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修复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湖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和水库中水体富集了大量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盐,导致水体中生物、植物过度生长,从而破坏水体生态平衡的现象。
湖库富营养化通常会导致水体浑浊、腥臭,严重影响水质,甚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湖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输入、水文湖泊的自然特性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
针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包括减少营养物质输入、改善水体环境、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的原因:1. 人类活动引起的物质输入:人类活动对湖泊和水库的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
工业、农业、城市化等活动产生的污染物和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和水库中,导致水质恶化。
特别是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品会直接进入水体,成为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水文湖泊的自然特性:湖泊的自然特性也是湖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湖泊水体循环较弱,容易积聚营养物质,在水流受阻或湖泊季节性湿润时,容易导致水质的恶化。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湖库富营养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水体温度升高,容易使富营养化的发生条件更加有利。
1. 减少营养物质输入:应从源头上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加强农业环保措施,降低化肥使用量,加强农田和养殖场的废水处理,减少工业排放污染。
2. 改善水体环境:通过人工清理水草和水藻,恢复湖泊湿地和养护植物,改善水体自净能力。
加强湖泊的水质调控,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
3. 加强水质监测:建立健全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对湖库富营养化现象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推动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湖泊抽水、氧化、微生物净化等方法,促进湖库水质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采取生态修复技术,对湖泊进行人工湖泊抽水、氧化、微生物净化等方法,促进湖库水质生态修复,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5.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湖泊和水库水质管理,加强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的治理。
湖泊的形成与水体富营养化
湖泊的形成与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是地球上一种常见的水体形式,形成于地壳运动、水文循环和气候变化的综合作用下。
湖泊的形成过程多种多样,可以是由冰川融化形成的冰川湖,也可以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湖,还可以是由河流冲刷形成的河流湖。
湖泊的形成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首先,湖泊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地壳运动包括地壳的隆起和下沉,这些运动会导致地表的起伏不平,形成山脉和盆地等地貌。
而在盆地中,由于地表下陷或者地壳抬升,形成了许多湖泊。
例如,我国的青海湖就是由于地壳抬升,造成盆地内积水形成的。
此外,地壳运动还会导致断层的形成,当地壳发生断裂时,断层两侧的地块高低不平,形成了许多断层湖。
比如,我国的洞庭湖就是由于断层的存在,形成了湖泊。
其次,湖泊的形成与水文循环有关。
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
在水文循环的过程中,降水是湖泊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表降水量超过地表蒸发量时,水就会积聚在低洼地区,形成湖泊。
而在干旱地区,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的水位会下降,甚至干涸。
此外,地下水也是湖泊形成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时,地下水就会涌出地表,形成湖泊。
最后,湖泊的形成还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水位和面积。
例如,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增加,湖泊的水位和面积也会增加。
相反,如果气候变冷,降水量减少,湖泊的水位和面积就会减小。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导致冰川的融化,形成大量冰川湖。
冰川湖的形成不仅与降水量有关,还与冰川的规模和融化速度有关。
除了湖泊的形成,我们还需要关注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含营养盐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带来的过量营养物质输入。
农业、工业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都会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后,会刺激藻类的生长,导致藻华的形成。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湖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或水库水体中,由于受到大量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水中营养盐含量过高,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过度繁殖,最终导致水体生态系统的失衡。
湖库富营养化现象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水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给水体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生态危害。
本文将探讨湖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应对工作提供参考。
一、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1. 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排放: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不当的废水排放是导致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灌溉、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有机物和养分经降解和洗涤后进入水体,使水中溶解性有机碳、氮、磷等养分大幅增加,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
2. 城市和工业污水排放:城市和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养分,如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各类废弃品、工业废水中的有机废物和重金属等,这些有机废物和养分直接排放到湖库水库中,加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3. 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造成了水库和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
雨水冲刷地表的有机质,将大量养分和固体颗粒物质带到水体中,造成水质退化。
4. 人为活动和生态环境破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如大规模的围垦湖泊湿地、修建堤坝等人为活动,造成了湖库水库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湖库富营养化的发生。
5. 湖库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湖库富营养化水体为水产养殖提供了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水生植物大量生长,这又会增加水体有机物质和养分的含量,加速了湖库富营养化的发展。
二、湖库富营养化处理策略1. 减少污染源: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农业、畜牧业、城市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严格控制有机物和养分污染源的排放量。
