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一起学网校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最新复习资料三

一起学网校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最新复习资料三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习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D)A.外汇储备余额 B.存款余额 C.固定资产净值 D.流动资金增加额2.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A)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3.为了比较职工家庭的生活水,最应采用的分组标志是(C)A.职工个人总收入 B.职工个人的可支配收入C.职工家庭的人均收入D.职工家庭的总收入4.通常情况下,人口死亡率按年龄的分布是(B)A.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正态分布 D.均匀分布5.某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计划商品流通费用率为4%.实际流通费用率为5%,则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是(B)A.5%-4%=1% B.5%/4%=125%C.95%/96%=98 .96% D.105%/104%=101%6.甲、乙两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和3200元,职工工资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3~0.25。

则两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B)A.甲高于乙 B.甲低于乙 C.1甲与乙相同 D.无法判断7.若名义工资为45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则实际工资为(A)A.4368.93元 B.4411.16元 C.4590元 D.4635元8.从总体全部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抽样形式是(D)A.整群抽样 B.等距抽样 C.分类抽样 D.简单随机抽样9.变化方向一致的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A)A.正相关 B.负相关 C.复相关 D.曲线相关10.国民账户体系(A)A.简称SNA B.简称MPSC.又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D.又称价值平衡表体系11.若10位学生的年龄(岁)分别为17、18、18、18、19、20、20、20、20、22,则10位学生年龄的众数是(D)A.18.5 B.19 C.19.5 D.201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海关进出口统计范围的是(D)A.加工贸易 B.边境小额贸易货物C.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 D.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13.货币供应量统计中,狭义货币M1等于(B)A.现金 B.现金+活期存款C.现金+活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 D.现金+活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14.恩格尔系数是(A)A.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B.食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C.商品性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D.商品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15.宏观景气指数是对各行业的景气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综合指数,其中权数是(A)A.增加值 B.总产值 C.总产出 D.利税总额16.变异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A)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17.某时间数列共10项,采用三项移动平均后所得新数列的项数为(B)A.7 B.8 C.9 D.1018.依据联合国人口学专家提出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当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在10%以上和30%以下时,称该地区的人口类型是(D)A.少儿人口型 B.年轻人口型 C.壮年人口型 D.老年人口型19.居民本期在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额是(C)A.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 B.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C.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 D.本期结余商品购买力20.下列各项指标中,反映物质消耗经济效益的是(C)A.社会成本净值率 B.中间投入产出率C.社会生产物质消耗率 D.投资效果系数二、多项选择题21.下面调查方法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BCDE)A.普查 B.类型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E.整群抽样调查22.产业活动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有(ABC)A.地点的单一性 B.生产活动的单一性C.具有收入和支出会计核算资料 D.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和其它义务E.能够有权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23.下列平均数中, 被称为位置平均数的有(DE)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24.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AD)A.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B.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予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C.环比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D.相临两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E.相临两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25.下面选项中,属于社会产品的有(BD)A.矿藏 B.钢材 C.自制自用的食品 D.房屋 E.生产过程中的废料三、名词解释题26.次数分布数列答:将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同时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的分组数列。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密训高频考点汇总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密训高频考点汇总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1)第三章次数分布 (2)第四章分布特征的测度 (3)第五章抽样估计 (3)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4)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第八章国民生产统计 (5)第九章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 (6)第十章货币与金融统计 (6)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统计指数 (6)★★★调查的组织实施。

确定调查目的是调查方案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数据调查的方式★(1)现场调查: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环境,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2)试验观测:研究对象处于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目的是揭示事物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的观测方式★(1)访问法:①口头访问;②书面访问(即问卷调查)(2)观察法数据分类★★(1)分类的原则:①互斥性:各个类别之间不能重叠,每个个体只能归入一个类别;②完备性:所有类别能涵盖全部个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类别可以归入。

(“不重不漏”);(2)分类方法:①单值分类:能取的值很少,能取几个值就分几类;如按人口数对家庭分类:1,2,3,4等;②组距分类:能取的值很多,把取值分成几个区间分类;如按人数对企业分类:99以下,100~999,1000以上(3)统计表的结构: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数据资料;⑤表末附注。

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包括:任意抽样(便利抽样)、立意调查、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等距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随机抽样是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随机抽样。

