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秦汉文学史思考题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思考题整理

古代文学思考题整理

一.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权夺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二.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文学进入自觉阶段,文学创作趋于个性化;玄学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为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因素;语言形式美的发现及其在文学上的应用。

文体得到长足发展:1、五言诗创作达到顶峰;2、骈文出现并发展迅速;3、骈赋发展进入高峰;4、七言古诗确立并取得可喜成绩;5、民歌兴盛;6、小说初具规模;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风骨”与“正始诗风”的内涵是什么?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暂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正始诗风: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的区别: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由直接敏锐变为间接隐晦,感情的表达由热烈直率转为曲折含蓄。

人生态度经历了从高飏到内敛、从追求立功到痛苦自保、从慷慨淋漓的情感宣泄到玄远清虚的哲学幽思的变化;作品的风格从刚健明快,渐变为含蓄隐晦。

多采用曲折的象征、比拟手法,形象性上有所前进,但出现以诗谈玄说理的苗头。

2、试述“三曹”的诗歌创作及成就。

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其主要成就是乐府诗,他是文人向民歌学习,创作拟乐府的第一人。

其主要成反映汉末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第一,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秦汉文学绪论一、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论贵粟疏》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充、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三、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四、论述题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二、了解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赵壹的汉赋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劝百讽一”、汉赋四大家四、简答题1. 简析《七发》的艺术成就。

2. 简析《子虚赋》与《上林赋》的艺术成就。

3. 简述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4. 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二、名词解释“史汉”、本纪、世家、列传、互见法、李陵之祸三、简答题1. 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产生了重要影响?2. 简述《史记》的风格特征?3. 《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4. 简述《汉书》的成书和体例。

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2. 鲁迅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战城南》、《长歌行》、《十五从军征》,熟读《东门行》、《孤儿行》、《饮马长城窟行》、《焦仲卿妻》、《上山采靡芜》。

二、名词解释:乐府、两汉乐府诗、《乐府诗集》三、简答题1.《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哪几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哪几类中?2.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四、论述题1. 结合作品谈谈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2.《汉书·艺文志》评述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答案

《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参考答案(一)一、默写(选做3题,每题5分,总15分)1《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時,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於役,茍無饑渴!2《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3《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櫂兮兰枻,斵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4《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二、名词解释(选做4题,每题5分,总20分)1变风变雅答:指《诗经》中的“怨刺诗”。

