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治疗

合集下载

大鲵一例病毒性疾病的诊治

大鲵一例病毒性疾病的诊治
殖 过 程 中要坚 持 “ 重于 治 ”的原 则 , 由于 大鲵 体表 无 防 鳞 片覆 盖 ,在 捕捞 、运 输 、放养 操作 时要 格外 小心 ,以
发病后养殖户立即使用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浸泡,部分进 行注射 ,但未收到 明显效果。 发病初 期未见明显体表症状 ,病龟表现为食欲下 降,摄食量随着病程的发展而明显减少 。严重者外观可
_目圆 蜀
旦塑 基 旦
见病鱼眼球轻微外凸,晶状体发 白,体表黏液增加,头 部、背部靠体侧皮肤 出现针尖大小的小白点,部分病鱼 还可见皮肤发 白、溃烂,甚至溃烂后露 出肌 肉等现象 。
少数 病鱼 可 见腹 部膨 大 ,有清 澈腹 水 。剖解 后 可见肝 脏
严重肿大,发黄,质地较脆;胃肠道无食物 ;脾脏严重 肿大,颜色加深,甚至变成紫黑色;。 肾脏肿大,颜色加
大 鲵 (n i s 幽 A ̄ a 鲫 “) 称娃 娃 鱼 ,属两 栖 5俗
深 。其余脏器无明显变化 。
二 、诊 断
纲、有尾 目、隐鳃鲵科 、大鲵属,为国家二级保护动
物 。广泛 分布在 我 国的 华 中、西 南及 西北 等地 区 ,尤 以
刮取患病大鲵体表黏液和肠道 内容物压片,置于显 微镜下观察 ,未见寄生虫寄生 ;从不同的患病大鲵 的 肝 、脾 、 肾中接种细菌于B I H 培养基 ,2 ℃培养4 小 8 8 时 ,均未见细菌生长 。水质检测表 明水质 良好,符合养 殖要求。结合流行情况及监测结果 ,利用排除法 ,初步 怀疑此次患病为病毒性感染所致 。
曾如 奎
为1 ̄ 1℃ ,养殖 使用 泉水 ,水 温全 年均 为 来自  ̄1 ℃ 。 4 5 4 5
大鲵作为一种名贵的经济养殖新品种,具有很好的 养殖前景, 目前其病毒性疾病的研究报道很少 。本次发 病大鲵与国外报道的蝾螈科的一些种类蛙病毒感染的症 状和病变基本相似 ,主要表现为头与 四肢的肿胀、坏 死 、溃烂,部分出现腹水及体表皮肤的出血、局灶性坏 死与溃疡形成 。这些症状往往使养殖户误认为是细菌性 疾病而进行治疗,造成 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养

【2019年整理】家养大鲵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

【2019年整理】家养大鲵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

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大貌-娃娃鱼养殖技术DVD 视频播放家养大蛇(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大鲸(Andrias davianus ),俗称娃娃鱼,届两栖纲、有尾目、隐H思鲸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

近年来,大鲸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鲸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鲸由丁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其中大鲸常见病害有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兰病”死亡率可达40%〜90%,因此,要坚持项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作者根据多年养殖大鲸的经验,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治疗率达90%以上,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大鲸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危害症状1、水霉病主要症状:观察病鲸可见其头部、躯干部、四肢、尾部有水霉寄生。

早期只见寄生部位边缘不明显的小白点,随后逐渐见到长出的棉絮状菌丝,感染部位肌肉溃烂,严重的出血。

四肢感染时会出现菌丝布满整个部位,刮除菌丝后,可见四肢上有许多肉瘤状圆点,并出血,触之病蛇有剧烈痈感。

开始感染时急噪不安地全池游动,有的在池中整个身体翻转,最后导致全身感染病菌,引起并发症。

病鲸无力地在池中游动,体质消瘦,行动迟钝,投喂饵料时不动不摄食,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2、肠炎病主要症状:病鲸起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严重的不摄食。

病鲸发病中期激动不安,在池中乱撞池壁,最后无力地伏丁池底,活动减少。

观察其粪便不成形,入水不久后即散开,而正常的大鲸粪便入水后半小时后仍呈圆棒状。

人工投喂时,大鲸有吐食现象,即使吞下,不久乂吐出。

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光泽。

观察其泄殖孔呈红色,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水流出,腹部膨胀。

解剖病死鲸,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出现糜烂。

3、烂尾病主要症状:大鲸感染烂尾病主要表现为尾部病初充血,随后发炎糜烂,分泌白色黏液,并有臭味。

最后尾部肌肉腐烂,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将难以治愈。

二、大鲸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原因1、水霉病病因: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丁人工搬动、运输或其它机械损伤时,致使大鲸表皮损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

娃娃鱼水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娃娃鱼水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娃娃鱼水霉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1/1
发病原因
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搬动、运输或其它机械损伤时致使大鲵表皮损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

此外大鲵在越冬期机体活动明显减少从水中带来的一些杂物如藻类等很容易沉积在机体上容易引发水霉菌在上面繁殖进而侵入大鲵机体。

在用药物对大鲵池消毒时由于药物浓度配制过高大鲵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如脱皮、体表分泌白色黏液。

如高锰酸钾具有腐蚀作用浓度过高会造成大鲵体表皮肤的损伤而感染水霉。

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搬动、运输或其它机械损伤时致使大鲵表皮损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

