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配线的要求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配线原则
nbsp;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
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
3.4.2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
3.4.3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
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
3.4.4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
3.4.5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
3.4.6敷设于木槽板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
一条槽板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应敷设同一相导线。
3.4.7导线在槽板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
3.4.8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
3.5 线槽配线3.5.1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壁应光滑、无毛刺。
3.5.2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
3.5.3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
3.5.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3.5.4.1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
3.5.4.2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
3.5.4.3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3.5.4.4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表面光滑相接。
3.5.4.5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
3.5.4.6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
3.3.5线槽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5.5.1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
电气接配线要求规范及实用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 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2 – 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2 – 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2 – 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2 – 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2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 5、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 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6、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 作。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 →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 →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 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 盒。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 置。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元器件的安装
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 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 右,由上至下 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 符合规定
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
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
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第六步:测绝缘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二、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电气配线原则
nbsp;3.4.1槽板配线宜敷设在干燥场所;槽板内、外应平整光滑、无扭曲变形;木槽板应涂绝缘漆和防火涂料;塑料槽板应经阻燃处理,并有阻燃标记;槽板应紧贴建筑物、构筑物的表面敷设,且平直整齐;多条槽板并列敷设时,应无明显缝隙;槽板底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500mm;槽板盖板固定点间距离应小于300mm;底板距终端50mm 和盖板距终端30mm处均应固定;三线槽的槽板每个固定点均应采用双钉固定;槽板敷设时,底板接口与盖板接口应错开,其错开距离不应小于20mm;槽板的盖板在直线段上和90°转角处,应成45°斜口相接;分支处应成丁字三角叉接;盖板应无翘角,接口应严密整齐;敷设于木槽板内的导线,其额定电压不应低于500v;一条槽板内应敷设同一回路的导线;在宽槽内应敷设同一相导线;导线在槽板内不应设有接头,接头应置于接线盒或器具内;盖板不应挤伤导线的绝缘层;槽板与各种器具的底座连接时,导线应留有余量,底座应压住槽板端部;线槽配线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金属线槽应经防腐处理;塑料线槽必须经阻燃处理,外壁应有间距不大于1m的连续阻燃标记和制造厂标;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线槽应敷设在干燥和不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应紧贴墙面固定;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固定或连接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紧固后其端部应与线槽内表面光滑相接;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2‰,且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线槽内导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导线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金属线槽应可靠接地或接零,但不应作为设备的接地导体;钢索配线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易积贮纤维灰尘的场所,应采用带塑料护套的钢索;配线时宜采用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含油芯的钢索;钢索的单根钢丝直径应小于0.5mm,并不应有扭曲和断股;钢索的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承受钢索在全部负载下的拉力;钢索与终端拉环应采用心形环连接;固定用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采用镀锌铁丝扎紧;当钢索长度为50m及以下时,可在其一端装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大于50m时,两端均应装设花篮螺栓;钢索中间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12m;中间固定点吊架与钢索连接处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0mm,并应设置防止钢索跳出的锁定装置;在钢索上敷设导线及安装灯具后,钢索的弛度不宜大于100mm;钢索应可靠接地;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钢索配线的零件间和线间距离mm表配线类型支持件之间最大间距支持件与灯头盒之间最大距离线间最小距离-------------------------------------------------------------------------钢管 1500 200 -硬塑料管 1000 200 -塑料护套线 200 150 -瓷柱配线 1500 100 35塑料护套线敷设塑料护套线不应直接敷设在抹灰层、吊顶、护墙板、灰幔角落内;室外受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应明配塑料护套线;塑料护套线与接地导体或不发热管道等的紧贴交叉处,应加套绝缘保护管;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场所的塑料护套线,应增设钢管保护;塑料护套线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3倍;弯曲处护套和线芯绝缘层应完整无损伤;塑料护套线进入接线盒箱或与设备、器具连接时,护套层应引入接线盒箱内或设备、器具内;沿建筑物、构筑物表面明配的塑料护套线应符合下列要求:应平直,并不应松弛、扭绞和曲折;应采用线卡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其距离宜为150~200mm;在终端、转弯和进入盒箱、设备或器具处,均应装设线卡固定导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离宜为50~100mm;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在多尘和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塑料护套线或加套塑料护层的绝缘导线在空心楼板板孔内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导线穿入前,应将板孔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导线穿入时,不应损伤导线的护套层,并便于更换导线;导线接头应设在盒箱内;4 