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1

合集下载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一、文章类型及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

文章将介绍本次试讲的主题、目的、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准备和实施试讲。

二、试讲主题本次试讲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下的高等教育变革”。

我们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并阐述教师在应对这一变革时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三、试讲目标1、阐述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变革。

2、分析高校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

3、展现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为获得教师资格证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引言: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改变,激发学习兴趣。

2、理论介绍:介绍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3、深入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变革,并探讨应对策略。

4、总结与反思: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1、引言(10分钟)2、理论介绍(20分钟)3、深入分析(30分钟)4、总结与反思(10分钟)5、问答环节(10分钟)六、评估方式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提问、讨论等环节。

2、学习成果:通过作业、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教学反思:反思本次试讲的效果,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今后改进。

七、教学步骤细化1、引言:通过提出“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有哪些影响”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理论介绍:介绍互联网时代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

通过PPT展示相关概念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3、深入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如某门课程的翻转课堂实践等,引导学生理解互联网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变革。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幼教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幼教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幼教教案标题:促进幼儿早教语言发展的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幼儿早教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2.能够设计适合幼儿的早教语言活动,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3.能够评估幼儿早教语言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重点:1.了解幼儿早教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2.设计适合幼儿的早教语言活动。

教具准备:1.彩色图卡。

2.幼儿音乐CD。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老师和幼儿互动,问候他们,并向他们展示一些彩色图卡。

2.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卡上的图像,并带着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回答能力。

3.老师介绍本课的主题:促进幼儿早教语言发展。

Step 2 活动设计(10分钟)1.老师播放一段幼儿音乐。

2.老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出一系列动作,如跳跃、转圈等,并用简单的语言指导他们。

3.老师鼓励幼儿模仿动作,并在动作完成后,再次提醒他们所做的动作名称。

Step 3 示例演示(15分钟)1.老师示范给幼儿一个简单的任务:请他们用图卡组成一句子,描述老师手中的一张图卡。

2.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句子模板,如“我看到一个/两个……”,并向幼儿解释如何使用这些模板。

3.老师选择一个幼儿进行演示,并引导他使用图卡描述。

4.老师鼓励其他幼儿自愿参与,在他们完成后,老师提醒他们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

Step 4 活动实施(20分钟)1.幼儿自由选择一张图卡,并用它来描述自己正在看到的事物。

2.老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逐个观察幼儿的描述,并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3.老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描述和观察。

Step 5 总结与评估(10分钟)1.老师回顾本课主题,提醒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并与他们讨论在课堂上参与语言活动的感受。