此外大鲵在越冬期机体活动明显减少从水中带来的一些杂物如藻类等很容易沉积在机体上容易引发水霉菌在上面繁殖进而侵入大鲵机体。

在用药物对大鲵池消毒时由于药物浓度配制过高大鲵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如脱皮、体表分泌白色黏液。

如高锰酸钾具有腐蚀作用浓度过高会造成大鲵体表皮肤的损伤而感染水霉。

娃娃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娃娃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娃娃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娃娃鱼是一种受欢迎的观赏鱼类,然而,它们也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针对娃娃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以确保它们的健康和长寿。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娃娃鱼疾病的方法。

一、保持良好的水质水质是鱼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娃娃鱼也不例外。

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我们必须保持鱼缸水质的良好。

首先,定期清洁过滤器,确保其正常运转。

其次,定期更换一部分水量,以确保水质的新鲜。

另外,也可以适当添加水处理剂来提高水质。

最后,注意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水质下降。

二、合理的饲料管理合理的饲养和饲料管理对于预防娃娃鱼疾病至关重要。

首先,选择优质的鱼食,确保其营养全面。

其次,要根据娃娃鱼数量和大小,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量和频率。

不要过量投喂,以防止饲料残渣积累和水质污染。

此外,定期观察娃娃鱼的饮食情况,以及饲料的摄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三、维持适宜的水温娃娃鱼对水温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持适宜的水温。

在冬季,可以使用加热杆或加热器来提供稳定的水温。

此外,避免骤变的温度变化也很重要,将娃娃鱼暴露在极端温度下可能导致身体不适甚至死亡。

四、定期观察和检查定期观察和检查娃娃鱼的健康状况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很重要。

我们可以观察娃娃鱼的行为习惯、鱼鳍的状态、鱼身的颜色等方面来判断它们的健康状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定期带娃娃鱼到专业的兽医机构进行体检也是必要的。

五、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如果娃娃鱼患上了疾病,及时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非常重要。

然而,使用药物治疗需要谨慎,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和详细药物说明。

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来治疗寄生虫感染等。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娃娃鱼的反应和治疗效果,并调整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

综上所述,娃娃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

保持良好的水质、合理的饲料管理、维持适宜的水温以及定期观察和检查都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大鲵腹水病治疗一例

大鲵腹水病治疗一例

太 明显 的症 状 , 发现 的都是 中晚期 , 这 也是此病 一 旦 发
现 , 往往很难控制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此病主 要在于 平
时预防 , 做好消毒工 作 、 饲养记录 , 定时巡池 , 并建立
单独 的病鲵治疗 室 , 病鲵和健康 大鲵切 勿 同室饲 养 。
四 川省农业 科 学院 水 产研 究所 黄 颖 陈春娜
水 ; 用 10 毫 克/升 的高锰 酸钾 浸 洗 大鲵 1 5 ~ 2 0 分钟 ; ②
饵料处理 : 不论投喂活饵还 是鱼块 , 首先饵料来源 应确
保安全 、 健康无 病 害 , 新鲜投 喂 , 投 喂 前要进 行消 毒 ,
残饵 要及 时清 除 。 消毒方 法 : 5 %食盐 浸 泡3 0 分 钟 , 然 后
伤 、 感 染 、 胃肠 疾病和 肝 功 能减退 引起 的蛋 白质摄入 不
足 、 吸 收障碍等氨基酸不 能满足 机体代谢需要 的患者及
免疫功 能下 降病 人 的营养支 持 。 Aa — I 在患病 的人 和 哺乳
动物身上 应用 比较 多, 但用于 辅助治疗鱼 病未见有报
道 。 2 0 0 5 年 1 月 , 笔者试验 用 国产 18 Aa — I 配 合 氟哌 酸连
一 、 材料 与方 法
1 .
试验 鱼及 疾病诊 断
试 验 鱼 为 中华 鲟研 究所 旅游 公 司鲟 鱼 馆 的 1尾 亚 成
体 中 华鲟 (重 约 4 . 0 千 克) , 及 l 尾 白化 西 伯利 亚 鲟 (重 约
2 .
5 千 克)

这2 尾鲟鱼分池养殖 。
透过壁池玻璃看 ,

2 尾 鲟鱼 都 几 乎伏 底不 动 , 其 中 白化 西 伯利 亚 鲟 身 上 有

养殖大鲵烂嘴病及肠炎病综合感染症防治实例

养殖大鲵烂嘴病及肠炎病综合感染症防治实例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的动物,通常简称为大鲵,俗称娃娃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动物。

大鲵是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鱼类演化而成的两栖类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其叫声似婴儿哭声,故又称“娃娃鱼”,是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品种,是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

贵州省黔南州珍珠泉大鲵科研发展公司是从事大鲵驯养、繁殖及研究保护和经营利用等后续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一家贵州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民营企业,现有专业技术员5人,专业的饲养人员20人。

目前该企业在都匀经济开发区洛邦社区瓮桃村建设了一个占地6600平方米的集大鲵驯养繁殖、科研及科普展示、技术培训、生态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基地,现有鲵苗7000余尾,商品鲵18000余尾,亲鲵600余尾。