工程交接验收工程交接验收时,应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各种规定的距离;各种支持件的固定;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设置的位置;明配线路的允许偏差值;导线的连接和绝缘电阻;非带电金属部分的接地或接零;黑色金属附件防腐情况;施工中造成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工程在交接验收时,应提交下列技术资料和文件:竣工图;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各种试验记录;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附录A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A01配线工程施工中,电气线路与管道间最小距离应符合表A01的规定:电气线路与管道间小距离mm表A01管道名称配线方式穿管配线绝缘导线明配线裸导线配线-------------------------------------------------------------蒸汽管平行管道上 1000 1000 1500 管道下 500 500 1500 300 300 1500暖气管、热水管平行管道上 300 300 1500 管道下 200 200 1500 交叉 100 100 1500通风、给排水及压缩空气管平行 100 200 1500 交叉 50 100 1500注:①对蒸汽管道,当在管外包隔热层后,上下平行距离可减至200mm;②暖气管、热水管应设隔热层;③对裸导线,应在裸导线处加装保护网;附录B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B01配线工程施工中,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应符合表B01的规定:不同敷设方式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表B01敷设方式线芯最小截面mm2 铜芯软线铜线铝线-------------------------------------------------------敷设在室内绝缘支持件上的裸导线 -敷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其支持点间距Lm L≤2室内 - 室外 -2<L≤6 - 6<L≤12 -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槽板内敷设的绝缘导线 -塑料护套线明敷 -。
配线标准
配线:将电缆组合配置成为一个经济合理,符合使用要求的电缆系统或网络的设计技术称为电缆配线,简称配线。
根据电气图纸及电气元件完成设备安装及配线,使系统具备调试和正常使用工作。
配线标准:1配电箱,柜上的电器,仪表应符合电器、仪表排列间距要求。
2全部紧固件均采用镀锌件。
3二次配线均采用黑色线,加套管编序,线径按厂家标准。
4分层配电箱接线应考虑干线进出。
5开关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
6配电箱、柜装有计量仪表的导线;如多芯铜线须采用套管或线鼻压接,并做好搪锡。
7电器安装后的配线须排列整齐,用尼龙带绑扎成束或敷于专用线槽内,并卡固在板后或柜内安装架处,配线应留适当长度。
8配电箱、柜所装的各种开关、继电器,当处于断开状态时,可动部分不宜带电;垂直安装时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水平安装时,左端接电源,右端接负荷。
(指面对配电装置)9配电箱、柜电源指示等,应接在总电源开关前侧。
10配电箱、柜内的配线须按设计图纸相序分色。
配电箱、柜内的电源母线,应有颜色分相标志。
11 所有铜母线连接处做搪锡处理,裸露部分均喷黑漆,贴色标。
12 配线整齐、清晰,导线绝缘良好。
导线穿过铁制安装孔、面板时要加装橡皮或塑料护套。
13配电箱、柜内的N线、PE线必须设汇流排,汇流排的大小必须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导线不得盘成弹簧状。
14 PE线用BVR线,线径选择按GB 50303-2002 ,P20,表6.1.2。
15配电箱、柜应考虑氧化镁等电缆的安装空间。
箱体二层板与箱体之间及二层板与箱体四周根据图纸进出线的规格及导线多少留出足够的配线空间。
配电箱、柜的箱体、二层板、面板均须有明显而不易脱落的与图纸相符的设计编号(箱体、二层板用钢字打出箱、柜编号),暗装配电箱箱体应有上或下的方向标识。
16凡是两根以上电缆(包括有∏接的电缆)进一个开关的配电箱总开关上端须要设过度处理装置,过度处理装置的规格必须与系统图中电缆规格相匹配。
17配电箱、柜内的PE线不得串接,与活动部件连接的PE线必须采用铜质涮锡软编织线穿透明塑料管,同一接地端子最多只能压一根PE线,PE线截面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电气配线原则
1)除了手动控制开关、信号灯和测量器件外,门上不要安装任何器件。
2)由电源电压直接供电的电器最好装在一起,使其与只由控制电压供电的电器分开。
3)电源开关必须装在箱内上方,且最好装在箱内右上方,其操作手柄应装在控制箱前面或侧面。电源开关的上方最好不安装其他电器,否则,应把电源开关用绝缘材料盖住,以防电击。
3、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5、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6、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2)可接近性:所有电器必须安装在便于更换、检测方便的地方。
为了便于维修或调整,箱内电气元件的部位,必须位于离地0.4-2米之间。所有接线端子,必须位于离地至少0.2米处,以便于装拆导线。
(3)间隔和爬电距离:安排器件必须符合规定的间隔和爬距离,并应考虑有关的维修条件。
控制箱中的裸露、无电弧的带电零件与控制箱导体壁板间的间隙为:对于250伏以下的电压,间隙应不小于15毫米;对于250-500伏的电压,间隙就不小于25毫米。
7、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
一、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如下:
1.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所有电气控制器件,至少应具有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或索引号、工作电压性质和数值等标志。若工作电压标志在操作线圈上,则应使装在器件上线圈的标志是显而易见的。
2.安装控制箱(柜或板)
安装专业之电气配线原则
