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长曲线之测定

合集下载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微生物实验报告: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微生物实验报告: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菌种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期(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

本实验才用比浊法,由于细胞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对应的培养时间做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和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其计算公式为:G=(t2-t1)/[(lgW1-lgW2)/lg2]式中t2和t1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对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或OD。

三、实验器材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培养基(100mL/250mL三角瓶×10瓶/大组):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无菌1000ul吸头若干,无菌5000ul吸头若干,比色皿10个及共用参比杯一个,培养箱3台,722s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活化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接种6人大组分为3个小组,按表1接种。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七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0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篇一:细菌生长曲线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

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1.实验材料(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三角瓶x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各一支);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1000μl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实验报告)个;1ml或4ml 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整理版)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整理版)

一原理:
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二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
2.1种子液制备
取菌斜面菌种各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LB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2.2接种培养
用1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1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N个三角瓶中,于37℃下振荡培养。

2.3 生长量测定
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600值作为起始点。

开始培养后,每小时吸取测定一次OD600值。

(注: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600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600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600值。


三结果
将测定的OD值填入下表:。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测定方法
二、间接法:与微生物生长量平行的生理指标很多,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适当选用。

如测含氮量(一般霉菌的含氮量为其干重的6.5%,含氮量乘以6.25为粗蛋白含量),还有如测含碳量以及测磷、DNA、RNA、ATP、DAP、几丁质或N-乙酰胞壁酸等含量等。

具体测定时你还要得查点相关资料。

请问各位大侠放线菌生长曲线改怎么测呢?谢谢!
三角瓶摇床生长发酵,加入足量的玻璃珠不让菌体长成团状,使菌体均匀分布在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析。

用分光光度计测定OD值即可。

如果菌体浓度过大可先稀释后在测OD值!波长大概在600nm左右!
一般情况下,形成菌丝的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取培养液离心收集沉淀(工业上通常3000~4000rpm,10min),测沉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也有称量菌丝体干重的。

楼上的说的方法不能符合发酵过程的真实情况。

另外不同的菌测定OD使用的波长不同。

大肠杆菌是600nm。

使用波长的选择应该跟菌的大小及形态有关。

这方面有一篇文献,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查询一下。

其实放线菌要看哪些属了,有些属容易产生菌丝,而有些属不产生菌丝球。

本人在做课题的时候就筛选得到一株放线菌,属于北里孢菌属,在摇瓶发酵和发酵罐中发酵时,就没有菌丝球的产生,所以我在实验时就采用测量OD660的方法来测定生长情况的。

但我也做过链霉菌菌的发酵,链霉菌很容易产生菌丝球,我所采用的是称干重法做的。

所以我觉得楼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确定你的实验应该采用哪种测量方法了。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精品]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细菌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控制细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本次实验将介绍如何通过外观观察、菌落计数及测定细菌生物量的方法,获得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

实验步骤:一、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1、选取一种细菌菌株,本次实验选择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2、配置好液体培养基,一般为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等;3、消毒好实验室的工作台面及实验仪器;4、准备好移液管、试管、比色管和加热消毒的线圈镊子等实验用具。

二、制备不同浓度的菌液1、挑选一根菌棒,从培养基上接入一些带有细菌的菌落,将菌落均匀涂抹于培养基表面;2、将含有细菌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摇床中,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3、当细菌生长至一定程度(一般在对数生长期)时,用无菌的移液管,在培养基中取出一定量的菌液;4、分别将不同体积的菌液加入到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制备成不同浓度的菌液。

三、测定不同浓度菌液对应的OD600值1、将制备好的不同浓度菌液放入洗涤过的比色管中;2、由于细菌太小,肉眼观察不能得出其数量的增多或减少,因此需要使用分光光度计在600nm处测量各个浓度的菌液的吸光度(OD)值;3、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计算OD600;4、根据OD600值和菌液中细胞数量的线性关系,可通过OD600值推算出细胞数。