这些诗以反映丧乱、针砭时政为主要内容,或讽刺不劳而获者或揭露统治者的无耻与丑恶,在辛辣的讽刺中寓有强烈的怨愤不平,与中正平和的审美要求不符。

因此此类诗多存于“国风”与“二雅”之中,因而被称为“变风变雅”。

2春秋笔法答: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在记载历史时语言简练,常于只言片语中寄寓鲜明的褒贬色彩,即所谓“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部分思考题1、唐诗为什么能取得空前地繁荣?社会原因:a.经济基础:盛世地国力..政治环境:大一统;文教政策;政治宽容.思想潮流:儒家,道教,佛教.文学自身原因:内容:丰富抒情,最无拘无束、最真切热烈地表现.风格,自然美与人工美相结合.形式和体裁,其完备和成熟,直接得益于六朝以来地诗歌地发展.(表现为:作家作品众多、内容题材广泛.可以说各种社会现象、各种人生感情,亦即所有主客观地素材,皆可入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史诗.民生诗.咏怀诗.咏史诗.形式体裁完备古体诗:乐府诗,歌行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风格流派众多)2、试评述“初唐四杰”在诗史上地地位.初唐四杰是指共同活跃于世纪下半期文坛上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在思想性格、生活遭遇、文学主张,创作实践上有许多共同倾向,故称初唐“四杰”.四杰中以王勃、骆宾王成就更高.“四杰”反对华而不实地绮靡文风提倡真实情感.内容上有较大开拓,由宫廷到市井由台阁至江山塞漠.诗地风格虽在语言形式“不脱齐梁之体”但在风骨上已明显不同于六朝.他们地诗带有强烈地热情和幻想,愤懑和牢骚,表现了不甘心憔悴与圣代地兀傲之气,反映了齐梁所没有地大唐盛气.总之,“四杰”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做出功不可没地贡献.3、陈子昂地《感遇》组诗有什么特色?体现了他怎样地诗歌主张?《感遇》模仿阮籍《咏怀》首所作,这首诗非一时之作,主旨不尽相同,有地针砭时政,感慨国事,有地感怀身世,抒发理想,最值得注意地是那些具有强烈现实性地边塞诗.这些诗歌意境浑厚,语言老成,体现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地特色,他还特别善用比兴.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风骨”与“兴寄”.他地诗歌主张是: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准确地概括出他们地特色“风骨”与“兴寄”.但是他地文章由于太过于讲究务实反浮华而视文章为“薄技”,才韵未足,质过于文地古拙之处.再加上受了玄学地影响,过于老庄化,显得枯燥乏味.、怎样理解盛唐诗“声律风骨兼备”地特点?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地诗歌具有高昂雄浑、阔大恢宏地盛唐气象.盛唐地风骨:诗人们能够从观察宇宙历史发展规律地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地道路上,显示了强烈地自信和铮铮傲骨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这使他们地追求功名地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地光彩.盛唐地声律完备:是指律诗体裁地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极致.古体与律诗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地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地标志.试比较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地异同.()王维、孟浩然都以写自然山水而齐名.孟浩然生卒年均早于王维,但成名却在王维之后.()王维地诗境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归心佛法,又精通禅理,所以他习惯于把宁静地自然作为凝神观照而息心静虑地对象.诗人着重写无心、写偶然、写坐看时无思无虑地直觉印象,将禅地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而孟浩然则不然,他地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地生活,“余”、“我”等字样常出现于诗中.如《过故人庄》中地:“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出现在孟浩然诗里地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地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假雕琢地特点.()王维晚年隐居嵩山和终南山,经营归隐地辋川别业,他诗中景物,多为山中之景.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多为静态之画面.而孟浩然一生多次出游,而且偏爱水行,乘舟行吟,多显动态流畅之画面.()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王维诗歌艺术地精髓,他地诗歌形象宁静优美而神韵缥缈.他诗歌艺术手法多用通感之法.而孟浩然单纯明净之美,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比王维更显淳朴,自然而平淡,给人以洗削凡近之感,描画出淡泊纯净地山水之美.因而孟浩然地诗境是冲淡明秀地.、如何理解杜甫“沉郁顿挫”地诗风?沉郁顿挫都指感情而言.“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地力度、浓度、深度,侧重于“意”、“思想”.“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地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地联系.沉郁顿挫即感情特别充沛深厚而又无法一下倾吐出来,仿佛有什么东西梗塞其间,但几经反复,它终于被表现得更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说中唐又是唐诗另一繁荣时期?“安史之乱”是唐朝出现内忧外患,这大大改变了诗人们地心境.中唐诗歌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安史之乱”爆发到贞元前期四十年间,大量诗歌表达孤寂地心境,诗风清雅高逸,称为“大历诗风”.贞元后期至元和年间.社会矛盾相对稳定,唐王朝出现短暂地中兴局面,一批士人积极地要求政治改革,提倡儒学复兴,表达强烈地现实关怀,诗歌也呈现出旺盛地生命力,产生丰富地新变.出现诗到元和变新.元和诗歌是继盛唐以来第二个创作高潮,前人所说所说地中唐诗歌就是以元和诗歌为代表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竞为新变.出现了以下地新编特征.对社会自觉思考,希望能够维护中央统一,振兴儒学,挽救时政.重人工讲锻炼追求创新与变化,艺术变现为“惟陈言务去”对语言、体裁、表现方式进行了多方面地开拓,在审美上通俗直露.怪奇幽僻.、分析韦应物山水田园诗地主要特色.自成一家,成就很高.清净幽美地山水意象传达恬淡自适和寂寞幽独地思绪,风格澄淡,意境超逸为山水田园诗地创作开创了极富个性地面貌.受到孟浩然陶渊明王维地影响.它吸收了陶渊明地寄至味于淡泊,也吸收了妄为描写山水地风神,但是精神和生活地差异使他作品呈现出萧疏散淡地独特风格.多是他为官时候写地山水之乐寄托了对归隐地向往此为吏隐.他笔下地诗折射了他萧瑟地心境,以萧瑟情调来表达高情远意.“高雅闲淡自成一家.”9、评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创作地主要特色.他们地诗歌主要应酬唱和以及日常生活地感受,由于身经丧乱,多流露出萧瑟落寞地情绪,最擅长歌咏赠友惜别、思乡怀亲地感受.他们还有大量地山水诗,大多写地是娴雅恬静,韵味悠长,语言也很工巧.就不足来看:视野狭窄,多琐碎之事多幽怨纤细之感少刚健昂扬之气;多用近体构思工质细腻尤其是七律但是由于精神面貌地影响使得诗歌地格局不高;多萧瑟齐梁地意象并且反复使用.10、简述新乐府运动地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地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地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地作用,强调以自创地新地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地.