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
论三峡工程的利与弊概述

三峡工程利与弊学校:汕头市飞厦中学班级:初二三班姓名:陈思畅参赛号:002024753 指导老师:方旭乔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的作用第一.防洪三峡修筑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洪。
它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其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有效的控制长江上游的洪水。
第二.调水三峡工程可以有效的调控长江的水流。
在汛期可以蓄水,减小长江下游的水量;在枯水期就可以加大下游水的供应。
从而起到为下游地区调控流水,协调下游地区防洪抗旱。
第三.发电对于三峡的发电功能的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它还促进了节能减排,相当于每年节约燃煤数千万吨,减少大量有害气体排放,为我国创造了无法供量的经济效益。
三峡工程有防洪,发电等作用,在养殖,航运等方面也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但在三峡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弊端。
三峡的弊端第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三峡水库工程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态,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给洄游鱼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使长江的生物链以受到巨大破坏。
第二.地质灾害三峡很多地区的地层主要是土层,结构松散,在持续的暴雨影响下,土层会因为吸水而发胀,会容易发生山体滑坡,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第三.文化遗产在三峡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曾存在灿烂的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岸的文化遗产遗失,尤其是那些方言和地方戏曲无法再发展传承。
总结综合三峡上述的作用与弊端,我认为其作用还是占主体位置。
至于其所出现的弊端,其影响虽大,但是人们正一步步的解决缓解,对上下游带来的问题也一直在认真研究,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使工程多利少弊,长治久安,全面发挥综合效益,使三峡工程成为造福人民的工程。
三峡大坝的弊

据官方计算的数据显示,三峡项目一共耗资了230亿美元,不过根据国外专家估计,耗资的费用或许是官方数据的两倍。2006年,600英尺高的三峡大坝建成以来,这一项目不断遭受水库表面垃圾聚拢形成的垃圾岛、水藻弥漫而成的大块毯状物,还有水库围成的广褒湖泊周围的山崩危险的威胁。同时,三峡大坝的修建导致区域水位上涨,大坝背后410英里长的水库承载的水的重量,增加了这一地区地震和山崩爆发的危险
泥沙淤积也是一个问题。长江每年要携因此将出现淤塞,三峡大坝进而有可能垮塌。工程师在大坝底部设计了23道闸门用于在汛期冲走泥沙。该系统可保证三峡水库在今后一个世纪维持90%甚至更高的库容。但事实是泥沙淤积的速度高过了蓄水;大坝两侧山体严重滑坡,大量泥沙淤积于大坝内,大坝的蓄水能力与日剧减污水倒流至大坝上游。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三峡项目的社会和生态成本过高。三峡水库淹没了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产,还迫使库区农民搬迁到人口更加密集的沿江坡地上,他们一方面要靠着比以前更少的土地勉强维生,一方面还要面临日益加重的土地侵蚀和塌方事故的致命威胁。而且库区搬迁居民的安置工作也被指责普遍存在腐败官员盗用移民安置款的现象。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由于江水被大坝阻拦,农业残留物、生活及工业污染物无法顺流而下排入大海,而是倒灌回水库,使得库区水体的污染不断加重,并导致库区的长江支流出现“水华”现象。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变化则会产生另外的问题。随着水中沉淀物的减少,阳光可以照到更深的水中,进而促使下层的藻类滋生,影响航道的安全。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万里长江。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改善河道的航运状况和防洪能力,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除了对河道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担忧。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原有的河道形态,使得久经沧桑的长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峡大坝的高度为185米,坝面宽度为185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建筑之一。
它可以调节长江的水位,提供可靠的水管理和抗洪能力。
此外,三峡枢纽的建设还有助于改善长江的航运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长江作为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水下捕鱼行业。
由于长江水位的改变,许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机会,使得他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由于水下捕鱼是长江流域地区的重要经济活动,这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河道水位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繁殖和迁徙,可能导致某些鱼种濒临灭绝。