翌日,该公司养殖场饲养员拟对比试验投喂鳜鱼以提供高蛋白加促大鲵生长,却导致大鲵患病,经及时有效治疗,2周后病症逐渐消除。

现将大鲵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和几点建议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公司养殖场饲养员以3cm 左右大小的鳜鱼作为商品大鲵饵料(大鲵约1.5kg ),投喂数天后发现部分大鲵不适,表现为食欲不振或不进食,活动异常,精神萎靡不振,体质减弱。

对比观察未投喂鳜鱼的同规格大鲵在同条件下未发生此类症状。

2.初步诊断对病鲵进行初步观察,其上、下唇肿大、充血,严重的局部几近溃烂。

经仔细观察分析,鳜鱼为小细鳞,尾鳍截形,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素,大鲵为吞食性,在摄食鳜鱼时被其硬棘刺伤,由于外界原因和伤鱼自身体质因素继发感染致病,疑似烂嘴或其他继发感染疾病。

3.病理分析死鱼身体消瘦,肛门红肿,经解剖观察,病鱼口腔、食道及肠道受机械性刮伤而感染,胃部有未消化的硬棘,腹内有少量积水。

诊断确定为大鲵烂嘴病及肠炎病综合感染症。

4.治疗措施发现病鲵后及时隔离,病情较轻的选用氟苯尼考和复合维生素(2g/m 3氟苯尼考和5g/m 3复合维生素)进行浸泡,病情较重的采取灌服氟苯尼考和复合维生素,病情严重的除浸泡、灌服外,还注射庆大霉素(剂量按每公斤病鲵体重1万个国际单位)。

大鲵的日常喂养和病害认识的简单介绍

大鲵的日常喂养和病害认识的简单介绍
------------------ 原始邮件 ------------------
主题: 大鲵的日常喂养和病害认识的简单介绍
饵料消毒:聚维酮碘溶液按100公斤水添加一毫升的聚饵料鱼,方可投喂。投喂食三天以后将饵料鱼捞起来用:大鲵功能性营养补充添加剂投喂,以来给饵料补充营养和能量,喂食之后在用聚维酮碘消毒一次即可投喂!
4: 如是溶氧度不够的水体,要及时的调节水体的溶氧度,在流水的下方增加打击力,可以适当的增加溶氧度。
5:做到上述的一些步骤之后,我们清洗池子每十天一次即可,清洗的时候尽量不要把大鲵遗留在消毒水中
6:每年步入吃食旺季,3---5月就开始适当的添加保肝解毒宁+免疫多糖+电解维他,等药物给大鲵保肝护肝增加营养。每月连续三次为宜。生态池杀菌在这个季节每半个月一次,进入六月则要注意观察和加强营养!生产后的大鲵要注意进食的多元化和营养成分。。(此步骤适合生态繁殖)
16;维生素匮乏:会出现畸形,身体溃烂,生长速度缓慢等现象。
17;寄生虫:在大鲵体表会出现白色线状的东西,这种发病和致死率都比较低。体内寄生虫则从外观除了鱼体消瘦外,别的很难发现什么,在鱼体内大量寄生的时候会导致大鲵死亡,少量寄生只会影响大鲵的生长速度,不会致命。
18;水霉:身体出现绒毛状态,霉菌会无孔不入,一般会在十八度以下出现,在十八度水温以下的时候注意鱼体不要出现划伤和咬伤的现象。
1:做到一池一网,不要混合使用,以便防止病毒细菌相互传播!种鱼沟要在最下方余留下一空生态池子,来存留病鱼,以防感染。手在触碰到病鱼之后,要及时清理,一池鱼可以例外!
2: 按鱼头的长度来定水位,要达到娃娃鱼头可以抬出水面合适。
3: 水不可以过脏,中午要做到巡池一次,发现粪便和水质过脏要及时清理和更换新的水源。

家养大鲵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

家养大鲵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大鲵-娃娃鱼养殖技术DVD视频播放家养大鲵(娃娃鱼)疾病与防治措施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

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

其中大鲵常见病害有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三病”死亡率可达40%~90%,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

作者根据多年养殖大鲵的经验,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治疗率达90%以上,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大鲵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危害症状1、水霉病主要症状:观察病鲵可见其头部、躯干部、四肢、尾部有水霉寄生。

早期只见寄生部位边缘不明显的小白点,随后逐渐见到长出的棉絮状菌丝,感染部位肌肉溃烂,严重的出血。

四肢感染时会出现菌丝布满整个部位,刮除菌丝后,可见四肢上有许多肉瘤状圆点,并出血,触之病鲵有剧烈痛感。

开始感染时急噪不安地全池游动,有的在池中整个身体翻转,最后导致全身感染病菌,引起并发症。

病鲵无力地在池中游动,体质消瘦,行动迟钝,投喂饵料时不动不摄食,如处理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2、肠炎病主要症状:病鲵起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严重的不摄食。

病鲵发病中期激动不安,在池中乱撞池壁,最后无力地伏于池底,活动减少。

观察其粪便不成形,入水不久后即散开,而正常的大鲵粪便入水后半小时后仍呈圆棒状。

人工投喂时,大鲵有吐食现象,即使吞下,不久又吐出。

后期脱皮严重,皮肤无光泽。

观察其泄殖孔呈红色,严重时,轻压腹部有血水流出,腹部膨胀。

解剖病死鲵,可见肠道发炎、充血,出现糜烂。

3、烂尾病主要症状:大鲵感染烂尾病主要表现为尾部病初充血,随后发炎糜烂,分泌白色黏液,并有臭味。

最后尾部肌肉腐烂,如不及时发现治疗,将难以治愈。

二、大鲵感染水霉、肠炎、烂尾的原因1、水霉病病因:发病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工搬动、运输或其它机械损伤时,致使大鲵表皮损伤,给水霉菌可乘之机。

