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
司马迁的史记有哪些故事
司马迁的史记有哪些故事《史记》是我国历史名著,文化瑰宝。
史记作者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那你知道司马迁的史记有哪些故事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主动辞官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后,朝廷正加紧追究党羽,公孙弘却重病不起,他自认为没有什么功劳可以身居高位,身为丞相应当辅助国君安抚天下,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准则。
如今诸侯反叛,这是丞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
他害怕自己病死,无法表攻打迹,于是上书武帝说:“我听说天下的常道有五种,用来实行这五种常道的有三种美德。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长幼的次序,是天下的常道。
智慧、仁爱和勇敢,是天下的常德。
所以说:‘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
’知道这三种情况,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
知道自我修养,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
天下没有不搞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
现在陛下躬行大孝,以三王为借鉴,采用起周代治国的方针,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根据才能授予官职。
我才质低劣,没有功劳,陛下却特意把我从平民百姓提拔起来,封为列侯,赐给三公之位。
我的品行才能不能与您的赏赐相称。
我平素就有旧病,恐怕先陛下而去,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
我希望交回侯印,辞官归家,给贤者让路。
”武帝却说:“古代奖赏有功的人,表彰有德的人,守住先人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遇到祸患要依仗武功,这个道理是永久不会改变的。
我从前能够幸运地继承皇位,心中十分不安,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
君子都是善待贤良,憎恶恶人的。
你不幸得病,不要担心治不好,也没有必要辞官归家,您这样做实际是彰显我的无德呀!你还是安心养病吧。
”几个月后,公孙弘病情好转,再次上朝办理政事。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幸运的丞相丞相匡衡是东海人。
他好读书,曾经跟随五经博士学习《诗经》。
他家境贫寒,要靠给人做雇工耕田来养家糊口。
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
史记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主要内容概括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方面内容。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同时,《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内容上,《史记》不仅记载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大事件,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况,以及文化、科技、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描绘众多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活动,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
总的来说,《史记》是一部综合性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历史巨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史记》司马迁发奋完著的名史故事
《史记》司马迁发奋完著的名史故事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所以接下来小编分享一篇关于司马迁记叙的故事吧。
司马迁写《史记》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
李广的孙子李陵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
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
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
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