2、每隔2-3个小时,取出一定量的菌液,测量其OD600值,记录下菌液对应时间的值;3、采用计数培养法,每隔一定时间取出一定体积的菌液,进行菌落数的计数;4、利用OD600值曲线和菌落数曲线绘制出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期间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防止细菌的外界感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实验者需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及实验服,以免对人体造成伤害;3、制备好菌液后需要及时放置在摇床中,防止菌落外的细菌感染进去;4、测量OD600值时比色管必须清洗干净,用甲醇或无菌去离子水。

实验4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4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4、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的特征,认识微生物在一定条 件下生长繁殖的规律。
2.掌握用细菌悬液的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 法。
3.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及接种方法。
二、 实验内容
测定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的生长曲线
三、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一定条件 下培养,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培养时间作横坐 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
测定(OD)
每小时吸取200ul培养液到2800ul蒸馏水中摇匀, 以蒸馏水为对照,选420nm波长进行光密度(OD值) 的测定(注意应测定0h的光密度值)。
每台分光光度计固定在1个参比杯,每人只能在同 一台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注意波长调好后,不要动 波长旋钮)。
六、结果与讨论
1)绘制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在两种接种方法下的生长曲线。 (标出生长曲线中四个时期的位置和名称) 2)为什么用比浊法测定的细菌生长只是表示细菌的相对生长 状况? 3)生长曲线中为什么会出现稳定期和衰退期?在生产实践中 怎样缩短延迟期?怎样延长对数期及稳定期?怎样控制衰退期? 4)接种时种子在什么条件下为宜,液体种子比斜面种子为什 么优越?
• 将所测的光密度值(OD)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 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注意:由于 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的总数,包括活菌与死菌所测 的生长曲线衰亡期不明显)。
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图 Ⅰ.延滞期,Ⅱ.指数期,Ⅲ.稳定期,Ⅳ.衰亡期
四、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
仪器: 摇床、分光光度计、取液器。
微生物材料 大肠杆菌菌液、枯草杆菌菌液
培养基 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
用具 玻璃比色皿,三角瓶,酒精灯,接种环。

细菌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际
实验原理(分光光度计与比浊法)
朗伯-比尔定律 A=-lg(I/I。)=-lgT=kLc
比浊法虽只能测相对数量,但便捷。某些情况 下,我们重在数量的变化而不在数量本身
三、实验内容
1、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2、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与绘制
四、实验材料
1. 试剂
蛋白胨、氯化钠、酵母浸粉等。 2. 仪器 托盘天平、高压蒸汽灭菌锅、分光光度计、恒温箱、恒温振荡 器。 3. 玻璃器皿 试管、烧杯、量筒、锥形瓶、培养皿、移液管等。 4. 其它物品
药匙、称量纸、pH试纸、记号笔、棉花、纱布、耐高温皮筋、 报纸等。
恒温振荡器(摇床)
五、实验流程
接种→培养→取样→比浊
★实验安排(4人一组) 第一组:LB 培养基,1:100
第二组: LB 培养基,1:50
第三组: LB 培养基,1:20 第四组: LB 培养基,1:100 第五组: LB 培养基,1:10 第六组: LB 培养基,1:5
二、实验原理
理想中生长曲线
1.4 1.2 1 0.8 0.6
0.4
数 量
n y=2
0.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
理想中生长曲线
1.4 1.2 1 0.8 0.6
0.4 0.2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时间
八、讨论
1.接种龄如何影响大肠杆菌生长?
2.培养基营养成分/浓度如何影响大肠杆菌生长? 3.实验为何观察不到稳定期和衰退期? (请3选1,作答在实验报告上)
★实验安排(4人一组) 第一组:LB 培养基,1:100
第二组: LB 培养基,1:20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测定细菌繁殖的代时;2. 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接种方法;3. 反复练习无菌操作技术;4. 了解不同细菌,不同接种方法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速度的不同;5. 掌握利用细菌悬液混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的方法二、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规律性,如以细菌的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成为生长曲线(如图一)。

