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学校的新课程改革的表现显著,新课标的出台有助于增强学校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关键问题。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教学方法和技巧,还要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步调,正确处理教育改革中涉及的各种问题,深入了解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成长。
面对新形势和新课标,教师要提高教育观念,重视教育思想的更新,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和态度,以期达到教育的目的。
同时,在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夯实基础知识和科学观念,掌握新课程思想,深入研究和探讨新课标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以及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教学研究,不断地参与各种学习,促进教师的技能和素养的提升,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出台为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师要积极投入,以新课标为指引,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教学素质,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师职业水平。
作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认真对待教学,珍惜时机,努力为新课程改革
和教育教学改革做出贡献。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2023年,新课程已经全面推行,教师们面对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这一年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节点,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方式,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一、新课程带来的挑战新课程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挑战。
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何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创新能力,等等。
为了适应这些挑战,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借助不同的教育资源,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二、新课程带来的机遇新课程的推行将带来教育改革的机遇。
新的教育方式将注重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鼓励创新和思考。
教师需要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外都能获得乐趣和成长。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教师面对的挑战和机遇都需要他们进行专业成长。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达到自我提高和改进的效果。
1.更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2.多渠道获取教学资源和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需要通过互联网、教育资源中心等渠道获取最新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技术,并在课堂上不断应用。
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科技,如近距离视频教学、在线测试等等,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愉快、高效。
3.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应该将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比如,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和文化特点;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当地的历史事件,展示历史文化的长河。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的实施,不仅意味着教学改革,也是教师发展的机遇。
它要求
教师要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不仅停留在教书育人的层面,更要发挥
组织协调者、促进有组织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
行政能力,有多方面的知识技能,能够检视自我的能力等。
首先,教师要掌握新课标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新课标把教师的教学能
力放在首位,要求教师更加熟悉学生本质特征和学习规律,更深入、更系
统地掌握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创新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要掌握更多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相关理念,深入研究学生心
理认知特征和认知发展模式,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发展素质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最后,教师要经常自我学习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
觉悟,充分了解新课标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
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改革,做好教育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成为了教师成长的关键。
教师作为学生教育的引路人,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外,还需要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更好地适应和引导新课程的实施。
一、思考教学目标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提前思考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学科标准、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来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断反思和调整,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关注学生需求在新课程下,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注重个性差异化的教学。
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和个性化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探索教学方法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思考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
四、加强课堂管理新课程下,课堂管理成为了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课堂管理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规范的课堂纪律和有效的奖惩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
五、与同行合作教师成长离不开与同行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组织教学观摩和开展课题研究等形式,与同行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互相启发和借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专业交流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与更多的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扩大自己的教育视野,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六、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环节,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成长和教育模式的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研究,以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是指在教师教育过程中,以具体的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讨论和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实际问题解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和策略:(1)注重实践: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反思、总结和交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2)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成长。
(3)针对性:针对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课例进行研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1)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课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教学技能。
(2)观摩学习法: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
(3)研讨培训法:组织专题研讨、学术报告和培训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论水平。
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领者。
通过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实现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实施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育行动时,应掌握以下方法和技巧:(1)问题解决法: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讨,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2)经验分享法: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成功案例,促进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
(3)团队协作法: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确保教师教育行动的有效性,需要进行以下效果评估和总结:(1)效果评估:通过观察课堂教学实践、学生成绩分析、教师自我反思等方式,对教育行动的效果进行评估。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要变革,青年教师要在这一背景下不断成长,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以下是青年教师成长之路的一些关键点。
青年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论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青年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论思维,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
