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难点解决妙招设计方案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图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理解漓江水和桂林的特点。

2、学习“总一分一总”的叙述方法,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让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难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昨天,同学们向老师介绍了家乡的迷风景,其实,这些美景只是祖国壮丽山河的一部分,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名山大川,如:号+称东岳之首的泰山,难识真面目的庐山,雄浑的黄河,滚滚的长江,明镜般的天池……在这众多的美景中却有这样一处(播放桂林山水风光配乐视频),它将山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它碧水如镜,倒影翩翩,绿如翡翠,唐代诗人韩愈曾赞美它: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它就是广西的桂林山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进一步去感受桂林山水那独特的美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下面分析课文作铺垫。

二、分析课文

(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哪句话写的?

1、抽生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及作用。

甲:第一,甲天下:天下第一。意思是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

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能够学会概括和提炼课文的主要容,提高分析概括能力。

(二)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围绕中心句,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适时指导并板书。(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先总的介绍“桂林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最后写游览桂林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总一分一总”的叙述方法。

(三)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教学漓江水的特点。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后回答(课件出示)

(1)课文描写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一一”画出相关语句。

(2)作者在写漓江水的特点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开头要写大海和西湖?这样写起什么作用?

读后指名回答,教师适时补充。

(1)漓江水有“静、清、绿”三大特点。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都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逐一展示漓江水三大特点的图片)(2)作者在写漓江水三大特点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

(3)大海“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迷人。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更独特,更美丽。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4)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要求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句的声音稍高一些,略带惊奇之感,让人好像看到了“江底的沙石”。“真绿啊”一句,声音要响亮,饱满,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时强调“啊”放在句末时的变音读法)

设计意图:向学生渗透对比的描写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分析,和教师的讲解,配合运用多媒体课件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体会山水之秀,语言之美。图文结合,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锻炼了说话能力。细化指导朗读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桂林山的特点

(1)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画出相关语句。

(2)在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在描写桂林的山时,为什么要先写泰山和香山?

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结合图片进行演示和补充。

(1)作者用生动的比喻描写桂林山的“奇”和“秀”,课文连用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桂林的山很“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的感觉,突出桂林山的“险”。

(2)出示“奇、秀、险”的图片,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引导学生想象还有的山像什么,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绿的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3)作者在这个自然段的开头先介绍泰山和香山,采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4)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能力。

3、作者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

师提问: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联系?这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更美了,在这美景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水因山增色,山因水添秀。因为桂林山水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讲解: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