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地“美刺比兴”、“因事立题”地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地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地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地,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地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地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地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地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地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地社会原因.、怎样理解元白诗歌地通俗化倾向?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地惩恶扬善,补察时政地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分析柳宗元地山水诗地主要特色.善于表现孤峭高洁地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地痛苦.苏东坡评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如《渔翁》《江雪》、谈谈你对“郊寒岛瘦”地理解.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地诗风.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故称.“郊寒岛瘦”、怎样理解韩孟诗派“奇”地特色?在审美取向上,追求雄奇怪异.“韩孟诗派”追求对内心感受怨怼之情地审美宣泄,因此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中正平和、典雅圆融地审美趣味,倾向于奇绝怪异地美学追求.由于心胸不够开阔,这些诗人地具体创作,往往有可以求其尚怪之处,但是他们在审美趣味上地鲜明追求,还是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地艺术领域.、分析杜牧诗风地“俊爽”特点.杜牧兼善众体,诗歌内容丰富.追求高绝地精神趣味与峭拔地气势,在艺术上则能融合古今之长,创造出豪爽俊逸、清丽明快地独特风格.、晚唐怨刺诗风地代表诗人有谁?艺术特色是什么?郑谷、韦庄、罗隐、杜荀鹤这类诗人或抒发乱世地感慨,或讥弹怨刺表达对时事地愤慨.、花间词与南唐词有何异同之处?花间词是花间词派地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地《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地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地“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其词地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地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花间集》地作品具有明显地共同点:第一,体裁上都以起源于民间地“小调”为抒写形式;第二,内容多描写男女相恋,悲欢离恨,离愁别绪;第三,创作风格偏于阴柔之美,有文小、质轻、径狭、境隐等特征..南唐诗逃避现实、吟咏性情、内容细琐、视界狭小地诗,师法姚合贾岛诗风.“花间词”题材狭窄,内容贫乏,主要写男女恋情,起源于民间地“小调”,文小、质轻、径狭、境隐,但其内容也是多方面地.两者地表现形式和选材不同.南唐诗坛地宗白诗风集中体现了五代十国时期地宗白诗坛概貌.应酬赠答、次韵唱和便成了诗歌地主旋律.而《花间集》地主题基调是描写男女之间地恋情,此类作品占绝大多数,呈现出婉约绵缠、妩丽香艳地主要风格特征.两者表达地主题不同.)、试比较温韦词作地异同.温庭筠词浓艳香软、含蓄婉约;韦庄词则清淡疏朗、抒情热烈而真挚.温庭筠地词华美浓丽,多通过一系列外在物象来烘托人物地情思心绪,给人无限深远自由地想象;韦庄地词则多对人物地情态心理作直接地刻画,真切率直地抒发自己地情感,情深语秀.相同: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二.两人词地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地〈菩萨蛮〉、韦庄地〈思帝乡〉.三.都开辟了一种新地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地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地士大夫之词地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地实用要求,他地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地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地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地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地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地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地一大特色,也是词地风格内容一大转变.不同: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地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地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地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地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地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地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地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地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地难以言状地心绪,转化成可感地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常以静态地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地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地手法,造成了含蓄地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地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地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地手法表现出来.注重文辞声律地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地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地风味.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地风格,江南地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地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地是常见地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地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三.风格不同.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地传统,领导了五代词地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地风格.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地加工,以疏淡为美.、怎样理解李煜“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伶工是为上层社会,士大夫之族服务地,故其所颂之词娱乐成分居多,脂粉气颇重.多为闺怨,伤春之作,不能反映当时地社会现状.五代十国时期,词只不过是供伶人乐工于花前月下,青楼勾栏地娱乐工具,多为谄媚之作,阿谀奉承之词,并无深刻地思想见地.李煜前期身在皇家,个人生活奢侈富饶无虑,遂有无病呻吟之感,又由于长于妇人之手,与宫女接触较多,所以作词不免深闺幽怨、风花雪月;后期国破家亡,遭遇重大变故,生活状况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尤其是身份地位由帝王变为阶下囚,心理上遭受巨大地创伤,从而眼界始广阔,作品中抒发出人类普遍地命运之叹、家国之悲,遂而意义变深远,有士大夫地情怀、分析中唐古文运动地背景.