他们需要对学科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将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青年教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生主体、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需要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形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技巧,掌握一些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如数字化教学、在线教育等,以便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青年教师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总结、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他们还应该加强和同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共同成长。
青年教师要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提升。
在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重要的目标,而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青年教师应该注重个人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他们还应该注重专业发展,关注学科最新的研究和发展动态,参加学术会议、发表论文等,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影响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要不断成长,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教育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技术,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注重个人发展和自我提升。
通过不断努力和追求,青年教师将能够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长的思考
关于教师如何在新课标背景下专业成
长的思考
1. 持续学习:教师应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育理念。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研讨会、学术讲座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 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寻找改进的方法。
还可以与同事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共同促进专业成长。
3. 关注学生: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参与课程开发: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学校或教育机构的课程开发活动,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融入到课程中,提高课程的质量和针对性。
5. 教育研究:教师可以参与教育研究项目,通过研究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教育研究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6. 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应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7. 专业发展规划:教师应制定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设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逐步实现专业成长。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新课程下教师的成长
新课程下教师的成长------乌海市第一中学刘臻臻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
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笔者认为,新课程想教师的成长主要应从加强以下几方面:(一)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制于应试教育,只着眼于学科知识的传授。
教师为了考试、为了语法而教英语;学生为了考试、为了语法而学英语。
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死记硬背,依赖性强和自信心差等不良的学习心理问题,磨灭了他们人格发展中的自主精神。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我们要实现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培养目标,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就必须更新观念。
而更新教师的观念是前提,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就无法实现。
所以我们教师要认清当前的教育形式,确立详尽的指导思想。
明确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充分认识自己的教育活动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影响,以不断学习来更新教育观念,在平时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
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知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
语言作为各种信息的载体,充斥着大量的社会知识,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够丰富他们的各种知识.我们现行的SEFC教材,尤其今年高中一年级开始使用的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语篇内容,其中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化,风俗,风土人情及人际关系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明白他们面临的是更加开放,发达的未来社会,他们必须用为未来的人才标准来知道自己的学习。
为了更加丰富各方面的知识。
(二)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外语教学活动是一种模拟交流,其情景是认为情景,模拟情景成了各种学习方法都用到的伴随方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教师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和一定的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1. 教学需要经验。
“阅历是人的一个宝贵财富”,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历程和在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一定经验的积累,难以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驾御能力,这正是一些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初期所面临的困境。
而且,经验形成于个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它是形成自身教学风格、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但教学不能仅凭经验。
一方面,个体自身的经验,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势必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教师过去成功的经验也许就不再那么切合时宜了,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原有的经验不断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发现,一些职初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严峻的“生存关注”压力下,他们的教学经验往往只是他人或者所谓成功教师经验的一种重复或翻版,因而,这样的经验只是他人经验的一种推移,是一种间接经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这样的经验未必就能适用。
2. 经验需要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只有拥有教育和教学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反思的内容十分丰富。
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所得到的教学结果、课程与教科书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
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思维闪光点,学生的课堂反映如何,教师是否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来准备如何进行改进。
谈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
谈谈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摘要:新课程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作为新课程下的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的,分清课堂主次,不断进修和科研,促进专业素养积极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主体思想教研自修实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振兴国家靠教育,振兴教育靠教师。
在新课程、新教育观的驱动下,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时代的呼声。
教师如何才能使专业得到有效的成长呢?一、更新教育理念,建构新的价值观取向1、更新思想,构建人生价值观。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身处于教师这个多付出少收入的行业,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呢?有句话是:“只要你愿意,一切皆有可能。
”思想是关键,觉悟是动力,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思想觉悟,才能一丝不苟地坚守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建立起新时期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抵挡得住市场经济的“风吹雨打”,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才能一心一意地为教育事业而献身。
2、提高认识,构建教育事业观。
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年轻的一代、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应该提高认识,把教学工作提高到事业的高度。
3、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方向。
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主旨,以发展综合能力为核心。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教育方向,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和过程的体验,教会他们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形成独特的自我学习策略,使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非凡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4、更新教育观念,发展教育思想。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影响,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
