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经线和经度》精品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线与经度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环
节一
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 线:看看它们有什么 关系?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 球。
课中作业
环
节
二
任务4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东西半球以20°W,160°E为分界。
讨论: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免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课中作业
环
节
三
课中作业
课后作业设计:
(修改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地球和地图课题经线来自经度课时安排共()课时
课程标准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 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2.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
经线与经度
0°
90°W
180°
90°E
S
项目 定义 起始线
纬度
经度 给经线标注的度数
本初子午线即00经线
给纬线标注的度数
赤道
赤道以北称北纬(N) 00经线以东称东经(E) 表示方法 赤道以南称南纬(S) 00经线以西称西经(W) 由赤道向两级维度 度数变化 度数逐渐增加,最 大值900 由00经线向东、向西经 度度数逐渐增加,最大 值1800
度数从0°经线向东逐渐增加
度 数 从 赤60° 70° 60° 50° 40° 30° 20°
东经E
北 纬 N
C
A B
300E 400N 1、读出A点的经纬度度数_____________ 2、判定B点位于南北、东西哪个半球。 ___半球、___半球 北 东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 20o 10o 0o
(西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初 子 午 线
10o 20o 30o 180o
(东经)
越往东度数越大
经纬网
定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经纬网。 作用:标记任何一个点的地理位置。 如北京位于1160E 400N
随堂练习
度数从0°经线向东逐渐增加
东经E
0°赤道 15° 25° 35° B
度 数 从 赤 道 像 南纬S 南 逐 渐 增 加
0° 145°155° 165° 175°
A
1、上图中A点的经度是_______。 155°E
2、上图中B点的纬度是_______。 35°S 3、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______半球。 东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20°W 160°E
长度表 示方法
赤道向南北两极 纬线长度逐渐递减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 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地理位置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难点:1. 经纬网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网图、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地球仪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经度,引发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经度的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练习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描述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 技能应用: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表现出对国家地理位置的关注和热爱。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纬网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社区实地考察,运用经纬网定位实际地点。
八、教学资源:1. 地球仪、经纬网图、教材。
2. PPT、教学视频、网络资源。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经线和经度的教学反思
课前反思
1.这块知识,每年学生学到时都是难啃的骨头,关键的原因就是学生手中没有地球仪,只是看一眼,等于没有深入学习。
只有手中有地球仪,亲自记录下来,主动发现,才会成为自己的知识。
2.适时引导最重要。
先感性,后理性。
如先观察地球仪,有了感性认识,再板图若干纬线和经线,学生自己就能得出往北(南)增大是北(南)纬,往东(西)增大是东(西)经。
尽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直观的地球仪来突破抽象的知识难点。
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了。
课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图拉近课本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找到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力图创设学生喜爱的话题和活动方式。
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动态把握学情,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控课堂。
通过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参与性高,教师实施积极教学评价,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尊的满足感,整个课堂比较成功,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但所购买的地球仪没有明显的纬线度数,自己也忽略了这一问题,导致在第一个班级上课时,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容易打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应提前告诉学生找标有度数的位置,并用即时贴或透明胶将其明显突出出来,如所有纬线与两条经线的交点处标有度数,经度好找,赤道上很明显地标出了所有经线与赤道的交点处的数值。
所以,在课堂中,应适时调整,尽量将学具更加形象化,让学生深刻领会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重要知识。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和经度的概念;(2)利用经纬网,学会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3.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 经度的变化规律;2.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地球仪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经线和经度;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3. 采用小组合作法,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地球仪展示地球表面的经纬网,引导学生思考经线和经度的概念。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以及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地球仪观察经纬网。
4. 案例分析利用案例,让学生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方法。
5. 小组合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分享探究成果。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经纬网运用能力的掌握。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经线和经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经度变化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地理展览馆,增加学生对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实际体验;3.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经线和经度》PPT教案模板
➢它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和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中也经常被使用。 SWOT的 分析技巧类似于波士顿咨询(BCG)公司的增长/份额矩阵(The Growth/Share Matrix),
经线和经度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垂连 直接 相南 交北 的两 线极
并 且 与 纬 线
赤道
南极点
北极点
经
北极
3
线
、
经
线
所
指示的方源自向南北南极
1、经线的形状 半圆形 2、经线是否等长 等长
SW SW OT OT