这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除了水下捕鱼行业,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还对河段地质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巨大的水库压力和水位变化可能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溶解和滑坡,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此外,水库蓄水会改变水质和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然而,尽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首先,为了减轻长江三峡工程对水下捕鱼行业的影响,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培训和转业。
通过培训渔民新的技能,帮助他们从事其他职业,保障了他们的生计。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渔业资源保护政策,限制了捕捞量和鱼种的保护期。
这些措施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三峡工程弊端

1、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
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些珍贵的文物挖掘出来。
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
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
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
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2、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
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3、还有大规模的移民。
原来生活在三峡一带的人都不得不放弃了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到新的环境去,移民带来的社会问题如怎样安置移民、安置到哪里合适等并不能忽视。
4、对农业,前面所提到的14000h平方米肥沃农田将会没入水底,土地资源严重丧失。
正如这个庞大的工程在规划时所预料的,它将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
长江的鱼类资源丰富且易受破坏。
由于河流的动态,河水的温度和化学组成的变化,以及符合这些鱼类生活特性的自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的改变,都有可能对鱼的种类、数量产生影响,某些鱼种有可能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数目骤减。
5、工程将会严重影响到生活在长江中游的鱼类,而这一水域恰恰是中国特有的千种珍稀鱼类的主要栖息地,其中仅仅只生活在长江中下游的中华鲟和白鳍豚更令人关注。
葛洲坝的建成可能已严重影响了中华鲟的繁殖,白鳍豚的数量也下降到仅有几百条,此外,另一值得关注的野生物种当属濒临灭绝的西伯利亚鹤,长江中下游恰恰是其越冬的栖息地,无疑也将受到大坝的影响。
6、河流的泥沙会带来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后果。
长江是世界上泥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每年都会带走5到10亿吨的泥沙,尽管水库的泥沙流速难以预测,但专家普遍认为一般情况下每年河流携带的泥沙都将会被大坝截住。
三峡的不利影响

为了三峡工程的早日建成,四川、重庆、湖北等省市做出了巨大牺牲,淹没大片良田、搬迁成千上万的工矿企业。
1.长江上游影响河床演变作为关键的造床质是砾乱卵石,不是泥沙。
三峡一带属石灰岩地貌,这坝得怎么建才能防止滴水穿石?那水的压力如此之大,而三峡地区的脉形纵横交错,是极易发生地震的板块挤压地区,如此多的水聚积在一个狭长的河谷中,危险至极修坝后原来年年逐出夔门的砾卵石将一粒也排不出去,可能十年内就堵塞重庆港,并向上游逐年延伸,汛期淹没江津河川一带。
2.中国水资源最为丰富,在全球为第一,不是某些人说的第六。
中国所缺的是有水处的耕田。
水库完成后淹地五十万亩,将来更多,用来换取电力,实不可取。
详见《论降水川流与水资源的关系》。
3.三峡电站经济可行性考虑到卵石沉积是不成立的,它比山区大中型电站要贵两三倍。
报告中的经济核算是错误的。
十八年内只有支付,没有产出,也无以解决当前缺电的问题。
4.三峡水库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虽有帮助,但作用不大,而其代价是使守堤防洪时期加长,和利用的电能减少,实不可取。
长江中游防洪当今迫在眉睫,除应加强堤防外,必须在堤身内建穴分流,长年送沙流向两岸,以淤高其洼地,并疏浚江槽。
5.是军事上的,大坝开建之日便成为潜在的敌人瞄准的对象。
大坝几乎会成为被要挟的靶子。
6.是水患。
说大坝一旦建成将抵御百年不遇的洪水,长江水患一朝清除。
因为98年的大水证明,长江洪水并非主要来自长江三峡之上的干流,而是来自三峡之东的支流。
长江支脉也大多在三峡之东,如汉江、清江、湘江、赣江等等,哪一条江河都不是好惹的主儿。
若无这些峡东支流上的众多水坝支持,下游照旧会受支流洪水的威胁。
至于文物方面的损失则不去计算了。
7.水库淹没耕地,移民和城镇迁建,会加剧本来就已十分突出的人地矛盾,并由此而可能加剧植物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
8.目前库区的工业和生活废水年排放量已超过1Gt,沿江城市的局部江段已形成了较严重的污染带。
建库后,库区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将加重局部水域污染。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

你绝对没有想到的三峡工程:无法挽救的严重负面影响(转)标签:分类:冷眼观潮杂谈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
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
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
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
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
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近几年来,在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较大,也有一些奇异的地理活动,比如地震之类的。
