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2022最新
1、知识、数据、信息三者的关系知识是使数据变成信息的逻辑(因果关系)•数据传递的信息不是客观的。
•最为明显的例子是“价格”。
在“价格”这种数据面前,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买进,有的人卖出。
•显然,同样的价格数据对不同人而言有不同的含义。
•数据转化成什么信息,又与个体的知识有关。
•也就是说,在个体使用数据,将数据变成“他的信息”之前,必须事先拥有某种知识。
•市场产生据,但帮助个体从数据中得出某个结论的逻辑是知识。
2、如何理解经济增长,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含义:产出价值的不断提升,供给与需求两方面都影响增长。
知识的增长、结构的优化、资本的增长、财富的增长、制度的成长、个体需求的更好满足累积的知识突破了要素的边际生产递减,是经济持续增长成为可能。
经济增长是一个知识积累和生产结构不断细化和迂回化的过程。
经济增长没有极限,是因为需求没有极限。
新产品的出现也会诱发个体的不满足。
消费者愿意为需求的边际改善买单。
经济增长就是产品或服务不断发生的边际改善。
如苹果的不断升级。
经济增长体现在财富的增长上,更体现在需求的不断满足上。
经济增长不是总量概念,是结构的不断改善,如智能手机对传统手机的替代。
个人会减少原消费品的需要而增加精致化消费品经济增长不是靠投资拉动,是靠产品与服务的边际改善。
经济增长应该围绕“需求的更好满足”展开,而不是产业、技术、投资等展开。
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只能是企业家精神与制度,而不可能是资源。
3、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为什么说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很重要自我,创新,创造,直面挑战,勇敢,坚持,不服从,思考和行动,不寻求安全感和保障企业家计算利润,会创造出新的市场。
企业家的利润计算不同于会计(经理人)的利润计算:企业家根据未来价格计算,这种计算会创造出新的市场或改变市场。
会计根据既有价格计算,会调整商品的供给。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就是主动重组现有资源的行动人。
重新组合现有资源,就能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学知识点
数字经济学知识点数字经济学是指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的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数字经济学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些数字经济学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新兴领域。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点**数字经济是指通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资源,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创新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数字化:数字经济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信息和数据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网络化: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和通信网络的支持,各种经济活动通过网络互联互通。
3. 数据驱动: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 创新型:数字经济促进了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不断演进和发展。
**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要实现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构建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其中包括:1. 云计算:云计算是数字经济的基础技术之一,它提供了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2. 大数据: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能够为企业、政府和社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支持。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数字经济的关键应用领域**数字经济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一些重要的应用领域包括:1.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和交易。
2. 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的一个热门领域,包括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
3.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归纳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价值、成本、效益以及相关决策的学科。
它融合了经济学、信息科学和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对于理解现代经济运行和企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信息经济学中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归纳。
一、信息的经济价值信息具有经济价值,因为它能够减少不确定性,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从而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
在市场交易中,拥有更多准确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占据优势,获取更高的收益。
例如,在股票市场中,投资者如果能够提前获取关于公司业绩的准确信息,就可以做出更有利的投资决策,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而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合理安排生产,避免库存积压和资源浪费。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中,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会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常见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包括:1、逆向选择:在交易之前,信息劣势方无法准确判断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导致优质商品或服务被挤出市场,而劣质商品或服务充斥市场。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买家由于担心买到质量差的车辆,可能会压低价格,从而使得质量好的车辆难以出售。
2、道德风险:在交易之后,信息优势方可能会采取不利于信息劣势方的行动。
比如,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会产生一些机制,如信号传递和信息甄别。
信号传递是指信息优势方主动向信息劣势方传递信息,以显示自己的优势。
比如,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来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强的信号。
信息甄别则是指信息劣势方通过设计一些机制来获取信息优势方的真实信息,比如保险公司要求投保人进行体检来确定其健康状况。
三、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例如股东与经理、雇主与员工等。
在这种关系中,委托人委托代理人代表自己行使某些权利和履行某些职责,但代理人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ig经济学知识点
ig经济学知识点
IG经济学是指因特网时代的经济学,它关注互联网和数字化
技术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变革。
以下是IG经济学的一些主要
知识点:
1. 信息经济学:IG经济学强调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
包括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的价值和获取成本等。
2. 平台经济:IG经济学研究平台经济的模式和特征,如电子
商务平台、共享经济平台和社交媒体平台,重点关注平台市场的竞争、创新和规制。
3. 数据经济学:IG经济学研究数据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包