2. 加强水体治理:加强湖泊和水库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对湖泊和水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保护,加强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3. 营养物质去除与控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使用生物、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修复姓名:黄艳红学号:10082096摘要:近些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底泥以及光线和PH值等影响因素有关。
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的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处理湖泊富营养氧化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形成原因修复技术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湖(库),使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
据资料显示,由于排入湖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不断增加,我国湖水水质的富营养化过程大大加快。
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
因此,修复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缓慢流动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水体中氮、氧营等植物营养物质过量从而引起水体植物的大量生长,从而引起水质污染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 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 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 这是极为缓慢的过程。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 被微生物分解, 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 水质恶化, 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的含量过高,导致水体营养物浓度升高,水体变成富营养状态的现象。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
湖泊富营养化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和藻类大量繁殖,形成大面积的水华。
这些水华阻碍了光照的透过,使水下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水体透明度下降,导致水质恶化。
2. 水体富氧现象消失:水体中富营养物质过多,会促使藻类大量繁殖,随着藻类大量死亡和腐烂,氧气的消耗量明显增加。
由于湖泊的通气能力有限,当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水体中富氧现象将消失,导致水下生物无法正常存活。
3. 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下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下植物种类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
4. 鱼类死亡: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氧气含量下降,无法满足鱼类的生存需要。
由于湖泊富营养化使得水中富含有毒有害物质,如氮、磷等,进而影响鱼类的健康。
为了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管理,严格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量,减少氮、磷等富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体。
2. 构建湿地系统:湿地系统是自然的水质净化系统,具有很强的氮、磷去除能力。
通过人工修建湿地系统,引导水体经过湿地净化,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
3. 沉水植物修复:选择适应湖泊环境条件的沉水植物,通过人工种植沉水植物,增加水体中植物的数量,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
4. 生物调控:通过人为措施引入一些能够消耗水体中富营养物质的生物,如背脂鲤、草鱼等,控制水体中藻类的繁殖,缓解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5. 整体治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包括改善土地利用模式,保护湖泊周边生态环境,加强水域和湖泊管理,促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淡水湖泊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们承载着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然而,淡水湖泊在过去几十年里面临着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原因以及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法。
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富含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氮和磷。
这些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和城市排放物的过度施肥和污水排放。
当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时,它们会刺激藻类的生长,导致湖水变得浑浊,并且形成大面积的藻类水华。
藻类水华会消耗湖泊中的氧气,造成水中其他生物的死亡,进一步破坏湖泊的生态系统。
除了氧气缺乏和生物死亡,淡水湖泊的富营养化还会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
大量废弃物的沉积导致湖底的氧气缺失,产生有毒气体如硫化氢。
这些有毒气体会杀死湖床上的生物,并且随着水中的循环而扩散到湖岸。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湖水的酸化,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从而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为了修复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系统,一系列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限制农业和工业的营养物质排放是非常重要的。
农业可以改变施肥方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并且控制化肥的流失,防止其进入湖泊。
同样地,工业企业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确保湖泊免受工业排放的污染。
此外,改善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也是一个关键的步骤。
通过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湖泊的水质。
其次,湖泊的生态系统需要适当的管理和恢复。
引入适当的生态系统实践,如湖岸带的植被修复和沉积物的去除可以帮助恢复湖泊的生态平衡。
湖岸带的植被修复可以减少水流速度,防止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同时为湖泊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沉积物的去除可以清除湖底的有毒物质,改善湖泊的水质和透明度。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也是推动湖泊生态修复的关键。
人们需要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并且积极参与到湖泊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活动中。
通过组织公众参与的湖泊保护项目和宣传活动,可以增加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生物量急剧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水质恶化的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的成因主要有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两个方面。
一、人类活动
1.农业活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通过农田排水、雨水径流等途径进入湖泊,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等都会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3.工业活动: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等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自然因素
