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路径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和路径近年来,中外贸易的频繁往来和合作交流使得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愈发重要。
无论是在传统的石化、通讯、机械制造等行业,还是在新兴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领域,中国企业都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国际化水平。
一、国际化的战略趋势为了实现国际化的战略目标,中国企业也在不断寻求适合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路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步伐。
1、走出去的战略从商业角度分析,中国企业通过“走出去”的战略开拓新市场和发现新机遇,可以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和利润支持。
而同时,这也能够为企业提供实践和企业发展的机会,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比如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而中国的企业也在湖南、深圳等地积极进行了国际化扩张计划,使得中国的出口市场正在逐步拓宽。
同时,中国企业也正在寻求参股、合作等方式,进入开放的发达国家市场,加快国际市场的开拓。
2、引进来的战略除此之外,中国企业也有通过“引进来”战略实现国际化的发展路线。
通过引进优质的产品、先进的科技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使得中国企业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品牌价值,实现企业的双赢。
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拓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还能够对中国投资者、企业家们的企业运营和管理观念带来启示和巨大的帮助。
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中国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路径。
在这里,简要地探讨以下几种路径选择方式:1、企业自主研发企业自主研发是指企业开始通过自身的努力,创新研发产品。
这使得企业能够具备更强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通过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升。
有的企业通过自己的研发,成功实现了企业的国际化战略。
例如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科技企业和中国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化工企业,都是凭借自主研发出类似手机、电动汽车等产品,拓展了国际市场,成为跨国公司或国际知名品牌。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了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实现“走出去”战略不仅可以帮助我国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机会,还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将从战略选择、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探讨我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出去”战略。
1. 战略选择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定位。
企业应该选择适合自身实力和资源优势的“走出去”战略,在选择战略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市场环境、行业竞争情况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企业还需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阶段性目标,以确保战略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2. 市场开拓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市场开拓是关键的一步。
企业应该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法律政策以及对产品或服务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为进一步制定市场进入策略提供依据。
在市场开拓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例如与当地合作伙伴合资合作、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办事处、参展展会等。
同时,企业还要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和渠道体系,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品牌建设在“走出去”战略中,品牌建设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企业应该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传播。
首先,企业要明确自身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建立起与目标市场相符的品牌形象。
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广告、营销活动、社交媒体等渠道,提高品牌在目标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企业还应注重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提供与当地市场需求相符的产品或服务,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作企业或品牌代言人的方式,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
4. 人才培养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时,企业也面临着人才方面的挑战。
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起专业的国际化团队。
公司战略选择(3篇)
第1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公司战略选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战略选择不仅关乎公司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竞争能力。
本文将从市场趋势、内部优劣势等方面,对公司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度分析。
一、市场趋势分析1. 技术革新加速: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日益迫切。
公司需紧跟技术潮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个性化、高品质、绿色环保等成为主流。
公司需关注消费升级趋势,调整产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3. 全球市场竞争加剧: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公司需拓展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国内市场布局,巩固市场份额。
4. 环保意识增强:环保成为全球共识,企业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内部优劣势分析1. 优势:a. 技术优势:公司在某一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创新能力。
b. 品牌优势:公司品牌知名度高,市场认可度好,有利于产品推广和市场份额提升。
