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427ce26294dd88d0d26b9e.png)
首位 , 市场 化作为“ 把 甩包袱 ” 的手段 , 重视招 商 引资 , 只 忽视 了竞争机 制 的作用 。 其次 , 市场 化应该是 打破垄断 , 引入 竞争机制 。 在实 践中, 但 政府对基 础设施 或市
政 公用企业往往 是一卖 了之 , 把市场 化等 同于私 有化 , 为把市政 公用 行业 由政 认 府 经营变 为市场 主体经 营就 实现 了所 谓 的“ 市场化 ” 由公营 垄断 变成 了私 营垄 , 断, 但是“ 问题 的实质不是 公营还 是私营 , 而是垄 断还是 竞争 ” 。 ( 制度供给 不足 二) 市政公用事 业市场化 的相 关法律 不健全 。欧 洲复兴 开发银 行在 综合联 合 国 贸发会议 、世 界银行等 国际组织 在发 达国家 与发 展中 国家 多年 来市 场化 的经验
一
、
当前市政 公用事业 的市场 化改革
政 府把部 分公共 服务的职 能转移 给市 场, 行为责 任却还 是 由政 府承担 , 种责权 这 分离 的状 况 , 容易使 政府推 卸责任 。而市 政公用 事业 移交市 场后 , 政府主 管部 门 不能再干 涉具 体的操作 环节 , 也使政府 难 以承担与 以前相 同的公共责任 。 ( 政 府失信 现象大 量存在 五) 部分地 方政府 缺 乏风 险意识 , 任意 承诺 , 后要 么失 信于 投资者 , 么履 约 之 要
问。
( 国有 资产流 失现象严重 六)
一
二、 国当前市 政公用事业 市场 化存在 的问题 我
我国当前 的市政公 用事业 市场 化改革 取得 的一定 的成就 ,打破 了原来 政府 垄 断经营 的体制 , 投资和 经营主体 多元化 , 民间 资本和竞 争机 制引入 市政 公用事 业 , 营效率 大大提高 。但 是仍然 存在 不少 问题 , 运 这些 问题 的存在也 直接 阻碍着 市政公用 事业市场 化改革 的进一步深 入 。 ( 改革 目标偏差 一) 首先 , 市政 公用事业 改革 的 目标应 是维 护公共 利益 , 高公共 服务 水平 。具 提 体而言 , 市场 化的首要 目标应是 是发挥 市场机 制在优 化 资源 配 置中 的作用 , 增进 公众福 利。 但在 强烈 的经 济赶超 目标 的驱 动下 , 许多地 方都把解 决财政 压力放 在
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
![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fcc76383c4bb4cf7ecd1a7.png)
一、关于公用事业民营化问题城市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通讯、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长期以来,我国公用事业运营的基本模式是政府投资建设,财政补贴运营,国有企业垄断经营。
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公用事业领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服务意识淡漠等等一系列的弊端。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趋势是,(1)民营化,即从国有企业垄断经营向民营化转变,这是目前公用事业市场化的最基本内容;(2)投资主体多元化,即从单一的政府财政投资向吸收民营资本、国外资本转变;(3)竞争化,即由自然垄断性向竞争性转变;(4)经营化,即在公用事业的公益性基础上向经营性拓展,由事业逐渐向产业转变。
任何改革都具有一定的成本。
对私营企业来说,参与公用事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政府是否守信、投资能否回报等。
这些风险无疑将影响私人利益。
对于公共管理主体来说,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公用事业市场化是否也存在一些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呢?我们认为,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虽然是国际潮流,但公用事业的存在的基本原因,正是基于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暗示了市场价格机制面临的困境。
”也就是说,公用事业是属于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不好的“市场失灵”领域。
因此,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逻辑与公用事业的“公用”属性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
这种矛盾性使公用事业市场化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可能的损害公共利益的公共性风险。
基于公用事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这些潜在公共风险的后果将可能十分严重。
因此,如何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是正确推进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过程当中的一个具有重要实践价值的理论问题。
二、动态分析: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方向及模式在我国现行的法规、规章中,对公用事业及其范围有着不同的界定。
例如,在1993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所称的公用事业,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行业。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负面效应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21299f2fab069dc50220181.png)
我 国城 市公 用事业民营化 的负面效应及 其对策
l5 1
何 客观 、公正地评价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成效是
一
资回报率较高 ,固然对民营企业会有较大的吸引 力 ,并使民营企业获得较多的利润 ,但会增加价 格上涨 的压力 ;而如果投资回报率较低 ,就难 以 吸引民营企业进入。这一矛盾在城市公用事业 民 营化中普遍存在 。对此 ,不少城市政府为吸引民 营企业投资 ,在城市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合 同中, 明确规 定较 高 的投资 回报 率 ,而政 府又没 有 实力
第9 ( 期 总第34 3 期)
21 年 9 01 月
财 经 问 题 研 究
Re e r h o n n i l n c n mi s u s a c n Fi a c a d E o o c I s e a s
N m e 9( ee l ea N.3 ) u br Gnr r l o34 0 1
・
城 市经济 ・
我 国 城 市 公 用 事 业 民 营 化 的 负 面 效 应 及 其 对 策
王俊豪 ,蒋 晓青
( 浙江财经学 院 ,浙江 杭州 301 ) 10 8
摘