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会导致湖泊水温升高,湖泊中的藻类等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深度、水流速度等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湖泊的富营养化。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环境监测: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湖泊富营养化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2.控制污染源:加强对农业、城市化、工业等活动的监管,控制污染源的排放,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3.生态修复:通过植被修复、湿地修复等方式,增加湖泊的自净能力,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4.加强科学管理:加强湖泊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湖泊保护,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总之,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
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治湖泊富营养化,保护湖泊生态环境。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修复湖泊作为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资源,不仅能够提供优美的风景,还承载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然而,受到人类活动以及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湖泊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影响以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排放过多的氮、磷等养分进入湖泊水系,使湖水中的营养物过多,致使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物,使湖泊水质迅速恶化。
此外,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周边的建设和河流开凿,增加了湖泊的营养物输入;气候变化导致降雨量的增加,促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更加严峻。
二、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湖泊物种的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湖水富营养化使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覆盖湖面,阻碍了光线的透入,使底栖植物无法生长,进而破坏了湖泊的生态平衡。
其次,湖泊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氧气供应不足,使得湖泊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造成了湖泊生物资源的减少。
此外,湖泊富营养化还导致水体PH值下降,酸碱度增加,降低了湖泊的水质,对周围土地和水源造成污染,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三、湖泊生态环境修复的方法湖泊生态环境的修复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进展。
首先,应从源头控制养分入湖。
加强农田管理,改变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同时,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入湖,减少湖泊的养分输入。
其次,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湖泊,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复。
可通过增加湖水深度,改善湖底质量,培育湖中底栖生物种群等方式来提高水体透明度;采用人工抽水降低营养物浓度,消除湖面的水华;还可以利用湖泊植物自身的调节措施,如种植适应性强的浮叶植物,提高湖水的氧气含量。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为“水华”,是水体污染的一种形式,其特点为水体中营养元素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物的过度繁殖。
这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生态平衡,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植物修复的机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中,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对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影响。
例如,某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较高。
此外,气候变化也可能导致水体温度、光照等条件变化,从而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首先,农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的化肥和畜禽粪便含有大量氮、磷等元素,随着农田排水和雨水冲刷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
其次,工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元素,这些物质随着废水排放进入水体。
此外,城市生活污水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营养元素,如生活洗涤剂中的磷等。
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及其相关微生物来去除或减轻污染的方法。
针对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吸收与转化营养元素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同时,植物还能通过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将部分氮、磷等元素转化为不易被水生生物利用的形式,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2. 抑制藻类生长一些植物能通过分泌化学物质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某些植物能分泌出对藻类有毒的物质,从而抑制其生长。
此外,植物还能通过竞争光照、养分等资源来抑制藻类的繁殖。
3. 改善水质环境植物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改善水质环境。
此外,植物的根系还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和生长的场所,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和营养元素的转化。
四、结论综上所述,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而植物修复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揭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形成过程以及控制方法
揭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趋势形成过程以及控制方法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水环境问题,通常指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导致水体的水质恶化和浑浊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并且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造成水生生物死亡和生态平衡破坏。
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1. 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会释放大量的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其中包含大量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这些物质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湖泊,进而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 城市排污:城市生活及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富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进入湖泊后会被微生物降解,产生大量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3. 土壤侵蚀:大量的土壤侵蚀会导致湖泊湖底沉积物变浅,并运输营养物质到湖泊中。
这些营养物质进一步促进湖泊的富营养化。
4. 硝化和脱氮作用:湖泊中的微生物可以对氨氮进行硝化作用产生亚硝酸盐、硝酸盐。
此外,湖泊中的水生植物也可以通过吸收氮来减少水体中富余的氮。
5. 静水环境:浅水湖泊的水体通常较为静止,流动性较差,使得湖泊的养分循环速度较慢。
这也为富营养物的累积提供了条件。
控制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方法为了控制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减少养分的输入和提高养分的去除。
