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古典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与新古典
凯恩斯与新古典区别
◆三、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是, 市场是完善 的, 也是完全竞争的, 各种价格包括工资率都可 以迅速充分地调整, 从而达到市场出清。认为工 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 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 因 而人们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 这样在决策时就要 考虑他人对自己决策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对自己 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 性的。
3
新古典主义
◆ 时间: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70年代 ◆ 代表人物:罗伯特· 卢卡斯、托马斯· 萨金特、尼尔· 华莱士 ◆ 背景:1974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了油价,致使美国汽 车需求下降,而此时又正值美国经济衰退阶段,美国汽车 业受到双重打击,产品大量积压,工人大批失业,经济停 滞,出现了高失业与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现象。 ◆ 观点: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 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 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 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3
12
新古典缺陷
◆只适用于完全竞争的企业;新古典生产均衡理论 假设,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是既定的, 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 定者,或者说对市场价格不能产生任何影响。 ◆排除了非确定性因素的存在;新古典生产理论的 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厂商对生产投入组合 是十分清楚的,每一次组合的品种、价格都是最 优的,时间都是最合适的,不存在任何调整的必 要;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拥有的技术与生 产组合是配置最合理的 ◆生产要素所得是各自要素市场交易的结果;从边 际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所得 是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而企业家没有超 额利润。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新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少。
当消费者已经买够了的时候,而社会还在生产,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这时候经济危机就产生了,社会经济萧条,购买乏力。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货币主义②学派,讲究的自由经济不主张凯恩斯学派国家干预经济认为是有害的,经济的周期是由于市场对的货币的需求和国家发行的货币产生时滞产生的。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也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明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 *** 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
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 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 *** 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 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 *** 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 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 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214——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比较
关于政策建议的选择
• 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新凯恩斯主义比新古 新凯恩斯主义比新古 典宏观经济学派更加合理 • 原因如下:
• 新凯恩斯学派通过政策主张的调整,使宏观经济 新凯恩斯学派通过政策主张的调整, 政策面向实际 注重经验检验。 面向实际, 政策面向实际,注重经验检验。新古典宏观学派 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 过于追求理论结构和分析方法的完美性,忽略经 验检验。 验检验。相对于新古典观学派过于沉湎于超脱现 实的抽象理论思辨和分析来说,新凯思斯学派的 实的抽象理论思辨和分析来说, 更具现实感。 假设、分析和结论更具现实感 假设、分析和结论更具现实感。新凯恩斯学派突 破凯恩斯主义只强调财政政策而忽视货币政策的 旧框框,吸收现代货币主义的部分观点, 旧框框,吸收现代货币主义的部分观点,把货币 政策与财政政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政策与财政政策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将适当的 总需求水平与最佳的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 货币政策相结合。 总需求水平与最佳的财政 货币政策相结合 新凯恩斯学派针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 新凯恩斯学派针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调整政 策主张,使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可行性, 策主张,使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可行性,这对阻止 现代宏观经济学脱离实际、 现代宏观经济学脱离实际、纯学术化很有帮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渊源的不同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原凯恩斯主义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综合派解释现 实问题的软弱无力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 在货币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性预 期的概念
基本假设的比较
•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基本假设:(一)非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基本假设:(一 :( 市场出清( 价格粘性( 市场出清(二)价格粘性(三)经济当事 人最大化原则( 人最大化原则(四)理性限制性预期 •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基本假设:(一)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基本假设: 性预期假说( 自然率假说( 性预期假说(二)自然率假说(三)经济 当事人最大化原则
比较古典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区别
比较古典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利息理论: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而真正影响利率的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在不同的利率上,人们对于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
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