要 :我 国城市公用事业 民营化 已在促进 城市公 用事业效 率 ,增强城 市公 用产品 的供 给 能力
关键词 :城 市公 用事业 ;民营化 ;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 :F 1.5 80 4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7 X(0 1 0 -140 0 016 2 1 ) 90 1-5
一
、
引 言
生产资料 国有的条件下 ,也可 以实行 “ 国有 民
营” 。也就 是说 , “ 营 ” 与 生产 资 料 所 有 制 没 民 有必 然联 系 , “ 民营 ” 不 等 于 “ 有 ” 私 ,民 营化 也就 不等 于 “ 私有化 ” 。
我国公用事业行业管制失灵的现状与对策
![我国公用事业行业管制失灵的现状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290b3db26fff705cc170ab9.png)
60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EXPERT VIEWS专家论坛一、国际比较:我国公用事业管制严格程度明显较高OECD下设“管制制度评估小组”长年跟踪成员国及部分非成员国放松管制改革的进展,分别于1998、2003、2008年公布了“管制严格程度指数”(PMR,打分区间为[0,6]),受放松管制思潮和可竞争理论影响,认为管制严格程度指数越高(即越接近6个指数点),说明该国市场放开越慢、竞争面临更多体制壁垒,越需要推进市场化管制改革。
从总体来看,我国管制严格程度与俄罗斯、乌克兰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金砖国家和转型国家,从与OECD平均水平的差距来看,1998年高出1个指数点,2008年高出近2个指数点(见图1)。
OECD用“国家控制”、“企业家精神障碍”、“贸易和投资障碍”三个子指标分解管制严格程度的构成。
我国超过3个指数点的管制严格程度当中,1.5个指数点可以由“国家控制”来解释,而“企业家精神障碍”与“贸易和投资障碍”分别能解释0.8个和0.7个指数点(见图2)。
与其他金砖国家相比,我国“国家控制”明显高出近0.5个点,而另外两个指标较接近。
其他转型国家(如乌克近年来,我国公用事业的垄断企业因“低效率、高成本、高收入”的“两高一低”问题常被消费者诟病。
各地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和为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而加速拍卖特许经营权为主要特征,但是相应的管制制度安排并没有同步完善,直接导致各地区公用事业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垄断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低水平徘徊,甚至明显下降。
本文将主要分析我国管制失灵的现状与成因及对策。
兰)虽然总指数点与我国接近,但是国家控制程度没有我国高,管制严格主要体现在贸易与投资壁垒。
图1:部分非OECD国家管制严格程度指数(PMR)与OECD平均水平的差距注:深色柱体表示这些国家与OECD国家2008年平均管制水平的差距,浅色柱体表示与OECD国家1998年平均管制水平的差距。
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bc6286cc22bcd126ff0c5a.png)
己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市场化改革在其他国家的成功实践给 打破了原来政府垄断经营的体制 ,投资和经营主体多元化, 民 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是多方力量 间资本和竞争机制引人市政公用事业, 运营效率大大提高。但 共同的选择 。通过市场化改革 , 政府一方面可以调动社会力量 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 这些问题的存在也直接阻碍着市政公用 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投资 , 缓解 自身的财政压力 , 加快基 事业 市场化改革 的进一步深 入。 础 设施建 设 , 足经 济 和社会 发展 需要 ; 一方 面这 也是 转 变 满 另 ( ) 一 改革 目标 偏差 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市 首先 , 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目标应是维护公共利益, 提高 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 , 私营部 门和第三部门快速发展, 它们 公共 服务水平 。具体 而言 , 场化 的首要 目标应是 发挥市 场机 市 己经具备了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建设和投资的条件和能力 , 并且 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增进公众福利。但在强烈的经济 积极要求在这一领域发挥作用: 私营部门要求通过投资等获取 赶超 目标的驱动下 , 许多地方都把解决财政压力放在首位, 把 经济利益 , 第三部门要求发挥自身的公益功能 , 为公众服务。 在 市场化作为“ 甩包袱” 的手段, 只重视招商引资 , 忽视了竞争机 此背景下 , 我国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逐步展开。 制的作用。 其次, 市场化应该是打破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 但在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Chn s itc nep ie ieeh—e he trrss
N o . 320 1 . 09
( u lie NO.2) C mu t t av y 14
当前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
![城市公用事业财政补贴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c5deb0db52acfc789ebc9ad.png)
【 关键词 】公用事业 ;财政补贴 ;效率;改革
1 . 研 究背 景及 意义 城 市 公用 事业 是指 所有 为公 众提 供产 品和 服务 的 产业 和活 动 ,
或 多个 行 业 , 往往 能够 为 补 贴 受体 一 ( 接 受 补 贴 的个 人 、团 体 、 企
业 、 行 业 或 地 区 )带 来 财 政 收 益 。
主要 包括 公 交 、邮政 、 电力 、供水 、电信 等行 业 。它 作为现 代 经济
体 系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不 仅 关 系 老 百 姓 的 生 活 ,更 重 要 的 是 与 我 国 城 市化 和工 业化 的进 程 密切 相关 。 因此 ,各地 政府 都 把发 展城 市公 用 事 业 作 为 城 市 发 展 目标 , 作 为 政 府 的 重 要 工 作 之 一 。
应 , 城 市 公 用 事 业 就 丧 失 了 存 在 的 价 值 基 础 ; 没 有 经 济 效 益 ,城
市 公用 事 业 就 无 法生 存 ,社 会 效 应 也无 从 实 现 。显然 ,这 两 个 目
标 是要 共 同发 展 ,高度 统 一 的 。所 以,城 市 公 用 事 业这 种 二 重 性
