系在各种应力作用下破裂变形而成 可溶岩石:原有孔隙或裂隙,经地下水溶蚀,扩大为溶穴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
结合水:固相表面引力大于自身重力的水
重力水
重力水:固体表层结合水层以外受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 吸引力,在重力作用下运移 重力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地层岩石空隙中如存在一定的重力水,就可以通过泉,或 井流出(抽出),为人们所用 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n Vn 或 n Vn 100%
V
V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控制岩土滞留、释 出传输水的能力
孔隙度:描述孔隙的多少 定义:单位体积岩土中孔隙所占的比例
孔隙度:影响因素
颗粒排列
立方体排列(n~48%)
立方体排列——最松散排列:n~48 四面体排列——最紧密排列:n~26 松散岩土孔隙度多介于二者之间
提纲
岩土中的空隙 岩土中的水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
岩土中的空隙
地壳表层就像饱含水分的海绵 岩土空隙是地下水的储容空间和传输通道 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放和传输水的性能 空隙类型:孔隙、裂隙、溶穴

水文地质学基础共40页PPT课件

水文地质学基础共40页PPT课件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由于潜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处向低处流动,一般情况下,潜水面不水平,是一个向排泄区微微倾斜的曲面 。 该曲面往往与地表面一致,但起伏比较平缓 。 潜水面首先受地表水文网密度和切割深度的控制。 在地形切割强烈地区,地下水补给河水,潜水面向河道倾斜;在河流的下游,河床往往高于地面,河水位高于潜水位,河水补给潜水,则潜水面向河流外侧倾斜。 潜水面形状还受含水层岩性及过水断面大小影响 含水介质透水性越强,其中潜水水面越缓;介质透水性越差,潜水面越陡。在均质的介质中,当潜水流经较大的过水断面时,其水力坡度变缓。
3.3 地下水分类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潜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岩溶潜水
承压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
上层滞水(a) 、潜水(b)、承压水(c)
a
b
c
一、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水。 自由表面—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隔水顶板,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任何附加压强。 稳定—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与上层滞水区分。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建筑房屋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3.1 包气带与饱水带
3.2 含水层 隔水层 弱透水层
一、基本概念 饱水岩层中,根据岩层给水与透水能力而进行的划分: 含水层(Aquifer): 是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各类砂土,砂岩等 隔水层(Aquifuge): 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基岩、页岩、板岩、粘土(致密) 弱透水层(Aquitard): 渗透性很差,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但在较大水力梯度作用下,具有一定的透水能力的岩层——各种粘土,泥质粉砂岩、砂质页岩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第二章 岩石中的孔隙与水
11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大小与岩石颗粒的分选程度的关系: ? 问:下列2种试样哪种孔隙大?
a—砂砾混合样
b—砾
a试样的孔隙为细颗粒形成的小孔石隙。
分选愈差,细粒占的比例愈大,孔隙愈小! 胶结程度越好,充填物越多,孔隙愈小!
12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影响孔隙大小的因素: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 定义:某一体积岩石(包括颗粒骨架与空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 占的比例。通常用 n 表示
n Vn 100 % VT
?问:孔隙度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颗粒大小有关? a. 与排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理想最疏松孔隙为47.64%,最紧密排列孔隙为25.95%。 b. 与分选有关——下面试样哪个孔隙度大?哪个小? 试样:①砾石 ②砂石 ③混合样
17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颗粒排列方式对孔隙度的影响 理想最疏松排列(立方体):孔隙度为 47.64%; 理想最紧密排列(四面体):孔隙度为 25.95%。 排列愈紧密孔隙度愈小。
18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粘性土的孔隙与孔隙度
粘土颗粒(指直径<0.005mm的颗粒); 粘性土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连结力强;颗粒表面带 电,
达到70%
16
第1节 岩石中的空隙—孔隙
这里与粒径的关系是:粒径愈小,孔隙度愈大!
与以上分析有矛盾!为什么? 砂样与砾石样混合时,砾石样中孔隙体积变小,因此 孔隙度变小。 当粗细颗粒完全混合时,混合样的孔隙度:
n混=n粗×n细 因此影响孔隙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试样的分选程度, 分选愈差,孔隙度愈小! 为何粘性土的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4%可达 70%?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PPT.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PPT.