也有一些人认为这与三峡水利工程有关。
其实三峡工程对我们和环境影响是有利有弊的,但在调节生态平衡方面则利大于弊。
曾经的三峡工程论证专家组就指出:有利影响主要在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缓洞庭湖的淤积等。
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对珍稀物种,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一定影响。
具体来说,三峡的利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三峡大坝建成后,防洪能力强,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可有效防御。
2.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能提供大量的电。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至于长江三峡工程弊处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
2.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有的影响范围。
3.对植物、动物有较小的影响。
4.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有大量人民迁移。
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近8万人。
5.目前的地质灾害治理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地方未达到治理效果,有的地方治理效果不明显,而更多的情况是,在治理过程中,人们忽略了对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保护与建设,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破坏,使三峡的景观品质大受影响,正在削弱对游人的吸引力。
三峡工程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建设,它的建成可以起防洪,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水有防范作用;可以发电,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资源丰富,可以带来很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航运也有促进作用,三峡水库可以改善川江航道对长江航道的限制。
但是三峡大坝的建设也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会引起消落带等一系列问题,也将给周围的居民生活环境带来考验。
但是只要环境专家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尽力的去解决,那么三峡大坝必将造福人类。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近年来,中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备受争议。
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也有人担心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讨论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以全面了解这个备受关注的工程项目。
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巨大的工程项目,其利多于弊。
首先,它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绿色能源。
三峡水利工程的发电能力达到了22500MW,成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供应源之一。
该项目的发电量占据了全国总发电量的10%,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有助于改善航运条件。
工程建设后,三峡大坝水位上升,水位深度相应增加。
这对于改善长江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非常重要。
河道变得更深更宽,为大型船只提供了更加安全和高效的运输通道。
这不仅促进了地区内外贸易的发展,还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
此外,三峡水利工程以其对洪水的防控和灾害减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长江流域遭受了多次严重洪涝灾害,给周边地区带来了巨大损失。
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释放,三峡工程实现了对长江水流的有效控制,降低了洪水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它不仅提高了沿岸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保护了土地资源和农田的安全。
然而,三峡水利工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
首先,工程目前对周边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大坝建设导致了大量土地的淹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湿地的大面积退化和珍稀物种的减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此外,由于长期水库蓄水,三峡地区也面临着滑坡和地质灾害的风险。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管理,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其次,三峡水利工程对古迹的保护产生了影响。
三峡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聚集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景观。
由于水位上升,一些重要的古迹和文物被迫进行了迁移和保护。
尽管努力保护,但一些古迹的原始风貌可能已经无法完整地保存下来。