但 是 ,从 行业 的角 度 看 ,政府 向行 业 转 移 资 金和 政 府 放 弃 正
常情 况 下行 业 本 应缴 纳 之 税 之 间 有 何差 异 昵 ?假 如政 府 要 求 一 家
新 开 张 的公 司 支 付 营业 执 照 税 ,若 该 公 司 同时 也 接 受政 府 津 贴 ,
其 金 额 刚 好 等 于 应 缴 纳 的 营 业 执 照 税 , 毫 无 疑 问 ,这 种 以 津 贴 形 式 提 供 的支 付 构 成 了一种 补 贴 。还 有 另 一做 法 ,即 政 府可 能不 提 供 津 贴 ,但 也 不 征 收 营 业执 照 税 。上 述 两种 情 形 ,即 政府 提 供 津 贴 和 放 弃 税 收 , 对 这 家 公 司 的 影 响 是 相 同 的 , 因 为 接 受 津 贴 的 公 司实 际上 无 需 自己掏 钱 缴税 。 显然 ,无 需 资 金直 接 从 政府 手 中转
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2981c28192e45361066f5cf.png)
套” 设施 , 没有 正确看 待城 市基础 设施建 设 和经济 发展之 问相 互 施 建 设 所 需 要 的 巨 额投 资来 说 简 直 是 杯 水 车 薪 。
之间不只是一种和谐 的关 系 , 更确 切地说 是一 种协 同的关 系 , 我 [ ] 刘 云 月. 共 建筑 设计 原理 [ . 1 公 M] 南京 : 东南大 学 出版 社 , 们应当充分认识现 当代 广场 的这种语 义特 征。
20 . 0 4
5 结 语
随着经济 和文 化的发 展 , 城市 的文化层 次 相应也 在提 高 , 而
维普年 1 0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TURE
VoI3 _ 4 No. 9 2
O t 20 c. 0 8
・ 61 ・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8 2 .0 10 10 —8 5 2 0 )90 6 —2
中 图 分 类 号 : U9 T 9 文献标识码 : A
城 市 公用 基础 设 施 在 国 民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中 具 有 十 分 重 要 政府或世行 、 亚行等 多边融 资机 构的 贷款 , 初步 打破 了财政投 资
的作用 , 它是城市物质 生产 和居 民生活不 可缺 少 的必要装 备 , 是 的单 一格 局 , 但在投资主体行 为 、 决策 方式 、 行机制 、 运 经营管理 、 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 基础 。但 我 国在过 去相 当长 的一 段 时间 资产动作 等方 面 , 政府仍 然 是唯一 的投 资主体 , 市公 用基础 设 城 内, 由于受 “ 先生产 、 后生活” 的思想引导 , 把城市公用 基础设施建 施 的投资来源仅限于财政预算 、 国外 低息贷款 和各项 收费及有限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发展态势、难点及对策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发展态势、难点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1329f0576c66137ee0619ce.png)
和经营与企业 的市场行为结合在 一起 。获得特许经营权 的企业 具 有独立 的法 人地 位 ,可 以按 照市场机制 的要 求独立经 营 、 自 负盈 亏 。从某种 意义上讲 , 市政公用事业 采取特许经 营的方式 是将 以公益性为 目的政府垄断变成 以盈利 为 目的企业垄断 。 垄 断企业往往 凭借其 垄断地 位 , 通过 制定垄 断价格 , 获取垄 断利 润 。市政公用事业公益性和盈利性并存 的特点决定了政府在制 定 政策时 , 必须在企业 利益和公众 的利益 之间做 出充 分的协调 和合理的平衡 。如 何解决这一对 矛盾 , 既考验着政府 的执政能 力和水平 , 也是市政公 用事 业市场化改革成败 的关键之一 。 3市政公 用事业 同时具有 网络性 和 区域性 。许多市政公用 . 事业具 有生产 、 输送 、 销售等业 务垂直一体化 的特点 , 其中网络 输 送是核心业务 , 许多 产品只有通过物 理网络才能进 入消费领 域 。因此 , 这些市政公用事业 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统一 的网络 , 并 实 现全程全 网络联 合作业 , 才能实现 网络的有效协调 和高效运 行 。然而 , 网络 的建设 又受到人 口集 中程度和经济发 展水平 的 制 约。在人 口高度密集和经济发展水 平高的地区建设 网络是经 济 可行 的 , 在人 口稀 少 、 而 经济 发展 水平低 的地 区建设 网络显 然 得不偿 失 。经济发达 地 区的政府 为保 证 当地群众 的公 共利 益, 往往 对市政 公用事 业进行 大量 的补贴 , 这种受益 无法 延伸 到其他地 区, 导致其他地 区公共 的社会 福利相对减少 。 由于各 地 区在 自然条件 、 经济发 展水平 、 地方政府财政 状况 、 居民消费 水平 和市政公用事业体制等方面存在着显 著的差异。这种差异 从某 种程度上加剧 了社会分配不公 的程度 。中央政府需要从宏 观 上把 握这种趋势 , 并采取 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这个 问题 。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4555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5.png)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变得日益重要。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城市公用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存在着不足。
一些地区缺乏全面和科学的城市公用事业规划,导致公用事业设施的分布不平衡。
一些地区可能过度依赖特定的能源供应,而其他地区则可能面临供应不足的问题。
此外,管理不善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监管缺乏,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可能会不负责任地提供低质量的服务,造成公众的不满。
其次,城市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公用事业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能源和资源供应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我们亟需转向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确保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期性。
第三,城市公用事业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
由于公用事业设施的特殊性,其安全问题可能会对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然而,一些公用事业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疏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公用事业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公众的安全。
