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的临床观察分析
用异感法麻醉穿刺的患者 , 镇痛评分结果
优 良率 为 8 % , 中有 1 % 患 者 出 现 神 9 其 0
结 果
臂丛 神 经 阻 滞 是 上 肢 手 术 最 常 用 的 麻 醉方 法 , 别 是肌 间沟 阻滞 法 更 是 最 常 特
感 觉异 常等。为此个别患者不分情况 , 先
-
检
把责任 推给麻 醉科, 给麻醉科造成 了很大 的影响。总之 , 解剖法 臂丛神经阻滞法, 具 有其操作简单 、 损伤小、 安全有效及患者意 识清醒等优点, 并能够大大减少患者上肢手 术并发症 的发生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醉成 功 率 高 。
和向内刺入 , 到有 明显异感 , 直 回抽无 血 后 才 注 药 ( % 利 多 卡 因 + .5 布 比 卡 2 07% 因混合液 2 m ) 5 1。记 录两组 的试 穿次数 、
进 针 深 度 和 注 药 后 的 起 效 时 间 , 意 观 察 注 有无刺破血管 、 气胸 等并 发 症 。
和对照组, 8 各 4例 , 分别对 两组采用解剖 定位法和异 感法 实行 穿刺 的临床 资料 进
行 了回顾 性 分 析 。 结 果 : 用解 剖 定 位 臂 采
者, 其标志往往 不清楚 , 定位 时要 求患 者 轻微抬 头 , 颈部侧曲或枕部垫 薄枕加 以改 善, 可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摸 到一条 小 肌 肉 , 为 前 斜 角 肌 , 后 即为 前 、 即 其 中斜 角
也 不是 很 好 , 为 异感 的 产生 与神 经 受 到 因 穿 刺 针 的碰 触 有 关 , 如果 操 作 粗 暴 很 可 能 损 伤 神 经 。对 于 一 些 神 经 阻滞 , 由于 神 经 分 布 的 部 位 和 患 者 的 状 态 , 可 能 无 法 引 有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周围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满意的神经阻滞应具备三个条件:①穿刺针正确达到神经附近;②足够的局麻药浓度;③充分的作用时间使局麻药达到需阻滞神经的神经膜上的受体部位。
一、解剖标记定位根据神经的局部解剖特点寻找其体表或深部的标志,如特定体表标志、浅层的骨性突起、血管搏动、皮纹及在皮肤上测量到的定位点深层标志如筋膜韧带、深部动脉或肌腱孔穴及骨骼。
操作者穿刺时的“针感”,即感觉穿刺的深浅位置,各种深层组织的硬度、坚实感及阻力等。
局麻药注入到神经干周围后可浸润扩散到神经干表面,并逐步达到神经干完全阻滞。
但解剖定位只局限于较细的神经分支,如腕部和踝部神经阻滞成功率高,而较粗神经除了腋路臂丛通过穿透腋动脉定位外,其他很少使用。
二、找寻异感定位在解剖定位基础上,按神经干的走行方向找寻异感。
理论上,获得异感后注药,更接近被阻滞神经,其效果应更完善。
根据手术范围和时间等决定阻滞方法。
应尽可能用细针穿刺,针斜面宜短,以免不必要的神经损伤。
目前应用神经刺激器及超声引导神经定位,因此不需找寻异感定位。
三、神经刺激器定位(一)工作原理周围神经刺激器产生单个刺激波,刺激周围神经干,诱发该神经运动分支所支配的肌纤维收缩,并通过与神经刺激器相连的绝缘针直接注入局麻药,达到神经阻滞的目的。
目前临床使用的神经刺激器都具有较大可调范围的连续输出电流,电流极性标记清晰。
(二)绝缘穿刺针选择尽可能选用细的穿刺针,最好用22G。
选用B斜面(19°角)或短斜面(45°角)的穿刺针。
上肢神经阻滞通常选用5cm穿刺针,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选用10cm穿刺针。
神经刺激器的输出电流0.2~10mA,频率1Hz。
需一次注入大剂量局麻药时,用大容量的注射器与阻滞针相衔接,以确保在回吸和注药时针头位置稳定。
(三)操作方法将周围神经刺激器的正极通过一个电极与病人穿刺区以外的皮肤相连,负极与消毒绝缘针连接。
先设置电流强度为1~1.5mA,刺激频率为2Hz。
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常见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1. 传统方式:患者平躺,并将骶尾部抬高。
医生通过手指触摸找到患者的骶尾肌和坐骨结节。
然后在坐骨结节的外上方约2-3cm处用酒精消毒,然后用针头注射麻药。
2. 超声引导:医生使用超声波仪器定位坐骨神经和相关解剖结构,然后进行阻滞注射。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CT或X光引导:在一些复杂情况下,医生可能使用CT或X光引导以更准确地定位坐骨神经。
无论使用哪种定位方法,医生在进行坐骨神经阻滞前应仔细检查患者的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接受该治疗。
此外,需要使用无菌操作,并密切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情况。
臂丛神经阻滞的定位
传统定位法如教科书所说步骤施行,但 通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如易出现阻滞不 全,特别是肩部与尺侧手术,定位盲目 性大,常需辅助静脉麻醉药,麻醉风险 加大。
局麻药的配制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 75毫克 +2%利多卡因20毫升,加生理盐水至40 毫升