2.老师询问幼儿对本节课的评价,并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可以通过幼儿角色扮演的方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幼儿之间语言的交流和发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幼儿得到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篇一: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英语高校教师资格证(教案)申请人:申请科目:英语工作单位:身份证号:Teaching PlanTeacher:Target Audiences: second-year college students of non-English majorMaterial Selection:fromNew Standard College English, Text A, Unit 1, Book 41.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individual examples of job searching and problems after graduation. This unit is intended to provide some effective suggestions of finding a job for the undergraduates. After learning i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employment condition and make necessary preparations for their future job hunting in advance.2. Scan the text and understand the structure and useful expressions. 1st period: careful explanation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2nd period: understanding the text3rd period: post-exercises and extensive exercises Knowledge objectsTo study the usage of new words and phrases.To make the Ss know how to understand the word mea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xt context.To finish some exercises.Ability objects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Focus on ability of speaking. Key point: how the parents should do when helping their sons or daughters find a job.Difficult points:1. usage of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2. organizing a talk about the experiences of finding jobs by their own words. 1. Students centered approach2. Group discussionTeaching procedures the social background in the year of 2008 to 2009? In 2008-2009, because of the global financialcrisis and the recession, many employers were reducing their workforce. So for the graduates in that period, finding a job became harder and harder. After their final exams, some students rested in the summer before lookingfor jobs and then they found that it was difficult to finda job in their field or at the level they wanted. The passage addresses the problems of such new graduates who might be stuckat home and advises their parents to support their children. The passage also recommends finding jobs in a bar or supermarket than sitting unemployed at home is a good choice. Moreover, maybe this is more likely to lead to better employment later. Key question: Wha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find a good job asa new graduat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Analysis:1. fork out: to spend money on something especially when you do not want to /pay for They had to fork out $100 to get the car repaired.2. odd: not regular or fixed/occasionalI take the odd bit of exercise, but nothing regular.3. galvanize: shock sb into action.the manager?s arrival galvanized the workers into action.4. fraught: full of (worry and anxiety)Their marriage has been fraught with problems.There is no need to look so franght.5. revert: go back to something or doing somethingAfter a few weeks, everything reverted to the normal.He reverted to smoking under stress.6. proceed: continue to do somethingwork is proceeding according to the plan.Don?t let me stop you, proceed with your work.Contrast—precede: happen or exist before something else/to go somewhere before sb else This is a type of cloud that precedes rain.The guard preceded them down the corridor.7. slump: to lean against because not strong enough to standTom slumped against the wall, defeated.decrease suddenly Sales slumped by 20% last year because of financial forward Her shoulders slumped and her eyes filled with tears.8. look on: a) watching something happen without taking part inb) to consider sb. or sth. in a particular wayNobody tried to help the old lady, they all looked on insilence.I look on him as a good friend.Intensive read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text):1. Those memories of forking out thousands of pounds a year, so that he could eat well and go to the odd party, began to fade. Until now.Meaning: parents were proud on seeing their son graduate. But now they were thinking of themoney they paid for his study and occasional social event because he could not find a job.2. This former scion of Generation Y has morphed overnight into a member of Generation Grunt. Meaning: The distinguished son of Generation X(the parents? generation who worked hard, gotjobs, and had good careers and expected their son to do the same) had changed into a member of Generation Grunt-he doesn?t seem to communicate much, lies around and doesn?t geta job, or can only do a low-status routine job.3. I passed the exams, but at the interviews they accused me of being ?too detached? and talking in language that was ?too technocratic?, which I didn?t think possible, but obviously it is.Meaning: Jack passed the entrance exams for a government post, but he was criticized in theinterviews. They said he was not personally involved and used the language of a technical expert or high authority. As a new graduate he probably wanted to show his expertise so he can not understand this criticism.4. For the rest it is 9-to-5 “chilling” before heading to the pubMeaning: the rest of my friends do not have a routine low-status job (like stacking goods on asupermarket shelf) and chill out(relax) all day and go to pub for a drink in the evening.5. I went to a comprehensive and I worked my backside off to go to a good university…Meaning: Jack went to a school for students of all levels, so he had to work very hard to enter agood university.on life as normal and don?t allow them to abuse your bank account or sap your reserves of emotional energy.Meaning: the advice from Gael Lindenfield here is that parents should live as usual; they shouldneither let their children spend their moneyunnecessarily, nor let the problem use up all their energy and emotions.7. After that the son or daughter needs to be nudged firmly back into the saddle.Meaning: the parents should push their children firmly so that they get back into control of theirlives (continue to find a job)Text Structure:Part I (paragraph 1,2,3): This part tells us the social situation and employment stress the new graduates confront.Part II (paragraph 4-9): This part shows us the job-hunting experiences of Jack and his parents? attitude toward him when he could not find a jobPart III (paragraph 10-16): This part tells us how the parents should do when helping their children find jobs and how the graduates should do when they can?t find a good job.Assignment:1. Review the text2. Try to finish the post-exercises篇二: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高校教师资格证试讲教案试讲科目中国哲学史试讲章节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章节题目仁学思想试讲人朱银勉试讲日期教学目标掌握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正确认识孔子仁为核心礼为形式的仁礼观。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

教师资格证书面试教案模板(多篇)第1篇: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案《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教案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能在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具备教师资格者不能从事教师职业。

了解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教师职业及教师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下面,我将带领大家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教师资格” 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制度” 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意义:1.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有利于政府的有关部门依法管理教师队伍,严把教师队伍的“入口关”,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形成多渠道培养和聘任教师的重要环节和制度保障,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为社会人员从教开辟一条渠道;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教师储备队伍,为真正实施教师聘任制,优化教师队伍奠定基础。

3.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标志,有利于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有利于全社会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使教师地位、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四)能力提升1995年发布至今,想一想,你对完善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什么好的建议?(五)课堂小结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世界各国根据本国教育、政治和经济等特点,对此均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有了一些规定,也有学者对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内容,指出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为我国教师资格的认定工作,对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但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教师专业水平期望的不断攀升,国际教师任职资格要求的整体提升,我国原有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体系己经出现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

