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秋季学期)

合集下载

试题(高二实验班分班考试考试试卷答案).doc

试题(高二实验班分班考试考试试卷答案).doc

高二年级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 B (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侃侃而谈,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古时候用来形容人善于交谈,有风度,含褒义。

从情感色彩来看,此处应使用“喋喋不休”。

呼吁,泛指号召大众一起做某事(好的事);呼唤,指单独召唤某人或特定的群体。

此处应使用“呼吁”。

局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局部,指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从语法关系上来看,此处应使用“局限”。

)2.A. (A项是拟人的手法。

)3. D4. B (语段先阐述文艺评论的特点和作用,然后阐述现在的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文艺评论提出要求。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填写前面四空,考生需理清前面四空内容的逻辑关系,④涉及作品,填入第一空恰当;⑤涉及审美品位,应排在①的前面,且紧承④,填入第二空恰当;①涉及社会价值观,应填入第三空;②紧承①谈社会教育功能,应填入第四空。

根据时间词的提示,③应排在①前面,填入第五空。

故答案选B项。

)5. C (漫画的寓意是技工缺口大,建议年轻人就业选择技工。

A.漫画没有强调“实践”。

B.漫画中没有与“高考”相关的语境。

D. “平凡人生”与漫画语境不符。

若由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人生并不平凡)6.A (僦:租赁)(3分)7.C (A项“专指对逝去的”说法不正确,谓帝制时代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在死者名前称讳,表尊重: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等。

B项“农历纪年法”不对。

D 项“也可虚构”不准确。

)8.(1)(绍兴守道沈静澜)是他同年中进士的朋友,依仗交情深厚,殷勤拜访,(余若水)称生病推辞。

(关键词:同年友、恃、造请,句子通顺各1分)(2)因为这个原因,官吏们都不轻易违背他的心意,也不敢经常去拜访他。

(关键点:以此:因为这个原因。

重:不轻易,不轻率。

数造:多次拜访。

句子通顺)9.①哀吊国家的灭亡;②痛心兄长的去世;③捍卫自己的节操;④表明对旧主的忠心【文言文参考译文】余若水先生,名增远,是明朝崇祯癸未年的进士。

秋季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秋季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秋季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秋季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9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阜盛(fù) 敕造(chì) 歆享(xīn) 模样(mó)B.朱拓(tà) 呜咽(yè) 绾者(wǎn) 嫡亲(dí)C.炮烙(pào) 瞋视(chēn) 吞噬(shì) 惫懒(bèi)D.懵懂(měng) 作揖(yī) 蹂躏(róu) 忖度(dù)2.下列各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蹒跚蜂踊烟霭蘖根B.杜撰寒喧沮丧胳膊C.仓皇理睬膨胀绰号D.潇洒连绵蹙缩形骇3.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⑴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⑵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⑴身量不足,形容尚小。

⑵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⑴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⑵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⑴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地陪着。

⑵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

4. 从下面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事前后说法矛盾。

下面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

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更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对贾母之言出自亲情,对宝玉之言出自谦虚。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状态。

5.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A.社会上有少数人爱传播小道消息,他们把不经之谈猎奇为新闻,甚至把谣言也加以扩散。

B.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09年高二语文秋季班测试题

09年高二语文秋季班测试题

学而思09年秋季班测试题(高二〃语文)试卷说明: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满35分推荐进入目标清华北大班,35分以下推荐进入精英班。

一、语文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5分)A. 锲.而不舍(qiè)宵柝.(tuî)饿莩.(piǎo) 少不更.事(gēng)B. 驯.熟(xùn)虾.蟆(xiā)跬.步(kuí) 人烟阜.盛(fù)C. 扪.心自问(mén)新正.(zhèng)盘螭.(chī)陈抟.老祖(tuán)D. 敕.造(cì)丧.死(sāng)朱拓.(tuî)谪.居卧病(zhé)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5分)A.坚忍不拔蓬勃澎湃不可自拔B.消声匿迹巍峨签署责无旁贷C.安之若素缭望蜿蜒不言而喻D.雕虫小伎弭谤沦丧摇摇欲坠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5分)①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②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街头。