大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大鲵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大鲵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其养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鲵养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适宜的养殖环境、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常见的疾病防控等,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大鲵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大鲵的简介大鲵,又称为巨型蝾螈,是我国的特有动物,属于两栖爬行类。

大鲵身体庞大,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之一。

由于其独特的外形和珍稀性,大鲵备受关注,逐渐成为人们养殖的对象之一。

二、适宜的养殖环境1. 温湿适宜的水域:大鲵适宜生活在湖泊、溪流和水草丰富的池塘等环境中,水质应清澈、无污染,温度保持在15-25℃之间,湿度要适宜。

2. 适宜的水质指标:大鲵对水质要求较高,需保持PH值在7-8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1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02mg/L,硝酸盐含量低于10mg/L。

3. 提供足够的栖息地:养殖池塘需有足够的岩石、水生植物等提供大鲵栖息、繁殖的场所,增加水域生物多样性,复原自然环境。

三、合理的饲养管理1. 合理选择饲料:大鲵主要以小鱼、虾、蛙、昆虫幼虫等动物为食,适量添加水生植物,提供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2. 规律的饲喂时间:大鲵饲食时间一般为黄昏或夜晚,可定时投喂食物,建立稳定的饲喂时间表,保证其正常饮食习惯。

同时,要注意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喂食引起消化不良。

3. 清洁舒适的养殖环境:定期清除废弃物、饲料残渣和藻类,保持水质清澈。

为大鲵提供舒适的环境,可放置适量底质,增加栖息条件。

四、常见的疾病防控1. 控制水质污染: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及时清除废弃物和厌氧区淤泥,防止产生有害物质,避免导致大鲵患疾病。

2. 预防寄生虫感染:外来鱼类和水生生物可能携带寄生虫,应定期检查鲵类身体表面和鳃部,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3. 疾病早期发现与治疗:养殖者应定期观察大鲵的行为和食欲,以及皮肤与鳃部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娃娃鱼疾病防治实用新技术

娃娃鱼疾病防治实用新技术

娃娃鱼疾病防治实用新技术金立成吴刚邓学基一.寄生虫类疾病寄生虫性疾病是由动物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类各种疾病。

它主要包括原生动物、蠕虫、甲壳动物三类寄生虫。

1.球虫病(艾美虫病)[病原] 病原体隶属球虫目(Coccidia),艾美虫亚目(Eimeridea),艾美虫科(Eimeridae),艾美虫属(Eimeria)。

艾美虫的主要特征是发育过程中,产生球形或近球形的卵囊(oocyT)。

成熟的卵囊内有4个孢子,每个成熟的孢子有2个孢子体。

在卵囊或孢子里面,因种的不同,有时还有孢子残余体或卵囊残余体。

球虫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均在同一个寄主体内进行和完成。

没有中间宿主。

[症状与诊断] 病鲵腹部膨大,食欲下降,行动迟缓。

解剖肠道,可见肠壁形成灰白色的小结节。

病灶周围的组织呈现溃烂,致使肠壁穿孔,肠道内有荧白色脓状液。

[诊断] 将病灶部位小结节取下,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证实这些小结节是艾美虫的卵囊群集而成,可以确诊为此病。

[预防与治疗]预防每100公斤大鲵用有机碘2.8克,拌料投喂连续4天。

治疗(1).碘:用量与用法同预防。

2.车轮虫病病原:由车轮虫属(Trichodina)的车轮虫寄生而引起。

虫体外形:侧面观象碟子或毡帽状,活的虫体,常用附着盘附着在大鲵蝌蚪的皮肤或鳃上,在蝌蚪体表或鳃上滑动,象车轮转动。

生殖方式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

无性繁殖是纵二分裂,有性繁殖是接合生殖。

最适繁殖温度是20~28℃。

[症状与诊断] 车轮虫主要寄生在蝌蚪的皮肤和鳃上,以吸收蝌蚪皮肤和鳃的组织细胞为营养,损伤皮肤和鳃组织。

鳃丝肿胀充血,粘液分泌过多,影响呼吸和生长。

大量感染车轮虫的大鲵蝌蚪,身体消瘦,生长减慢,游动迟缓,摄饵不良,体表充血。

重症造成死亡。

用显微镜检查病鲵蝌蚪皮肤和鳃,确认车轮虫及其数量则可作出诊断。

[流行与危害] 该病比较普遍,主要危害大鲵蝌蚪,病鲵蝌蚪周年可见,但以春季和初夏较多。

[预防与治序]2.1.用30g/m3的福尔马林稀释后全池泼洒,药浴8小时,极为有效,但对水质影响较大,故8小时后要换水。

大鲵病害防治

大鲵病害防治

大鲵常见病害目前危害大鲵的主要病害已达14种。

主要病害种类包括细菌病、真菌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一些疾病。

主要的细菌性疾病包括赤皮病、腐皮病、腹胀病(又称腹水病)、肠炎病、打印病(俗称红梅斑病)、烂尾病、烂嘴病、白点病、出血病等;真菌引起的疾病有水霉病;寄生性疾病有吸虫病、线虫病等。