先将职工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立意调查是在对所研究总体中各个体的一般情况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即与大多数个体相似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按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A、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答案:A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调查单位B、填报单位C、总体单位D、报告单位答案:C3、普查是专门组织的()A、经常性全面调查B、一次性全面调查C、一次性非全面调查D、经常性非全面调查答案:B4、反映统计总体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是()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变异指标答案:A5、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时,须采用的变异指标是()A、标准差B、平均差C、全距D、标准差系数答案:D6、反映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指标是()A、环比发展速度B、环比增长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平均增长速度答案:C7、将统计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反映的指标不同B、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C、采用的基期不同D、采用的方法不同答案:B8、在类型抽样中,影响抽样误差的主要因素是()A、总方差B、极限误差C、组内方差D、组间方差答案:C10、下面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最高的是()A、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85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67C、单位产品成本和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O.90D、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的相关系数为0.88 答案:C12、一般情况下()A、就业人数等于劳动力资源总数B、就业人数等于总人口数C、就业人数小于劳动力资源总数D、就业人数大于劳动力资源总数答案:C13、下列各项中,不列入经济活动人口的是()A、有酬从业人员B、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C、自营从业人员D、失业人口答案:B14、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A、自然资源的总和B、金融资产的总和C、财富的总和D、国民财产的总和答案:C15、国内生产总值不包括的项目是()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中间消耗D、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答案:C16、下列各项中,包括在商品购进总额的是()A、销货退回商品B、商品溢余C、未通过买卖行为收进的商品D、从国外直接进口的商品答案:D17、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A、经常项目B、资本项目C、金融项目D、储备资产答案:A18、货币流通量指标是()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平均指标D、相对指标答案:B20、根据联合国提出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当恩格尔系数在60%及以上,则表明该地区居民生活为()A、绝对贫困B、小康水平C、勉强度日D、很富裕答案:A1、研究某市工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全部工业生产设备D、该市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答案:C2、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企业数B、利润额C、设备数D、职工人数3、某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的调查方式为()A、立意调查B、任意抽样C、配额抽样D、随机抽样答案:D4、在连续变量数列中,某组上限为500,下限为400,其组中值是()A、400B、450C、500D、550答案:B5、已知某变量的标准差为8,算术平均数为20,则变异系数是()A、0.2B、0.4C、1.6答案:B6、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A、r=0B、-1≤r≤0C、O≤r≤0D、-1≤r≤1答案:D7、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的各个逐期增长量()A、之和B、之差C、之极D、之商8、某地区生产总值2014年比2009年增长30%,则该地区这一时期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是()A、5130%1B、530%C、5130%D、530%1答案:A9、如果现象的发展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所计算的各季节指数应为()A、0B、1C、-1D、2答案:B10、国民生产的两个基本投入要素是()A、政府和居民B、出口和进口C、消费和投资D、资本和劳动力答案:D1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是()A、现金B、存款C、存货D、机器设备答案:D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财产税的是()A、车船税B、遗产税D、个人所得税13、当基尼系数由0、32上升到0、52时,意味着()A、收入差距缩小B、收入差距扩大C、收入水平提高D、收入水平降低答案:B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业银行利率的是()A、存款利率B、贷款利率C、准备金率D、转贴现利率答案:C15、统计指数按照包括范围的不同,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B、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C、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D、价值类指数和物量类指数答案:A1、居民家庭用于食品支出与全部消费支出的比率属于()A、强度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弹性相对指标D、动态相对指标答案:B2、下列属于属性变量的是()A、年龄B、收入C、文化程度D、消费支出答案:C3、制定数据调查方案首先要确定的是()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C、调查项目D、调查时间答案:A4、为保证数据分类的不重不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是()A、及时性、互斥性B、及时性、完备性C、准确性、及时性D、互斥性、完备性答案:D5、根据“上组限不在内”的原则,变量值为70的数据应归入下列分组中的()B、60~70C、70~80D、80以上答案:C6、某企业员工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3000元以下;3000~5000元;5000~7000元;7000元以上。

1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第一章 绪论

1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第一章  绪论

题型 单选题 多选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 计算分析题 论述题 合计总体 个体 样本 变量 指标 指标系列题数 15 5 5 3 4 1 33分值 1 2 3 6 5-10 12第一章 绪论总分值 15 10 15 18 30 12 100第1页共9页P30_统计学的性质1.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或推断数据,并以此为依据对所研究 对象做出判断或者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

具体要点概括如下:① 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经济现象和自然现象。

② 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

③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P30_统计学的分类理论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生物统计学、人口统计学描述统计学:研究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进行计量、观测、概括和表述。

发展阶段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方法1. 统计指标及其设计不同2. 统计调查3. 统计整理4. 统计图表5. 集中趋势测度6. 离散程度测度7. 统计指数和时间序列常规分析推断统计学:研究如何根据总本中的部分数据去推断总体数据的方法。

核心① 概率与概率分布② 抽样分布③ 参数1估计④ 假设验证⑤ 方差分析⑥ 相关与回归分析⑦ 统计预测和统计决策一、总体和个体P31: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或 母体。

个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

总体容量:总体中全部个体事物的数量总称。

通常用 N 表示。

1 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第2页共9页P32:样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样本容量:构成样本的个体数目。