③然而,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拆除了当年慈禧弟弟的桂公府的跨院。

④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A.歉疚流连私自异议B.内疚流连私自争议C.歉疚踯躅擅自争议D.内疚踯躅擅自异议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5分)A.喝茶的人都知道,要泡出一杯好茶,需要把茶叶放到沸水当中,任它在其中此起彼伏,上下翻腾,在沸反盈天....之中煎出那种苦味。

B.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得力于他对国人身上沿袭几千年的“国民劣根性”的深刻体悟。

C.年逾古稀的两位老人,大学时代便是情同手足,分别了将近半个世纪,今日邂逅分外激动,聊得不可开...交.,真是难舍难分。

D.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高二分班考试语文测试题

高二分班考试语文测试题

高二语文素质测试题2010.3.1.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下面的词组结构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知人论世 B.缘景明情C.吟诗咏韵D.文无定格2.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

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的报告,不但让一旁的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 ZEfX12PNtLA.《文心雕龙》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ZEfX12PNtLC.《聊斋志异》读后感D.《世说新语》读后感 ZEfX12PNtL3.为了自然科报告的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数据。

请问她所打的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的?< ) ZEfX12PNtLA.鸿鹄 B.鸿儒 C.鸱枭 D.昏鸦ZEfX12PNtL4.晋宏所做的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的意思?< )A.打球 B.打哈欠 C.打人D.打苍蝇 ZEfX12PNtL5.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的国乐社。

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的演奏技巧?< ) ZEfX12PNtLA.胡琴 B.钢琴 C.小提琴D.风琴 ZEfX12PNtL6.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的簿子来抄。

在糊里胡涂照抄的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话抄错了? < )ZEfX12PNtL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B.别号冰果室主人C.曾参与戊戌变法 D.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与学者 ZEfX12PNtL7.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的打扮? < )A.玄端章甫 B.羽扇纶巾 C.拖鞋汗衫D.云鬟花黄 ZEfX12PNtL8.就你对孔子的认识,你认为他的星座应该是属于:< )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的牡羊座 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的金牛座ZEfX12PNtL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的天秤座 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的射手座 ZEfX12PNtL9. 许慎〈说文解字叙〉有「六书」之说,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2)试题[仅供参考]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2)试题[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XX年秋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2)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33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羁(jī)鸟骚(sāo)体氓(méng)之蚩蚩河水汤汤(tāng)B、皎皎(jiǎo)城隅(yú)勇剽(piāo)可白公姥(mǔ)C、虔(qián诚偌(ruò)大蹊(qī)跷惩(chěng)创武功D、祈(qí)祷倒溯(shuò)长歌当(dàng)哭暗自诧(chà)异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仓皇纶巾暮蔼千里迢迢B、嬴洲惘然呕哑殒身不恤C、屠戮颓费颔首窗明几净D、洗涤浸渍呆滞雕栏玉砌3、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4、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散文家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散文创作更加欣欣向荣。

②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③“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

”全班同学都读了又读,感到有无限。

A.探求点缀启迪B.探索衬托启示C.探求衬托启迪D.探索点缀启示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力迎峰度夏形势十分严峻,全国已有24个省区市出现拉闸限电,二季度高峰时段全国电力供需缺口超过2000万千瓦。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据国家权威机构的统计数字有力支持了这一结果,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正在得到遏制。

高二分班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高二分班期末考试试卷语文

语文科目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B. 奔腾(bēn téng)瞬息万变(shùn xī wàn biàn)C. 沉默(chén mò)赏心悦目(shǎng xīn yuè mù)D. 悠然自得(yōu rán zì dé)鸿雁南飞(hóng yàn nán fē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B. 他每天坚持锻炼身体,不仅增强了自己的体质,而且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C. 这个实验非常复杂,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导致许多旅客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富强!”老师激动地说。

