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教案、教学设计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性质的应用规律,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利用平行线性质求解角度或线段长度。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想法,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规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教师强调平行线在几何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3.结合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尝试证明以下几何问题:在三角形中,若两边平行,则这两边所对的角相等。
4.完成一份关于平行线性质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平行线的定义、判定方法、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系统梳理知识的能力。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要求学生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反思,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监控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行线性质,提升学生的几何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平行线性质的基础上,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设计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求解。例如:在学校的操场上,有一条跑道和两条平行的跳远沙坑,如果已知跑道的宽度为w米,求跳远沙坑的宽度。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平行线与相交线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疑惑,不断提升自己的几何素养。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课题:平行线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是相反的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2.会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3.通过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的能力.4.通过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懂得事物是普遍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三、重点·难点解决办法(一)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导.(二)难点: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及推导过程.(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积极思维,解决重点.2.通过学生自己推理及教师指导,解决难点.3.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小结.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通过引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练习巩固,完成新授.3.通过学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如图1,(1)∵ (已知),∴ ().(2)∵ (已知),∴ ().(3)∵ (已知),∴ ().2.如图2,(1)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已知,则与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图2 图33.如图3,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第一次拐的角是,第二次拐的角是多少度?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师:第3题是一个实际问题,要给出的度数,就需要我们研究与判定相反的问题,即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也就是平行线的性质.板书课题:[板书]平行线的性质【教法说明】通过第1题,对上节所学判定定理进行复习,第2题为性质定理的推导做好铺垫,通过第3题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习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师:我们都知道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画出直线AB 的平行线CD ,结合画图过程思考画出的平行线,找一对同位角看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思考.学生画图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形(见图4),当同学们思考时,教师有意识地重复演示过程.【教法说明】让同学们动手、动脑、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规律的习惯.学生活动:学生能够在完成作图后,迅速地答出:这对同位。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内错角相等。

(4)平行线与截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平行线的概念。

2. 自主探究:学生独立观察、操作,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交流:学生之间分享探究成果,讨论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4. 教师讲解: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推理和证明。

5.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实践操作:提供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思维训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初中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初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2)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3)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通过画图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同位角: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侧内角叫做同位角。

3. 内错角: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同侧外角叫做内错角。

4. 同旁内角: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非同侧内角叫做同旁内角。

5. 平行线的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证明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 画图法:通过画图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并通过画图和实验演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含义。

3.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和应用平行线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 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好奇心。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相关知识。

2. 新知探索:
- 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在同一平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平行线的性质:
- 同位角相等
- 内错角相等
- 同旁内角互补
3. 实例解析:
-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平行线的性质。

-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亲自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4. 练习巩固:
- 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加深理解。

5. 小结与反思:
-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或困惑。

四、作业布置
- 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平行线;2.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画图工具绘制平行线,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平行线的判断;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2. 画图工具(如直尺、三角板等);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准备:1. 课本及相关学习资料;2. 画图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出示平行线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行线的特点;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2.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发现平行线的性质;3.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3.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3.2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练习课本上的相关题目;2.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判断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课堂小结: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教学措施。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及特征2. 平行线的性质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平行线的应用5. 练习与拓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90分钟)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感知平行线。

2. 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行线的应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3. 练习: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2. 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3. 判定:讲解并演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应用: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7.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墙壁和地板,我们可以发现平行线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构造空间。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的部分,我觉得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能在讨论中互相学习。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比较沉默,可能是因为性格原因或者是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同时,我要提醒自己在这个环节中加强对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并及时给予解答。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情况?”(如铁轨、黑板的边缘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的奥秘。
-举例:给定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截线,运用性质计算未知角度或线段长度。
2.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并掌握平行线性质的推理过程,这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解析:如何引导学生从特殊实例中发现规律,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并用严谨的几何语言表达出来。
-识别和应用平行线的条件:在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哪些线段或角度与平行线有关,并运用性质来解决问题。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a.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

b. 平行线之间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c. 平行线之间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特点。

2. 探究平行线的性质:让学生自主尝试证明平行线性质,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

4. 练习巩固: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性质解决问题。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标志、建筑设计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练习批改: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组平行线,并标出相应的角度。

2. 选择一道与平行线性质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解答。

八、课程拓展1. 邀请建筑师或交通工程师,讲解平行线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十、课程资源1. 几何画板软件:用于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和实例。

