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质量标准》完整板式

《声环境质量标准》完整板式
《声环境质量标准》完整板式

1.2 声环境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 — 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

2008年第45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现批准《声环境质量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并由我部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 — 2008)

按有关法律规定,以上标准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以上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以上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3614076714.html,)查询。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废止。

特此公告。

2008年8月19日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防治噪声污染,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环境质量,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93)的修订,与原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扩大了标准适用区域,将乡村地区纳入标准适用范围;

——将环境质量标准与测量方法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明确了交通干线的定义,对交通干线两侧4类区环境噪声限值作了调整;

——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监测和噪声敏感建筑物监测的要求。

本标准于1982年首次发布,1993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GB 3096—93和GB/T 14623—93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7月30日批准。

本标准自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声环境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类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声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的影响,不适用于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785 声级计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

GB/T 15173 声校准器

GB/T 15190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 17181 积分评价声级计

GB/T 50280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版式设计 全套教案

课程:版式设计 系院:美术系 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09级5班 时间:2010.11—2010.12

《版式设计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01101612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Ⅰ》英文名称:Format designⅠ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64学时学分:3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Ⅰ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文字的韵律美感及书写规律;培养学生和训练学生快速设计和书写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版式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关系、设计要素及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的传达给读者。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字体设计基本概念和字体的基本功能;了解字体的发展简史及字体的类型,掌握字体绘写的基本方法与要求及字体设计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充分认识字体设计在商业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字体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该结合实践知识,分阶段、针对性的进行版式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案例。因此在课程教学的方法上,授课教师应该多准备实例素材,通过幻灯、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讲解,并通过校外课堂示范教学,使学生更直观的学习版式设计步骤。从工艺与制作能力两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文字的概述(共11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充分了文字的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1.1 由图画到字体的演变 1.2 东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1.3 西方文字的发展历史 教学重点:文字的演变 教学难点:中西方文字的演变 (三)小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字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文字创意的基本方法(共13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汉字书写的一般规律,掌握字体设计笔画结构变化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2.1 文字设计的目的和价值 2.2 文字创意设计的原则 2.3 中西文字的表征 2.4 文字创意设计的方法 教学重点:汉字的基本造型结构

版面设计教案

版面设计课程内容 报纸版面的功能 一、什么是版面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 二、报纸版面的功能 1、导读功能 2、导向功能 3、标志功能 第二节报纸版面常识 一、开张--报纸面积的大小。 二、版序--版面的先后次序。 三、版心--除去四周留的空白,一块版面上真正容纳文字与图片的区域。 四、报头--报纸第一版刊登报名与其他内容的区域。 五、报眼--又称报耳,指横排报纸报头旁边的版面。 六、报线--版心的边线。 七、报眉--指眉线上方所印的文字。 八、中缝--一张报纸相邻两块版之间的空隙。 九、头条--以横排报纸左上方、竖排报纸右上方的重要位置刊登的最重要的稿件。 十、通版--指打通报纸上同一面上相邻的两个版而形成的版。 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指版面特有的表现手段。版面语言的基本形式包括:版面空间、编排手段、版面的布局。编排手段

