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汉文化

合集下载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其个体,还是整个系统,都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与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汉字的字义系统地记录了文化系统,即汉字是汉文化的一个载体;二是汉字的字形和构造真实反映了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汉字本身就是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的含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化泛指各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即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则是指精神文化而言,主要包括科学、教育、政治、文学、艺术等。

汉文化是以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之一,是中国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世界各文明古国都有专属自己的古文字,但是很大一部分都在战乱或者是朝代更迭中不知所终,这与汉字延绵不绝的生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换句话说,汉字的生命实际就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生命,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中华民族的生命。

最早的汉字,以象形为主,字体以不可分割的独立为主。

当独体象形字的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汉字便采取了以现有的字形为构件,通过固定的组合方式创造新字的方法,其组合方式主要有表义构件与表义构件的组合和表义构件与表音构件组合两种,而就构件本身的形体而言,也经历了描绘事物形体的象形到直接表示词义的固定代号的过程。

汉字是建立在象形的基础上的表义方块文字,而象形文字识别是很容易的。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它像图画。

识读汉字特别是古汉字其实就是看画展。

从汉字的特征来看,汉字是一种“视觉语言”,其记忆的效果要远远大于口语这种“听觉语言”。

汉字成方块形,在视觉进行分辨时,眼睛无需对所接收的映像进行方位上的调整。

人在进行视知觉时,视线总是集中在视知觉的某一点上。

呈平面方块的汉字则因为具有较强的聚焦性使得目力集中,从而使视线聚集在最佳点。

汉字培养了中国人良好的视觉语言能力,包括视觉分辨力和视觉记忆力,但同时又构成了中国人在听觉语言能力方面的薄弱。

汉字与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文化

隶书推荐碑帖: 汉碑:《乙瑛碑》、《张迁碑》、《曹全 碑》、《石门颂》、《华山庙碑》、《史晨 碑》、《礼器碑》、《西狭颂》。 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 清隶:郑簠、金农、邓石如、伊秉授、何绍 基等大家作品均可借鉴。

草书
• 草书,是为书写便 捷而产生的一种书 体。 • 《说文解字》中说; "汉兴有草书"。 • 草书始于汉初,其 特点是:存字之梗 概,损隶之规矩, 纵任奔逸,赴速急 就,因草创之意, 谓之草书。

。 平 竖 直 没 有 蚕 头 雁 尾
个 字 形 有 规 有 矩 , 横
直 的 笔 划 , 严 谨 的 法 度 , 整
的 , 楷 书 有 着 方 正 的 形 体 平
书 。 楷 书 是 由 隶 书 演 变 而 来
楷什 模么 的叫 意楷 思书 ,, 又楷 名即 真规 书范 、端 正正
楷 书 的 简 介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 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 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到了东晋王羲之, 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 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一般说来,写小字与写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则上是:写大 字要紧密无间,而写小字必要使其宽绰有余。也就是说:写大字要 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写小字要能做到有大字似的局促,故古人 所谓“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苏东坡论书有 “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的精语。
古 老 的 汉 字
已 有 四 五 千 年
一 、 汉 字 的 起 源 与 历 史 发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

隐语是流行于某一社会集团内部,对外保密的话语。如买卖人中对数字的代称有:一(旦底)、二(空工)、三(横川)、四(侧目)、五(缺丑)、六(断大)、七(虎底)、八(分头)、九(未丸)、十(田心),等。又如《后汉书 · 五行志(一)》中有童谣曰:“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里“千里草”是“董”的析字,“十日卜”为“卓”的析字,意指“董卓即亡”,但鉴于权势,不敢明说,故用此法表达,既是析字,又是隐语。
还有一则较长的字谜是这样的: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
“千”里相思一撇消。
它的谜底一共是十个字,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现在的纸是用竹质和木皮等制造的,但是当初造字时纸字为什么从系呢?由此我们可以推知,在东汉蔡伦没有发明造纸的新方法和新质料以前,中国曾经用丝絮造过纸的。
我们从“斩”字的结构看,可以证明古代有一种车裂的酷刑。《说文》云:“斩从车斤,斩法车裂也。”清人段玉裁注:“此说从车之意。盖古用车裂,后人乃法车裂之意而用铁钺,故字亦从车,斤者铁钺之类也。”显然,古代这种“蛮性的遗留”,今人也不必为之讳言的。
在《说文》里有不少从“马”、从“牛”、从“羊”的字,有关于性别的,有关于年龄的,有关于形状的,有关于颜色的,有关于动作品性的,不一而足。如:公马叫“骘”(zhì),红黄色的马叫“骍”(xīng), 长髦牛叫“犛”(máo),被阉过的羊叫“羯”(jié),等等。这些字也只有在畜牧业高度发展后才能出现。同样,随着由畜牧业为主的社会过渡到农业为主的社会,上述这些“字”所代表的事物并未消失,可代表它们的“字”都逐渐消亡了,有的干脆成了“死字”。张世禄先生的《文字上之古代社会观》,就试图用文字来证明“人类社会之演进,大都由渔猎而畜牧,由畜牧而耕稼”的。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与汉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汉字是汉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从古至今,我们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思想,大多是通过汉字记录和传承下来的。