图一 微生物生长曲线示意图单细胞微生物的发酵具有四个阶段,即Ⅰ调整期(延滞期)、Ⅱ对数期(生长旺盛期)、Ⅲ平衡期(稳定期)、Ⅳ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的动态。

不同的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

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OD600)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定的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 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2lg /)lg (lg 1212W W t t G --=式中t1和t2为所取对数期两点的时间;W1和W2分别为相应时间测得的细胞含量(g/L )或OD 。

三、 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及平板;2.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培养基3.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ul, 1000ul 各一支);培养箱, 摇床,722s分光光度计;4.实验用具:无菌1000ul吸头80个;无菌5000ul吸头2个;比色皿9个+共用参比杯一个.四、实验步骤1.准备菌种:将细菌接种到牛肉膏蛋白胨葡萄糖三角瓶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8h,另外准备单菌落平板各1块2.分为三个小组:第(1)小组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3.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取5.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200rpm第(2)小组取一个大肠杆菌菌落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大肠杆菌菌液接种到100ml培养基,37 ℃ 110rpm取1.0ml大肠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第(3)小组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0 ℃ 200rpm取1.0ml枯草杆菌接种到100ml培养基, 37 ℃ 110rpm每培养一小时取样一次(2.5h,3.5h加测1次). 对照组测量起始pH,所有瓶子测量发酵9h结束测pH.3.测量:选用600nm波长,以蒸馏水作为参比,开始培养前测定每组培养液的OD值作为起始点。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

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一、本文概述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细菌的生长规律、生长环境、生长条件以及生长过程中的代谢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等方面,以期为提高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菌生长曲线的定义、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详细阐述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设置、实验过程的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实验条件的选择与优化。

实验条件是影响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结果的关键因素,包括培养基的成分、温度、pH值、接种量等。

本文将通过对比实验和数据分析,探讨不同实验条件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影响,从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组合。

本文将总结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细菌生长曲线测定的实验方法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细菌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二、细菌生长曲线的理论基础细菌生长曲线测定实验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描述了微生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生长规律,其中包括细菌生长曲线的形成机制。

细菌生长曲线是反映细菌群体生长状态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细菌生长曲线的分析,可以了解细菌生长的不同阶段,以及影响细菌生长的各种因素。

细菌生长曲线通常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在延迟期,细菌适应新的生长环境,进行必要的代谢准备,此阶段细菌数量增长缓慢。

进入对数生长期后,细菌以指数方式迅速增长,这是细菌生长最为旺盛的阶段。

稳定期时,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细菌增长速率逐渐减缓,细菌数量趋于稳定。

进入衰亡期,细菌由于营养物质的耗尽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生长速率急剧下降,细菌大量死亡。

生长曲线的测定

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日期:2017.11.1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测定细菌生长曲线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的特点,综合训练微生物实验的基本实验技能。

2.巩固培养基的配制、灭菌、仪器的包扎、倒平板。

3.掌握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

二.实验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一定时间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数量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将每一种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延迟期:又叫调整期。

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

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延迟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

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生长期:又称指数期。

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

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

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

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细菌浓度达到最大即环境最大容纳量。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过氧化物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

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孢等。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研究细菌生长过程中数量的变化规律的重要实验方法。

通过测定不同时间点上细菌的数量,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生命周期以及适宜生长环境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步骤,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首先,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实验需要准备培养基、平板、试管等实验器材,以及待测的细菌样品。

将培养基倒入平板中,使其均匀地附着在平板表面上。

取一定量的细菌样品,接种在试管中的培养基中,然后将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中。

在不同时间点上,分别取出试管,通过将样品进行稀释后在平板上接种细菌来测定其数量。

通过计数细菌在平板上形成的菌落数,我们可以得到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细菌生长曲线通常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亡期。