传统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扼杀了个性的成长,使特长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面对传统教育的诸多弊端,我们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注意个性发展的需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对中国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都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然而,课程改革的艰难在于它是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下所进行的渐进式的改良,这必然使新一轮课程改革会面临传统教育体系的种种羁绊,因此关注行动中的课程实践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另一方面,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最终都将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度中。
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既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又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而教育教学的案例,是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最为基础、最为直观的环节。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课程改革推进的现实,有助于从理论和政策层面深入反思课程改革的设计,有助于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和理论。
为此,本研究选择课程改革行动中的教育教学案例,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倾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声音,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分析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从而绘就一幅新课改行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路线图,就成为了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研究的创新不在于对课程理论的突破和贡献,而在于研究视角和课程实践中的探索与突破。
为此,本研究在新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交合的领域中选取关键的七个选题,选择教育案例,以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形态。
1.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人的因素”,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
他们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
他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2.教师教育知识生长。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网状的,既需要有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条件性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
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新的课程培训教师成长随着中国的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的课程培训教师成长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目前丰富和多样的教育需求,本文将探讨与进一步提高培训教师的过程和方法。
首先,老师应该有一定的课程研究和分析能力。
在课程培训过程中,互动式的研讨会可以帮助老师了解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实行新的技巧和方法。
有人说,实践让理论更完美。
老师们需要在课堂上应用新的教学理论并跟进,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教育实践。
这也是评估课程培训教师的增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第二,老师应该有个人成长计划,并积极探讨他们的计划,并为他们设计相应的成长路线。
随后,他们必须持续地制定计划和路线,来确保他们不会停滞。
更好地,老师可以定期和他们的管理者讨论他们的发展目标和深入研究的领域,以确保他们始终处于进步的状态。
第三,老师应该不断学习并超越自己的舒适区。
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教育水平。
因此,一种课程培训方案可能对另一种类型的老师不太适合。
培训课程的内容必须以教育者的本身为出发点,要经过老师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在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群以及教育背景基础上,量身定制,这样才能真正顺利的将老师培训成专业的教育家。
第四,老师应该掌握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并具有专业精神。
探讨老师需要具备哪些技能和知识,那就是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这些都与教学的基本技能紧密相关。
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师需要更多的技巧来应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但是要想在课堂中掌握这些技巧,需要老师们在非课程培训的日子里反思并总结自己的教学过程,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
第五,培训体制应该为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提供机会。
在课堂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好方法,基于这一原因,课程培训中也应该使用多元的方式来培养老师。
不但要教授关于新课程和新教学方法的内容,还需在课程中建立互动环境,增强老师们的探究热情,并在实践中帮助他们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理解。
新课程下教师的读书与成长
新课程下教师的读书与成长新世纪的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新的人才观、教师观,倡导构建崭新的教育文化、全新的教育理念。
毋庸置疑,在这场深刻的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关键。
教师的读书学习与专业成长,就必然是生成这一崭新教育文化的内在组成局部,也必然是教师与新课程携手同行、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鲜活而生动的深层意蕴。
一、读书,提升教育理念教师既是文化拥有者,又是道德完善者,读书就显得至关重要。
阅读教育专著,它可以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民主的师生观念等,从而转变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是通过广泛阅读,拓宽了知识视野,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充实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成就了自己的伟大事业。
他一生共完成了《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和青年校长的谈话》《公民的诞生》《帕夫雷什中学》和《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育真正的人》等40多本理论著作。
此外,还发表了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被人们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还有像国内的陶行知、**书生、李镇西等这样的教育大家。
不难看出,读书,对于提升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开展是何等重要。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
就如同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爱玩具一样,教师的第一至爱应该是书籍,只读教材和教参两本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
作为教师,读教育名著,就像与大师对话,同名校交流,拜专家为师,以学者为友。
对我们老师们说,多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之作,应该成为当今教师的主流意识,从中学到的就不仅仅是大师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不懈追求探索的人生境界和献身事业的人格力量。
只有这样,才能“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才能把从书本中学习到的内容在实践中转化积淀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事业的境界。
二、读书,提升人文素养面对新课程,应该说教师缺少的不是方法,不是教育技术,而是人文素养。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新课标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育者”转变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指导者”。
在一系列的变革中,教师不仅应当调整自身的思考方式,还应当以全新的思维模式行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得教师们摆脱了大量的传统思想的约束。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师们不仅应当掌握并运用新方法,而且还应当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学会发现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必须实现巨大的变革,从枯燥的授课,到动态的讨论;从纸质的教学,到数字化的研究,从研究材料的翻阅,到调研的指导,等等。
教师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新形势,做好现代化教育的承担者。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当具备多元化的知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从学科知识到教学经验,从思想品德到技能技巧,这些都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单一的普及式教学转变为多样化的培养式教学,从固定的教案转变为活泼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的口述转变为学生的实践研究,把学习的内容从知识传授变为价值观觉察、能力拓展以及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教师的管理者职责,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规划指导者和策划者,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教师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理解课程的价值,而且也能够在学生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教育指导。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也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加强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增强个性化教育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等。