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
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
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
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
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
李陵不肯马上去死,准有他的主意。
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
”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
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
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
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
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
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故事
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故事《史记》这本书记叙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计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叙事简明生动非常得吸引人。
那你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的史记里的故事:苏代说穰侯后来,魏冉攻打韩赵魏三国,大败敌军,夺取了魏国和赵国的许多土地。
但魏冉接着就把赵国的土地还给了赵国,还帮助赵国增加兵力,之后让它去攻打齐国,自己好得渔翁之利。
齐襄王十分害怕,就让苏代写信给魏冉,劝说他道:“我听说秦国要给赵国增援四万士兵,来攻打齐国,我曾对我们的国君说:‘秦王精明而谙熟谋略,穰侯机智而精通军事,一定不会这么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韩、赵、魏三国结盟,就会成为秦国最大的敌人。
它们三国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尽管之间有多次的背弃和相骗,但一旦对外,它们是互信不疑、团结一致的。
现在要打败齐国就会使赵国强盛起来,赵国强大显然对秦国控制三晋不利。
第二,秦国的谋臣策士们一定会说:‘先打败齐国,就会削弱三晋和楚国的力量,然后再各个击破’。
其实,齐国是个势单力薄的疲惫的国家,调集天下诸侯的兵力来攻打齐国,就如同用千钧强弩去冲开溃烂的痈疽,齐国必亡无疑,而其他的国家却可以趁机发展起来,这样怎么能削弱三晋和楚国呢?第三,秦国若出兵少,那么三晋和楚国就不会相信秦国是真心帮助;若出兵多,就会让三晋和楚国担忧会被秦国控制。
齐国惧怕被伐,必定不会投靠秦国,而必定投靠三晋和楚国,一旦合纵再起,试问秦国有多少力量可以抵抗。
第四,秦国以瓜分齐国来引诱三晋和楚国攻打齐国,如果三晋和楚国派兵占据齐国的土地,再进行坚守,秦国反而会腹背受敌。
第五,这种做法就是让三晋和楚国借秦国之力谋取齐国,拿齐国之地对付秦国,为什么三晋、楚国如此聪明而秦国、齐国如此愚蠢?先生不如攻取安邑,之后好好治理。
秦国占据了安邑,韩国也就必定无法控制上党地区了。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1. 背景介绍: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时期的太史令,对历史有很深的研究。
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 父亲的嘱托:司马谈临终前,嘱咐司马迁要继续他的事业,编写一部全面的历史著作,记录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3. 勤奋学习:司马迁继承父职后,开始收集和整理大量的历史资料,他不仅阅读了宫廷中的档案文献,还亲自游历各地,搜集民间传说和地方志。
4. 遭遇挫折:在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判处宫刑(即太监)。
这一变故使得司马迁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放弃父亲嘱托的使命。
5. 忍辱负重:在遭受宫刑后,司马迁更加坚定了完成《史记》的决心。
他在狱中,利用有限的条件,继续写作,最终完成了这部宏大的历史著作。
6. 《史记》的成就:《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等部分,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的历史见解和生动的叙述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精神传承: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和对历史的执着追求,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的坚韧不拔和忍辱负重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所推崇。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主要内容,不仅包括了他对历史的收集、整理和撰写,还体现在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对父亲遗愿的忠诚履行。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那个动荡年代的历史。
