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初中物理 运动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运动场景,如赛车、跑步、骑车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快慢。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比值。
2. 介绍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讲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或者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时间。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例,分析物体的运动快慢。
四、课堂实践(15分钟)1. 让学生使用秒表、卷尺等工具,测量自己的跑步速度。
2. 学生相互之间比较跑步速度,总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实际生活中,速度的概念有哪些应用?【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写在日记中。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了解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运动快慢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加强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探究目标:通过对比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探究器材: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如篮球、乒乓球等)。
探究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何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的质量对运动的快慢有何影响?2.分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3.安排实验:将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起点上,用计时器计时,观察小球运动的快慢。
4.学生回答问题:小球运动的快慢与小球的质量有何关系?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质量,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6.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7.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实验: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将乒乓球变形、将篮球压扁等),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快慢。
8.学生回答问题:不同形状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何不同?9.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物体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有关。
10.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质量越大、形状越不规则的物体,运动越慢;质量越小、形状越规则的物体,运动越快。
11.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除了质量和形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12.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改变其他因素,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
1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14.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思考,总结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影响。
15.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体运动的规律。
拓展探究:1.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位移、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不同因素,进一步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可以设计其他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如比较不同长度的直线运动、弧线运动等。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思考了其他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并进行了拓展的探究。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培养了观察问题、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的能力。
初中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1 、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我 们怎样看出他们谁快谁慢?
2 、同是百米运动员,我们是怎样比 较他们运动快慢的?
3、如果把一位同学的百米短跑同万 米冠军的长跑比一比,要知道谁快谁慢, 应该怎么办?
探究活动
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有几种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 P41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发射的无线电波到达月球并返回地 面共用时间 2.56s。无线电波的传播 速度是3×108 m/s,月球到地球的距 离是多少?
匀速直线运动:
自学课本P42
1、如果物体
,并且速度
,
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观察P42图像请回答:
(1)物体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
?
(2)物体运动20m所用的时间
定性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 通过距离长的小车运动的快; (2)、比较两辆小车通过相同的距 离,所用时间短的小车运动的快
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的快慢的方法:
(1)记录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 量出它们行驶相同的距离s,分别计算出 s/t1,s/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从 而确定哪一辆小车运动的快。
物体A时间相同,比路程 0.5
物体B
0.5
数据记录表三
物体 物体A 物体B
路程(cm)
时间(s)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该怎么办?
自学课本P42前两自然段
速 1、物体在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的路程叫做速度。 。
度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的还有 。
4、 1m/s =
km/h 1km/h = m/s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引言:《运动的快慢》是小学科学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学生打下科学学习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小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物理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事物的规律和关系。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学习速度的概念;(3)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的快慢?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步骤二:观察和探究1.教师放置两个不同大小的小车,并让它们在同样的距离内运行。
2.学生观察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思考它们运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判断运动的快慢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4.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步骤三:概念解释与拓展1.教师对速度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速度。
2.学生通过实例和问题解答,深入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和公式。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和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2. 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体运动的快慢2.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 速度的概念4. 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5. 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和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
难点: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运动的情况,感知运动快慢的差异。
2. 实验法:让学生参与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3. 比较法:让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物体运动快慢的原因。
4. 讨论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物体运动的快慢。
3. 讲解: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距离和时间的比值。
4. 练习: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6. 作业: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运用生活实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的快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创设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互动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展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概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设计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实验材料(如小车、标志物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或黑板,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判断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二、探究运动和静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2. 学生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静止是指物体位置不变。
三、比较物体运动快慢(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三种:相同路程比时间、相间比路程、直接比较路程。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提出问题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实践与应用环节,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总结与反思,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六、课堂活动:速度与时间的游戏(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参与游戏,理解速度是距离除以时间的概念。
3.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较不同组的速度和时间,讨论如何提高速度。
小学科学6《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的快慢》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6《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的快慢》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科目: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主题: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距离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资源:1. 实物:小球、玩具车等2.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3. 尺子或测量工具4. 设备:黑板、粉笔、计时器教学步骤:引入: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展示两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如小汽车和人跑步)。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物体谁运动得快一些吗?为什么?3. 学生提供自己的观察结果和理由,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的快慢如何确定。
探究:1. 老师出示一个小球,让学生猜测小球在相同时间内能够滚动的距离。
2. 学生集体提出各自的猜测,老师记录在黑板上。
3. 老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4.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用计时器测量相同时间内小球滚动的距离,并记录。
5. 各小组报告测量结果,并与猜测进行比较。
6.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运动快慢可以通过比较运动距离来确定。
7. 老师提醒学生,除了相同时间内的距离,还有其他可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操练:1. 老师出示几组图片,每组图片中有两个不同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让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个物体运动得快一些。
2. 分组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判断结果,同时给出相应的理由。
3. 不同小组之间交流并比较各自的观察和判断结果。
4.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依据。
拓展: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两个不同物体进行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
2.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通过测量相同时间内物体的运动距离来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
3. 各小组报告实验结果,并与其他组进行比较和讨论。
巩固:1.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判断。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教案
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
速度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么?