最后,城市公用事业的服务质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的公用事业服务质量较低,不仅影响了公众生活的便利性,还可能对城市形象和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公用事业公司应该加大对服务质量的投入,提高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水平,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综上所述,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规划和管理不足、可持续发展问题、安全问题以及服务质量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增加资金投入等方式,为城市公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89afdc3186bceb19e8bb53.png)
二,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对策措施 ( 一 ) 坚持 政企分开 , 政 事分开 , 事企 分开 原则,建 立起有效的 公用事业管 理 体制 . 转变政府职能, 实现政府管制和企业 运营职能分离, 是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的 关键. 在进行政府与所属公用事业企业分 离的同 时, 政府要加快 职能转换, 建立 政 府有效的监管体系. 对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进行改革, 并不 是要推卸城市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 而是 要通 过改变计 划经济体制 下形成的不 适 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 通过政 企分开, 政事分开, 企事分开, 使城市政府 更好 地承担起 对市政公用 事业的发展 规 划和监督管理职能, 为城市市政公用事业 的改革与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二 ) 加快 城市公用事 业投融资体 制 改革, 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 在 本文的第一 部分当中 已经指出 我 国现 在的公共 事业存在行 政垄断性的 特 点, 要想在公共事业领域取得实质性的进 展必 须打破这 种垄断,开 放公共事业 市 场, 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从世界范围 看,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包括中国 在内 的大 多数国家 都在筹划进 行城市市政 公 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 这已成为城市化 进程中的一个鲜明特征. (三 ) 加快 制定和完善 城市公用事 业 市场化的政策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城市市政公用 事业 的改革与 发展必须要 有相应的法 律 法规和配套政策作依据. 为了保证城市市 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 必须尽 快制 定出台一 系列相关的 法规和配套 政 策. 为了使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有据可 查, 有章可 循, 必 须在 产权 变革 , 资产 处 置, 富裕人员安置等方面尽快制定有关配
市政 公用事业是 指城市人民 政府管 理的, 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普 遍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城市供水, 排水 和污水处理, 燃气, 集中供热, 城市道路桥 隧和公共交通, 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以及 园林绿化等. 市政公用事业是城市的重要 基础设施, 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 载体, 直接关系 到社会公共 利益, 关系到 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基础性, 地 区性, 公用性, 自然垄断性的特征. 一,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现状 新中 国成立以来 ,我国一直 将自来 水, 公用煤气和天然气产业视为公益性事 业.与长期以来的低工资政策相适应, 公 用事业采取的是低价格, 高财政补贴的机 制, 价格基本不受供求关系和成本变动的 影响. 20 世纪 9 0 年代以来我国对公用事 业的这一传统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如 减少或取消财政补贴, 实行以成本为基础 的定价制度等. 但是, 从总体上看, 城市公 用事业是 20 年间改革幅度和变化都较小 的产业.传统体制的弊端不仅没有消除, 而且随 着公用事业 规模的扩大 表现得更 为明显和严重. 全国各城市几乎都设有公 用事业局或相类似的政府机构, 对公用企 业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政府既是政策制定 者和监 督者,又是 具体业务的 实际经营 者, 这就决定了这种垄断的性质是一种典 型的行政性垄断. 导致城市公用事业企业 经营的一系列问题: (一 ) 亏损经营, 财政补贴沉重. 由于 受城市 公用事业指 令性价格形 成机制及 宏观经 济调控和城 市居民较低 收入水平 的约束, 加之原材料, 燃料, 劳务成本上升 过快和经营管理不善的影响, 我国城市公 用事业企业普遍存在亏损运行的现象. 自 来水, 煤气和公交等公用产品由于本身具
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
![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906870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c.png)
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公用事业是指为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包括水、电、气、交通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公用事业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供应不足、价格过高、服务质量差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以下将从供应不足、价格过高和服务质量差三个方面详细分析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不足1.1 水资源短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对水资源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是水资源并没有相应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在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干旱或者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导致了自来水供应不足或者停水现象频繁发生。
