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政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准备第一节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建立开放、民主的课堂环境。备课中主要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1.教师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题。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整合三维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预设与生成:在良好的预设中生成。
“生成”理念的根本特点是过程性,强调生长与过程,强调师生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强调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生成课程与教学目标。
3.理论与生活:生活体证理论,理论提升生活。
第二节课时教学方案的准备
通常所说的备课,主要就是指针对具体课时、在相应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过程。具体讲,一节课的教学方案即微观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主要是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两个“相结合”:掌握教材与掌握学生相结合,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一、学思结合、解读教材
所谓教材解读就是指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在研读、探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文本的基础之上,整理出教材教学内容的主要观点、实质内容及其逻辑理路,明确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教学重难点和师生探究、对话的主题,从而把握领会教材实质的活动和过程。我们要有新课程的教材观来加以指导教材解读。
教材解读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懂”,就是弄懂,包括弄懂教材的基本知识和逻辑体系。
“透”,即通常所说的”吃透教材“。首先,要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搞清楚,扫除“地雷”、清除“死角”,但这只是平面意义上的“吃透”。更重要的是要对教材理解深入,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体系。
“清”,即梳理清知识点、能力点、思想情感点。
“升”,即由理生情的升华,在知识的传授中蕴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在做到“懂、透、清”的同时,教师要深入体会,结合生活,真正将教材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师本人的知识与情感。
教材解读的基本方法:内在性解读、外在性解读和探究性解读
1.内在性解读:依据文本、领会精神
指忠于教材文本,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参考书,原原本本地理解教材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实质。(扫清知识障碍、分清轻重缓急、突出疑点热点、把握实质问题、实现理论升华)
2.外在性解读:基于文本、发散联系
指教师基于教材文本,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系本学科发展和其他学科知识对教材文本进行的发散性解读。主要目的是事例准备再加理论深化。(经典著作、参考资料、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3.探究性解读:透过文本、思考质疑
(教材与生活的结合、教材的缺陷与不足、教材的潜在思想、教材与学生的发展)二、以生为本、解读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特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践有效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实现育人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的统一。
(学生的三重身份:教学对象、学习主体、教学资源)
需要把握的学生的三种状态:
1.“现在”——掌握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点和现状
1)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况。
2)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2.“未来”——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学会反思、学会践行
3.“从现在到未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三、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
集中时间进行备课,这是最常用、最主要的备课方法。
两种途径:媒体与社会
两种形式:经典性材料和时效性材料
第三节课时教学方案的设计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作业和活动等。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
1.目标设定要从教学内容问题本身和师生实践出发,通过自己思考而得出。
2.目标设计要坚持预设和生成的统一。
3.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并用动词来描述学生的变化,使目标具有可测评性。
4.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统一。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将静态的文字和分散的材料加工成为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适合于教学展开的组织状态。
1.理出重难点,教学内容的立体化设计。
重点: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关键性概念、原理、观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
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难以理解的概念、原理、观点;思想认识上容易产生疑惑的问题;容易混淆的概念)
2.设疑引思,教学内容的问题化设计。
3.联系生活,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设计。
回归生活、超越生活。
4.设置情境,教学内容的情景化设计。
真实性、连续性、相关性
三、教学方法设计(要求)
1.“务实高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必定有“教学方式与手段”一项。
2.“设疑启思”,无论是教师提示型教学,还是师生对话与合作探究,或者是学生自主探究,都要精心设计情境,在情境中生发问题,去引发学生思考。
3.“情理交融”,把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统一起来。
4.“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逻辑展开、体验发现的过程
五、作业与活动设计
作业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要将作业布置于其他教学活动加以整合,将作业设计放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全局之中。师生的时间都非常宝贵,要精选、精炼,就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在观点运用、材料选择中为作业练习埋下伏笔;在作业布置中能够运用所学观点、原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从而做到相互配合、共同促进教学和学生学习。
②作业与课堂教学的相互配合还体现在,其设置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对课堂教学中没有照顾到、照顾好而又需要掌握的知识加以练习;既巩固新知,又承上启下,融会旧知、预习新知,等等。
③课上“练习什么?”“什么时候练习?”“如何反馈学生?”;课后“布置什么作业”、“什么时候交”、“什么时候批改以及如何分析反馈”等问题,都必须提前思考,心中有数,将其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活动设计形式:
主体演讲、时事点评、资料搜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课堂小品、探究性学习六、教案的编写:文字式、表格式、流程图式
教案的重要性:
1)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2)编写教案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途径。
教案的内容:
1)一般说明:此课时教学方案的基本情况。
2)具体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教学步骤等,是教案的正文和主体部分。
教案的类型:文字式、表格式、流程图式
第四节宏观教学准备与教学资源开发
一、宏观教学准备与学期教学方案的制定
制定学期教案的主要依据:
1)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
2)课程
课程是安排教学的最基本依据。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其次要研读教材,掌握本学期教学的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原则与方法。
3)学校
首先要注意把教学进度建立在学校整体实践和进度安排之上;其次要注意把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