例题(课本课后作业2)
说明用物理公式解决问题的规范步骤。
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
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
讨论的参考题目有:
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
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
三、实验操作
四、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得出: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
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
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
方案:
a、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
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t2,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分别计算出s/t1、s/t2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内行驶的不同距离s1和s2,分别计算出s1/t、s2/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反思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课题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仪器材料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m/s、km/h之间的单位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性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性;2.了解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力的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运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2.实验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中的装置与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流程,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在实验中,既可操作真实物品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虚拟实验进行实践。
4.数据采集利用数字化的记录仪或手工记录方式记录实验数据。
这里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据记录方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差异,探究变化规律,了解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6.实验报告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性和问题进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其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六、学习体验这是一篇有趣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解析出有意义的结果。
《快慢》大班教案
《快慢》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快慢的概念,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快慢的概念,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如跑车、自行车、步行的人等,用于展示不同速度的物体。
2. 环境准备: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快?什么是慢?”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 基本概念:介绍快慢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快的意思是指速度快,慢的意思是指速度慢。
3. 观察比较: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
如展示一辆跑车、一辆自行车和一个人步行,让幼儿说一说哪一个是快的,哪一个是慢的。
4. 小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倾听他人的意见。
5. 实践活动:让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如让幼儿拿着一辆小车,尝试在不同速度下推动它,感受快慢的区别。
6. 总结提升:让幼儿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内容,加深对快慢概念的理解。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让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如交通工具、动物等,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并和家长分享观察结果。
2. 让幼儿家长协助,设计一个简单的快慢游戏,如快速的跑步比赛,慢速的拼图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慢的乐趣。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快慢的概念。
2. 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快慢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慢的乐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4. 利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事物的运动快慢,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
四年级科学下册《运动的快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运动快慢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具:钟表、尺子、小车、轨道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包括小车、尺子、计时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赛车比赛、跑步比赛等,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快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明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与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共同发现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调查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拍摄视频或图片,进行交流分享。
2. 开展科学小竞赛,如制作小车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设计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学习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学习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方式引导-探究;参与-活动课型体验、应用教学准备微机、投影仪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依据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学生讨论、回答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得出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优秀11篇)
中班语言快快与慢慢教案(优秀11篇)运动的快慢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平均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和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初步体会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及速度的计算。
三、教学难点:速度单位换算及计算步骤的规范性。
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在上学路上,有的骑自行车、有的步行、有的坐公交车,如果同时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2.操场上,进行百米赛跑时,又是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的?3.一位百米运动员的成绩是12s,而一名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30min.怎样比较他们的运动快慢呢?(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物理学里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学生:讨论回答---速度。
师:什么是速度?它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单位又是什么?学生:看书回答。
速度的定义:课本P15,倒数2行速度的公式:v=s/t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m/s,交通运输中:km/h。
师:1.让学生说出单位的意义。
2.通过换算说明m/s和km/h之间的大小关系。
练习:换算下列单位:“桑美”台风的速度可达60m/s=km/h,一列火车的`速度是144km/h=m/s.师:怎样应用公式进行计算?2.例题师:简单分析课本例题1板演解法,(强调小标题的加法及单位的统一)例题1:解刘翔的速度:v1=s/t=110m/3600s=8.52m/s摩托车的速度:v2=30×1000m/3600s=8.3m/s因此,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速度快。
学生分析并板演例2,师注意检查指导例题2:解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时间约为:由v=s/t得:t=s/v=1463km/104kms-1=14h学生练习:小刚骑自行车以5m/s速度上学,经20min到达学校,小刚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师:检查后矫正不足。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案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上) 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 导学案 学生姓名:_________ 成绩等次:____29 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速度,知道速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计算速度的公式及其各物理量的单位;3.会进行m/s 和km/h 之间的换算;4.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课堂导学]一、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自读课本63---65页内容,完成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图中a 、b 、c 三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开始运动,则1.甲图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时间相同比______,图中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的____(快/慢)或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跑的____(快/慢).2.乙图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是:______相同比______,图中____________运动员跑的快二、速度:在路程的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用______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其大小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______。
即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读作_________。
常用的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h=_________m/s; 1m/s=________km/h单位换算:1km/h=1000m ÷3600s=_______m/s 1m/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____________运动。
[课堂导练]1.完成单位换算:20m/s=________km/h 换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8km/h=_______m/s 换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雅典奥运会上,110m 的跨栏正在紧张进行着, 谁是冠军?众人瞩目,观众认定, 跑在前面的刘翔最快,裁判则依据到达终点时所用时间少而判定他跑得最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设计
3.课堂活动设计:
-开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速度的变化。
-设计课堂小游戏,如“谁是速度王”,通过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教师引导:在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其应用。
2.教学过程:教师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PPT和板书,详细讲解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通过实际案例,解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展示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差异,帮助学生建立速度概念。
-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不同难度层次上逐步掌握速度的计算和应用。
5.家庭作业: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并记录家中物体运动快慢的例子,共同探讨物理学原理。
-家长鼓励孩子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孩子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业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2.实践作业和小组合作作业要注重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进度,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熟练的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由特殊方法上升到普适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学生讨论,可以得出比较快慢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路程②相同路程比时间
教师引导概括: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它就运动得越快。
接下来将已板书好例题的小黑板拿出,并提问,谁能马上判断出谁快谁慢?