那你知道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
周襄王派宰孔赏赐给桓公祭祀用的福肉、丹饰的弓箭和诸侯朝服乘用的车辆,而且特许桓公不需要下拜谢恩。
桓公本想答应,但管仲不同意。
桓公于是下拜接受了赏物。
同年秋天,齐桓公再次与诸侯在葵丘会盟,桓公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更加骄傲,根本不把诸侯放在眼里。
因此有的诸侯开始有反叛而不前去会盟的。
周朝派宰孔参加会盟,晋侯因病迟到,遇到宰孔。
宰孔说:“齐桓公现在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你还是别去了。
”晋侯因此没有参加会盟。
桓公知道后心里就对晋国很不满,于是借着晋国发生内乱,攻打晋国,并把公子夷吾立为了国君。
当时周王朝日渐衰微,天下只有齐、楚、秦、晋四国比较强盛。
晋国刚刚参加盟会,晋献公便死去了,国内大乱;而秦穆公因为地处偏僻,不参加中原的会盟;楚成王刚刚将荆蛮之地占为己有,认为自己是夷狄之邦,与中原各国来往不多。
因此,只有齐国能够召集中原诸侯会盟。
再加上齐桓公充分宣扬自己的盛德,因此各国诸侯无不宾服。
齐桓公因此越发骄傲,想要行天子才有权进行的封禅泰山之礼,他宣称说:“寡人南征到召陵,望见了熊耳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国;西征大夏,见到了辽阔的沙漠;包缠马蹄,挂牢战车登上了太行山的险道,直到卑耳山才回来。
诸侯没有人敢违抗寡人。
寡人召集兵车盟会三次,乘车盟会六次,九次会合诸侯,一统天下。
过去三代的开国天子,与此相比有什么不同啊!所以我想要封祭泰山,禅祭梁父。
”管仲极力劝谏他不要举行封禅大礼,桓公不听。
管仲于是便说封禅之礼要等远方各种奇珍异物具备才能举行,这样桓公方才作罢。
司马迁的史记故事概括:陈完奔齐陈完是陈厉公陈他的儿子。
完出生的时候,周太史正好路过陈国,陈厉公请他给陈完算一卦,太史占卜后说:“卦辞的意思是:观看国家的风俗民情,利于做君王的上宾。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史记》除了作为历史著作之外,还兼具学术史专著的性质,对后世的学案、学述、学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那你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秦戎之战秦仲是非子的曾孙。
他在位第三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丧失民心,诸侯们开始反叛王室。
周朝西部边境的西戎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它先后灭亡了犬丘和大骆家族。
给周王室构成了严重威胁。
周宣王即位以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受命攻打西戎,不幸在他执政的第二十三年被西戎杀死。
秦仲一共生有五个儿子,其中最年长的一个名叫庄公。
周宣王召来了庄公和他的弟弟们,打算让他们继承他们父亲的事业,效忠周王室。
便分给他们七千名士兵,命令他们再去攻打西戎,为他们的父亲报仇。
经过多次激战,庄公等人终于打败了西戎。
西戎的威胁解除以后,周宣王十分高兴。
于是,周宣王效仿先王,再次赏赐非子的后代,将他们的先人大骆受封的犬丘之地也一同划归庄公一族所有,并任命庄公为西垂大夫。
庄公及其族人居住在犬丘故地,他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名叫世父。
世父说:“西戎杀害了我的祖父仲,我如果不杀死西戎王替祖父报仇,就绝不再回来。
”于是,世父率领士兵去攻打西戎,把族主的继承权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襄公便成了太子。
庄公在位四十四年,他去世以后,太子襄公即位。
襄公元年,为了巩固、加强秦人的地位,襄公决定与周王室联姻,他把自己的妹妹穆嬴嫁给了周丰王做妻子。
一年以后,西戎突然发兵包围了犬丘。
世父率兵进行反击,结果不幸被俘。
一年多以后,经过秦戎双方的谈判,世父被释放。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概括:千里奔袭穆公三十年,秦国协助晋国围困郑国。
郑国派使者向穆公阐明了秦晋两国灭亡郑国的利害关系,语重心长地说:“灭亡郑国只会使晋国的实力增强,这对秦国不但没有什么好处,反而晋国的强大会使秦国产生更大的忧患。
”秦穆公听了之后感到很有道理,于是罢兵回国了,晋国也随即撤兵。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史记》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长篇宏著,亦史亦文,从重视它的史学意义到发掘它的文学价值,从对它的简短评价到长篇评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