3. 练习题库:用于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够运用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直观推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结合课本内容,总结平行线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用直尺和三角板验证平行线的性质,并汇报讨论结果。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强调平行线的性质及运用。

5. 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现象,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八、拓展与提升1.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九、教学计划与调整1.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后续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安排适量的辅导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十、总结与展望1.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

公开课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 平行线的性质:(1)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2)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3)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旁内角互补。

(4)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3.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进入对平行线的认识。

2. 讲解平行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3. 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技巧。

4.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规律。

5. 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概念、判定方法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平行线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4.3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4.3 平行线的性质 教案

4.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初步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有关计算.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观察-猜想-证明”的科学探索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向学生渗透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教学重点:平行线性质的研究和发现过程.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简单运用.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1.观察下图,直线l1,l2被直线l3所截,你能找出图中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吗?对顶角有_______________同位角有_______________内错角有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________2.设l1∥l2,l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你能发现什么关系?如果再作出直线l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二、新课学习1.做一做(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的两组角的大小.图1 图2(2)上面的两组角都是同位角.请同学们画两条平行线,然后画两条直线和平行线相交,用量角器测量一下,它们产生的几组同位角是否相等?2.猜想与探索(1)根据上述的测量,你能猜想得出什么结论吗?(2)上图1,将∠α沿着FE方向作平移,使M点移动到N点重合,则有CD∥AB,这时∠α成了∠β,因些∠α=∠β.归纳:平行线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如图3探究因为∠1=∠2,又因为∠2=∠3(对顶角相等),所以∠1=∠3.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4) 因为∠1=∠2,又因为∠2+∠4=180°(平角定义),所以∠1+∠4=180°.归纳得到平行线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线所截,内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例题示范:例1,例2三、实效训练:1.如图,∵(已知),∴().∵(已知),∴().∵(已知),∴().2.如图,,,,在一条直线上,.(1)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2)时,,各等于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所示,已知: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AB∥CD.求证:∠1+∠2=90°.四、小结与反思:小结和梳理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五、课后作业。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经典教案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点到另一条平行线的距离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平行线与横截线(与平行线垂直的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

3.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直尺、三角板。

教案编辑专员:X日期:年月日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平行线的定义。

(2)讲解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3)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解答疑问。

七、课堂小结:2. 强调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平行线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十、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程度。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集体备课个性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对应角相等。

(2)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内错角相等。

(3)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同位角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2. 教学难点: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平行线的性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如操场上的跑道、书桌上的直线等,引导学生感知平行线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3. 案例分析:给出典型案例,让学生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程度。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情况。

2. 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结合课后作业,分析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体现了平行线的性质?2. 介绍平行线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如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3. 鼓励学生探索平行线与其他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

八、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2. 练习题:涵盖各种类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 几何模型:辅助学生直观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 学生能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 学生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三、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的证明和应用四、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直线模型、平行线模型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直线和平行线的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直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定义。

2.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平行线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3. 证明平行线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证明平行线的性质。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共同完成证明过程。

4. 应用平行线的性质: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分组讨论。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并强调其在几何学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效果,以及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评估。

七、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理解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八、拓展与延伸: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够灵活运用。