颗粒排列方式与孔隙大小关系 立方体排列
四面体排列
d’
立方体排列的理想等径园球颗粒 孔隙大小特征的描述:孔喉(d) d=0.414D
孔腹(d’) d’=0.732D
四面体排列的理想等径园球颗粒 孔喉(d) d=0.155D
砂砾石土孔隙大小与什么有关?
颗粒大小、排列(立方体或四面体)、分 选、胶结与充填等。
溶孔 溶隙 溶洞
孔隙特征的对比
空隙特征的比较 含水介质——由各类空隙所构成的岩石称为含水介质,
也称为介质场。 含水介质的空间分布与连通特征(孔隙含水介质、裂隙
含水介质、溶质含水介质)是不同的。
空隙特征的对比
三种主要类型的含水介质比较: 连通性— 孔隙介质最好,其它较差 空间分布—孔隙介质分布最均匀,裂隙不均匀,溶穴极不
孔隙度是描述松散岩石中孔隙多少的指标,通常用n 表示 案例:三十年来,大世界科技公司的图书馆一直由塞尔马管理。然而近年图书管理工作的变化使她闷闷不乐。尽管她是个娴熟的打字
员,但她适应不了电脑和日益加速的现代生活节奏。她感到自己该退休了。与塞尔马不同,电脑维修部门的凯文是个踌躇满志的年轻
人,他对该工作岗位提出了申请。他认为公司需要的是一个精通电脑的“知识型管理员”而非普通的图书管理员。在这一岗位工作的人 不仅应为公司员工查找图书资料和从因特网上获得信息提供方便,而且还要将公司各部门信息汇总,使公司所有雇员都可以看到。凯
师:上午体内的热量消耗大,需要得到补充,而且还要为下午的学习活动 做准备,所以午餐要吃饱。而晚餐吃的太多,会引响睡眠。
所以不要吃的太饱。但如果晚上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帮妈妈洗碗扫地,还要学习,那晚餐要吃得较好。
第 2、四溺部水a分的. 急与劳救动方排安法全列有关——紧密与疏松

水文地质学-第2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份

水文地质学-第2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份

chd-qw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15
chd-qw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16
四、岩石中的空隙小结
1、岩石中的空隙是研究地下水的基础 2、分布特点:孔隙主要分布于松散堆积物中,分布广 泛,联通均匀 裂隙分布于坚硬岩石中,分布不均 溶穴分布可溶性岩石中,分布不均 3、孔隙度,运用范围广;裂隙率、岩溶率受到地区限 制,运用不广,代表性不强。三者定义也各不相同。 4、裂隙率和岩溶率可以直接评价赋水性,孔隙度加孔 隙大小才可评价。 5、孔隙度及其影响因素。 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分为三种类型地下水:①孔隙水;② 裂隙水;③岩溶水。
§2.3 与水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四、透水性 1、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叫做透水性。 2、定量指标:渗透系数 3、影响透水性的因素: 1)空隙的大小和联通情况,特别是最小空隙直 径的影响,平均孔隙直径。 2)孔隙度:粘土和砂砾石孔隙度的区别。 颗粒的分选性,决定孔隙的变化和曲折性。
chd-qw
水文地质学
第二章 岩石中的 空隙与水分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1 岩石中的空隙
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先决 条件,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联通状况 和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 运动。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 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 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 溶穴。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13
在花岗岩闪长岩岩体边坡上,分布大量陡于80°倾角的 构造裂隙。
chd-qw
第二章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14
§2.1.3 溶穴
1、溶穴:起因于水的溶蚀,在可溶岩(白云 岩、岩盐、石膏、石灰岩等)中形成的空洞 (溶隙)。 (cavity)-- soluble rock 2、岩溶率:Kk=Vk/V 特点:岩溶率的变化范围很大,且在相邻很近 地点处岩溶率完全不同,同一地点的不同深 度处岩溶率也有很大变化。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2018/10/10
5
岩石中的空隙: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岩土颗粒组成的,颗粒或者 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图2-1各类岩石中 的孔隙示意
– 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所占的比 例。与土力学中的孔隙比概念比较?! –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颗粒的分选程度和排列方式,其 次是颗粒形状和胶结充填情况。对于黏性土,会存在结构孔 隙和其他次生孔隙,也是重要因素。 – 以等粒圆球为例,说明排列方式影响孔隙度的大小
2018/10/10
18
• 给水度(2)
– 给水度的大小受岩性、初始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地 下水位下降速率等因素的影响。
• 岩性:颗粒大小与空隙大小 • 初始水位埋深与最大毛细上升高度
• 地下水位下降快,水可能来不及释出;下降慢,才能充分 给水。
重力释水并非瞬间完成,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因此 往往滞后于水位下降
2018/10/10
9
岩石中的空隙: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 可溶岩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石灰岩、白云岩、岩盐、 石膏。
• 溶隙率:溶隙的体积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的体积的 比值。 • 溶隙(穴)特点:发育规模大小悬殊,在岩石中分布 极不均匀
岩石中的空隙只有互相联通,形成网络,才具有水文地质 意义上的储水空间和运移通道作用;而各类空隙的联通情 况各不相同,甚至相差甚远,这就定了赋存其中的地下水 的运动规律也不相同。
水文地质学
第三讲 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OUTLINE
• 岩石中的空隙 •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 与水的储运有关的岩石的性质 •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石的压密
2018/10/10
2
怎样认识岩石中的空隙?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一松散岩石孔隙持水和给水课件PPT.