1 腐皮病(1)病症:表粘液脱落,摸起来粗糙;体表有许多油菜籽至绿豆粒状白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到中晚期,白色斑点进二步腐烂成溃疡,并附着一层白色内容物,尤以四肢最为严重。

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略充血,厌食或废食,直至死亡。

剖检死体,肝脏肿大,呈现紫红色,胃肠道充血,胆囊肿大,呈绿色,心脏色泽变淡,肺紫红色。

(2)防治:腐皮病病原为点状产气单胞菌,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对药物敏感性比较一致并且灵敏度比较高的药物有:新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痢特灵、庆大霉素、恩诺沙星等。

挑选高敏药物进行治疗是能够有效防治该病。

大鲵腐皮病应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大鲵是肉食性动物.应分池单独饲养,防相互攻咬受伤;运输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防擦伤皮肤,大鲵下池前应进行药浴消毒;饲料营养价值要全面,添加维生素等成份;特别注意调节水质,池水定期消毒;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四定投饵”,以上措施将能有效地防治大鲵腐皮病。

2 烂尾病(1)症状:娃娃鱼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点状,周围组织充血、发炎、表皮略呈灰白色,易腐烂,后期病灶处肌肉坏死,粘附大量病原菌及杂物,严重时尾部骨骼外露,此时娃娃鱼食欲减退或不食,活动能力明显减弱,尾部摆动无力,不久便会死亡。

(2)防治:致病菌主要为屈挠菌。

用强氯精0.3~O.4ppm或二氧化氯O.2。

0.3ppm 浓度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一疗程;对病情较重的先用15~25ppm 浓度高锰酸钾或O.3~O.5ppm孔雀石绿浸洗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患处,每天一次,4~7天可治愈。

大鲵的疾病防治

大鲵的疾病防治
败血病的病 原 菌 至 少 有 3 种:嗜 水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 hydrophila )、弗 式 柠 檬 酸 杆 菌 (Citrobacter freundii)和 柱 状 黄 杆 菌 (Flavobac- terium cloumnare)。有 研 究 者 认 为,嗜 水 气 单 胞 菌可产生 B-溶血环,具有蛋白酶活性,这可能是 导致大鲵死亡的重要原因。患病个体的临床表现 为 皮 肤 溃 烂 ,以 四 肢 、腹 侧 最 为 严 重 ;前 、后 肢 严 重 肿胀、溃 烂;口 腔 黏 膜 弥 漫 性 出 血;肝 脏、肺 脏、胆 囊等内脏器官及肠道肿大出血 。 [9-11]
腐皮病的病 原 菌 可 能 为 3 种:维 氏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 veronii)、嗜 水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 hydrophila)和 点 状 产 气 单 胞 菌 (Aeromonas punctata)。发病个体体表粘 液 脱 落,出 现 多 个 油 菜籽或绿豆大小的白点或白斑区域。随着病情进 一 步 恶 化 ,白 斑 腐 烂 成 一 个 个 溃 疡 病 灶 ,部 分 可 见 深层肌肉,尤 以 四 肢 最 为 严 重。 病 鲵 口 腔、尾 部、 头部充血。病鲵 卧 伏 于 池 中 不 再 摄 食,死 亡 率 高 达95% 以 上。 剖 检 发 现,病 鲵 肝 脏 肿 大 充 血,呈 紫红 色,胃、肠 壁 有 出 血 点,心 脏 色 泽 变 淡,肺 紫 红 色 。 [7-8]
2 大 鲵 的 常 见 疾 病
2.1 细 菌 性 疾 病 大鲵的细菌性病害是人工养殖过程常见且危
害 极 大 的 一 类 疾 病,主 要 有:腹 胀 病 (又 称 腹 水 病)、赤皮病、打印病 (俗 称 红 梅 斑 病)、腐 皮 病 (又 称皮肤溃 烂 病 )、烂 尾 病、烂 嘴 病 (又 称 口 腔 溃 烂 病)、肠炎病、败 血 病、白 眼 病、颤 抖 病 等。 已 知 的 病 原 菌 有 :气 单 胞 菌 、假 单 胞 菌 和 屈 挠 杆 菌 属 中 的 一些革兰氏阴性细菌等 。 [5]

大鲵烂尾(脚病)病的治疗方案

大鲵烂尾(脚病)病的治疗方案

大鲵烂尾(脚病)病的治疗方案
1、当发现大鲵患烂尾(脚病)时,应及时将病鲵隔离饲养,如不分开饲养而后患无穷,有可能殃及整个养鲵场。

①病原体在池水中不断扩散,感染其他个体。

②健康个体随时都可吸吮病鲵患处的血液,致使病鲵病情愈加严重,并将病原体传染给健康个体。

2、用强氯精0.3~0.4ppm浓度或二氧化氯0.2~0.3ppm浓度全池泼酒(包括栖息陆地、饵料台等)每天一次,连用3~4天为-疗程。

大鲵烂尾(脚病)病的治疗方案
3、对病情较重的大鲵,先用15~25ppm浓度高锰酸钾或0.3~0.5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病鲵15~20分钟,并彻底清洗创伤表面的附着物,随后用消治龙软膏或硫磺软膏等消炎药物涂敷患处,每天
一次,4~7天可治愈。