括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的方法,数据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以及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
4. 网络外部性:IG经济学关注网络和数字技术带来的网络效
应和网络外部性,即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包括互联网的规模效应和社交网络的网络效应。
5. 社交媒体经济学:IG经济学研究社交媒体的经济效应和影响,包括社交媒体的广告和推广模式,社交媒体对消费行为和品牌形象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上的用户生成内容的价值。
6. 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经济学:IG经济学探讨数字货币(如比
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对金融和支付体系的影响,包括去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的应用以及数字货币的创建和交易。
7. 规制和政策:IG经济学研究因特网时代的规制和政策问题,包括互联网中立性原则、数据隐私保护、反垄断和反竞争行为等,以及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这些是IG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通过研究这些领域,可
以深入了解因特网时代的经济活动和变革。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指的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2.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供求关系达到稳定状态,市场上的商品数量与消费者需求相等,价格也保持稳定的状态。
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由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好的备选选择的成本。
它衡量了进行一种活动所付出的实际成本,包括放弃的利益和资源的浪费。
4. 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或成本。
边际效应是经济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因为它能够帮助判断做出某个决策的好处是否超过了成本。
5.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这些生产要素被组织和结合起来实现商品和服务的生产。
6.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变动产生的反应的程度。
供求弹性是价格弹性的一种,它衡量市场对商品或服务需求或供给变动所产生的反应。
7. 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达到理想的资源分配状态。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垄断等因素引起。
8.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如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增加投资和改善技术水平来实现。
9.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货物和服务供给量的增长而导致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减少购买力和消费者福利。
10.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中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竞争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以上是《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的主要内容。
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经济活动、市场运行和政府政策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经济学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 )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 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 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 F.Machlup )。
1962 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经济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经济学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分配方式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资源、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分析、供求关系等。
2.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就是市场均衡点,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3.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的各种竞争形式,包括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纯粹垄断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果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4.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生产函数则是描述生产要素如何转化为产出的数学模型,通常用来衡量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
5.成本与收益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需的货币和资源,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是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能获得的货币和资源,包括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出现的问题,包括外部性、公共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
政府通常需要通过政策手段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7.货币和金融市场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货币和资本的交易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等。
8.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国际金融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和汇率变动。
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对于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9.经济增长和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总收入和生产能力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则是指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全面提高。
经济增长和发展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重要目标。
10.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包括繁荣期、衰退期、滞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政策是政府用来调控经济周期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
以上就是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经济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中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和数量,通过供求关系可以分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和数量的变化,进而影响市场的结构和状况。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市场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对市场价格、产量和效率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3.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无法达到最优状态的现象。