1. 农业管理措施:加强农业废水的处理和农药、化肥的合理利用,采用科学施肥和农田生态工程,以减少农业活动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的负面影响。
2. 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减少有机物和富营养物质的排放。
3. 生态修复措施:采取湖泊生态修复措施,如湿地建设、湖岸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以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控制富营养化的发展。
4. 建立湖泊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湖泊管理规划,加强对湖泊的监测和管理,对富营养化的湖泊进行及时的环境保护与治理。
5. 教育与宣传: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普及,提高民众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合力。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
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与生态修复淡水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然而近年来,一些淡水湖泊出现了水质富营养化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可能的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水质富营养化。
水质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度富集,导致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大量生长,形成大规模的水华。
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自于农业、工业以及城市污水等人类活动的排放,尤其是化肥和污水中的营养物质的输入,使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迅速上升,从而引发水质富营养化。
造成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
首先,农业是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业使用的化肥中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些养分往往通过洪水、灌溉水等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其次,城市化和人口增加导致城市污水的排放量增加,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使得水域中富营养化现象加剧。
此外,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也是水质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水质富营养化对淡水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会促进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水华不仅影响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质,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中生物窒息。
同时,水华中的某些有害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水生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此外,过多的营养物质还会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降低,引发富营养化湖泊的缺氧现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面对淡水湖泊水质富营养化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第一步是控制污染源。
通过加强农田排水管网建设,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限制化肥使用量和施肥时间,可以减少农业排放的养分。
同时,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减少城市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第二步是生态修复。
可以通过增加湖泊的深度,改善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湖泊的水质。
此外,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萍、藻类等,能够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还可以通过人工采样等方法,控制富营养化水域中的藻类数量,防止水华的发生。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富营养生态系统的高密度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来源于农业、工业、城市排水和生活污水等人类活动,而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则涉及到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也成为趋势。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随着农田的冲刷和雨水的冲刷而进入湖泊水体,从而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2.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中的氮、磷等无机化合物,会被排放到湖泊水体中,加速湖泊富营养化的发生。
3. 城市排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物质,如果清洁处理不当,将直接排放到湖泊水体中,导致湖泊富营养化。
1. 水质恶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体会出现浑浊、呈绿色或黄褐色,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水生态系统崩溃: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富营养生态系统的高密度繁殖,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甚至崩溃。
3. 水生生物死亡: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氧气,造成缺氧环境,导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 水源污染:富营养化的湖泊会进一步导致周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污染,影响水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治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宣传教育:加强公众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引导合理的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排水。
2. 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推行有机农业、精细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强农田保护,减少农田径流对湖泊的影响。
3. 强化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工业行业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废水中有机物和营养物的排放。
4. 生态修复:通过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等方法,恢复湖泊的植被覆盖,增加湖泊的生态多样性,提高湖泊水体的自净能力。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有机物质和生物量过高,导致水质恶化的现象。
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影响了水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需要进行有效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探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研究。
一、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来源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来源包括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
点源污染是指明确的、可以辨认的有固定源头的污染物排放,如工厂废水、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放等。
非点源污染是指来自农业、城市、工业和生活等非明确源头的污染,如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城市雨水排放等。