4、用氯霉素2~3g十卡那原粉2g十vc2g十ve2g十vb2g(每千克体重用药量),将上述药物均匀拌入饵料中投喂,连用3~4天。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大鲵水霉、肠炎、烂尾『三病』综合防治技术
陈云祥;江辉
【期刊名称】《中国水产》
【年(卷),期】2006(000)006
【摘要】@@ 大鲵(Andrias davianus),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食用、科研及药用价值.近年来,大鲵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名贵水产动物,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大鲵的人工养殖,但人工养殖
的大鲵由于技术不到位常患各种疾病,造成较大的损失.其中大鲵常见病害有水霉病、肠炎病、烂尾病,"三病"死亡率可达40%~90%,因此,要坚持"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作者根据多年养殖大鲵的经验,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治疗率达90%以上,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陈云祥;江辉
【作者单位】湖南湘西武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416400;湖南农业大学,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 [J], 李宝玉;冯敏;王永权
2.肠炎、腹水和肝胆综合症在大鲵中的综合防治技术 [J], 苏清华
3.怎样对大鲵水霉、肠炎、烂尾病进行综合防治 [J], 唐杰
4.大鲵烂尾病的防治 [J], 肖光华
5.大鲵肠炎、腹水与肝胆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技术 [J], 梁正其;高健强;冉辉;姚俊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娃娃鱼烂脚病注意事项

娃娃鱼烂脚病注意事项

娃娃鱼烂脚病注意事项娃娃鱼烂脚病,也称为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

它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娃娃鱼的鳍和尾巴。

以下是对娃娃鱼烂脚病注意事项的详细回答:1. 观察并确诊:如果发现娃娃鱼的鳍和尾巴出现异常,如变红、变黑、开始剥落,就要及时观察并确诊是否为烂脚病。

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真菌感染通常呈现为白色或棕色的绒毛状。

2. 隔离患病鱼:一旦确认娃娃鱼患上烂脚病,应立即将其隔离,避免病情传播给其他鱼类。

可以使用隔离箱或鱼缸,确保患病鱼和其他鱼类之间有足够的距离。

3. 提供良好的水质:娃娃鱼烂脚病与水质密切相关,所以要确保鱼缸的水质清洁。

每周至少进行一次水质检测,并通过定期更换水和清理底床来保持良好的水质。

此外,水温的维持也很重要,适宜的水温可以有助于娃娃鱼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

4. 加强饮食和营养:提供均衡的饮食对于娃娃鱼的健康至关重要。

多样化饲料,包括鱼糕、鱼片和鱼肉,以确保获得各类营养。

此外,添加富含维生素C和E 的饲料有助于增强鱼类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清洁鱼缸:保持鱼缸的清洁有助于预防和控制烂脚病的传播。

定期清洗过滤器、水泵和鱼缸壁,以去除潜在的细菌和真菌。

同时,避免过度清洗,以防干扰鱼类的良好细菌群落。

6. 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对于已经患有烂脚病的娃娃鱼,可以通过使用一些药物来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碘和甲醛溶液,可以通过加入鱼缸中进行药浴来杀灭真菌。

但是,使用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和专业人士的建议来执行。

7. 预防为主:与治疗疾病相比,预防是关键。

保持鱼缸的清洁和良好的水质,定期观察和检查娃娃鱼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迹象,并保持适宜的饮食和营养,可以有效减少娃娃鱼烂脚病的发生。

总结起来,对于娃娃鱼烂脚病的注意事项包括观察、隔离、提供良好的水质、加强饮食和营养、定期清洁鱼缸、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以及注重预防。

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烂脚病的发生,并保持娃娃鱼的健康。

大鲵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诊治

大鲵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诊治

大鲵养殖中几种常见病的诊治作者:李川来源:《河北渔业》 2017年第9期李川(河北省沙河市农业局,河北沙河054100)作者简介:李川(1984-),男,硕士,水产工程师。

E-mail: 85371786 @。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7.09.016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该科在我国只有一种,即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微流水的河沟小溪石洞中,一般所栖息的石洞为平坦的砂石低质,不栖息于有泥土的石洞。

大鲵怕光,白天行为较为呆滞,多伏于洞内,夜间则异常活跃,往往爬出洞外,寻找食物。

沙河市泽丰生态园位于邢台沙河市东石岭水库大坝下游,冷水资源丰富,环境幽静清新,适于大鲵的生长和繁育。

自2010年引进大鲵以来,在其养殖基地山体中开挖若干隧道,在隧道中引水营造微流水和阴暗潮湿的环境,对大鲵生活环境进行仿生态模拟。

目前养殖大鲵1 000多尾,其中后备成熟亲鱼100余尾。

基于该基地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对大鲵养殖中容易出现的几种疾病以及治疗方案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帮助,促进大鲵养殖业健康发展。

1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因大鲵生活环境阴暗潮湿温度较低,正是水霉合适的生长条件,故水霉病是养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病。

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疾病,幼鲵和成鲵都可感染,全年均可发病,2~4月为流行高峰。