那你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事必躬亲的减宣减宣是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西南)人,他因为政绩突出,被调到河东太守府任职。
卫青派人到河东买马,看到减宣才能出众,就向皇上推荐,于是他被征召到京城当了大厩丞。
他当官做事很公平,因此得以逐渐升任。
皇上派他处理主父偃和淮南王造反的案件,他充分利用法律条文深究罪责,杀了很多人,他因敢于判决疑难案件而备受称赞。
他屡次被免官又屡次被起用,担任御史及中丞之官差不多有二十年。
王温舒免去之官后,减宣担任左内史一职。
他管理米盐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要亲自经手,亲自安排县中各部门的财产器物,县令和县丞也不得擅自改动,如果他们敢不服从命令,减宣甚至对他们处以重刑。
同时为官几年,其他各郡郡守都只能办好一些小事而已,但是唯独减宣能从小事办到大事,凭借他的力量保证政策顺利推行下去。
后来,因为他的属官成信与他结怨。
成信逃走藏到上林苑中,减宣派郿县县令杀死了成信。
官吏和士卒射杀成信时,不小心射中了上林苑的大门。
减宣被交付法官判罪,法官认为他犯了大逆不道之罪,减宣只得被迫自杀。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的概括:初露头角张释之是西汉文帝时南阳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
早年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
张释之很早就当上了汉朝的下级官吏骑郎,那是家里掏了几个钱,并不是他的本事的缘故。
但是他的官运很糟糕,侍奉汉文帝,十年了都没有得到升迁,默默无闻。
张释之的交游比较广泛,但是因为职位比较低,所以俸禄远远不够开销。
当时张释之和自己的兄长住在一起,所以常常要花老哥的银子,时间一长,他老哥的产业也大大地受到影响。
不过张释之老哥的为人真是不错,一点儿也不埋怨弟弟,倒是张释之自己过意不去了。
司马迁史记的三个故事概括
司马迁史记的三个故事概括《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而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
那你知道司马迁史记的三个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史记的三个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史记的三个故事概括:叛逃匈奴次年春天,刘邦认为韩信有武才,而他所辖的地区是天下的要害,虽然相信他不会叛变,但是为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刘邦下诏,调遣韩信管辖太原以北地区,防御匈奴,定都晋阳。
后来,韩信上书说:“韩国毗邻边界,匈奴屡次入侵。
晋阳(今山西太原)距离边塞遥远,不便于指挥防御,所以,臣请求迁都马邑(今山西朔县)。
”刘邦答应了韩信的请求。
这年秋天,匈奴的冒顿单于率领重兵围攻韩信,韩信十分被动,便多次派遣使臣到匈奴去谋求和解。
刘邦出兵解救韩信,但是得知他曾经多次派使者出使匈奴,便怀疑他有异心,还派人责问他。
韩信害怕自己被杀,就与匈奴约定共同攻打汉军。
反叛以后,韩信将马邑献出,投降了匈奴,并且帮助他们攻打太原。
汉七年的冬天,刘邦御驾亲征韩信叛军,在铜堤(今山西沁县南)打败了他的军队,杀死了他的部将王喜,韩信本人跑到了匈奴地区。
他的部将白土县人曼丘臣、王黄,拥立六国时候赵王的后代赵利为王,收编了韩信的散兵,与韩信以及冒顿单于谋划着攻打汉军。
不久,冒顿派遣左右贤王率领一万多骑兵,会合王黄等人,屯兵在广武以南。
后来,这支军队到达了晋阳,在与汉军的交战中失利,接着又在离石失利。
很快,匈奴又在楼烦西北聚集了兵马,刘邦派遣车马军击败了他们。
战争的态势朝着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
刘邦以为自己多次击败匈奴军队,觉得他们不堪一击,一听说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便派人去侦查情况。
想一劳永逸地消灭匈奴,平定边患。
于是,刘邦率军从晋阳到了平城(今陕西省大同市东北)。
谁知他刚登上了城外的白登山,就被匈奴的大军包围。
后来,刘邦派人用大礼贿赂匈奴的王后。
王后替他向单于说情,刘邦才得以冲出包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登之围。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史记》是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倾其一生心血创作的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
那你知道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史记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史记的故事:范雎让位蔡泽没有冒失地去求见秦王,因为他知道,秦王心里十分地看重、宠爱范雎,如果自己讥讽秦国的朝政,搞不好会招致杀身之祸。
他慎重考虑之后,看准范雎现在身心疲惫,决定从他下手。
他先是派人散布言论激怒范雎,说:“燕国游士蔡泽,是天下的英俊、善辩、明智之士。