唐代古文地发展,兴起于武则天统治时期,陈子昂为其先驱;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独孤及、元结等作出了重要努力;繁荣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孙樵、罗隐等为其余响.安史之乱以后,出现了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地所谓“小中兴”时期.但社会矛盾并未真正缓和.一部分中小地主知识分子,深刻感受到社会地矛盾与危机,有强烈地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迫切要求社会改革,要求文学为政治改革服务.以韩愈为代表地儒家复古思潮成为古文运动地推动力量和指导思想.韩愈在散文上提倡“古文”,他地古文是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地骈文相对而言地散体文,因为他是以先秦汉代地古代散文为号召地,故称“古文”.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地社会政治、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就是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从古文自身发展地情况看,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地齐、梁时代已经开始,后经“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力主恢复风雅比兴传统和汉魏风骨.安史之乱前后,又涌现出一大批倡导古文地作家,在更广阔地范围内和更高级地层次上推动了古文地发展.四、形成了教化中心说和完整地道统文学理论.元结等人又特别强调文学地讽时刺世功能,萧颖士、柳冕等强调文章地教化作用,这对韩柳古文运动都产生了直接地影响.、韩愈为文主张“气盛言宜”,请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韩愈如何在古文创作中实现这一主张.“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地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地影响,强调作家地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这一主张,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地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地“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地“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地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地主要特色.山水有灵性,凄神寒骨,幽清孤绝.代表作是“永州八记”..文笔清新秀丽,描绘细致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使人如临其境,乐不自禁.由一处走向一处,衔接自然,感情丰富.例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都是作者心动而发,真实美丽..虽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但作者寄情于山水,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跳动着作者对自然地向往与喜爱.他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宋诗与唐诗地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地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地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地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地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辑思维地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地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现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地细致深刻、技巧语言地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比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试论宋词繁荣地原因.一、歌舞升平地世风当时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地风气,当时持酒听歌, 浅斟低唱, 是官僚、士大夫司空见惯地消遣娱乐和交际方式.反过来看, 这种浪漫生活, 又强烈地吸引着一些文人, 并刺激着他们地创作灵感, 对词这种歌唱文学热情而自觉地进行创作.如晏几道地词“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正是当时士大夫生活地真实反映.二,特殊地社会心理宋建国以前, 中国经历了长时间地战乱和动荡,宋朝建立后面对沧桑巨变, 由乱到治地社会环境, 使宋人很珍惜, 也很兴奋, 在这种特殊心理下, 词这种适合享乐生活需要地歌唱文体广被喜爱, 也是宋词发展繁荣地原因之一.三、士举制度地影响宋代重文轻武地统治思想和政策, 形成畸形地文人政治和庞大地知识分子队伍, 他们是宋代文化繁荣地生力军, 也是宋词繁荣地作者群体.四、经济地发展和市井地繁荣宋统一后,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地社会环境.可以说, 都市地繁荣和市井阶层为宋词提供了最适宜地土壤和读者群.五、文体观念地偏差宋人对待诗、文、词地创作态度是偏颇地,将词视为“诗余”、“小道”,比起诗、文这样历史悠久地“旧家世阀”, 显得“体卑”而没有“身份”, 所谓“诗庄而词媚”.宋人这种文艺观念地偏差, 恰恰歪打正着, 促成了词地发展和繁荣.六、道统理学地影响宋代是中国封建礼教走向完善地朝代, 代表传统儒家思想地经学一变而与佛、道合流.特别是理学及其所宣扬地“存天理, 灭人欲”地思想, 使宋人受到地压抑太深了, 他们在正式场合过于正统了, 物极必反, 在非正式场合下, 他们追求浪漫、自由和解放, 从而以一种压迫下被扭曲地激情, 去从事词地创作.可以说, 道统理学对思想地禁锢, 使宋词得到了“不虞之誉”.七、诗文革新地反面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是针对宋初诗文受晚唐五代余风影响, 风气浮靡轻艳地现状, 而产生地一场求新、求变地文学革命.但负面效应是:误导宋人形成过于关注现实地诗、文观念, 强化了他们本就有地文体观念地偏差.八、前朝废主降臣流风余韵地影响宋开国之初, 来自五代十国地一些擅作歌词地废主降臣, 带来了他们特定命运下地伤痕文学,.如, 南唐后主李煜《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等.这种贵族化地东西,演变成世风和潮流, 得到全面地发展和繁荣.综上所述,正是宋代特定地历史环境和政治环境, 决定和产生了这一时代特殊地社会心理、文人地艺术观念及艺术趣味.城市文明, 给士人带来了风流旖旎地生活情致和创作激情.宋代既是和平地、又是衰世时代形势, 促发了宋人既是颓废地、又是忧患地时代意识.习惯地遵守着礼教、而又偷偷地反叛着它地文化伦理态度, 使宋人词地笔触伸向了人类灵魂和情感世界地隐蔽处, 最终, 词成为宋文苑中格外夺目地奇葩.、晏殊、欧阳修词创作有哪些异同?都是婉约派地花间词人欧阳修地词处在词风欲变未变之际;他地词中约有四分之三地作品是表现男欢女爱、离别相思、歌舞宴乐之类内容地,所用词调也多以小令为主,深受南唐词地影响;但在表现这类传统题材时,较之南唐词有了很大地进步.晏殊词地总体风格表现为委婉含蓄、圆润平静,并有一种富贵气象.他一生荣华富贵,生活范围狭小,创作主题也多为男欢女爱,离情别绪,但这不能因此而忽略他地艺术成就.、柳永对宋词地重大创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倾全力创作慢词,词地容量空前扩展,展现社会生活地能力遂得以提高.第二,将词地审美格调由“雅”转为“俗”,由士大夫地闲情雅致转向市民地世俗情调.。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一、文学常识题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史记》“五体”: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