编排手段是安排版面所采用的物质手段,是版面语言的一种基本形式。版面编排手段包括字符、图像、线条、色彩。 1、字符。字符是报纸传递信息的主要符号。在版面编排中,字符的变化主要看字体与字号。 2、图像。指报纸上通过摄影或绘画所显示的形象,包括照片、绘画、图表、有美术装饰的题头、栏头、版头,以及报花等。 3、线条。分水线与花线两类,水线又有正线(细线)、反线(粗线)、正反线(一粗一细两行平行线)、双正线、双反线、曲线和点线。花线是有花纹图案的线条。线条具有强势作用、区分作用、结合作用、表情作用、美化作用。 4、色彩。在现代彩色报纸上,色彩最具有强势作用,并能够确定报纸的基调,塑造版面风格。 第三节版面设计的基本形式 一、从内容组织角度划分的基本形式 1、综合式--稿件多,报道面广,并不有意突出内容的主次之分。 2、重点式--有意突出某一部分的内容,形成版面重点。 3、集中式--用整个版面或者版面的绝大部分刊登有关同一主题的稿件。 二、从形式设计角度划分的基本形式 1、规则对称式--以版面的垂直中分线为对称轴,左右两边完全对称。 2、非规则对称式--不对等的对称形式。主要有上下对称与对角对称两种。 3、齐列式--用某种统一的方式整齐地排列稿件,版面整齐划一。 版面构成法则 ﹝一﹞大小的对比 大小关系为造形要素中最受重视的一项,几乎可以决定意象与调和的关系。大小差别少,给人的感觉较沈着温和,大小的差别大,给人的感觉较鲜明,而且具有强力感。 ﹝二﹞明暗的对比 阴与阳、正与反、昼与夜等等,如此类的对比语句,可使人感觉到日常生活中的明暗关系。初诞生的婴儿,最初在视觉上只能分出明暗,而牛、狗等动物虽能简单识别黑白,可是,对彩度或色相却无法轻易识别,由此可知,明暗﹝黑和白﹞乃是色感中最基本的要素。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楼梯板及平台板配筋图完整版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楼梯板及平台板配筋 图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六、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楼梯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一、设计资料 建筑设计 1、楼梯间建筑平面,开间:3300mm。进深:4800mm。 5楼梯形式尺寸:双跑楼梯,层高4600mm,踏步采用180mm×270mm,每层共需4600/180=25步。如图建筑图中所示。 二、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楼梯 1、楼梯梯段板计算: 混凝土采用C20,单d≤10mm时,采用Ⅰ级钢筋;单d≥12mm时,采用Ⅱ级钢筋, fc=9.6kN/mm2,fy=210 kN/mm2 2假定板厚:h=l/30=2700/30=90mm,取h=100mm。 3荷载计算(取1米板宽计算) 楼梯斜板倾角: a=tg-1(180/270)=26.530 cosa=0.895 恒载计算: 踏步重(1.0/0.3)×0.5×0.15×0.3×25=1.875 kN/m

斜板重(1.0/0.895)×0.1×25=2.8kN/m 20mm厚面层粉刷层重: [(0.3+0.15)/0.3]×0.02×20×1.0=0.6kN/m 15mm厚板底抹灰: (1.0/0.895)×0.015×17=0.32kN/m 恒载标准值 gk=1.875+2.8+0.60+0.29=5.57 kN/m 恒载设计值 gd=1.2×5.57=6.68 kN/m 活载计算: 活载标准值 Pk=2.5×1.0=2.5 kN/m 活载设计值 Pd=1.4×2.5=3.5 kN/m 总荷载设计值 qd=gd+pd=6.68+3.5=10.18kN/m (3)内力计算 跨中弯矩:M=qdl2/10=10.18×2.72/10=7.42 kN.m (4)配筋计算(结构重要系数r =1.0) h0= h-20=100-20=80mm ɑs=r 0M/(fcbh 2)=1.0×7.42×106/(9.6×1000×802)=0.12

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环保法中“环境”定义: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 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 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SO14001标准(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定义: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境质 量标准(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是为了保障人体健康、维护生态环境、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而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 作出的限制性规定。 环境质量:表述环境优劣的程度。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体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按不同的要 素可以分为: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等环 境标准。为了保护人体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环境中污染物(有害成分)的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阀值和技术规范。 环境质量标准有哪些? 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污染物(或有害因素)容 许含量(或要求)所作的规定,是衡量环境是否受到污染的尺度,是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和制订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按环境要素分,有水质量标准、大气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和生物质量标准四类,每一类又按不同用途或控制对象分为各种质量标准。 水质标准 水质量标准是对水体中污染物和其它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按水 体类型可分为地面水质量标准、海水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等;按水资源 的用途可分为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渔业用水水质标准、农业用水水质标准、