在鲵体健康的情况下,由于皮肤及黏膜的保护作用,一般不会感染霉菌,当体表受伤后,在阴暗潮湿和低水温的环境中,便会感染霉菌。

在水霉病早期只可见寄生部位边缘有不明的小白点,随后逐渐见到伸出的棉絮状菌丝,随着病情的加重,患处有灰白色絮状物,严重时覆盖全身。

患病后大鲵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最后消瘦死亡。

治疗方案:首先捞出病鲵单独饲养,彻底清洗原饲养池。

用毛刷等柔软工具清除大鲵病灶部位的水霉菌丝,清除完表面大菌丝后,用注射器吸取15 m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向病灶处喷洗,重复多次,确保将病灶处水霉菌落冲洗干净,然后用75%酒精棉球直接轻擦溃烂处消毒,让大鲵在无水状态下保持10~20 min。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大鲵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病害的防治
吴珊
【期刊名称】《当代水产》
【年(卷),期】2001(026)006
【摘要】@@ 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珍贵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繁殖率低,加之滥捕现象严重,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发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必须大力开展人工养殖.近年来,全国各地已报道的有30余家生产科研单位先后建立了养殖场,对大鲵进行人工养殖和繁殖.随着人工养殖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大鲵病害逐渐增多,危害也逐渐加大.以下是人工养殖中几种常见的大鲵病害.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吴珊
【作者单位】湖南省畜牧水产局药剂站,4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
【相关文献】
1.大鲵的人工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 [J], 令狐克剑;图雅;邹勇;李登群
2.人工养殖大鲵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J], 徐健;彭纯良;江富兴
3.人工养殖大鲵常见病害防治 [J], 孟彦;杨焱清;肖汉兵
4.人工养殖大鲵点状产气单胞菌的防治一例 [J], 任胜杰;朱龙;乔国贤;
5.大鲵的人工养殖及疾病防治技术 [J], 林泽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大鲵(娃娃鱼)最常见的疾病的治疗大鲵(娃娃鱼)养殖疾病防治,总原则是:“无病早防,有病早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具体要做的工作是:每天换水一次,及时清池排污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6~10月高温季节采取降温措施预防大鲵(苗种或成鲵)发病。

人工饲养的大鲵,主要有以下疾病:
一、腹胀病(又称腹水病)
1、症状
个体浮于水面,行动呆滞,不摄食,眼睛变浑,腹部膨胀。

解剖检查,发现腹腔积水,肺部发红充血。

有时肛门部位还可见粪便粘着。

因饵料腐烂,水质恶化生病,故经常换水可预防此病。

2、治疗
发现后,单独饲养,放浅池水,让其腹部能着底,以免消耗太多体能,另外还要保证水质清新,对于苗种,由于消化功能不强造成此病,停食1-2天。

处理得当,眼可复明,腹胀消失,恢复健康。

对于成鲵,由于内脏感染产生大量腹水,可用1万单位/公斤体重的剂量卡那霉素肌肉注射。

庆大霉素(2 万单位/公斤)、氯霉素、新霉素对此病也均有较好疗效。

二、脊椎弯曲病
1、症状
从苗种到成鲵都可发生这病。

外观表现为身体呈“S”形弯曲,活力减弱,但仍能少量摄食。

解剖检查,除脊椎弯曲外,无明显异常。

发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种矿物质或因生理病变造成的。

苗种阶段发生这病后,大部分未到成鲵阶段就已死亡。

成鲵发生这病后,病体极消瘦,但一般不会马上死亡。

2、治疗
此病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很难恢复。

投饵要多样化,使大鲵所需的多种矿
物质和维生素能得到满足。

另外,要改良水质,使水体里不含重金属盐类,因为重金属盐类有毒,可刺激大鲵的神经和肌肉收缩,造成弯体病。

三、腐皮病(又称皮肤溃烂病)
1、症状
体表有许多油菜籽或绿豆粒大小的白色小点,并逐渐发展成白色斑块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块进一步腐烂成溃疡状,可见到带红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严重。

病鲵口腔、尾柄、头部稍充血。

病鲵卧伏于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

解剖检查,肝脏肿大,呈紫红色,胃、肠道充血,心脏失血变淡,肺紫红色。

2、治疗
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强氯精消毒,每天换水,连续消毒3天。

对能吃东西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每天口服环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种维生素150毫克,连续口服5天。

对不能摄食的病鲵,按每公斤鲵体重,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0单位,隔1天后复注1次。

注意!庆大霉素不能随意增加用量。

对能摄食的病鲵和不能摄食的病鲵,都可采用2~4毫克/升庆大霉素浸泡,每天浸泡4~8小时,泡到病好为止。

也可用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浸泡,浓度也是采用2~4毫克/升。

新霉素、红霉素、痢特灵对此病也有疗效。

对溃疡面大的,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

3、预防
大鲵从外地运入,下池前将大鲵用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分钟,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

对相互撕咬受伤的大鲵,要用双氧水洗伤口,然后用溃疡灵软膏涂抹,放在无水搪瓷盆里,过1~2小时后,可放入池中。

用红霉素软膏涂搽也可。

腐皮病主要由喂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鳅而引起。

因此,在投喂活鲜饵料如青蛙、泥鳅和活鱼时要严格消毒。

用溶液浓度是百万分之零点五的环丙沙星浸
3毫克,连续注射10天即可治愈。

或按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蟾酥和0.8克大黄粉合剂浸泡病鲵15分钟,连续7天即可治愈。