配线原则板前明线布线:手工布线时(非模型、模具配线),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导线长度应尽可能短,可水平架空跨越,如两个元件线圈之间、连线主触头之间的连线等,在留有一定余量的情况下可不紧贴敷设面。
3、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属于走线合理。
(如:主回路和控制回路出现交叉时就需要架空跨越)4、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
5、上下触点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6、导线与接线端子或线桩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路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7、一个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每节接线端子板上的连接导线一般只允许连接一根。
8、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9、导线截面积不同时,这将截面积大的放在下层,截面积小的放在上层10、多根导线布线时(主回路)应做到整体在同一水平面或同一垂直面。
11、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导线的颜色标志:1、保护导线(PE)必须采用黄绿双色:2、动力电路的中线(N)和中间线(M)必须是浅蓝色:3、交流或直流动力电路应采用黑色:4、交流控制电路采用红色:5、直流控制电路采用蓝色:6、用作控制电路联锁的导线,如果是与外边控制电路连接,而且当电源开关:断开仍带电时,应采用橘黄色或黄色:7、与保护导线连接的电路采用白色:一、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如下:1.按元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检验。
所有电气控制器件,至少应具有制造厂的名称或商标、型号或索引号、工作电压性质和数值等标志。
若工作电压标志在操作线圈上,则应使装在器件上线圈的标志是显而易见的。
2.安装控制箱(柜或板)控制板的尺寸应根据电器的安排情况决定。
电气屏柜配线标准
电气屏柜配线标准一、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屏柜配线的通用要求,以确保配线的准确性、整齐美观、安全可靠,并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配线标准1.导线接线正确,符合配线图要求。
接线应与图纸相符,连接牢固,标识清晰。
2.导线排列整齐美观,横平竖直。
导线应顺直排列,尽量避免交叉和扭曲。
3.导线不应承受外力作用,以免降低使用寿命。
导线应固定牢固,避免受到外部力量的作用,如机械压力或拉力。
4.导线转弯处应有圆弧过渡,扎带捆扎导线受力适中。
导线转弯处应平滑过渡,避免突然弯折。
使用扎带捆扎导线时,应受力适中,以避免损坏导线。
5.跨越翻板或门板的导线或线束应留有足够活动裕度,并使用蛇皮管进行缠绕。
导线跨越翻板或门板时,应留有足够的活动裕度,以适应设备的运动。
同时,使用蛇皮管进行缠绕,防止导线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磨损或拉扯。
6.穿越绝缘板的导线应有绝缘护套进行防护。
导线穿越绝缘板时,应使用绝缘护套进行防护,以避免对导线造成损坏或降低绝缘性能。
7.导线中间不允许有连接点。
导线中间不应有连接点,应确保导线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8.接线座或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不宜连接两根导线,必须连接时应牢固接触。
接线座或电器元件的接线端子应优先连接一根导线,如果需要连接两根导线,应确保连接牢固、接触良好。
9.导线线束不宜过粗,一束导线数一般不超过50根。
导线线束过粗会导致散热不良,同时也增加了配线的难度和成本。
因此,一束导线的数量一般不超过50根。
三、实施与监督本标准由电气工程师负责实施,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对于不符合本标准的行为,相关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予以处罚。
同时,本标准的执行情况也将纳入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范围。
电气线路走线槽配线的工艺要求
电气线路走线槽配线的工艺要求1.所有导线的截面积等于或大于0.5mm2时,必须采用软线。
考虑机械强度的原因,所用导线的最小截面在控制箱外为1 mm2,在控制箱内为0.75 mm2。
但对控制箱内通过很小电流的电路连线,如电子逻辑电路,可用0.2 mm2,并且可以采用应用硬,但只能用于不移动而又无振动的场合。
2.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3.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引出导线的走向以元件的水平中心线为界限。
在水平中心线以上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上面的走线槽;在水平中心线以下接线端子引出的导线,必须进入元件下面的走线槽。
任何导线都不允许从水平方向进入走线槽内。
4.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除间距很小或元件机械强度很差时允许直接架空敷设外,其他导线必须经过走线槽进行连接。
5.进入走线槽内的导线要完全置于走线槽内,并应尽可能避免交叉,装线不要超过其容量的70%,以便于能盖上槽盖和以后的装配及维修。
6.各电器元件与走线槽之间的外露导线,应合理走线,并尽可能做到横平竖直,垂直变换走向,同一个元件上位置一致的端子和同型号电器元件中位置一致的端子上,引出或引入的导线,要敷设在同一平面上,并应做到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得交叉。
7.所有接线端子、导线线头上,都应套有电路图上相应接点线号一致的编码套管,并按线号进行连接,连接必须牢固,不得松动。