文字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何谓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版式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诸如广告、包装、报纸、杂志、书籍、宣传手册、CI、网页设计等(见图)。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让设计者能更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主题思想表达的版式创意设计,使版式设计更有情趣、更富内涵、更显新颖。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环境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及大气污染警报标准等。按其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系以保障人体健康和一定的生态环境为目标而对各种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的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及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行依据。 制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首先要考虑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这一大气质量目标,为此需综合这一目标的污染物容许浓度。 目前各国判断空气质量时,一般多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63年提出的的空气质量四级水平。 一级:在处于或低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不到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包括反射性或保护性反应) 二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人的感觉器官有刺激,对植物有损害或对环境产生其他有害作用。 三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可以使人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衰退,引起慢性病或生命缩短。 四级:在达到或高于所规定的浓度和接触时间内,对敏感的人发生急性中毒或死亡。 其次,要合理地协调与平衡实现标准所需的代价与社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为此需进行损益分析,以求得为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投入的费用最少,收益最大。此外,还应遵循区域差异的原则。特别是像我国这样地域广阔的大国,要充分注意各地区的人群构成、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差异性。因此,除了制定国家标准外,还应根据各地区的情况,制定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为了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大气质量状况以及对大气环境进行必要的管理,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发了有关的大气质量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1982年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82),1996年又作了修订(GB 3095-1996),它是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这个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系以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而对从污染源排人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所作的限制规定。它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实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 要控制大气污染,必须制定污染气体的排放标准及其相应的法规和监测手段。但是对污染气体排放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各国的环境政策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目前在排放标准的制定上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则:一种原则是制定一个减少污染气体总排放量的总目标,以此为基准制定排放标准,在技术上则必须去寻找、采用和发展符合排放标准的方法,这是技术强制法,是高标准的,德国、奥地利和瑞典采用这个原则;另一种原则是选择现有的、合适的降低污染气体的技术,根据现有技术能达到的水平来制定排放标准,英国就是采取这个原则。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方案是,根据

版式设计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课程名称:版式设计课程编号:0042051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授课班级:02级艺术设计(1)班授课学期:04-05第1学期授课学时:48学时 总学分: 2.5学分授课教师:邱红 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课程编号:00420510 1. 学分: 2.5 2.适用专业:艺术设计 3.总学时数:48 4.实验课时:4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 1、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2、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3、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楼梯板及平台板配筋图

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楼梯板及平台板配筋图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六、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楼梯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 一、设计资料 建筑设计 1、楼梯间建筑平面,开间:3300mm。进深:4800mm。 5楼梯形式尺寸:双跑楼梯,层高4600mm,踏步采用180mm×270mm,每层共需4600/180=25步。如图建筑图中所示。 二、结构设计采用板式楼梯 1、楼梯梯段板计算: 混凝土采用C20,单d≤10mm时,采用Ⅰ级钢筋;单d≥12mm时,采用Ⅱ级钢筋,fc=9.6kN/mm2,fy=210 kN/mm2 2假定板厚:h=l/30=2700/30=90mm,取h=100mm。 3荷载计算(取1米板宽计算) 楼梯斜板倾角: a=tg-1(180/270)=26.530 cosa=0.895 恒载计算: 踏步重(1.0/0.3)×0.5×0.15×0.3×25=1.875 kN/m 斜板重(1.0/0.895)×0.1×25=2.8kN/m 20mm厚面层粉刷层重: [(0.3+0.15)/0.3]×0.02×20×1.0=0.6kN/m 15mm厚板底抹灰: (1.0/0.895)×0.015×17=0.32kN/m