市场失灵常出现在存在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垄断等情况下,这时政府就需要介入,执行一些政策来纠正市场的失灵。
4.成本与收益成本与收益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收益则来自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利润。
企业需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进行平衡,以求得最大化的利润。
5.弹性弹性是对商品价格或需求量变化的反应程度的度量。
常见的弹性包括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弹性的大小会对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结构和市场均衡产生一定影响。
6.货币与金融货币与金融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货币供应、货币政策、利率、银行体系以及货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货币与金融的发展水平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7.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各国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国际贸易的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要素流动理论。
国际贸易也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8.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描述了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不断增加。
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来自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通过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发展水平。
9.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经济学原理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通过对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济学原理的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稀缺性原理稀缺性原理是指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的经济现象。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必须进行选择。
稀缺性原理强调了经济活动中的选择和机会成本的概念。
人们需要根据资源的有限性和其它条件进行有效的决策,以最大化资源的利用价值。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因选择某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品。
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它并不会直接产生现金流,但却是决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人们需要权衡不同的选择,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经济活动,以最大化总体利益。
三、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额外产出或收益。
边际效应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生产和消费中的决策。
通常情况下,在边际效应递减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投入可能会导致总体效益的减少。
四、需求与供给需求与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需求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供给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产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跌。
市场均衡的条件是需求与供给相等,这时价格稳定。
五、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参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
生产要素不同的组合和配置会影响到产出和效益。
对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关键。
六、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发挥资源配置功能时出现的偏差或失败。
市场失灵的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产品、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失灵时,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和管理来修正市场情况,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
七、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变化。
信息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信息经济学定义:信息经济学是信息科学与经济学相融合的产物,是对经济活动中信息因素及其影响进行经济分析的学科,也是对信息及其技术与产业所改变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信息经济学产生的时代特征:(1)信息、知识和智力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日益成为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
(3)信息劳动者的作用日益增大。
(4)社会经济生活分散化,多样化,小规模化,非群体的趋势日益加强。
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历史的划分:♦史前期(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
特点:信息和信息技术未得到发展。
♦形成期(1959~1970年前后)。
取得的成果: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的机制加以研究;以及信息系统的评价原理和方法、效用和费用的研究。
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的具体应用和基础理论。
特点:1.以信息经济学为名的学术论文具有相当的数量。
2.在微观与宏观信息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为后来信息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发展期或初步发展期(1970年~1979年)。
♦蓬勃(或高速)发展时期(1979年以后)。
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分类的两种主张:即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不确定性角度构建的理论框架;或者按信息产品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来构建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由此形成了对信息经济研究的两种不同的思路(源于前一种主张)信息经济三分法: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传统框架出发,将信息经济学划分为三部分:即宏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和产业信息经济学。
优点:使得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能够较好地与传统的经济学衔接;能够清晰地勾画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合理的安排其理论体系与内容,且能够较好地构筑信息产业经济学体系。
信息经济二分法:按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信息经济学分为: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两大部分。
优点:可以将信息经济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加以区别。