B. “这本书很有趣,你可以看看。

”他对我说。

C. 我很喜欢《红楼梦》这部小说,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

D. 这场比赛的胜负,将决定着我们能否进入下一轮比赛。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夜幕降临,星星点点,仿佛是天空的眼睛。

”(比喻)B. “他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

”(拟人)C. “那朵白云,像一只可爱的白兔。

”(拟人)D.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比喻)5. 下列各句中,表达效果最佳的一项是:A. “你今天表现得很好,我很满意。

”B. “你今天做得很好,我很高兴。

”C. “你今天表现得非常好,我很满意。

”D. “你今天做得非常好,我很高兴。

”6. 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你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我很欣赏。

新王牌高二语文秋季班入学测试试卷

新王牌高二语文秋季班入学测试试卷

新王牌高二语文秋季班入学测试试卷1、“豆蔻年华”一词是指多大年龄?()A. 十五六岁B. 十六七岁C. 十二三岁D. 十八九岁2、下面四个词语书写正确的是()A. 毛骨耸然B. 首屈一指C. 励行节约D. 妄费心机3、“未雨绸缪.”这个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是()A. móuB. miàoC. muóD. máo4、空缺处用字正确的一项是()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今天能够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

A. 秩B. 佚C. 轶D. 迭5、根据上下文,下列词语填入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诗是以语言为材料的艺术品。

由语言结织而成的诗歌文本,渗透着大众的语言经验和文化沉淀,诗歌语言的进步,以大众语言的发展为基础。

大众生生不息、富有活力的语言,让诗歌的语言繁茂而()。

A. 简洁B.通俗 C. 新鲜 D. 含蓄6、括号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A. 问号B. 顿号C. 逗号D. 分号7、根据上下文,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项是()当然就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而言,其主要的社会形态是农耕社会,(),在大的民族性上——不管是江南还是江北,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

()我们以为,江南地区的稻作方式使得民族性的某些方面凸显得更为明显,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文化的区域特性。

A. 如果那么B. 因为所以C. 之所以是因为D. 因此只不过8、下列各组语词“”内的字,所指颜色系反差较大的是()A. 看朱成“碧”/金魄“翠”玉B. 青红“皂”白/“玄”端章甫C.“缟”衣白冠/玉貌“绛”唇D.“丹”枫白苇/“赭”衣塞路E.“缁”衣羔裘/“黔”首黎民9、下列关于对话中人物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B. 臣早期是古代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高二分班考试语文测试题

