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合集下载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心肺听诊
听诊心脏杂音、心音强弱 及心律是否整齐,肺部是 否有啰音。
其他体征
观察患者是否有水肿、发 绀等其他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检测血常规、生化等指标,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电解质平衡 。
心肌酶学检查
检测心肌损伤的标记物,如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有助于 诊断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重要手 段,通过心电图可以记录心脏电活动 的变化,发现心律失常的证据。
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 • 诊断方法 • 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 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 室性心动过速的预防与康复
01
室性心动过速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心律失常, 指起源于心室的快速而规则的室 性心律失常。
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室性 心动过速可分为非持续性、持续 性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类型。
积极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等 基础疾病,控制病情发展。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心律 失常药物,控制心率和改 善症状。
非药物治疗
包括电复律、导管消融、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等 ,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调整
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作 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等 ,有助于康复。
患者教育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悸、胸闷、头晕、乏力、晕厥等, 严重时可导致阿-斯综合征和猝死。
体征
脉搏短绌、低血压、心音分裂等,部 分患者可无任何体征。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室性心动过速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 病等器质性病变,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非器质性病变。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我科 于 20 0 4年 _2 o o 9年 收 治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患 者 4 O例 ,
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 的经典部位是右室流 出道 ,其心电图多表 现为左束支传 导阻滞 ( B B +电轴右 偏 ( 下偏 ) LB ) 或 ,左 室
特 发 性 室 性心 动 过速 起 源 的经 典 部 位是 左 室后 间隔 ,其 心 电 图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其 中 1 8例行 射频消融治疗 ,均得 到根
治 。本组 1 因行 阑尾炎 手 术 时 发现 有 室 性心 动 过速 ,但 患者 例
并无任何症状 ,体检心脏亦无结构性病变 ,其后反复、长期应
用 利 多 卡 因 、普 罗 帕 酮 、 胺 碘 酮 ,7年 以 后 开 始 出 现 心 脏 扩
作 l O余年 ,先后长期应用普罗 帕酮、利 多卡因、胺碘 酮均无
效 ,改 用 异搏 定 后 可 以终 止 室 性 心 动过 速 ,但 仍 出现 频发 室 性
疗方法不同,疗效评价不一且有一定 的试验性 ,目前主张静脉 注射维拉帕米 ,长期 口服药物并无必要 ,对发作频繁或者无休
止 室 性心 动 过 速者 采 用 射 频 消 融3例
作者单位 :0 50 4 00山西省阳泉市煤业集 团总医院心血管 内科
因有 冠 心病 、高血 压 性 心脏 损 害 、左 房 室瓣 脱 垂 ,未 认 识 的心 肌 病 ,亚 临床 性 心肌 炎 ,本 文 1例疑 诊 为 扩张 性 心肌 病 ,初 发
3例应用普罗帕酮 、利多卡因负荷量后无 效,改用维拉帕
米 静 脉 注射 后 室 性 心动 过 速 终 止 ,1例 经 应 用普 罗 帕酮 、利 多
卡 因无 效后 行 直 流 电 电 除颤 后 仍 无 效 ,改 用 维 拉 帕米后 室性 心

室早定位

室早定位

室速定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特发性室速)约占所有室速病人的10%,表现为无器质性心脏病,以局灶起源为主,其中最常见的为流出道室速,特别是右室起源的流出道室速,其他还包括左室分支性室速,起源于瓣环(二尖瓣或三尖瓣)或左室乳头肌等部位的室速等。

以形态而论,流出道室速从部位上又可以分为右室或左室流出道心内膜、肺动脉瓣上、主动脉窦、甚至心外膜起源如心大静脉远段或前室间静脉近段等。

由于特发性室速起源部位较多,而同一或相近形态的室速可能起源位置不同,给其电生理标测和消融带来一些困难。

通过室速发作时的体表心电图形态尽可能判断出特发性室速的起源,对选择合适的标测和消融方法,提高消融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特发性室速的体表心电图定位作一讨论。

1.概论由于特发性室速大多数为局灶起源,并由相近部位向远离部位扩布,体表心电图可以将这一特点反映出来。

一般来说,左室游离壁室速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RBBB),而右室或室间隔部位起源的室速表现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LBBB),表1可以大致初步判断室速的起源。