1.2 电力供应紧张电力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但是在某些时期或者某些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例如在夏季高温天气时,由于空调等大功率电器使用频繁,会导致电力供应不足的情况出现。
二、价格过高2.1 水费过高在一些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等原因,导致了自来水供应不足或者停水现象频繁发生。
为了保证供应,有些地方会提高自来水的价格。
但是这样做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
2.2 电价过高电力是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
但是在某些地区,电价过高的情况也经常发生。
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输电成本较高等原因,导致了电价较贵的情况出现。
三、服务质量差3.1 水质问题自来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用水来源之一,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管道老化、污染源等原因,导致了自来水质量不达标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出现。
3.2 服务态度差公用事业提供商作为服务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态度上应该更加注重。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公用事业提供商的服务态度并不好,例如电话客服不耐烦、上门服务不及时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综上所述,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供应不足、价格过高和服务质量差三个方面。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内某地区燃气公司的市场化改制过程为例
![城市公用事业企业市场化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内某地区燃气公司的市场化改制过程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fd1f04f12d2af90242e60b.png)
服务质量要求 的提 高 , 毫无创 新热情 和 改 革 也 产 评估 方法 , 将会 使企业 的现期 身价有所 激情 。即使 在企 业亏 损逐 年 扩 大 的情 况 在中国, 民燃 气价格构 成大 体分成 提 高 , 而 实 现 了 “ 府 把 企 业 卖 个 好 价 居 从 政 下, 仍然要求实现工资的连续增长 , 职工 对 燃气 价格 和燃 气初装 费 , 城市管 网的投 资 钱 ” 目的 , 的 但是却忽略 了远期的企业经 营 于企业的发展漠不关 心 , 只关心 工资 的刚 性增长。而公用事业市场化将给他们带来 成本基本通过后者补偿 。中国在 目前燃气 和地 区发展 的社会综 合效应 。而作 为地 区 如 采取 了行政性 收 费 建 设 和 发 展 的 基 础 能 源 之 一 的 燃 气 , 果 强大的冲击 , 由于新资本 、 新管理体制 的注 气价不到位 的情况下 , 的方式解决气 源厂 和管 网投 资建设 问题 , 定 价 过 高 , 必 会 降 低 当地 居 民 的 生 活 质 势 入。 企业不再是生 活在财政 襁褓 当 中的婴 … 成为新 儿, 要独立去接受 市场大潮 的冲击和洗礼 。 方 面 具 有 合 理 的 一 面 , 方 面 又 对 价 格 量并且影响地 区 的商 业景气 指数 ,
的、 可以不成 为市场 竞争 主体和法 人主体 业 市 场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于 公 用 事 业 行 业 对
委托更为专业 、 权威 的第三 国内的大部分燃气公司一直属于传统 的 改 革 目标 。这 就 在很 大程 度 上 造 成 一 个 的企业的监管 , 一方 面, 于过去 国有经 济触 角过 方 进 行 监 督 和 管 理 是 十 分 有 效 而 且 可 由 意 义上 的 国有 企 业 , 亏损 由地 区 的 地 方 财 矛盾 : 宽, 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领域投入不足 , 应 行 的 。 政进 行 全 额 弥 补 。 因此 , 然 企 业 每 年 的 虽 该增加这些领域 的 国有 资本投 入 , 以增强 亏损额巨大 , 但是 由于财政补贴的存在 , 成 五 、 改 制企 业 的 资产 定 价 方 式 不 利 对 另一方面 , 国有资本 以 于 企 业 未 来 发 展 本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关 系并没有给企业带 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 来任何实质性的预算约束 。企业预算约束 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形式 的存在与过去 对 于 改 制 企 业 的 资 产定 价 的方 法 通 常 政企不分 、 政资不分并没有本 软化 , 企业 缺 乏 改 革 、 新 的 动 力 , 方 面 的国有国营 、 创 一 有重置成本法 和收益现值 法 , 国际 上 通 用 这 任由成本增加 , 而不考虑如何使之 降低; 另 质的区别 , 与城市公 用事业 中 国有 企业 的是收益现值法 。收益现值法 的好处就是 方面 , 对收 益特别是盈 利水 平没有 任何 同样要通过改制成 为市场竞争 主体和法人 也使得城 市公 用事 通过将 预测的未来若 干经 营年度 的收益根 追求 , 仅仅试 图在原有 的工作 强度 和工作 主体的 目标是冲 突的 , 从 业发展依然 主要依 靠政府 财政投 入 、 政策 据贴现率转 化为 现期收 益 , 而在一定 程 状态下维持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 。
浅谈城市公用事业改革
![浅谈城市公用事业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8ef0afd976eeaeaad1f33012.png)
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 :
Sci ce en end Te chn ogy ol Consu tng l i Her d al
学 术 论 坛
浅 谈城市公 用事 业改革
罗永校 ’ 田杰芳 (. 1 河北华能招标 有限责 任公 司 : 2 河北理工大学建筑 工程学 院 河北唐 山 .