通常用 n 表示。

样本的特点: 1、样本中的每个个本都必须取自于总体的内部; 2、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不同的样本; 3、样本是总体的代表; 4、样本的随机性。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名词简答集合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名词简答集合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次数分布数列2-37答: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27.总指数5-133答:表明多种要素构成现象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时,称为总指数。

28.季节变动4-125答:季节变动指现象在一年内随着季节更换形成的有规律变动。

29.回归分析7-215答:回归分析是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并通过一定的数学表达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影响程度。

30.生产税净额11-322答: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余额。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27.劳动力资源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的总和。

28.国民财富是一个国家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一切财富的总和。

29.品质数列是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用来观察总体单位中不同属性的单位分布情况。

30.国内总产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物和服务的价值总量。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统计调查答: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得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27.抽样平均误差答: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的标准差。

28.国民财产答:国民财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历年积累的社会产品的总和,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等。

29.价值量指标答:价值量指标是指采用货币单位计量的统计指标。

30.货币流通量答:货币流通量是指流通中实际存在的现金总量,也就是M。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不变价格11-308答:亦称固定价格或可比价格,指用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产值。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65

名词解释第一章1.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推断数据,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所研究对象作出判断或决策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2.总体:构成统计活动研究对象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3.个体:总体中的每个个体事物。

4.样本: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并作为其代表的那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子集。

5.定类尺度:又称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

(无数值尺度)6.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个体进行排序或分等基础上进行测试的计量尺度。

(无数值尺度)7.定距尺度:又称差距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差距进行测度的计量尺度,这种测量数值结果是相对于某一个标准水平的差距数值。

(有数值大小)8.定比尺度:又称比例尺度,它是对个体特征的绝对数量大小进行测量的测度计量尺度。

(有数值大小)9.统计指标:用来测度研究对象某种特征数量的概念。

10.统计指标体系:反映总体及其所含个体的各个方面特征数量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所形成的体系。

11.绝对数指标:是反映统计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绝对数量统计指标,通常又称问题指标。

12.相对数指标:是指两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相除而得出的比率,又称比率指标。

13.结构相对指标:是指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它可用来反映研究对象内部构成状况。

14.动态相对指标:指本期数量(报告期)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

15.弹性相对指标:又称弹性系数。

是指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

16.强度相对指标:是指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互相联系的总量指标的比率。

17.简单随机抽样:以总体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一个抽样方式。

18.次数分布:观测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的排列顺序。

19.分布中心:距离一个变量所有取值最近的数值。

20.算术平均数: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

21.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观测取得样本数据,然后再依据样本数据推算总体数据。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

2.资本生产率
考点 23:利率统计 ① 商业银行利率:a.存款利率;b.贷款利率; c.转贴现利率。 ② 中央银行利率:a.中央银行存款利率;b. 再贷款利率;c.再贴现利率。 ③ 金融市场利率:a.银行同业拆借利率;b. 各种债券利率;c.民间借贷利率。 考点 24:个体指数 个体物价指数 Kp,个体物量指数 Kq、个体 价值指数 Kv 分别为:
3
3
非随机抽样的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种:任意 抽样、立意调查、配额抽样。 考点 7:观测个体的分类的原则 (1)互斥性;(2)完备性 考点 8:次数分布的概念 观测变量的各个不同数值及每个不同数值的 出现次数的顺序排列,称为变量的次数分布。
考点 9:次数分布理论模型的概念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 种,即概率分布表、概率分布图和概率分布函数。 考点 1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常用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两点分 布、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 考点 11: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均匀分布;2.正态分布;3.指数分布;4.卡 方分布;5.t 分布;6.F 分布。 考点 12:算数平均数计算方法 1.简单算术平均数: 设某一变量 x 的不同取值为 x1,x2,…,xn, 1)绝对数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①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 为:
3.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一 100% 考点 20: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1.生产法
②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其平均 发展水平的方法有两种:
2
2.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2.加权算术平均数: 设 x1,x2,…,xn 代表各组的变量值,f1,f2,…, fn 代表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也称权数,则加 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公式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公式

第三章:综 合 指 标%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各组总量指标数值结构相对指标 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比例相对数=基期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计划指标数值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总体单位数值总和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概念: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六、中位数 概念: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 e 表示。

标准差 概念: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1.简单平均法。

适用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公式:nx x ∑-=2)(σ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