当选择行业领域 中只有少数竞争 对手时,可以考 虑做SWOT组图
进行比较
SWOT分析步骤
分析环境因素 构造SWOT矩阵 制定行动计划
运用各种调查 研究方法,分 析出公司所处 的各种环境因 素,即外部环 境因素和内部 能力因素。
将调查得出的 各种因素根据 轻重缓急或影 响程度等排序 方式,构造 SWOT矩阵。
课程结束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SWOT分析模板
什么是SWOT分析
➢SWOT分析是市场营销管理中经常使用的功能强大的分析工具,最早是由 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80年代初提出来的:S代表strength(优势), 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 (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培养思维启迪智慧七年级地理智慧课堂教学设计课题: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设计人:李小艳执教人:李小艳教学预设时间:9月13日一、教学目标(适当使用思维导图):二、重、难点:1、经线的特点2、经线的分布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和判断三、教学过程:1、温故、导入:温故: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记忆时间,然后提问事先设计好的几个问题:如:①纬线的长度、方向、形状;②纬度的分布规律及字母表示;③板上画图让学生当堂训练;④南北半球的划分等。
导入:向学生展示地球仪同时比划着上节课学习的纬线,然后问学生,和这些纬线垂直的线是什么线?它们有什么特点?分布又有怎样的规律。
课前修订或操作注意事项2、自学:用思维导图展示本节课的自学目标,让学生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研读课本p7-8的文字、图和地球仪完成自学任务,此时教师到小组巡视,查看学情,为点拨提供线索,如果遇到个别的随时给学生点拨,点拨时注意不要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给学生点解题的突破点,让学生去思考解题的思路,此时,教师还要确定展示环节的人选,还要确定让学生展示是为了确定标准答案还是暴露问题,关注学生在自学环节偷懒现象,让学生都有事可做,都忙起来,还要关注哪些学生对于探究的问题掌握得比较透彻,便于引导他们给其他同学讲解。
4、合作探究(教学点拨):组织学生讨论有难度的两个问题:经度的分布规律及东西半球的划分、判断,然后找学的比较好的学生在组内展示交流成果,此时教师到组内去观察和点拨,最后总结学生普遍没有解决的问题,东西半球的判断在班内进行讲解。
5、课堂检测:四、教学反思:由于有纬度学习作为铺垫,所以经线和经度的学习推进较为容易,在前面的个别班级还给学生详细介绍了能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的两条经线的关系,但发现效果不好,反而造成学生的负担,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应慎讲,可以碰到具体题目的时候再讲。
【教案一】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课设计一】第 2 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区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区分。
能力目标1.察看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娴熟地利用经纬网确立某一地址的地点。
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表达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研究的精神,以及科学不停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此教育学生要用动向的、发展的目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态度,研究自然神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脚踏实地的观点。
※教课要点1.经线和纬线的特色,经度和纬度的区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区分。
3.利用经纬网确立地球表面随意一点的地点。
※教课难点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区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观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课方法察看、比较、归纳等教课方法。
※教具准备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方法 1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
比方我们要认识某个国家的国都在哪里?某两个景色区的地点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域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
所以,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 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
而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明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讲解新课]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现投影展现自学或商讨表格〔见板书设计〕。
能保证每 4~5 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疏成两大组,在教师的指引下,自主谈论,达成新知识的学习。
关于多半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能够采纳问题教课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联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发问启迪,边指引察看,边谈论填表,达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 11图略〔课本P6图 1.6〝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 1.7〝基多赤道纪念碑〞〕低、中、高纬的区分读图剖析,并联合察看地球仪谈论以下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初中经线经度教案
初中经线经度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掌握经线的基础上,了解经度的概念。
2. 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教学重点:1. 经度的概念及其划分方法。
2. 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经度的划分方法。
2. 经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一张直径30cm的圆纸。
3. 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经线的概念:经线是连接两极的半圆线,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 提问:为了区别每条经线,我们给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
那么,经度是如何划分的呢?二、新课教学1. 经度的概念教师活动:提问:什么是经度?学生回答:经度是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而标定的度数。
教师总结: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度数,以便于区分和定位。
2. 经度的划分教师活动:讲解经度的划分方法,出示地球仪和圆纸,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经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圆纸,理解经度的划分方法。
3. 经度的表示教师活动:讲解经度的表示方法,向东的经度用E表示,向西的经度用W表示。
学生活动:理解经度的表示方法。
4. 经度的应用教师活动:讲解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如经纬网定位等。
学生活动:了解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0经线,并理解其意义。
2. 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10度和西经10度,并理解其意义。
四、总结1. 经度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的度数,以便于区分和定位。
2. 经度的划分方法是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向东和向西分别划分为180度。
3. 经度在地理中的应用广泛,如经纬网定位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圆纸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经度的概念和划分方法。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地球仪上找出经度,加深了对经度的理解和记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经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讲解不够详细,需要进一步加强。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2020年10期┆59 研究 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石玉玲一、教材分析 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以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地理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必备知识。