3、预防
因为黄鳝有红梅斑病,如果把大鲵同患病的黄鳝养在一起,易感染此病。

六、水霉病
1、症状
病鲵体表生出棉毛状的灰白色菌丝,开始时能见灰白色斑点,菌丝继续生长长度可达3厘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状,菌丝体清晰可见。

严重时病鲵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甚至死亡。

2、治疗
对病鲵可用10%高锰酸钾或10%孔雀石绿涂抹患处,放到阴凉处1~2小时后,再放入水中。

过两天以后,如还有水霉,可再涂1次。

另外,也可将病鲵用4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8小时以上。

也可将病鲵用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5~20分钟,并在患处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

对于鳃部和腹部患水霉病的鲵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2~3分钟,如果鲵苗在溶液中显得烦躁狂游,则应降低浓度。

克霉唑软膏对水霉病也有较好疗效。

大鲵饲养和繁殖的最佳水温约为20℃,要求水质清新。

这种条件也适合水霉病生长。

因此,大鲵卵的孵化中,如果有受精卵患了水霉病,可将病卵用5~10毫克/升孔雀石绿浸泡10分钟以后,再将浸泡过的病卵单独孵化。

3、预防
搬运和养殖过程中防止大鲵受伤。

对于受伤的大鲵,用溃疡灵软膏直接涂抹伤处。

对于正在孵化的鲵卵,要将未受精的卵带剪断剔出。

所用剪刀应事先在10%高猛酸钾溶液里浸泡消毒。

孵化工具事先用50克/升食盐水泡。

七、烂嘴病(又称口腔溃烂病)
主要病症是口腔溃烂,存在两种类型。

一种是病鲵的上、下唇肿大、渗血、溃烂,严重的露出上、下颌骨;另一种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内上腭组织形成大块蚀斑,并引起严重出血。

也有的病鲵两种症状均有。

病鲵长时间不能进食,体质减弱,易引起并发感染而死亡。

2、治疗
发现病鲵后,要及时隔离,病情较轻的,可用庆大霉素4毫克/升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

病情较重的,先用庆大霉素原粉涂抹患处,1-2小时后,再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浓度是4毫克/升,每天浸泡8小时,连续浸泡10天,可治愈。

病情严重的,除浸泡外,还要注射庆大霉素,剂量是按每公斤病鲵体重1万单位。

此病如果治疗及时,治愈率较高。

3、预防
此病是由患口腔溃烂病的青蛙传染的,因此在投喂青蛙时,事先要将青蛙严格消毒(放入环丙沙星药液里浸泡两小时),最保险的办法是不投喂有病的青蛙。

八、烂尾病
1、症状
大鲵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现红色小点或红色斑块,周围皮肤组织充血发炎,表皮呈灰白色。

当病期过长,形成疮样病灶。

严重时患处肌肉组织坏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红色或淡黄色液体渗出。

病鲵停止进食,伏底不动,不久便死。

2、治疗
发现病鲵后,应及时隔离治疗。

对病鲵先用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患处(浓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锰酸钾),随后用氯霉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涂敷患处,每天一次,连续7天可治愈。

大鲵本来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质清洁无污染,但人工饲养水体中常有大量的病菌。

当大鲵的皮肤受伤后,病菌就乘虚而入,引起此病。

因此,勤换水,可以减少此病发生。

九、吸虫病
1、症状
病鲵体质消瘦,体表粘液过多,行动呆滞。

2、治疗
寄生在大鲵体内的吸虫有很多种,已报导的有:贵阳拟牛头吸虫、无棘吸虫、东方后槽吸虫、椭圆大鲵吸虫、马边鲵居吸虫、沐川鲵居吸虫、短肠中肠吸虫。

多数种类寄生在大鲵肠壁的粘膜层,引起肠壁红肿发炎,少数种类寄生在胃里。

如果是吸虫少量寄生,对大鲵影响不大。

如果是吸虫大量寄生,易堵塞肠道,并引起肠胃穿孔。

可参考兽医治疗吸虫的方法,用吡喹酮、硝硫氰醚等药物治疗。

3、预防
可用敌百虫消毒池子(由于大鲵对敌百虫敏感,可先把大鲵移出,待池子消毒清洗后,再把大鲵移入。

)杀死水体里的寄生虫卵及幼虫。

特别是夏、秋两季要加强预防,定期在饵料里包埋驱虫剂(例如在新鲜猪肝里包埋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

对于在野外捞取的青蛙、螺、蚌等都要经过消毒后方可投喂(最好是煮熟了投喂)。

十、线虫病
1、症状
寄生在大鲵皮下的线虫,发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躯干部(尤其是两侧)有线虫寄生。

触及患部,大鲵有疼痛反应。

此时大鲵多不进食,6月以后自然消失。

也有线虫寄生在大鲵肠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肠的
肌肉层,线虫头部钻入肠壁,破坏组织,吸取组织营养。

还有线虫寄生在小肠、直肠的。

还有寄生在胆囊内的线虫。

2、治疗
寄生在大鲵体内的线虫有很多种,如城固卷尾线毛细线虫等。

单纯患线虫病,如果寄生虫数少,一般不会引起死亡。

治疗方法可参考兽医治疗线虫的方法,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药物包埋在新鲜猪肝里喂大鲵,达到驱虫的效果。

3、预防
在夏、秋两季,定期在饵料里埋驱虫灵或灭虫精,以杀死体内寄生虫。

对青蛙、水蛇、螺、蚌等饵料要煮熟后投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