1. 农业排放农业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农田化肥和农药会随着雨水流入湖泊,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增加,从而促进藻类生长。
农田土壤侵蚀和农作物残余物的分解也会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加剧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
工业排放是另一个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来源。
一些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这些废水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将严重影响水质,并促进湖泊内营养物质的积累。
3. 城市生活污水城市生活污水中包含了大量的有机废物和营养物质,如果污水处理不当或者排放直接进入湖泊,就会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4. 大气沉降大气中的颗粒物和气态物质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来源之一。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能够随着雨水沉降到湖泊中,颗粒物中还携带有有机物和矿物质等,这些物质能够影响湖泊水质。
5.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湖泊周边的土地大量被开发和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湖泊周边土壤侵蚀增加,再加上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得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给湖泊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恶化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高,使得湖泊水体混浊,溶解氧减少,水体透明度降低,从而影响水质,给湖泊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
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是什么在我们的生态环境中,湖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美丽的景观,还在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近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给湖泊生态系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简单来说,就是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藻类等水生生物过度生长,水的透明度降低,水质恶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湖泊的富营养化呢?首先,农业面源污染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当雨水冲刷农田时,这些化肥和农药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就会随着水流进入湖泊。
而且,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如果处理不当,也会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污染源。
其次,工业废水的排放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含有高浓度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废水。
如果这些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就会给湖泊带来巨大的营养负荷。
再者,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大。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如果没有经过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就会直接进入湖泊。
除了以上这些人为因素,湖泊自身的水文和水动力条件也会对富营养化产生影响。
比如,水流缓慢的湖泊,水体交换能力弱,营养物质容易积累。
湖泊富营养化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大量藻类的生长会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另一方面,藻类的大量繁殖会使水的透明度降低,影响湖泊的景观和旅游价值。
此外,一些藻类还会产生毒素,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构成威胁。
既然湖泊富营养化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呢?首先,要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可以推广科学施肥和合理使用农药,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流失。
同时,加强对畜禽粪便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避免其直接进入水体。
对于工业废水,要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对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湖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生生物过度生长,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过程。
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排放进水体中,导致营养物质浓度升高。
2. 水体自身营养物质循环不平衡,如缺乏氮、磷等元素会使一些微生物、植物无法正常生长,而营养物质丰富时,这些物质会大量繁殖。
3. 土地开垦和人类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也会给水域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4.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富营养化加剧,例如气温升高使水体中藻类等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面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人类可以采取以下的处理策略:
1. 落实排污许可制度,严格控制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确保减排落实到位。
2.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修复和栖息地恢复等生态工程的建设,增加自然过滤效果,减少异物对水体的污染。
3. 控制农业化肥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农业排放物的排放,鼓励有机农业和绿色畜牧两者产业的发展。
4. 建立水面废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体系,将一部分的污泥、残渣、废弃物和污水等资源化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 积极推行水域监测与预测系统,可以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等方式,提高决策的效果,让处理污染的工作更加科学和及时。
综上所述,湖库富营养化的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立足生态文明的角度,从源头上管控污染源头,结合适合土地的生态修复战略,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案,推动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的根治。
这也是实现水环境整体质量的提高,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
湖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和处理策略湖库富营养化是指湖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导致水体中的藻类和植物过度生长,进而引发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湖库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大规模的农业和建设活动导致了大量土壤和养分的流失,这些流失物质会通过水流进入湖库,从而引发富营养化问题。
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会带来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其中包含大量的营养物质,进一步加剧了湖库富营养化的程度。
3.农业活动和农业废弃物的排放: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学肥料和农药会被雨水冲刷到湖库中,这些化学物质中的营养物质会加剧湖库富营养化的发展。
同样,农田中的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也会进入湖库并释放大量营养物质。