教资试讲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教资试讲教案万能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3)了解夏日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珍惜当下。

(2)激发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积累好词好句。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夏日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夏天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的掌握。

(2)教师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纠正读音、字形错误。

3.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好词好句,并解释其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小组讨论,交流心得(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

5. 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2)教师点评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

6.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夏天的作文。

四、板书设计1. 夏日2. 生字:炎、热、暑、湿、凉3. 好词好句:炎炎夏日、暑气逼人、凉风习习4. 课文内容概括:夏天炎热、潮湿,但凉爽宜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图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10分钟试讲教案模板(共5篇)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理清文章的脉络,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4.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
3、4~
7、8~11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四)、作业:
1.抄写全诗。
2.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二)、指名读1-7节,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
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试讲——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
一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
散:取材广泛,笔法灵活,形式多样神:结构紧凑、主题集中,中心明确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
2、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芝麻便是西瓜。(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他。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通用模板(共5篇)

教师资格面试教案通用模板(共5篇)

老师资格面试教案通用模板〔共5篇〕第1篇:老师资格面试教案通用一、教案主要内容排。

2〕讲授新课:主要是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提什么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听课者理解新知识,怎么听课者掌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详细的安1、课题名称2、教学目的〔要表达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教学重点4、教学难点5、教学方法〔可不写〕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6、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有就写,没有就不写〕7、教学过程1〕导入:常用导入方法:序言导入,尝试导入,演示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3〕稳固练习:用什么方式练习,练习的设计 4〕归纳小结:根据所交内容进展适当的总结5〕布置作业:表达分层教学理念,尽量是开放型作业,开展学生的创新才能8、板书设计:板书要目的明确,布局合理,到达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第2篇:老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通用教案拿来2023年老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通用教案模板拿来还担忧教案不会写吗?出guo为你精心准备了2023年老师资格证面试语文通用教案模板:拿来,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想知道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网站更新。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详细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才能和写作才能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根底上,能分析^p 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拿来》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一、教学背景2.课程背景:介绍该知识点所属的课程名称、年级、学科等背景信息。

解释该知识点在整个课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地列出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

可以使用动词来描述这些目标,如“学生将能够描述…”,“学生将会掌握…”,以便让考官知道你的知识目标是明确的。

2.能力目标:列出学生需要通过这个单元/课程所获得的能力,例如解决问题、分析数据、合作研究等。

这可以帮助考官了解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

3.情感目标:列出学生在这个单元/课程中需要获得的情感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等。

三、教学过程1.概览:简要讲述教学过程的整体框架和流程,引出你将如何按照这个框架进行教学。

2.知识导入:介绍你的知识导入活动,可以是一个问题、一个故事、一幅图片等,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思考。

3.知识讲解:逐步按照你的教学设计来给出知识的讲解,注意进行合理的分步讲解,使用生动的示例和图表来辅助讲解。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知识实践:设计一些活动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实验等,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总结归纳: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内容,可以使用思维导图、观摩学习等方式。

6.作业布置:向学生布置巩固练习或作业,要求他们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7.拓展延伸:可以提供一些扩展活动或拓展性问题,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所学知识。

四、教具与资源列出需要使用的教具和资源,例如幻灯片、图片、实物等,说明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给出学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式,例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个人表现等方面,从而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

六、教学反思对所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有效性等方面,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教资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资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春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学会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 学会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等。

2. 教学用品:黑板、粉笔、课件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景色的美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来了吗?你们喜欢春天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春天来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三、学习生字词1. 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

2. 学生用田字格书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3. 学生互相批改书写,教师点评。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1. 教师提问: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课文主要描写了春天的花草树木、鸟儿、蝴蝶等景物。

3.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春天是美丽的?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春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大自然充满了美丽的景色。

五、朗读课文,体会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

2.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3.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六、背诵课文1. 教师出示背诵提示,学生跟读。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背诵。

3. 教师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七、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感受,教师点评。

八、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

2. 画一幅春天的图画。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

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教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数字0-10,并能正确认识相应的数量。

2.帮助幼儿发展对数字的感知力和数字记忆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1.数字0-10的认识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培养幼儿的数字记忆能力。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笔。