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即经济萧条的时候,会有“流动偏好陷阱”,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
即使是银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古典利息理论:古典利息理论强调了利息的生产职能。
利润率的变动是利率变动的最后原因和长期原因,把货币资本供求的变化看成利率变动的暂时原因。
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
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差异:
1:定义上的差异:古典主义认为,利息是储蓄的价格,而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即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2:决定因素的差异:在古典主义中,利息是由储蓄投资等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而凯恩斯则认为,利息最主要由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有关。
黄嘉嘉2010201797 贸经一班。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研究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研究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分配的学科,其中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是两个重要的经济理论体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研究。
古典经济学是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早期的经济学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能够自我调节,供求关系主导着经济活动。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是由劳动生产率提高和资本积累推动的。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是自由放任和经济自由化,主张政府不应干预市场。
通过自由竞争,资源将自动分配到最有效率的方式,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福利。
然而,古典经济学对经济周期并未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在大萧条期间。
这一时期,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人们开始怀疑古典经济学的有效性。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凯恩斯经济学崛起。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与古典经济学完全相反的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强调总需求的重要性,认为市场并不能自我调节。
他认为,经济活动需要政府干预来稳定增长和就业,特别是在衰退时期。
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复苏。
他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即消费者和企业的购买意愿。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政府应该在市场无法有效调节时采取干预措施,以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与古典经济学相比,凯恩斯经济学更加注重宏观经济,并提出了许多政策工具和方法,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而古典经济学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忽视了整体经济的调节作用。
因此,凯恩斯经济学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然而,凯恩斯经济学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
一些学者认为,凯恩斯经济学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忽视了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
他们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下降。
此外,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时间背景和经济条件也存在差异。
古典经济学是在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而凯恩斯经济学则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提出的。
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济学派对货币理论的对比
统计学0801 张家然 2008050118透过货币理论看生活——对比分析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理论的现实意义是服务于生活。
经济学也一样,从大的角度而言,经济学可以指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个人而言,透过经济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甚至未来的经济走向,进而来决定自己现在的生活行为与预期生活计划。
关于货币,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纯正的经济工具,在现实社会中它更多的是担任着政治工具的角色。
从整体理论上看,古典理论是注重经济的长期行为,凯恩斯主义则将其注意力集中在了短期。
然而引用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的话说:困难时出现在短期,长期是看不到困难的。
所以我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引导我们修正现在的经济行为,进而度过现在面对的一系列经济困难;古典经济学理论则给我们希望,就像在告诉我们:困难总会过去,一定要坚持住,这只是暂时的。
让我们在面对短期的经济困难时不会失去勇气,最后才可以实现经济的完美。
货币作为控制经济进而控制别国的工具,无论是在经济发展还是国家竞争中都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现对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进行对比,并希望可以透过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古典经济学派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和完善市场神话的信条上。
古典经济学家和一切经济自由主义者都深信这假定的可靠性从而认神话为现实。
“完全竞争”要具有若干的条件:第一,每一商品的供求双方都具有众多的供应者和购买者,而每一供应者和购买者和能提供和购买的商品部只构成本商品总供求量的一部分。
第二,任何生产者都有毫无困难地力口人或退出生产的自由。
第三,投入各生产因素和产出商品必须具有同一性,以便卖者可在不同生产单位的产品问作出自由选择。
第四,将来供求的情况是确定的。
第五,供求双方对于市场情况了解的知识是完全的。
“完全竞争”造成了一个完善的市场,完全的市场为经济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理论依据。
亚当.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起了“完全竞争”在完善市场中的作用。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分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目前西方宏观经济学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流派。
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1)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分歧是,前者坚持市场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缩性,可以迅速调整,通过工资价格的不断调整,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之中,即被连续出清。
因此,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表示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均衡看做为经常可以得到的情形。