高二分班考试语文测试题

高二语文素质测试题2010.3.1.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80分)1.下面地词组结构不同于其他地一项是()A.知人论世B.缘景明情C.吟诗咏韵D.文无定格2.老师要每位同学选读一本小说,开学后上台发表读书心得.请问下列哪一位同学地报告,不但让一旁地老师听了摇头,还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A.《文心雕龙》读后感 B.《三国演义》读后感C.《聊斋志异》读后感 D.《世说新语》读后感3.为了自然科报告地需要,婉容上《鸟类百科大全》网站搜寻数据.请问她所打地四组关键词中,哪一个是查询不到内容地?()A.鸿鹄B.鸿儒C.鸱枭D.昏鸦4.晋宏所做地动作里,哪一个没有“拍”地意思?()A.打球 B.打哈欠C.打人 D.打苍蝇5.信廷决定上高中后一定要加入学校最热门地国乐社.请问他在社团里,可以学到哪一种乐器地演奏技巧?()A.胡琴 B.钢琴 C.小提琴 D.风琴6.当贺毅写国文作业时,因为懒得翻课本,就直接拿有德地簿子来抄.在糊里胡涂照抄地情况下,请问下列哪一句话抄错了?()A.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 B.别号冰果室主人C.曾参与戊戌变法 D.是近代著名地政治家与学者7.下列哪组服饰和配件,最有可能是古代女子地打扮?()A.玄端章甫B.羽扇纶巾C.拖鞋汗衫D.云鬟花黄8.就你对孔子地认识,你认为他地星座应该是属于:()A.争强好胜,表现欲强地牡羊座 B.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地金牛座C.公正无私,博爱仁慈地天秤座 D.处处桃花,风流文雅地射手座9. 许慎〈说文解字叙〉有「六书」之说,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下列各组汉字,属于同一种六书分类地选项是∶()A.刃、本、日B.犬、下、公C.怂、阔、筐 D.森、国、龙10. 下列文句中,完全没有错别字地选项是∶()A.老唐误信友人劝说,导致投资失败,如今已到了走头无路地地步B.张三不仅工作能力好,又笃实可靠,因此备受重视,是炙手可热地挖角对象C.几位实业家一口同声表示,创业维艰,守成亦不易,必须战战兢兢,才可能鸿图大展D.考前他抱着势在必得地决心,期待一举金榜题名,没想还是名落孙山,真教人为之挽惜11.下列分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地一项是()A.央浼.(měi)迤逦.(lǐ)凝睇.(tì)钗擘.(bò)B.仓廒.(áo)潺湲.(yuán)芷葺.(qì)衣袂.(mèi)C.溽.暑(rù)石扉.(fēi)酒馔.(zhuàn)欢谑.(nuè)D.戗.(qiāng)兽旌旆.(pèi)舟楫.(jí)烽燧.(zuì)12.下列各句中,加点地成语使用恰当地一句是( )A.在金融危机即将全面爆发地严峻形势前,各级政府要,要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未雨绸缪....,做好各方面地预案,B.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放马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地草场和洁净地水源,阳光充足.C.在地质考察文物发掘中发现化石固然重要,而要把它顺理成章....地取出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利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D.社会是不同地人共同织成地网,学会人际交往地技巧很重要,大学生应聘能够踌躇满志....,将有利于树立个人形象.13.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地一段文字,排序正确地一项是(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②在一切比较深入地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地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地综合,如欧几里得地综合,牛顿地综合,爱因斯坦地综合,计算机地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地,简单地,因而是可以理解地.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地一句是( )A.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地教育、优质地教育.B.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地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C.初始阶段,由于对滩海地区地地质条件整体认识存在误区,导致了勘探队多次与遇到地油层擦肩而过.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地重要组成部分.1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地表述,不正确...地一项是()A.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收录了十九首汉代五言诗,这些诗语言浅近自然,诗境清远平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誉之为“五言之冠冕”.B.诗歌在唐代出现新地体裁形式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其中有律诗、绝句之分,又有“五言”“七言”之别,而律诗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颔联和颈联都要对仗.C.元明清时期,诗歌创新和拓展较少.到雍正、乾隆年间,名家迭起,沈德潜持“格调说”,袁枚主“性灵说”,翁方纲倡“肌理说”,但要数龚自珍最具忧患意识和哲理色彩,并提出“诗界革命”.D.元代出现一种新地诗歌样式——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地一种,属单支曲子.形式上比以往地诗词更为灵活,文字更通俗.像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朴实自然.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①为将军,属太尉②,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③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韂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④.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 ①灌何:颍阴侯灌婴之子. ②属太尉:隶属于太尉.太尉,指周亚父.③若:或. ④钧,通“均”,指平等相处.16.对句中加点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莫:不 B.至吴将麾下..麾下:旗下C.夫创少瘳..去坐法:犯法判罪..少瘳:稍稍痊愈 D.数月,坐法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地意义和用法相同地一组是( )A.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因.利乘便,宰割天下B.夫以.千人与父俱赵亦盛设兵以.待秦C.颍阴侯言之.上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D.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1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灌夫“名闻天下”原因地一组是( )①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②不肯随丧归,愿取吴王若将军头③驰入吴军,所杀伤数十人④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请复往⑤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⑥愈贫贱,尤益敬,与钧A.①③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19.下列句子补足成分不正确地一项是()A.得幸,因(婴)进之至二千石B.及(夫)出壁门,莫敢前C.数月,(夫)坐法去D.稠人广众,(夫)荐宠下辈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地分析和概括,不正确地一项是A.灌夫地父亲本姓张,当年做颍阴侯灌婴地舍人受到宠幸,蒙灌氏姓而荣耀,屡立战功,官至二千石,后战死沙场.B.灌夫在吴楚之乱时随父从军,在父亲战死后未陪灵柩还家,而是冒死带人冲入吴军营垒英勇杀敌,以致身负重伤.C.汉景帝时,灌夫在颍阴侯灌何地推举之下官至中郎将,虽不久因犯法去职,但仍受器重,后来又做了代王地国相.D.灌夫为人刚直,还时常借酒使性,不爱奉承人,蔑视甚至故意凌辱有权势地贵戚,而对贫贱之士却往往平等相待.二、.用“/”给文言文句读(共20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参考答案1.D2. A3. B4.B5. B6.B7. D8. C9.C10.D11. B12. A13. C14. A15. C16. A17D18B19 B20A二、参考原文(错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NrpoJ。