8.在任何情况下,接线端子都必须与导线截面积和材料性质相适应。
当接线端子不适合连接软线或不适合连接较小截面积的软线时,可以在导线端头穿上针形或叉形轧头并压紧。
9.一般一个接线端子只能连接一根导线,如果采用专门设计的端子,可以连接两根或多根导线,但导线的连接方式必须是公认的、在工艺上成熟的,如夹紧、压接、焊接、绕接等,并应严格按照连接工艺的工序要求进行。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第一步:电气识图•“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第二步:布管•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
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
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
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第四步:对线•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第五步:导线连接•(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低压电器配线原则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
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
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
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1、操作方便。
[整理版]配电线路标准
配电线路规范第一节连接与线路1. 所有配线的连接,须防止意外松脱。
2. 接地线严格要求一端子仅配接一导线。
3. 专供焊接用的端子才可以焊接处理。
4 在端子台上的端子应提供与图面上相同的清楚标示。
5. 可挠性导管与电缆线的安装应可防止液体的侵入。
6. 配接到其它装置的导线的末端应提供合适的固定方法;不可焊接。
7. 配线的末端须防磨损、防拉。
8. 导线或端子应提供适合于周遭环境、清楚且永久性的标示。
9. 无论外部或内部配线都不可横越端子或端子台。
10. 导线或电缆线的配线整条线须完整,不可有接合或中间接点。
11. 电缆线末端应提供合适的支撑以防止作用在导线末端的机械应力。
12. 不同电压的电路导线应尽可能加以区隔。
13. 电气箱(柜)内外的电气走线必须做到动力线和控制线分离,做到动力线独立布线,变频器动力线不但要和控制线分离,还要采用屏蔽线,外套金属软管。
14. 所有电气设备或器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屏蔽线必须接地,接地线端子采用OT端子15. 操纵板和控制板连接线的备用线不能低于总根数的10%,最少要保留2根线以上。
16. 电线末端采用与电线截面相符的冷压端子并用专用压钳压接。
17. 电线和接线端子上的线号标识必须电脑打印,而且线号标识必须与电气原理图上一致。
连接动力线时要使用OT接线端子,并且要有防松措施。
另外,连接到每个接线端子上的电线最多2根。
18. 采用的变频器驱动的电机要使用屏蔽电缆,如电缆还要移动,需采用屏蔽抗拉电缆。
动力机构上走线,需根据实际情况,安装桥架、异形管等走线装置,保证整体整齐、美观,进出线孔需增加护口(胶圈胶条等);各电气元件引线及分线盒出线需排列整齐、捋顺,不能交叉,动力机构上未穿保护软管的电线电缆,都需采用耐油型。
19. 电磁铁、行程开关等电气元件采用耐油护套线连接,护套不能剥离过多,内部芯线不能在电气元件外面。
20. 接近开关、编码器等电气元件,如自带线不够长时,需加接时,通过焊接加以连接,外套热塑管,最外层热塑管颜色尽可能与电缆护套颜色一致。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
电气配线工艺规范一、接线工艺要求1.36V 电压以上/动力电源/马达回路,接线一律采用冷压线耳、冷压端子、配线。
2.控制回路/36V 以下电压,可以使用冷压线叉、线针、配线。
3.每个接线端子压接线不得大于两条以上,两条以上需要采用(背靠背)来接。
4.压接端子必须采用专用的压线钳 专用标准槽口、严禁使用非专用工具配线。
5.接地线端子使用冷压线耳配线,接地线连接必须牢固。
6.所有接线端子必须压接牢固。
7.10平方及以上的导线必须使用专业液压钳压接其端子、并根据线色选配相应颜色做绝缘热缩套管。
二、线号工艺要求1.根据线材平方来选用白色套管大小,线号要采用热印字机打码,号码套管必须长短一致(建议裁剪长度为20mm)禁止用笔书写。
2.配线时根据接线方向不同,对字码方向作如下规定。
12345123451234512345三、配线颜色工艺要求1.AC ~380V 三相五线制电线R---- 黄色S---- 绿色T---- 红色N---- 蓝色PE ---- 黄/绿双色2. AC~220V单相控制回路电线相线 ------ 红色零线 ------ 黑色3. DC直流回路电线+ --- 棕色- --- 蓝色4.接地线黄、绿双色接地线5.PLC I/O 线数字量、模拟量输入DI、AI -----绿、白、蓝数字量、模拟量输出DO、AO -----蓝、棕、黄高速计数输入输出HSC---- 根据产品颜色A、B、Z三相自定6.根据图纸标注导线截面积选取导线7.根据控制箱内元件布置图布置控制箱内部元器件要求整齐且有一定电气间隙,未经工程师同意禁止随意更改元器件位置。
元器件布置完成后应在靠近元器件处贴标识。
8.控制箱主电源进线用电缆线或专业电线,链接于控制箱电源进线端子四位端子排上,地线固定于接地螺丝上,要求用0型端子连接。
9.控制箱出线、箱内走线应走PVC线槽或配防水软管,控制线(24V电源线、PLC输入输出线、传感器线等)与动力线(马达电源线、刹车电源线、加热线等)分开配线槽及软管。
配线接线安装技术要求
电气接线配线一、工艺流程二、技术要求1、电气安装工程中使用的导线应是厂家生产的线径、绝缘层符合国家要求的产品。
并应有名符其实的产品合格证。
在本工程中选用的导线必须是经过业主指定或承认的厂家的产品。
2、材料进场后应立即进行检查验收,电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严禁使用非标材料。
按制造标准现场抽样检测导线的线径,并查验合格证。