如果他受到秦王接见,秦王一定会转而重用他,然后,逼迫您提前退休,让蔡泽取代您的职位。
”应侯范雎听说以后,有些生气,他说:“五帝三王的事情,诸子百家的学说,我都精通;众人的辩言,我都能心领神会。
这个人有什么本事,怎么能够叫大王辞退并且取代我的职位呢?”同时,范雎对这个大胆的人也产生了一些兴趣,于是,他召见了蔡泽。
蔡泽见到了范雎,只是向他作揖。
范雎本来就不是很高兴,而蔡泽反而在他面前又表现得十分傲慢,于是,范雎愤怒地指责他说:“你曾经扬言要代替我的职位,有这回事吗?”蔡泽很镇静,回答说:“是这样的。
”于是,范雎让他讲出其中的道理。
蔡泽说:“唉!您的见识多么的落后啊!一年四季,运转不息,成功的退下,将来的上去,这是世间的规律。
你已经应该退下了。
士人难道不希望自己身体永远强壮、耳聪目明、心灵智慧吗?”范雎表示同意。
蔡泽接着说:“以仁为本,秉持正义,广施恩德,在天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戴。
这难道不是每个雄辩明智的人的期望吗?”范雎再次表示同意。
蔡泽又说:“圣人经常所说的‘吉祥善事’,一是处在富贵荣华、声名显赫的高位,把每一件事都做的井然有序,发挥它应该起到的作用。
二是在看待生命、生死的问题上,尽量做到安享天年;三是希望看到自己开创的传统被继承、事业被流传,名实相符,为后世所称道。
难道您不是这样认为吗?”范雎表示没有任何异议。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先秦两汉文学成熟期的代表之作,在叙事和写人艺术方面有很高成就,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那你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以德报怨帝尧十分欣赏舜的为人与功绩,于是赏赐给他细葛布衣和琴,替他构筑仓库,还给他一些牛、羊。
看到舜逐渐富有起来,瞽叟等人开始感到眼红嫉妒,便又想杀害他以吞并这笔财富。
有一次,瞽叟让舜去涂抹谷仓,等到舜爬到仓顶后,他便放火焚烧仓库,想把他给烧死。
面对紧急情况,舜临危不乱,用两顶斗笠护住身体并将它们当做翅膀,纵身跳下了仓库,逃离了火海。
瞽叟的诡计没有得逞。
后来,瞽叟又让舜去挖井,这一次舜多长了一个心眼儿,在挖井时特意设了一个秘密通道,可以从旁边的井口出去。
当井已经挖得很深的时候,瞽叟和象便一起往井下填土,打算把舜活埋了,舜便从那个暗道里逃了出去。
瞽叟和象都认为舜这一次是必死无疑了,两人欣喜若狂,赶紧回到家里,开始分割舜的家室、财物。
象分得了舜的两位妻子和一把琴,而瞽叟则分得了舜的牲口和仓廪。
接着,象就搬进了舜的居室,悠闲自得地弹起了舜的那把琴。
这时,舜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安然无恙地站在象的面前。
象大吃一惊,脸上流露出不高兴的神情,却仍然虚情假意地说:“哥哥,我以为你不幸去世了,正在伤心难过呢。
”舜却平静地回答说:“是啊。
我们兄弟之间的情义可以说得上是深厚无比了。
”此后,舜不仅没有怨恨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反而更加恭敬地侍奉和爱护他们。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的故事概括:夏代之亡夏代后期有一位君主叫孔甲,对鬼神十分迷信,并且霪乿无度。
夏王朝的德望也就随之日渐衰微,各地诸侯相继背叛。
传说上天曾经降下一雌一雄两条神龙来警示孔甲,孔甲非常喜欢这两条龙,就四处寻找会喂养龙的人。
当时,有一个叫刘累的人,从一个养龙的人那里学会了驯龙之术,便决定去侍奉孔甲,帮助孔甲养龙。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的故事一说到司马迁,我们不觉而然地会说到他的《史记》,而司马迁原本可以避开遭宫刑的惨祸,但却能直言直谏,替大将李陵说话,这样一来却得罪了汉武帝,汉武帝很生气,决定处死司马迁。
最后因为司马迁还有些利用价值,汉武帝对司马迁用了宫刑,就因为遭过宫刑的司马迁才会忍辱负重,客观地记述史实,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记述在里面,这就是《史记》的价值之处。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一说是公元前135年,卒于公元前87年,夏阳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韩城高门村人,他的祖先都先后当过史官,到了他父亲司马谈时,司马谈却在龙门附近务农,直到公元前135年,司马谈才到长安做太史令。
这司马迁十岁时便能诵古文,向董仲舒、儒家孔安国学习,司马迁从小就有鲤鱼跃龙门的理想抱负,张骞出使西域回国后,张骞的见多识广,令司马迁很钦佩,决定学司马迁游西域和全国各地。
于是司马迁到各地考察,记述了各地风土人情,记述了各地风闻趣味。
司马迁游历全国各地,归来后,司马迁考上了郎官,公元前166年至公元前122年间,司马迁目睹了封建社会的残暴,宫廷的昏庸无度,公元前110年父亲司马谈病逝,司马谈临终前希望司马迁完成自己的遗愿。
公元前108年被汉武帝封为‘太史令’,公元前104年41岁的司马迁开始写《史记》。
公元前99年李陵因为深入匈奴腹地,又因自己与李广利不和,李广利只让李陵带一千兵马,又不给他支援,导致李陵被俘,最后投降匈奴王。
李广利虽胜犹败,李广利轻视匈奴,最后还是损兵折将。
司马迁在汉武帝面前求宽恕李陵,说李广利虽胜犹败,导致损兵折将,司马迁只是表明自己的看法,但是汉武帝却感到很愤怒,决定把他处死,司马迁被下在了死牢,最后司马迁家人以五十万钱赎身,但死罪难免,活罪难逃,汉武帝以腐刑惩罚司马迁。