水文地质学基础实验一松散岩石孔隙持水和给水课件PPT.

评价地下水资源量的一个重要参 数, 也是矿坑排水或疏干、建筑 工程地基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必需 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 可使学生加深 对孔隙度、给水度和持水度概念 的理解, 掌握室内测定基本方法;
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 记录, 分析讲义中本次实验后面的 相关问题, 写出实验报告书。
样品 含水 体积 (V持水)
实测 的持 水度
(%)
平均 值
试样的总重量W干试样_________ 试样的体积V干试样__________ 注:表中湿样为保持水样, 干样为烘干后样, 重量单位为克。
六、计算
将以上实验数据记录表中各 相应量代入下式即可求出其水文 地质参数:
n = Sr + 其中:
n =(V饱水/ V干试样)×100% Sr =(V持水/ V干试样)×100%
2、本实验应平行测定二次以 上, 平均误差不得大于0.5%。
八、撰写实验报告
主要包括对本次实验过程中 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以及 实验讲义中本次实验后面所提的 问题的看法。
石家庄经济学院工程学院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研室监制
2004. 11
岩石的空隙是地下水赋存的 场所和运移的通道, 作为含水介 质, 空隙的性状严格控制着地下 水的分布、埋藏和运动特征。
在孔隙水研究中,首先要对岩 石的孔隙度、持水度和给水度进 行实际测定, 以了解岩层容水、 持水和给水能力等方面的水文地
质特征。
岩石的孔隙度是用以表征岩 石容水性能的重要指标; 岩石的 持水度是用来表征岩石在重力作 用下仍能保持一定水量能力的指 标; 岩石的给水度是表征饱水岩 石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或给出水 量大小的指标。岩石的给水度是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3章_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3章_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胶结程度
胶结程度越好(胶结物越多),孔隙越小
颗粒形状
形状越不规则,棱角越明显,排列越疏松,孔隙度越大
粘土:直径<0.005 mm的土颗粒 粘性土颗粒细小,比表面大,连结力强;颗粒表面带电, 易连结形成粘粒团,构成颗粒集合体
颗粒集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沉积,形成峰窝或絮状结构 粘土孔隙
结构孔隙—粘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次生孔隙—节理、裂缝、虫孔、根孔等 粘土孔隙度常大于粗粒土
弱结合水的特点
密度大于1,为1.3~1.8 g/cm3 不受重力影响 可以从簿膜厚的颗粒向簿膜薄的颗粒方向移动, 但速度十分缓慢
溶解盐类能力较弱 冰点为-15 ℃ 有一定的粘滞性和抗剪强度 在一定条件下(饱水带)可传递静水压力 弱结合水的外层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重力水
重力水:固体表层结合水层以外受重力影响大于固体表面 吸引力,在重力作用下运移 重力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地层岩石空隙中如存在一定的重力水,就可以通过泉,或 井流出(抽出),为人们所用 重力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水文地质学基础
第三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杨峰田 讲师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yangfengtian@
2012年11月14日
提纲
岩土中的空隙 岩土中的水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体变形破坏
孔隙度:定义
n V n 或 n Vn 100%

V
V
孔隙的多少:决定岩土储容水的能力,控制岩土滞留、释 出传输水的能力
本节小结
空隙空间的类型 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 有效应力原理
思考题
孔隙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毛细水

水文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水文资料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二章PPT课件