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例如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2)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在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看来,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社会中所生产的实际收人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
换句话说,这时总量生产函数取决于表示技术状况的变量z和资本存量k,即y=zf(k)。
如果假定资本折旧率为,则在所考察时期的期末,经济中的可供利用资源为当期的产量加上没有折旧的资本存量,即总资源函数为:。
假定总资源只有两个用途:消费和积累,如果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增加,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则原有的资本存量、产量和总资源都会相应地增加,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也相应地增加。
如果经济社会选择新的资本存量,则资本存量的增加又会使实际收入进一步增加。
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则经济随着总资源的增加,会扩张直到达到新的状态上。
这便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新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较为复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生产运行的科学,为了更好地理解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制定有效的政策,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种经济理论和模型。
在经济理论中,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个颇具代表性的学派,它们对经济增长和政府干预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框架。
新古典增长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函数的分析,即将产出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相联系,通过提高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种理论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和自由竞争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限制,使市场自由发挥作用。
然而,新古典增长理论忽略了一些现实因素,特别是在经济衰退和失业时期,这种理论的解释力有限。
随着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冲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思想是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扮演积极角色的重要性。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需求决定供给,并认为经济运行中存在市场无效和不完全竞争等问题。
根据这种理论,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高就业和经济稳定。
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可以通过稳定经济周期来提高经济效率和福利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强调对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如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等。
这些政策被认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供给侧改革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虽然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政策建议和观点上存在差异,但两种理论在分析经济增长的手段和方法上有相似之处。
两个学派都使用数学模型和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来解释经济增长和政策效果。
尽管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各自的局限性,但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经济思路和研究角度。
在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理解和运用这些经济学理论将对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政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古典利率,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比较
古典理论、凯恩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比较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 经济学家围绕利息来源、性质等关于利息本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形成了丰富的利率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学派时期、凯恩斯学派时期和可贷资金理论时期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现就此三大利率理论的特点和区别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分析。
古典利率理论古典理论仅从实物因素考察利率的决定。
十九世纪八九十年代,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所决定的实物利率理论已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认可,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利率为资本供求所决定,资本的供求又表现为储蓄和投资,基于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和需求因素的考虑,古典学派提出,利率应由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所决定,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
古典学派认为,利息是“等待”“延期消费”的补偿,利率越高,意味着补偿越大,人们越愿意延迟其消费,即增加储蓄。
因此他们认为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而对于投资,投资量的大小取决于投资预期的报酬率和利率的比较,当投资回报率大于利率时投资才是可行的,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灵活变动,使得经济不会出现长期供求失衡,最终使储蓄和投资趋于一致,达到充分就业水平。
马歇尔将利率、储蓄和投资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均衡的分析方法,得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均衡点的结论。
因此古典利率决定理论的核心是,单就实物因素而言,利率由投资和储蓄的均衡价格所决定。
凯恩斯理论利率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储蓄与投资等实物因素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忽视了货币因素的影响。
凯恩斯基于对实际收入水平的考虑,他认为储蓄和投资并不能得出均衡的利率水平。
凯恩斯认为,利息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是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利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定。
货币的供给完全由一国货币当局决定,货币的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货币流动性的偏好。