其中经度和经线的相关知识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经纬网定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了关于地球大小形状及纬线、纬度方面的知识。
2.通过学习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3.学生识图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较弱。
三、教学目标: 1.知道经线的定义和经度的划分方法。
2.理解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变化规律。
3.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教学重点: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经度的确定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四、教法、学法:课标中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应该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这些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地理课堂,本着这些原则,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老师讲授为辅。
我采用了以课件为载体,启发点拨、设疑提问、画图指导等教法来传授知识。
学生主要以对比学习、分析归纳等学法为主。
三、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预习新课文,对相关概念有初期理解。
2.准备小地球仪。
3.课件教学辅助资源。
(二)新课导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它的伟大壮举永远记录在世界航海史上,被称为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
他虽然不能说是携经天纬地之才,但足可以称之为赋震古烁今之气。
自此以后开启了人类了解地球、探索地球的过程。
人们为了看到地球的全貌,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讲述新课之前复习相关知识。
然后出示课题: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板书),然后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讲授新课:(1)经线: 教师强调指出:本节课我们由始至终都采用跟纬线和纬度对比法学习,你们准备好了吗?接着我们先来学习有关经线的知识。
(板书)展示(课件:经线的定义),刚才,我们说过麦哲伦不能算是:携经天纬地之才,讲解“经”“纬”的含义,记住这个成语也就能在地球仪上辨别经线和纬线了,那么什么是经线要和纬线对比,然后指示图片上的经线,结合教师的手势。
七年级地理上册《经线和经度子午线》教案、教学设计
5.小组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经线与经度子午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目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实践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对地理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增强学生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2.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限,需要通过直观教具、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3.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鼓励。
4.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有待提高,需要设计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经线与经度子午线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地图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教学策略:针对性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3.教学内容:
a.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经线、经度子午线;
b.运用经线与经度子午线进行城市定位;
3.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经线、经度子午线的定义、表示方法及应用。
教学活动:采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形式,配合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经线和经度-优秀公开课
经线和经度一、学习目标:1、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
2、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三、学习难点:1、经线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自主学习(含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阅读P7图内容并结合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标度规律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__ __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___ __。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经线以东为__ ___(用字母表示),以西为___ ___(用字母表示)。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
经度之和为___ __(度)的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___ __的两个半球。
学习任务二: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弄清经纬线的区别1、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界线。
2、完成课本P8的活动题2。
【合作探究】1、观察地球仪: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________。
2、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是南半球,以北是北半球,该点是()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C、160°E、纬度0 °D、20W°纬度0°3、经度和纬度都是0 °的地方位于()A、东半球B、西半球C、南半球D、北半球4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问题:160 170A 40B 20①A、B两点的经纬度是:A__ __、B___ _ _② A、B两点在东、西半球中的哪个半球?A________、B_________。
③写出A、B两点所在的纬度范围(高纬、中纬、低纬):A________ B_________(2)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170° 170 °10°A10° B①图中A点经度是_______,B点的纬度是_________。
3、经度的教学设计
好,复习完上节课内容,我们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上有两种线,除了纬线还有经线。
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经线和经度。
第一个大问题经线。
【板书】经线和经度一、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
同学们观察地球仪,经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板书】1、形状学生:圆继续观察不同的经线,看看他们之间的长度关系是什么样子?【板书】2、长度等长学生:等长经线有多少条?【板书】3、数量经线也叫子午线,子午线的子,代表北,午代表南,子午线就是南北线,那子午线的指示方向就是南北。
给出A、B点,问:A、B谁在北边?学生:预测会说B,但事实上北极点是在最北端,因此A在北边。
【板书】4、指示方向之前我们用纬度表示纬线,那我们用什么表示经线呢?经度。
这就是要研究的第二个大问题【板书】二、经度我们把经度的起始经线规定为0度经线,这是天文学家在19世纪开年会决定统一将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作为起始经线。
就是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本初的意思就是开始的意思。
没有原因,就这么规定的。
知道经度从哪里开始,也就好理解经度的含义了。
任选某一条经线与地轴组成的平面所在平面会与0度经线所在平面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度数就是经度。