漂砾 、块石 >200
大于罐头瓶
卵石、碎石 200 ~ 20
罐头瓶 ~玻璃球
砾石、石屑
20 ~ 2
玻璃球(鹌鹑蛋 ~大米
砂(粗、中、细) 2 ~ 0.05 大米~小米~粗玉米面
粉砂(土) 0.05 ~ 0.005 细玉米面
黏土
<0.005
特粉Biblioteka 混合类:砂黏(砂质黏土),以黏土为主但含少量砂
砂卵石,以卵石为主,含少量砂。
注意:三种颗粒直径不同的等粒岩石,排列方式
相同时,孔隙度完全相同。
②颗粒的分选—在颗粒大小不等时,分选差则孔
隙度小, 分选好则孔隙度大。
③颗粒的形状及胶结—磨圆愈好,孔隙度愈小,
胶结可以降低孔隙度。
④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孔隙及次生孔隙。
7
8
9
松散岩石储容水分的能力,与孔隙度关系很大,而地下水
的运动条件则首先取决于孔隙的大小,影响孔隙大小的主要因
n Vn 100% V
其中:Vn ——岩石的孔隙体积,V——包括孔隙在内
的整个岩石总体积。 6
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颗粒排列情况及分选程
度,另外颗粒形状及胶结充填情况也影响孔隙度。
①颗粒的排列—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理
论上几何计算立方体排列最疏松,孔隙度为47.64%
,四面体排列为最紧密,孔隙度为25.95%。
②颗粒的排列方式—以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为例,颗粒直
径为D,孔喉直径为d,立方体排列时,d=0.424D,作四面体
排列时,d=0.155D。
③考虑粘性土的结构孔隙及次生孔隙。
10
11
孔隙通道最细小的部分称作孔喉,最宽大的 部分称作孔腹,孔喉对水流的影响更大。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03
地下水资源保护
水文地质学在地下水资源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地下水污
染源、污染物迁移规律等,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免受
污染。
地下水污染防治
污染源调查
水文地质学通过调查地下水污染 源,了解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污染物迁移规律研

水文地质学研究污染物在地下水 中的迁移规律,包括污染物扩散 速度、范围等,有助于预测污染 发展趋势和制定应对措施。

溶洞
指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 而形成的地下洞室。
空隙形成
天然形成
岩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矿物结晶、沉积物堆积等自然作用形成的空隙。
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过程中,岩石受到挤压、拉伸等作用力,形成裂缝或断裂,形成空隙。
溶蚀作用
地下水在可溶性岩石中流动,溶解岩石,形成溶洞等空隙。
空隙分布
和经济损失。
灾害治理与恢复
水文地质学在地质灾害治理和灾后恢复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评估灾害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和恢复措
施,促进灾区的可持续发展。
05
未来研究方向
空隙形成机制研究
总结词
深入研究空隙的形成机制,包括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演化规律。
详细描述
空隙的形成与岩石的成岩环境、沉积作用、构造运动等密切相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模拟、数 值模拟和实地观测等方法,深入探究空隙的形成机制,为水文地质学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number {01}
目 录
• 岩石中的空隙 • 岩石中的水分 • 空隙与水分的相互关系 • 水文地质学应用 • 未来研究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v
Vk V
连通性:总体上差,局部可以很好,形成溶穴含水系统。 找水就要找主干,但地质开采要避免碰到主干——暗河。
四、地下水分类
按含水介质(空隙特征)分: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Outwash sand and gravel in a gravel pit
Actual tortuous flow paths through the pore spaces
(1)粘土颗粒
• 粘性土:土体颗粒直径﹤0.005mm • 粘土由于颗粒细小,比表面积大,颗粒表面常带有电荷,所以连结力强 • 粘粒在悬浮推移互相接触时,就会连结起来形成“粘粒团” • 细小粘粒团构成颗粒集合体,可形成比颗粒自身还大的结构孔隙 • 集合体与集合体结合构成粘性土的沉积结构特征。
(2)粘土孔隙
3. 岩土空隙的描述:形状、大小、多少、分布规律和 连通性。
4. 岩土空隙的水文地质分类:松散岩土中的孔隙、坚 硬岩石中的裂隙、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岩土中的各种空隙
分选良好, 排列疏松的砂
分选良好, 排列紧密的砂
具有结构孔隙的 粘土
经过压缩的粘土
具有裂隙的岩石
具有溶隙及溶穴的 可溶岩
一、孔隙
1. 概念:存在于松散的或未完全胶结的岩土颗粒之间或颗 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3. 种类:溶孔(压水试验,石灰岩的微空隙), 溶蚀裂隙,溶隙,地下暗河。
4.特征
描述量 形状
大小 多少 分布规律
连通性
有方向性 极不均匀 KV 极不均匀 总体差,局部可以很好
形状:有方向性,主要在裂隙基础上进一步溶蚀而成,所以具 有裂隙特征。
大小:极不均匀,暗河,主干溶蚀形成。
多少:岩溶率 分布:极不均匀(保留了裂隙特征)
➢ 颗粒分选程度: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分选程度不好,大颗粒
孔隙被小颗粒充填,降低孔隙。(分选程度是指颗粒粒度的均匀程度, 土力学中也称不均匀系数。)
➢ 颗粒形状:越不规则,越疏松,孔隙度就越大。 ➢ 胶结充填:孔隙被胶结充填,孔隙度减小。 ➢ 对于粘性土,还与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有关。
粘性土的孔隙与孔隙度
粘性土:蜂窝、絮状结构,如同海绵
• 结构孔隙:集合体与集合体、粘粒与粘粒之间的孔隙。 • 次生孔隙:虫孔、根系孔、干裂缝等。
松散岩石孔隙度参考数值(据弗里泽等,1987)
岩石名称
砾石
孔隙度变化 25%-40% 区间
砂 25%-50%
粉砂 35%-50%
粘土 40%-70%
注: (1)与粒径的关系不是粒径愈大则孔隙度愈大 (2)孔隙度超过最疏松排列的47.62%,达到70%
不均匀
总体:不好
局部:好,主干断裂
大小:大的有构造断裂带,小的要用显微镜看。具有级次,大构造-。
连通性:总体上不好,局部可能很好,形成裂隙系统。找水,局部裂 隙,最好找在最大断裂带上,主干断裂, 裂隙含水系统。
多少:裂隙率。线裂隙率:与裂隙走向垂直方向上单位长度内裂隙所 占的比例。 面裂隙率,体裂隙率。野外研究裂隙时应注意测定裂隙的方 向、宽度、延伸长度、充填情况等,这些影响水的运动。
2. 分布:最新沉积、新生界、主要在第四系沉积层中的碎 石土、砂土、粘土等,其次是胶结不完全的第三系或中生界部 分地层。如河边砂砾中存在的孔隙。
3. 特征:
描述量
多少 n
形状
大小 分布规律 连通性
不具有方向性 小而均匀 均匀