恒载标准值 gk=1.875+2.8+0.60+0.29=5.57 kN/m 恒载设计值 gd=1.2×5.57=6.68 kN/m 活载计算: 活载标准值 Pk=2.5×1.0=2.5 kN/m 活载设计值 Pd=1.4×2.5=3.5 kN/m 总荷载设计值 qd=gd+pd=6.68+3.5=10.18kN/m (3)内力计算 跨中弯矩:M=qdl2/10=10.18×2.72/10=7.42 kN.m (4)配筋计算(结构重要系数r =1.0) h0= h-20=100-20=80mm ɑs=r 0M/(fcbh 2)=1.0×7.42×106/(9.6×1000×802)=0.12 ξ=1-(1-2ɑs)0.5=0.1282 As= fcbh ξ/fy=9.6×1000×0.1282×80/210=468.85mm2 受力钢筋选用10@150(As=604 mm2) 分布钢筋选用6@300 2、平台板计算 (1)荷载计算(取1米板宽计算) 假定板厚80mm,平台梁TL-1截面尺寸200×300mm,TL-2截面尺寸为150×300mm。 楼梯板及平台板配筋图 恒载:平台板自重 0.08×1.0×25=2 kN/m 20mm厚抹面: 0.02×1.0×20=0.4kN/m

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

1、建设项目概括 甘肃金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兰炭气、焦炉气、电石气综合利用年产8万吨液化甲烷项目投资42155.0万元,利用金昌日升隆化工有限公司产生的兰炭尾气并依托丰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Kt/a合成氨装置预处理后的焦炉气、电石气,经变压吸附后生产80Kt/aLNG产品,同时为丰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Kt/a合成氨装置提供原料气。从而实现了生产装置所用原料的大突破,使得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在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变废为宝,解决了园区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1)项目名称 兰炭气、焦炉气、电石气综合利用年产8万吨液化甲烷项目; (2)建设单位 甘肃金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建设地点 拟建项目位于河西堡镇化工集中区,厂区北侧为甘肃丰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西北侧为鑫华焦化有限公司厂区,东南侧为金泥水泥厂。 (4)建设性质及总投资 本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项目总投资42155.0万元。 (5)建设规模 拟建项目新建兰炭气柜一座、变温吸附车间、变换车间、变压吸附车间、净化车间、深冷分离车间及产品LNG储罐等主体工程内容和配套的办公生活设施,投入运营后达到年产LNG8万吨的规模。 (6)产品方案 本项目年生产LNG 8.0万吨。 LNG产品目前没有国家标准,项目LNG产品部分参照执行《液化天然气一般特性(GB/T19204-2004)》的技术规格。 (6)建设内容 项目组成以及建设内容见表1:

表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中鼓励类中第三十八项“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综合利用”中的第15项“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3、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功能区划 ①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依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本项目位于大气环境二类区域内。 ②声环境功能区划 河西堡镇对产业园拟建地区未进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依照《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规定,该区域是以工业生产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应属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 (2)现状环境质量及评价