在潜伏期,细菌数量较低,适生环境适宜时,细菌开始繁殖。

进入指数期后,细菌数量呈指数增长,繁殖速度较快。

在平稳期,细菌数量达到平衡,新生细菌数量与死亡细菌数量相等。

最后,在衰亡期中,细菌数量逐渐减少。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着重要意义。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可以获得细菌的生命周期信息,了解其生长特性和繁殖机制。

这对于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药物敏感性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测定细菌生长曲线还可用于评估食品、水源等环境中的细菌污染情况,为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可用于制定细菌培养条件和控制措施。

通过了解细菌的繁殖速度和繁殖条件,我们可以优化培养条件以提高细菌产量,或者通过调节环境因素来控制细菌的滋生。

此外,在药物研发和微生物工程中,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可以评估抗生素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药物毒性及其机制,为药物设计和微生物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综上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是一项生动、全面且具有指导意义的实验方法。

通过测定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了解细菌的生长特性、繁殖机制和生命周期等信息。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

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2、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1cm),恒温摇床,无菌吸管(5mL),大试管,三角瓶(250mL)。

四、实验流程标记→接种→培养→测定五、操作步骤1、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2、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培养10~12h)转入盛有6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加至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3、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00~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4℃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简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实际意义

简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实际意义

简述细菌的生长曲线及其实际意义试验一,细菌的生长曲线实验目的:通过生长曲线测量、培养细菌,获得在不同时间的实际菌数,从而了解细菌的繁殖特性。

方法与步骤:一、选取适当大小的烧杯三只(直径30cm,高20cm)。

分别注入75%的酒精10ml,然后分别加入3、 5ml、 1ml的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再分别加入等量的接种培养液,每只容器的液面高度约为容器的1/2。

另取3mL无菌蒸馏水分别加入到第三只烧杯中。

二、用弯曲的玻璃棒轻轻搅拌,使葡萄糖充分溶解。

取出一只稍冷却的烧杯,迅速将此烧杯倒扣于平皿上。

另取一只稍冷却的烧杯,迅速将此烧杯倒扣于平皿上,这样依次重复三次。

三、平板打开后,待其自然冷却至37 ℃左右时,制成细菌平板。

并计算各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该菌种生长的曲线。

四、将各菌种稀释液均匀地分成相等的两组,分别设置5个对照组,每个对照组不变。

各组之间按照表1的比例配成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对照培养基,即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对照组5。

把一支大烧杯中加满酒精,分别加入2。

0mL、 2ml、 1。

5ml、0。

8ml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并分别加入等量的接种培养液,每只容器的液面高度约为容器的1/2。

另取3mL无菌蒸馏水分别加入到第三只烧杯中。

二、用弯曲的玻璃棒轻轻搅拌,使葡萄糖充分溶解。

取出一只稍冷却的烧杯,迅速将此烧杯倒扣于平皿上。

另取一只稍冷却的烧杯,迅速将此烧杯倒扣于平皿上,这样依次重复三次。

三、平板打开后,待其自然冷却至37 ℃左右时,制成细菌平板。

并计算各菌种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该菌种生长的曲线。

四、将各菌种稀释液均匀地分成相等的两组,分别设置5个对照组,每个对照组不变。

各组之间按照表1的比例配成含不同浓度葡萄糖的对照培养基,即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3、对照组4、对照组5。

每过10天,记录一次菌落数,同时调查第二只烧杯中液体的颜色和气味,判断有无污染。

五、观察统计结果。

六、记录结果,绘制如下图示。

实验九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 测定细菌生长曲线

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九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征:2(学习液体培养基的配制以及注意事项。