c. 人才优势: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团队,为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d. 资源优势:公司拥有丰富的资源,如资金、土地、人才等,为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劣势:a. 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面临压力。
b. 产品结构单一:公司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c. 研发投入不足:公司研发投入相对较少,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d. 国际化程度不高:公司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经验不足,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三、战略选择1. 技术创新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a. 招聘高端人才,组建专业研发团队。
b.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产学研一体化。
c. 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中国企业需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走出去战略。
本文将从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角度,探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
一、市场多元化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国内市场愈发饱和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拓展国际市场,以实现进一步的增长。
而市场多元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之一。
通过选择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如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分散风险,并获得更多的机会。
二、产业链延伸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可以通过产业链延伸来实现战略目标。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企业可以将自身的核心产品或服务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共同开拓市场。
通过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中国企业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并实现产业链的优化与提升。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具有丰富的科技研发实力和人才优势,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
同时,技术创新也能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实现自身品牌和产品的国际化。
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一环。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面临着知名度不足、品牌形象模糊等问题。
因此,品牌建设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行有效的品牌宣传和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企业能够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应包括市场多元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以及品牌建设等方面。
在实施战略时,中国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竞争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同时,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应该加强支持力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保障。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战略选择和实施,中国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和市场份额。
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挑战、”走出去“的路径或模式
“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3)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中外合作体供了很多政策支持
在2015年的中国北京举办的APEC会议上,中国通过协商建立亚洲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路 关词 线图,并提出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谓“一带一路”战略这两 个大工作对于我们都有很深刻的长远影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构想得到了各国的积极响应。 关键词 这个蓝图给中国企业今后走出去发展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中国的对外开放最近确实出现 了新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最近召开的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上讲到的高水平引进外资和大规模 关键词 走出去,正在同步进行的这样一种新的现象,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一个大的趋势。同时为了配 合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开展,还制定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交通,通信等设施的完 关键词 备也为中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保障。所以某种意义上提出的共建,实际就是为中国企业走出 去,为中国企业更好地和周边国家企业合作,营造好的硬环境。亚太地区共建自由贸易区的 倡议,也进一步消除了国与国贸易壁垒、投资壁垒,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了一个好的软环 境。
“走出去”的路径或模式 (3)完善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对外投资的法律、政策框架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法律还不够完善,缺少有效合理的法律体系,因此这就需要我国政府能够充分发 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起完善的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参照其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对外投资的 基本体制,市场准入原则,政府与企业权利与义务之间建立起相互协调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 系。然后再与相关国家相互讨论建立投资保护协定,保障企业免受战争,汇款限制,贸易壁垒等风险造 成不必要的损失,促进缔约国之间互惠互利的合作。利用多边投资担保公约保护我国企业在国外发展的 利益。在此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企业在华投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 企业自主的微观的商业活动,一般有企业自主选择投资对象和投资目标。