比如,古老的《诗经》《论语》《史记》等经典著作,用汉字书写着先人的智慧和情感,让后人能够领略到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精神世界。

如果没有汉字,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很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我们也就无法了解自己的根源和来路。

汉字反映了汉文化的价值观。

在汉字的构造和演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以“孝”字为例,上部是“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部是“子”,形象地表达了子女要支撑、侍奉长辈的含义,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再如“信”字,由“人”和“言”组成,意味着人要言而有信,强调了诚信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汉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汉字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的事物和概念不断涌现,汉字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比如,古代的“车”字,形象地描绘了一辆有轮子和车厢的交通工具;而在现代,随着汽车的普及,又出现了“轿”“辆”“轨”等与车相关的新字。

又如,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网”“线”“码”等与网络有关的汉字。

汉字对于汉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历史上,汉字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使用,还传播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形成了以汉字为基础的汉字文化圈。

这些国家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也吸收了汉文化的精髓,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即使在今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字,通过汉字来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汉字的独特魅力也丰富了汉文化。

汉字的形态美、音韵美和意境美,为文学、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无尽的创作源泉。

书法艺术就是汉字艺术化的典型代表,书法家们通过不同的字体和笔法,将汉字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中的对仗、押韵等手法,也充分利用了汉字的音韵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优美的意境。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

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的论文浅谈汉字与汉文化一、以汉字构形看汉文化的民俗汉字由图画发展到甲骨文,再到今天所能看见的简体汉字,汉字由表意逐渐发展成形、音、义相结合的语素文字。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汉字自身的结构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我们从研究汉字的构形原理,就可以发现汉字中诸多的文化性的元素。

下面我们就试从尾饰、纹身和食首子这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汉字构形中蕴含的汉民族古老的民俗。

1、尾饰据考古学发现在新石器时期的舞蹈纹盆,展示了那个时期先民的一种服饰现象。

这种服饰显著特点是具有尾饰。

有关于尾饰的记载早在汉朝就有,《后汉书》就有这样的记载:;盘古死后,因自相夫妻……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饰。

本文由收集整理;后哀崂山下有一夫一妇……众人皆刻画其身,像龙纹,衣皆著尾。

至于这种尾饰有什么作用和有什么象征意义至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

但是甲骨文中;尾字像一个侧面屈身而屁股好像有尾饰的人形,还有;僕字像身负尾饰、手捧粪箕的奴隶。

这两个甲骨文说明中国古代的确有尾饰这种民俗,它在我国源远流长。

尾饰曾经是具有审美价值的,并且在中原以外的少数民族地区流行。

但是由于中原民族敌视少数民族的传统心理和将战俘作为奴隶的风俗,以至于有;僕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甲骨文出现。

2、纹身纹身是人类的一种较早的民俗,它几乎存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

w纹身所表现的是原始人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幻想、理解和崇拜。

比如说匈奴人就以狼作为他们的图腾,并以狼首作为纹身。

在已知道的甲骨文中,;文字正像一个正面而立的人的身体上面有花纹形状。

《史记》有这样的记载;教熊、豹、虎已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1]这里的;熊、豹、虎不能理解为动物,而是以这些动物为图腾的少数民族,并且他们都是以这些动物作为纹身。