4.大气沉降: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等物质会在降水过程中被带入湖库水体,这些物质中的氮和磷等元素也是导致湖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针对湖库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策略:1.减少农业和城市排放:加强农田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量,并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净化,以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2.改善水质处理工艺: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更加全面和彻底的处理,采用生物净化、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3.加强湖库的生态修复:通过湖库沉积物的清理和水动力修复,恢复湖库的水文和地质特征,改善湖库水体的循环和氧化条件,减少富营养化的程度。
4.人工措施:在湖库中进行悬浮沉积物的除去,采用物理和化学措施清除水体中的富营养物质,如采用生物砷制剂控制水华等。
5.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重视,以减少湖库富营养化问题的发生。
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原因和处理策略,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解决。
只有保护好水资源和改善水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策略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与防治策略淡水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堆积,导致水体营养物浓度过高,进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的一种现象。
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复杂因素,包括人类活动、环境变化、自然因素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防治策略。
一、工业与农业活动工业和农业活动是导致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排放的废水、化学品和农药等物质都会被直接或间接排入湖泊中,增加了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
此外,农业中化肥的过量使用也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过量的氮、磷流入湖泊,使营养物浓度上升,从而促进了藻类的生长。
二、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积的扩大带来了更多的污水排放问题。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污水、垃圾和废弃物进入湖泊,富集湖泊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破坏和河流改道等行为也会增加湖泊富营养化的风险。
三、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湖泊中水温升高,水体环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生物多样性和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湖泊水温升高会加速藻类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
四、防治策略为了有效应对淡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治策略。
1.加强环保意识全社会应加强环保意识和教育,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提高人们对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认识,减少工业和农业排放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2.加强农业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进灌溉管理制度,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输入。
提倡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3.建立湖泊保护区建立湖泊保护区并划定严格管理区域,加强湖泊周边地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力度。
限制湖泊周边城市建设,防止城市化进程对湖泊水体产生过多的压力。
4.加强污水处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污水进入湖泊的情况。
建立科学的污水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湖泊的污染程度。
5.加强生态修复对已经出现淡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地区,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
《2024年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及植物修复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水体富营养化是近年来广泛存在于内陆湖泊、河口以及水库等淡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环境问题。
其不仅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还对人类的生活用水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原因,并探讨植物修复的机理,以期为水环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原因分析(一)自然因素水体富营养化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文条件等。
如长时间的温暖气候、缓慢的水流速度等,为藻类等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人为因素1. 农业活动:农业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
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随农田排水进入水体,促进了藻类的快速生长。
2. 城市污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3.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建设等也会对水体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间接导致富营养化。
三、植物修复机理研究植物修复作为一种自然、环保的水体治理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过程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具体机理如下:(一)植物吸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地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抑制藻类的生长。
(二)微生物作用植物的生长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
这些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更易被植物吸收的形式,从而加速了水体的净化过程。
(三)物理遮蔽与覆盖植物的叶片和根系对水体中的藻类具有物理遮蔽和覆盖作用,减少了光照和二氧化碳等藻类生长所需的条件,从而抑制了藻类的繁殖。
(四)生态修复作用植物修复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更是一个生态过程。
通过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可以恢复水体的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达到长期治理的效果。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改善的研究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改善的研究湖泊作为天然的水体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以及水质改善的研究。
首先,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污染问题。
农业、养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农田和牲畜粪便的大量排放,这些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污染物经过降雨、地表径流等途径进入湖泊,加剧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此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是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
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对水质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刺激藻类的繁殖,引发水华现象,使湖泊水体呈现绿色或红色,严重影响水的透明度和美观度。