3、应根据设计图纸线管敷设场所和管内径截面积,选择所穿导线的型号、规格。
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38%。
4、电气照明工程中,由于管内所穿电线的作用各不相同,应尽量使用各种颜色的绝缘线,方便电气器具接线。
5、电线的色标为:L1 相为黄色,L2相为绿色,L3 为红色,N 线(零线)为淡蓝色,PE保护线为绿黄双色。
6、本工程中到终端设备,若采用导线沿线槽敷设时,应采用WDZB(N)-BY-型,若采用导线穿管直接埋地敷设时,50mm2及以上采用WDZB(N)-BY-型,在35mm2及以下时可采用WDZC(N)-BY-型。
7、公共商场部分除图纸中注明外,所有照明、空调、插座回路的分支导线截面均为2.5mm2,导线保护管径BY-(2~4)*2.5-SC(或MT)20。
专用接地线(PE 线)与馈电电线同穿一根保护管敷设。
状的,其孔径应与连接螺栓相匹配,不应过大,并必须搪锡。
单股铜芯线可采用阻燃型安全压接帽压接或搪锡;压接帽使4用的压接钳必须是专用配套的“三点抱压式”压接钳;搪锡部位应做到均匀、饱满、光滑、不损伤导线绝缘层。
四、施工方法1、清扫管路线槽1.1、清扫管路用压缩空气,吹入已敷设的管路中,除去残留的灰土和水分。
如无压缩空气,可用在钢丝绑上纱布,来回拉几次,将管内杂物和水分擦净。
特别是对于弯头较多的钢管,为减少导线与管壁摩擦,应随后向管内吹入滑石粉,以便穿线。
钢导管(或PVC管)内有水泥等杂物堵塞,可利用手枪钻夹持废旧钢丝绳进行清理,钢丝绳前端应用绑线缠绕扎紧,防止松散。
电气配线一般要求规范
实用文档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1适用范围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 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绝缘导线的标记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GB/T13534—1992电气颜色标志代号GB/T5226. 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2本规范引用标准GB/T4884—1985 GB/T4026—1992 GB/T2681—1981 GB/T2682—19811. 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导线和电纜的选用原则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
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裁面积•导线彊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 1正常和短路条件下导拔允许的最高溫度(单位:・c①短路时间下超过的假定绝热性能。
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0. 78减额系数。
表2稳定环境温度409时.采用不同敷设方法的PVC绝彌导线或电缆的載涼容■ lz电压降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为此•有必要采用截面积大于表2规定值的导线。
最小載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岀值。
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帶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
电柜内部貝有最大电流为2A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表3 铜导线的量小載面积位置用途电缆种类单芯绞线单芯硕线双芯屏蔽线双芯无屏蔽线三芯或三芯以上屏蔽线或无屏蔽线铜导线的嵌小截面积外壳外部正常配线1 1.50. 750. 750. 75频繁运动机械部件的连接1—111小电流(<2A)电路中的连线1 1.50. 30.50.3数据配线————0. 08外壳内部正常配线0. 750. 750. 750. 750. 75小电流(<2A)电路中的连接0.20.20.20.20.2数据通信配线————0. 08表4 导线的分类类别说明用法/用途1铜或铝圆截面硬线.一般至16nm2只用于无振动的固定安装2铜或铝辰少股的绞芯线,一般大于25irm25多股细铜绞合线用于振动机械的安装、连接移动部件6多股极细铜软线用于频繁移动注:来源干止C 60228: 1978《绝缘电缆导线》和IEC60228A: 1982,第一次增补《圆导线的尺寸范围指南》安装方法电柜到设备各单元间导线和电缆的安装方法见图5•安装方法所用的字母代码按IEC 60364-5-523B1B2导拔装在导拔管和电缆管道装■中电缆悬挂壁侧和装在开式电缆托架上图5导线和电纜的安装方法方法B1:用导线管(用于布线的管状部件,绝缘导线和电缆穿入其中,且可更换)和电缆管道装置(由底座和可拆卸罩组成的封闭外壳装置,是包容绝缘电线、电缆、软线和其他电气设备的管道)放置和保护导线(单芯电缆)。
电气配线含铜量标准
电气配线含铜量标准电气配线是工业和家庭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们的使用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生产和安装。
其中,铜作为一种重要的导电材料,在电气配线中被广泛使用。
然而,在电气配线中,铜合金的含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标准,本文将深入探讨电气配线含铜量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为您提供有关电气配线中铜的选择和使用的知识。
1. 建筑物电气配线规范建筑物电气配线规范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文档,它规范了在建筑物中对电气配线的安装和使用。
在这个文档中,对电线电缆的铜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建筑物的电气配线规范通常包括下列要求:(1) 电线和电缆的材质应符合国家标准,电线电缆铜含量应不低于95%。