综上所述,三峡水利工程作为中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项目,带来了众多的利益和弊端。
三峡大坝中的地质问题

三峡大坝中的地质问题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
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
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
这是一个创举,不过一件事物不能单纯的说它是好的,或是坏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也一样,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获悉福之所倚”三峡大坝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南水北调等好处,但也引发一些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生态、人文安全以及水坝能引发一些问题1.生态安全以及水质问题大坝阻挡了淤泥流向下游,使包括上海地区在内的长江入海口收缩,海洋的咸水正在倒灌入内陆。
据了解,三峡库区水质的好坏和变化,不仅取决于库区内的污染物排放和污染治理状况,同时也与上游来水的质量密切相关。
三峡库区上游流域面积大,接纳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农村面源排放的氮磷污染物多,世界野生动物协会今春公布的一份报告称,通过大坝的水流速度正在加快,对下游的防洪大堤造成破坏。
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化肥残留物被不断排入大坝水库,导致巨型水藻生长泛滥,并威胁到下游的水供应。
2.人文安全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
因为三峡大坝是静止不动在明处的固定目标,虽然这个坝的确很大,可能要五千万吨核弹正面摧毁,但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他和世界上的许多混凝土重力大坝的结构不同,水轮发电机的26条进水管,以及众多的泄洪管,泄沙管都是安装在大坝中。
此外,三峡大坝中还有三道深55米宽34米的横截大坝的槽(一道为升船机用,二道为船闸用),而这三道深槽都只用一层薄薄钢板控制,一旦这层钢板被炸毁,就可造成与溃坝一样的效应。
三峡大坝若全溃时,百余亿立方米库水短时间内下泄,坝址至沙市间沿岸,受洪水波直接冲击,灾害损失严重,造成极大地损失。
3.水坝能一起的一些问题①泥石流其中在2010年7月15日晚12点,一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将长江三峡左畔的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掀翻了天”:集镇的农贸市场被泥石流整体掩埋;一幢5层楼房的1-3层被淤泥填满;大街上到处“飘”着冰箱、洗衣机……据统计,此次泥石流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663万余元,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影响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地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三峡工程与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地应力和构造地,应力叠加以及水库地震能量和构造地震能量叠加而诱发产生。
水库诱发地震因素复杂, 其形成机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尚难准确控制, 发生时间、空间及强度更难预测预报。
主震发震时间一般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
蓄水早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升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较强地震活动高潮大多出现在第一、二个蓄水期的高水位季节、水位回落或低水位时。
但发震时间也无一定规律性,。
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 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由于水库诱发地震震源较浅, 与天然地震相比, 具有较高的地振动频率, 较高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和震中烈度; 但极震区范围很小, 烈度衰减较快。
三峡库区可划分为结晶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种主要岩类。
结晶岩类分布于库首黄陵结晶地块内,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2闪长岩体, 岩体完整性好, 断层多已胶结, 岩体透水性微弱, 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碳酸盐岩分布于干流庙河至白帝城库段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中。
强岩溶化碳酸盐岩有利于诱发岩溶型地震。
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秭归、巴东、巫山等向斜及白帝城以西广大地区, 为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的砂、泥岩, 不利于诱发水库地震。
三峡库区属弱震区。
水库附近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79年秭归龙会观5. 1级地震, 距库边约6 km。
其岩性为碎屑岩类岩层, 蓄水后不易诱发地震。
综上所述, 三峡工程除了坝高和库容属有利于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因子外, 其他条件均不利于诱发较强的构造型水库地震。
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 随着蓄水位逐步升高, 库容加大, 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 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 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长治久安。