另外,靠近间隔部位的室速QRS波时限相对较窄而游离壁起源的室速QRS波时限相对较宽,靠近心底部的室速在胸导上更多地表现为QRS波主波正向而靠近心尖部的室速在胸导上更多地表现为QRS波主波负向。

表1 体表心电图与室速起源判断2.流出道室速(OT-VT,outflow tract-ventricular tachycardia)流出道室速可分为右室流出道室速(RVOT-VT)和左室流出道室速(LVOT-VT),主要表现为II、III、aVF大单向R波,右室流出道室速多表现为V1呈左束支传导阻滞,R波在V3V4过渡,反复发作VT或单形性室早,心动过速周长常有变化;左室流出道室速多表现为V1呈右束支传导阻滞或左束支传导阻滞,R波在V2过渡,非持续性,R-R间期可有变化。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

鉴别诊断1:起源于主动脉冠状窦的室速
RVOT
(左前上)
ASC
(右后下)
R波时限指数=B/A×100% 若> 50% , 支持 ASC-VT
R/S比率= R/S×100% 若> 30% , 支持 ASC-VT
Shimoike E, et al.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1999;10:1005. Sadanaga T, et al. 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 1999;22:1553
RAO
LAO

1.


VT时
RF 后窦律








VT
Satish OS ,et al. Europace 2005; 7: 348-352
V
A
例2. 起源于三尖瓣环下部的VT
男性,63岁,心悸2周,平 时体健,无器质性心脏病

4










沿MA起搏心电图

MA
VT 12
沿
起 源 的
RMVT: 左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向下
运动诱发的阵发性持续性室速: 左束支阻滞图形+电轴向下
例1
王某,女,39岁,心悸10年加重2月
( 激 动的 标射 测频 )消

RMVT
例2
林某,女,35岁,反复心悸5年,加重3月
RMVT的射频消融 (起搏标测)
PV、 AV及CA 的解剖关系
RVOT示意图
鉴别诊断2:起源于肺动脉的室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
王琦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1(018)001
【摘要】@@ 1 概述rn发生在结构正常的心脏,用目前的诊断技术未能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证据,并排除了代谢或电解质异常、长QT间期综合征以及遗传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称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根据IVT起源部位和心电图(QRS)波形态,IVT通常分为左心室IVT和右心室IVT.根据其对药物的反应而将其分为维拉帕米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和腺苷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根据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将其分为非持续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表1).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王琦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20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0.4+1
【相关文献】
1.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J], 张华光;钟国强;刘唐威;朱立光;陶新智;伍伟锋;郑剑光
2.左束支阻滞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对射频消融成功的影响初探 [J],
彭长农;衣为民;胡雪松;龙娟;李忠红;程硕滔
3.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起源部位及心电图特征 [J], 仇宝华
4.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及临床意义 [J], 王景全
5.邻近左房室瓣环间隔与游离壁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其鉴别诊断研究 [J], 王婷婷;王一丹;王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性右 心 室 心 动 过 速 ( iT 和 起 源 于 左 心 室 的特 发 Ⅱv )
约有 13 R V / 的 _ T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主要的 M 临床表现为心悸 ,少数患者可有头晕和不典型胸痛 等 ,有晕厥症状的患者约 1%,心跳骤停很 罕见。 0
R T主要发 生 在 3 5 岁 之 间 ,但 6—7 MV 0— 0 0岁之 间 均 有 R T患 者 的报 道 。R T患 者心 电 图主要 表 MV MV 现 为频发 右 心室流 出道起 源 的室 早 、成对 室早 、频
性左心室心动过速 ( 、 ) I 叩 ,临床上 以起源于右心室 L
流 出道 的特发 性右 心室 流 出道 室速 ( V TV ) R O -T 、起 源 于左 心 室 间 隔部 的 I、 最 为 常 见 l 。随 着 对 L IT的发病 机 制 、电生理 机制 和 治疗 手 段 等研 究 的 v 深入 ,尤 其心 内标 测技术 的 发展 和导管 射频 消融在 根治这 类 室速 中 的应 用 ,不 仅 对 R o 和 IⅥr v 1、 I f
பைடு நூலகம்