《版面设计》课程教案

《版式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任务: 1、教学目标和任务: 版式设计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视觉要素、构成要素,编排设计表现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设计要素及其构成规律与方法,以及各种应用性设计的形式特点,使学生能够进行具有感染力的版式设计,从而使作品的内容更清晰、更有条理地传达给读者。 2、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本课程核心内容是视觉思维方式引导下的形式语言研究与训练。 1)视觉思维的训练—-讲授视觉思维的基本理论,分析编排设计的视觉要素,培养以视觉方式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习惯与能力。 2)形式语言的训练—-了解编排设计表现的形式语言,掌握运用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描述、重构的方法。 3)表现手法的训练—-了解视觉语言形式表现的多种手法,自如运用多种体裁、材料、媒介、技法、效果。 教学内容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要素提取与方法归纳,体现编排设计的内在形式元素建构,在内在规律与系统方法叙述中,实现理性分析与感性实践的融合。以此为出发点,强化课程的功能,整合课程的结构,选择课程的内容,优化课程的课题。 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组织方式之一: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每位任课教师自行设计课题,形成各具特色的内容与作业方式,他们之间所形成的差异,正是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可供比较与选择的空间。 组织方式之二: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设计10-12个课题以系列课题的方式建构出“一体化课程”,以课题之间的串联关系形成内部结构,将一定的内容—知识以课程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以此打破原来分离、琐碎的片断知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编排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性教学是通过课题练习体现的,而教学的设计思想及方法就充分体现在课题设计的思维路径与方法中,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效果。 1、过程性与生成性: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 2、思辨性与分析性:通过教学,尤其是课题的引导,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 3、认知性与开发性:通过教学,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4、民族性与时代性: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把握时代精神,从中外优秀民间、民族文化中汲取设计营养。 5、结合各级专业设计展览,鼓励并指导学生开展专业设计创作,踊跃参展,近年来有多幅作品获各类奖项,成果丰硕,在本省以及周边省份同类高校中特色显著。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突显课题设计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课题的方式、资源、线索、内容、媒介、程序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以分解与综合、趣味与理性、发散与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新华网2001.05.23 15:38:3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 1 主题内容与达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按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土壤主要性质,规定了土壤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浓度指标值及相应的监测方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2 术语 2.1 土壤: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2.2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旨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借静电引力而对溶液中的阳离子所吸附的数量,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防离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3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和标准分级 3.1 土壤环境质量分类 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 Ⅰ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Ⅱ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Ⅲ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土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值土壤和矿产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3.2 标准分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持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二级标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土壤限制值。 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 3.3 各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Ⅰ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 Ⅱ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准;Ⅲ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4 标准值 本标准规定的三级标准值,见表1。 表1 土壤环境质理标准值mg/kg 级别土壤pH值一级二级三级 项目自然背景<6.5 6.5~7.5 >7.5 >6.5 镉≤0.20 0.30 0.60 1.0 汞≤0.15 0.30 0.50 1.0 1.5 砷水田≤15 30 25 20 30 旱地≤15 40 30 25 40 铜农田等≤35 50 100 100 400 果园≤—150 200 200 400 铅≤35 250 300 350 50 铬水田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UDC551 510.4? GB 3095-82 (1982年4月6日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发布1982年8月1日实施)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大气环境。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 1.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127;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2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下表。

污染物名称浓度限值,毫米/米3 取值时间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总悬浮微粒日平均* 0.15 0.30 0.50 任何一次** 0.30 1.00 1.50 飘尘日平均0.05 0.15 0.25 任何一次0.15 0.50 0.70 年日平均*** 0.02 0.06 0.10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 0.15 0.25 任何一次0.15 0.50 0.70 氮氧化物日平均0.05 0.10 0.15 任何一次0.10 0.15 0.30 一氧化碳日平均 4.00 4.00 6.00 任何一次10.00 10.00 20.00 光化学氧化剂(O3) 1小时平均0.12 0.16 0.20 注:*“日平均”为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不许超过的限值。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超过的浓度限值。不同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超过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超过一次以上。 2大气环境质量区的划分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 2.1根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确定大气环境质量 分为三类: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2.2一类区由国家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围由当地人民政府划定。 2.3各类大气环境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

版式设计教学大纲

《版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原则 通过本课程教学,明确版式设计原理在设计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注重设计前沿理论的研究和开发,是对学生艺术潜质、思维方式、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开发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搭建完备的设计理念构架、构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自觉地运用版式设计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同时,本课程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潜能,在艺术设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从认识自我到超越自我,成为时代需求的艺术设计人才。 本课程将积极组织并参与设计实践以及各种设计、创意大赛,使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严格的基础训练和设计实践,使学生建立和掌握版式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并自如运用于艺术设计活动的各个领域。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以案例分析为主,通过对优秀版式设计作品剖析和模仿,引导学生建立版式设计的整体概念。 2、强调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确定专题性课题设计及组织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在实战训练中熟练掌握设计原则。 三、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文字、图形、色彩三要素的构成关系,通过课题设计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 难点是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之间整体与局部的构成关系。 四、本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概念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构成元素进行整体设计的概念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导入 第二节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1、传统中国书籍的版面术语名称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设计特征