但是企业的投资还是受政府宏 观调控的引导与制约,而且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 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以政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干预我国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海外投资企业的发展,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这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政府还是需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建立起由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政府与市场之间能够分工明确,保障对外投资的发展。在一国市场出 现波动过大的情况下政府需要增加干预力度,在市场发展平稳时需在一国市场出现波动过大的情况下政 府需增加干预力度,在市场发展平稳时需要当好调控者的角色,这就形成了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主,宏观 调控为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上,我国政府与企业需要相 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努力,促进“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同时,还要加快对外投资保障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在国内建立对外投资风险保障体系,如设立国家对外投资基金、对外投资保险险种、对外投资 担保机构等;另一方面,积极与有关国家签定投资保护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努力为国内企业对外投资创 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介绍
题目: 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1.2研究意义2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2.1走出去”必要性2.2走出去”的意义2.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沿革3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现状3.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分析3.1.1政策风险3.1.2市场风险3.1.3政策法律风险3.1.4金融环境风险3.1.5文化风险3.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问题3.2.1投资结构尚待完善3.2.2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够强3.2.3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尚显不足3.2.4企业品牌意识普遍缺乏3.2.5企业文化融合和能力不强4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思路与对策4.1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风险防范对策4.1.1政府应加强对实施走出去企业的支持4.1.2企业要做好走出去的前期准备工作4.2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化解对策4.2.1政府组织应采取的措施4.2.1制定总体的发展规划与战略选择4.2.2确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政策取向4.2.3构建和完善监管与服务支持体系4.2.4引导金融企业服务企业资金需求4.2.5推进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工作4.2.2企业主体应采取的措施4.2.1完善投资结构与投资方式4.2.2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4.2.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4.2.4着力加强品牌意识4.2.5继续将强企业跨文化融合5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背景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
近几年来, 我国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特征, 持续的高速增速并不能说明掩盖经济发展瓶颈。
面对潜在危机, 中国在2008年的40000亿计划在短期内使经济有所好转, 同时外媒称“中国拯救了世界”。
但使中国避开了最佳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最好时期, 附加带来的各种负面特征如地方债务、通货膨胀、市场要素价格扭曲、生产率水平降低、结构失衡、整体竞争力减弱。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面临风险、困惑与未来战略选择
前提下 , 如何规 避经济和法律 风险 夺论 ”“ 国投 资 威胁论 ”“ 、中 、 中国 力有 时都难 以解决 , 为企 业应对 作 显得尤为重要 。 这里 的所谓经济风 威胁 论 ” 的论调 , 已经成 为 我 国企 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 以最近 的利 比 险包含几个层 面 , 一是企业 自身缺 业海 外投 资最难逾越 的鸿沟 。 该 亚 内乱为例 , 比亚动 乱是典型的 应 利
国 21 0 1年 新 修 订 的 《 产 投 资 投 资国社 会 层面 的 反对 具有 一 定 减 少损 失, 矿 早做应对准备。 法》 ,规定 了矿 产股份 的 5%归 国 市场 。同时, 0 由于文化心理和 文化 家 所 有 , 蒙 古 企 业 和 国 民 各 占 背景不 同造成 的误解和猜忌 , 企业
再投 资 比重低 ,资 产盈 利水 平不 的。另一方面 , 由于 中资企业投资 者指 出, 比亚投 资损失只 是我 国 利
高, 多并购案接手 后无法达到增 过 度集 中在 资源 类投 资领 域 和全 企业 海 外投 资诸 多黑洞 的冰 山一 很 值 底线 , 些甚至 亏 损 ; 一 四是 海外 球少数 资源 型 国家和地 区, 以运 出 角 , 也是 多数 企业没有购买 出 口信
二、 中国 企 业“ 出去 ” 走 存 投资 和经 营过 程 中暴露 出来的 在的困惑 与问题 0 0
份 。印尼也在 2 1 0 2年 5月针对 资 负面形象 、 乏 正面沟 通等 , 缺 均使 源产 品出 口征收 2 %的高额关税 。 我 国企业 海 外投 资面 临 的文 化风 0
等 国有企业投 资 比重过高 , 常引 有限, 经 对基础设施 建设和促进经济 发展我们 自己的信用评级体 系 , 用 发国家意志和 背景 的猜忌 。 现在 一 增长影响不 明显 , 无疑 引起所在 国 好 第三 方信 用评 估机 构 的相应 成 些 资源性 国家加 大 了对 以资源 开 民众 的不满 , 上环保和生态及 绿 果, 强化海外投 资的转嫁风险 的 加 要 发为 目的的海 外投资 的限制 , 蒙古 色发展意识 日益深入人心 , 自被 保 险意识 ,使企业能够 未雨绸缪 , 来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5大劣势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5大劣势
中国企业日益成为活跃在国际市场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诸多阻碍和制约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因素。
具体来讲5大劣势:
第一,企业海外经营人才短缺和项目管理能力薄弱的劣势更为凸显。
企业普遍面临着与业务高速发展不相适应的复合型海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而企业组织治理结构繁冗、效率低下,资源调配能力不足,对海外分支机构管理不善,都在拖累公司发展的步伐。
第二,企业对新市场、新模式研究不足,发展战略滞后于形势要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和纷繁复杂的行业环境,仍有企业安于现状,固守传统市场和业务模式,缺乏对经营管理思路的创新和改革。
第三,企业境外风险管控能力不足与国际政经形势日益复杂之间的矛盾表现突出。
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虽然企业境外风险意识日益提高,但系统的风险管控机制尚不健全,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还有待大幅提升。