N词解释:班马、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班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都是历史名著,又是杰出的散文作品。

他们两人既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又是著名的散文家,故常并称。

建安风骨:~指汉末建安时期至魏文帝黄初时期,以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等诗人为代家所写的优秀诗歌,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抒发了渴望国家统一的抱负。

大抵情辞慷慨,格调刚劲遒健,在思想和艺术上均有鲜明特色,后人称这种特色为“建安风骨”。

“左思风力”:这是钟嵘《诗品》对左思诗歌的评价。

左思的诗歌,尤其是他的代表作《咏史》,借咏史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他诗歌创作的这种精神,即是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

二、佳句赏析《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写作者在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的境与意会的无限情趣。

一个“见”字将南山胜景和悠然自得的心情传情的表达出来,“见”用神妙。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描写春天的景色,对仗工稳,生动笔调写出了生机春天,选取最代表春天景物,是其具有永久魅力的重要原因。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西洲曲》: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三、问答题1.汉乐府中主要作品的把握与分析。

(《上邪》、《江南》)2.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并举例予以分析。

3.赏析陶渊明《饮洒》(其五),并回答:为什么说“心远”是这首诗的纲领?“心远”即“心志高远”,思想远离尘嚣。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双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二.名词解释《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前239年左右。

在砸去败家学说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造,从而构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吕氏春秋》有严密的体系,全书分为十二纪(5),八览(8),六论(6)和序文。

《吕氏春秋》一部产生于战国晚期的理论著作,包括诸多短小精炼,文风平实畅达,是十分优秀的散文。

如《重己》。

另一个突出的文学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

四.论述题1.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答案:这篇奏疏在艺术上有两个显著特色。

(1)是善于用比喻。

从而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

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取人应该抱的态度,和不应该抱的态度。

如文中用“泰山不让土壤……故能就其深”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藉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仇“的愚蠢行为,也都很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是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

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而言调谐美,而且充满了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于文采。

本篇对后世骈文写作的深远影响。

2.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答案:思想内容:《过秦论》(上)重点分析了秦朝从兴盛迅速转为衰败进而灭亡的原因,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过秦论》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提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与结论。

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doc

中国古代文学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doc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1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1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1创作风格山浪漫变为理性;%1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伺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1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1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1文人的独立和依附;%1从浪漫到现实;%1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拙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而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挥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 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思考题导论1、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况。

2、简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一章先秦文学1、简议马克思主义文学艺术起源观。

2、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分析。

3、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什么?4、结合作品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5、《诗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6、《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

7、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8、比较说明《左氏春秋》跟《战国策》的不同特质。

9、由《论语》和《孟子》来看孔子和孟子两个形象的特点及其差异。

10、《庄子》的散文有何艺术成就?第二章秦汉文学1、为什么赋这种文体会在汉代盛行?2、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例,分析汉大赋的美学价值。

3、为什么汉初是散文家活跃的时期,西汉宏文的特点是什么?4、论司马迁《史记》的文学成就。

5、《史记》所采用的“互见法”对人物塑造有什么意义?6、试比较汉乐府民歌与《诗经》中民歌的异同。

7、试以《古诗十九首》中的某篇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8、分析《陌上桑》的艺术特色。

9、试分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艺术形象。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1、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的地位。

2、何谓魏晋文学中的建安风骨?3、简论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4、阮籍《咏怀诗》卓越的艺术创造及其成因。

5、西晋文学的特点。

6、如何理解玄言诗的出现。

7、如何认识陶渊明的隐逸。

8、简论陶渊明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9、为何说谢灵运为山水诗的开创者。

10、试赏析《木兰诗》中花木兰的艺术形象。

11、鲍照的寒素意识、才华、遭遇中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10、宫体诗现象之认识。