定位
一,臂丛神经从颈椎到腋窝远端一直被 椎前筋膜及其延续的筋膜所围绕,处于 一个持续相连的筋膜间隙中,故从腋鞘 注入局麻药,只要有足够量,可一直阻 滞到颈丛神经 。
二,引出到手的异感,这一点很重要。臂丛阻滞 引出肩的异感往往不可靠,也不用追求桡侧 或是尺侧的异感,只要异感到手即可。阻滞 臂丛的部位是在神经根的附近,而神经外的 筋膜尚不完整,所以药物扩散浸润麻醉效果 确切。臂丛自上而下是C5,6,7和T1,如果 针引出肩和上臂的异感,针尖可能在C5的附 近,如果用药可能下面浸润不到,如果异感 到手,至少是在C6,7的附近,也就是在臂 丛迟百胜 二0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简介
臂丛神经阻滞对病人生理功能干扰小, 血流动力学稳定,能有效阻断各种不良 的神经反射、预防手术创伤应激反应, 便于手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基层医院 上肢手术患者较多,因此臂丛神经阻滞 的熟练掌握就非常重要,以免出现损伤血 管及出现阻滞不全现象。神经刺激仪、 超声引导的应用虽然使阻滞成功率大大 提高,但在基层医院却难以广泛开展。
三,手指沿肌间沟下摸,直到锁骨上窝
触得锁骨下动脉搏动,同时向沟内重压, 病人诉手臂麻木或有易感,则定位无误。
四,一般第六颈椎横突与环状软骨处于
同一水平,故从环状软骨向后作一水平 线,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
五,不寻找异感,而是穿刺时以较明显 的突破感为准,此时针尖已进入臂丛鞘 内,给药20-25ml效果绝大多数很好。穿 刺针头用5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穿刺前 把针头对着酒精棉球扎10次,这样针尖 就会变钝,突破感才会出来,当然也有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
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前言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治疗慢性疾病和急性疼痛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准确定位可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神经阻滞定位的应用进展进行探讨。
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神经阻滞是通过药物或物理损伤的方法使靠近神经元的微小结构受到损伤,以抑制或减轻神经反应。
神经阻滞的实现需要准确地定位,以确保在实施过程中与进一步损伤有关的风险被最小化。
现在常用的工具包括神经刺激器、超声引导技术和X线引导技术等。
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发展,使得神经阻滞成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神经阻滞的进展神经阻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医疗领域,如麻醉学、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等等。
尽管这项技术持续进步,但值得关注的是,使用高超的定位和引导技术仍然是神经阻滞技术的关键点之一,特别是在复杂和狭窄的区域进行操作时。
因此,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进展是神经阻滞技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一。
神经定位技术神经定位技术使临床医生在操作时能够精确控制注射点。
它是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项技术利用超声、X线技术或电生理技术等来收集神经电信号和影像数据,并使医生通过这些信号和影像数据来确定适当的注射位置。
神经阻滞的特定用法通过精确的神经阻滞定位技术,我们可以实现一系列特定用途。
例如:1.阻塞性疼痛的治疗阻塞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例如癌症疼痛和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阻滞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患者神经的工作来控制疼痛。
2. 神经丛阻滞术神经丛阻滞术是一种用于控制三叉神经疼痛的方法,它通过接近颅骨底部的三叉神经干来实现。
它可以帮助控制由神经束刺激引起的疼痛。
3.神经切除术一些神经疾病可以通过神经阻滞定位技术进行治疗。
这些疾病需要通过直接切除神经组织来实现,例如癌症患者或急性疼痛患者。
4. 疼痛管理在医院中,神经阻滞是一种重要的疼痛管理技术。
通过神经阻滞,在病人不适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或有对其他治疗方法引起过敏反应的情况下,可以极大地减轻病人的疼痛。
神经阻滞定位方法进展
一、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I. Ana tom y location 异感定位 Se nsory location 超声和放射学定位 Ultrasound and