其次,水华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湖泊水体缺氧现象,危及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水华的死亡和腐烂还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生物造成毒害。
为了改善湖泊水质,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对农业和养殖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限制农田和牲畜养殖的面积,减少排放。
其次,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与排放控制,推广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态修复技术,减少对湖泊水体的直接污染。
此外,加大对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与预警力度,提前采取控制措施,避免水质进一步恶化。
最后,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改善湖泊水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和生物调节剂等措施,促进湖泊中氮、磷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和转化,达到水质改善的目的。
然而,湖泊水质改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另一方面,公众也要承担起维护水质的责任,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倡导生态环保的生活方式。
总之,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加强湖泊监测与预警、引入生物修复技术等手段,才能实现湖泊水质的改善,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措施分析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同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着日益严重的破坏。
其中,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推广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入手,阐述水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的原理和影响,最后从现实需求和前景展望来分析其可行性和推广意义。
一、湖泊富营养化的概念湖泊富营养化是指由于大量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的输入导致湖泊中浓度增加,从而导致湖水失去自净作用,逐渐变成富营养化水体的过程。
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特征是水体中溶解氧浓度降低,而化学需氧量、总磷酸盐和总氮化物等营养物质含量升高。
在这种情况下,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多样性也逐渐降低。
二、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原理和影响水生植物修复湖泊富营养化的原理基于水生植物与水体间的生态关系。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往往以水中的营养物质作为来源。
同时,水生植物是一种能够吸收物质、转化物质和释放物质的生物体,其作用包括:1.水生植物能够吸收营养物质:水中的营养物质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基本物质来源,通过水生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中的富营养化程度,从而达到清洁水质的效果。
2.水生植物能够转化营养物质:水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水生植物吸收后,将被生物体内部进行各种代谢反应,其中一部分会被转化为植物体内的生物质,使得水中的营养盐浓度降低。
3.水生植物能够释放物质:水生植物通过吸收和转化营养物质,会产生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一些是对水中微生物和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成分。
比如,水生植物会产生一些促进水中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有机物质,这能够促进水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最终增加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
水生植物治理湖泊富营养化的措施对于湖泊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水生植物增加湖泊自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助于抑制湖泊中的水体波动和水位变化。
另一方面,水生植物的生长也能够反映湖泊生态系统的状况,能够为湖泊管理和调控提供附加的数据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态修复姓名:黄艳红学号:10082096摘要:近些年来,因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我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呈现迅猛发展的趋势,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对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与营养物质、溶解氧、光照、温度、水动力、底泥以及光线和PH值等影响因素有关。
在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以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物理、化学、生物的修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为处理湖泊富营养氧化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污染形成原因修复技术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污量日益增加,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湖泊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大量含有氮、磷元素营养物质的污染物不断排入湖(库),使水体的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不仅对水体水质有严重影响,而且影响到周边水环境和人文景观。
据资料显示,由于排入湖体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在不断增加,我国湖水水质的富营养化过程大大加快。
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和39个大中型水库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调查湖泊总数的51.3%。
因此,修复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俨然成了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危害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富营养化指湖泊、水库、缓慢流动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水体中氮、氧营等植物营养物质过量从而引起水体植物的大量生长,从而引起水质污染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随着河流夹带冲击物和水生生物残骸在湖底的不断沉降淤积, 湖泊会从贫营养湖过渡为富营养湖, 进而演变为沼泽和陆地, 这是极为缓慢的过程。
但由于人类的活动, 将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 水生生物尤其是藻类将大量繁殖, 使生物量的种群种类数量发生改变, 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积到湖底, 被微生物分解, 消耗大量的溶解氧, 使水体溶解氧含量急剧降低, 水质恶化, 以致影响到鱼类的生存, 大大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过程。
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主要受营养物质、溶解氧、气温、光照、水动力和底泥等因素的影响。
①营养物质。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
淡水水域藻类大量增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磷,其次是氮,可能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
在适宜的光照、温度、pH值和具备充分营养物质的条件下, 天然水中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本身的原生质。
②溶解氧。
根据湖水中光合作用产氧和污染物氧化降解的耗氧过程可知,水体溶解氧下降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对其他藻类生长不利。
当水体中氮磷过量富集,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生长旺盛,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鱼类等对藻类的消费能力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藻类越长越多,藻类生物集中在水层表面,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溶解在水体表层,表层水面形成氧饱和溶液,从而阻止了大气向水体进行复氧。