司马迁受到如此大辱,本想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后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希望他把历史写完,于是司马迁便开始著《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司马迁不以成败而片面地论英雄,鲁迅曾经夸赞司马迁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在狱中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在狱中写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被称为中国史学之父。
在西汉时期,他因为写作《史记》而遭受到政治迫害,并被关押在狱中。
据传记载,当时司马迁被囚禁在长安的狱中,遭受着极大的困苦和折磨。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司马迁并没有放弃他的志向和对历史的热爱。
相反,他利用狱中的时间,克服了各种困难,开始写作他的巨著《史记》。
据传说,司马迁在狱中没有纸笔,于是他用指甲在牢房的墙壁上刻字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他每天辛苦地记忆和整理历史资料,一点点地刻在墙上,以完成他的著作。
这样的刻字方式在历史上被称为“壁上观”。
尽管受到种种苦难和限制,司马迁坚持写作了十余年时间,最终完成了《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著作,对于后世的历史研究和记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司马迁在狱中写作《史记》的故事,体现了他坚定的学术精神、对历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真理的追寻。
这也让人们认识到,即使处于逆境,也可以通过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创造力,创造出伟大的文化和学术成果。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以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史马迁写史记的故事
史马迁写史记的故事篇1夜深人静,寒风刺骨,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割着脸庞。
这个夜晚,司马迁在牢房中写着《史记》,他穿着单薄的衣裳,身上冷得直发抖,双脚早已冻得没有了知觉,手也发紫在微弱的油灯下,司马迁在竹简上写下了一行行隶字。
他眼睛累了就揉一揉,腰酸了就伸伸腰,要是打瞌睡了,司马迁就使劲地掐着自己一把。
牢房外,几只乌鸦悲凉地叫着。
值班的侍卫嘲笑着对司马迁说:”哈哈!我们牢房中还有个这么蠢的人,妄想写什么《史记》,真是异想天开呀!哈哈。
“司马迁生气地说:”我写《史记》不仅是为了父亲的嘱托,还是为了造福于后代呀!“侍卫不服气,拿到一盆冷水往司马迁刚刚写好的竹简上一洒,司马迁愤怒至极,一个小小的侍卫就……毁了他今天的心血,司马迁愤怒交加,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此时又想到父亲临终时嘱托,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又拿起笔来,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认真地写了起来。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地写作,终于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的辉煌巨着,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篇2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
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
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史记》是我国史学巨著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也是汉代文学的典范。
那你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以民为本刘恒即位之后,分封了平定诸吕叛乱的功臣,下令大赦天下。
刘恒想废除当时实行的家族连坐法令,就对大臣说:“法令是治理国家的准绳,是用来制止暴行,引导人们向善的工具。
如今犯罪的人已经治罪,却还要使他们无罪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因为他们而被定罪,甚至被收为奴婢。
我认为这种做法很不可取,希望你们再商定一下。
”主管官员都说:“百姓不能自治,所以制定法令来禁止他们做坏事。
无罪的亲属连坐,和犯人一起收捕判罪,就是要使人们心有牵挂,感到犯法干系重大。
这种做法由来已久,还是依原来的做法不加改变为宜。
”刘恒说:“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厚,判罚得当百姓就心服。