因而他认为,货币数量和流动性偏好是决定利率的两大因素。
而货币需求主要起因于三种动机,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总结]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论争
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论战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商业周期和宏观经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失业与通后膨胀的两种不同观点。
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古典经济学派的理论,然后讨论批判古典经济学的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古典学派古典学派信赖纯粹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放任经济;认为商业周期是经济体自我调整的过程,因而不需要政府干预。
萨伊的市场定律(SAY'S LAW)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市场理论如果一些收入没有马上消费掉,它们就会作为储蓄进入货币市场。
而当贷款人向金融贷款时,这部分储蓄又作为投资(新增资本)返回到经济运行中。
同时,贷款人向出借人(即存款者)支付的贷款利息保证了储蓄的收益。
因此,通过调整利率,货币市场可以维持均衡。
价格和工资的弹性古典学派认为价格和工资都是富有弹性的,所以价格和工资的自我调整机制可以促使市场迅速恢复平衡。
比如,如果劳动力市场或产品市场出现供给过剩的现象,工资和物价就会灵活地做出反应,确保充分就业的产出可以销售出去。
非自愿的失业古典学派认为,由于工资的弹性调节机制可以确保失业人口很快地重新找到工作,非自愿失业是不可能存在的。
另外,即使工资水平较低,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刺激失业人口接收这份工作的。
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论争凯恩斯学派的就业理论是建立在对古典学派理论的批判基础上的。
凯恩斯主义认为,因为储蓄者和投资者有各自的、矛盾的经济政策,所以价格和工资缺乏弹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很难达到市场均衡,并且失业状况有潜在的恶化趋势;而这些论点恰恰是古典学派反对的。
凯恩斯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凯恩斯学派的价格——工资粘性理论总需求总需求就是在不同给定的价格水平上所有经济主体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真实平衡效应总供给总供给由三部分组成:垂直的古典学派曲线、水平的凯恩斯学派曲线和位于二者之间的向上倾斜的曲线。
Graph G-MAC7.1古典学派的总供给曲线由于古典学派认为价格的弹性调节机制可以促使产出维持在满足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因此总供给曲线中古典学派的范围是垂直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社会资源配置的学科,衍生出了众多派别和学派。
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是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派。
本文将探讨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及两者的异同之处。
一、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的扩展和修正。
其核心观点是市场是一个自由、公正、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认为个人是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自发形成均衡价格和数量,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供求关系是其经济分析的基础,通过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古典经济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石是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理论。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对每单位消费增加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成本则是指生产者为再生产额外增加一单位产品而需要付出的成本。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均衡,认为通过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市场价格会趋向于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用的均衡状态。
二、新凯恩斯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发展和修正。
它主张政府在经济活动中应该扮演积极角色,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有时会出现失灵,导致经济波动和失业率的上升,因此需要政府干预以实现稳定增长和全民福利的最大化。
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需求决定经济周期。
它认为经济增长和失业率是由聚集性需求决定的,并且需求的不稳定性会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以平稳经济波动。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的比较1. 观点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个人理性和均衡,认为市场可以自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则认为市场会出现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调节。
2. 政策建议差异:新古典经济学主张限制政府干预,提倡市场自由的经济政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稳定。
3. 对资源配置效率的看法不同:新古典经济学相信市场自由的配置机制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而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比较研究
古典经济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比较研究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旨在研究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以及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因素。
在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是两个重要的学派,它们在理论和政策上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个学派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核心观点、方法论以及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派1. 核心观点:古典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自由市场经济和经济自由主义。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的供求关系,实现经济的最优配置。
他们主张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会自发地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2. 方法论:古典经济学派采用了一种称为“边际主义”的方法论,即通过分析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来解释经济行为。
他们强调供求关系的平衡,主张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3. 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保持最小的干预,避免过度调控和干预市场。
他们认为市场能够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的作用应该限制在提供公共物品、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私有财产权等方面。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1. 核心观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在短期内可能会出现失灵,导致经济停滞和高失业率。