3(学习液体种子和固体种子的不同接种方法和注意事项。

4(利用细菌悬液浑浊度间接测定细菌生长。

[仪器和材料]1(实验材料(1)大肠杆曲,枯草杆曲培养液及大肠杆菌平板。

(2)牛肉膏蛋门胨葡萄糖培养基(150ml,250ml 三角瓶X 4瓶,大组),配方:牛肉膏5g,蛋白胨10g,NaCl 5g,葡萄糖10g,加水至1000ml,pH7(5。

2(实验仪器取液器(5000μl,1000μl,200tμl 各一支); 培养箱(摇床,722s分光光度汁; 1000μl 无菌吸头100个;5000μl 无菌吸头2个;1ml或4ml玻璃或塑料比色皿4个,共用参比杯一个。

[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内(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可观察到细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规律性,如以细菌活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作横坐标,可绘成一条曲线,称为生长曲线(图9 1)。

单细胞微生物发酵具有4个阶段,即调整(迟滞期)、对数期(生长旺盛期)、平衡期(稳定期)、死亡期(衰亡期)。

生长曲线可表示细菌从开始生长到死亡的全过程动态。

不同微生物有不同的生长曲线,同一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也不一样。

因此,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对于了解和掌握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是很有帮助的(测定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方法很多,有血细胞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法,称重法和比浊法等。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浑浊度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

将所测得的光密度值(测OD550或 OD620或OD600或OD420,可任选一波长)与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

注意,由于光密度表示的是培养液中的总菌数,包括活菌与死菌,因此所测生长曲线的衰亡期不明显。

从生长曲线我们可以算出细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即代时,以G表示。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实验五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2、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二、实验原理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将一定量的细菌转入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细胞要经历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阶段。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或生长速率为纵坐标作图所绘制的曲线称为该细菌的生长曲线。

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其生长曲线不同,同样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所绘制的生长曲线也不相同。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在一定的范围内,微生物细胞浓度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三、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2、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3、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1cm),恒温摇床,无菌吸管(5mL),大试管,三角瓶(250mL)。

四、实验流程标记→接种→培养→测定五、操作步骤1、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2、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2.5mL大肠杆菌过夜培养液(培养10~12h)转入盛有60mL 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加至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3、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00~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4℃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4、比浊测定:用未接种的液体培养基作空白对照,选用600nm波长进行光电比浊测定。

实验八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内容充实】

实验八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内容充实】

实验八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血球计数板测定微生物生长一、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及★细菌的生长曲线就是把一定量的菌体细胞接种到恒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在此过程中,其细胞数目将随培养时间的延续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如以细胞数目的对数值(或O.D.值)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一条曲线,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它反映了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大多数细菌的繁殖速率很快,在合适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大肠杆菌细胞每20min分裂一次。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可把细菌的生长曲线划分为延滞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时期。

★微生物OD值是反映菌体生长状态的一个指标,OD是optical delnsity(光密度)的缩写,表示被检测物吸收掉的光密度。

通常400~700nm 都是微生物测定的范围,505nm测菌丝菌体、560nm测酵母、600nm测细菌。

★本实验测定细菌生长曲线的方法是,将待测菌种接入一只大试管的培养液中,在适宜的培养温度和良好的通气状态下,定时取出此试管,在600纳米波长处测定菌液浓度(O.D.值),在一定的范围内,菌液浓度与光密度值成线性关系。

因此,根据菌液的O.D.值可以推知细菌生长繁殖的进程。

将所测得的一组O.D.值与其相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制出该菌的生长曲线。

☆实验操作1、菌种培养: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LB)中,静止培养12--14h,备用。

2、制备LB培养基100ml置于200ml三角瓶内,备用。

3、标记:取11支无菌大试管,用记号笔分别标明培养时间,即0、1.5、3、4、6、8、10、12、14、16和20h。

4、接种:分别用5ml无菌吸管吸取5ml大肠杆菌培养液(培养12~14h)转入盛有100ml LB液的三角瓶内,混合均匀后分别取5ml混合液放入上述标记的11支无菌大试管中。