第四,价格手段仍是主要竞争工具,企业集群式发展方式应用不够。
有些企业片面关注短期利益,靠低价恶性竞争维持经营;企业间缺乏合作共赢意识,未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跨国、跨行业、跨专业的联合。
第五,国家战略与实施政策之间还有断层,金融、财税等方面的创新还显不足。
当前“一带一路”等战略布局已经铺开,企业对其期待颇高,但国家层面的配套政策、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尚未到位。
金融财税体制改革滞后于行业发展需求,优惠政策和机制创新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势分析近年来,“走出去”日益成为我国多数企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不再单纯停留在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寻求境外合作开发项目等初始阶段,已经向不断提升自身国际化能力,打造世界水平跨国公司的方向转变。
一、规模与质量齐升,“走出去”成绩斐然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到2001年“走出去”战略被正式写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再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以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竞争力的显著增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整体实力逐步增强,“走出去”成绩令人欣喜。
(一)对外直接投资不断刷新记录2002―2013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由27亿美元飙升至901.7亿美元,年均增长37.6%,规模虽然仍大幅低于同期对外贸易和实际使用外资额,但增速远超同期对外贸易额年均增速(18.9%)和实际使用外资额年均增速(7.6%)。
2013年,我国对外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新签合同额1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85个,合计1347.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78.5%,中国葛洲坝集团承揽的阿根廷基什内尔塞佩尼克水电站项目、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公司承揽的乌干达鲁玛水电站项目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揽的釜山云台山项目的金额都在15亿美元以上;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2.7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1.5万人。
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257亿美元。
(二)能源资源领域已非投资首选近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多倾向于品牌国际化、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对外投资涉猎领域较为广泛,流向集中。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策略
“ 母 ” 出 海 ,寻 求 国 内 和 国 际 企 业 联 航
我 国企业 实施跨 国经营 战略的现状
虽 然 。积 极 参 与 国 际 大分 工 已 成 为我 国企 业 必 然 的 战略 选 择 。但 是 当 前 我 国 企 业 的跨 国投 资 尚 处 于 起 步 阶 段 。存在 很 多 不足 .在 组织 形式 及 跨 国投 资 的深 度 和广 度 上 都 远 不及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的 企 业 。
四 是 从 跨 国投 资 的 区域 指 向来 看 ,我 国企 业 跨 国投 资 大 都 集 中在 发展 中 国家 和地 区 ( 括 港 澳地 区 ) 包 ,在 这 些 地 区 的投 资 约 占我 国所 有 跨 图投 资 的 8 % 以 上 。 尽 管 近 年 对 西 方 国 家 的 0 跨 国投 资 有 较 大 突破 .但其 比例 尚小 。根 据 联 合 国跨 国公 司 中
心 有 关 资 料 推 算 。我 国企 业 的跨 国投 资在 全 球 企 业 国 际投 资 中
所 占比例 仅约 1 %左 右 ,远 远 落 后 于 西 方 发达 国 家 。 为 此 。我 国企 业必 须适 应 经 济 全 球 化 和加 入 世 贸组 织 的 新 形 势 ,努 力提 升 跨 国经 营水 平 。积 极 主动 地 实施 国 际 化经 营 战略 。 “ 出 去 ” 的 走
维普资讯
我 国企 业
的策略
0 张浩亮
随 着 经济 全 球 化 的 日益 加深 。企 业跨 国经 营 。主动 积 极 地 参 与 国 际 竞 争 已 经 成 为 企 业 发 展 战 略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在 当前 的 国 际形 势 下 ,我 国 企 业 必 须 尽 快 发 挥 比较 优 势 , 实施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分析
A a y i n t e C n i i n f C ie e E t r r s s m l m n i g “ o n u ” S r t g n ls s o h o d t o s o h n s n e p i e Ip e e t n G i g o t t a e y
部环境的支撑。具体来讲,企业 自身的竞争力是企业跨国经 营的基础条件。 政府 制度 因素, 包括对 外直 接投资管理体制、 法律体系等是支持企业 “ 走出去”的重要条件。此外,行业 协会也是支持企业 “ 走出去 ”的重要外部条件 。目前,总体 而言 ,我 国企业在 “ 走出去”过程 中还存在较多 问题, “ 走 出去”的条件还很薄弱,具体表现在 :
摘
要 :实施 “ 出去” 战略是 我 国企 业面对 新 的国际经济环 境作 出的重大 战略选择。 “ 出去”是 一项 系统工程 。 走 走
目前 ,我 国企 业仅 依靠 自身 的力量 “ 出去” 还存在 一定 的 问题 ,必须从 政府 、企 业 、行业 协会 三方面 着手加 强企 业 走
“ 出去 ” 的综 合 条 件 建 设 。 走
去”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体现,需要企业 自身实力和企业外
在全球化竞争 中,仅靠对外贸易 已难以使一 国在 国际竞 争 中的地位有大 的提高,仅靠引进外资参 与全球分工体系, 只能被动接受发达 国家及其跨国公司的全球 战略布局,难 以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分工格局中 占据 有利地位 。 只有主动参 与国际分工,主动实施 “ 走出去”战略,从全球视野考虑资
多家境 内投资主体共在 全球 12 国家 ( 7个 地区) 设立境外直接
投资企业 近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 9 6 3亿美元 。 0. 2 我 国企业实施 “ 出去” 战略 必须具备 一定 的条件 走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劣势及应对策略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1.综合国力的提高为物质基础提供了优势对外直接投资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密切相关的,没有实力就没有能力去参与对外直接投资。
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三十七年的历史,经过这三十七年的积累,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 )为676708亿元,约合105108亿美元,为1978年的185倍。
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45849亿美元,约为1978年的70倍。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越来越与全球经济有着很大的牵连,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2.成本的低廉为生产提供了优势成本低廉优势意旨降低生产的成本和经营的成本,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投向市场,使其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发展中国家要想形成低成本优势,通常寻求比本国工资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投资。