这些题目可以包括证明题、应用题等,难度可以适当增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1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第1课时平行线的性质【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性质;(重点)2.能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证明.(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窗户内窗的两条竖直的边是平行的,在推动过程中,两条竖直的边与窗户外框形成的两个角∠1、∠2有什么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的性质如图,AB∥CD,BE∥DF,∠B=65°,求∠D的度数.解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的性质可求出结论.解:∵AB∥CD,∴∠BED=∠B=65°.∵BE∥FD,∴∠BED+∠D=180°,∴∠D=180°-∠BED=180°-65°=115°.方法总结:已知平行线求角度,应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再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探究点二:平行线与角平分线的综合运用如图,DB∥FG∥EC,∠ACE=36°,AP平分∠BAC,∠PAG=12°,求∠ABD 的度数.解析:先利用GF ∥CE ,易求∠CAG ,而∠PAG =12°,可求得∠PAC =48°.由AP 是∠BAC 的角平分线,可求得∠BAP =48°,从而可求得∠BAG =∠BAP +∠PAG =48°+12°=60°,即可求得∠ABD 的度数.解:∵FG ∥EC ,∴∠CAG =∠ACE =36°.∴∠PAC =∠CAG +∠PAG =36°+12°=48°.∵AP 平分∠BAC ,∴∠BAP =∠PAC =48°.∵DB ∥FG ,∴∠ABD =∠BAG =∠BAP +∠PAG =48°+12°=60°.方法总结:(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得出角之间的相等或互补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得出角之间的倍分关系;(2)求角的度数,可把一个角转化为一个与它相等的角或转化为已知角的和差.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的探究应用如图,已知∠ABC .请你再画一个∠DEF ,使DE ∥AB ,EF ∥BC ,且DE 交BC 边与点P .探究:∠ABC 与∠DEF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理由如下:如图①,因为DE ∥AB ,所以∠ABC =∠DPC .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C ,所以∠ABC =∠DEF .如图②,因为DE ∥AB ,所以∠ABC +∠DPB =180°.又因为EF ∥BC ,所以∠DEF =∠DPB ,所以∠ABC +∠DEF =180°.故∠ABC 与∠DEF 的数量关系是相等或互补.方法总结:画出满足条件的图形时,必须注意分情况讨论,即把所有满足条件的图形都要作出来.三、板书设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角的大小或说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反思】平行线的性质是几何证明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基本的推理格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在课堂上,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学数学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运用;(重点、难点)2.体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题: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是什么?判定是已知角的关系得平行关系,性质是已知平行关系得角的关系.两者的条件和结论刚好相反,也就是说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互逆的.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先用判定再用性质如图,C,D是直线AB上两点,∠1+∠2=180°,DE平分∠CDF,EF ∥AB.(1)CE与DF平行吗?为什么?(2)若∠DCE=130°,求∠DEF的度数.解析:(1)由∠1+∠DCE=180°,∠1+∠2=180°,可得∠2=∠DCE,即可证明CE∥DF;(2)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CDF=50°.由DE平分∠CDF,可得∠CDE=1 2∠CDF=25°.最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到∠DEF的度数.解:(1)CE∥DF.理由如下:∵∠1+∠2=180°,∠1+∠DCE=180°,∴∠2=∠DCE,∴CE∥DF;(2)∵CE∥DF,∠DCE=130°,∴∠CDF=180°-∠DCE=180°-130°=50°.∵DE平分∠CDF,∴∠CDE=12∠CDF=25°.∵EF∥AB,∴∠DEF=∠CDE=25°.方法总结:根据题目中的数量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是解这类问题的关键.从角的关系得到直线平行用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的关系用平行线的性质,二者不要混淆.探究点二:先用性质再用判定如图,已知DF∥AC,∠C=∠D,CE与B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说明理由.解析:由图可知∠ABD和∠ACE是同位角,只要证得同位角相等,则CE∥BD.由平行线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稍作转化即可得到∠ABD=∠C.解:CE∥BD.理由如下:∵DF∥AC,∴∠D=∠ABD.∵∠C=∠D,∴∠ABD=∠C,∴CE∥BD.方法总结:解答此类要判定两直线平行的题,可围绕截线找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探究点三:平行线性质与判定中的探究型问题如图,AB∥CD,E,F分别是AB,CD之间的两点,且∠BAF=2∠EAF,∠CDF=2∠EDF.(1)判定∠BAE,∠CDE与∠AE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AFD与∠AE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解析:平行线中的拐点问题,通常需过拐点作平行线.解:(1)∠AED=∠BAE+∠CDE.理由如下:如图,过点E作EG∥AB.∵AB∥CD,∴AB∥EG∥CD,∴∠AEG=∠BAE,∠DEG=∠CDE.∵∠AED=∠AEG+∠DEG,∴∠AED=∠BAE+∠CDE;(2)同(1)可得∠AFD =∠BAF +∠CDF .∵∠BAF =2∠EAF ,∠CDF =2∠EDF ,∴∠BAE +∠CDE =32∠BAF +32∠CDF =32(∠BAF +∠CDF )=32∠AFD ,∴∠AED =32∠AFD .方法总结:无论平行线中的何种问题,都可转化到基本模型中去解决,把复杂的问题分解到简单模型中,问题便迎刃而解.三、板书设计⎭⎬⎫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判定性质两直线平行【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的综合,直接运用了“∵”“∴”的推理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推理的环境,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比较重要.本节内容的难点是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并在推理中正确地应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组成,不知道判定和性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应用和讨论,体会到如果已知角的关系,推出两直线平行,就是平行线的判定;反之,如果两直线平行,得出角的关系,就是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导学案第1课时 平行线的性质【学习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并能熟练运用.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运用猜想、推理的方法,提升自己利用图形分析问题的能力.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培养严谨细致的学习习惯.【重点】:平行线的性质.【难点】: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推理.【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二、新知预习如图,直线a与直线b平行,直线c与它们相交.(1)量一量:用量角器量图中8个角的度数.(2)说一说:由测量的结果,你发现∠1与∠5、∠2与∠6、∠3与∠7、∠4与∠8、∠3与∠6、∠4与∠5、∠3与∠5、∠4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2)中的各对角分别是什么角?(4)议一议: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三、自学自测1.如图,直线a∥b,∠1=70°,那么∠2的度数是()A.50°B.60°C.70°D.80°2.下列说法中,(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A.