他主张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2. 方法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采用了一种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即通过对整体经济变量的分析来解释经济现象。
他们关注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3. 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的观点对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衰退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以促进经济复苏。
对比新古典和凯恩斯
新古典与凯恩斯在经济变量(产量,价格,工资,就业,投资)上决定的不同?凯恩斯与新古典对经济环境的假定不同,经济变量决定方式不同,政策建议也不同。
凯恩斯假定:垄断竞争市场、市场不出清、价格粘性(菜单成本、调整成本)、工资粘性(合同工资、效率工资)凯恩斯假定一般对应短期分析(如何理解短期、长期),凯恩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长期,我们都将死去。
”新古典假定:完全竞争市场、市场出清、工资价格灵活调整新古典一般对应长期1 凯恩斯产量决定理论:与新古典不同后面这个约束很重要,就是企业产量不能超过市场需求。
凯恩斯价格与产量决定是分开的。
凯恩斯为垄断性企业,P146,根据预计的市场需求(按照MR=MC)制定价格P公布出去后,P由于价格粘性(由于菜单成本、调整成本)不能迅速调整,而如果新的市场需求变化,企业只能按照P=MC(P类似新古典假设的完全市场,不能变化)制定产量,但是凯恩斯产量决定还有个约束就是市场需求,产量不能超出市场需求(),新古典就没有这个约束,新古典的解就是一直满足P=MC制定产量。
要会理解并会画P146图。
(很重要!)2 价格决定凯恩斯垄断性企业,企业按照预期市场需求,由MR=MC制定价格P并公布,预期市场需求不精确,价格粘性(菜单成本、调整成本)(P104),产量适时调整。
(价格产量分开决定)新古典价格灵活调整,由市场供求平衡决定,即市场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交点(P98)3 工资决定凯恩斯:由合同工资与效率工资等因素决定,存在粘性。
新古典:由劳动力市场供求(劳动力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交点)决定。
4就业决定凯恩斯:就业首先由产量决定,由于合同工资等,就业不会随劳动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
给定生产技术,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完全取决于产量而与工资无关。
因此解决失业主要途径不是工资,工资对就业影响有限。
P92新古典:就业由劳动力市场需求供给函数决定,只要实际工资W/P足够低,就业就会足够多(绘出劳动力市场需求与供应曲线,并解释)。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精品文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赖于四个假设条件,即: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的假说。
关于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的假定。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结果。
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特别是要符合追究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
关于理性预期的假定。
理性预期包含三层意思:其一是,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为了追求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期。
其二是,为了做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总是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
其三是,经济主体在预期是不会犯系统性的错误。
也就是说,经济主题会随时根据他所看到的新的信息修正预期。
所以,从整体和中长期来看,人们会准确地预期到会趋向于实际数值的经济变量的值。
关于市场出清的假设是指工资和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都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这样市场就不会出现超额供给。
因为如果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购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同样的,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到使雇主愿意在某一工资水平上雇佣失业者。
因此,每个市场都会处于均衡状态。
关于自然率的假说。
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因素。
经济政策可以暂时影响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之间的大小关系,但在长期中无效。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目的和效果就在于使经济社会脱离自然失业的状态,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这种做法是不必要的,即使有必要,按照理性预期的假设条件也不可能达到目的。
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无效。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人们只能根据过去的信息而预测未来,而新古典学派认为这种预期是错误的,人们在预测未来时,除了已过去的事实作为依据也要考虑事态在将来的变化。
例如,人们在估计某商品的价格时除了考虑历史价格,也会考虑到将来的变化对供给的影响。
五大利息理论对比研究
2019年第15期(总第231期)经济纵横五大利息理论对比研究鹿瑶(山东大学,山东威海264200)摘要:近现代以来,关于利率的决定有非常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并形成了各自的利息理论,本文就古典经济学派的实物利息论、凯恩斯的货币利息论、新剑桥学派的可贷资金论、新古典综合学派的IS-LM模型以及马克思的利息决定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利息理论;研究一、实物利息论-古典利率理论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把货币当作与实体经济没有内在联系的外部变量,他们将统一的经济体分为实物面和货币方面,并将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截然分开,在利率的决定理论方面,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利率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即使有也可以忽略不计。
即古典学派完全将利率与货币因素割裂开来,利率完全取决于实体经济中的储蓄和投资。
实物利息论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庞巴维克的时差说和迂回生产说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庞巴维克指出,现在财富的价值要高于同等质量的未来财富的价值,一切利息形态的产生,以及利息的高低都来自于时差。
只有给予利息补偿,人们才愿意放弃效用大的现在财富去换取效用小的未来财富,现在财富和未来财富之间形成时差利息。
庞巴维克将利息分为借贷利息,企业利息和租金,借贷利息是利息的一般形态,租金是耐久物品的利息,而企业利息产生自迂回生产,资本主义迂回生产是指先生产工具、设备、原材料,再生产消费品,这之间的时间间隔决定了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差额,利率的高低就取决于迂回生产时间的长短,生产时间越短,利率就越高。
(二)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费雪认为,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如果公众更多的偏好现在的物品,那么只有提出更高的利息补偿才能使其进行交换,这会使利率上升,如果公众更多的偏好未来的商品,那么无须很高的利率补偿,就能交换,这会使利率下降;资本的需求决定因素是投资机会,若利率低,企业家会选择生产周期长的投资机会,反之,则选择生产周期短的投资机会,且只有当利润率高于利率的时候,企业家才会投资资本,资本供给和资本需求方面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利率的高低。