2.卡片或手绘数字卡片0-10张。

3.适合幼儿年龄的数学游戏道具。

4.图片资源。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0-10张,与幼儿一起一遍读一遍说出数字名称。

2.老师问:“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到一样的物品吗?可以告诉我有几个吗?”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找到相应数量的物品。

Step 2:数字认知1.出示数字0-10的图片,要求幼儿一起朗读。

2.老师将数字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指着每个数字让幼儿朗读。

3.老师随机指着一个数字,要求幼儿报出来。

如果答错,进行指导,直到幼儿能正确回答为止。

Step 3:数数活动1.老师将手中的卡片逐一出示给幼儿,幼儿要按照数字的顺序报出数字的名称。

2.幼儿按照卡片的数量,找到相同数量的物品在教室里。

Step 4:数学游戏1.老师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游戏,比如:“我说一个数字,你们将相应数量的手指举起来。

”2.老师用游戏道具和幼儿一起进行数数游戏,让幼儿通过游戏巩固数字认识和数量对应的关系。

Step 5:课堂总结1.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数字0-10的名称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2.老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夸奖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

*请您注意,教案没有标题,且文中没有相同的文字标题。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中职——人力资源)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中职——人力资源)

教案模板(中职——人力资源管理事务)鞠躬: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18号考生。

结构化面试:问题一:问题二:各位考官,今天我试讲的课程名称是《人力资源管理事务》。

人力资源管理事务重要性:作为公共管理与服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主要涵盖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人力资源规划、岗位设置与工作分析、企业胜任能力模型、员工招聘与选拔、员工入职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报酬支付与社保管理、规章制度与报表管理等各大模块。

教材设置:在整体的教材设置中,基本包括学习目标、考试大纲、案例导入导出问题、引出具体的模块内容、通过概念讲解、理论发展介绍、操作的方法与措施、并通过配套的练习题模拟题巩固学习重点难点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

授课:实际授课中,可通过讲授法、讲座法、观看视频案例、带领进入企业参观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教学的可理解性和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独立思考和深度挖掘的能力,为进入更高层次的学校深造或进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各位考官,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题目:招聘的方法与对比二、授课时间:10min以内,班级授课。

三、课型:新授课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内部招聘的方法包括调岗、晋升、轮岗、岗位丰富化等;外部招聘方法包括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猎头招聘、人才市场、招聘外包等方式;掌握外部招聘的优点有、缺点有;内部招聘的优点有、缺点有。

(2)过程与方法请填写(3)情感态度价值观请填写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请填写(2)难点请填写六、教具学具准备(课件、PPT、视频、磁带、实验器材等):请填写七、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请填写(2)新课教学请填写(3)巩固练习请填写(4)小结请填写八、作业设计请填写九、板书设计请填写十、教学反思:不用填,属于上课结束后填写注:1.三维目标全面解释请查阅资料,可参考百度百科,以下为链接https:///item/%E4%B8%89%E7%BB%B4%E7%9B%AE%E6%A0%87/10677962?f r=aladdin2.教学过程采用模拟师生对话形式,以及教学过程介绍性文字。

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试讲模板(语文数学英语)

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试讲模板(语文数学英语)

教师资格证面试万能试讲模板(语文数学英语)语文1.问好各位考官好,我是X号考生,我今天的试讲题目是《XXX》,现在我可以开始试讲了。

2.开场同学们,大家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坐!上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看租图片、讨论个问题等,与本节课相关的引导话题)。

3.导入(开场导入共2分钟)①图片导入法。

如在讲授桂林山水时,可以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美丽的景色,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地方?非常好,这就是桂林山水的美景。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欣赏美丽的桂林山水。

②复习导入法。

复习巩固学生已学的知识,有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衔接,便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如: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承上启下呢?嗯,同学说的太好了。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还是和我们的老朋友相关,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③背景知识导入法。

以介绍作者和讨论课文背景知识为切入点,引入新课。

如:同学们,夏天到了,池塘里开满了荷花,真是漂亮极了!谁能告诉老师荷花有哪些特点?太棒了,大家说的非常好,今天叶圣陶先生也想加入我们的谈论,下面我们一起来和叶圣陶先生一起欣赏和荷花吧。