(1)和(3)B.(2)C.(4)D.(2)和(4)【课堂探究】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问题1:画两条平行线a//b,然后画一条截线c与a、b相交,标出如图所示的角. 度量所形成的8个角的度数,把结果填入下表:角∠1 ∠2 ∠3 ∠4度数角∠5 ∠6 ∠7 ∠8度数观察:∠1~ ∠8中,哪些是同位角?它们的度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说出你的猜想.猜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 .思考:再任意画一条截线d,同样度量各个角的度数,你的猜想还成立吗?问题2:如图,已知a//b,那么∠2与∠3相等吗?为什么?问题3:如图,已知a//b,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例1.如图是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115°,梯形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例2:小明在纸上画了一个∠A,准备用量角器测量它的度数时,因不小心将纸片撕破,只剩下如图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延长DC、FE的话,你能帮他设计出多少种方法测出∠A的度数?【当堂检测】1.如图,已知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从∠1=110°可以知道∠2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从∠1=110°可以知道∠3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从∠1=110°可以知道∠4 是多少度吗,为什么?2.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的前后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弯时∠B是142°,第二次拐弯时∠C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直线 a ∥ b,直线b垂直于直线c,那么直线a垂直于直线c吗?4.如果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必定有()A.内错角相等B.同位角相等C.同旁内角互补D.以上都不对5.(1)如图1,若AB∥DE , AC∥DF,试说明∠A=∠D.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_______ ( )∵AC∥DF( )∴∠D=______ ( )∴∠A=∠D ( )(2)如图2,若AB∥DE , AC∥DF,试说明∠A+∠D=180o.请补全下面的解答过程,括号内填写依据.解: ∵ AB∥DE( )∴∠A= ______ ( )∵AC∥DF( )∴∠D+ _______=180° ( )∴∠A+∠D=180°()6.【拓展题】如图,潜望镜中的两面镜子是互相平行放置的,光线经过镜子反射时,∠1=∠2,∠3=∠4,∠2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进入潜望镜的光线和离开潜望镜的光线是平行的?5.3.1 平行线的性质第2课时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2.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二、新知预习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者说同旁内角互补,这句话对吗?2.自主归纳:(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2)不难发现,平行线的判定,反过来就是,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时,不要忽略前提条件“”,不要一提同位角或内错角,就认为是相等的.【课堂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综合应用例1.如图,三角形ABC中,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B = 60°,∠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C是多少度?为什么?做一做:已知AB∥CD,∠1 = ∠2.试说明:BE∥CF.例2.如图,AB∥CD,猜想∠A、∠P 、∠P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例3.如图,若AB//CD ,你能确定∠B 、∠D 与∠BED 的大小关系吗?说说你的看法.【变式题1】如图,AB//CD ,探索∠B 、∠D 与∠DEB 的大小关系 .【变式题2】如图,AB ∥CD,则∠A ,∠C 与∠E 1,∠E 2,…,∠E n 有什么关系?【变式题3】如图,若AB ∥CD, 则∠A ,∠C 与各拐角之间有什么关系?EDC BA【当堂检测】1.填空:如图,(1)∠1= 时,AB∥CD.(2)∠3= 时,AD∥BC.2.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 ∠2;②∠3= ∠6;③∠4+∠7=180°;④∠3+ ∠5=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④3. 有这样一道题:如图,AB//CD,∠A=100°, ∠C=110°,求∠AEC的度数. 请补全下列解答过程.解:过点E作EF//AB.∵AB//CD(已知),∴ //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A+∠ =180°,∠C+∠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00°,∠C=110°(已知),∴∠ = °, ∠ = °.∴∠AEC=∠1+∠2= °+ ° = °.4.已知AB⊥BF,CD⊥BF,∠1= ∠2,试说明∠3=∠E.5.如图,EF∥AD,∠1=∠2,∠BAC=70 °,求∠AGD的度数.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3.1《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如图,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如果∠1=20o,那么∠2的度数是( )A、30°B、25°C、20°D、15°2、如图所示BC//DE,∠1=108°,∠AED=75°,则∠A的大小是()A、60°B、33°C、30°D、23°3、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同位角相等,但内错角不相等B、同位角不相等,但同旁内角互补C、内错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不互补D、同位角相等,且同旁内角互补4、一架飞机向北飞行,两次改变方向后,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航行方向平行,已知第一次向左拐50°,那么第二次向右拐()A、40°B、50°C、130°D、150°5、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D,则∠1=∠2B、若AD//BC,则∠B+∠BCD=180ºC、若∠1=∠2,则AD//BCD、若∠3=∠4,则AD//BC6、下列图形中,由AB//CD能得到∠1=∠2的是()A、 B、C、 D、7、下列语句:①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③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④若两角的两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一定相等;其中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8、同一平面内,两条不重合的直线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或垂直B、平行或相交C、平行、相交或垂直D、相交9、下列生活实例中;①交通道口的斑马线;②天上的彩虹;③体操的纵队;④百米跑道线;⑤火车的平直铁轨线.其中属于平行线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10、如图,AB∥CD,∠A=46°,∠C=27°,则∠AEC的大小应为()A、19°B、29°C、63°D、73°11、如图,直线l1∥l2,且分别与△ABC的两边AB、AC相交,若∠A=50°,∠1=35°,∠2的度数为()A、95°B、65°C、85°D、35°12、如图,已知:AB∥CD,CE分别交AB、CD于点F、C,若∠E=20°,∠C=45°,则∠A的度数为()A、5°B、15°C、25°D、35°13、如图,l∥m,矩形ABCD的顶点B在直线m上,则∠α=()A、20°B、25°C、30°D、35°14、如图,若a∥b,则下列选项中,能直接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判定∠1=∠2的是()A、 B、C、 D、15、如图,如果AB∥CD,那么图中相等的内错角是()A、∠1与∠5,∠2与∠6B、∠3与∠7,∠4与∠8C、∠5与∠1,∠4与∠8D、∠2与∠6,∠7与∠3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6、如图,已知:∠A=∠F,∠C=∠D,求证:BD∥EC,下面是不完整的说明过程,请将过程及其依据补充完整.证明:∵∠A=∠F(已知)∴AC∥________,________∴∠D=∠1________又∵∠C=∠D(已知)∴∠1=________________∴BD∥CE ________17、如图,点A,C,F,B在同一直线上,CD平分∠ECB,FG∥CD.若∠ECA为α度,则∠GFB为________ 度(用关于α的代数式表示).18、如图所示,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即拐弯前、•后的两条路平行,若第一次拐角是150°,则第二次拐角为________ .19、如图,把含有60 º角的三角尺ABC的直角顶点C放在直线DE上,当AB∥DE。