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全篇

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三峡大坝, 环境之殇!_度娘这么说搜索三峡大坝环境地质问题作为人类群体中的一员,你想过吗?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大坝是阿斯旺大坝。
当时的埃及政府和水利专家们认为。
修建尼罗河大坝是-箭数雕的高明之举。
首先,大坝既可以控制河水泛滥,又能够存储河水,以便在枯水季节用于灌溉及其它用途。
埃及的可耕地主要位于尼罗河两岸以及尼罗河三角州的洪泛区,建成大坝后可以大幅度扩大可灌溉的耕地面积,以适应迅速增长的人口。
其次,大坝建成后可以产生巨大的发电能力,为工业化提供充裕而廉价的能源。
再次,修造大坝所形成的巨人水库及对下游水位的调节,可以发展淡水养殖及内河航运。
确实,当阿斯旺大坝建成后,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了。
结果呢?说不出话了?不知道了?因为你…工程的负面作用就逐渐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这些当初未预见到的后果不仅使沿岸流域的生态和环境持续恶化,而且给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如大坝工程造成了沿河流域可耕地的土质肥力持续下降、沿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土壤盐碱化、尼罗河下游的河床遭受严重侵蚀、尼罗河出海口处海岸线内退等。
?几十年后,中国建成了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比阿斯旺大坝更大,成了世界第一大坝。
和阿斯斯旺大坝一样,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质岩性三峡地区地层自老至新出露比较全,除缺失志留系上统,泥盆系下统、石炭系上统和第三系外(白垩系或老第三系是否存在尚有争议),自前震旦系岭岭群至第四系皆有出露。
上述各系地层大多呈整合及假整合接触,不整合仅见于震旦系与前震旦系、白至系与前白至系、上第三系与下第三系之间。
地层分布具有以黄陵背斜核部的结晶岩体为界,分别向东、向西渐新的展布规律。
黄陵背斜核部,三斗坪一带为前震旦系片岩、片麻岩和混合岩类及闪长斜长花岗岩、闪长岩及花岗岩。
周围分别出露震旦、寒武、奥陶、志留、泥盆、石炭、二叠系及三叠系中、下统地层。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199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1997年11月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前发生的。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头蓄水,之后三峡船闸试运行,三峡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行;2006年5月20 日三峡大坝全部完工。
这是黄万里教授去世之后发生的。
现在要向黄万里先生报告的是:"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凉起来了。
穿着新衣的皇帝感觉到有点凉了。
"第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
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峻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我国防总汇报险情。
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爰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平安。
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心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修理。
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状况特别相像。
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心为此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加以争辩,打算转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头改造。
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峻性。
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 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平稳觉。
其次: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
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
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
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力量立刻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力量不行能达到每年深不超过15米,冬季不超过20米,泥沙简单在坝前淤积。
但是假如泥沙淤积量过大,前置库削减消落带生态危机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前置库形成后,假如不依据三峡工程环保要求严格处理上游垃圾和污水,对于开县来说尽管开县盼望将来成为一个滨水城市,但是有可能面临的又是一湖臭水。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地貌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地貌的影响余滢地科一班2012013228摘要:三峡工程使得上游的泥沙侵蚀作用逐渐改为堆积作用,而下游的堆积作用则变为水流的侵蚀作用,从而改变长江流域的地貌。
关键词:堆积,侵蚀,地貌改变,可能引发的灾害三峡工程中,大坝的建立能破坏河流在演化中力求建立起来的平衡状态。
因为河流的搬运物在水库里发生堆积,使水坝以上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提高。