(一)解剖定位
An atom y loc ati on
神经解剖变异,神经分布不规则,神经不 是集中某个单一的点,解剖标记不明确或 不易辨认,因此,临床操作难度较大。
B asi c p rin ci pl es of U ltrasou n d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为2.5~20MHz
Clinical ultrasound with 2.5~20MHz
频率越高空间分辨率越好,但穿透性越差;反之亦然
Higher frequency with better space differentiation ratio but less penetrability; vice ver sa
(二)异感定位 Sensory location
n 是否需要寻找异感尚有争议 Debat e of finding specia l sensory 找到“ 异感” ,麻醉效果并非一定完善 Unsa t is fied an est hetic effect s w ith s ens ory loca t ion 神经分布与病人状态,可能无法引出异感 Sensa tion ma y b e not foun d in som e pat ien ts 寻找异感可能损伤神经 M a ybe da ma ge nerves
缺点 Di sadvan tag es
需要特殊设备和人员技术培训 Nee d equipm ents and training 增加了操作步骤 M ore operation steps 仪器体积较大,价格昂贵 Large size and ex pensive e quipme nt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
5cm),注入麻药.★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
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
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
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
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
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坐骨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和疼痛管理领域。
为了确保坐骨神经准确地被阻滞,麻醉定位器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的原理、应用、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
1.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的原理坐骨神经阻滞是通过向坐骨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来生成局部麻醉作用,从而实现疼痛的缓解或患者手术需要。
麻醉定位器是一种用于辅助医生准确定位坐骨神经位置的设备。
该定位器通常由超声设备、神经电刺激器和针道导航系统组成。
超声设备可以为医生提供实时、清晰的影像,以帮助他们确定坐骨神经的位置。
神经电刺激器则可以通过电刺激坐骨神经,以判断是否已经准确找到了该神经。
针道导航系统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地将针头导入到坐骨神经周围。
2.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的应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手术麻醉在全麻下进行手术过程中,坐骨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手术部位的疼痛,同时还可以降低全麻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全麻引起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麻醉定位器的使用可以确保手术医生准确地找到坐骨神经,从而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
2.2 疼痛管理坐骨神经阻滞也广泛用于疼痛管理领域。
对于患有坐骨神经痛或其他与坐骨神经相关的疾病的患者,坐骨神经阻滞可以提供持久的疼痛缓解效果。
麻醉定位器的使用可以准确地定位坐骨神经,从而确保麻醉药物准确地注射到目标区域。
3.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的优势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器相对于传统的手动定位方法具有以下优势:3.1 提高准确性传统的手动定位方法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和技巧,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误差。