我国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我国跨国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优势,中国的跨国企业可以利用这些优势,建立即劳动密集又规模较小的企业,利用设备和技术的输出,使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3.传统的产品和成熟的技术为投资提供了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对许多中等甚至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自身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而且接受技术的能力有限。
而我国情况则比较好,我国有许多相对成熟的技术如纺织品技术、机电、食品加工技术以及传统的园林、中药、烹调技术等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我国所提供的中等水平的技术设备也受到他们的欢迎。
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在这种优势的内部转移,这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策略之一。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劣势及现存的弊端从我国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投资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对外投资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所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
1.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劣势(1)规模劣势伴随着我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增多,一些企业正在迅速发展。
但至今我国大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投资规模小。
中国移动“走出去”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
中国移动“走出去”的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球电信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电信市场的大融合。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也从早期的“引进来”为主,发展到现在的积极而慎重地“走出去”。
但就成效来看,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化之路还任重道远。
本文就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为例,通过利用SWOT模型对中国移动的“走出去”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为其国际化战略选择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走出去;SWOT;战略一、中国移动“走出去”的战略尝试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早从2005年就开始尝试进行海外扩张,但成效甚微。
2005年,中国移动首次尝试竞购巴基斯坦电信有限公司26%的股权,但最终被阿联酋电信以高出几乎一倍的价格抢走;2006年3月,中国移动完成了对华润万众所有股份的强制性收购,这是中国移动首次在内地以外进行的大规模收购;2006年,中国移动再次尝试收购Millicom,但最终碍于价格和政治因素而以失败告终;2007年初,中国移动成功收购Millicom所持巴基斯坦Paktel公司88.86%的股份,这是中国移动“走出去”战略中最重要一步。
二、中国移动“走出去”的SWOT分析(一)优势1、良好的国内市场运作业绩2011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达到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利润为1259亿元,增长了5.2%。
2、总资产规模大、资金充足中国移动良好的盈利能力使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这为其海外资本运作、施行国际化战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3、技术不断成熟TD-LTE Advanced已成为国际电信联盟(ITU)4G标准之一。
2011年,中国移动已全面完成了六大城市TD-LTE第一阶段规模技术试验,2012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已经在北上广深等10个城市启动TD-LTE(4G)扩大规模试验网建设,其中,深圳、广州、杭州三个城市已经实现网络覆盖。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的空间 ,坚持 “ 引进来”和 “ 出去”相结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 “ 出去”机遇连 走 走 连, 却也 面临着 巨大的挑战。 要在这个以发达 国家为主导的全球 化规则体 系下反映 出我们 自己的利益要 求,从战略上讲 ,我们必须大胆地 “ 出去” 走 ,培育 自己本国的跨 国公司参与其中,并通过他们的影响
的一种发展战 略。中国政府实施 “ 走出去”战略 , 不
仅有利于 中国的发展 ,而且有利 于世界的繁荣 。中
国需 要世界 ,世界 也需要中国 。对于一个 国内市场
广阔的大国经济来说 ,率先走 向 国际市场的必然是 大企业 。特别是 2 0 0 4年以后 ,中 国企业 “ 出去 ” 走
模的对外投资 的基 础上 ,伴 随着 国内经济 实力的提
的势头堪称 “ 高歌猛进 ” 其标 志性事件有联想收 购 ,
I M 的PC 务 , B 业 还有京东方 、 L、 TC 五矿集 团、上 汽 、中化集 团等一批雄心勃勃者前赴后继 ……激情
高 ,将进 入对外直接投 资快 速增长和净对 外直 接投
资流量增加 的新 阶段 。我国大批企业 已具 备 了进行 对外直接投资 的所 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 势和区位优
维普资讯
山东 纺 织 经 济
20 0 6年 3 ( 第 1 3期 ) 期 总 3
中国企业 “ 出去 ”的机遇 与挑 战 走
王秀 文 魏丽萍
( 高密市委党校 山东高密 2 10 ) 6 5 0
摘
要:全面提高我 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 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 宽发展
易壁垒的重要攻击 口标 。所 以 ,利用海外 投资就地
着 经济发展而进 行动态演进的 。一 国的经济发展状 况和水平对 本国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和 内部化优势 的 实现 以及本 国区位优势的状况都将产生重大的影 响 ,
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践面临风险、困惑与未来战略选择
doi:10.3969/j.issn.1003-5559.2012.10.022据国家商务部国外经济技术合作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金额达601亿美元,截至2011年末,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达3220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1.5万亿美元,合计设立1.8万家企业,范围涉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2012年,山东重工3.74亿欧元获意大利法拉帝集团75%控股权、三一重工3.24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广西柳工3.35亿元人民币收购波兰HSW企业工程机械事业部、国家电网3.87亿欧元收购葡萄牙国家能源网公司25%股份等跨国重磅并购不断出现。