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

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

六、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总方差概念:各变量值对总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概念:各组标志值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平均数概念:各组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总方差的大小受组内方差平均数与组间方差的影响,这三种方差的关系如下: 总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组间方差,222δσσ+=第四章:时 间 数 列(1)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a =na a a n +++ 21=na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①连续时点数列 计算公式:②不连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A .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等间隔) 计算公式:1221321-+++++=-n a a a a a a nnB .时间间隔不相等 计算公式: ∑-=--++++++=11112321212...22n i in n n f f a a f a a f a a a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先分别计算分子、分母的平均数,再计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资料1、什么是环比发展速度?在进行类型抽样时,为了减少抽样误差,应尽量将同类单位划分在同一组内2、粮食是用度量衡单位计量的吗?3、商品流通统计的三项基本指标是什么?4、在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5、各标志值与它的什么数的离差的平方和最小?6、土地总面积包括陆地面积和什么面积?7、对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调查?8、国民财富按来源分为什么?9、什么是就业人口?10、人口的自然构成不包括什么?11、商品库存额属于时点指标吗?12、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等于初期商品库存量÷平均每日商品销售量13、性别比例若低于100,表明女性人口多14、什么是资本形成总额?15、总量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是什么?16、在外币折算时,单位本币折算成外币的方法叫什么法?17、对于同一原始资料,分组计算算术平均数和不分组计算算术平均数,其结果是否相同?18、在计算抽样平均误差时,如果有几个方差的历史资料,则我们对这些方差应选一个最大还是最小的?19、大多数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符合的特征是什么分布?20、等式“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正确。

21、资金流量统计主要采用什么法?22、反映经济结构转换能力的分析指标是什么?23、什么是结构相对指标?24、土地是一种环境资源吗?25、失业率指标计算公式是分母是什么?26、国民经济帐户的主体是什么帐户?27、当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中青壮年人口所占比重较高时,则表明什么?28、什么是不规则变动?29、反映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所占比重较高时,则表明什么?30、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组,然后分别从每一组中随机抽取一些单位构成样本的抽样方式,被称为什么抽样?31、什么是商品周转速度?32、什么是指数因素分析法?33、以1974年为基期、2007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多少次方34、某地区报告期比基期总人口增长率为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107.81%,则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为多少?35、某企业三月初库存为20万元,三月商品购进150万元,商品销售145万元,商品出口10万元,则该企业三月末库存为多少?36、连续变量数列一般只能编制什么数列37、什么是等距抽样?38、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5933亿元,这是什么指标?39、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长期趋势还是季节变动?40、拉氏数量指标公式的同度量因素采用什么指标?41、我国财政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收?42、某地的工业生产总值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10%,2003年比2001年增长了20%,则该地的工业生产总值2003年比2002年增长了多少?43、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如果已将分母中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则分子中的同度量因素是不是必须固定在基期?44、什么是抽样推断?45、为了说明回归方程的代表性,通常所用的统计指标是什么?46、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国民经济帐户的记帐形式是什么?47、金融市场按金融工具所约定的期限划分为哪两种市场?48、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的越贫困还是越富裕?49、国民经济的综合统计分析具有什么特征?50、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程度越低,则相关系数越接近于几?51、假如销售量上升5%,销售价格下降5%则销售额增加、减少还是不变?52、序时平均数是根据什么数列来计算的?53、什么是国民财产?54、什么指标反映人口疏密程度?55、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调查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什么调查?55、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成数)的什么?56、开口组的组中值的计算方法是什么?57、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比较,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对因变量和自变量有什么要求?58、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富裕程度的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国民经济使用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否正确?61、在进出口总值的平衡分析中,主要指标是什么?62、在社会产品生产统计中,社会产品除物质产品外,还有什么产品?63、利用实际值与趋势值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的原理为方法称什么方法?64、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指数可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什么指标指数“65、反映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的指标是什么指标?66、若要观察现象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什么趋势?67、按支出法计算GDP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68、在抽样推断中,抽样极限误差与概率保证程度之间是什么关系?69、将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依据是什么?70、“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称为什么”71、在重置抽样条件下,若抽样单位数减少到原来的1/9,其它条件不变,则抽样平均误差将增加或减少多少?72、财政收入除了预算内收入,还包括什么收入?73、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是采用哪种方法搜集资料的?74、分布数列根据标志的特征不同可分为哪两种数列?75、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常用来测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标吗?76、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所有样本指标(样本平均数和样本成数)的什么?77、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间数量关系的指标是什么指标?78、下列相对指标中能够计算正、逆指标的是什么?79、抽样平均误差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指标的什么?79、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的越富裕吗?80、采用生产法计算GDP的公式是什么?81、农业总产值的计算,原则上采用什么法?82、相关系数r=0,说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什么关系?83、在社会产品生产统计中,社会产品除物质产品外,还有什么产品?84、已知某企业2003年6月份商品流转数为6次,则该企业该月的商品流转天数为几天?85、在人口的地理分布中不包括人口的什么分布?86、某商场销售电视机,2004年共销售5000台。

2024年4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单选 :1、下列选项中,均属于数字变量的是A、年龄和学历B、性别和学历C、年龄和身高D、身高和学历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变量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变量是指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概念,凡是客观现象的特征取值或类别在一个以上者,均可定义为变量。