高二语文秋学期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秋学期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秋学期阶段考试本试卷共150分,150分钟完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错两个的一组是( )A、逡巡 qūn 龙蟠 pán 扃牖 yǒu 栏楯 shǔnB、庐冢 zhǒng 暴霜露bù汶水 wèn 缧然 lěiC、徂徕 cú斫直 zuó渗漉 shèn 老妪 qūD、垣墙 gēn 镗 táng 诟厉 gòu 磔磔 zhē2.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出奇出其不意启示招领启事满腹文章不充饥B.直言仗义执言振惊振聋发聩初生牛犊不怕虎C.乱用滥用职权违犯违反纪律坐收鱼人之利D.揭发结发夫妻谋取谋取暴利书到用时方恨少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说明书说:“总统试图确定‘9·11’袭击是谁干的。

鉴于伊拉克过去支持过恐怖活动,包括伊拉克情报界刺杀一位前总统未遂事件,如果还询问伊拉克是否与袭击事件有牵连,那才是不负责任的。

”B.政治扭曲文化,还是文化塑造政治?在当前台湾“去中国化”的争议中,文化的力量是否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拒绝政治的操弄?C.后来我看见了更多的原乡人,都是些像候鸟一样来去无踪的流浪人物,而且据我看来,都不是很体面的,铸犁头的、补破缸烂釜的、修理布伞锁匙的、算命先生。

D.在高雄中学时,曾为“思想不稳”——反抗日本老师及阅读“不良书籍”——三民主义而受到两次处分,并累及父亲被召至学校接受警告。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从事对华贸易的人来说,中国政府腐败有利于提高经贸活动的透明度,值得热烈欢迎。

②台湾“3·20公投”不仅遭到所有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同样也为国际社会所。

③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比其他感官多得多,有些是其他感官所不能获得的。

A. 制裁不齿虽然/但B. 惩治不容不但/而且C. 制裁不容虽然/但D. 惩治不齿不但/而且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演出开始了,礼堂里顿时人声鼎沸,观众们聚精会神地看演出。

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秋期高二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试题答案

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秋期高二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试题答案

湖北省武汉大学附属中学2021年秋期高二语文开学分班考试试题答案1.B【解析】A.材料一说“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并不意味着“弊大于利”。

C.“善于考试但出不了大师”错,原文是“善于考试但难出大师”。

D.“极少参与校外培训”错,原文是“留守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机会显著低于普通学生”。

2.C【解析】“主动报班”错,原文是“即使家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这一氛围的裹挟下,也只好‘被卷入’到这一场无形的竞争中”。