而水坝以下的河段,由于大量搬运物被水库所截,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强,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可能遭受破坏。
以上游而言,大坝的修建,使侵蚀基准面上升,上游地区的河流纵比降减小,河流的下蚀速度放慢,流速降低,流水侵蚀减少,搬运速度和能力减弱,堆积作用增强,使上游地区带来的泥沙在三峡沿岸堆积,大量的泥沙最终到达三峡坝址。
而长江上游地区以山区居多,因此河流的下切侵蚀减缓,河床或沟床的深度增加速率减慢。
在某些地区会出现河沙大量堆积,加上水的重量,增加了上游地区地壳承受的压力;另外上游地区有较多的断层结构,可能会诱发地震。
另外,由于水的堆积,地下水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使土体失去粘结力,同时,饱含水分的土体,增加土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因而加大平行滑动面的重力分力,地下水运动时,产生动压力,能使土体发生滑动,滑动时,水的作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而且,河水的侵蚀在河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掏蚀,使岸坡物质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
在坡度的相对高度较高时,还有出现崩塌的可能。
三峡大坝的建设对上游地区地质作用的影响会使得上游地区地势趋平。
对下游地区而言,由于水量减少,一方面带来的泥沙少了,对下游地区平原的泥沙补充就很有限了,另一个影响就是河流的溯源侵蚀增强,就是河流向下切的深度会增加,因此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崎岖不平。
河流沉积速度放缓,水库运营时清水下泄,库区下游河段受到冲刷作用.引起长江中、下游河床的变迁,引起水库下游河床冲刷以及下游河道变形, 在冲刷过程中,河床粗化,同流量水位降低。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
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
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一)防洪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据历史记载。
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
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14.5万和14.2万。
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
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问题

四、带来的地质灾害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峡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非常广,其中对库
区的影响最直接和显著,对长江流域也存在重大影响, 甚至还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将会使得全球的气候和海洋 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4.1在蓄水后,由于水流静态化,污染物不能及 时下泄而蓄积在水库中,因此已经造成了水质恶化和 垃圾漂浮,并可能引发传染病,部分城镇已在其他水 源采集生活用水。同时大批移民开垦荒地,也加剧了 水体污染,并产生水土流失的现象
由于三峡大坝主要是蓄水发电,水流作为一种物质持续 不断的输入或者输出,此外系统也会接受外界的太阳能、风 能等,所以该系统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
按其岩相建造和岩体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工程 地质岩类:块状结晶岩类、层状碎屑岩类、层状碳酸岩类、 松软岩(土)类。
三、系统结构、输入、输出 3.1基础岩性:三峡大坝建在前震旦纪花岗一闪长岩岩基
解决措施: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以期解 决污染问题,大坝增加下泄流量来实现换水
4.2三峡大坝对气候的影响: 长江流域历经地球演变几百万年的雕刻,已经形
成了适合人类和生物生活的环境。三峡大坝把长江截 断,必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 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 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 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 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 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 境(好像中华鲟每年都要回游到长江上游去产卵,现 在的话就直接堵在三峡了,虽然相关部门每年会把他 们从三峡大坝这边丢到那边,但毕竟不是天然的)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

三峡库区边坡地质灾害及形成机制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典型类型。
滑坡是三峡库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
并以钱江坪滑坡为例,介绍了滑坡灾害的形成和破坏过程以及影响钱江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形成机制。
得出以下结论:三峡工程建设初期,工程边坡较多,滑坡的主要成因有三个:降雨和库水入渗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前抗滑段的抗滑能力因地下水的支持而变得较弱;地下水浸泡使泥质滑带土软化,滑带土抗剪强度降低;暴雨增加了滑动体的滑动力。
钱江坪滑坡是三峡库区滑坡中的一种新型超高速深部生理岩质边坡,一般是暴雨和三峡水库蓄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滑坡;千将坪滑坡;1引言对于边坡滑坡灾害的成因,1950年,专家太沙基在他的《滑坡机理》讲述了滑坡的形成成因、形成过程、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滑坡的工程体现。