它包括可以用数字表示变量取值的数字变量,如年龄、收入和消费支出等;也包括不能用数字计量、只能用类别表示的属性变量,如反映人口特征的性别,产品质量的合格与不合格,宗教信仰和文化程度等。

狭义的变量仅指可用具体数字表示取值的数字变量。

单选 :2、将工业企业划分为煤炭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多种行业,这种测度行业类型的尺度属于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定类尺度又称为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

单选 :3、直接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抽样方式是A、整群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简单随机抽样是以总体中的个体为抽样单位,并使得每个个体被抽中的机会都相等的一种抽样方式。

单选 :4、调查人员到仓库内清点货物,以取得商品库存的数据资料,这种调查方法是A、观察法B、访问法C、配额法D、报告法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观察法就是调查人员到调查现场,对被调查对象亲自进行观察、计数和记录,以获取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如:调查人员到仓库内清点货物,以取得商品库存的数据资料等。

单选 :5、下列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的是A、泊松分布B、正态分布C、均匀分布D、t 分布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BCD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模型单选 :6、将考试成绩(分)分为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五个组,若某学生成绩为70分,应属于的分组是A、60 以下B、60~70C、70~80D、80~90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若变量是离散变量,则相邻两组中变量值较小一组的上限和变量值较大一组的下限可分别用相邻的两个整数值表示;若变量是连续变量或是可取整数又可取非整数的离散变量,则相邻两组变量值较小的一组的上限和变量值较大一组的下限只能用同一数值表示。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及(2022.4)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及(2022.4)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及(2022.4)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解析(2022.4)1.[单选题] 编制帕氏物量指数的同度量因素是A.基期物量B.基期价格C.报告期物量D.报告期价格2.[单选题] 在我国,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通常称为A.M0B.M1C.M2D.M33.[单选题] 下述选项中,属于金融企业的是A.房地产开发企业B.邮电通讯公司C.零售贸易企业风D.证券公司4.[单选题] 某种产品产量x(台)与单位成本y(元/台)之间的回归方程为=356-1.5x, 表明产量每增加1台,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化是A.平均增加356元B.平均减少356元C.平均增加1.5元D.平均减少1.5元5.[单选题]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通常A.大于0B.小于0C.等于0D.小于-16.[单选题] 假设甲、乙两个企业职工人数相同,甲企业职工工资差距大于乙企业,要在置信度和估计误差相同的条件下估计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则从两企业抽取的职工人数应A.甲多于乙B.乙多于甲C.甲乙相同D.取决于收入水平7.[单选题] 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则样本均值的分布是A.总体分布B.抽样分布C.样本分布D.个体分布8.[单选题] 甲、乙两地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均为60000元,年收入的标准差分别是: 10000和12000元。

下列关于两地区居民人均年收入代表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大于乙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D.无法比较9.[单选题] 从某小区住户中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其家庭人口数情况是: 1口人家庭1个,2口人家庭4个,3口人家庭5个,4口人家庭3个,则该样本数据中家庭人口数的众数是A.2B.3C.4D.510.[单选题] 某班组五名职工的月工资(元)分别是: 5600、6700、7400、8000、9200,则极差是A.3200B.3400C.3600D.380011.[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最能直观地反映学生成绩(百分制)分布的统计图是A.直方图C.时序图D.散点图12.[单选题] 将某市居民按月收入水平(元)分组为: 3000以下、3000~6000、6000~9000、9000以上,则“3000以下”组的组中值是A.1000B.1500C.2000D.250013.[单选题] 某企业为了了解职工对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在男、女职工中各随机抽取10%进行调查。