;文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有这样的解释;在身上、脸上刺花纹或字。

[2]这就说明;文的本义是以丹青饰身体。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汉字与汉语的密切关系

推断本义,可采取两种方法: 一是字形分析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的形体和意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有义寓于形、因形示义的特点。这里主要是指古汉字, 即甲骨文、金文、小篆等秦以前的文字。它们是用形象 的方法写词的,离造字时代未远,所以从分析字形入手 探求词的本义,是可靠易行的方法。东汉的文学家许慎 和历来的文字学家都是采取这种方法探求本义的。许慎 的《说文解字》是一部讲解本义的著作,它至今还是我 们探求本义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当然由于当时古文字资 料的缺乏和其它方面的局限,许慎对小篆所作的形义分 析不尽贴切,所以我们在推断本义时,还要参照甲骨文, 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拥有多个义项的汉字在独立使用时,它们 是多义词,当组字构词时,它们是多义语素。 这时,字形对确定多个意义之间的关系是很重 要的。梳理多个义项之间孰是源,孰是流,它 们的发展过程与源由,都得依赖于本义的确定 。
二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概念:字族
同从一个声符的字,有的只起表音作用,有的不仅 表音,还兼表义。表音兼表义的归纳在一起,称为字族。 “族”是族类的意思。
(1)会意。金文字形象摆动两臂跑步的人形,下部象人脚。合起来 表示人在跑。 (2)双兔傍地走——《乐府诗集·木兰诗》 (3)走马观花;走堂的(跑堂的);走塘的(跑堂的);走百病(元宵节妇 女出游,认为可驱邪除祟);走骤(飞奔。疾驰);走丸(如丸迅速旋转); 走解(在跑动的马背上表演特技);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比喻专心一事, 比较容易成功) (4)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西游记》 (5)走避(逃去,避开);走北(战败而逃);走匿(逃走躲避) (6)若蝉之走明火也。——《吕氏春秋》 (7)走起(起身,起床);走转(逃转,返回;转,转圈儿)。又如:走奔( 快步前往);走晤(走访,前往相见);走趟(走,前往);走谒(前往拜见); 走趋(奔往;前往) (8)不是旧话儿走了风,却是甚的!——《西游记》 (9)走作(超出范围或改变原来的样子);走泄(走漏;泄露); (10)沟不要深,则不走肥。——《沈氏农书》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汉字与文化汉字是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所传承下来的一种不可多得的文化。

它记载着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

在它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有上古原始社会的象形文字-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印证了中国的全部发展过程。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关于文化的定义历来都是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从其实质来看,基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现代汉语词典》“文化”义项第三:“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

”这个意义上的“文化”就是文字问题,从有文字开始,不会“运用文字”就是“文盲”,就是没有文化。

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①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的各项活动和一切社会交流,都是依靠语言传授,有了文字以后,人类的观念活动、言语活动可以借助文字这样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肉眼看得见的生动形象,巩固了人类一代又一代创造出来的思维成果。

可以说各种民族文字都是该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也不例外,它是汉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够沿用至今,就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紧密联系,建立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文字体系。

在古人心目中文字的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关于汉字创造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最广,在古代的著述中有多处记载。

如《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领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颇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黄帝之史仓颇,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意思是黄帝的史官仓颇,看见地上的鸟兽脚印斑驳,这些纹理可以区别事物,从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这个行动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连老天也感动得投下了大米白面。

《汉文化》策划

《汉文化》策划

《汉文化》策划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它涵盖了汉族人民的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汉字、汉服、汉剧、汉字书法和汉医等五个方面介绍汉文化的魅力。

一、汉字汉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是世界上唯一连续使用至今的象形文字。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演变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书写系统。

汉字的特点是形象、富有内涵和表达力强。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为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形态。

汉字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繁体字向简化字的转变,这一过程体现了汉字的不断发展和变革。

1.2 汉字的象形意义汉字的形状往往与其所代表的事物有关,具有象形意义。

例如,“山”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小山峰,“水”字的形状就像水流的形态。

这种象形意义使得汉字更加生动形象,容易理解和记忆。

1.3 汉字的文化内涵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例如,“仁”字代表着人们对他人的关爱和仁爱之心,“礼”字代表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礼仪。