多少:
度量指标:孔隙度(n)
(1)概念:某一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
比例。
n Vn 100% V
(2)研究意义(作用):影响岩石储容地下水的能力的大小。
(3)测定方法:
砂、砾等松散岩土一般用注水方法,粘土遇水膨胀不能;
容重-比重法:细砂,先测岩土的容重r、比重
n(1r)10% 0
(4)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 颗粒排列方式:等粒状:最疏松排列:立方体:n=47.62%; 最紧密排列:四面体:n=25.95%。(未涉及粒径大小,粒 径大小不同,但等粒状、排列方式相同时,孔隙度是相同 的)
水文地质学基础 General Hydrogeology
第3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本章内容
3.1 岩土中的空隙 3.2 岩土中的水 3.3 与水有关的岩土性质 3.4 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变形破坏
4.1 岩土中的空隙
1. 岩土空隙在地球上的分布:地壳表层十余公里,尤 其近1~2公里以内。
2. 岩土空隙的水文地质意义:是地下水的赋存场所和 运移通道。
Limestone exposed in a road cut
大小:
(1)研究意义(作用):孔腹和孔喉,影响地下水的运动, 尤其是孔喉直径大小对地下水流动起关键性作用。
(2)影响因素:
➢ 颗粒大小:尤其是细小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大形成的孔隙 越大。 ➢ 颗粒排列方式:理想等粒圆球状颗粒,颗粒直径为D,孔 喉直径为d
立方体排列时,d=0.414D 四面体排列时,d=0.155D。 ➢ 对于粘性土:还与结构孔隙、次生孔隙有关。
各种岩石裂隙率数值表(变化范围)
岩石 名称
碎屑岩 化学岩 岩浆岩 变质岩 玄武岩 凝灰岩 现代火山岩
裂隙率 %
3-30 <1-30
2-5
2-5 1-12 4-40
50
三、溶穴
1. 概念:可溶岩石在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 必须在原有空隙、裂隙发育基础上产生的。
2. 分布:可溶岩的沉积岩,如常见的灰岩,白云 岩。
3. 分类:按成因分: 成岩裂隙: 岩浆作用:侵入、喷出,冷凝收缩(岩浆岩)
成岩作用 沉积作用:固结、干缩 (沉积岩)。
岩浆岩最普遍,玄武岩(基性)柱状节理最有水文地质意义。
风化裂隙:风化作用 构造裂隙:构造应力作用 卸荷裂隙
4.特征
描述量 形状
大小 多少 分布规律
连通性
有方向性 相差悬殊 k 不均匀
孔喉(直径为d)与孔腹(直径为d’) 通过孔隙通道中心切面图
假定颗粒为等粒球体(直径为D)作立方体排列
孔隙与粒径关系
砾石(模型)
砂土样品
砂砾混合样品
颗粒排列形式
立方体排列
四面体排列
二、裂隙
1. 概念:岩石形成以后,由于各种内、外营力的作用,使 岩石遭到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2. 分布:主要分布在固结岩层: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等保留原来成岩孔隙,但主要是在后期应力作用下产生裂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