最新-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最新-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是勤劳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优秀6篇。

初中数学平行线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平行线的识别的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的说理,得出欲求结果。

2、通过说理渗透合情推理的思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通过探索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平行线识别的。

方法,能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图形中识别平行线。

难点:能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学会用数学语言简单的说理。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硬纸片(角的形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1、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用硬纸片制作一个角;(2)这个角放在白纸上,描出∠AOB;(如图)(3)再把角的两边反向延长得OD、OC,把角的一边靠在延长线OD上,再把这个角画出来得∠OPE;(4)探索这个过程,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2、在上述操作过程中,角的位置移到了另一个位置,这样的移动称为平移。

在平移前后的相同位置构成了一对同位角,其大小始终不变,因此,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

请同学们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用一句话来叙述。

3、学生分组交流二、探索结论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如果∠1=∠2,那么a∠b。

如果∠1=∠3,可得a∠b吗?同样,你能用语言来叙述吗?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如果∠1+∠4=,能识别两直线a∠b吗?让学生分组交流得出结论: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略)三、识别方法的应用例1、按课本讲,但注意书写格式:∠∠1=∠2,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

10.3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10.3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10.3平行线的性质数学教案
标题:第十章第三节平行线的性质
I. 教学目标
A.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B.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II. 教学内容
A. 平行线的定义
B. 平行线的基本性质
1. 同位角相等
2. 内错角相等
3. 同旁内角互补
C.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III. 教学过程
A. 导入新课(5分钟)
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平行线的概念。