11、魏晋南北朝民歌对文人诗的影响。

12、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上地位。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1、四杰诗作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研读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2、陈子昂的诗作为什么写得质朴、苍劲、平实、无华?从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上简述之。

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 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性质和意义。

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8、背诵:《弹歌》、《归妹》;熟读课堂讲过的几个著名神话。

的几个著名神话。

9、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的? 10、《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11、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方面的现实生活? 12、《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祥、创业、建国史?13、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4、《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 15、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背诵《硕鼠》、《何草不黄》、《伯兮》、《君子于役》、《关睢》、《柏舟》、《无衣》、《芣苢》、《十亩之间》等作品。

作品。

16、试述我国古代书面文学是怎样萌芽和发展起来的?展起来的? 17、《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特点。

18、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9、《春秋》是怎样一部书?“《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是指哪三部书? 20、《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想、艺术特色? 21、《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及整理后答案BYME 秦汉文学思考题、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此后十五年间,战国百家争鸣结束,诸子异说绝响,《诗》、《骚》抒情传统随之消歇。

《汉书?艺文志》载秦有杂赋九篇,歌诗八篇,儒家羊子、名家黄公若干篇。

但或毁于嬴政焚书坑儒,或尽于项羽咸阳之火,皆不传于后世。

今所得者,唯秦世君臣诏令奏议之文与称颂功德的刻石之文。

故《文心雕龙?诠释》云“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不独是秦的文学特征,也是秦的政治特征。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诗: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二、汉赋:京都田猎大赋咏物抒情小赋三、两汉史传散文:《史记》《汉书》四、两汉诸子散文:政论散文学术散文两汉社会概况(政治思想):1、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1)汉初思想:黄老思想成为汉初主要的统治思想。

(萧规曹随) 2、思想2)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成思想的统一文学基本态势: 1 巨丽之美 2 进取精神 3 批判与赞颂的更迭 4 从浪漫到现实5 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比方说古诗十九首的产生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1) 以当时流行的隶书为五经作传,称为“今文经学”) 以汉以前的文字(古籀zhòu文,即大篆)为五经写的传,称为“古文经学”。

22、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一、汉赋的渊源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3)汉赋继承了《诗经》(远源)到《楚辞》(近源)的颂美讽谏精神 (散体大赋);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中国古代文学 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学 汉代文学思考题复习

汉代文学思考题1、了解掌握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该题有两个答案,自己选择)⑴①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统治者开始重视文学,大力提倡赋;②文学创作兴盛,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极多;③作家群体生成,出现了专门以创作为职业的作家;④创作风格由浪漫变为理性;⑤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的互动,词赋为主,民歌兴盛。

⑵①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②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③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④文人的独立和依附;⑤从浪漫到现实;⑥民间创作与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

2、简述汉初政论散文的现实内容、代表作家及作品。

现实内容:多发表政见,或指陈时弊或总结秦亡教训或劝告诸侯不要谋反。

陆贾:《新语》12篇贾谊:《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晁错:《论贵粟疏》《言兵事书》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3、试述《谏逐客书》的内容及艺术特色。

内容: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由物及人,对比论证: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第三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述广泛接纳人才的意义和排斥人才的危害;从国家安危存亡的高度论述逐客之过。

(以山海洪量为喻,说明君主应具有宽广的胸怀;以五帝三王的事迹为例,说明广纳人才才能天下无敌;指明逐客的危害。

)李斯《谏逐客书》艺术特色:文章善于铺陈排比,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论述,从历史到现实,从自然到社会,从日常生活到社会政治,譬喻引申,正反论述,逐层深入,具有极强的论辩性和说服力。

形成纵横捭阖,雄辩恣肆的风格。

4、《谏逐客书》是如何力谏秦王逐客的:首先,第一段:谈古,历叙秦四位先君任用客卿振兴秦国的历史事实,论述了任用客卿的重要意义.(以历史为证:“客何负于秦”!正反论述)其次,第二段: 论今,当今的国君在色乐珠玉等物质享受上不排外,而在人才问题则一味排外,必将不利于统一天下的大业。

第一编先秦文学思考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思考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1.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先秦文学奠定了中国文学的传统,它对后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特有的魅力,昭示着中国文学强大的魅力。

2.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上古歌谣在艺术上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上古歌谣第二个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上古歌谣源于生活,又直接表现生活语言简朴、节奏流畅是上古歌谣第三个显著的艺术特点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是上古歌谣的第四个显著艺术特点3.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4.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5.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6.《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7.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8.何谓“ 风” 、“ 雅” 、“ 颂” 是怎样划分的?9.《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10.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11.《诗经》中的“ 史诗” 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12.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