总的来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并从传统的教师角色转变为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育指导者的角色,与学生一起探索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实事求是,贴近实际。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从很多方面来看,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首先,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如今,新课程标准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具备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胜任这一挑战,青年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技术。
同时,他们还需要不断掌握新的教育法规和政策,以确保自己的教学工作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法规的要求。
其次,青年教师需要更好的教育教学实践。
教育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验证理论,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教育,更好地使学生感兴趣。
同时,教育教学实践还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际关系,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信心。
第三,青年教师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青年教师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专业化的支持和指导。
这些支持和指导可能来自于学校的领导、教学督导或其他教育专业人员。
通过他们的指导,青年教师能够规避一些可能的错误,更好地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最后,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教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职业,因为世界在不断变化,学生在不断成长,教学方法和技巧在不断更新。
因此,青年教师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和思考,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需要不断努力和探索。
通过持续学习和思考,他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和新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新课改促教师成长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如一股春风吹遍了全国的教育领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亲身感受到了新课改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在新课改中的成长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养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课改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教师角色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3. 教学评价改革: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因此,我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1. 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把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的要求。
2. 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3. 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三、关注学生,关爱成长新课改强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2. 关爱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成长所需的关爱和支持。
3.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反思总结,不断成长新课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我深知自己在课改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因此,我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前言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一环。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们的学习需求也需要跟着变化。
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评价要求。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多专业知识以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课程设计能力随着新课程的推出,教育教学模式正朝着更加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设计能力,包括正确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评价方法和科学的教学组织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
2.教学实践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以此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科技手段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3.专业知识更新能力新课程对于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更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教材中的新知识,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方法为了更快、更好地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教师需要通过以下途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1.参加专业培训参加专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主要方式之一。
专业培训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包括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教育评价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因此,建议教师们不断参加各种类型的教师培训,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学科研究教师们可以通过学术论文、专业书籍等途径持续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和研究。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学科问题和知识点,并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潜力,更好地推进新课程的教育改革。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青年教师面临着更加复杂的教育环境和更高的教育质量要求。
这也是他们成长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阶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青年教师需要在多个方面不断成长。
青年教师要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质量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更加系统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
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还应不断关注教育前沿的新理论、新方法,以更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青年教师要注重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
青年教师还应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及时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反思,青年教师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还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还要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素养之外,青年教师还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素质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是漫长而艰辛的。
青年教师应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持续学习和进修,注重实践与反思相结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并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
只有如此,青年教师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成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案例研究》一文旨在深入剖析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教师成长案例,通过对其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践经历、教学反思、专业提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教师在新课程行动中的成长轨迹与内在动力机制。
文章旨在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提供实证支持,同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对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的新要求。
接着,文章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详细描述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评价的变革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分析,文章总结了教师在新课程行动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以及政策支持等。
文章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加强教师教育培训、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建议,以期促进教师的持续发展和专业成长,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与特征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反思、实践和再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和发展的过程。
这一成长过程不仅涵盖了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包含了教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转变和升华。
持续性与终身性: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技术的革新以及学生需求的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
实践性与反思性: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