3. D【解析】D项是对家长提出的建议。

4.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提出问题:培训机构背后的乱象给学生、家长及学校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②然后依次从收费高,扩大了教育“内卷”现象;课程安排满,造成校内减负校外加压的怪象;资本大量涌入,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以应试分数为导向,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5.①整顿行业市场,肃清行业风气。

规范课程安排,营造教育氛围。

②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扫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

③出台政策法规,在全社会营造对待教育的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成长规律。

(每点2分,三点6分)6.D【解析】“说明他性情孤傲,不屑与人来往”分析有误。

选文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间接表现高先生的情趣高雅、襟怀淡泊。

7.D【解析】A.小说叙事语言是简洁凝练的;B.错在“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C.“客观冷峻”“情感内敛”不当,议论之中渗透着较强的褒扬色彩,如“没有因为现实的困顿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可见物质的贫穷并没有让高北溟放弃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充实”。

8.①这两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先以“玻璃一样脆响”比喻童声,形象地写出了童声的清脆、响亮;后将“瓦片”“树叶”拟人化,突出了童声高唱的感染力。

②作者通过对童声、瓦片和树叶的描写,刻画了学生齐声歌唱校歌的动人情景,间接表达了对高北溟先生精心培育人才的崇敬之情。

秋季学期考高二语文试卷

秋季学期考高二语文试卷

2018年秋季学期中学期考高二语文试卷2019.1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黑:第II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

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

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

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

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

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

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

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

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分班考试试题(秋季学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和亲和畅和衷共济曲高和寡B.哄闹诱哄哄堂大笑一哄而散C.阿附阿胶阿其所好阿谀奉承D.提防提携提纲挈领提心吊胆解析:考查汉字的字音。

A.和(he)寡,其余读“he”;B.诱哄(hǒnɡ),一哄(honɡ)而散,其余读“hōnɡ”;D.提(dī)防,其余读“ti”;C.都读“ē”。

答案:C2.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自可断来信B.叶叶相交通C.府吏见丁宁D.感君区区怀E.可怜体无比解析:A.信使,报信的人,这里指媒婆;B.交错相通;D.情感真挚;E.可爱。

答案:C3.对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既若见录见:代自己。

B.渠会永无缘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卿卿:第二人称代词“你”。

D.妾不堪驱使妾:旧时妇女自称。

解析:B项,第三人称代词“他”。

答案:B4.选出诗句中指定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多谢后世人,戒之慎莫忘②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①不吾知其亦已兮②苟余情其信芳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②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①可怜体无比,便言多令才②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解析:A.①告诉;②辞别。

B.①代词,那;②助词,无义。

C.①②均为“美好”。

D.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答案:C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

“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解析:这首诗诗人写出了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对劳动的感受。

劳动生活虽然艰辛,但诗人体会到的是远离尘世的闲适,“愿无违”是指“不违背隐居躬耕的心念”。

所以D项说“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错误。

答案:D6.对《上邪》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A.全诗虽仅有三十五个字,且多是直白的口语,语言简短质朴,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B.“我欲与君相知”的“君”是对男子的美称,由这个称呼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借女子的口吻来写的。

C.全诗以愉悦而激动的笔调,歌颂了如火山爆发一样炽烈而忠贞不渝的爱情。

D.我国古代写爱情的诗歌,一种是用曲折的笔法写出回肠百转式的爱情,一种是用奔放的笔法表现火山爆发式的爱情。

《上邪》属于后者。

解析:C项中“愉悦”不对,应是“热烈奔放”。

答案:C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

后唐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为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

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

词卒,遗表荐普于朝。

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

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

太祖尝与语,奇之。

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

淮南平,调补渭州军判官。

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

帝曰:“已约晋王矣。

”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几层垫子)地坐堂中,炽碳烧肉。

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因与普计下太原。

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

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新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权三司使赵王比廉得之以闻。

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号)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

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联故旧,能断大事。

向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

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因出涕,左右感动。

(节选自《宋史bull;赵普传》)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永兴军节度使刘词辟为从事辟:征召。