1967年,Bjerrum引入传递概率分析边坡渐进破坏时的稳定性,根据上部体积的应变软化,得出边坡开挖在渐进破坏时的力学模型。
1978年,djvarnes根据岩土边坡的活动模式,将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为倾倒、侧向膨胀、坍塌、滑坡和复合类型。
在新湿应力场理论的详细试验模型基础上,分别得出一维膨胀理论和三维膨胀理论。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峡库区典型的边坡地质灾害,大多数发生的是滑坡灾害,并以千将坪滑坡为例,说明了滑坡形成和破坏的过程和影响千将坪滑坡稳定性的一些因素,分析了滑坡灾害形成的机制。
2三峡库区边坡的地质灾害2008年,三峡水库连续39天的试蓄水量第一次达到175m。
水位上升了27.53m,日均升高10.744m。
下一次175m蓄水测试在2009年,历时70天,水位从145.87m上升到171.043m,上升了22.56m,日均上升0.365m。
经过一天,水库水位约171.4m。
与2008年相比,平均水位的升高下降了50%,滑坡事故很少。
2010年,第三次蓄水175m,历时46天。
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论长江三峡工程利与弊
三峡水电站大坝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它的建成投产,将标志着中国人用智慧和力量铸就了又一个奇迹!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它的利与弊:
利:
1、防洪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
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
2、发电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
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
弊:
1、对库区文物的影响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库区蓄水达17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2、对生态的影响
中华鲟:属鲟形目鲟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一种大型洄游鱼类。
葛洲坝工程于1981年1月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至长江口至金沙江的洄游路线。
3、移民问题
三峡工程全部竣工后,库水淹没区将涉及湖北和重庆的20个区市县,最终动迁移民113万。
在未来的6年时间里,三峡库区每年还需搬迁移民近8万人。
4、地质灾害问题
从1990年至2005年,共查获体积大于10万立方米的崩塌滑坡404处,总体积29.36亿立方米,查获泥石流沟90条。
初二(2)彭洲晟。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峡工程带来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班级:064111姓名:张伟文学号:一、三峡工程基本概况1.1总体建设米,正常蓄水位175米。
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大下泄流量可达每秒钟10万立方米。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水库全长600余千米,水面平均宽度1.1千米,总面积1084平方千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调节能力为季调节型。
2.2三峡工程岩基峡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基底主要由早元古一晚元古代变质火山一碎屑岩及侵入其间的岩浆岩组成。
变质岩系有岭岭群(23亿年)、神农架群(13.3亿年)和马槽园群(9.6亿年)。
岩浆岩由中酸性花岗一闪长岩体及各类岩脉(8.3亿一7.5亿年)组成,分布于黄陵地块的中南部。
此外,南部相邻地区武陵、雪峰山地出露有冷家溪群(14亿年)和板溪群(10亿一8亿年)。
2.3运输通航、电力供需三峡船闸学名是双线五级连续船闸,位于大坝左侧的坛子岭外侧,世人称之为“长江第四峡”,为三峡航运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三峡水电站的机组布置在大坝的后侧,共安装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其中左岸14台,右岸12台,地下6台,另外还有2台5万千瓦的电源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远远超过位居世界第二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给国家的电力输送贡献了很多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保障了人民财产的安全。
二、三峡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2.1地质岩性三峡工程选址图2.2 地质构造2.3 水文地质三、系统结构、输入、输出3.1 气候环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1 400 mm 之间,两岸山区达1 600 ~1 800mm。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5 - 9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地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三峡工程与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地应力和构造地,应力叠加以及水库地震能量和构造地震能量叠加而诱发产生。
水库诱发地震因素复杂, 其形成机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尚难准确控制, 发生时间、空间及强度更难预测预报。
主震发震时间一般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
蓄水早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升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