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通过反思和总结,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
这种实践性与反思性相结合的特点,使得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实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
【摘要】:发生在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其倡导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对中国教育民主化和现代化进程都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意义。
然而,课程改革的艰难在于它是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下所进行的渐进式的改良,这必然使新一轮课程改革会面临传统教育体系的种种羁绊,因此关注行动中的课程实践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另一方面,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任何一项教育改革,最终都将落实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体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成度中。
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既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又为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而教育教学的案例,是观察分析教师教学行为最为基础、最为直观的环节。
通过对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考察课程改革推进的现实,有助于从理论和政策层面深入反思课程改革的设计,有助于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认识和理论。
为此,本研究选择课程改革行动中的教育教学案例,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倾听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声音,记录他们教育行动中的足迹,分析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从而绘就一幅新课改行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路线图,就成为了研究的目的所在。
本研究的创新不在于对课程理论的突破和贡献,而在于研究视角和课程实践中的探索与突破。
为此,本研究在新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交合的领域中选取关键的七个选题,选择教育案例,以反映教师专业成长的真实形态。
1.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作为“人的因素”,面临着新的角色定位。
他们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
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
他们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已经逐渐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教学的合作者和研究者;终身学习的示范者。
2.教师教育知识生长。
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网状的,既需要有系统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更需要丰富的条件性知识,还需要有广博的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
读书是教师增长教育知识的捷径。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们读书经历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个体到全体,从死记到活用的过程。
随着校园里渐渐兴起的读书热,读书渐成为一些教师的习惯,成为其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们也体验到了知识带给他们的快乐。
3.教师的课程意识。
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是影响课改成败的关键。
教师的课程意识包括主体意识、生成意识和资源意识。
从个体到整体,从制度到习惯,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经历了渐变的过程。
旧的课程观,要求教师“教教科书”。
教师课程意识的觉醒,反映在他们主动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并引导学生创造课程;他们不再单一地“用教科书教”,而是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他们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为我所用;他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来创造课程;他们灵活运用课程策略,使课堂成为一个思维激荡和灵感勃发的情境场。
4.课堂中的反思性实践。
实践性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作为研究者,首先需要研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通过对自身实践的研究不断改进和优化教育行为,实现教育效果的提升。
教师进行实践性反思,在教
育实践过程中不仅通过正向(直向)的思维活动获得关于教育对象、情境以及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情状的认识,而且需要通过反向的回顾思考,对于自身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以及相关的观念、认识、体验,自觉地进行再思考再认识。
在课堂情境中,教师的实践性反思活动包括倾听课堂里的“杂音”、与自己对话、反思教学细节等。
“说课”作为一种学校里特有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对促进教师的实践性反思卓有成效。
5.教学的有效性。
衡量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是课堂教学的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追求优质教学成为许多学校课改的目标。
本研究重点考察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有效性;什么问题才是好问题;教学支架的搭建;学生作业的效益等内容,发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全面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的师生的交往和对话。
事实上,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作课堂情境的主人,才能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6.教师对学习评价的改革。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非常重要。
本研究考察了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小班课堂中的综合评价;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的激励性等,发现学习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等。
改革学习评价,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评价时机、练好语言基本功、评价因人而异。
同时,改革学习评价,应该努力让学生才真正成为考试的“主人”,让考试真正成为教和学的“路标”;应该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中放飞个性。
7.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新课改的成功,
归根结底有赖于学校里具备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有赖于教师集体的专业成长。
本研究考察了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课题导引的校本研修活动;以读书为载体的校本研修;关于探究性课程的校本研修;学校里的研究课等内容,反映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集体专业成长的原生形态。
在各种形式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们互助合作,纷纷建立起积极的伙伴关系,建立一种新的促进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
实际上,教师通力合作形成的支持教与学的氛围,有了这样的氛围,才能形成了改革的力量。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3
【目录】:中文摘要6-8英文摘要8-15导言15-31一、背景:走进新课改时代15-21(一)现状和问题15-16(二)改革的目标16-19(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19-21二、问题:教师如何改变21-28(一)新课改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21-25(二)教师专业发展与实践性知识的困境25-26(三)在行动中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性知识26-28三、研究的思路与方
法28-31第一章教师的角色认同31-47一、认识学生31-32二、课堂里的“大发现”32-34三、蹲下来的“世界”34-37(一)尊重35(二)平等35-36(三)亲近36-37四、从“书本”走向“生本”37-40五、新课程与新角色40-47(一)成为课程的开发、研究和评价者42-45(二)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45(三)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45-46(四)成为教学的合作者和研究者46(五)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46-47第二章教育知识的生长47-61一、教师的教育知识47-49二、读书的力量49-51(一)读书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理念50(二)读书可以广博学识50-51(三)读书可以影响人的气质、修养,摆脱“匠气”51三、被逼着读书51-55四、一本书的影响55-57五、成长的快乐57-61第三章课程意识的觉醒61-83一、平视“教科书”61-64二、教材的“二次开发”64-67三、教材,因创造而生动67-71四、教师也是课程资源71-78(一)捕捉“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72(二)打破按部就班,把握动态生成72-75(三)离题不离本75-78五、教师的课程策略78-83(一)在拓展创造中生成—巧用文本的“空”79(二)在质疑问难中生成—善用学生的“问”79-80(三)在因势利导中生成—妙用学生的“错”80(四)在个性解读中生成—活用学生的“悟”80-81(五)在偶发事件中生成—活用课堂的“景”81(六)谛听和共鸣:追求诗化的生成境界81-83第四章反思性实践83-102一、倾听“杂音”83-85二、与自己对话85-88三、反思教的细节88-91四、说课91-96(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91(二)说“教学目标”91-92(三)说“教学重点、难点”92-93(四)说“学情”93-94(五)说“教学流程”94-96(六)说“教学反思”96五、实践中的反思96-102第五章教学的效能102-125
一、观察有学问102-106二、学生的问题106-110(一)引发学生争议的问题106-108(二)引发学生进行反思的问题108-109(三)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的问题109-110三、课堂情境的主人110-116四、搭建经验的“支架”116-122五、作业的效益122-125第六章改革学习评价125-142一、课堂诊断与评价125-130二、小班课堂中的综合评价130-135三、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135-138四、评价的激励性138-142第七章共同体的成长142-163一、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142-145二、大家一起做课题145-150三、一起做学生150-156四、探究课的“探究”156-158五、研读“研究课”158-163第八章结论:在行动中提升163-172参考文献172-180后记180-181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