二、汉服汉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1 汉服的历史渊源汉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周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服逐渐演变成为不同朝代的特色服饰,如汉代的襦裙、唐代的长袍等。

汉服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2.2 汉服的设计特点汉服的设计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和谐。

它采用了宽松的剪裁和华丽的装饰,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独特风格。

汉服的颜色也十分丰富多样,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2.3 汉服的文化意义汉服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身份和地位,展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

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要了解汉字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我们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而从狭义上说,它只着眼于精神方面,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

而我们汉字与文化中所涉及到的文化是作比较宽泛的理解的。

在了解了什么是汉字中的文化后,我们在来看汉字与文化有什么样的联系。

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可以说汉字与中国的文化尤其是传统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汉字就象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的图景,通过现代的汉字形体等我们可推测出古代汉字的形体,而由于我国创字之处都是象形字,故通过这些汉字的古形体我们能多多少少的看到古人生活的影子,汉字的形体保留并折射出来我国先辈门的生活,而在这些折射出中能看到的生活是方方面面的,比如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饮食的习惯,服饰的样子,婚姻状况,宗法制度,甚至是古人们的平时的起居生活,而此文将要谈的是从汉字中看古代的建筑!建筑居住文化不仅有史籍的记载,而且也在汉字形体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信息。

透过一些类化符号及其所组成的汉字形体的研究,可以窥测到远古先民最原始的居住方式、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以及这些建筑物的功用、基本设施或附属设施,并且可以从中寻觅到先民在建筑居住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等深层次的文化信息。

(一)穴”字与古人的原始建筑说到他们的建筑我们就首先要从他们最原始的建筑讲起,当人还是原始人的时候,那时的他们没有农耕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打猎为生的,那时候由于生产资源低下,他们也没有正规的建筑,在黑夜到来的时候,在遇到夏日的酷热,严冬的寒冷的时候,在遭到暴风雨的袭击,野兽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可以说是本能的会躲进山洞中去从而寻找到安全舒适的场所。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复习笔记

汉字与中国文化第一章绪论·“今之文字,形声转多,而察其缔构,什九以象形为本柢”,“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汉字三美:形美—书法篆刻;音美—诗词韵文;意美—文化内涵一、文字与汉字(一)中国古代关于“文字”的概念·文,错画也。

象交文。

今字作纹。

字形表示人身上刺画花纹,是“纹”的本字或省作·字,会意兼形声。

从宀( mián)从子,子亦声。

在屋内生孩子。

本义:生孩子)苦山有木,服之不字。

——《山海经·中山经》不能字人之孤而杀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它是有声言语的补充性交际手段,这种手段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主要用来把言语传到远处,长久保持,并且借助图形符号或形象来表现,通常这些符号或形象表达某种言语要素——一个个最简单的信息、单词、词素、音节或音素。

”——伊期特林·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辅助语言并扩大它作用的工具。

·汉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可直接表达观念的具有象征作用和审美(汉字书法)价值的书写符号。

(二)汉字的功能1、文字的功能·文字不仅使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它还是语言的延长和扩展,使语言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历史由传说时代进入信史时代。

·“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陈澧《东塾读书记》2、汉字的三大功能:汉字是表意文字文字语言观念(1)汉字记录汉语(2)汉字同汉语一样,可以直接表达观念(3)汉字本身也是一种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歪尖粜籴(di2 )孬汆(cuan2)咡(er3)嘦(jiao4)美扉箸/筷二、汉字与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说文·文部》:“错画也。

条交文。

·化《说文·匕部》:“匕,变也‘从到(倒)人’义;又曰“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声,’按,“匕”是“化”的初文,变化是本义,教化是引申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汉字与汉文化

汉字与汉文化

引言汉语言文字不仅仅是汉文化的传承工具,其本身就是汉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五千年文明史中,汉字和中华文化早已血肉相连,成为相依相存密不可分的整体。

汉字和汉文化共同构成了特殊的“汉文化圈”,影响着不同的民族,架起人类社会交流沟通的桥梁。

汉字和汉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本土民族的文化传统受到了保护和弘扬。

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文字之一,也是地球上古老神秘的文字地带。

原始汉字出现在大约4500年前,汉字成为完整的体系大约在3700年前,现在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汉字——甲骨文大约在3300年前。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要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汉字记录的是汉语语素,所以汉字是语素文字。