5、培养:将已接种的试管置摇床37℃振荡培养(振荡频率250r/min),分别培养0、1.5、3、4、6、8、10、12、14、16和20h,将标有相应时间的试管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最后一同比浊测定其光密度值。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1 目的1.1 了解细菌生长曲线特点及测定原理1.2 学习用比浊法测定细菌的生长曲线2 原理将少量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适合的新鲜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时测定培养液中的菌量,以菌量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绘制的曲线叫生长曲线。

它反映了单细胞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于液体培养时所表现出的群体生长规律。

依据其生长速率的不同,一般可把生长曲线分为延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这四个时期的长短因菌种的遗传性、接种量和培养条件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因此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了解各菌的生长规律,对于科研和生产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测定微生物的数量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根据要求和实验室条件选用。

本实验采用比浊法测定,由于细菌悬液的浓度与光密度(OD值)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来推知菌液的浓度,并将所测的OD值与其对应的培养时间作图,即可绘出该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此法快捷、简便。

3 材料3.1菌种大肠杆菌3.2培养基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3 仪器和器具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杯,恒温摇床,无菌吸管,试管,三角瓶。

4 流程种子液→标记→接种→培养→测定5 方法5.1种子液制备取大肠杆菌斜面菌种1支,以无菌操作挑取1环菌苔,接入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静止培养18h作种子培养液。

5.2标记编号取盛有50mL无菌肉膏蛋白胨培养液的250mL三角瓶11个,分别编号为0、1.5、3、4、6、8、10、12、14、16、20h。

5.3接种培养用2mL无菌吸管分别准确吸取2mL种子液加入已编号的11个三角瓶中,于37℃下振荡培养。

然后分别按对应时间将三角瓶取出,立即放冰箱中贮存,待培养结束时一同测定OD 值。

5.4生长量测定将未接种的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倾倒入比色杯中,选用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上调节零点,作为空白对照,并对不同时间培养液从0h起依次进行测定,对浓度大的菌悬液用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适当稀释后测定,使其OD值在0.10.~0.65以内,经稀释后测得的OD值要乘以稀释倍数,才是培养液实际的OD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實驗六細菌生長曲線之測定◎ Exp 11. Turbidity of bacteria一、目的:在進行細菌生長曲線之測定前,必須先了解 U-2001 Spectropho-tometer 操作方法,才能將細菌的數量以吸光值的方式表示出來。

二、原理:請詳讀整理 p. 90-92,學會調整 Optical density (O.D.) 【Exp 13.會用到】。

三、器材:1. culture:(每組)24 hr Escherichia coli (broth)2. medium: (每組)Nutrient broth3. equipment :1 ml pipette,pipette aid,cuvette,拭鏡紙,廢菌液杯,裝蒸餾水的洗瓶,滅菌空試管,U-2001 Spectrophotometer,振盪器。

四、實驗步驟※由助教先示範操作方法,再由學生自行操作與測量待測液之吸光值。

1. 了解 U-2001 Spectrophotometer 操作方法:a. 溫機約 15 分鐘。

b. MENU → (主目錄) 選 1. Photometer →輸入波長 600 nm 及 ABS →Forward →c. Nutrient broth 歸零 autozero → (前、後二支 cuvette) ※1d. 取出後面之 cuvette ,倒入待測液※2,等到右上方數據穩定後,按下 Start →記錄。

※1 cuvette 有石英管 (測波長 340 nm 以下)、玻璃管、塑膠管等材質,本實驗使用塑膠材質之比色管。

※2 每次測定前需先用蒸餾水滴洗cuvette,再以待測液潤濕,倒掉,再裝入待測液,測完倒掉,用蒸餾水滴洗。

測定之前cuvette 須用拭鏡紙擦乾,手握管的非透明處;廢菌液請滴洗入廢菌液杯中,集中處理) 。

2. 每組取一管助教所準備之E. coli當待測液,實際演練U-2001Spectrophotometer 操作,測出其原液 O.D. 【Exp 13. 將會利用到此操作,故須熟悉其操作步驟】。