那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经度有什么特点?第一、经度的度数有什么分布规律,说出数值,让学生判断大小变化。
这是0度,这是180度,从0度经线开始向东,度数是怎样变化的?越来越大。
从0度经线开始向西,度数是怎样变化的?越来越大。
合起来说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两侧变大。
最大达到多少度?180度。
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180度。
最后在东西经180度重合。
【板书】1、经度变化规律第二,你会发现只有两条经线他的度数只对应一条。
一是0度经线只有一条,另一条是东西经180度,因为180度只对应一条经线,所以也可直接称呼180度经线。
同一个数值对应两条经线,那该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呢?分为东经和西经,我们把0度经线以东的这部分称为东经,0度经线以西的这部分称为西经,东西经用什么字母表示?用E表示东经、用W表示西经。
2.1认识地球--经线和经度教案山东省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阳谷县第一初级中学七年级地理学科教案总课时:第7课时课题第一节认识地球(3)——经线和经度课型:新授课时: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审核人:授课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掌握经线特点及经度的划分,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2,记忆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教学重点经线特点及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教学难点经线的特点及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学方法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主备内容二次备课一、互助互查预习新知一、复习提问:地球的真实形状描述: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地轴、两极、纬线及方向、纬线的特点及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划分(学生思考、回答)老师出示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导学提纲:(1)、读图2—12,掌握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读图2—13掌握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
(3)、理解经度的划分及表示方法。
(4)、读图2—12识记特殊经线的名称及度数。
二、合作探究点拨解惑1、师友释疑:观察地球仪,师友交流自学情况。
2、教师释疑:(1)经线的特点: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位置关系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出示经线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图形:(1)(2)(3)(2)经度的分布规律:度数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数向西递增的为西经。
(3)特殊经线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三、知识梳理巩固提升1、教师点拨:教师引领师友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脉络,形成知识提纲。
2、师友巩固:师友结合知识提纲查缺补漏,复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师友互相提问检查,教师抽查。
四、习题反馈学法指导1、当堂检测:师友结合教师出示的综合性练习题进行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2、拓展提高:教师出示检测题的答案,师友互批互改互进。
教师结合检测题进行重难点、易错点的讲解和学法指导。
五、归纳总结反思点评1、师友总结:师友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的互助情况进行总结、反思,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2、归纳点评:教师出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强调重难点、易错点;归纳学习本节地理知识的方法或规律;点评师友的表现。
地球仪-经线、经度教学设计和学案
地球仪----经线、经度、东西半球一、课标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度。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主要包括:经线经度的确定和特点、东西半球的划分两部分内容。
这两部分内容还是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以及与纬线纬度对比记忆理解。
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经度的划分、特点。
2、能够在地球以上判断东西半球。
教学重点:经线东西半球的判断四、教学设计:(一)课前预习学习任务一:阅读课本20-21页,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经度的划分确定。
1、在地球仪表面,连接_________并垂直于_____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方向,各条经线长度都。
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经度的起点线。
0°经线以东为_____(用E表示),以西为______(用W表示)。
2、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都组成一个_______。
经度之和为任何一个经线圈都把地球分成的两个半球。
180°E和180°W是一条经线吗?。
学习任务二:学生阅读课本21-22页,理解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_______和_______两条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质疑:预习过程中有哪些不大明白的地方,写出来,大家交流(二)课堂实施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预习交流】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本节内容主要就是对经线经度和东西半球的认识记忆,所以精讲点拨部分可安排如下: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观察纬线,明确东经西经和东西半球范围。
2、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交流加深对经线、经度的认识和记忆。
(意图:本节内容不多,主要为让学生认识地球仪,通过地球仪来记忆经线和经度)【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总结找出经线和经度有哪些特点。
初中经线和经度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经线和经度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方法。
3. 使学生能够识别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教学重点:1.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度的划分方法。
3. 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教学难点:1. 经线的定义和特点。
2. 经度的划分方法。
教学准备:1. 地球仪。
2. 一条注出经度的宽3cm的长纸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经线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让学生了解经线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5分钟)1. 向学生讲解经度的划分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经度的概念。
2. 利用地球仪和长纸条,向学生演示经度的划分过程。
3.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经度的划分过程。
三、本初子午线(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本初子午线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本初子午线的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本初子午线,让学生了解本初子午线的重要性。
四、东经和西经(5分钟)1. 向学生讲解东经和西经的概念和区别。
2. 利用地球仪,向学生展示东经和西经的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的东经和西经,让学生了解东经和西经的区别。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学生的疑惑。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张经纬网,巩固经线和经度的概念。