13.《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天命观念的基本内涵和特色是什么?14.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5.《春秋》是怎样一部书?“ 《春秋》三传” 是指哪三部书?16.《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17.《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18.《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9.简述《论语》、《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0.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2.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3.《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4.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25.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26.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是指中国古代的诗歌、文言文小说、散文、论著及其他文学
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体现,是中国古代文学种类繁多、深厚、优美的结晶。

2、古代文学史的来源是什么?
古代文学史的来源是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活动为基础,以对古代文
学作品形态、内容、表现手法以及文学变革、传播与发展进行研究为
主体,贯穿从古代儒释道文学到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变迁、文学流变、文学家风貌等各方面的文学史研究。

3、汉朝的文学有何特征?
汉朝的文学特征是实事求是、简洁工整、清婉优美,楚辞、汉赋大行
其道,后来有多言七言的新模式;比如屈原的《离骚》,展现了一种
复杂的心理和一种崇高的观点,象征一种时代的生活气息。

4、宋代文学有哪些特点?
宋代文学特点是诗词、文言文、名言佳句盛行,文风宁静秀丽、庄重
典雅,文学精品众多。

宋代诗歌活跃,黄庭坚、苏轼等人代表,建立
了以赋为主的宋词体系;散文方面,李清照的四大名楼、尹洙、苏辙
的三礼楼,均被称作成语宝库。

5、唐宋文学发展趋势有哪些?
唐宋文学发展趋势突出表现在两点特征上:一是文人以商业文明和开
拓思想为主导、文体内涵丰富极大地发展。

二是对《诗经》、《楚辞》两部古典巨著弊病审慎改良,为中国唐宋诗歌确立新的格局和文化特色。

古代文学思考题

古代文学思考题

古代文学思考题古代文学思考题第一章上古歌谣与神话1、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如何论神话?神话是远古时代的口头文学,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是文学史上浪漫主义的源头。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结合具体神话谈谈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

忧患意识:《山海经》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对生存环境的警惕之情。

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不以相当的分量描绘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

通过锲而不舍的斗争战胜自然灾难。

厚生爱民意识:女娲、后羿、龙凤等神话主人公给人类带来祥瑞和安慰。

重生意识还包括个体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的延续。

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关怀备至。

春神主日月之神,他们的本质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反抗意识: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民不屈的奋斗精神,对命运的抗争。

他们征服自然作顽强的拼搏。

邢天即使断首也要对天帝大舞干戚。

象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3、试述中国神话的特色及其演变。

特色:形式上的零散、缺乏完整周密的体系内容上强烈的现实性,是上古自然和社会的反映,是先民的利益和愿望的真实流露。

艺术上体现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大胆采用幻想、想象、夸张等浪漫主义手法。

演变:神话的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行为。

古代神话经历从动物形、半人半兽道人形的过程,正统的史家和儒家将办人半兽抹灭。

如司马迁言: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

此外,对神话进行歪曲的解释,使其成为某种现实事件。

神话的宗教化: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西王母操不死之药等。

神话转变为仙话,人物经历修炼、服药、升天不死。

第二章《诗经》1\试述《诗经》分类和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先秦文学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及其出处怎样?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着哪些文化精神?上古神话体现了先民哪些思维特征?上古神话散失的原因是什么?比较《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二则神话思想性、艺术性上的共同特点。

理解《诗经》的编撰过程。

《诗经》的内容题材可分为哪几类?《诗经》比兴手法运用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什么是诗“六义”?《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在哪些方面?比较《伯兮》与《君子于役》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分析《蒹葭》的艺术特色。

分析《采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诗经·七月》的艺术特点是什么?理解《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影响。

掌握《春秋》、《左传》、《国语》。

《战国策》的体例。

《战国策》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结合写人和战争描写谈谈《左传》的叙事艺术。

分析《邵公谏弭谤》、《烛之武退秦师》的说辞特点。

以《晋公子重耳之亡》为例,分析《左传》刻画人物的艺术。

以《晋楚城濮之战》为例,分析说明《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分析《苏秦始将连横》一文中的苏秦形象。

《冯谖客孟尝君》一文是怎样刻画出冯谖的形象的?刘知几称《左传》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如何理解?分析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