而麻醉定位器借助超声设备和神经电刺激器的辅助,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减少了误差。
3.2 缩短手术时间通过使用麻醉定位器,医生可以更快地找到坐骨神经,减少了手术中定位的时间,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
这对于需要迅速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3 增强安全性麻醉定位器的使用可以降低误伤周围组织和血管的风险。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在现代医学领域中,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患者带来了更加舒适和安全的手术体验。
神经阻滞麻醉作为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其效果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定位。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应运而生。
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阻断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特定区域的目的。
然而,要确保麻醉药物准确地作用于目标神经,定位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传统的定位方法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和解剖标志,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麻醉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些装置通常基于不同的原理和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引导。
一种常见的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是超声引导系统。
超声技术利用声波的反射和散射原理,能够实时显示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的结构和位置。
医生在进行神经阻滞操作时,可以通过超声图像清晰地看到目标神经的位置、形态和周围的解剖关系,从而准确地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周围。
超声引导不仅提高了麻醉的成功率,还减少了药物的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
另一种重要的定位装置是神经刺激仪。
神经刺激仪通过向神经发送微弱的电流,引起相应的肌肉收缩反应,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神经的位置。
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渐调整刺激电流的强度和频率,根据肌肉的收缩情况来判断神经的位置。
当找到准确的神经位置时,肌肉收缩反应会达到最强,此时即可进行麻醉药物的注射。
除了超声引导系统和神经刺激仪,还有一些结合了多种技术的复合定位装置。
这些装置综合利用了超声成像、神经刺激、电磁定位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的精度和可靠性。
神经阻滞麻醉定位装置的使用不仅对患者有益,也为医生带来了诸多便利。
对于患者来说,准确的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少手术中的疼痛和不适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对于医生而言,定位装置提供了更直观、更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手术操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减轻工作压力。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操作方法详解
腰椎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的方法。
下面是腰椎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的详解:
1. 预备工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取坐位或仰卧位,肩部向前下方倾斜20度,使肩甲下缘与腰棘骨接触。
术区消毒麻醉,然后覆盖无菌巾。
2. 定位:用适当方法辨认骨性和软组织的表面标志物,如腰棘骨、髋嵴、耻骨、骶骨等。
通过肌肉的触觉、声音和电刺激,定位椎间隙和神经阻滞点。
3. 皮肤麻醉:扎入麻醉药物,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穿刺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直至进入上述椎间隙。
4. 针头进入:将神经阻滞针与指导针连接在一起,通过皮下组织、突子肌、棘下韧带和黄韧带,将针头推进到椎间隙。