特 发性 右心 室 流出道 室性 心动 过速
室单形室早病例随访 (5 ) 1 ±2 年,结果 发现无 1 例 发生猝死 或进 展 为致 心律 失 常性右 心 室 心肌病
( R C ,23的 患者 没 有 症 状 ,半 数 患 者 早 搏 消 AV ) /
R o 也 被 称 为 运 动 诱 发 的 室 速 、腺 苷 敏 v 1、 感性 室速 、反 复 单 形 室速 、儿茶 酚 胺 敏 感 性室 速 、
繁发作的短阵单形室速期间夹有 1 3 — 个窦性心搏 , 室速的形态与室早形态相同。典型的 R V M T患者通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与心电图初步定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与心电图初步定位

特发性 室性心 动过速起 源与心 电图初步定位
王晓 明 ,石红玲 ,崔吉君
虱 分类号] R 5 4 0 . 4 1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4 — 4 O 5 5 ( 2 O 1 3 ) O 2 — 0 0 9 9 — 0 2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常 发 生 于 各 种 器 导 联 呈 Q S 或r S 型 ,a V L 导联 呈 Q S 型 ,Q S 波振幅a VL >a V R 导 质 性心 脏病 患者 ,但 也 可发 生在 无 明 联 , Ⅱ、m 、a V F 导联R 型 ,电轴偏 右下 ,胸前导联R / S 移行 确 器质 性心 脏病 证 据 的中青 年患 者 , 发 性 、反 复发作 单 形室 性心 动过 速 , 早 ( 在v 导联或之 前 );而通过 I 导联Q R S 波方 向则可判 断 渐至正 向 ,即偏前壁则 I 导联Q R S 波为负 向,偏后壁则 I 导 且 性 别差 异 不 明显 l 】 】 。临床 表 现 为 阵 起源点是 位于前壁或者后 壁 , 自前壁到后壁 ,R 波 由负 向逐 多 数血 流动 力学 稳 定 。因起 源部 位特 联 Q R S 波 为 正 向。 殊 ,通 常 预后 良好 等特 点 ,也称 特发 2 . 2起源于肺 动脉 起 源于肺动脉特 发性室速较 为少见 ,体 性室性 心动过速 ( i d i o p a t h i c v e n t r i c u l a r 表 心 电图常 呈左 束支 阻滞 形 。有学 者报 道 】 ,起 源于 肺动
性 室速根 据血流 动力学状 态可 分为血 流动力 学稳
L 流 动力学 不稳 定性 的特发性 室速 。根据 持续 时 间 7 非 持续性 和持 续性特 发性 室速 ,非持续 特发性 室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如何诊断鉴别,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一、检查主要依据心电图检查。

*二、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特点(1)LBBB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本型占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70%。

分为以下两型。

①LBBB型非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A.反复发作短阵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每次发作系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

大多持续在30s内而自行终止。

一般为连续3~20个室性期前收缩,故为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B.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形状呈LBBB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QRS图形与其后的QRS图形相同。

QRS波时限0.12s,但增宽的程度较小。

以0.13~0.14s最多见,多在0.16s以内。

C.额面心电轴大多呈右偏,个别呈正常。

D.大多数患者发作时的心室率为110~160次/min,常无温醒现象。

心室率大部分是规则而匀齐的,少数可不规则,有时在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前其周长先有逐渐缩短。

E.发作与心率有关:当窦性心律快时很容易发作,运动可诱发。

程序期前刺激诱发率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或便于程序期前刺激诱发。

F.大致判断右心室起源点:Ⅱ、Ⅲ、aVF导联如以R波为主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或游离壁,Ⅱ、Ⅲ、aVF导联以S波为主者起源于右心室流入道或心尖部。

G.发作间歇期常为窦性心律:也常有单个或成对室性期前收缩伴发。

室性期前收缩与室性心动过速的QRS波形态完全一样。

H.信号平均心电图正常。

②LBBB型持续性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A.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次数并不频繁:每年发作5~40次。

但每次发作持续时间长,为30s至数小时,多为0.5~24h。

B.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呈LBBB图形:QRS波时限增宽的程度较小,为0.12~0.16s。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继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分析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继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特点分析

其中 2例服用异博定 , 3例服用胺碘酮。其余 1 8例 征性表现 , 可以提示为 IT 额面心电轴右偏 , L呈 V: a v
有 明显症状 的 ⅣT病 人进 行 了心 内电生理 检查 和射 Q S形 , 导联 R波振 幅 总 和较 大 ( Om ) 不 出 肢 ≥4 v ,
R型 波 。 频消融 , 1 7例得到治愈 , 例术后复发, 1 改用 口服胺 现 Q 碘酮 治疗 , 患者 经过 3个 月 一 2年 的随访 , 无一 例 复 本组 IV R T的 a L导 联均呈 Q V S型 , 而与 A V RD
《 海南医学)oo 2l 年第 2 卷 第 9 l 期
V 1 1 o9Ma 00 o. . y 1 2N 2

