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合集下载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高中《登高》原文及赏析《登高》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登高》原文及赏析,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登高》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1.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4.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5.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6.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7.万里:指远离故乡。

8.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9.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10.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11.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12.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13.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14.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杜甫《登高》全诗译文鉴赏《登高》鉴赏答案

杜甫《登高》全诗译文鉴赏《登高》鉴赏答案

杜甫《登高》全诗译文鉴赏《登高》鉴赏答案《登高》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登高》作者: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注解】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形容白发多,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犹言困顿,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登高》【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登高》【写作背景】杜甫的《登高》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登高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可以壮观天地之间,大江浩浩荡荡永远向前,不再回还。

万里黄云翻动,连风也带有颜色,长江激起九道白浪,犹如雪山耸立。

(我)喜欢作庐山的歌谣,兴致是因为庐山而起。

闲暇时对着石镜来净化我的心灵,谢公游历之处长满了青苔。

早已经服用了还丹,看破了世间之情,弹奏着琴心三叠,修道之事已经初成。

遥望仙人居住在彩云之中,手把荷花直奔玉京。

先期在九垓之上等待,愿意接引卢敖游历太清。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描绘了诗人登高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修道的向往。

诗的开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人站在高山之巅,远眺天地,感受大江的浩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接着“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描绘了天空中的黄云和长江的白浪,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诗的第三句“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诗人表示自己喜欢作庐山的歌谣,兴致来源于庐山。

这里的庐山,既是诗人所登之山,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诗人通过对石镜的观赏,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想起了谢公的行踪。

这里的石镜,既是诗人自省的象征,也是对谢公的敬仰之情。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诗人表示自己已经服用了还丹,看破了世间之情,修道之事已经初成。

这里的还丹,象征着修道的成果,表达了诗人对修道的向往。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诗人遥望仙人,手把荷花,直奔玉京。

这里的仙人,既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也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诗人表示自己愿意在九垓之上等待,接引卢敖游历太清。

这里的九垓,象征着极乐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 秋天的重阳节。诗题一作《九日登高》。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在此我们有必要着重提一下全诗的第二个节奏,那就是不尽长江滚滚来与万里悲秋常作客之间的节奏。滚滚来将天地万象摄收于心中,万里悲秋却形成喷薄而出的声势和气魄,这一收一放之间的节奏,其感染力尤胜于风急天高与渚清沙白那一动一静之间的节奏。一收一放之间,近乎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张则天地万象尽在胸臆,弛则壮怀悲情挥泻万里,吞吐之间,八荒千古,任意为之。正是收摄的壮大,铺垫出喷发的声势,正是无边落木与不尽长江的尽归胸臆,蓄积出万里悲秋的浩荡襟怀。这收放张弛的节奏将颔联和颈联紧密地陶铸在一起,既挥洒自如纵横不羁,又凝炼有力浑然一体。反观后学者,为律诗者大有人在,其颔颈二联不是局促逡巡于井蛙之域就是放任汗漫于乌有之乡,或复言叠意,或不知所云,面对先贤,能无愧乎?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
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杜甫登高翻译 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

杜甫登高翻译 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

杜甫登高翻译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登高唐杜甫注解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江南春》《山居秋暝》春题湖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登高》杜甫_的教案杜甫《登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为教学知识目标。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为本次教学的意境目标。

培养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方法:引导法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内容:对《登高》诗意的解析及对诗意境的赏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

杜甫《登高》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登高宋·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

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猿啸:猿长鸣声。

渚:水中的小洲。

回:回旋。

落木:落叶。

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百年:犹言一生。

艰难:指时局艰难。

苦恨:极恨。

繁霜鬓:两鬓白发越来越多。

潦倒:因病衰颓。

新停:最近停止,指刚戒酒。

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大意】
天高风急,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孤洲沙白,只有沙鸥不时地盘旋。