国内信息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不完全、费堆成信息经济学领域二,信息转换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三,信息的经济问题研究四,信息经济的研究五,信息学与经济学之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一)信息的经济研究(二)信息经济的研究(三)信息学与经济学间关系的研究信息经济学的分类:(一)按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性质分为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应用信息经济学(二)按其研究的层次或范围分为微观信息经济学与宏观信息经济学信息的定义: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以及经过传递后的再现。
30个经济学常识
30个经济学常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它说明了商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决定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个规律说明了当消费一种商品的数量逐渐增加时,对每一个新增单位的边际效用会递减。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事物而放弃的另一种事物的价值。
4.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须投入的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5.生产可能性边际:生产可能性边际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时,同时放弃生产其他商品的最大数量。
6.边际生产率:边际生产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出量。
7.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所需的额外成本。
8.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改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9.弹性概念:弹性是指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10.市场结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市场和寡占市场等。
11.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进行劳动力交易的市场。
12.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物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1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通货紧缩是指持续下降。
14.货币职能: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媒介、交换手段和价值储藏等职能。
15.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整个经济体系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16.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出现了问题,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17.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供给给一人即可供给所有人共同享用的物品。
18.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效用最大化是指消费者在有限的预算下追求最大满足,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追求最大利润。
19.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社会保障是指政府为确保公民基本生活而提供的社会福利服务,社会保险是指在意外事故或疾病等情况下提供经济帮助的制度。
20.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对外贸易实施的限制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等。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的影响的学科。
在信息经济学中,信息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其获取、传递和处理都会产生成本和收益。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差异。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上,卖家通常比买家更了解车辆的真实状况;在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可能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风险水平。
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二、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例题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看看信息经济学在市场中的应用。
(一)二手车市场假设市场上有好车和坏车,好车价值 10 万元,坏车价值 5 万元。
买家不知道车辆的真实质量,但知道好车和坏车的比例各占一半。
由于信息不对称,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是车辆的平均价值,即 75 万元。
在这种情况下,卖家只有在车辆是坏车时才愿意出售,因为坏车的价值低于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
久而久之,市场上只剩下坏车,好车被挤出市场,这就是逆向选择的结果。
(二)保险市场以健康保险为例,投保人比保险公司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
那些健康状况较差、风险较高的人更有积极性购买保险,而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可能觉得保费过高而不愿意购买。
这就导致保险公司面临较高的赔付风险,可能不得不提高保费,进一步导致更多健康的人退出市场,同样是逆向选择的体现。
(三)劳动力市场在招聘过程中,雇主难以完全了解求职者的真实能力和工作态度。
求职者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导致雇主做出错误的招聘决策。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影响整个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三、信息经济学的知识点(一)信号传递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向信息劣势的一方传递信号。
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求职者通过获得高学历证书向雇主传递自己能力较强的信号;在产品市场上,企业通过提供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来传递产品质量良好的信号。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必看题库知识点三
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必看题库知识点三1、判断题信息服务机构为新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一般需要较高的可变成本。
正确答案:对2、问答题简述价格离散的原因及其经济意义.正确答案:价格离散的原因有三个:肆意,市场是变化和分(江南博哥)散的,而非统一和静止的。
第二,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的差别,可以将某些同质商品市场的离散部分归咎于这个方面的原因。
第三,商品的异质性。
价格离散程度随着市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价格离散三个重要经济意义:第一,价格离散产生了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性,也导致了市场代理人之间的信息差别。
第二,价格离散产生了有利可图的信息搜集行为。
第三,价格离散诱发了信息搜集的动机并提供了信息搜寻的可能。
3、填空题信息搜寻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正确答案:商品价格的离散4、单选日本的信息经济测度模型割裂了社会信息化和()的关系。
A.文化信息化B.政治信息化C.经济信息化D.教育信息化正确答案:C5、单选按我国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个部门。
A.11B.12C.13D.10正确答案:C6、问答题什么是经济体制的横向信息流?它有哪些模式?什么是经济体制的纵向经济流,它有哪些模式?正确答案:横向经济流是在等级制的代理人之间,或者没有等级关系的代理人之间信息流动的数量和质量。
横向经济流有两种模式:1)等级制的同级代理人之间的数量和质量的流动2)没有等级关系的代理人之间的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流动。
