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凑十法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凑十法教案
【篇一:凑十法教学设计】
20以内的加法(凑十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
加几。过程与方法: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9加几
的过程,初步感知“凑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算法个性化的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同
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9加几。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或课件、小棒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9 8 76
╱╲╱╲╱╲╱╲
□ □ □ □ □ □ □ □
5 43 2
╱╲╱╲╱╲╱╲
□ □ □ □ □ □ □ □
二、新授
(一)出示情景图(参见教材),看图列式。9+3=□,然后用小棒
摆一摆,自己试着计算。
(二)互相交流是怎么算的,关注学生对“凑十”法的掌握。师生互
相交流,说说自己对“凑十”的理解,教师总结。例:9 + 3 = 12
把3分成1和2,把1和9凑成十等。
三、练一练
(一)摆一摆,算一算。
9+6=□ 9+7=□
9+8=□ 9+9=□
学生可边摆边算,可采用“凑十”法计算。
(二)出示挂图(参见教材),指导学生看懂图意,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师生交流,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看图列式(参见教材)。
□ + □ = □ □ + □ = □
(四)为了摘桃子,小猴爬到了梯子
的最高处,现在它必须答对算式才能下来。小猴子发愁了,你能帮帮它吗?(出示挂图或课件)
教师指导看懂题意后,请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
四、自主小天地
学生自己编题,并计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20以内的加法(凑十法)
╱╲
2 教学反思:
1、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没有充分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
3、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周全,有的知识在讲解时不够清楚明了。
【篇二:小学一年级凑十法课件】
学前班数学第一讲
“凑十法”
1、“凑十儿歌” “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2、看谁填的多
10=()+()
3、步骤分解
9+4= 9+6=
8+5= 8+7=
4、看图列算式
9+8=8+6= 9+7=8+4=
8支
□○□
=□(本)□○□=□(本)
5“<”、“>”或“=”.
9 9+4 8+4 6+3
123+9 13
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9=5+9=4+7= 4+2=
6+9= 8+ 5 =8+8= 8+ 3=
5+7= 2+8= 4+3= 0+10=
7、你会移动火柴棒吗?
老师用火柴搭成了一个算式5-2=2,当然这个算式是错的,请聪明的你移动一根火柴使算式成立。
(6根) (1根
) (2根
) (5根
) (3根
) (5根
) (5根
) (4根
) 根
) (6根
) (3根
) (3根) (7根
)
(4根)
【篇三: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学生为什么不用凑十法】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怎样在低年级教学中引导学
生自主探究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个教学案
例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启示。《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运动会报名”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案例1: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接着,我让学生“你能想办法计算出算式的结果吗?”生1:我把9个放在心里,往后数了6个,就是15个。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生3:摆小棒,先摆9根,再摆6根,数一数一共是15根。生4:我会算10+6=16,所以9+6=15。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却没有一个学生说出我想要的那种方法,也就是凑十法。
这种算法的掌握为后面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做好准备,也就是书上
提供的最基本的方法。于是我对学生说:“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们
愿意学吗?”接着讲述了这种方法的计算过程,并带领他们边动手摆
小棒边口述。在巩固练习时,我出示了9+8=,叫了两个学生上台板演。我满以为学生会认为我提供的方法是最好的,会用这种方法来
计算。可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板演的两个学生说出的计算过程却
是他们自己思考的方法。我问他们为什么不用老师教的方法算,他
们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为了保护学生求异、创新的萌芽,我
肯定了他们的算法。而且我看到这两个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面露
喜色、非常得意。反思:为什么学生想不出凑十法?为什么学生不
愿意用凑十法?这几种算法不可以吗?可以,但这不是这节课的根
本目标,满足于算出得数是远远不够的,凑十法才是最需要理解和
掌握的,因为它是后继学习的必需,也是进一步理解十进制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
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与最优化都是新课程标准倡导
的理念,在算法的优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
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如何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想出多样化的算法)的基础上,又能让学生接受最优化的算法,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引导。怎样引导呢?反思后我又在另一个班进行了《9加几》
的教学。案例2:上课开始时,我首先复习了一组口算:
10+6=10+2=10+5=10+9=10+7=10+4=10+1=(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
学生意识到10加几的口算非常容易,为后面的凑十法教学做个铺垫。)接着,我出示了改动后的情景图,图上黑板上增加了9个红
五星和4个黄五星,让学生说说图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再根据问
题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6=9+8=9+4=”三个算式,我提问:这三
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回答:这三个算式里都有9。我板书课题:9加几。(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意识到这节课不是只解决9+6
这一个算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9加几这一类问题。)首先解决第
一个问题“9+6=”,立刻有学生回答出得数,我追问:你怎么这么快
算出得数的?生1:我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生2:我会算10+6
=16,所以9+6=15。(一年级学生学习基础差距非常大,有一部
分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把20以内的加减法学会了,当然算理并不明白,如生1。我们一年级老师的教学重点就在算理的教学。而生2提供的这种口算的方法是非常好的。而后面摆小棒是出不来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