行 业 自然 垄断 , 别 是 由于政 企 、政 事 特 不分而形 成的行政性 垄断 , 使公用事业缺 乏竞 争, 公用事业单 位效 益意识 不强 , 经营观 念落 后 , 乏发 展的原动 力。 缺
1城市公用事业 的特征
城 市 公用事业 是为 城市居 民提供 公共服 务的产业 , 属于 受政府 调控的 , 非完全 竞争的 产业 范畴 , 其特 点为 : 1 1 规模经济明显 . 经济规 模与城市规模成正 比 , 一次性投 且 资大, 回收期长 , 产品成本 中的 固定投 资所 占 比重大而变动成 本比重小 , 沉淀 资本大 。
加 投入 , 而且 有利于公用事业领域 建立竞争机 制 、投资约束机 制和风险机 制。 3 3 加快公用事业单位 的改制 。 . 建立现代企业 制 度 作 为保 障企 业 生 存和 发展 的 重要 手 段 , “ 改制 ” 日渐被 人们认 可和推 崇 , 国各地 的 全 企 业改 制工 作进行 得如火 如荼 。公用 事业单 位也 必须进行机 制转 换 , 以增 强活力。可以通 过 吸收 各种经济成份 参与发展公用事业 , 促进 公用事业 单位 改制 为有限责 任公 司或股份 有 限 公司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照 Ⅸ 司法 规 按 公 范运 作。一些城 市在这 一方面作 了一些探索 , 如 实行 资产 、职 工身份双置换 , 建立 现代企业 运行机 制。 3 4 充分运用经营城市的理念 . 用市场机制配 置资 源 经 营城市 是市场 条件下 , 搞好 城市 建设 , 发展城 市经济的必 由之路 。经营城 市, 就是要 按 照市场 经济规律 , 把经营意识贯穿 到城市规 划 、建设和管 理的全 过程 , 用市场机 制 , 运 实 现资源 配置效益最大 化、最优化 , 促进城市 以 经济发展 。具体而 言, 政府应尽可能地把 市政 基础设施 的使用权 、经营权和产权推 向市场 , 通过租 赁 、拍卖进行 出让 , 挖潜 聚财 ; 对城 市 道路 、 桥梁 、公益广告等设施的冠名权 、商业 广 告经营权 等 , 可竞价 招标 , 通过有偿转 换 , 把 无形资产转 化为货币或物化 为城 市基础设施 。 35 实行特许经营制度 在城 市公用事业领域实行特许 经营制度 , 是 公用 事业 投资体 制和 管理体 制改革 的重要 突破 口。特许 经营有 三种主要形 式 : () 1全部风 险特 许经营 ; () 2 共担风 险特 许经营 } ( 有 限风 险特许 经营 。 3) 3 6 完善价格补偿 机制 . . 促进公用事业健康发 价格 机制 是 市场 机 制中的核 心部 分 。计 划 经济条件下 , 公用事业在价格 形成机制上是 严 格的计划控 制 , 价格没有 发挥其 应有的调节 作 用。因此 , 公用事业改革 的一个重要内容就 是 完善价格补偿机 制 , 形成 投资、经营 、回收 的 良性循环 。 () 1 公益服 务价格实 行政府与 市场 双重补 偿, 其收费标 准的制定和调整通过价格 听证会 决定 。这些行业属于提 供准公共物品 的部 门。 如 园林绿 化 , 育 、医疗 、气象 、档 案 、 教 测绘 、殡葬服 务等 。 ( 公 用事业 价格 按 “ 用者 付费 ”原 2) 使 则, 其运 行成 本主要或全部 由市场补偿 。 n tt 6 污 J  ̄ 水处 理费 、物业 管理 费、垃圾处理 费等 。 ( 下转 1 8 ) 页 7
公共性视野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困境及对策
![公共性视野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03ca21476a20029bc642d86.png)
摘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一种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司合作形式,该合作形式的实施使得企业开始在市政公共事业中发挥对应作用和价值,有效规避了市政公用事业的行政垄断现象,从一定程度上使得市政公用事业的运作效率得到提高。本次研究则针对公共性视野下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困境的分析,并刍议其有效对策。
一、市政公用事业的属性
1、市政公用事业的公共性
“公共性”本身涵盖了较为广泛的学科价值和定义,相比较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的公共性要求其具备正义、公平等伦理价值。同时公共权力应该在遵循社会法律的基础上运行,以期体现人民主权原则。因此正义和公平是公共管理实施的基本精神,这同时要求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按照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开展对应管理工作。公共部门在运作时则应该践行“引进来、走出去”的理念,广泛吸纳社会公共参与,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并体现公共事业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结束语
特许经营在市政公共事业中的价值和作用不断被证实,对于公用事业的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公共视野下对于市政公用事业的特许经营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困境。一方面公私合作关系的多方主体,均应该明确自身的义务和责任,遵循合作共赢原则开展特许经营;另一方面在特许经营过程中均应该落实自身的责任,深化双方的深层次责任,承担社会公用事业的共同价值和使命,推动公共事业的改革和转型。
参考文献:
[1]袁俊.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权招标、拍卖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J].特区经济, 2007, 226(11):246-247.