与此同时,大量死亡的海藻在分解时也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这样水中的溶解氧就会急剧减少,甚至可降至零,从而导致水中的鱼类等动物大量窒息死亡,水体生态平衡被破坏,水质恶化。
③温度和光照。
温度和光照是影响藻类生长的最重要的物理因子。
在一定范围内,藻类数量随光强及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强,如果光照和温度都较适宜,则藻类过量生长,水体可能产生富营养化。
④水动力。
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有合适的场所和缓慢的水流流态,一般多在湖泊、水库、河口、海湾、内海等水体内发生。
缓流水体一方面不利于营养物质的扩散,加剧了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的积累,为藻类的繁殖、生长提供了营养基础;另一方面,缓流的水体为一些较适应缓流水体的藻类如蓝藻、绿藻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水力条件。
⑤底泥。
对许多湖泊的调查资料表明,在湖泊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入湖营养盐负荷量减少或完全截污后,湖泊仍然可以发生富营养化,甚至出现水华,这一现象在浅水湖泊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究其原因,主要受湖泊沉积物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沉积物中的营养盐可能成为湖泊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营养元素在水体及其底部沉积物间存在溶解、沉积动态平衡,外源性营养物进入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沉积到底泥中,而当水体营养物含量降到一定限度时,底泥中的营养物将重新释放到水体中。
⑥光线和PH值。
充足的阳光照射是藻类旺盛繁殖的必要条件。
水的上层有阳光照射成为富光区,光合作用强,起所产生的氧气甚至可使水中溶解氧达到饱和程度;下层水中,由于上层藻类密度大而使光线不易透下,成为弱光至无光区,主要进行藻类的呼吸作用以及异氧菌对有机质的旺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而使下层处于缺氧状态。
而藻类生长的最适PH值为7~9,此时,在一定范围内,藻类生长旺盛,进而加重了富营养化的现象。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①对渔业生产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产养殖业。
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氧气的释放;同时,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使水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鱼类缺氧窒息死亡。
有些藻类的分泌液或死亡分解后产生的黏液,可以附着在鱼虾贝类的鳃上,使它们窒息死亡。
鱼虾贝类吃了含有毒素的藻类后,也会发生中毒死亡 。
②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处于富营养化的水体,水体的正常生态平衡被破坏,原有的水生生物类群被打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多样性受到破坏。
湖泊自身各种功能特别是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最后可能会使某些湖泊老化,成为生命力丧失的死水,甚至干枯死亡。
③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的水质下降,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威胁。
水质下降有时只表现为感官性状的变化,使水体变得腥臭难闻,如束丝藻属和鱼腥藻属呈现猪粪味,腔球藻属呈现烂草味,空球藻呈现鱼腥味;有时却可能含有致病毒素,如蓝藻门的不定腔球藻、铜绿微囊藻分泌的带毒性的物质可引起人畜消化道疾病。
另外, 富营养化水体中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或食用这种水中生长的鱼、植物则会导致中毒、致病。
二、处理湖泊富营养化的修复技术1.物理方法(1)污水分流。
湖泊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外源污染。
工、农业生产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是造成湖泊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排放管道的改造,将污水的排放引至别处,是防治湖泊富营养化重要的、有效的措施。
(2)换水/稀释。
湖泊内营养盐含量过多,通过换水/稀释可以直接将湖泊水体内的营养盐浓度降低,同时可以排除掉大量的营养盐。
(3)深层排水。
湖泊底层营养物含量高,一般而言,底层水的营养盐浓度高于表层水,当水流转时,底层湖水进入上层,引起表层湖水营养物含量的增加。
(4)曝气/混合。
采用机械搅拌、压缩空气、水泵、喷射泵等方法进行曝气和促进水的流动,可以防止底泥释放磷,改善氧气状况,加强矿化作用,降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等效果。
(5)挖泥。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底部沉积物常是一个营养库,在一定条件下可不断释放磷,这称为内部负荷。
当外部负荷减少后,内部负荷可补偿,使富营养化现象继续存在。
挖泥可以直接去除底泥中的营养盐含量,减轻内部负荷对湖泊的影响。
(6)机械收草藻。
利用机械收割装置直接收获水草和藻戋可以直接改善湖泊的表层生态环境,同时,水草和藻类本身就会吸收大量的营养盐,通过对它们的收获也可以从湖泊中去除营养盐。
2.化学方法(1)深水曝气技术。
营养盐类的大量注入,致使藻类及浮游生物异常繁殖,水体溶解氧急速下降,在水与底泥的交界面甚至出现厌氧现象。
在深水进行人工曝气,可以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解氧浓度;其次还可以降低氨氮、铁、锰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可有效改善厌氧状况。
(2)营养物钝化。
利用铝盐与无机和颗粒磷产生沉淀,可以减少水体中磷的含量,铁盐(氯盐或铝盐)、硫酸铝铁、泥土颗粒和石灰泥都有类似的功能,钙盐也是相当有效的营养物钝化剂。
3.生物方法(1)水生植物修复技术。
利用适合相应湖体环境的水生植物及其共生的微环境,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质。
水生植物在其生长期间可有效吸收与富集水中和底质中的营养盐,起着“营养泵”和“营养库”的作用。
合理构建并维持水生植物的生物量,可转移出氮、磷等营养盐,各类漂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等水生植被的恢复和重建可有效分配水体营养盐,避免单一优势种的过度滋生,保持水体净化能力。
(2)水生动物修复技术在湖泊水库生态系统中,水体中的藻类除受营养物质的控制外,作为食物链中的一环,也受到浮游动物和鱼类的控制。
因此,可以通过调控食物链的环节来达到改善湖泊水库水质的目的。
(3)生物膜技术。
利用比表面积较大的天然材料或人工介质为载体,利用其表面形成的粘液状生物膜,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
载体上富集的大量微生物能有效拦截、吸附、降解污染物质。
另外,还有人工湿地技术。
人工湿地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净化机理,它能够利用基质-微生物-植物这个复合的生态系统,综合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调作用,通过过滤、吸附、共沉淀、离子交换、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来实现对废水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循环,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结语水体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给环境带来很多危害。
对受污染的江河、湖泊、水库水体进行修复,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
根据资料显示,生物修复技术投资少、运行方便、能耗低, 是一条合理的水体污染治理路线。
此外,应将湖泊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治理湖泊富营养化时,应避免采用单一的修复方法。
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及水生动物修复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水体中任何生物种类的变化均会影响其他生物种群和数量的改变。
因此,多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同时采用,或与其他修复技术结合使用,使其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
在运用生物修复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治理的过程中, 也应考虑到物种间的相互影响和生态安全。
参考文献:《湖泊与水库富营养化防治的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刘健康著《环境微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编王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