2004年至2010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达877.5亿美元,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呈方兴未艾之势,仅短短几年时光,中国已由吸引外商投资大国转身为兼具海外投资大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五海外投资大国。
但问题与质疑也随之出现。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海外投资由进出口贸易、餐饮向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商务及金融领域发展,针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目的和手法的质疑及警觉日益增多,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也陡然增多。
除已有的各种投资困惑外,我国企业还将面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及双边关系演变带来的更多新困惑。
如何确保战略和大宗资源投资的稳步推进,解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束缚;从产业提档升级角度,解决一些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从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开拓更大市场空间层面,提倡并购等高端投资。
同时规避相应风险,释放企业困惑,成为中国企业今后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慎重思考的课题。
一、我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风险因素由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起步相对较晚,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抢占了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领域和地区,我国企业不得不面对投资风险和成本相对较高的投资选择,相应的投资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屡见不鲜的桎梏。
(一)国际政治安全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国际政治风险呈现增多,全球整体风险水平也呈上升趋势。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及优劣势分析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分工的日益加深,使我国企业有了更多从事跨国经营的机会。
本文以北京市中小企业为实证,通过分析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揭示出其所呈现的特点,对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劣势进行详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经营中小企业优劣势分析跨国经营是经营的延伸,是企业从全球战略出发,自觉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也是企业分享世界市场、利用世界资源的必然选择。
目前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已成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应当充分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区域,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以及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北京市也必须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以参与国际化竞争环境。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特点近年来,北京市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城乡就业、增加财税收入、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北京市中小企业也已把经营的视野逐步扩大到海外市场,积极探索跨国经营的发展道路,这主要体现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等方面。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出口方面来看,“十五”期间,北京市不断改善投资贸易环境,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就。
近年来,北京市货物出口累计927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1.9倍,其中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在全市外贸出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同时,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比较,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此外北京市中小企业出口总额较小,在2005年,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在全市外贸出口中的占比仅为14%,比重偏低,远低于全国68%的平均水平,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更是仅有8%,与中小企业的庞大数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说明北京市中小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明显小于大型企业,应当是未来继续帮助的重点对象。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论文
经济贸易学院毕业论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Current Situation and Policy Suggestions of Chinese enterprises’“going out”摘要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走出去”战略是中国政府于2000年明确提出的开放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它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角度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
本文简述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分析了“走出去”战略的发展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预测。