较强地震活动高潮大多出现在第一、二个蓄水期的高水位季节、水位回落或低水位时。
但发震时间也无一定规律性,。
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 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
由于水库诱发地震震源较浅, 与天然地震相比, 具有较高的地振动频率, 较高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和震中烈度; 但极震区范围很小, 烈度衰减较快。
三峡库区可划分为结晶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种主要岩类。
结晶岩类分布于库首黄陵结晶地块内,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2闪长岩体, 岩体完整性好, 断层多已胶结, 岩体透水性微弱, 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碳酸盐岩分布于干流庙河至白帝城库段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中。
强岩溶化碳酸盐岩有利于诱发岩溶型地震。
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秭归、巴东、巫山等向斜及白帝城以西广大地区, 为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的砂、泥岩, 不利于诱发水库地震。
三峡库区属弱震区。
水库附近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79年秭归龙会观5. 1级地震, 距库边约6 km。
其岩性为碎屑岩类岩层, 蓄水后不易诱发地震。
综上所述, 三峡工程除了坝高和库容属有利于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因子外, 其他条件均不利于诱发较强的构造型水库地震。
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 随着蓄水位逐步升高, 库容加大, 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
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 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 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长治久安。
二、三峡工程与滑坡
三峡地区多高山丘陵,沿山的耕地多集中在古滑坡堆积体上,人类的居住点也集中在这里。
三峡库区滑坡,有三大诱发因素。
第一是降雨,其次是人类活动,第三是水位的波动升降。
三峡库区暴雨、洪水频发,三峡大坝坝址附近为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其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要地质结构。
数千年来,峡江两岸的人们就把居民点建在相对稳定的崩塌、滑坡堆积体上。
在这里人们生存繁衍,
耕种捕鱼。
在这样土壤较为肥沃、地势较为平坦的崩塌、滑坡堆积体上,逐渐积淀为独具特色的“三峡滑坡文化”。
有数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库区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多达70多次,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40余次。
三、三峡工程与泥沙、水位
当三峡水库形成后,受水势变缓和库尾地区回水影响,泥沙必然会在水库内尤其是大坝和库尾淤积,长江上游河流所携裹的除了泥沙,还有颗粒较大的鹅卵石,在三峡大坝筑起后将极难排出,会造成堵塞,并向上游延伸,进而影响重庆。
在三峡蓄水至135米后,有人发现从大坝到库尾之间的水位落差多达34.7米,远远超过了工程论证报告认为的0.4米,因此担忧重庆可能会在三峡完全蓄水后被淹没。
四、其他影响
1、水库浸没
水库蓄水使水库周边地带的地下水壅高,引起土盐碱化、沼泽化等次生灾害的现象。
地下水壅高可使管水抬升,当其上升高度达到建筑物地基或农作物和木的根系,且持续时间较长时,将产生浸没问题。
浸可使农田作物减产,工矿企业和民用建筑物地基条件化而损坏,矿井涌水量增加,铁路、公路发生翻浆、胀,有时还影响水库正常蓄水位或坝址的选择。
2、水库淤积
水流进入库区后,由于水深沿流程增加,水面坡度和流速沿流程减小,因而水流挟沙能力(见河流泥沙运动)沿流程降低,出现泥沙淤积。
水库淤积是一个长期过程。
一方面,卵石、粗沙淤积段逐渐向下游伸展,缩小顶坡段,并使顶坡段表层泥沙组成逐渐粗化;另一方面,淤积过程使水库回水曲线继续抬高,回水末端也继续向上游移动,淤积末端逐渐向上游伸延,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翘尾巴现象,但整个发展过程随时间和距离逐渐减缓。
最终,在回水末端以下,直到拦河建筑物前的整个河段内,河床将建立起新的平衡剖面,水库淤积发展达到终极。
终极平衡纵剖面仍是下凹曲线,平均比降总是比原河床平均比降小,并与旧河床在上游某点相切。
在库区,淤积减少有效库容,影响水库调节性能和建筑物的正常运用。
在水库上游河道,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水位升高,坡降和流速减小,河槽过水能力降低,增加了防洪困难,河水位抬高还会引起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地盐渍化;在水库下游河道,在水库淤积并拦截泥沙时期,水库下泄清水,下游河床由于冲刷而普遍下切,水位随之下降。
这将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它不利于大坝和沿河建筑物的基础,使沿河引水工程的运用发生困难,使下游桥梁基础埋深减少;另一方面,可以使水电站的尾水位
降低,能增加水电站出力、使下游水深增大而流速减小,有利于河床的稳定和通航。
3、水库渗漏
水库渗漏是指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岩石的孔隙、裂隙、断层、溶洞等向库岸分水岭外的沟谷低地渗漏。
可分为坝区渗漏和库区渗漏。
水库渗漏减低了水库效益,有时并引起盐渍化、沼泽化等现象。
库区渗漏可在邻谷区引起新的滑坡,或使古滑坡复活,造成农田浸没、盐渍化、沼泽化,危及农业生产及村舍安全。
三峡大坝的修建有利也有弊,要正确的看待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运用科技的发展把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促进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