二、汉文化“汉文化”是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汉文化以儒家文化(儒家的历史、哲学和伦理观)为核心,其特点则是开放式的,有巨大的包容性。

历史上汉文化不仅融合了中国多种民族的文化,也吸收了许多外来民族的文化因子。

三、从汉字看汉文化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作为自源文字,是汉族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它是汉文化的产物。

先有汉文化,然后才有汉字,但它又服务于汉文化,对促进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文字都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

汉字是古老的表意文字,是不依傍其他文字,独立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

(二)、以汉字构形理据看汉字的文化内涵1、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在它的自身结构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素,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探究汉字字形的构字理据,可以发现汉民族诸多的文化特征。

2、另外,我们从新字的产生和旧字的消亡中,也可看出某些文化因素的变动。

新字的出现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科学各方面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从“金”旁的字,两周以后才大量出现,“铁”字不见于两周金文,所以从“金”的字的大量出现,只有在青铜器高度发达以后才有可能。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

汉字和汉文化目录引言 (1)一、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2)二、从书法创作看汉文化 (3)三、从汉字形体解读汉字的文化功能 (4)(一)从汉字管窥中国古代礼仪 (4)(二)从汉字构形看汉字文化内涵 (5)四、汉字对汉文化的历史传播作用 (6)五、弘扬汉字和汉文化势在必行 (7)(一)汉文化的特点决定了汉字时代的到来 (8)(二)与时俱进开展汉字推广和汉文化传播 (9)结论 (11)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摘要作为当代人我认为,研究汉字和汉文化是必要的,是有科学和历史价值的。

毫不夸张的说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就是依靠汉字承载和传播的,它是汉文化和华夏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是先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汉字、汉文化,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和努力付诸实践的。

本文将试图通过分析汉字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汉字的文化功能与作用,以及站在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阐述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论证研究汉字和汉文化的必要性,阐明观点:当代人继承与弘扬“汉字和汉文化”的责任义不容辞,与时俱进的科学推广势在必行,倡导人们积极的去参与汉字和汉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汉字汉文化汉字推广汉文化传播汉字和汉文化引言汉字有着6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目前世界上惟一没有失传并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也是全世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瞩目和研究的焦点,纵观历史的发展,不能不说这是由汉字自身的特点和它所具有的文化历史意义所决定的。

从汉字形成与发展的悠久历史便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的传播思想和深层的文化渊源。

正如余志鸿先生所说:汉字不仅凝聚着我们祖先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映射着民族感情和人文观念;汉字不仅以其平面具象特征给人视觉的享受和体现审美价值,还以其和谐的韵律传播字义文化;汉字不仅具有语素特点的独立性和功能性,还具有极强构词能力的超想象性和灵活性。

汉字实际上已成为研究中华民族文化的“语言化石”。

[1]那么汉字和汉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我认为可以打个比方,从汉字诞生的那天起,汉字和汉文化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简述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令狐采学学号:40812208班级:汽车办事工程12102姓名:陈露露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汉语最重要的帮助性交际工具。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记载和蕴涵着古人的造字办法、造字心理,今人通过这些可进而推知古代的社会文化。

从中我们能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评价历史。

一、汉字与文化的渊源汉字是历史的记录器、文化的活化石,它把人类的历史、社会和各种文化活动都记录下来,并且世代相传下去,使中国文化永存不朽,通过汉字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踪迹。

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晚期,形成于奴隶社会前期,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了。

文化和文字相互增进相互影响共同成长,民族文化的成长是决定汉字产生和成长的因素。

文字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水平的标记。

文字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集体劳动中因相互交际的要求而产生语言,但语言贮存的时间有限,时间长了容易忘记,于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运用各种物件做成符号,来帮忙记忆。

随着社会的成长,从氏族到部落,到后来国家的呈现,交际的地区规模越来越年夜,也就促使了文字的成长。

中国文字纵的是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一脉相承下来的,它是社会文化、民族文化成长的结晶,代表着民族的自尊、自强,使整个民族成为一个文化的集合体,并且从多个方面表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风气习惯等,使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世代相传,发扬光年夜。