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现状;对策AbstractChina needs the world, the world also needs china. The strategy of "going out" was clearly put forward in 2000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trategy of opening up, improve China'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a new level. It both from the Chinese economy increase, expand market space,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or from the breakthrough of trade protectionism, China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larg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perspective has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the backdrop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pa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world econom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to seek developm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ing out" strategy of Chinese enterprises "backgrou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oing global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imple prediction.Key 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going out; current situation; strategy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克服“外来者劣势”: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
克服“外来者劣势”:国有企业“走出去”战略作者:胡晓来源:《现代企业》2019年第05期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与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政治互信、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内容写入党章,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
国有企业理所当然肩负着“走出去”这一历史重任。
一、国企“走出去”战略的制度背景与挑战2001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正式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鼓励性对外投资政策形成的标志。
在此之前,中国对企业对外投资一直处于限制性或保留性的态度。
同样在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是中国企业经营面临的重大制度环境变迁,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也直接促进了企业“走出去”。
第一阶段为2001年至2007年,中国“走出去”战略与“入世”驱动了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2004年中国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也为企业进行跨国价值链布局起到了促进作用。
这一时期,是中国国有企业多行业海外布局的突破期。
仅2006年,国有企业就在能源领域完成了多宗金额较大的并购案。
例如,中石化对俄罗斯乌德穆尔特石油公司35亿美元的收购;中石油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交易金额为41.8亿美元;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全资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项目。
这一时期,国企已经成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排头兵。
第二阶段为2007年至今,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国有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2008年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冲击,大量企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国有企业依靠在资金方面的优势,获得了一些在海外低成本并购的机会,从世界范围来看,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一个震荡期和低谷期,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却迎来了跨国经营的良好发展机遇,投资额在 2010年、2014年和2016年连创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理事、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亚丽摘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
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
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
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
“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
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
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1、区位优势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中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2、政策支持优势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政策支持,仍是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3、要素禀赋优势企业开展海外投资活动必须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
根据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目前阶段性实物相对过剩而非资金过剩、企业规模较小和经营机制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是我们现实的选择,且实践证明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在境外建成了一批颇具影响的项目,低廉的劳动力资源和管理成本显示出巨大的优势。
4、海外华人网络优势上百年来分散在全球各地的5700多万华人和由他们编织的已有相当规模的海外华人网络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充分利用这一资产对成功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5、我国良好的国际关系和信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全方位外交政策,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广泛开展了多项经济技术合作。
在此过程中树立的良好国际形象和信誉,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劣势1、立法滞后在全球跨国投资风起云涌、形式多样和中国境外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尚无有效的法律依据进行投资促进、保护和管理,已严重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管理政策基本上是针对投资的审批,投资促进政策以新建企业为主,而对海外上市、兼并、收购等国际通行投资方式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
另外,投资后期的管理和监管没有形成气候,造成“只生不管”的尴尬局面。
2、审批制度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体来说,一是审批内容有些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成份;二是投资限额的规定限制了企业的投资决策权;三是审批手续复杂,时间过长,导致一些项目因贻误了最佳投资期而亏损;四是外汇管理制度不够灵活,不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和再投资;五是对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的海外投资按国有企业的管理办法层层报批,不利于其开展境外投资活动。