[2]白艳娟.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障碍及其对策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5(2):19-22.
[3]张鲁萍. PPP背景下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行为性质之辨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6,6(5):32-35.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550a0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2.png)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标题: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导言:作为现代化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公用事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综合分析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供给不足和矛盾突出1. 能源供应不稳定。
现代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供给不稳定和供需矛盾突出。
2. 水资源短缺。
城市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加剧了对水资源的需求,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发,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3. 垃圾处理问题。
城市垃圾数量不断增加,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导致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二、环境污染严重1. 大气污染。
城市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等导致的大气污染严重,空气质量下降。
2. 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导致的水质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3. 土壤污染。
城市的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垃圾填埋场等,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运营管理不规范1. 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繁琐。
城市公用事业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复杂,长时间导致建设进度滞后。
2. 资金投入不足。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然而,目前的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了公用事业的运营和建设。
3.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行管理体制下,协同联动不足,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和责任分散问题。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优化供给1. 推动能源结构调整。
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城市能源供给的稳定性。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水资源调度系统、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措施,提高城市水资源供应能力。
3. 完善垃圾处理设施。
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推动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环境保护1. 推动大气污染治理。
加大对工业企业的监管力度,推动燃煤电厂的清洁能源改造,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4799f6f27d3240c8447ef12.png)
价值工程0引言近几年,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加快,质量不断提高,机制逐步完善,资产重组力度加大,取得显著成效。
但从总体来看,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找到化解办法,对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1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理论基础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市政供水、供热、供气、通讯、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置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公共经济学理论把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提供方式,传统上主要是政府直接提供。
公共产品又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所谓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准公共产品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一类是收费公共物品,即具有非竞争性,但不具有非排他性的物品,这类物品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另一类是拥挤公共物品,即具有非排他性,但不具有非竞争性的物品,这类物品由于公共的性质,使用中可能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
[1]市政公用事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数是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排他性,可以准确地界定责任人或受益对象。
从生产特征分析,市政公共物品的生产具有可分割性。
只要公共物品存在生产的可分割性,就能通过一定的价格机制,使生产能够在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另外,为了防止准公共产品过度拥挤或过度使用也只有通过收取适当费用的方式才能调节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
因此,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2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1效率与公平的冲突从理论上讲,我国市政公用事业的改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政府权威对公用物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决策;另一方面是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公用品的供给效率。
政府权威的过程体现了公平,市场机制的过程体现了效率,其理想状———————————————————————作者简介:苏霞(1969-),女,陕西汉中人,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西部经济。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12ae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3.png)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 问题概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公用事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
城市公用事业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公用事业设施的建设往往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节奏,导致供需不平衡、供应不足等问题频发。
公用事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区的公用事业服务存在质量低劣、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资源合理利用程度不高也是当前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一些城市仍存在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现象。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着发展滞后、服务质量不高以及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2. 解决对策为了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
要加大对公用事业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规模,确保设施的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要完善公用事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
这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督促相关部门加强对公用事业服务的监督检查力度,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工作。
另外,还需要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公用事业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从而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要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能源、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个人观点从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
作为一个发展我国家,我们有着丰富的发展经验和资源,只要政府和社会的各方力量能够齐心协力,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解决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认为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克服,推动城市公用事业迈上新的发展阶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公用事业服务。
4. 总结在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中,问题是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着眼未来,积极有效地寻求解决之道。
只有不断完善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机制,提升城市公用事业服务的质量,加大公用事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够推动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提升,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浅议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议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5e1fee8172ded630b1cb62f.png)
2011年1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Januar y2011 第1期总第227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1T o tal N o.227浅议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对策柴军艳(唐山市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公共事业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章论述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及管理的特点,提出了我国公共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整体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观念;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1)01—0016—02 公共事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设施,不仅推动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而且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
