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经线和经度》精品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标内容: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课标解读:要能说出经线和纬线,就要让学生明白经线、纬线的
概念和特点;要能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就要明白东西经、南北纬的
分界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
东经、西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线和纬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纬线及经线圈等知识点。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二)“经线和纬线”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节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节课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
(四)学生间的差异
教学时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设计理念:
这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的原则。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技能。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2、应用: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确定依据:教材、课标、学情和教学实践经验。
(一)教学重点
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二)教学难点
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七、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一)读图法。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这节课的绝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读图来完成。
(二)演示法。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线和经度。
(三)谈话法。通过师生对话,可以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九、课的类型:新授课
十、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纬线导入
1、复习纬线的相关内容
2、本节我们来学习经线
活动:
1、课件展示,提出问题:观察地球仪,组内讨论: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何特点?
2、直观教具展示:
1)、利用桔子来展示经线的形状,让学生观察。
2)、利用线绳在地球仪上量取经线的长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代表总结发言。
经线特点:
(1)、形状:是一个圆
(2)、长度相等
(3)、指示南北方向
(4)、数量有无数条
承转提出问题:经线有无数条,那如何区别不同经线?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
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它是怎样划分的?
教师讲述:东经与西经的表示及符号
练习:学生在草稿上练习书写东西经度(观察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到及时解答)
思考讨论:观察0°经线两侧数值变化有何规律?
学生代表发言: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
练习:学生练习判断东西经度
板书设计:
1、经线及特点:
2、经度的划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知识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课后反思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适时引导很重要,先感性,后理性,先观察地球仪和直观教具,有了感性知识,再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东、西经的变化规律,尽量使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直观教具演示来突破抽象的知识难点,,化难为易,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寓教于乐,学生都在积极动脑,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学习效果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