经 验 交流 ・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与 继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临 床 特 点 分 析
高艳 红
( 昌市人 民 医院心 内科 , 南 文 海
文 昌 5 10 ) 730
【 中图分类号】 R4 . 1 517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65 (00 0—02 2 03-30 2 1)9 5—o -
本 文对我 院 2 3例 特发 性室 速 (V )患者 的 临 意义 。见表 l IT 。
床特点进行分析 , 与由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病因 并 明确的室速 (继发性室速 )进行对比, 旨在提高对
经常规体格检查 , 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 器质性心脏病 , 血清 电解质正常;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
注 : m H = .3 P o 1 m g O 1 3k a
22 C . E G表现窦性心律时, 组病人的体表 I Ⅵ’ 室速者(V S T组 ) 1 , 1 2 例 男 2例, 9 ; 女 例 年龄 l 2— E G 均正 常 , S T组 的 E G均有 异常 , 中有病 C 而 V C 其 7 8岁 , 均 5 .8岁 , 中急 性 心肌 梗 死 5例 , 旧 平 8 其 陈 理性 Q波 l ,T— O例 s T改变 2 l例 , 波异常 3例 , U 性心肌梗死 3 , 例 扩张型心肌病 8 肥厚性心肌病 例, Q T问期延长 5例。室速发作时 , 左室 IT IV ) V (L T 主 2例 , 风心病 2例 , 钾 血症 2例 。所 有患 者 均 有体 低 要表现为右束支传导阻滞( B B +电轴左偏 , RB ) 右室 表 心 电图 ( C E G)和/或 H lr证实 的室速 。 oe t IT IV )主要表现 为左束 支传 导阻滞 ( B B V (R T LB ) 12 E G检查 所 有 患者 均 记 录 室速 发 作 时 . C + 电轴右 偏 。冠 心病室 速 的心 电图改 变 与 IV L T相 和未发作时标准 l 2导联 E G , C 分别从心 室率、 电 似, 而致 心律失 常 性 右 室 心 肌病 室 速 的心 电 图改 变 轴 、 S形态 、 T等 方面 进行分 析 。 R S— 与 IV R T相似 。见 表 2 。 13 治 疗方 法 对 于症 状 明显 的 IT患 者 给 . V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一般治疗应着重消除精神紧张、吸烟、饮酒过度、疲劳失眠、剧烈运动等诱因,故应镇静、休息。

2.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由于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类型不同及发生机制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的疗效也不同。

ⅠC、Ⅱ、Ⅲ、Ⅳ类药物均可选择。

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是对本型室性心动过速较敏感的药物。

如维拉帕米无效或不敏感可改用普罗帕酮,反之亦然。

维拉帕米药效较强,应注意其对窦房结及房室结的抑制作用。

对少数病人,尤其是伴有血流动力学干扰或不能除外有器质性病变、需要继续随诊观察者,Ⅲ类药物常被推荐。

药物治疗虽不及射频消融成功率高,但由于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经过相对良性,所以对症状不明显或经药物治疗后效果较满意者均可继续采用药物治疗。

有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例停药后再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原因不清楚。

(1)对LBBB型特发性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一般可采用口服维拉帕米(异搏定)40~80mg,2~3次/d,或普罗帕酮(心律平)50~150mg,3次/d。

对难治性病例可服用胺碘酮100~200mg,2~3次/d等。

也可服用β受体阻滞药[如美托洛尔(倍他乐克)12.5~25mg,2~3次/d]。

(2)控制LBBB型特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①维拉帕米:为首选药物。

剂量按0.25mg/(kg/次),总量平均为(18.5±2.8)mg。

也可首选5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速度10min)。

若无效,10min后追加5mg,总量不超过20mg 为宜。

有效率为60%~66.7%。

②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无效可用此药。

静脉注射35~70mg。

③普萘洛尔(心得安)、索他洛尔:如上述治疗无效可用此药。

普萘洛尔静注1~2mg,总量<5mg(注意可导致心力衰竭、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停搏)。

索他洛尔0.5~2mg/kg,缓慢静脉注射(副作用同前)。

β受体阻滞药的疗效在50%左右。

室性心动过速(续)