◎ Exp 12. Serial Dilution-Agar Plate Procedure to Quantitate Viable Cells一、目的:1. 學習連續稀釋法。

2. 觀察活菌數。

二、原理:微生物數目之計數法有:1. 直接顯微鏡計數 (Direct Microscopic Counts):以Petroff Hauser chamber 計數。

僅計數微量菌液,再由數學方法求取總菌數,此法迅速方便但活與死菌皆涵蓋之且總菌數若低於一百萬時,準確度差。

2. 電子細胞計數器 (Electronic Cell Counters):如 Coulter Counter,此法不能區分活或死菌,也無法區別惰性顆粒物質與細胞物質。

3. 化學方法 (Chemical Methods):以間接測定蛋白質濃度、DNA產量、細胞質量及代謝物等反推菌數。

4. 分光光度計分析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利用穿透菌液之光線量,隨菌量增加而減少。

此法迅速但菌數若低於一千萬時,敏感度差。

5. 連續稀釋-洋菜平板法 (Serial Dilution-Agar Plate):此法乃計數活菌。

利用無菌水對菌液做一連串稀釋,採 Pour Plate 法進行之,經隔夜培養後計數 (或者使用Quebec,參考課本 Figure 21.4, p.89)。

本實驗課中繪製細菌生長曲線之方法便是利用連續稀釋-洋菜平板法,故Exp 12 與細菌生長曲線之測定一併進行。

◎ Exp 13. The Bacterial Growth Curve一、目的:了解細菌的族群生長變動,繪製生長曲線 (growth curve),並求出增代時間 (generation time)。

二、原理:a. 細胞的生長:將細菌接種在液態培養基中,置於其最適環境下 (最適溫度、pH 及氣體組成) 培養,則可求出一細菌生長曲線。

細菌之生長曲線可分成以下數個時期:1. 遲滯期 (lag phase):細胞正在適應新環境,數目無明顯增加。

2. 對數期 (log phase):細胞生長快速,數目呈幾何級數增加。

3. 靜止期 (stationary phase):因養分耗盡、代謝廢物的堆積,細胞分裂與死亡速度相當,故其數目不增加。

4. 死滅期 (death phase):細胞快速死亡,數目呈幾何級數下降。

b. 生長曲線之測量:可用 pour plate 法,直接求得活細胞數目,或是用分光光度計讀值法,間接推測細胞生長量。

之後在半對數方格紙上作圖。

c. generation time 的計算:1. 較粗略的計算 (分光光度計結果): GT = t (O.D. 2n) - t (O.D. n) GT :generation time2. 直接細胞數目的計算 (pour-plate 之結果):GT =B :在 log phase 上一點的細胞數目。

b :在 log phase 上另一點的細胞數目。

t :B 點與 b 點的間隔時間。

t log 2log b - log B三、器材:1. culture:(每組)12 hr Escherichia coli2. medium:100 ml BHI 1 瓶 (棉花頭三角瓶)99 ml 無菌水 18 瓶 (稀釋牛奶瓶)400 ml NA 1瓶 (放於 50℃ Water Bath 中)3. Equipment:(每組)37℃ shaker incubatorU-2001 spectrophotometerpetri dishes 24 個micropipettes1 ml 與 200µl micropipette tips (滅菌盒中)滅菌空試管 6 支cuvette 1 支安全吸球10 ml sterilized pipettes 6 支計時器(自備)、廢菌液杯、拭鏡紙、裝蒸餾水的洗瓶、振盪培養箱。

四、實驗步驟1. 標示工作:(班別、實驗組別、日期)a. 無菌水:t0,t30,t60,t90,t120,t150 (每個 t 有 3 個稀釋度即 10-2,10-4,10-6故共有 6×3 = 18 瓶)b. petri dishes:每個 t 標示有 10-4,10-5,10-6,10-7故共有 24 個。