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而来。

万里漂泊,悲秋时节常作他乡之客;一生多病,如今又独自登上高台。

时事艰难,深恨两鬓白发越来越多;因病衰颓,于是不得不放下这浇愁的酒杯。

高考《登高》原文及译文一览

高考《登高》原文及译文一览

高考《登高》原文及译文一览高考《登高》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原文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原文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全诗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

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仿佛是诗人在倾诉着无穷无尽的老病孤独的复杂情感,又仿佛是包括诗人在内的成千上万个长年漂泊流离失所者的真实而形象的写照,寥寥数言,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深沉凝重的抒情基调。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

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

下面为大家带来杜甫的《登高》原文及全诗赏析,快来看看吧。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原文《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原文注释1.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2.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3.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4.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5.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6.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7.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8.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全诗赏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诗人登高俯仰所见所闻,融合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

夔州即今天四川的.奉节,那里一向以猿多声哀而著称,自古就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巫峡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说,而峡口更以风大浪急而闻名,这时诗人独自登上高处,视线从高到低,举目四望,侧耳聆听,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诗人选择了凄冷的秋风、空旷的天空、凄厉哀怨的猿声,以及凄清的江水、白茫茫的沙滩、回旋飞翔的鸟群等六个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画面。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七年了,而诗人杜甫却仍然漂泊在他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也正好发生在他颠沛流离的这一时期,面对自然的秋景,联想到国家的战乱,不禁使他感慨万千。

《登高》便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出来的。

无边落木萧萧下,表现了自然界的萧条、冷落,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渚清沙白”,更是进一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与首句的“风急天高”相互呼应。

诗人登高望远,在广阔的背景上,勾勒出一个飘零孤独的“客”字,真实地再现了他漂泊无依的凄惨境遇,这两句意境开阔,气象雄浑,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

由于大处落笔,所以虽只是短短十四个字,但能让人产生丰富复杂的遐想:秋天本来就够萧瑟凄冷了,那无边无际的落叶,让人觉得寒气逼人,再加上劲疾的西风,吹得树枝左右摇摆,使人感到凄神寒骨;满耳秋风,更令人毛骨悚然,仿佛有无数的冤魂在哀嚎。

以前一直认为这首诗是忧愁伤感的基调,没想到这第三联会如此豁达!面对人世沧桑,想到自己未老先衰,命运坎坷,诗人那坦荡乐观的胸怀跃然纸上。

更可贵的是后两句——百年多病独登台,说明年轻时曾有过许多壮志,可惜都随岁月消逝了。

晚年寄居草堂,生活孤寂困顿,连饮酒赋诗也没有心情了。

很显然,诗人通过这一形象鲜明的画面,抒发了深沉的感叹。

全诗着眼于一个“登”字,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卷,把秋天的萧瑟,江山的寥落,个人的多病,国家的战乱等一系列的愁,一齐融入这幅画中,收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看似平淡的几行文字,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饱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登高(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杜甫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标签秋天、抒情、写景、唐诗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忧国忧民、登高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登高》(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登高》(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登高》《登高》原文翻译注释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猿啸哀:指猿凄厉的叫声。

渚: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杯。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

⑵啸哀:指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渚:水中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生命运。

苦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

潦倒:哀颓,失意。

新停:刚刚停止。

译文1: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2:风这样急,天这样高,猿猴的叫声是如此悲哀;水这样清,沙这样白,鸟儿飞去又飞回。

那无边无际的树林里,落叶萧萧飘落;那无穷无尽的长江水,浪涛滚滚而来。

在这悲凉的秋天,我离家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在这思亲的节日,我拖着病体,独自一人缓步登台。

生活真是太艰难了,痛苦和烦恼使我的白发一天比一天多,再加上病体潦倒,最近竟连一杯苦酒也不能喝了。

赏析:《登高》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杜甫颠沛夔州时期所作,其时安史之乱虽然平定数年,但关河以东局势越发混乱,肘腋之间宦党日强朝纲日废,后庭方寸吐蕃弄强回纥嗜欲,天下大势实在悲观。

