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恢复地力,实行六区轮作制,即:土
豆—燕麦—苜蓿—黑麦—野豌豆—黑麦。第 二年再依照顺序更换作物,周而复始地轮作。
➢谷物种植面积占50%。集约化程度较高,但
不如自由农作区,无休闲地。
4、谷草农作圈
➢谷草农作圈邻轮作农业圈,主要产品为谷物、
畜产品(畜产品突出)。
➢实行七区轮作制——黑麦—大麦—燕麦—牧
(四)杜能农业区位 论的圈层结构模式
1、自由农作圈
➢为距离中央城市最近的农业圈,主要生产新
鲜蔬菜和鲜牛奶。由于运输工具是马车,速 度慢,又缺乏冷藏技术,新鲜蔬菜和鲜牛奶 等要在距城市最近处生产;
➢由于紧邻城市,地租很高,要求采用高度集
约化的耕作方式,连年生产才能从土地上获 取利润;
➢从城市方便地得到肥料,连年耕作地力也不
(一)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 (1)区位因子及作用
区位因子是造成某一生产地点生产费用 节约的因素或某一个地点上对工业生产起积 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因素。区位因子决定生 产场所,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的最小地点、 节约费用的最大地点。
二、农业区位论
■ 农业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1783年 -1850年)首先提出的。他根据在德国北部 麦克伦堡平原长期经营农场的经验,于1826 年出版了《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简称《孤立国》),提出了一种农业生产 布局的模式。在杜能之后,相当多的学者对 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农业区位论的 发展。
1、主要贡献(A)
(1)杜能采用的孤立研究方法为后来学者们的研究 所广泛沿用。
(2)利用利润来探讨布局的方法被后来学者广泛沿 用。
1、主要贡献(B)
(3)肯定了社会生产方式在人地关系中的决 定性作用
(4)对农业地域分异现象进行了理论性、系 统性的总结
(5)现实世界存在着孤立国的影子
源自文库
2、不足之处
➢没有提到竞争和垄断价格 ➢只突出了运费 ➢局限于城市周围农业的土地利用
第三章 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
1.教学内容
➢ 区位论 ➢ 行为地理学
2.基本要求
➢ 掌握区位论的基本观点;行为地理学的基本观点。 ➢ 熟悉区位论的演变及特点、行为地理学的产生。
3.重点、难点
➢ 重点:区位论、行为地理学的基本观点。 ➢ 难点:区位论、行为地理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节 区位理论
一、概述
(一)区位的含义
区位——位置、场所之意。来源 于德语的“standort”,Stand为站 立场所、立脚点、站立之意。ort为 位置、点、场所之意。1886年译为 “location”即为位置、场所之意, 中国译为“区位”,日本译为“立 地”
(二)区位论的含义
■ 区位论是一种布局的理论,其根本宗旨在于 揭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法则,即社会 经济活动(客体)在空间中的分布、运动、 关联等。
➢平原上均匀分布着具有相同技术素养的农民,
他们适应任何所出现的经济条件,随时调整 其生产方向(土地利用类型),没有任何技 术上的困难。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三)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形成机制
• R=PQ—CQ—KtQ=(P—C—Kt)Q 式中:R为地租收入;P为农产品的市 场价格;C为农产品的生产费;Q为农 产品的生产量;K为距城市的距离;t 为农产品的运费率。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 (A)
➢只有一个位于中央部位的中心城市
(市场),农产品均到唯一的中心市 场出售,全国各地农产品价格一致、 不变。
➢环绕中心城市的是一个广阔的、自然
条件到处一样的可耕平原。
(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B)
➢无通航河流,马车是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
由各地到中心城市只有一种运输手段。运费 与距离及重量成正比,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 不同。
面积
6、畜牧业圈
➢畜牧业圈是开发利用的最外围(边际农业区) ➢生产的谷物仅用于自给,出售的畜产品主要为活
畜、干酪
➢第六圈以外是无开发价值的荒野
(五)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修正(A)
■ 引入一条能够通航且经过中心城市的河流
(五)杜能农业区位论的修正(B)
■ 引入一个小城市
(六)对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评价
三、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 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得到较快的发 展,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非常显 著。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1868年~1958年)对工业区位的原理进行 了探索。韦伯曾经对鲁尔区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909年、1914年分别发表了《工业区位理 论:区位的纯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区 位的一般及资本主义理论》著作,成为近代 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的背景
19世纪初,普鲁士进行了农业制度改革, 出现了独立的农业企业家,由农业企业家和 农业劳动者构成的农业企业式经营在此时期 出现。当时,著名的农业学家泰尔(1757年 ~1828年 )提出应该在普鲁士全面取代三圃 式农业生产方式而改为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企业式经营的合理生产方式是什么?泰 尔的轮作式农业生产方式对各地域来说是否 都有利?这是杜能需要研究的问题。
会下降,故不需轮作。
2、林业圈
➢林业圈邻自由农作圈,生产城市居民需要的
燃料、建筑、家具用材等。由于燃料、建筑、 家具用材等消费量很大,体积重量庞大,但 不象蔬菜那样易腐败;
➢笨重产品不容易运输,所以要就近生产。
3、轮作农业圈
➢轮作农业圈邻林业圈,主要生产谷物(麦类)
和饲料作物(马铃薯、豌豆等)。
(三)区位论的类型
➢按照区位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可划分为
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
➢按照研究不同属性的要素的区位来划分,可
分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 港口区位论、商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聚 落区位论和行为区位论等。
➢按照区位因子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成本区位
理论、市场区位理论和行为区位理论等。
草—牧草—牧草—休耕地。谷物面积占3/7, 牧草面积占3/7,休耕地面积占1/7。
➢此圈出现休耕地,耕作粗放程度加大,以恢
复地力和减少投入。
5、三圃式农业圈
➢三圃式农业圈邻谷草农作圈,主要产品为畜
产品和谷物,是谷物种植区的最外围
➢农家近处的每一块地实行三圃轮作制,即:
谷物—牧草—休耕
➢远离农家的地方则作为永久牧场 ➢本农业圈内全部耕地中仅有24%为谷物种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