过去汉字与龟甲结合,开创了一个辉煌残暴的西方古代文明。

今天,汉字与硅片结合,势必使古老的汉字焕发青春的活力。

汉字的信息化,使汉字从衰老变得年轻,从苦难走向辉煌。

从而使汉字具有无比光明的未来。

二、从形声字看历史文化痕迹(一)从形声字的形旁看古代文化形旁即意符,意符是形声字中指明意义类另外符号,如“格”字左边的“木”,“铜”字左边的“金”之类,形符保存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等方面1/3的信息。

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几种说法

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几种说法一、关于汉字的起源的几种说法人类有了语言,就可以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有了文字,就可以记录语言、交流信息。

语言把人和动物区分开来,文字把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区分开来。

文字更打破了语言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语言传送到远方,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用。

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

1、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

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3、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

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

4、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

《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稷作稼。

”《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

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

”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

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长尾巴的鸟称为“鸟”,例如:鸡、鸾、 鹰、鸽、等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汉字与汉文化的关系

作者简介:刘海微(1977-),女,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张会伟(1977-),男,吉林省九台市人,九台市其塔木镇中心校一级,本科学历。

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陈亮(1977-),女,吉林省德惠市人,德惠市米沙子镇希望小学一级,本科学历。

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之所以能够保存并流传后世,这主要归功于汉字。

汉字与汉文化密不可分,其构形及发展凝聚着汉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积淀和保留着汉民族观察世界及其自身的思维成果和心智,其本身蕴涵和展示着一个丰富多彩的汉民族文化世界和精神世界。

1、汉字与风俗文化人是群居动物,人类的实践活动都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长期的群体生活形成的共同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相沿成习,渐渐形成一种风俗。

风俗文化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一个民族特殊的文化意识形态,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

任何民族都有各自特有的风俗习惯,汉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离现在已有几千年之久,但我们却可以从汉字及用汉字所记载的文献中窥见一斑。

例如“穴居野处”“茹毛饮血”等词,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汉民族先民的居住条件和饮食方式。

汉民族的风俗中,最受重视的莫过于春节。

春节是众多节日中最盛大的,贴红联、放鞭炮、吃饺子……习惯上又把过春节称为过年,那么“年”究竟是怎样来的呢?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叫“年”,逢新旧岁之交,就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

一次,它又跑出来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晾的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和爆竹声吓得抱头鼠窜。

于是人们掌握了“年”的弱点。

每至辞旧迎新之际,就贴红联,放鞭炮,拢柴火,把年吓跑。

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习俗。

但这只是传说,其实“年”字,最初为“农作物生长周期”之意,由于汉字形体的楷化而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造字之初,“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汉字的发展是随着我国千百年的历史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而我国汉文化的建立和传承,是凭借着强大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渗透力,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社会中。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我国的汉字和汉文化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汉字由古老的简单书写方式和方法,发展到多种多样的,因人而异的书写方法;汉文化更是经过了岁月的沉淀和时代的发展,渐渐地更为社会化、时代化、先进化。

本文从文字与汉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着重分了我国吴越文化和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演进中,发生的变化及影响现状。

通过对文化发展差异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全世界的文化都在同步发展,我国在国际交流中,一定要注意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保证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字;汉文化;海派文化;微文化
目录
一、汉字与汉文化的概述 (1)
(一)汉字与汉文化的起源 (1)
(二)汉字与汉文化的内涵 (1)
二、文化发展的差异 (1)
(一)文化的含义 (1)
(二)文化的特征 (1)
(三)文化差异含义 (2)
三、汉文化的演变进程 (3)
(一)吴越文化的演变——海派文化 (3)
(二)传统文化的演变——微文化 (3)
四、汉文化演变的现代意义 (4)
(一)海派文化概述 (4)
1.海派文化的定义 (4)
2.海派文化的现实表现——海派清口 (4)
(二)微文化的概述 (4)
1.微文化的定义 (4)
2.微文化的内涵 (5)
3.微文化的社会表现 (5)
五、海派文化与微文化的影响价值 (6)
(一)海派文化的影响价值 (6)
1.探讨 (6)
2.披露 (6)
3.调侃 (6)
4.紧跟时代步伐、适时创新 (6)
(二)微文化的影响价值 (7)
1.日常生活的影响 (7)
2.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7)
六、弘扬汉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7)
(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节俭美德 (7)
(二)健全全民教育组织,积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8)
(三)面对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回避文化差异带来的困扰 (8)
(四)全面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字文化特征 (8)
参考文献 (10)
汉字与汉文化
一、汉字与汉文化的概述
(一)汉字与汉文化的起源
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苏玛利亚人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国文字。