B.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鞠:审讯。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向:连续。

D.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致:归还。

解析:C项中“向”应为动词“将近,接近”之意。

答案:C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以老衰久病,令遗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因出涕,左右感动因得乘便,宰割天下解析:C项中的“以”均为连词“因为”;A项中的“则”前者为连词“那么”,后者为副词“就是”;B项中的“特”前者为副词”只是”,后者为副词“独”;D项中的“因”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介词“趁”。

答案:C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普精明老练、才智过人的一组是( )①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②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③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鞠之,获全活者众④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剥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⑤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⑥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介绍其担任的职位,②表现其孝忠国君的诚恳,⑥评价其尽忠国家的衷心。

答案: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赵普辅佐太祖、太宗两朝君主,对北宋王朝起了重要的作用。

故赵普死后,君臣震惊,深表哀悼。

B.赵普为人耿直,处理案件秉公执法。

任军事判官时,曾对已审之案表示怀疑并直言上谏请求复审,最终保全了许多无罪者的生命。

C.赵普生性沉厚寡言,但却精明老练,才智过人,深得太祖敬重。

太祖曾约晋王在风雪中到赵普家中与之共商攻伐之计。

D.赵普也有缺点,处理政务独断专横,并贪于财货。

曾不顾政府禁令,派亲信小臣去购买修房木材,所以朝中大臣多嫉恨他。

解析:D项中赵普遭受廷臣嫉恨的原因只是由于其为政专横,并没有涉及其他事情。

答案:D三、(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四小题。

)(4分,每小题1分)(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子》)(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bull;劝学》)(3) 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4)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___。

(《诗经》)(5)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6) _________________,不成器;人不学,_________________。

(《礼记bull;学记》)答案:(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三顾频烦天下计长使英雄泪满襟 (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5)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6)玉不琢不知道12.补写出下列各句空缺处的内容。

(任选一题。

)(4分)(1)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

读______的《临安春雨初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巷明朝卖杏花”,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闲与淡然;而读李清照的_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便感到那点点冷雨从词人的心中落下,滴到我们的心中,霎时凄凉浸遍全身。

(2)“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唐代诗人________笔下的秋,写秋却让人体会不到萧瑟与凄清;“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__________笔下的秋,笔触虽明媚,却总有几分落寞。

多情的文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感情为景物染色。

答案:(1)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四、(22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每小题2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注。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注:边烽:指边境的烽火。

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

这里指前者,亦即战火。

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

(1)诗的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图景?是怎样描绘的?(2)诗以“寒水”起笔,以“烟火”收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3)作者描绘山区景物采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好处?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内容和写作方法,须细细分辨到底写了哪些景物,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来。

(2)本题考查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在写景诗中,诗人的情感往往融入了景物之中,要善于把握。

(3)这是从全诗角度把握诗歌的写景结构。

诗歌中描写景物有时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但实际上它和写散文一样都有一条贯穿全诗的线索,把握了这条线索,就把握了诗歌的具体内容和结构。

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远处山村寂静荒凉的图景。

首句从听觉上写数里外就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以动衬静;次句从视觉上直接写人烟稀少的静。

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的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萧索而冷落的氛围。

(2)表现了作者从寒到暖,从恐惧到欣慰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作者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3)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物不断变动,诗人的情绪也跟着波浪式起伏与开展。

这样,诗的格局便显得有波澜,有开阖,寓变化多样于章法井然之中。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4分)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注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无定河,是由今内蒙古自治区流入陕西北部的一条河流。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此诗,认为后两句“用意工妙”,而前两句“筋骨毕露”,请谈谈你对“工妙”之处的理解,并简要分析这种表现手法的艺术效果。

答案:与前两句的“直露”相比,后两句是寓意深刻、构思新巧的:它通过“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这两个具体形象的对比,写出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妻子在梦寐中思念的丈夫,早已化作了塞上的一堆白骨!这样表达,既有画龙点睛之妙,又深化了全诗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