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篇的交际目的和可能产生的意识形态效果。
三.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方法 批评语言学从一开始就自视为一种“工具语言学”1(instrumental linguistics,见 Fowler,
1987:481),它着重分析人们生成的符号(如词、短语、句子等)和他们交流的意义之间的 关系。分析的目的是揭示语篇中含而不露的意识形态意义,尤其是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的偏 见、歧视和对事实的歪曲,并解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批评性语篇分 析的目的与科内尔顿(Connerton)所说的批评社会学的目的应该是相一致的:“批评......旨在 改变或者甚至消除被认为是导致不真实的或者歪曲的意识的条件......批评......使得此前被隐 蔽的东西显现出来,并以此在个人或群体中开启一个反省过程,以获得从以往的压制和支配 之下的解放”(Connerton,引自 Fowler, 1987: 483)。
1
一.引言 “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倡导对语篇,尤其是“公众语篇”(public discourse)进
行批评性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language awareness),提高他们对 语言运用的鉴赏和批评能力,以便更好地应付当今语言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辛斌 (1997,2000)对批评语言学的语篇分析方法作了一些探讨,但总觉得意犹未尽。本文试图 首先谈谈批评语言学为何把以 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 法论源泉;然后,简述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入 Thompson 的意识形态分析 框架,以便读者对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了解。
批评语言学迄今特别关注的是两个非文学领域。一个是大众语篇和官方话语,包括政府、 行政管理人员、司法官员、商业组织、新闻机构等的话语。这些语篇值得分析是因为它们来 自官方,在塑造一个社会的态度、意义和意识形态上起着直接的作用,而且对于这样的语篇, 普通百姓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很少对话语的生成者直接作出反应。第二个非文学领域是个 人话语,即个人间发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交谈。个人话语很容易使人习以为常,意识不到其 中的意识形态意义。批评语言学家经常考察的主题包括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就业和 司法上的不平等;战争,核武器和核力量;政治策略和商业行为等。在分析中经常提出的一 个问题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分化和不平等,但这样的社会为什么能够维持下 去?”。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批评语言学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于意识形态的产生和运作 机制上;在他们看来,正是意识形态使得现存社会关系的再生和延续成为可能。
《外国语》,2002 年第 5 期
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论
辛斌 摘 要 :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上。它在分析中特别强调对语篇生 成、传播和接受的生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并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发现和分析语篇中 那些被人们习以为常而往往视而不见的思想观念,以便人们对它们进行重新审视。本文首先 谈谈批评语言学为什么把以 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 法论源泉;然后简述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方法;最后,引入 Thompson 的语篇意识形态分 析框架,以便读者对批评语言学的方法论能有一个更为详细具体的认识。 关 键 词 :批评语言学;语篇分析;方法论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批评语言学 批评语言学研究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它视语篇为生成者在形式结构和意
识形态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认为语篇是一种社会空间,在其中同时出现两种基本的社会 过程:对世界的认知与表述和社会交往互动,因而对语篇的分析离不开对话语实践过程本身 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的分析。Fairclough(1992:73)把这一观点图示如下:
1 韩礼德将其定义为“为了理解别的事物,如社会制度,来研究语言”(1978: 36)。
4
图2 批评语言学
语言分析
社会/历史语境
意识形态批评 ↓
揭示: 权力关系、 权力群体的利益、 批评语言学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和它们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来考察语言结构背后的意 识形态意义,并进而揭示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复杂的关系。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分 析语篇的结构特征并将其与某些生成技巧或过程相联系;例如,分析者可以把某语篇对动作 名词和被动结构的大量使用看作是“名物化”(nominalization)和“被动化”(passivization)这 两种言语生成过程在该语篇中的具体体现。然后,分析者可以论证,这些技巧或过程在具体 语境中或许表达了某种意识形态意义。例如,“名物化”和“被动化”在特定场合具有物化 社会历史现象的作用,即把事物短暂的历史状态表述为永久性的自然状态。最后,分析者还 可以进一步论证,这种语言结构和过程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意义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对某 种社会过程起着介入或干预作用,例如帮助获得或维护或颠覆某种权力关系。 批评性语篇分析者对于带有明显偏见的语言选择或者语篇中明确表达出来的意识形态 观点或思想倾向不感兴趣,因为读者要识别它们并不难。他们特别关注的是语篇中那些不被 直接言明的隐藏在语言表达背后的假定、信念和价值观,即巴尔特(Barthes)称之为“神 话”(myth)的那些东西:不是由其信息涉及的对象而是由其表达信息的方式所定义的“一条 消息”、“一类言语”或者“一种交际系统”(1957: 14)。批评性语篇分析就是要揭示语篇里 那些不易被读者察觉的各种假定和信念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语言手段而被隐蔽地表达的: “批评语言学致力于参照语篇的社会历史背景详细研究其语言结构,以便揭示语言中含有的 信仰和价值观模式——对于把该语篇视为‘自然’的任何人,这些信仰和价值观模式都引不 起注意”(Fowler, 1991b: 67)。下面让我们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5). Picture the average household before their evening meal. Has mum cooked it? No, she’s