这三种文字虽不是一类,但都是从图画进化成当今的文字,也许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点。

汉字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推动了汉字的产生和发展,汉字又是汉文化的特殊部分,是汉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大量的汉文化信息。

同时,汉字又推动了汉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产生和发展。

(二)汉字与汉文化的内涵
一切文字都是语言书面化和传播文化的载体,要了解一个文化首先应该了解记录这个文化的工具,就是文字。

一个文化的发展必定对其使用的文字有着一定的影响,文字本身也蕴含了相当的文化。

中国人早在纪元前几个世纪就开始研究文字,西汉人称文字学为《小学》,汉字中能体现出哪些中华文化以及其随着时代的转变,是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的。

二、文化发展的差异
(一)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一个基本概念。

中国学者对文化的界定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侠义的文化专指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文化。

不同文化模式下,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尽相同。

然而,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多人都倾向于认为对方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

问题就由此而生,在国际发展中,能否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氛围是成败的关键,因为人们的购买行为是由需求决定的,需求是受文化背景制约的。

适应特定文化的才能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取得巨大的成功。

(二)文化的特征
对于文化而言,它是一个含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可以说是人类从诞生以来所有累积财富以及社会发展的历程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同时文化也是人类精神意识或者是意识形态发展的综合体,它包含了有价值性的民俗活动以及民族的特色,表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

文化具有六大特征:普同性,文化的普同性表现为社会实践活动中普同的文化形式,其特点是各个不同民族的意识和行为具有共同的、同一的样式;多样性,不同的自然、历史和社会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和文化模式,使得世界文化从整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民族性,文化总是根植于民族之中,与民族的发展相伴相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
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继承性,人类生息繁衍,向前发展,文化也连绵不断,世代相传。

继承性是文化的基础,如果没有继承性,也就没有文化可言;发展性,文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性,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典型的文化类型。

(三)文化差异含义
1.社会习惯的差异
社会习惯是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它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思维模式。

中国人在接待方面热情好客,独特的“酒”文化更是世界闻名,一些合作事宜会在酒桌上初步敲定,而西方世界公私较分明,许多东西比较严谨,即使工作餐或者接待用餐都比较简洁。

中国人重“内”,西方人崇“外”。

中国人通过节庆活动企盼丰收、享受喜悦,而西方人则更偏向借此发泄个人情绪、张扬个体人格。

思维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辩细节分析;中方重经验、直觉整体综合。

2.政治哲学的差异
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

政治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重大影响和作用。

国际发展由于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的,因此必然要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和作用。

比如在交流方面,不同文化的影响下政治对于国际发展的影响不同,如在中国,政治对于经济的影响因素特别大,国家政权对于经济的影响因素很大,“国家宏观调控”尤为突出。

而西方的体系中更多的依靠市场经济的调节。

但对于国际发展的共同影响是为一国的利益为在国际发展的过程中采取对于本国有利的方式,如经常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交流壁垒”、“倾销与反倾销”无不是哦政治哲学的差异对于国际发展影响。

在文化的发展差异度量方面,主要是通过时间、空间和价值观三个因素来进行对文化差异的度量。

价值观念的差异由于不同国家之家的发展历史不同,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不同国家之间的人的价值观念也有很大的差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中,人对于物品的需求会有差异,而对于不同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在具体的国际发展中,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于不同的时间观念、决策方式和对一些日常事物的处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时间这一度量因素方面,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人类学家把地球上的时间观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中国、北美、西欧等国家的单时制(MONO-CHRONIC TIME),另一种就是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区的多时制(POLY-CHRONIC TIME),而不同时间观地区的人对时间控制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