有关利率的各个理论总结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
认为:0<利率<平均利润率但在特定情况下,也会出现三种例外:(1)利率>平均利润率(2)利率=0(3)利率<02、西方经济学的利率决定论所有的理论都强调资金供求状况和竞争对利率的影响。
主要有三种理论:(1)古典利率理论代表人物:庞巴维克、费雪、马歇尔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主要观点:利率决定于资本的供给与需求,这两种力量的均衡决定了利率水平。
资本的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在这些因素即定的条件下,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
资本的需求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与利率的比较。
只有当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大于利率时,才能导致净投资。
在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一定的条件下,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利率的变化则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见图3-1)。
当S>I时,促使利率下降;反之,当S<I时,利率水平便上升。
当储蓄者所愿意提供的资金与投资者所愿意借入的资金相等时,利率便达到均衡水平,此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理论的核心是储蓄=投资,即S(r)=I(r)。
特点:第一,古典利率理论是非货币性理论。
该理论认为储蓄与投资的均等决定均衡利率。
均衡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储蓄与投资都是实物性的,因此利率为实物利率,或称自然利率。
第二,古典利率理论是一种局部均衡理论。
储蓄与投资的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而与收入无关。
利率的变动仅仅影响储蓄与投资,并促使二者达到均衡,而不影响其他变量。
(2)凯恩斯学派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主要观点:凯恩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利率与实质因素、节欲和生产率无关,利率不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而是由货币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来决定,利率的变动是货币的供给和货币的需求变动的结果。
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
货币需求则是一个内生变量,由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决定。
(3)新古典学派的借贷资金理论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
再论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不同点
再论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不同点摘要:在当今的信用货币时代,人们看到的、体会到的大都是“货币利率”,凯恩斯的“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观点更是得到一般人的认可,有人甚至怀疑马克思的“利率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的观点过时了。
实际上,马克思的观点是关于利率决定的本质阐述,凯恩斯的观点是关于利率决定的现象描述。
关键词:借贷资本供求;货币供求;利率;马克思;凯恩斯中图分类号:F0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2―0013―04近几年,在学术界有关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比较研究问题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笔者也曾参与讨论,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今天看来,鄙人对许多问题的理解与阐述都存在着不深刻不全面的地方,没有很好的解答人们提出的一些疑问。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疑问:马克思认为“利率”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决定,而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来决定,两者到底孰是孰非?如果说马克思利率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是一种科学结论,那么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人们更经常接触到、感觉到的却往往是货币利率,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都离不开凯恩斯由货币供求决定的利率。
这是否说明在现代马克思的“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决定”的观点过时了,相反凯恩斯的“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求”的观点的正确?面对这种疑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马克思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再进行一次更深刻的比较,以向人们揭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于借贷资本供求”这一观点就是在今天仍不失其科学性。
一、马克思的“利率由借贷资本供求决定”的思想根源于他对利息本质的科学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通过对利息来源的分析向我们揭示了利息的本质。
在马克思看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所形成的。
借贷资本所获得的利息,来源于职能资本家运用借贷资本从事商品生产或商品流通所获取的剩余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古典利息理论与凯恩斯利息理论的区别
凯恩斯利息理论: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而真正影响利率的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供应量是有限的,人们为了取得货币就必须支付代价,所以,利息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在不同的利率上,人们对于持有货币的不同需求。
货币的供应量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的需求量起因于三种动机。
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非常低的时候,即经济萧条的时候,会有“流动偏好陷阱”,人们都会抛出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从而使人们对货币需求变得无限大。
即使是银行增加了货币的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古典利息理论:古典利息理论强调了利息的生产职能。
利润率的变动是利率变动的最后原因和长期原因,把货币资本供求的变化看成利率变动的暂时原因。
在现行的利率水平上,储蓄大于投资,利率就会下降;反之。
投资大于储蓄,利率就会上升。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既不影响长期的利率,也不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
货币供应所能影响的只是价格水平。
凯恩斯理论与古典理论的差异:
1:定义上的差异:古典主义认为,利息是储蓄的价格,而凯恩斯则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即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得的报酬。
2:决定因素的差异:在古典主义中,利息是由储蓄投资等外部环境所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而凯恩斯则认为,利息最主要由货币的需求与供给有关。
黄嘉嘉2010201797 贸经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