纵向经济流是指在等级制的上下部门或组织之间的信息质量和数量的流动。
纵向经济流油两种主要模式:1)基层企业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其观察信息,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各个企业汇报的信息向企业下达生产指标;2)两个基层之间的生产联系需要依靠各自按其行政等级机构向上传递需求信息,直至达到对这两个企业都有管制权的某个上级单位为止,由该行政单位对这两个企业的生产联系做出指令。
7、单选在传统经济学观念中,()决定其市场价格。
A.商品款式B.商品质量C.商品数量D.商品需求正确答案:B8、填空题在现代社会中,主要有()()()()和().正确答案:保险市场;股票市场;成本保利合同;期货合同;破产法和有限责任发9、判断题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
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知识点
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知识点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的基础,是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制定经济政策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经济学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求关系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情况。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需求则是买方愿意在一定价格下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求关系的平衡点就是市场均衡,价格和数量在这一点上达到最稳定。
2.边际效用原理边际效用原理是指人们对一件商品或服务的额外满足程度递减。
也就是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每一单位的满意度会递减。
这个原理在消费者行为和生产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倾向于在满足了基本需求后追求更多的高级需求。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决策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替代选择。
在经济学中,人们面临有限的资源和多个选择,因此在做决策时必须权衡不同的选择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资源配置和效率的原则。
4.边际收益递减边际收益递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输入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逐渐减少的情况。
这个原理在生产决策和资源配置中有很大的应用。
例如,在农业生产中,种植者在每一块土地上增加的投入越多,边际收益逐渐减少。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起。
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政府和其他类型的组织干预以改善资源配置。
6.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一种广泛接受的交换媒介,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货币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交易和经济增长。
然而,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可能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
7.弹性弹性是描述商品或服务需求或供给对于价格或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可以帮助解释市场的行为和预测市场的反应。
例如,对于价格不敏感的商品,需求弹性较低,而对于价格敏感的商品,需求弹性较高。
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知识点一、需求与供给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
需求表示买家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供给则表示卖家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与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表示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下降;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示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增加。
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点即市场均衡,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二、边际效应边际效应是指对于某种经济活动的额外改变所产生的效果。
对于消费者来说,边际效应可以衡量消费一件额外商品所带来的满足增加程度;对于生产者来说,边际效应可以衡量生产一件额外商品所带来的利润增加程度。
边际效应在经济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比较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可以得出最有效的决策。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增加产量或消费;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应该减少产量或消费。
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做出某种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当资源有限时,选择一种经济活动就必然意味着放弃其他可能的经济活动,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提醒人们在经济决策时考虑到所有的可行选择,并评估其机会成本。
只有当某种经济活动的收益大于其机会成本时,才应该进行该活动。
四、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和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情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是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和垄断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方在交易中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一方处于不利地位。
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的影响超出了市场参与方之间的交易,并对第三方产生了影响。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的商品或服务。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卖家或买家,导致市场无法充分竞争。
当市场出现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五、通胀与失业通胀和失业是经济运行中常见的两个问题。
信息经济学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知识点翻译
第一章P1经济学研究如何做出决策,判断哪一种方案能使不同的相关利益者、个人和群体能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每一项决策都涉及到成本和收益。
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的工具来测量成本和收益,因此这使得经理人能够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些工具是需求、供给、成本和收益。
P2经济学,或者更为明确的说,是成本与收益分析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与经验总结的工具使得在我们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做出最好选择。
主任,经理或者相关负责的职员都要衡量每一项选择的成本与收益。
如果一项方案的收益超过了成本,那么它就是有经济效益的。
有最大净收益的方案是最后经济效益的。
如果成本超过了收益,那么这项选择是没有经济收益的。
P3与会计学的区别经济学不仅仅是会计学。
会计学提供了许多成本-收益分析但是没有提供分析的方法。
会计管理,包含了盈亏平衡分析,成本分析和行为分析,只提供了一些成本分析的工具。
但是经济学提供了更多的额外的工具,例如需求的概念、边际收益、消费者剩余和供应的成本分析方法、边际成本、生产者剩余,帮助经理人和决策者更高效的分配预算或实施方案。