系统功能语言学至少在三个方面上有助于批评语言学达到其分析语篇的目标。首先, Halliday 关于语言的系统功能理论本质上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性质。他将语言定义为一种意义 潜势,即语言使用者可以运用的一组组意义选择。而且,“这种意义潜势是行为潜势通过语 言的现实化。‘能够意指’在语言中就是‘能够做’。意义潜势又在语言系统中被实现为词汇 语法潜势,即发话人‘能够说的东西’”(1973:51)。总之,“发话人能够说的,即整个的词汇 语法系统,作为语义系统的现实化而运作;语义系统是发话人可以意指的东西,即我所说的 ‘语义潜势’。我把语言基本上看作一个语义潜势系统。而一旦走出语言,我们就会看到这 个语义系统本身又是更高层次的某种东西的现实化,这就是发话人能够做的事情,即我所说 的‘行为潜势’”(Halliday, 1978:39)。语言使用者作出的意义选择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 它们具有语言学意义,因为从语言系统中所做的选择可以被解释为意义选择的一种现实化; 另一方面,它们具有社会学意义,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洞察既是社会结构的表达形式又为 社会结构所决定的那些行为模式。
其次,由第一点所决定,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义为基础而不是句法,即它从语义出发考 察语篇中各种语言成分的表义功能。Halliday (1973)把言语行为分为行为、意义和语法三个 层次,每一层次都由一组选择构成。行为层包括人类的各种行为,言语行为构成其中的一类; 意义层包括人类能够表达的所有意思;语法层包括一种语言用于表达意思的各种手段。人们 说话就是从行为层到意义层再到语法层的一次次选择。韩礼德的这种语言观符合批评语言学 家关于意义服务于权力和语言服务于意识形态的思想。最后,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法,尤 其是他关于“语域”(register)、语境、衔接和连贯的理论,为从宏观上考察语篇结构以及语 篇与语境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具体的方法。这有助于批评性语篇分析者从整体上了解语
2
批评语言学的上述观点要求把语言看作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因此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 言学自然成了其主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来源。与结构主义语言学不同,Halliday 对语言结构 提出了纯粹功能性的解释,认为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要和它所应完成的功能有着紧密 的联系:“语言为什么会是现在的样子?语言的本质与我们对它的需要具有密切的关系,其 功能对于一种文化是具体明确的。......语言的语法系统所特有的形式与语言所要满足的社会 和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1970:142)。Halliday 认为语言必须满足使用者三个方面的需要, 即表达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遣词造句和组织语篇。这就是众所周知 的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metafunction):“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ersonal) 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
On the Methodology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Xin Bin
Abstract: Systemic-functional linguistics is the major methodological resources of critical linguistics which sees discourse as a social practice and henc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ideological factors in its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and interpretation. Its aim of analysis i百度文库 mainly to identify and analyse those ideological assumptions hidden in a text that have largely been taken for granted and bring them to the surface for reinspection. Key words: critical linguistics;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ology
20 世界 80 年代的批评性语篇分析特别注意语篇生成者在“及物性”(transitivity)、“情态” (modality)和“分类”(classification)等方面作出的选择,以及不同句子结构之间的相互转换 所产生的不同意义。进入九十年代一些批评语言学家致力于扩大语言分析的范围和加强分析 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有的甚至列出了应该重点分析的语言项目清单(见 Fairclough,1989, 1992)。我们在前面已经看到,批评语言学特别强调在分析中对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的生 活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的考察,Fowler(1987)甚至提出,就目的和方法而言,批评语言学更 象历史学而不是社会学。我们可以把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一般步骤图示如下:
图1
TEXT DISCURSIVE PRACTICE
(production, distribution, consumption)
SOCIAL PRACTICE
图中表明,“语篇”(text)是交际过程或者“话语实践”(discursive practice)的产物,这个 过程包括语篇的“生成”(production)、“传播”(distribution)和“接受”(consumption),所有 这些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social practice)条件决定的。在此基础上,Fairclough 提出 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三个方面或者三个步骤:1)“描写”(describe)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 2)“阐释”(interpret)语篇与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3)“解释”(explain)交 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