室性心动过速(续)

和 V 、 呈大 R波, V 电压> . V 肢体导朕 R波电 1m , 5
压之 和> . 40 mV。
() 导联 R/ 2胸 s移 行 区 偏 向左 , 都 在 v 或 大 更左 , 数在 V。 少 , ( ) 面电轴 向下 , 偏或 正常 , 不会左 偏 。 3额 右 但
维普资讯


24 — 4 —
电学杂志 20 07年第 2 6卷第 4期

继续教育・
室 性 心 动 . 速 ( ) 过 续
赵 芳
【 中图分类号】 R 4. R 4.1 51 ;50 7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4 07 4 240 02 19( 0) —4—6 2 0
均可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 ,其相互鉴别至关重要 、
( 1。 表 )
表 1 3 种左束支阻滞 型室性心动过速 的鉴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指标 特性 心 墓票 发 蔷主 誊
萘洛尔敏感 (or o lesi T 等。 ppa l ni e ) n os t V v 通常 根据起 源部位 ,分为 特发性 左心 室和右 心
可分 为运 动诱发 性 eecs dcdV )儿 茶 酚胺 xri i ue T 、 en 敏感 性 (aehlmn esi T ; 者 按 对 某 些 ctcoa iesniv V )或 te 药 物 的 反应 分 为 腺 苷 敏 感 性 (dns esniv aeoi esie n t V )维 拉 帕米 敏 感 性 (eaa isniv T 和 普 T、 vrpml esieV ) t
速, 约占临床室性心动过速的 1%, 0 心室率 15 2 0 5 1 次 / i, 般 病 程 较 长 , mn 一 可反 复 发 作 , 见 于青 壮 多 年, 常由感染 、 剧烈运动诱发 , 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状 态 , 后较好 。 预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怎样治疗?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怎样治疗?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依据IVT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仅有短阵发作,患者无症状,不需用药,可定期随访,进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1、左室IVT:首选维拉帕米首剂5mg/20mlGS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如不能转复隔10分钟再加用5mg,可重复3-4次,总量不宜超过25mg;次选:普罗帕酮70mg+20mlGS稀释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10分钟后重复。

总量不宜超过210mg;胺碘酮静脉注射,首剂150m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10-20分钟,继之1-1.5mg/min维持,如室速控制不满意,可隔30分钟再追加75-150mg。

2、右室IVT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尚无统一方案,可选用维拉帕米(异搏定)、普罗帕酮(心律平)或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物作用的个性差异较大。

对药物治疗无效,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术。

3、儿茶酚胺敏感性IVT:采用β阻滞药效果最好。

*2、预后室性心动过速患儿总预后良好,Pfammatfer报道94例未有死亡病率,并认为婴儿期首次发作者,室性心动过速自行消失率明显高于幼儿期以后首次发作者(89%∶56%)。

同时发现右室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预后较左室起源者好。

对于反复发作的特发性室速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后效果好。

但是因病因不明,有学者认为心肌病变呈亚临床型,故对该病患者应长期随诊,行心脏X线、ECG、心动图等检查注意原发性心肌病可能,并警防猝死。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怎么治疗,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与心电图特征分析
症 少 。 达 到 根 治 目的 。 可
I 心 电 图 有 其 特 征 性 的 改 变 , 后 良 好 , 频 消 融 治 疗 安 全 有 效 , 发 VT 预 射 并
【 键 词】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关
射 频 消融 心 电 图 【 献 标 识 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 1 0 —7 0 2 0 ) 6 0 - 1 10 0 8 0 4 ( 0 7 1 - 30 7 - 2
0 1 s平 均 心 室 率 1 0 1 . 5, 3 ~2 0次 / 。1 分 2例 呈 左 束 支阻滞 ( B B 图形 , 中反 复 性 单 形 室 性 心 动 过 LB ) 其 速( MVT) R 8例 , 阵发 性 持 续 性 单 形 室 性 心动 过 速
态 , 误诊 为室 上性 心 动过 速 , 组有 8例在外 院诊 易 本 断 为室上性 心 动过 速 , 注 意 鉴 别 。I 的心 电 图 应 VT 表现 与 其 起 源 相 关 。 右 室 I 的 心 电 图 表 现 为 VT LB B B样 图形 , 源 的经 典 部 位是 右 室 流 出道 ( V— 起 R O , 组 有 9例 ( / 2 , 电 图 特 点 与 典 型 的 T) 本 91) 心
维普资讯
J 0URNAL OF PRACTI CAL EL ECTROCARDI OLOGY S 2 0 ) 1 1 . J ( 0 7 Vo. 6 No 3
11 7