经济学也用了这些工具来预测方案实施的效果和经理人决策的效益。
P7信息的特征和基本属性信息有几项属性使得信息商品和服务与其他的商品和服务不同。
在生产一单位产品时,信息有巨大的固定成本,但是载继续生产时有相对很低的边际成本。
信息的价值在于它被售出的时间。
由出售者决定分信息什么时候售出,被订购的信息很难再被回收。
而且信息可以由多个消费者共同享用的同时并不降低产量。
事实上,对于网上的信息市场而言,参与这个市场的消费者越多,每一个消费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收益就越多。
在生产书籍、音乐、电影、电脑软件和其他的一些信息产品的时候,生产第一单位的产品相对于后来继续生产的该商品有巨大的固定成本。
作者要先写书,然后生产商编辑并将书籍上市,最后第一本书才能销售。
编写音乐,拍摄电影,编写电脑软件,在上面每一种情况中,都需要作者、音乐人、程序员的大量固定成本。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信息经济学与市场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信息经济学概述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决策和市场运行影响的学科。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递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二、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所拥有的信息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卖方比买方拥有更多关于商品质量、性能等方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差距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例如,在二手车市场中,卖家往往更清楚车辆的真实状况,而买家很难准确判断车辆是否存在潜在问题。
这可能导致买家出价过低,优质二手车的卖家不愿意出售,市场上只剩下质量较差的二手车,形成“柠檬市场”。
三、信号传递与信息甄别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市场参与者会采取一些措施。
卖方可能通过提供质量保证、品牌建设等方式向买方传递商品质量的信号;买方则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对卖方提供的信息进行甄别,如调查、咨询专家等。
例如,一家知名品牌的手机厂商通过长期的品牌积累和良好的口碑,向消费者传递了其产品质量可靠的信号。
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品牌,而不是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
四、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在交易达成后,一方由于自身行为的不可观察性而采取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
例如,在保险市场中,投保人在购买保险后可能会降低防范风险的努力程度,因为一旦发生损失,将由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五、委托代理问题这是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委托人(如股东)委托代理人(如经理)为其利益行事,但代理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做出不符合委托人利益的决策。
比如,公司的股东希望经理能够努力工作,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但经理可能为了追求个人短期利益,如高额薪酬、在职消费等,而忽视公司的长期发展。
六、市场例题分析(一)劳动力市场在招聘过程中,求职者对自己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有更清楚的了解,而雇主很难在短时间内准确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经济学导论一、微观信息经济学(名)▪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从微观经济学中分化、独立出来的。
▪信息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是一个常数,认为信息总是充分、完备的,得到它不需要任何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发现信息在经济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变量,它常常不充分、不完备,得到它需要成本,且分布是不对称的。
这样,建立在完全信息假设之上的原有的一些结论就需要做一些相应的改变。
▪微观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一种新的透视或分析方法,它主要研究市场信息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及其后果,以及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研究信息。
它与理论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二、宏观信息经济学(名)▪宏观信息经济学至今还没有足够的依据能被视为一种新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
信息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很复杂,目前研究还不多。
但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以及信息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等这类研究,却日益增加。
▪宏观信息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家的和世界的信息产业、信息贸易等经济问题。
信息经济的研究是宏观信息经济学的重点领域。
▪宏观信息经济学与应用信息经济学有重叠之处。
但宏观信息经济学不研究企业范围的信息经济问题,与应用信息经济学还是有区别的。
三、“信息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概念,首先是一个名叫斯蒂格勒(G.j.Stigler)的美国人提出来的。
(填空题)1959年,马夏克《信息经济学评论》一文的发表,标志着信息经济学的产生。
1961年,他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以“信息经济学”为题的著名论文。
他在文章中,研究了信息的成本和价值,信息对价格、工资及其对生产要素的影响,第一次将信息作为经济活动的要素和经济运行当中的机制来加以研究。
在宏观上,为信息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的人,则是美国人马克卢普(F.Machlup)。
1962年,马克卢普在他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知识产业的概念,分析了知识生产和分配的经济特征和经济规律,阐明了知识产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986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信息化问题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会上,信息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已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
在20世纪50、60年代以后,特别是在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以后,信息经济才兴起、发展起来,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
信息经济学成为独立公认的学科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信息经济学的特点是: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3个方面13个具体问题,即:一是信息的经济研究,包括:1、信息的费用与效用问题;2、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问题;3、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问题;4、最优信息系统的实现问题。
二是信息经济的研究,包括:5、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性问题;6、信息市场及其相关问题;7、信息经济的含义、测试与发展规律问题;8、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中的经济问题;9、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有关问题;三是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包括:10、信息与经济间关系的研究;11、信息在稀缺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问题;12、信息技术的经济评价问题;13、信息学与经济学的相互交叉和结合问题。
第一章一、信息资源:(名)狭义的信息资源,仅是指信息内容本身。
当然,也应该包括信息资源的载体。