B. 新课讲解(25分钟)
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行线。

2. 通过实例和动画展示,讲解平行线的三个基本性质。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C. 实践操作(15分钟)
1.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D. 小结与作业(5分钟)
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IV. 教学评估
A.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B. 分析学生的作业,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V. 教学反思
A.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B.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7.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7.4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核心素养:
1.空间观念: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培养学生对图形的空间感知能力,提高对平面图形的理解和应用。
2.逻辑推理:学会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出发,推导出相关角的关系,提高推理能力。
3.数学建模:将平行线的性质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定不够明确。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提供更具体的讨论指南,确保学生们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聚焦于关键知识点。
小组讨论部分,虽然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但我感觉他们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我意识到,我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多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比如通过组织更多的课堂讨论和演讲活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如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示和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来验证平行线的性质。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我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此外,我也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成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一些挑战。在引入新课的时候,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试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感觉部分同学的参与度并不高,可能是我课内容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同位角、内错角这些概念的理解较为困难。我尝试通过图示和实际例题来解释,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可能我需要寻找更直观的教学工具,比如动画或者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几何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平行线的性质(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
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
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难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和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关键:能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如何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把它们已知和结论颠倒一下,可得到怎样的语句?它们正确吗?
二、新授
1.实验观察,发现平行线第一个性质
请学生画出下图1进行实验观察.设l 1∥l 2,l 3与它们相交,请度量∠1和∠2的大小,
8
76
54132
图1 图2 图3
你能发现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再作出直线l 4,再度量一下∠3和∠4的大小,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平行线性质1(公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演绎推理,发现平行线的其它性质
(1)已知:如图2,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 ∠2. (2)已知:如图3,直线AB ,CD 被直线EF 所截,AB ∥CD .求证:∠1+∠2=180°. 在此基础上指出:“平行线的性质2 (定理)”和“平行线的性质3 (定理)”.
3.平行线判定与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将判定与性质各三条全部用多媒体显示.)
(1)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角的相等或互补. (2)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
联系是:它们的条件和结论是互逆的,性质与判定要证明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例题
例2如图4所示,AB ∥CD ,AC ∥BD .找出图中相等的角与互补的角. 此题一定要强调,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
F
E
D C
B
A A
B
C D 图4
图5
答:相等的角为:∠1=∠2,∠3=∠4,∠5=∠6,∠7=∠8.互补的角为:∠BAC +∠ACD =180°,∠ABD +∠CDB =180°,∠CAB +∠DBA =180°,∠ACD +∠BDC =180°. 相等的角还有:∠ACD =∠ABD ,∠BAC =∠BDC .(同角的补角相等) 例3如图5所示.已知:AD ∥BC ,∠AEF =∠B ,求证:AD ∥EF . 分析:(执果索因)从图直观分析,欲证AD ∥EF ,只需∠A +∠AEF =180°,(由因求果)因为AD ∥BC ,所以∠A +∠B =180°,又∠B =∠AEF ,所以∠A +∠AEF =180°成立.于是得证. 图6 证明:因为? AD ∥BC ,(已知) 所以? ∠A +∠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因为? ∠AEF =∠B ,(已知)
所以? ∠A +∠AEF =180°,(等量代换)
所以? AD ∥EF .(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四、练习:
1.如图6所示,已知: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且AB ∥CD .求证:∠1+∠2=90°. 证明:因为? AB ∥CD ,
所以? ∠BAC +∠ACD =180°,
又因为? AE 平分∠BAC ,CE 平分∠ACD ,
所以112BAC ∠=∠,1
22ACD ∠=
∠,
故0011
12()1809022
BAC ACD ∠+∠=∠+∠=⨯=.
即? ∠1+∠2=90°.(理由略)
2.如图7所示,已知:∠1=∠2,求证:∠3+∠4=180°. 分析:(让学生自己分析) 证明:(学生板书)
小结 我们是如何得到平行线的性质定理?通过度量,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发
现性质1(公理),然后由公理通过演绎证明得到后面两个性质定理.从因果关系和所起的作用来看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作业:
1.如图,AB ∥CD ,∠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
2.如图,EF 过△ABC 的一个顶点A ,且EF ∥BC ,如果∠B =40°,∠2=75°,那么∠1、∠3、∠C 、∠BAC +∠B +∠C 各是多少度,为什么?
3.如图,已知AD ∥BC ,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 ∥CD ,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
图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