第二章版式设计原则 [知识点提示] 版式设计整体概念理解 [重、难点提示] 建立对版式整体设计的意识 第一节整体性原则 1、主次分明 2、分类编排 3、设计元素处理 第一节简洁性原则 第三章版式设计原理 [知识点提示] 设计原理 [重、难点提示] 黑、白、灰与点、线、面的整体布局关系,协调性与空间第一节分类 1、同类合并原则 2、确定中心内容 3、邻近原则 第二节分区 1、黑、白、灰关系 2、面的构成 3、空白空间 第三节分栏 1、网格构成 2、版式设计中的线 3、重复原则 阶段性小结与讲评 第四章文字的编排设计 [知识点提示] 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编排 [重、难点提示] 标题、副标题与正文在编排中的关系、文字易读性 第一节字体 1、宋体 2、黑体 3、文艺复兴字体 4、巴洛克字体

版式设计教案内容

课程名称:第一章版式设计的概述 教学目的:(1)了解版式设计的目的 (2)理解版式设计的相关原则 (3)掌握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教学要求: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教学重点: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教学难点:字体、行距、字距。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图片分析并使学生展开对版式设计目的的讨论。 教学用具:幻灯片,黑板 教学课时: 4课时 参考书目:1、《版式设计原理》佐佐木刚土著,武湛译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年版 2、《版式设计》贺鹏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版 教学过程: 一、首先介绍课程的性质,通过看一些设计图片来引申出版式设计的目的与 概念。 二、深入教学,请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谈谈对版式设计的认识,并思版式 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三.在对版式设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思考并总结版式设计的原则。课程作业:上网搜索2个优秀的和2个不好的版式设计,并给予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目的 版式设计是一门特殊而关键的课程,更大程度上它又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以后的招贴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以及一切需要通过平面来表达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主要是关于版式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法则和审美把握,它是一门认识课程而不是技法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是要理解版式设计的基本原则,掌握版式的设计法则;二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审美结构;三是要训练学生和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是要养成学生的动手习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这就是版式设计的教学目标。 版式设计随着时代的进步,它能体现出文化传统、审美观念和时代精神风貌等,被广泛地应用于广告、书刊、包装、装潢、展机、机构视觉形象和网页等传播领域。 1、有效提高版面的注意值 当纷繁复杂的视觉信息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哪些信息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去接受呢?哪些版式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呢?很显然,那些美感突出,对比强烈的画面更引人注目。现代版式设计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编排,而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人们的视觉习惯不断改变,设计师的观念也不断更新,新的版式效果不断呈现。那些形式独特、美轮美奂、现达完善的画面让人们过目不忘,注意值当然得到大大的提高。 2、有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 版式设计本身并不是设计师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为了更好地传递信息的手段。凡是成功的版面,首先必须明确表达目的和主题思想,还要有上佳的创意策划和表现手法,做到主题鲜明、形象突出、美感强烈。在若干复杂纷乱的信息,无法让我理解,如果通过版式的精心设计,把各种元素根据特定内容进行组合排列,既可以使画面形式更加服从内容,提高信息的传达效果和效率,使版面更加风趣,富有内涵。 3、强化传达效果的持续留存 当今视觉传达设计大多都带有商业色彩,主要宣传的是企业及品牌形象。因此如何让企业形象得到很好的传播和留存是许多设计师强调的重点。因此说优秀的版式设计,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使画面生动、有趣、幽默,这样能够深度刺激大脑皮层,保持信息的持续留存。

板式楼梯配筋计算实例.