5. 确定针头位置:进针过程中,通过监测进针时的电生理反应和液体反应,判断针头是否准确进入椎间隙,并避免进入神经或血管。
6. 注入药物:当针头正确进入椎间隙后,可以注入适量的药物,如麻醉药物、类固醇等。
7. 检查疗效:注入药物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评估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腰椎神经阻滞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并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告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同时,操作者应具备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技术,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阻滞技术操作规范神经阻滞技术是一种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神经丛、神经节周围,阻滞七传导冲动,使受该神经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方法。
下面介绍颈神经丛阻滞和臂神经丛阻滞的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颈神经丛阻滞适用于颈部手术的麻醉、颈部肿瘤或神经性疼痛治疗。
操作时,病人仰卧,头向对侧偏转并向后仰,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颈浅丛阻滞需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做一皮丘,与皮肤平面垂直进针达筋膜处,同吸无血液即注入局麻药5~10ml。
颈深丛阻滞则采用改良方法,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当穿刺达颈3或颈4横突后,将针稍后退离开骨质并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后,注入局麻药5~8ml,即将该侧的颈深丛阻滞。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颈交感神经阻滞合并霍纳综合征、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有引起呼吸功能障碍的危险、局麻药毒性反应、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阻滞、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
臂神经丛阻滞有两种方法:肌间沟组织法和锁骨上阻滞法。
肌间沟组织法适用于肩膀和上肢手术,但对前臂及尺侧阻滞效果稍差。
操作时,病人仰卧,前臂下垂,头转向对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在环状软骨(颈6)水平,胸锁乳突肌外侧触及前斜角肌,再往外可触到一凹陷,即为肌间沟。
穿刺针向背、尾方向刺入,有穿破鞘膜感和异感出现,证明定位正确。
回吸无脑脊液或血液即注入局麻药15~25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阻滞、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阻滞、局部血肿等。
锁骨上阻滞法适用于上臂、前臂及手掌部手术。
操作时,病人仰卧,双臂靠身体平放,头转向对侧,肩下垫一小枕。
在锁骨中点上缘1~1.5cm处进针,并向内、后、下方缓慢推进。
当触及第一肋骨或出现异感时,证明定位正确。
固定穿刺针,回吸无血液后注入局麻药20~30ml(含肾上腺素5ug/ml)。
需要注意的并发症有气胸、血胸、局部血肿等。
腋路阻滞法适用于上肢手术,尤以前臂和手掌部位手术最佳。
操作时,病人仰卧,上臂外展9°,前臂屈曲9°,充分暴露腋窝。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定位方法腰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麻醉技术,常用于腰下部手术。
其目的是通过阻滞腰丛神经,使患者的腰部和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丧失,从而达到手术操作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
腰丛神经阻滞需要准确定位才能确保手术操作的适当效果和安全性。
常用的定位方法有以下几种:1. 经皮上前路定位法: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定位方法。
在该方法下,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麻醉医师通过股骨前上棘与股骨外侧结节之间的连线进行定位。
麻醉医师用消毒剂清洁皮肤,然后在该连线上的第三腰椎棘突的外侧中点作为注射点。
然后,用无菌技术将麻醉药物注入局部麻醉区域,阻滞相关的腰丛神经。
2. 经皮下后路定位法:该方法是在患者取侧卧位时进行的。