论 著 ・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临 床 与心 电图特 征 分 析
张华 光 钟 国强 刘 唐威 朱立光 陶新 智 伍 伟锋 郑剑 光。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特 发 性 室性 心 动 过 速 (V 心 电 图特 点及 临床 治 疗 效 果 。 方 法 对 2 例 I 患 者 的心 I T) 9 VT 1 例 呈 右 束 支 阻滞 ( B B 图形 , 特 发 性 左 室 心 动 过 速 (L ) 1 7 R B) 为 IVT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例 室速 终止 后 窦性 心 律 心 电 图 部分 导 联 T波 倒 置 ,
2 室 速 的诊 断 、 生 部位 及 机制 : 经 心 内电 . 发 7例
生 理 检查 ( P )5例 经 射 频 消 融 ( F A) 其 余 经 E S、 RC 、
体 表 心 电 图或食 道 心 电图 有 室 房 分 离 证 实 为 室 速 。 左 室 I T1 V 0例 , 9例 电 轴 左 偏 , 合 左 室 间 隔 部 符
A P例数 少 , P对 不 同部 位 、 同机 制 I 的疗 T AT 不 VT 效 有待 观察 。当室 速 药 物治 疗 无效 或 伴 血流 动力 学 障碍 时 应首 选 电 复 律 , 电击 将 有 应 激 性 的 心 肌 瞬 间 同 步除 极 , 断折 返 环 , 对 折 返性 心 动过 速特 别 有 阻 似 效, 能否 终 止 由异 位 起 搏 点 自律 性 增 高 或 触 发 机 制
维普资讯