9 板式楼梯设计 9.1 楼梯建筑设计 (1)楼梯甲(净面积3350×7150)、楼梯乙(净面积3325×7150)、楼梯丙(净面积3350×7150)计算(梯段宽取1600mm ): 设h =150mm ,N=1503900 =26, 2h +b =600~620mm 且h +b ≈450mm ,取b =300mm 。 平台宽度≥900+300=1200,取1700mm 。 第一梯段:7150-1700-900=4550mm 4550/300=15.2,取15步。 平台实际长度=300×15=4500mm 首层平台高度=150×16=2400mm 平台梁下与室内地面净高差2400-400=2000mm , 满足平台下过人要求净高≥2000mm ,故无需降低平台梁下地面标高。 第二梯段:踏步数26-16=10,踏面数9。 水平长度=300×9=2700mm 。 二层以上每跑梯段踏步数相等26/2=13,水平面长度=300×12=3600mm 。 核算首层中间平台到二层平台底的净高(3.9+1.95)-2.4=3.45m > 2.2m ,满足要求。 (2)楼梯丁(净面积6950×7150)计算(中间梯段宽取3000mm ,两边梯段宽取1800 mm ): 设h =150mm ,N=1503900 =26, 2h +b =600~620mm 且h +b ≈450mm ,取b =300mm 。 平台宽度≥900+300=1200,取1900mm 。 第一梯段:7150-1900-600=4650mm 4650/300=15.5,取15步。

平台实际长度=300×15=4500mm 首层平台高度=150×16=2400mm 平台梁下与室内地面净高差2400-400=2000mm , 满足平台下过人要求净高≥2000mm ,故无需降低平台梁下地面标高。 第二梯段:踏步数26-16=10,踏面数9。 水平长度=300×9=2700mm 。 二层以上每跑梯段踏步数相等26/2=13,水平面长度=300×12=3600mm 。 核算首层中间平台到二层平台底的净高(3.9+1.95)-2.4=3.45m > 2.2m ,满足要求。 9.2 楼梯斜板设计 以下均以楼梯甲的设计为例。 考虑到第一跑楼梯梯段斜板两端与混凝土楼梯梁的固结作用,斜板跨度可按净跨计算,对斜板取1m 宽作为其计算单元。 (1)确定斜板厚度t ,斜板的水平投影净长l 1n =300×12=3600mm 斜板的斜向净长l′1n =mm l n 4027894 .03600 300150/3003600cos 2 21== += α 斜板厚度t 1 =n l 1 )30 1 ~251( '= (134~161)mm,取板厚t 1 =140mm (2)荷载计算,楼梯梯段斜板的荷载计算列于下表(取1m 宽的板带作为计算单元): 表9-1 楼梯梯段斜板的荷载计算表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从今日起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记者就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标准修订相关问题,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负责人。 1. 请介绍一下《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背景,目前修订工作进展如何? 答:我国首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自1982年制定并发布实施以来,较好地适应了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管理的需求,为引导大气污染治理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2.45%和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了26.3%和12%,全国82.8%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上述成绩的取得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大气环境形势的变化和现有标准的局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是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和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O3和PM2.5污染加剧,在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需要尽快修订。二是依据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我国部分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现行标准中分区分级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部分污染物项目有待调整,限值有待修订,数据有效性规定有待收紧,部分监测分析方法也需更新。目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拟正式致函相关单位再次征求意见,同时在《中国环境报》和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上全文刊登,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就《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 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根据哪些原则和条件制定出来的?与其他国家和WHO的原则是一致还是有所不同? 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成果为科学基础制定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为最主要目标,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物质财富;二是充分考虑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三是考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阶段性管理目标,与现行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相衔接;四是监测技术、设备和技术保障能够实现大规模、长期连续监测。实际上,其他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也是按照上述基本原则进行的,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工作思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较现行标准有哪些变化? 答:与现行标准相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主要有三个方面突破:一是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方案,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二是完善污染

《版式设计与编排》教案

一、课程进度计划表 二、教案正文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念 1.教学目的:通过理论传授使学生了解版式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视觉表达语言,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及传统中国书的版式设计形式。 2.教学重、难点:(1)重点:版式设计概念的理解;(2)难点:传统中国书的版式。 3.教学方法、手段:教师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当堂测验(√),提问式教学(√),实验(√)。 [课程导入] 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这些要素有什么用? 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 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 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 一、什么是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艺术设计专业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