第一组:鹰捕鱼时0.1秒就能飞出5m,箭鱼能在0.1秒内游出2.8m。
第二组:蜗牛1h只爬出5.4m,树獭爬5.4m竟要用27s;
第三组:汽车在120s行驶3600m,飞机在2s飞行1000m:
学生回答:
比较鹰和箭鱼时,是看它们在0.1s里运动的距离,鹰在0.1s内飞出了5m,比箭鱼的2.8m快;
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4m用多少时间,蜗牛用了1h,而树獭用了27s,所以树獭快;
学生在比较汽车和飞机快慢时遇到了困难。
可能有的说汽车跑得快,因为它走了3600m,有的说飞机跑得快,因为他只用了2s。
也有同学在发现不同时间和不同路程,而无从下手。
教师:还能用上述的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不能,因为它们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同。
教师:可是在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怎么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
老师提示:那么它们在一分钟内谁走得远呢?
学生计算得出:汽车一分钟行使1800m ,飞机一分钟行驶30000m,1800小于30000,所以,飞机行驶的快!
老师得出结论总结:对于不同时间内通过的不相同路程的运动,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用
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甚至每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的快慢呢?
这里比较快慢所用方法类似前面所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即“单位时间比路程”
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可是到底该怎么叙述还是有困难。
二、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就可以比较它们的快慢了。
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用s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有
速度=(路程)/(时间) v=s/t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
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 m ),时间的单位是秒( s ),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 m/s )。
例如汽车在1s通过了10m 记作“10m/s”,飞机1s通过500m记作“500m/s”。
教师:生活中还有哪些速度单位呢?比如汽车的速度单位是什么呢?和米每秒有什么关系?
学生;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
可表示为km/h,也就是一小时行驶了多少千米。
教师提示:1km/h=1000m÷3600s=5/18m/s; 1m/s=(1/1000)km÷(1/3600)h=3.6km/h
教师:现在你们能用我们刚学的速度公式把小黑板上的六个物体运动速度计算出来吗?
学生计算出来:
鹰捕鱼是50m/s,箭鱼是28m/s;
蜗牛是5m/h,树獭是0.2m/s;
汽车是30m/s,飞机500m/s
在比较蜗牛和树獭快慢,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
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办法比较大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如国际单位。
学生经过统一单位,得出蜗牛的是0.0015m/s,单位都保持一致,可判断谁最快,最慢。
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
同时结合运动员的速度通过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自己分析并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进一步加深对速度的理解。
教师提示:题目问的是什么问题?求的是哪一个物理量?
若要求这个物理量,必须要知道其它哪些物理量?
能从题干中找出这些要知道的物理量吗?
教师:你们能自己分析回答出来吗?(鼓励学生多思考)
学生:能,第一问要求客机1min飞行的路程s,要求出路程s必须要知道客机飞行的速度v 和时间t,这些物理量都可以从题目中直接找到,将其代入速度推导公式:s=vt=990km/h×1min=990km/h×(1/60)h=16.5km
注意:
(1)v、s、t必须对应;
(2)单位必须统一;
(3)符合计算题解题格式——已知、求、解、答四步必须明确。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种直线运动。
让学生仔细观察活动二中小车在各小段路程,时间,并计算出对应的速度。
相互讨论,算出的速度值有什么特点。
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物理学中把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堂小结】
同桌两位同学相互提问:
生活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理学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又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
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是什么?
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学反思】
教学活动要有组织,有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所以教学过程应当是精心设计一系列典型而容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对比常见物体运动速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学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二、速度三、匀速直线运动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速度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v=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