2. 让学生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和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经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经度的划分方法,能够识别本初子午线和东经、西经的区别。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经度的划分过程。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思考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经线的概念: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2. 经线的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3. 经线的作用:划分地球表面的经度,确定地理位置。
4. 经度的划分: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
5. 经度的变化规律: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
2. 难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特点。
2. 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
3. 设计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关注经线和经度。
2. 讲解经线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经线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讲解经度的划分和变化规律:展示经度划分示意图,讲解经度的变化规律。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模型,亲自操作,加深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
5. 案例分析:设计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经线和经度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设计一些关于经线和经度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案例,评估学生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纬线和纬度的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经线和经度教案
经线和经度教案教案标题:经线和经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够使用经线和经度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3. 掌握如何使用经线和经度来计算时区和计算时间差。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2. 地图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表4. 计算器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并向学生解释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位置如何进行准确定位。
知识讲解:1. 解释经线和经度的定义:经线是连接地球南北两极的线,也称为纬线;经度是连接地球东西两极的线,也称为经线。
2. 通过地图或投影仪展示经线和经度的分布,让学生理解它们是如何划分地球表面的。
3. 解释经线和经度的测量单位:经线的单位是度,以0°至90°的方式测量;经度的单位也是度,以0°至180°的方式测量。
4. 强调经线和经度的重要性:它们是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位置的坐标系统,帮助人们进行导航和计算时间。
示范操作:1. 选择一个地球上的位置,例如首都城市,指导学生确定该位置的经线和经度。
2. 带领学生使用经线和经度来计算时区。
解释不同经度上的时间差,并展示世界时钟以帮助学生理解。
3.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表,让他们通过计算经线和经度来确定其他地理位置,并计算时间差。
巩固练习: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使用经线和经度来确定该位置,并计算与其他地方的时间差。
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扩展活动:1. 让学生研究不同国家或城市的经线和经度,并比较它们的时区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航海和航空导航中经线和经度是至关重要的。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或工作表,评估他们对经线和经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资源:1.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软件或在线地图工具,让学生实际操作和探索经线和经度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标内容: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课标解读:要能说出经线和纬线,就要让学生明白经线、纬线的
概念和特点;要能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就要明白东西经、南北纬的
分界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
东经、西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线和纬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纬线及经线圈等知识点。
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二)“经线和纬线”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节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还较差。
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节课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
(四)学生间的差异
教学时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设计理念:
这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的原则。
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技能。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2、应用: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确定依据:教材、课标、学情和教学实践经验。
(一)教学重点
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二)教学难点
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七、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一)读图法。
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这节课的绝大多数知识的学习都需要通过读图来完成。
(二)演示法。
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线和经度。
(三)谈话法。
通过师生对话,可以指导学生读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教具地球仪经纬仪
九、课的类型:新授课
十、 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纬线导入
1、复习纬线的相关内容
2、本节我们来学习经线
活动:
1、课件展示,提出问题:观察地球仪,组内讨论: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何特点?
2、直观教具展示:
1)、利用桔子来展示经线的形状,让学生观察。
2)、利用线绳在地球仪上量取经线的长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代表总结发言。
经线特点:
(1)、形状:是一个圆
(2)、长度相等
(3)、指示南北方向
(4)、数量有无数条
承转提出问题:经线有无数条,那如何区别不同经线?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
经线标出度数,这叫经度。
它是怎样划分的?
教师讲述:东经与西经的表示及符号
练习:学生在草稿上练习书写东西经度(观察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到及时解答)
思考讨论:观察0°经线两侧数值变化有何规律?
学生代表发言: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
练习:学生练习判断东西经度
板书设计:
1、经线及特点:
2、经度的划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知识结构,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课后反思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适时引导很重要,先感性,后理性,先观察地球仪和直观教具,有了感性知识,再通过课件展示,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东、西经的变化规律,尽量使抽象知识具象化,通过直观教具演示来突破抽象的知识难点,,化难为易,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
寓教于乐,学生都在积极动脑,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学习效果就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