麻醉医生通过在骶上脊柱棘突与股骨后上棘之间的连线上定位,然后确定第四腰椎棘突的位置。
接下来,沿棘突的外缘作为注射点,并进行麻醉药的注射。
3. 神经刺激定位法:这是一种辅助的定位方法。
麻醉医生用穿刺针在相应的注射点插入患者的皮肤,然后用电刺激脉冲来刺激特定的神经,进而验证针尖的位置是否准确。
一般来说,当患者感觉到针尖附近有电刺激感时,可以确认针尖位于正确的位置。
在实施腰丛神经阻滞时,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
同时,麻醉医生需要熟悉人体解剖学,准确判断神经阻滞的部位,并进行精确的注射。
此外,麻醉医生需要注意术中和术后的监测,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总之,腰丛神经阻滞的定位方法有多种,如经皮上前路定位法、经皮下后路定位法和神经刺激定位法。
麻醉医生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通过准确注射麻醉药物来阻滞相应的腰丛神经。
这样可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被暂时丧失,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
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txt
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
一、背景介绍
神经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操作技术,用于局部麻醉和疼痛管理。
为了统一评估神经阻滞操作的质量和效果,制定了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
二、评分标准
1. 操作准备:评估穿刺点的选择、患者的体位和安全措施。
2. 麻醉药物与剂量:评估麻醉药物选择和给药剂量的合理性。
3. 确定神经阻滞部位:评估确保正确识别和定位神经以及避免损伤周围结构的能力。
4. 神经阻滞针的准确度:评估穿刺技术的精准性和针尖定位的可靠性。
5. 神经阻滞药物注射:评估药物注射的速率、均匀性和剂量的准确性。
6. 围术期监测:评估对患者的监测和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能力。
7. 患者满意度:评估患者对神经阻滞操作的满意程度。
三、评分标准说明
1. 每个评分维度根据技术难度和重要性进行加权,总分为100分。
2. 操作准备和患者满意度占总分的20%,其他各项评分维度占总分的15%。
3. 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根据手术的类型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四、应用范围
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适用于各类神经阻滞手术,包括但不限于硬膜外阻滞、硬膜内阻滞、神经周围阻滞等。
五、建议与改进
1. 推广和应用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以提高神经阻滞操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定期评估和更新评分标准,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手术方法的出现。
以上是神经阻滞操作评分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的临床进展
但穿透性越差 ; 频率越低 , 穿透性越好 , 但 空 间分辨 率也会 下 降。较表 浅 的组织 比
如臂丛 神经 在高频探 头 (2—1MH ) 1 5 z 下 观察 比较清 晰 , 而对于较深 的股 神经在 4
~
穿刺针误伤神经组织 的几率 , 又在超声 显 像 的作用 下使得局 麻药 注入 时的准 确度 增加 , 直视下 药物 的扩散规 律 , 得 阻滞 使
神经 阻滞 : 定位 在腹股 沟韧 带下方 , 当 相 于耻骨联合顶点水平 , 股动脉搏动外 侧约
操作 的严格 要求 , 外周神经阻滞定位技术
在不 断发展 与改进 , 现将其临床进展作一
综述 。 传 统依 靠解 剖定 位 盲 探 式
不必通过穿刺针 接触神 经产生 的异感 来
判断。以便增强神经定位 的准确性 、 减少 神经和周 围组织 的损伤 以及可 以通过 拔 出针 芯后 注药甚至置管实施连续镇痛 。 神经刺激仪 的适用范 围: 神经刺 激仪
于在临床麻醉 中开展运用 , 近年来 随着科
技 的发展 , 很多便携式的超声仪已经运用 于医学 临床 当中 , 但不菲的价格也是限制 其 在其他领 域 比如临床 麻醉 中的运用 和
推 广 的 主要 原 因 。
反应 , 因此 , 然存在 周 围组织甚 至神 经 仍
的损伤 可能 , 且频繁的调整穿刺针的位 置 给患者带来 的不 适感 以及 药 物在注入 后
神经阻滞定位
常用神经阻滞▲额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上神经阻滞:定位:眶上缘侧1/3处额上孔。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下神经阻滞:定位:眶下缘下1cm,距鼻中线3cm处的眶下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上颌神经阻滞:操作: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两点中点作一连线,取连线1/3作为穿刺点,用10cm长、7号腰麻针垂直穿刺进针3.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距离皮肤1.5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