再说治理百姓引导他们向善,要靠官员的努力。
如果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使用不公正的法令处罚他们,这样反倒是加害于民,会迫使他们去干凶暴的事。
又怎么能禁止犯罪呢?这样的法令,我看不出它有哪些适宜之处,请你们再仔细考虑考虑。
”官员们都说:“陛下给百姓以大恩大惠,功德无量,这不是我们这些臣下所能想得到的。
我们遵从诏书,废除拘执罪犯家属,收为奴婢等各种连坐的法令。
”家族连坐的法令便被废除了。
司马迁写史记的故事概括:列侯返国当时长安贵族集团日益庞大,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对皇帝的权力也形成了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刘恒决定采取措施。
他对他们说:“我听说古代诸侯建立国家的有一千多个。
他们各守封地,按时入朝进贡,百姓不觉劳苦,上下欢欣,没有不遵守道德的事情发生。
如今列侯大都住在长安,封地又离得很远,还要靠官吏士卒供应运输给养,既浪费钱财又辛苦人民,而这些列侯也无法教导和管理封地的百姓。
请列侯回到各自的封国去,在朝廷任职和诏令所准许留下的诸侯,要派太子回去。
”刘恒的诏令下发后,遭到了诸侯的强烈反对,没有几个人前往封国。
史记故事的故事概括
史记故事的故事概括在中国古代史书中,一部尤为重要的著作就是《史记》。
它是由西汉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撰写,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以大量的史实、故事和人物的传记为主线,将中国历史从上古到汉朝分为纪传两个部分进行叙述。
本文将对《史记》中一些重要的故事进行概括。
1. 《史记》的开篇是《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自揭开了《史记》的序幕,他介绍了《史记》的写作目的和原则,说明了自己为何选择纪传体作为叙事方式。
2. 《史记》的第一部分是纪传体。
其中,《封禅》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至巴蜀封禅祭祀的事情,展现了秦始皇夺取天下后的威严和权势。
3. 《史记》的第二部分是十表。
十表是以制表的方式叙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例如春秋时期的《春秋表》、战国时期的《战国表》等。
这部分内容概括了各时期的政治斗争、外交往来和国家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4. 《史记》的第三部分是世家。
世家主要是按照朝代和家族,对历代帝王、皇室亲属以及重要贵族家族进行传记式的叙述。
其中,《五帝本纪》记载了中国古代的五位古代帝王,介绍了他们治国的政策和政绩。
5. 《史记》的第四部分是列传。
列传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传记式叙述,其中既有正面评价的,也有负面评价的。
例如,《陈涉世家》讲述了陈胜和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展现了他们带领百姓反抗压迫的英勇事迹。
6. 《史记》中还有一些独立的记载,如《货殖列传》、《法书列传》等,涉及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史记》的内容。
总的来说,《史记》以纪传体的方式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既展现了历史的宏观发展,也深入了解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细节。
司马迁通过《史记》的撰写,不仅提供了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也运用了丰富的文学技巧,使得这部著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史记》成为了后世编写历史的范本,对中国历史研究和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写的史记的故事虽然景帝宽恕了梁王的罪过,但他对梁王也十分失望,没想到他为夺得王位竟然如此狠毒。
梁王知道自己闯下了弥天大祸,怕皇上怪罪下来,很长时间不敢朝见。
等皇上的心情逐渐好转,梁王才上书请求朝见。
到达函谷关后,谋士茅兰劝梁王乘坐布车,只带两个骑兵入京,躲藏在他的姐姐长公主的园囿之中。
朝廷派使者到函谷关迎接梁王,发现梁王已经入关,随从车马都在关外,都不知到梁王在哪里。
太后得知后,慌恐不安,又哭又叫:“皇上杀了我的儿子!”景帝也非常担忧梁王安危。
不久,梁王背着刑具俯伏在宫廷门下,自请处罚。
太后、景帝找到弟弟后非常高兴,他们抱头痛哭,泣不成声。
景帝原谅了梁王的行为,但他从此以后还是对梁王存有戒心,渐渐疏远梁王,不再和他同乘车辇了。
公元前144年,梁王又入京朝见。
呈上奏折请求留住京师,皇上这次没有答应。
梁王没有办法,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国,回去后心情一直郁郁不乐。
他有一次出外打猎散心,有人献上一头牛脚长在背上的怪牛,孝王见到后,便觉得胸口恶心,非常难受。
这年六月,梁王得了热病,六天之后就病死了。
得知梁王病故后,窦太后伤心欲绝,不吃不喝,天天在嘴边叨念:“皇上果然杀了我的儿子!”景帝看到母后变成这个样子,既着急又害怕,不知该怎么办好。