④视听导入法。

播放电影片段或课文相关的歌曲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播放小狮子的视频,同学们,大家说刚才你们看到的小狮子可爱吗?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我们的小狮子,今天我们就要和小狮子艾尔莎交个朋友,快来看看吧!4.课程新授(识字类直接通过读、写、组词步骤进行讲授即可)(课程新授6分钟)引入课题之后开始讲课,中间需要设计与学生的互动。

①分组朗读:同学们,下面大家分组来读一读课文,每一列为一个组,大家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读的最流利。

②问题回答:课文中主人公有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是?或描写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色?——请各组学生进行回答。

③分角色朗读:故事中有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大家最喜欢谁?下面大家把你最喜欢的人物对话读一读。

教资初中面试化学试讲教案

教资初中面试化学试讲教案

教资初中面试化学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元素周期
表的构成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投影仪,幻灯片,化学元素模型
2. 教学内容: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
3. 教学方法: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
4. 教学环节:导入环节,尝试环节,总结环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1. 老师用化学元素模型展示几种常见元素,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
元素和化合物有什么区别?
2.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简单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化合物的区别。

二、尝试环节
1. 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元素周期表,并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分类规律。

2. 老师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分类元素的?有
什么规律可循?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观点。

三、总结环节
1. 老师总结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元素周期表的构成规律,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元素周期表中
的元素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2. 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并强调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乐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规律,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学习,探索化学的奥秘。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

教资面试试讲教案万能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XX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XX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参与课堂讨论。

三、授课时间本课程共计XX课时,每课时XX分钟,授课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 年XX月XX日。

四、授课教师XXX老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擅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XX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学会运用XX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和拓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通过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实践拓展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的习惯;(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敢于挑战权威,勇于探索未知;(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1)XX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XX方法的应用和拓展;(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难点(1)XX知识点的深入理解;(2)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引导。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案例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头脑风暴等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搭建桥梁。

2、新知讲授(20分钟)(1)教师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方法,向学生传授新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通过问题解答、讨论互动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合作探究(15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问题或任务进行合作探究。

教师面试空白教案模板(精选4篇)_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面试空白教案模板(精选4篇)_教师面试教案模板

教师面试空白教案模板(精选4篇)_教师面试教案模板教师面试空白教案模板(精选4篇)由作者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

第1篇:教师面试试讲教案快乐高效课堂模式(新景航)号考生年级科目课型标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了解…、学会…、理解…、掌握…、会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提高…能力。

2.通过…培养…方法。

3.能够…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激发…;培养…;养成…。

【教学重点】?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1)在教材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2)考试中的重点和常考点。

?【教学难点】1.写法同(知识与技能)。

?2.确定方法:由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或该知识点比较抽象等原因,学生难以学会和掌握。

【教学方法】(又称教学手段)讲授法、自学(阅读)法、交流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强化训练法、互动展示法等。

【教学准备】(又称教学用具)【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目的:凝神、起兴、点题。

2、预习定标:展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

3、学生合作达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师生交流达标:老师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5、课堂小结强化: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框架,强化重点、难点。

6、强化训练,反馈矫正:精选题目,检验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查找知识盲点。

【板书设计】?模式:要点式;表格式;行文线索式;绘图式;对比式等。

【作业布置】?(1)第几页,第…题。

(2)要求。

【教学反思】?总结本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第2篇: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教师面试试讲教案模板【篇1: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考试讲教案模板】中小学语文教师招考试讲教案模板一、导入猜谜语、谈话、图片、音乐、提问(简单明了,1分钟以内)二、初读3、4年级还可以分小组读、分角色读任务:带问题、课文内容、围绕讲几件事(结合课后练习1 )此处停顿1、2秒师:谁来交流这个问题,重复提问,抽生回答三、细读感悟,品读感悟:找重点段、抓重点句子、抠字眼方式交流汇报:点拨、板书四、拓展延伸:抓住课后练习题、某人物评价、感悟、小练笔(还有什么句子也让人印象深刻)五、总结:根据课文内容、情感价值的总结(有没有同学补充,不同想法、见解)六、板书【篇2: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本人刚参加完202X年下半年的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的面试考试,想为以后参加此类考试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并提供自己总结的教案模板一份以供参考。