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ml。
面神经阻滞: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定位:枕骨大粗隆与乳突连线分三等份,从向外依次为枕大、枕小神经。
药量:消炎镇痛液各3ml。
▲星状神经节阻滞:定位: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 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
临床上最好选择颈中神经节阻滞以策安全(定位在环甲膜外侧气管旁,胸锁乳突肌肉侧缘)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时呛咳;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神经阻滞
▲额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4处额孔或切迹。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上神经阻滞:
定位:眶上缘内侧1/3处额上孔。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眶下神经阻滞:
定位:眶下缘下1cm,距鼻中线3cm处的眶下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1.5ml。
注意:用示指保护眼球。
上颌神经阻滞:
操作:颧弓中点和下颌切迹两点中点作一连线,取连线内1/3作为穿刺点,用10cm长、7号腰麻针垂直穿刺进针3.5-5cm到翼突外板,将标记距离皮肤1.5cm处,再将穿刺针退至皮下,调整穿刺针角度对准瞳孔方向进针1-1.5cm滑过至翼突外板至标记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2ml。
注意:多压,以免出血。
下颌神经阻滞:
在上颌神经阻滞定位的下1/3。
其它同。
▲耳颞神经阻滞:
定位:外耳道与下颌关节处,颞动脉搏动处外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颏神经阻滞:
定位:第一磨牙前下方,嘴角稍下部颏孔处。
药量:消炎镇痛液1ml。
面神经阻滞:
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在乳突前缘外耳道下方。
药量:消炎镇痛液3ml。
▲枕大、枕小神经阻滞:
定位:枕骨大粗隆与乳突连线分三等份,从内向外依次为枕大、枕小神经。
药量:消炎镇痛液各3ml。
▲星状神经节阻滞:
定位: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
临床上最好选择颈中神经节阻滞以策安全(定位在环甲膜外侧气管旁,胸锁乳突肌肉内侧缘)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1).过深将局麻药注入椎动脉可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2).注入蛛网膜下隙可引起呼吸心跳停止;
3).注入过浅进入气管-食管沟阻滞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
咽时呛咳;
4).穿刺部位过高可以阻滞膈神经、部分臂丛神经。
膈神经阻滞:
定位:去枕仰卧,头偏向健侧,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前斜角肌间隙锁骨上2.5-3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严禁双侧阻滞,肺功能不良者禁忌,避免误入胸腔造成气胸。
▲颈椎椎旁神经阻滞:
(1)颈侧入路法:颈椎椎间孔神经阻滞、颈深丛神经阻滞操作亦相同。
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在颈后垫一薄枕,以突出颈椎。
在乳突和颈6横突后画一直线,在此线0.5cm再画一条直线,C2常位于第二条线的乳突尖1.5cm处,依此向尾侧移动约
1.5cm为下一神经阻滞穿刺点。
(2)颈后入路法:病人取俯卧位,胸下垫一薄枕,颈部前屈。
确定要阻滞神经之颈椎棘突,距中线3cm为穿刺点。
用腰麻针。
药量:每个阶段注入消炎镇痛液3-5ml。
注意:禁忌双侧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定位:病人取仰卧位,头转向健侧,乳突和胸锁乳突肌附着点后缘中点相当于C4横突处,在此处及上下各2-3cm的颈阔肌表面注入。
药量:消炎镇痛液共10ml。
肩胛上神经阻滞:
定位:坐位,背朝术者,双肩放松自然下垂,确定肩胛冈,从脊柱缘至肩峰作一连线,连线中点做一标记。
再标出肩胛下角,于肩胛冈中点作另一连线,两连线交点的外上角作分角线,延长至肩胛冈前缘,极为穿刺点。
或简单定位,即肩胛冈连线中点与外1/3连线之中点前缘。
用腰麻针进针至冈上窝后滑上1cm。