现代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涉及众多人类活动领域的、规模巨大、内容复杂的社会公共空间,对社会经济、政治整体运行和公众日常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来,我国对公共事业管理非常重视,大大促进了公共事业的发展,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政府更加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公共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事业发展状况与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剖析原因,针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改善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1.1 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现状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城市公共事业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在内的公共设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和各级政府为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公共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注入了大量资金,使公共事业得到了重大的发展,并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享受着公用事业带给我们的便利,如暖气,绿化等,因此这样一个涉及民生的领域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
由于我国的公用事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扶持不到位,民众参与较少,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改革的系统性政策法规;投资能力不足;有效的竞争体制尚未形成①等,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措施: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系统;健全城市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完善城市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发挥价格的激励作用;建立和健全城市公用事业的政府监管。
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公用事业公众参与民营化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建国以来的传统公用事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②作为特殊的自然垄断产业——公用事业,它一直在消费者和公用事业运营者之间寻找一个制衡点。
消费者要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公用事业运营者要维护他们的资产并企图专区垄断利益。
同时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城市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事关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事关市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③。
因此如何进行公用事业改革,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概述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含义
城市公用事业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
先导性、全局性影响,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的基础产业,是保证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先觉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
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
(二)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城市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需要一定的网络构架作为依托,如自来水、管道燃气、集中供暖等都只能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才能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也需要依赖特定的网络才能使用,这种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的特点。
2、城市公用事业具有政府干预性
因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到所有城市居民利益,所以政府和社会舆论经常会对城市公用事业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了企业的自主权。
虽然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它可以防止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损害公共利益。
二、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历经几十年的改革,但是由于各相关措施不到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公用事业中仍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
1、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改革的系统性政策法规
①王佃利,张莉萍,高原.现代市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191
②赫丛喜,郑浩,高俊鹏.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③王佃利,张莉萍,高原.现代市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191
城市公用事业包含多个行业,其本身的基础性、公益性、社会性、外部性、规模经济等特性决定了其改革必然是一个系统工程,会涉及复杂因素,需要调整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④由于中国公用事业起步晚,相关法规仍存在许多漏洞。
这不仅是由于相关法规的制定缺乏必要的监督,法规制定人员关于公用事业的知识掌握度低,而且也是由于民众参与度低,缺乏一定的民主参与意识。
同时法规的层次较低,权威性不足。
目前,我国制定和颁布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相关法规的主体主要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国家发改委,它们在国家机关系统中的层级已经决定了其通过的行政规章层次较低、权威性不足。
这种低层次、低权威性的法规指导和规范作用往往有限,不利于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深入推进。
2、垄断现象仍然存在,有效竞争体制尚未形成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公用事业运营企业作为政府机构附属品进行运营,这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公用事业领域的政府垄断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的推进,政府垄断现象逐渐削减,外资和民间资本逐步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竞争机制逐渐形成。
但总体来看,我国公用事业领域的垄断现象依然存在,还未形成有效竞争体制。
表现在企业的经营市场范围实际上收到了政府行政区划的限制。
没有有效的竞争机制,造成公用事业部门的散漫,降低了其工作效率。
3、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体系不合理,缺乏激励性定价机制
近年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在价格方面的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城市公用设施也开始实行有偿服务和有偿使用,但是价格机制个收费体系尚不完善,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和利益补偿机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价格形成机制诱使成本提高。
中国现行的公用事业价格管制仍然具有很强的计划管制色彩,各级政府的物价管理部门确定公用事业产品或服务价格水平的依据主要是被管制的运营企业自报的成本,由此企业就可能进行成本虚报,抬高了价格,最终将压力带给了民众。
4、政府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外部性、网络性、社会性等属性,所以政府必须对其进行监管。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监管机制存在许多漏洞,主要包括:监管法规建设滞后,无法适应政府监管的需要;监管机构间权责模糊,缺乏制度性协调机制;公民、非盈利组织缺乏制度性的参与渠道。
由于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可以轻易将自身利益的或的建立在消费者的成本上,又导致城市矛盾不断加重。
三、促进我国公用事业健康发展的策略选择
如前所述,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十分艰巨。
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市场化改革,即政府宏观调控,特许经营,公用事业单位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非国有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领域。
⑤
1、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系统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改革的前提和保证。
为解决我国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借鉴国外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实践,加紧制定指导各行业改革的总体性法规。
国外许多国家在这一领域具有成功改革的范例,值得我们借鉴。
(2)提高法规的层次,增强法规的权威性。
在前文我们提到过关于法规权威性不强的问题,所以为了消除这一弊端,我们可以从制定法规部门改革入手,提高
④赫丛喜,郑浩,高俊鹏.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⑤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科研办公室编·论编辑和编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
其执行力度。
(3)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法规的解释,其次要加强公众对立法过程的参与,是公众具有促进法规执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
打破垄断,就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这一领域。
所以政府要尽可能的把市政基础设施的使用权、经营权和产权推向市场。
对城市桥梁、道路、公益广告等设施的冠名权等,可竞价招标,通过有偿转换,把无形资产转换为有形资产。
3、完善城市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发挥价格的激励作用
(1)完善城市公用事业价格信息披露机制。
通过价格信息披露,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从而为定价确立科学的依据。
(2)建立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监督机制。
为促进城市公用事业价格的公平合理,必须建立消费者参与定价过程的制度化机制。
这主要包括:完善价格听证制度;建立制度化的消费者获取信息机制;建立消费者组织,增强消费者的谈判能力;建立消费者质询制度。
四、结语
城市公用事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政府、公用事业单位必须积极响应,用实际行动来推动此项改革,同时公众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改革过程中来,为自己的利益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佃利,张莉萍,高原.现代市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191
[2]赫丛喜,郑浩,高俊鹏.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3]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科研办公室编·论编辑和编辑学[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