高校教师资格证 试讲教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 试讲教案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功能的探讨
呈现案例并提出讨论题(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讨论思考题)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
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2.提升个体发展的速度
3.开发个体的特殊才能
4.唤醒个体生命的自觉
探讨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学主要从两大方面去论述,一是人的社会化,二是个性化,而这两个概念都比较抽象,需要先厘清核心概念,然后再去评述。
二、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概念
(一)社会化的含义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类本质时,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马克思认为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所在。社会化是个体由一个“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这一社会化过程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个体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社会互动,学习和掌握社会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规范和经验,适应社会生活并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包括政治、社会伦理、性别角色、语言等的社会化。
2.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本门课程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学生已经基本有了对师范教育的模糊认识,也有师范生阶段教师基本功的训练,部分课程也涉及教育学相关内容。在讲述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教育及教育学的认识、产生、发展以及它的价值,对教育功能及个体发展也已经有了基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教育个体发展功能的两大表现。
(举例狼孩的故事)
(二)个性化的含义
个性化是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实现社会化的过程中同时形成独特的个人心理与行为模式的过程。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形成。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个体学习和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个性化是个体对社会规范和社会影响的选择、加工和内化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幼师教资试讲真题教案模板

幼师教资试讲真题教案模板

一、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眼睛的作用,知道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游戏和讨论,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情感。

二、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眼睛的作用,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2. 活动难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关爱他人、关爱自己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PPT课件、眼睛模型、眼睛保健操音乐、护眼宣传册等。

2.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眼睛的作用有一定了解。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眼睛模型,引导幼儿观察眼睛的外观特征。

2.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眼睛有什么作用吗?(二)基本部分1. 讲解眼睛的作用(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展示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2)提问:眼睛有什么作用?如果没有眼睛,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2. 讨论如何保护眼睛(1)教师提出保护眼睛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期做眼保健操、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等。

(2)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保护眼睛的经验。

3. 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保护眼睛”的游戏,如:寻找保护眼睛的方法、眼保健操比赛等。

(2)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保护眼睛的意识。

(三)结束部分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发放护眼宣传册,提醒幼儿在生活中注意保护眼睛。

五、活动延伸1. 教师在班级内设置“护眼角”,让幼儿随时关注眼睛保健知识。

2.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用眼卫生,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眼睛的作用和保护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
一课程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和语言表达,语法运用
教学目标:
1. 学会表达自己现在和过去在外表、性格、娱乐等方面的变化
2. 学会陈述自己过去常做的事情
3. 学会表达自己过去的爱好等
4. 学会谈论过去害怕什么
5. 能够表达朋友、家人等现在和过去的变化
(1)重点:掌握本节课的词汇及日常用语表达法、
(2)难点:语法
二过程与方法
导入新课:带领学生诵读单词,让学生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词汇
(1)基础词汇:
used to曾经dark黑暗spider 蜘蛛
insect昆虫sure无疑,确实chew 嚼,咀嚼
gum 口香糖comic连环漫画right立即,马上
be afraid of 害怕做…be interested in 对…感兴趣
be terrified of 对感到恐惧
(2)词汇复习
short hair短发curly hair卷发
long hair长发straight hair直发
tall高的short矮的
(be)medium height中等身高thin瘦的
heavy重的,沉的(have/has) a medium build 中等胖瘦
(二)、日常用语
1.I wasn’t very outgoing. 我性格不是非常外向。

2.You used to have long hair.你曾经梳着长头发。

3.---Did you use to have straight hair? 你曾经留长头发吧?
---Yes, I did.是的,我曾。

4. —Did you use to have straight hair? 你过去是直发吗?
—Yes, I did. 是的。

5. —Did you use to play the piano?你过去弹钢琴吗?
—No, I didn’t. 不,我不弹。

6. I used to be short when I was young.我年轻时个子很矮
7. I used to be afraid of dark.我过去害怕黑暗。

8. I’m terrified of the snakes.我害怕蛇。

9. —Did you use to be afraid of being alone?你过去害怕独自一人呆着吗?
—Yes, I did. 是的,我怕。

10.—I used to eat candy all the time.我曾一度一直在吃糖果。

—Did you? 是吗?
—Yes, I did. I used to chew gum a lot.是的。

我曾吃口香糖吃的很凶。

(三)、知识讲解
Section A:
1、Don’t you remember me? 难道你不记得我了吗?
本句是否定形式的疑问句。

否定形式的疑问句一般在下述情况下使用。

(1)表示期待、请求或希望得到肯定答复时。

Don’t you remember that holiday we had in Spain? Yes, I do/ No, I don’t.
你难道不记得我们在西班牙的度假吗?不,我记得/是的,我不记得。