杜甫满腔爱国热情,一身耿骨义气,不但客寓夔州,而且沉疴日起,惶惶终日,自认重见社稷光耀朝纲振奋天下益安苍生乐享,怕是此生无望他生未卜,其萧索落寞悲愁苦涩可以想见,正是这种绝望孤寂悲苦无端的心境,在767年那个秋天,直接催生出千古七律第一的《登高》。

《登高》其诗,八句皆为偶句,在律诗中已属少见,而其信手拈来,卓然成章,巧夺天工,全无痕迹,似无心为之,竟浑然天成的通脱磊落,又足令赏诗者击节赞叹做诗者废然忘返。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

杜甫《登高》原文翻译

一、原文登高杜甫 [唐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

三、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像浓霜一样的鬓发。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重阳登高,按惯例应当喝酒。

可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四、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不禁令人想起“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凄凉感,悲哀之情油然而生。

唐杜甫《登高》翻译及赏析

唐杜甫《登高》翻译及赏析

唐杜甫《登高》翻译及赏析原文: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回旋。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堕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万里悲秋感慨长期漂泊,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赏析:《登高》可能是《九日五首》中的一首,只因写得格外成功,远胜其余四首,故尔为编诗者独立出来。

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沈德潜因有“起二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格奇而变”(《唐诗别裁》)的赞语。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杜甫《登高》原文拼音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拼音及赏析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拼音:
fēng jí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qīng shābái niǎo fēi huí。

wúbiān luòmùxiāo xiāo xià,
bùjìn chá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wàn lǐbēi qiūcháng zuòkè,
bǎi nián duōbìng dúdēng tái。

jiān nán kǔhèn fán shuāng bìn,
liáo dǎo xīn tíng zhuójiǔbēi。

翻译:
猿猴在高山上啼哭,
清澈的水边,白色的沙地,鸟儿飞回来了。

无数的叶落下来,悲凉的风吹过,
长长的江水滚滚而来,仿佛没有边际。

我经常游历在遥远的秋天,
孤独地登上高台,好不容易啊。

我困难重重,忧愁缠绵,脑后已是白发苍苍,
曾经沉迷于浊酒,但如今已不再倾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作品原文
《登高》⑴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
注释
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题解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可惜严武不久病逝,使他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呆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这首诗就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句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颔联为千古名句,写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无边”,放大了落叶的阵势,“萧萧下”,又加快了飘落的速度。

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透过沉郁悲凉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

诗人从空间(万里)、时间(百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一联雄阔高浑的对句之中,情景交融,使人深深地感到他那沉重的感情脉搏。

语言极为凝炼,乃千古名句。

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八意”,即八可悲: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零零的独自去登,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

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楚辞》般的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的对比。

“苦恨”,甚恨,意思是愁恨很深。

“潦倒”,犹言困顿衰颓,狼狈失意。

新停浊酒杯:一般解释为戒酒,不妥。

“停”是表示某种动作状态延续途中的一时中断,这一句是说,我一人登台,独饮浊酒,无亲朋相伴,慢慢举起销忧解愁的酒杯,停在嘴边——我的身体已承受不了啦,至今饮酒不断、未曾有过停杯体验的我,不禁为自己身心之衰感到愕然。

新,指初次出现。

“浊酒”是相
对于“清酒”而言,是一种带糟的酒,就像今天的米酒,古时称之为“醪”。

评解
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

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飘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而格调却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

这首律诗很特别,其四联句句押韵,皆为工对,且首联两句,又句中自对,可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就写景而言,有工笔细描(首联),写出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的形、声、色、态,每件景物均只用一字描写,却生动形象,精炼传神;有大笔写意(颔联),传达出秋的神韵。

抒情则有纵的时间的着笔,写“常做客”的追忆;也有横的空间的落墨,写“万里”行程后的“独登台”。

从一生飘泊,写到余魂残骨的飘零,最后将时世艰难归结为潦倒不堪的根源。

这样错综复杂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苍凉,表现得沉郁而悲壮。

难怪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

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