2. 流程:(參照 Fig. 21.1)1a. 取 5 ml 的 log phase E. coli culture 到 100 ml BHI broth,測 600 nm 下之 O.D. 值,記錄之並登錄於黑板。

(為t)1b. 取 1a. 0.1 ml 到 9.9 ml 無菌水稀釋瓶中→ t0,10-2。

1c. 取 1b. 0.1 ml 到 9.9 ml 無菌水稀釋瓶中→ t0,10-4。

1d. 取 1c. 0.1 ml 到 9.9 ml 無菌水稀釋瓶中→ t0,10-6。

☆ 1b. ~ 1d. mixing sample 的方法請參考課本 Figure 21.3, p. 89。

△使用安全吸球請小心,玻璃 pipettes 及pipette tips 用完後請分別丟入回收桶中,待下課後一併滅菌清洗或丟棄。

2a. 取 1c. 1 ml 做 pour plate ※1→ t0,10-4。

0.1 ml 做 pour plate → t0,10-5。

2b. 取 1d. 1 ml 做 pour plate → t0,10-6。

0.1 ml 做 pour plate → t0,10-7。

☆完成 2a.的 plate 待凝固倒置培養 37℃,24hr 後記錄菌數並登錄於黑板※2。

3. 當 1a. 已做完 1b. 放入 shaker 120 rpm 37℃,30 分鐘 (為t30)※3。

4. 測 O.D.。

(記錄之並登錄於黑板) ※45. 重覆 1b.~2b.6. 重覆 3.(為t60)7. 其它 t90,t120,t150依此類推。

◆ 100 ml BHI 三角瓶,每一次完成 30 分鐘的培養後,於測 O.D. 前,可先取出 5 ml 於滅菌空管中,三角瓶馬上再放入 shaker incubator 中培養,以節省時間,之後再分別進行測 O.D. 及稀釋工作。

廢液丟在稀釋過不用的牛奶瓶中。

※1 倒 plate 時,培養基量約 2/3 圓面積,倒完馬上蓋蓋子並前後左右各輕搖 3 次,使培養基充滿於 petri dish 底部,但需小心勿將培養基搖出碰到蓋壁。

※2 菌數若為 TNTC 或 TFTC 也請算出約略菌數。

(一個 plate 可接受菌落菌數在 30 - 300 個之間)※3 100 ml BHI 三角瓶的 culture,需於放入 shaker incubator 後才能開始計時。

※4 O.D.若> 0.6 請稀釋再測,稀釋倍數需記錄。

(O.D. 值在 0.1~0.6 之間較可信,為在線性範圍內)※5 cuvette 回收。

*實驗後的觀察注意事項:1. 實驗結果之紀錄法:TNTC (too numerous to count):每個 plate 菌落數大於 300 個,請畫區域約略算出菌數,登記如下:TNTC (1256)。

TFTC (too few to count):每個 plate 菌落數小於 30 個,請算出菌數,登記如下:TFTC (12)。

的 10-6每個培養時間點須至少有一個 plate 菌落數在 30-300 內,如 t30稀釋度有 40 個菌落則登記為 40×106,若有二個 plate 菌落數在 30~300 內則須明列出,並於括號內記錄平均值。

2. 每個 plate 上的菌落,不管大小皆算是E. coli。

3. 若 plates 的 colony 數目在 30~300 內則須用麥克筆在背面點算詳細,若超過此範圍才可以畫區域倒推算出約略數目,如此可以知道是否菌數有隨培養時間增長而增加,但登記在結果表中時只須記錄30~300 的 plate 即可。

4. 每毫升菌液有多少菌數算法請參考課本 p. 90 的例子5. plates 算完後,請放到 8A 桌待滅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