(2) 室内电路中使用的铜线,孔隙度应小于50%。
(3) 除了特殊要求外,所有的室内电气分支电路都应采用组合式断路器。
(4) 室外电气配线应考虑材质、缆线长度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同时必须符合国家安全规范。
2. 电缆行业标准电缆行业是一项重要的制造业,其标准对于电缆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中国,电缆行业标准通常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所制订。
这些标准主要针对电缆铜含量的规定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1) GB/T 5023-2008 《塑料绝缘电线电缆》:本标准适用于额定电压为450/V750V及以下的塑料绝缘电线电缆,其中,铜含量不得低于(更正后的)95%。
(2) GB/T 12706-2008 《额定电压35kV(Um=40.5kV)~220kV(Um=252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本标准适用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和附件的制造和使用,其中规定了铜含量不低于99.9%。
(3) GB/T 2951.10-1997《电线电缆试验方法第10部分:铜和铜合金丝的电阻率测量》:本标准规定了铜线和铜合金线的电阻率测量方法。
电阻率测量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能够有效保证电线电缆的合格率。
3. 铜价格波动的影响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可以用于电气配线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配线的要求
电气配线
I、施工前的材料准备
导线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具有出厂合格证书。
采用与导线根数和总截面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
工艺流程
2、电气配线
a.管子穿线前应将管中积水、杂物清除干净,管口毛刺打磨平滑。
b.管内导线的总截面积(包括外护层)不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ZRBV-1.5mm2和ZRBV2.5mm2导线穿管,管内:
1-3根导线穿DG20(G15)
4-6根导线穿DG25(G20)
7根以上导线穿DG32(G25)
c.导线穿入钢管后应在管日处装护套保护导线,导线从电线管口引到电机设备接线精部分需穿软管加以保护。
d、导线在管内、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
e、导线在垂直管路内敷设,距离超过20m时,为减少导线的下垂力,应在接线盒内加以固定。
f.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内的同一槽孔内。
g.导线在线槽内敷设时应按规定距离给予固定,并标注编号标记。
h.铜芯导线的中间连接和分支连接应使用熔焊、线夹或正接法连接。
i.超过2.5mm2多股铜芯线终端应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后再与电器设备的接线端子连接。
j.接地线应采用黄、绿二色的双色绝缘多股铜芯线做为接地线。
k.实行导线分色法施工,L1相为黄色,L2相为绿色,L3相为红色,N 线为淡兰色,PE保护线为黄绿双色。
严格按指定的色别用线,使整个工程的相线、零线、火线的色别始终保持一致。
3、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a.线路检查:
接、焊、包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导线接、焊。
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的规定,不符合时应立即纠正,检查无误后再进行摇测。
b.绝缘摇测:
照明线路的绝缘摇测一般选用500V量程为0-500MΩ的兆欧表,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MΩ。
4、工程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在施工中存在护日遗漏、脱落、破损及与管径不符等现象,因操作不慎而使护口遗漏或脱落者应及时补齐,护日破损与管径不符者应及时更换。
b.铜导线连接时,导线的缠绕圈数不足5圈,未按工艺要求连接的接头均应拆除重新连接,密绕压紧,保证接触可靠。
c.导线连接处的焊锡不饱满,出现虚焊、夹渣等现象,焊锡的温度要适当,涮锡要均匀,涮锡后应用布条及时擦去多余的焊剂,保持接头部分的洁净。
d.导线线芯受损是由于用力过猛和剥线钳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剥线时应根据线径选用剥线钳相应的刀口。
e.多股软铜线刷锡遗漏,应及时进行补焊锡。
f.接头部分包扎的不平整、不严密,应按工艺要求重新进行包扎。
g.螺旋接线钮松动和线芯外露。
接线钮不合格及线芯剪得余量过短都会造成其松动,线芯剪得太长,就会造成线芯外露,应选用与导线截面和导线根数相应的合格产品,同时线芯的预留长度取1.2mm为宜。
h.套管压接后,压模的位置不在中心线上,压模不配套和深度不够,应选用合格的压模进行压接。
i.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
管路内可能进水或者绝缘层受损都将造成线路的绝缘电阻值偏低,应将管路中的泥水及时清干净或更换导线。
j.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截面在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与电气器具的接线端子可直接连接,但多股铜芯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后再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