10 - 6
特 发 性 室 性 心 动 过 速 的临 床 特 点及 治 疗
刘 志琴 杨 天和 蔡 运 昌
【 关键词 】 特发性室性 心动过速 临床特点
[ 围分 类 号 】 5 17 中 R 4 . [ 献标识 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5 2 2 2 0 )3—0 6 —0 文 10 —0 7 (0 2 0 10 3
所 致 的 心动 过速 尚不 清 楚 , 文 2例 左 室 I 电 本 VT 复律 有 效 , 2例 右 室 心 尖 部 异 常 自律 性 I T 无 而 v
定 敏 感 , 时 间 持 续 发 作 时 效 果 不 佳 。2例 左 室 长
I 发 生 血流 动 力学 障碍 行 电复 律 转 复 。2例 右 室 VT 心尖 部 I VT均 呈 持续 发作 , 最长 持续 时 间 1例 达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概 念
• 指目前的诊断技术未发现明确器质性心 脏病临床证据且无促心律失常因素存在 的室性心动过速 • 早在1922年Gallavardin曾报道,其发生率 占所有室速的10%左右
分 类
• 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特发性右室流 出道室速(RVOT-VT)常见 • 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 :起源于左室间 隔部ILVT常见
• 心电图特征:RBBB+电轴左下偏
临床特点
• 多发生10-50岁之间,约60%~80%为男 性,可有心悸、头晕、眩晕,甚至晕厥 发生,与运动关系不大,致心动过速心 肌病较RVOT-VT可能性大,有猝死报道
心电图表现与起源点位置关系
• RBBB+电轴左偏(90%-95%ILVT),其 起源点位于左后分支分布区(左下后间 隔) • RBBB+电轴右上偏,其起源点位于左室 下壁近心尖处,余位于左前分支区域接 近左前上间隔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治疗
• 决定RVOT-VT是否需要治疗,主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据症状出现的频度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 • • • β-阻滞剂 有效率25%-50% 钙拮抗剂 有效率25%-30% Ⅰ类、Ⅲ类药物 有效率25%-50% Gill对比了维拉帕米、氟卡民和疗效,证实索 他洛尔略强 • 终止持续性RVOT-VT发作步骤:提高迷走神 经张力-ATP快速静推20-40mg(维拉帕米 5mg/min);另外利多卡因、胺碘酮也可考虑
机 制
• 局灶性微折返,ILVT易被心室程序刺激 并能被快速心室起搏拖带
• LVOT的IVT机制同RVOT-VT
治 疗
• 药物选择:1 2、静推胺碘酮(索他洛尔) 主要用于顽固、持续较长室速 • 预防可用上述药物 • 射频消融治疗同RVOT-VT相同
分支间折返性室速与一般所说 的ILVT不同
特征 • 室速时RBBB与窦律时形态相同 • 室速时希氏束和左束支电位激动顺序与窦律时 相反 • 室速 时HV间期短于窦律时HV间期 • 改变左束支-左束支间期可自动改变室速的周期 • 心室期前刺激或导管消融终止室速后可产生左 前、后分支阻滞
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
• 以上均对腺苷敏感:共占RVOT-VT的90 %,其中多数为RMVT,少数为持续性, 但两种有一定重叠,而RMVT患者在静 滴异丙肾上腺素式程序电刺激可出现持 续性室速。
反复单形性室速(RMVT)
• Gallavardin 1922年首次描述RMVT,47年 Parkinson报道9例RMTV,83年证实RMVT起 源于右室流出道 多数起源于右室流出道 (RVOT) • RMVT{ 少数起源于左室流出道(LVOT) LVOT特征:QRS波V1导联R波为主,胸前导联 R波移行较早(在V2或V3)
简 介
• 新型心内膜标测系统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标 测中的应用(二大系列) • 将标测部位解剖和心内电图相结合的系统Carto 代表
• 可连续共同时,记录某一心腔多个位点心电也 可显示如系统,以蓝状电报标测系统和非接触 心内膜Ensite3000标测系统为代表
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系统)
• 三维标测系统于96年开始应用于临床,系统由 定位板(体外低磁场发生器)带有被动传感器 的射频导管,中央连接器,磁电分析仪及计算 机系统组成。它有机地将电生理与心腔内解剖 结构结合在一起,三维显示被标测心腔,可确 定激动的起源,传导顺序环形激动及疤痕组织 等与快速心律失常相关的关连物,以指导导管 消融,这个系统有标测导管指引系统,可指引 导管准确到达或返回某点,无经 X 线或心电图 指导,有利于提高消融成功率。
机制2
• 腺苷是通过减少受儿茶酚胺刺激后细胞 内CAMP的水平,从而减弱CAMP所激活 的Ica(L)和Iti,因此腺苷只对因CAMP介导 的触发活动所致的室速有效。同时揭示 了RMVT发生机制
• 注:多数RVOT-VT可被维拉帕米和地尔 能由触发机制所致
阵发性持续性右室流出道 心动过速
• 机制同RMVT。也有 报道由于折返激动 所致。程序刺激可诱发和终止,并能被 心室起搏拖带。后者对腺苷敏感,维拉 帕米和普罗帕酮均无效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 过速(RVOT-VT)
• 运动诱发的室速、腺苷敏感性室速、反复 单形室速、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左束支 阻滞型室速
• 据国外报道RVOT-VT约占所有IVT的80%
RVOT-VT可分为两种主要的 临床表现形式
• 反复单形室速(repitive mono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RMVT) • 阵发性(运动诱发性)持续性室速
导管消融治疗
• 适应征: 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 形室速、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或不愿意 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 方法:RAO30℃,将ROVT的间隔部分 为9个区域,并根据起搏产生的Ⅰ、V3导 联形态调整导管位置,可指导RVOT-VT 患者的标测和消融
特发性左心室心动过速(ILVT)
• 最常见的ILVT是维拉帕米敏感性拆返性 室速(又称分支性室速) • 起源于左后分支区域最多,其它有左室 流出道(左室间隔上部)、甚至主动脉 窦内,也有心外膜报导
RMVT特点
• 1/3RMVT患者可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有心悸、 头昏、不典型胸痛,10%可有晕厥症状,心跳 骤停罕见
• 好发于30~50岁之之间,60~70岁均有报道, 女性较多见 • 心电图主要表现:频发右室流出道起源的室早、 成对室早、频繁发作短阵单形室速,期间夹有 1-2个窦性心搏,室速与室早形态相同。
预 后
• Gaita对61例右室单形室早病例随访 (12+2)年。结果无1例发生猝死或
进展为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
机 制1
• 儿茶酚胺介导的延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 动 ----触发活动是由于儿茶酚 胺引起细胞内环磷酸 腺苷 (CAMP) 增加可导致细胞内钙增加和钙从 肌浆网内释放所致 ----DAD与Na+-Ca+交换产生一过性的内向电流 Iti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