(完整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组距=上限-下限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第三章综合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16.中位数计算P7317.全距P78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25.组间方差P89第四章时间数列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8.水平发展速度P111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6.性别构成指标=男性(或女性)人数÷总人口数×17.性比例指标=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8.少儿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9.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10.总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1.负担少年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2.负担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3.初等教育就学率=小学在校人数÷6到13岁人口数×114.中等教育就学率=中学在校人数÷14到19岁人口数×115.文盲率(含识字很少)=与识字很少人数÷15岁及以上人口数×116.人均收教育程度=∑(某种学制年限×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117.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8.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15到49岁)19.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0.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21.年龄别死亡率(特殊死亡率)=,某年龄组死亡人数÷该年龄组的平均人数×1000‰22.婴儿死亡率=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2/3的本年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10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24.人口自然增长量=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25.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6.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7.人口总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8.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9.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机械增长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3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初人口数+人口增长量31.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00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32.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33.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期末劳动力资源数+期初劳动力资源数)÷234.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5.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年龄=∑(各年龄组中值×该年龄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6.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比重=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7.劳动力资源可利用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人数×1=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38.分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组(或性别)经济活动人口数/同一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资源总数×139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0.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1.劳动力失业率=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42.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3.丧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144.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劳动力人数指数45.人均指标=产量(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46.生产发展超前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大于或等于1保持协调反之...)47.消费发展超前系数=某种消费品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人口增长数度(同上)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1.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2.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3.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的材积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立方米)4.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5.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6.矿产资源保有量=年初保有储量/年末保有储量±年内因普查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数-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7.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8.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9.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产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额(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111.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原值×112.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 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13.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1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15.流动资产周转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16.资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7.在资产负债表中,(1)各机构部门之和=合计(2)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3)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4)项目来源合计=项目使用合计(5)国内金融资产合计=国内负债合计(6)国内对外的金融资产=国外部门负债(7)国内对外负债=国外部门金融资产(8)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2.农业总产出(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产出3.农业总产出=∑(某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产品法4.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5.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6.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成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7.建筑工程已完施工产值=∑[ 实际完成工程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8.运输产业产出=铁路运输总产出+公路运输+公路养护+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9.邮电通信业总产出=邮政业务收入+长途电信业务收入+市内电话业务收入+地方国营通信收入-市话初装费10.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运输费和邮电费=本期流通费用(经营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11.金融业总产出=营业收入+经融机构往来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12.房屋开发经营企业总产出=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3.服务行业总产出=营业收入+附营业务净收入14.总产出=劳动者报酬+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修缮费(扣除零星土建工程费)+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15.国内总产出=农业总产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非货物性服务部门=货物性生产部分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16.国内生产总值=C+V+M C是固定资产折旧V+M是新创造的价值17.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生产法18.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分配法19.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支出法20.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2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2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3.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6.累计完成计划百分比=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127.时间进度指标=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已过时期(月或年)数/计划的全部时期(月或年)数×128.计划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本期计划数×129.实际增加的产量(产值)=本期实际产量(产值)-本期计划产量(产值)30.国内生产总值价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3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报告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基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P333 P336 更多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公式请翻书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期初商品库存量(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量(额)2.商品周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3.商品周转天数=核算期天数/商品周转次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商品销售额×核算期天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4.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本地产品购进量(额)/全部商品购进量(额)×1= 本地产品销售量/全部商品销售量×15.外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1-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6.人均某种消费品生活消费量=某种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量)/城乡居民平均人数7.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期末结余的商品购买力8.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9.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10.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11.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12.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比率-113.出口合同履约率=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14.进出后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15.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16.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外汇×银行外汇牌价(买入价)-出口商品总成本17.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18.进口商品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内销售收入-(进口商品外汇支出×银行外汇牌价(卖出价)+各项费用)19.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盈亏额/进口总成本×120.进口1美元商品的赔赚额=进口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外进价(美元)21.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单位出口商品总成本(RMB)/单位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22.对外支付的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商品和劳务进口用汇23.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外汇/当年出口商品与劳务收汇×124.按美元计算进出口值=按其他外币计算的进出口值×其他外币折合美元的折算率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分配统计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营转移收支净额=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3.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机构部门可支配净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6.财政预算外收入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7.财政预算外支出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8.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9.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 财政收入×11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收入/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1.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3.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支出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4..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6.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初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报告期内存款平均余额17.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存款周转次数18.报告期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报告期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119.