药量:1%利多卡因8-10ml。
注意:避免进入胸腔,反复穿刺容易引起肩胛上动脉损伤。
▲斜角肌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去枕仰卧位,头偏向对侧,手臂垂直放松平贴身旁,在前斜角肌、中斜角肌间隙下移触及锁骨下动脉,示指下压出现手臂麻木感,此处为肌间沟,再确定C6横突或环状软骨作一连线,与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
药量:消炎镇痛液20-25ml。
注意:不能双侧阻滞,避免造成气胸、损失椎动脉等。
▲肋间神经阻滞:
定位:取患侧向上侧卧位,上臂高过头,使肩胛骨高举。
从12肋向上,或双侧肩胛下角为7肋确定所要阻滞神经。
刺中肋骨下缘表面,在滑下2-3mm。
药量:每阶段消炎镇痛液3ml。
注意:谨防气胸。
▲胸椎椎旁神经阻滞:
定位:胸椎棘突上缘旁开2-3cm处。
确定阻滞范围上、下各扩展一个
间隙。
药量:每阶段消炎镇痛液6-8ml。
注意:谨防气胸。
▲腰丛神经阻滞:又称腰大肌肌间沟神经阻滞。
定位:腰4棘突下3cm,旁开5cm。
药量:消炎镇痛液20-30ml。
注意:不刻意寻求异感,可双侧阻滞。
由于腰大肌间隙较大,腰丛神经分布较广,治疗神经根性疼痛不如腰椎旁、椎间孔、椎管内。
腰交感神经节阻滞:
定位:确定L2棘突上缘,正中线旁开6-8cm,用12cm以上长针,与皮肤呈60°角,朝脊柱中线方向进针,推进4cm,触及L2椎体横突,或6-7cm触及椎体外侧缘,再调整穿刺针,直至触及椎体前外侧的交感神经节,不必寻找异感,造影后显示线样分布影响。
药量:局麻药8-10ml。
注意:在C臂下谨慎进行,主要后即感腹腔内有发热感,取患者在上侧卧位。
腰椎椎间孔神经阻滞:
定位:患者棘突间隙距中线(L1、2为3cm,L3以下为4cm),进针4cm触及横突,退针少许作25°角向上或下,向中线倾斜20°-30°,继续沿横突上或下缘进针1-1.5cm,抵达椎间孔附近。
药量:消炎镇痛液5-8ml。
注意:在C臂定位下更准确。
▲腰椎旁神经阻滞:
定位:患者棘突尖旁2-2.5cm。
腰麻针垂直刺入,触及同侧椎板外侧部位后退针至皮下将针稍向外斜,再刺入1-1.5cm即可。
药量:消炎镇痛液5-8ml。
注意:完毕后患者在上体位休息半小时。
▲腰椎侧隐窝神经阻滞:
定位两法:
(1)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入路:取俯卧位,腹部垫枕,垂直小关节突内侧缘进针,约4cm后突入黄韧带即可,进针深度为5.5cm。
(2)关节突关节间隙入路:取俯卧位,腹部垫枕,根据X线片测量腰椎关节间隙宽度。
确定进针点,在下关节突与上关节突间隙进针,向内倾斜5-10°,进针深度为5.5cm。
药量:消炎镇痛液10-15ml。
注意:避免刺破硬脊膜,在C臂定位下较准确。
▲骶管神经阻滞:
定位:尾骨尖上腰骶部4-5cm,两骶角两线重点凹陷处。
短针即可,以30°-45°角进入,刺过骶尾韧带,阻力消失,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及脑脊液。
药量:消炎镇痛液20ml。
适应证:治疗下腰段腰腿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前列腺炎、会阴、直肠、肛门等疼痛综合征和非疼痛性疾病。
骶神经支配区域手术,如直肠、肛门、阴道、子宫颈、尿道手术麻醉。
注意:10%为骶管异常或闭锁,遇此情况选用其它阻滞方法。
臀上皮神经阻滞:
定位:臀上皮神经发自L1-3神经后支外侧支,也有发自T11-L4神经。
取L3-4棘突间隙外侧3-4cm为穿刺点(用长针)。
或髂嵴顶点下方2-3cm处(可用短针)。
药量:消炎镇痛液10-20ml。
▲臀部坐骨神经阻滞:
定位:患侧在上侧卧位,对侧下肢伸直,患侧髋、膝略屈曲,即半俯卧位。
作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再于该线中点做一垂直线,中点下垂直线5cm为穿刺点。
针刺深度约5-7cm。
药量:消炎镇痛液20ml。
注意:误刺破血管导致臀部血肿,反复穿刺损伤神经导致感觉迟钝,不能将药物注入坐骨神经鞘内。
▲股神经阻滞:
定位:股神经由L2-4前支后股组成。
取仰卧位,双下肢稍分开,患侧足外展,在腹股沟中点下方约2cm处股动脉之外侧1cm。
药量:消炎镇痛液20ml。
注意:避免股动脉、股静脉损伤。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
定位:髂前上棘下缘向内2cm,短针即可。
药量:消炎镇痛液8-10ml。
闭孔神经阻滞:
定位:耻骨联合外缘旁开2.5cm,用长针垂直刺入触及耻骨下支前缘,滑过耻骨下支再进入2.5-3cm进入闭膜管即可。
药量:10-20ml。
注意:闭孔神经位于血管间隙中,局麻药注入血管可能引起毒性反应。
▲膝关节腔内阻滞:
定位:双侧膝眼穴,用短针即可。
药量:局麻药3-5ml,可注入臭氧或玻璃酸钠等。
注意:尽量减少腔内有创治疗,改为无创的物理治疗,长期、大量注射类固醇药物,可以引起关节腔医源性炎症,特别注意无菌操作!
▲腓总神经阻滞:
定位:腓骨头和腓骨颈连线皮下中点,可触及神经在腓骨颈上滚动。
药量:消炎镇痛液5ml。
隐神经阻滞:
定位:仰卧位,患侧下肢外旋,在大腿内侧中、下1/3处确定股内侧肌与缝匠肌间隙,可用短针,进针3-3.5可出现异感。
药量:5-7ml。
▲膝部胫神经阻滞:
定位:俯卧位,腘窝上10cm左右。
药量:消炎镇痛液10-15ml。
▲踝部胫神经阻滞:
定位:内踝后,胫后动脉后侧。
药量:消炎镇痛液5-8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