因为信息内容不可能离开信息载体而独立存在。
广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除信息内容本身以外,还包括与其紧密相连的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等。
当然,广义的信息资源并非没有边际地可以无限扩张,凡与信息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即信息周转过程相脱离的信息设备等,均不属于信息资源;凡与信息周转过程有关的非信息设施等,也不属于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特点:第一,有用性。
即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今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稀缺性。
信息资源并不是无限的。
当然,潜在的信息是无限的。
由于受认识水平、加工能力、技术条件的限制,信息资源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二、影响信息商品供给的因素:▪⑴社会信息需求▪社会信息需求是信息商品生产的导向和动力。
社会信息需求的内容、数量、质量、形式和缓急程度,直接影响到信息商品生产的品种、数量、质量和速度。
没有社会信息需求的扩展和深化,就没有信息商品生产的发展,也就没有信息市场丰富的供给。
▪社会信息需求包括由环境因素和用户的个人因素决定的客观信息需求、由用户所表达出来的现实信息需求和用户未表达出来的潜在信息需求。
▪⑵信息生产力▪信息生产力一般由信息劳动者、信息技术、信息工具、信息网络、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等构成,信息生产力通过对信息商品生产直接而强大的影响间接地制约着信息市场的供给。
▪⑶信息商品的价格▪价格越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的利润就越高,他们就愿意生产更多的信息商品。
当然,有些信息商品受生产条件的限制,即使价格再高,也难改变其供给量。
▪⑷信息商品化程度▪信息商品化程度影响着信息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从而影响信息商品的供给。
▪除此之外,信息商品市场上的供求还受⑴信息产品质量的隐弊性;⑵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外部效应影响。
三、信息商品的消费因素:▪⑴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与信息商品需求是呈正比例关系的。
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包括以收入为基础的货币支付能力、时间、精力等。
▪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同人口多少和人均消费水平有关,而且还与不断增加的经济和社会复杂性相联系,而社会和经济是朝着扩大规模和增加复杂性的方向▪发展的。
▪社会对信息需求量的大小,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呈正比例关系的。
国民经济越发展,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相应地就越大。
▪⑶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水平及普及程度,对信息的生产和消费有极大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说,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信息获取技术是信息商品消费的前提,信息传递技术是信息实现分配和交换的基础,信息存储技术是人类积累信息、开发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处理分析技术,大大提高了人类处理分析、最终消费信息商品的能力。
第二章一、信息系统经济效益的主要特点:▪⑴广泛性:这是因为信息系统的效益涉及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从操作层、结构化的中层管理到高层的战略管理;从最具体的事务处理到深层次的管理思想、观念和方法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效益产生于整个经济系统内的各个层次。
▪⑵间接性和相关性:信息系统对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的支持,通常要通过如人优化决策、合理生产计划、提高管理效率、加速周转等“中介”来实现。
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往往是间接产生的。
▪正因为信息系统对经济活动的作用离不开其它因素的支持和配合,而先进信息系统的引进和应用也往往伴随着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因此,信息系统与其它因素的效益是密切相关的,很难从组织整体的经济效益中准确地区分出信息系统带来的那部分效益。
▪⑶递进性:信息系统通常是逐步建设、成熟和完善的,它在组织中对数据处理、结构化管理、直到战略管理的支持一般是逐步推进的,投入运行后还有一定的维护、纠错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内的人员对一个新信息系统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形成一个递进的过程。
▪⑷无形性:信息系统的许多收益是难以用货币价值来衡量的,如通过运用信息系统,提高了组织灵活性、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⑸不确定性:信息系统是由人-机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都与人的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信息系统的效益,不仅取决于其技术性能,也与使用系统的组织中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导致了信息系统效益的不确定性。
▪可见,信息系统的效益表现形式与信息产品的效益表现形式基本相同。
二、影响信息系统经济效益发挥的因素:▪⑴计划不周,后续工作不足;▪⑵工作实践中的抵制与低效率;▪⑶项目过大;▪⑷技术驱动投资;▪⑸软件开发的困难;▪⑹时滞。
第三章一、为什么讨价还价集中在菜市场而非大卖场?个体是否采取搜寻行动,一是与个体边际搜寻成本有关,二是与个体所处的战略地位有关。
▪之所以讨价还价最激烈的地方是在菜市场,而不是在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商场,就是因为:▪⑴在菜市场,买主与卖主之间对商品质量和成本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远低于购买耐用消费品的市场。
青菜萝卜的质量只凭肉眼就能判断。
▪⑵菜市场上的搜寻是多次重复进行,而耐用消费品的搜寻则比较少。
▪⑶买菜几乎是每日都采取的交易活动,搜寻边际成本较低。
购买耐用消费品往往是一次性,搜寻边际成本较高,因而谈判战略地位较弱。
二、造成商品价格离散的原因有哪些?▪商品价格为什么会出现“离散”现象呢?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市场是变化和分散的,而非集中、统一和稳定的。
市场的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出现一批新的买主和卖主。
▪第二,市场经营过程中销售条件是有差别的。
如大商场与小商店。
▪第三,商品异质性。
具备同样功能的消费品的质量是有差别的。
这也造成价格离散。
▪价格离散不仅与市场产品的质量或数量有关,而且与市场运行中的许多行为有密切联系,价格离散程度随着市场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得人们获得价格离散程度的知识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
这样价格离散造就了一批专门从事搜集和经营信息或信号的企业和个人。
如信息咨询公司等。
(*)第四章一、信息产业主要有哪些特征和规律:(论)信息产业特征与发展规律(一)信息产业中的收益递增机制;(1)是知识依赖型经济;(2)是企业本身的高固定成本和学习效应;(3)是用户的合作效应、深度适应、信息蔓延和注意力经济等造成。
(二)自然垄断;⑴先生产且先占领市场的产品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公认技术标准,形成技术垄断。
⑵由巨额固定成本而形成的很高的进入壁垒,使一般的公司又很难进入。
(三)规模经济;(1)是宏观管理,即是否允许和鼓励较大的企业规模;(2)是企业如何利用规模经济的特点,创造竞争优势,并通过管理创新、组织创新等方式,不断发展规模经济。
企业规模愈来愈大,自然就会形成垄断,不利于竞争和发展。
因此,各国政府大都要管制信息产业部门。
(四)范围经济;⑴合成效应:多品种生产在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比分别生产更节约成本。
⑵内部市场:多产品企业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配置资金和人力等资源,替代市场机制的资源分配功能,获得收益。
在外部市场不完善时,作用尤其明显。
⑶减少经营风险:企业的无关联、多角化经营程度越高,协调活动和可能造成的延误就越多。
因为无关联、多角化经营使企业的所有者和高层经理进入了全新的领域,对新行业不甚了解,可能没有时间熟悉新行业,不能恰当评价经营单位的业绩,也难作出明智的决策。
⑷扩大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是有极限的。
当市场饱和、市场分割基本完成时,再想扩大企业经营规模就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