他和长公主商量后,决定把梁国分为五国,把孝王的五个儿子全封为王,五个女儿也都封给她们汤沐邑。
太后这才高兴起来。
薄太后,她的父亲是吴地人。
秦朝的时候,他与魏国的宗室女魏媪私通而生下了薄姬,即日后的薄太后。
薄姬的父亲死在山阴,便埋葬在那里。
诸侯起兵反秦的时候,魏豹自立为魏王。
魏媪得知了这个消息,为了巴结他,便把女儿送入了魏王的后宫里。
后来,魏媪带着薄姬到名士许负那里相面,许负仔细端详了一会儿,大惊失色,赞叹的说:“您的女儿面有富贵之相,将来生的儿子一定等当上天子,她也因此而当上皇太后。
”当时,楚汉两军正在荥阳对峙,天下的归属还不明朗。
起初,魏豹与刘邦联合抗击项羽,而等到魏豹听说了许负对薄姬做出的预测,他心里十分欢喜,认为项羽会当上皇上,打算向项羽靠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对鲁国的乐官太师说:,接下去,节奏要和谐,声音要清脆,连续不断地演奏,这样,直到整首曲子完成。”孔子又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然后开始考订残缺的诗乐,使《雅》、《颂》都能配上原有的曲调。”
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有三千多篇,孔子把其中重复的删掉,选取可以用于礼仪教化的,上采自殷代的始祖契、周代的始祖后稷,中段述说殷、周两代的盛世,直到周幽王、厉王时期的政治缺失,而开头第一篇则是叙述男女夫妇关系和情感的诗。所以说,《关雎》篇作为《风》的开始,《鹿鸣》篇作为《小雅》的开始,《文王》篇作为《大雅》的开始,《清庙》篇作为《颂》的开始。对于三百零五篇诗,孔子都配乐歌唱,以求符合《韶》、《武》、《雅》、《颂》乐曲的音调。从此,先王的礼乐制度才恢复了旧观而得以称述,王道完备了,孔子完成了六经的编修。
孔子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诗》、《书》残缺不全。孔子便追溯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删释《书传》,上起唐尧、虞舜之际,下至秦穆公时期,依照顺序整理、编排。他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述,只是夏代的后继杞国没有足够的文献来证实这些制度。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还能讲述,只是殷代的后继宋国没有足够的文献来证实这些制度。如果杞国、宋国的文献充足,我就能以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这些制度了。”在考察了殷代对夏代礼乐制度的增减以后,孔子说:“即使是往后一百代,增减的情形也是可以预知的。因为一个是重视文采,一个是重视质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借鉴夏、殷两代的礼仪制度而制定的,它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代的礼仪制度。”所以,《书传》、《礼记》是孔子编定的。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陈胜、吴广之死田臧等人一起谋划说:“周文的军队已经溃散,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到来,我们包围荥阳城久攻不下,如果秦国的军队到来,一定会被打得大败。我们不如留下少量的部队,守住荥阳,把其余精锐的军队全部迎击秦军。现在吴广骄横,又不懂用兵权谋,这样的人无法和他商量议事,不杀了他,我们的计划恐怕会被破坏。”于是他们就假冒陈胜的命令杀掉了吴广,把吴广的头献给了陈胜。陈胜无奈,只得派使者任命他做上。田臧于是派部将李归等人驻守荥阳城,自己带了精锐的部队西进到敖仓迎战秦军,结果田臧战死,军队溃散。章邯趁机领兵攻取了荥阳。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
《史记》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长篇宏著,亦史亦文,从重视它的史学意义到发掘它的文学价值,从对它的简短评价到长篇评论,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那你知道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回国以后,鲁哀公和季康子都曾经向他咨询过有关政治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们最终没有重用孔子,孔子也没有追求功名利禄。他在晚年的时光里,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整理古籍以及教育弟子等方面。
司马迁写的史记故事概括:纷争又起赵王又跟刚从秦国回来的楼缓商议割地之事,楼缓说:“大王听说过公甫文伯母亲的事吗?公甫文伯在鲁国做官,病死了,妻妾中有两个人为他自杀。他的母亲听到这件事,居然一声不哭。有人说:‘哪里有儿子死了而母亲不哭的呢?’他的母亲说:‘孔子是个大贤人,被鲁国驱逐了,可是他这个人却不跟随孔子而去。现在他死了,两个妻妾为他自杀,可见他对妻妾的情义比对尊长还要深厚啊。’由母亲嘴里说出这样的话,说明这是个贤良的母亲,但若是妻子说出这样的话,这一定是个心怀嫉妒的妻子。现在我刚刚从秦国来,如果说不给,那不是上策;如果说给它,恐怕大王会认为我是替秦国。但我替大王考虑,不如给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