报告期人均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平均余额/报告期城乡居民平均人数20.储蓄存款平均储存天数=本期平均储蓄余额×本期日历日数÷期内储蓄存款付出总额21.贷款累计发放额=期内每日实际发放贷款累计额22.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报告期内每日贷款余额/报告期日历日数之和23.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报告期贷款累计回收额/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24.贷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25.报告期贷款产出率=报告期某产出指标值/报告期平均贷款余额×126.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27.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28.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29.现金回笼率=(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初流通中的货币量+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30.货币供应量一般被定义为3层次M0 M1 M2 M0 =现金(流通中的货币)M1 =现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 M1+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等31.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32.报告期货币流通次数=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3.报告期货币流通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同期货币流通次数34.现金归行次数=期内银行现金收入总量/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5.现金归行天数=期内日历日数/同期货币归行次数第十四章国民经济使用统计1.国民经济使用总量=国民经济生产总量+货物服务进口-货物服务出口-损失2.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社会集团零售额)+农民自给性物品消费+居民生活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自有住房折旧费3.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居民本期全部收入-城镇居民本期非消费支出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本期纯收入+各种再分配收入-(各种再分配支出+各种积累性支出)5.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事业部门总产出-(售给企业等单位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收入+售给居民等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收入)6.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科教文卫经费+社会福利经费+城市维护经费)-其中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性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转移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扣折旧7.消费率=最终消费总量/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1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总额/平均人数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品购买(消费)量=购买量/平均人数10.农村居民消费的购买性程度=购买性商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1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消费总支出金额×112.期末在建项目个数=期初在建项目个数+本期新开工项目个数=本期竣工项目个数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其他投资完成额14.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累计完成投资额+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投资(应分摊部分)累计完成额15.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16.投资使用率=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117.投资形成率=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118.投资财产交付使用率=投资财产形成量/投资形成量×1第十五章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1.供求差率=经济存量总需求/经济存量总供给×1-1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经济结构年平均转换率P4404.最总产品率=社会最终产品产值/国内总产出价值×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产出×15.资金产出弹性系数=资金平均增长速度/GDP平均增长速度6.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7.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增长率8.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GDP发展速度-19.实际经济增长率=(1+名义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110.平均经济增长率P44411.需求拉动贡献度=(报告期最终需求量-基期最终需求量)/基期国内生产总值×112.需求拉动贡献率(拉动率)=需求拉动贡献度/经济增长率×1=最终需求增加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13.宏观经济效益=产出量/投入量14.中间投入率=总产出(元)/中间投入(亿元)正指标15.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元)/总产出(亿元)逆指标16.中间投入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正17.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逆18.社会成本净值率=物质生产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19.社会成本利税率=物质生产部门上缴利税总额(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20.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社会生产物质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物质消耗总额(或固定资产折旧)22.资金产值率(或资金利税率)=国内生产总值(或全社会上缴利税额)(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百元)+全社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百元))23.投资效果系数=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百元)24.投资系数=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25.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报告年固定资产增长额元+ 报告年流动资金增长额元)26.国民经济效益总评价分数=∑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得分27.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其数值/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权数]÷总权数、28.单项功效系数=(指标的实际数值-该指标不允许值)/(该指标满意值-该指标不允许值)×40-6029.国民经济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数)/权数总和P458 45930.经济效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固定基期指标数值31.经济效益逐期增长率=报告期指标数值-前一时期指标数值32.经济效益序时平均数=各时期产出指标的平均数/各时期投入指标的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33.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基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P46134.经济效益的平均发展速度P46135.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率×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36.中间投入产出率指数=中间投入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指数37.社会成本利税率=社会总产值/总成本×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产值×物质生产部门利税总额/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得比重38.社会成本利税率指数==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指数×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指数×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的比重指数39.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原值/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原值40.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指数×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41.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42.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按总产出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比重指数43.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效益的相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发展速度44.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就业人员发展速度45.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社会劳动生产率-基期社会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就业人员数4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7.ASHA综合指标体系计算公式:ASHA=(就业率×识字率×人均GNP增长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48.强国公式M t=1/2 P (S+E) P=人口数S=钢产量E=能源产量M t= t时期的国力指标49.RS 克莱因国力方程P p=(C+E+M) ×(S+W)P p为国力,是看到的国力并非潜力C为基本实体(人口+领土)E为经济实力M为军事实力S为战略目标W为追求国家战略意志50 。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数、标准差系数频率=频数/总体单位数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需要明确的要素有:1组距与组数 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 4频数与频率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的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情况 简述 时期数列及其特点?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所构成的数列,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数列 特点:1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简述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2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工人数(越高越好)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品产量(越低越好)代表性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数量指标应采用基期(q0p0) 质量指标应采用报告期(q1p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 4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抽样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论述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区别?1抽取的样本数目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可能抽取的个数多 2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的误差较大就业人口负担系数说明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 储备资源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等 老年人口系数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简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的区别?劳动力资源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总体则包括了一切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简述建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 3符合对外开放的需要4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平衡协调的需要人口数量统计的特点?1确定人口数量统计的时间标准2确定统计的地理范围 3确定统计的人口范畴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零售市场上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表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量进口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进口的全部货物价值的总和商品供需比率是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是本期商品供应量和本期商品购买力的对比值综合国力是指对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资源方面的综合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述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一般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三个层次是现金、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简述建筑业产品的特点?1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2产品结构的多样性3产品周期的长期性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有?1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2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3物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4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5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6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因素和各种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相互关系,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内部状况内在要素和内在联系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抽样推断的特点:1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2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其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控制简述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总产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总产出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总论一、名词解释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它有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之分。