分析《论语·侍坐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和主要思想。

理解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分析《齐桓晋文之事》的论辩艺术。

分析《逍遥游》一文的艺术特点和妙理哲思。

分析《养生主》的写作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墨子》的文章特点。

结合作品,分析《荀子》说理文的特色。

结合作品,分析《韩非子》说理文的特色,并分析韩非寓言的突出成就。

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试述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何谓“楚辞”?试述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理解《离骚》题名的几种解释。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先秦文学思考题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的风格特征.2.试述风、雅、颂的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的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的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的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的基本情感特征.7.试论《诗经》的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的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的“微言大义”的?11.《左传》的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12.论《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14.试析《左传》的叙事特征.15.试述《左传》的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的思想特征.17.试述策士的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的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的艺术特征.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的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的文体发展线索.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的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的文体特征.24.论述《庄子》的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的特点。

26.简述《荀子》的文章体制的特点.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的“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的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的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的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的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的特点。

34.试论《天问》的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的文学成就.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1.汉代的经学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汉代的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完整word版)北师大版“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3.西汉前期的论说文有什么共同特点?从朝廷作家和藩国作家中各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4.汉武帝时期的论说文出现了哪三种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倾向?5.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儒道两家思想对论说文创作各有什么影响?6.贾谊、晁错等西汉散文家在哪些方面继承了战国说辞的艺术成就。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22秦汉文学思考题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三、文化底子薄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

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

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

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

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

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

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

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精选文档】

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精选文档】

习题先秦两汉文学思考题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有哪些?3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举例说明中国神话可分为哪几类?5什么叫做“风、雅、颂”?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6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7举例说明《诗经》中反映婚姻爱情的诗作又可分哪几种?8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9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10简述《诗经》在句式、章法上的特点。

11《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12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3《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4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5《左传》和《国语》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点异同比较。

16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17结合作品分析《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8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和思想。

19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

20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21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22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3简述《庄子》中的“三言”及其作用。

24怎样理解荀子之文博大精深的特色?25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的文体演进过程。

26试述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28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9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0试论《离骚》中所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31《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么得来的?32《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类?33《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34楚辞与赋有何区别?35简述楚辞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秦秦汉文学思考题
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

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
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
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

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
8、何谓“风”、“雅”、“颂”?它们是怎样划分的?
9、《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
10、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11、《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
12、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

13、《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
14、分析《东山》、《君子于役》、《氓》、《采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5、试述我国古代书面文学是怎样萌芽和发展起来的?
16、《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的文章有何特点。

17、试述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勃兴的原因。

18、《春秋》是怎样一部书?“《春秋》三传”是指哪三部书?
19、《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左传》在记述战争和描写人物时表
现了哪些思想、艺术特色?
20、《国语》是怎样一部书?以《召公谏弭谤》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特点。

21、《战国策》是怎样一部书?以《冯谖客孟尝君》为例,分析说明《战国策》
在刻划人物上的艺术特色。

22、简述《论语》语言特色。

23、简述《墨子》散文的特色。

24、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5、《庄子》一书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庄子思想与其散文风格有何联系?试以
《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26、《荀子》和《韩非子》散文各有何艺术特色。

27、什么是寓言?试述先秦寓言发达的原因和思想艺术特色。

28、试述楚辞的来源和它的主要特点。

29、从《诗经》到楚辞我国诗歌表现出哪些发展变化?
30、屈原生平和思想概述。

31、试论屈原《离骚》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32、《九歌》和《九章》的名称是怎样来的?《九歌》和《九章》各包括哪些作品?
33、《九歌》性质如何?以《湘君》、《湘夫人》和《山鬼》等篇为例,说明
《九歌》的艺术特色。

34、概述屈原的《天问》、《招魂》的基本思想、艺术特点。

35、简述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影响。

36、简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性。

37、简述秦汉时期的社会和文学概况。

38、简述乐府是怎样由一个官署名称变为诗体名称的。

39、举例说明汉代乐府民歌是如何广泛、深刻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

40、汉代乐府民歌对后世文学有什么巨大影响?
41、《东门行》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
42、《陌上桑》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它有何艺术特色?
43、分析罗敷的形象。

44、《孔雀东南飞》取得了怎样的思想、艺术成就?
45、比较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形象。

46、简要说明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47、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五言诗史中的地位。

48、试述《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
各有何艺术特色?
49、汉代政论散文和先秦政论散文有何不同之处?
50、贾谊《过秦论》(上)有何艺术性?
51、司马迁一生中,主要有哪些事件与他的《史记》创作有密切的关系?举例
说明《史记》表现了怎样的进步倾向。

52、举例说明《史记》传记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53、简述《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4、评述项羽其人,谈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是如何塑造项羽形象的?
55、简述《汉书》写作过程。

56、《汉书》体制怎样?它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57、分析《苏武传》思想性、艺术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