一些企业为避免麻烦,索性避开政府审批,或私自在海外投资,或利用海外投资申报数字与实际投资数的差额转移资产,或将国外投资收入截留用于再投资,而现行政策却难以克服上述问题。
3、企业海外投资战略不明确到海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
但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这点,没有将海外投资置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缺乏海外投资的中长期计划。
由此导致企业对外投资动机不明,随意性较强。
另外,国有企业产权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其管理体制也难以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
4、资金与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与融资困难是我国现有“走出去”企业的共同弱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跨国经营的步伐,并制约了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我国跨国企业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企业家素质还有待提高,与跨国经营的激烈竞争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仍是一大缺口。
5、技术劣势中国企业自身拥有的优势技术少,且创新能力也很弱,所事的大多是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项目(资源开发及初级加工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当前,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的入世及产业升级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投资风险加大也对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过程中,要发挥优势,改善不利条件。
1、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首先应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括产品品牌、技术体系、信息网络、组织管理体系以及企业文化等。
其次要制定国际化战略及其实施步骤。
战略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目标和行动方针,企业国际经营战略的形成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每个企业都应该选择适合自身的国际经营战略。
国际化企业是推进经济国际化的主体,因而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是我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化企业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结果。
企业从国内经营转向跨国经营,一般都经过商品国际化、国外生产和跨国公司3个阶段。
从纯粹的国内企业到成熟的国际企业,是一个跨度很大的过程,而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组织功能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都需要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企业的国际化总是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
企业国际化首先面临的一个战略抉择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来实现国际化。
我国企业既要积极发展国际化经营,又要谨慎地稳步推进,切忌一哄而上。
企业在选择国际化战略和确定国际化经营模式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途径。
从现实来看,21世纪初我国企业依然应选择出口作为主要跨国经营方式,中小型企业和那些已进入国际市场而又不愿大量投资的大型企业,还应以直接出口为主,通过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随着企业实力和规模的壮大及国际经营能力的提高,再转换到国外生产的方式。
已有丰富直接出口经验和大规模出口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我国企业海外经营的先锋和主力,应转换到国外生产的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级的跨国公司。
至于国外生产的具体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和实力,以及目标市场的环境和需求,来做出选择。
一般来说,企业实力雄厚,而目标市场国家对进口设置了较高障碍,但对企业产品的现实和潜在购买力和需求很大,这时可考虑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
否则,应采取出口或对外合作的方式。
2、产业和投资区位的选择中国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经营目标、技术水平和实力来考虑目标市场和投资区位战略。
(1)资源性投资仍是我国近期海外投资的重点。
现阶段获取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性资源(如铁矿、石油和木材等)是海外投资必须考虑的重点。
高精尖技术也是我国最为稀缺的资源,寻求高新技术资源是我国海外资源性投资的另一个重点。
(2)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在航天、原子能、生物工程、激光技术以及超导材料等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是这些新技术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和利用率低,而在国际市场则前景广阔。
因此,这些技术和相关产品应向消费和需求层次较高的发达国家出口,或直接投资生产与销售。
同时,我国高技术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R&D机构,或与发达国家同类企业联盟,吸收当地技术成果,开发适合当地的产品。
(3)专有技术。
主要指我国具有传统特色的技术,包括古典园林、中国国画、中医中药、手工艺品以及传统食品等。
这些技术和产品可以转移到文化背景相近的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还可以通过海外华人网络向全球市场开拓。
(4)中间性技术产业。
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的不少生产流水线,经过20年的发展,许多已出现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如彩电生产能力高于国内需求60%,空调器生产厂家开工率为30%,洗衣机开工率43.4%,电子产品中供大于求的产品达到75%,这些产品扩大出口又受到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
因此,这类技术应尽早转移到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更低一档的发展中国家,或绕过壁垒直接进入发达国家。
(5)标准技术产业。
一般指纺织、机械制造业等,其产品多趋标准化,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商品价格,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和劳动力等成本。
因此,这类技术可以转移到一些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交通便利的邻国和发展中国家,并向第三国出口。
(6)适用技术产业。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市场规模较小,工业化程度不高,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缺乏,不适应发达国家的资本密集型设备和技术。
而我国的一些劳动密集型技术则比较适应,我国这类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出口产品,还可以通过技术转让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