(2)想要表示惊讶、不相信或者夸张时。

---Can’t you (really) ride a bike? 你真的不会骑自行车吗?
---No, I can’t.是的,我不会。

(3)表示想说服别人时。

---Won’t you help me?
---No, I’m afraid I can’t.
是的,我恐怕帮不了你。

(4)表示批评或者表示厌烦、挖苦时。

Can’t you shut the door behind you?
你不能随手关门吗?
(5)用在感叹句中(用降调)。

Didn’t he do well!
难道他做的不好吗?
Isn’t it cold here!
难道这里不冷吗?
2、I used to be afraid of being alone.过去我常害怕独处。

(1)alone 是表语形容词,意思是“独自的,单独的。


She lives alone in the house.
她独自住在这座房子里。

注意区分alone和lonely
alone的意义是“单独、独自的”,而lonely则指“孤独的、寂寞的”。

试看下面这个句子:
The old man’s wife died a year ago. He lives alone now, but he never feels lo nely.
这位老人的妻子一年前去世了,他独自生活,但从不感到孤独。

(2)be afraid of 害怕……, 后面可接名词、代词和动词-ing 形式。

Are you afraid of snakes?
你害怕蛇吗?
He is afraid of going out alone at night.
他害怕在夜里独自外出。

be afraid 后面还可接动词不定式,和宾语从句。

Don’t be afraid to ask for help if you need it.
如果你需要,不要害怕向别人求助。

Section B:
1、When I was young, I used to have so much time, but these days I get up early a nd stay in school all day. 在我年纪小的时候,我常常有那么多的时间,但现在我早早起床,并且一整天都呆在学校里。

so much 用来修饰不可数名词,意思是“如此多的”
so many 与可数名词连用
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You eat so much food.你吃的太多了。

You have so many books to read.你有那么多要读的书。

语法:
used to 的用法如下:
(1)肯定句:
used这个词没有人称的变化,to后面接动词原形。

否定句是didn’t use to….
·When I was a child, I didn’t use to like apples.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不喜欢苹果。

疑问形式是did you use to…?
·Where did you use to live before you came here?当你来这儿之前你住哪儿?
(2)含有used to 的句子的反意疑问句不要usedn’t + 主语,而用didn’t +主语。

He used to smoke, didn’t he?他过去常常吸烟,是吗?
Yes, he did./ No, he didn’t. 是的,他吸。

/ 不,他不吸。

(3)used to 表示过去的习惯动作,而不是现在的。

I am used to the weather here. 我已经习惯于这里的天气了。

He is used to hard work. 他习惯于艰苦的工作。

(4)used to 可以和be, have 以及其他状态动词连用,描写过去的状态。

I used to be a waiter, but now I’m a taxi-driver.
我过去是一个服务员,但现在我是出租车司机。

★本单元的许多运用used to 的句子属于描述过去的状态。

Mario used to be short.马力奥过去总是很矮。

Amy used to be outgoing.爱米过去性格外向。

Tina used to have long and straight hair.蒂娜过去有一头直的长头发。

He used to wear black shoes.他过去常穿黑鞋。

Would与used to的共同点:
Would与used to都可用来表示过去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常常可以换用。

如:
When we were boys we used to/would go swimming every summer.
小时候,每到夏天我们都要去游泳。

He used to/would spend every penny he earned on books.
过去,他通常把挣来的钱全花在买书上。

Would与used to的区别:
Used to表示过去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或状态现在已经结束
would则表示有可能再发生。

如:
People used to believe that the earth was flat.
过去,人们总以为地球是扁平的。

(现在已不再这样认为)
He would go to the park as soon as he was free.
过去,他一有空就去公园。

(现在有可能再去)
三、小结
掌握基本词汇和日常会话用法,注意区分alone和lonely、used to 的用法如下,Wou ld与used to的共同点、Would与used to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