3、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特征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表现,常用的是期末数字。

4、统计指标:是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统计的涵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答:“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可见,统计工作是基础,若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谈起,统计学也就不能形成和发展。

2、简述统计的作用。

答:因为统计具有认识事物数量性的特点,并且能够从大量的现象中发现其存在的规律性,所以,统计不论是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微观分析决策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看,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简述统计总体的特点。

答: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第二,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第三,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

4、简述统计指标的分类。

答:统计指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土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第二,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第三,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第四,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5、简述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

答:为了对统计指标体系有进一步和全面的了解,有必要按指标体系包括的范围、内容及作用不同加以分类:第一,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第二,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第三,按指标体系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指标体系和专题指标体系两类。

三、论述题1、简述流量与存量的概念及其联系。

答: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

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二者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些经济现象,流量和存量是相对应而并存的,有流量必有存量;第二,有些经济现象只有流量,而没有相对应的存量;第三,在流量与存量并存的经济现象中,二者是相互影响的;第四,两个存量或两个流量之比,或一个存量与一个流量之比,其结果既不是存量,也不是流量。

2、如何区别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区别,其一是其所反映的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而质量指标反映总体的强度、密度、效果、工作质量等。

其二是数值表现不同,数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而质量指标则一般用平均数、相对数表示。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一、名词解释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

2、统计报表: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调查要求与文件(指标、表格形式、计算方法等)自下而上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它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方法之一。

3、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

也称卫星遥感统汁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4、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社会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5、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6、频率和变量分布: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单体单位数对比,求得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称为频率,也称比重。

按顺序列出各组标志变量(或用各组组中值代表)和相应的频率,即成为变量分布,也称统计分布。

7、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二、简答题1、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

答: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种是通过直接的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一般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另一种是别人调查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通常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一切间接的统计数据都是从直接的、第一手数据过渡而来的。

2、简述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答:统计数据资料的间接来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或公开报道的各种出版物。

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加以报道。

例如,公开的出版物有《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要》和各种专业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

提供世界各国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也有许多,如《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世界银行各年度的《世界发展报告》等。

除了上述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外,还可以获取广泛分布在各种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同时也可以在网上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

利用第二手数据对使用者来说既经济又方便,但使用时应注意统计数据的涵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避免误用或滥用。

答: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与群众性。

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员参加制定详细的调查工作方案与实施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起来。

因此,没有科学的、严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措施,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是不可能的。

所以。

在组织调查之前以及调查过程中,必须周密地设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以保证统计凋查任务的完成。

5、简述统计数据资料整理的必要性。

答: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某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

因此,只有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数据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承前启后,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统计数据资料整理得好,会使综合的资料十分丰富,说明更多的问题。

否则,会使资料内容贫乏,使调查得来的大量原始数据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6、典型调查有何作用?答:典型调查的作用有如下两点:其一,补充全面调查的不足;其二,在-定的条件下可以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7、什么是统计分类标准化?答:统计标准化是指在统计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实现统计的最佳效益。

统计标准化的内容很多,有指标体系的标准化、分类标准化、、基本术语标准化、编码标准化等等。

统计分类标准化是这些标准化中的一种。

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答:社会现象是复杂的,现象之间既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又存在质与量方面的差异。

统计分组的目的,就是阐明现象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的差异,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作用:(1)将零星分散的统计数据,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发现其特点与规律,同时也可以分析总体中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情况。

(2)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9、简述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

答: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或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是指资产归国家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是指资产归公民集体所有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非公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或外商、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私有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私有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

港澳台经济是指资产归港澳台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外商经济是指资产归外商所有的经济成分。

10、简述机构部门分类。

答:机构部门分类是根据机构单位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所进行的分类。

按机构部门分类是将国民经济中所有的常住机构单位划分为四大部门,它们是:(1)非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部门。

(3)政府单位与政府部门。

(4)住户与住户部门。

三、论述题1、试述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

答:数据资料搜集方法可以分为询问法、报告法和观察实验三大类。

第一,询问法。

询问法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以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具体包括访问调查、邮寄调查、电话调查、座谈会等。

第二,报告法。

报告法是基层单位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各种原始记录与核算资料为基础,搜集各种资料,逐级上报给有关部门。

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搜集资料的。

第三,观察与实验。

观察与实验是调查者通过直接的观察或实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

直接观察法是指就调查对象的行动和意识,调查人员边观察边记录以收集信息的方法。

空间遥感统计调查法也是一种观察调查法,也称卫星遥感统计调查,它是现代高科技用于统计调查的一种方法。

具体地说,它是依靠现代测量手段,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为基础,再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加载不同的卫星遥感信息,最后经过计算机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图形及调查数据的一种调查方法。

2、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有何意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其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哪些方面?答: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是因为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

一项全面性的统计调查,往往需要组织成千上万的人协同工作。

如果没有科学、严密的工作计划,是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的。

所以,必须在组织统计调查之前,周密地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及实施计划。

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确定调查的任务与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

(4)确定调查时间。

3、如何对原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检查与整理?答:统计资料整理的主要内容有:(1)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检查,包括逻辑性审查、比较审查法、设置疑问框审查等。

(2)对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3)将汇总的结果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以备进行统计分析时使用。

(4)对统计资料的系统积累。

4、试述行业分类以及产业活动单位。

答:行业分类又称产业部门分类,它是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部门分类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