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及其应用技巧
思路探寻在解答平面向量问题时,经常要用到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定理、几何意义、公式等.对于多点在同一直线上的问题,可以利用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进行求解.如图1,O 为直线外一点,在△OPA 中, AP =OP - OA ,设 OP =λ OA +μ OB ,则AP =λ OA +μ OB - OA =μ OB+(λ-1) OA =m ( OB - OA ),而在△OBA 中, AB = OB -OA ,即 AB =mAP ,所以A 、B 、P 三点共线.在平面中A 、B 、P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的O ,存在唯一的一对实数x 、y ,使得 OP =x OA +yOB 且x +y =1.这就是平面向量的三点共线定理.该定理常用于判断三点是否共线,证明几个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求某个向量的表达式,求参数的值等.下面结合实例探讨一下如何运用平面向量三点共线定理解题.例1.已知O 为锐角三角形ABC 的外心,AB =3,AC =6,若 AO =x AB +yAC ,且3x +10y =5,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解:由3x +10y =5,得3x 5+2y =1.由题意可得AO =x AB +y AC =3x 5(53 AB )+2y (12AC ),如图2,在直线AB ,AC 上取两点D ,E ,使得 AD =53 AB , AE =12 AC ,则 AO =3x 5 AD +2y AE ,又3x 5+2y =1,所以O ,D ,E 三点共线.因为O 为△ABC 的外心,且|| AE =|| EC ,则DE ⊥AC ,又|| AD =5,||AE =3,可得sin ∠BAC =45,故S △ABC =12×|| AB ×||AC ×sin ∠BAC=12×3×6×45=365.根据向量式的特点以及3x +10y =5联想到要三点共线定理,于是在直线AB 、AC 上取两点D 、E ,证明 AO =3x 5AD +2y AE ,即可根据三点共线定理证明O ,D ,E 三点共线,从而根据三角形外心的性质和面积公式求得问题的答案.例2.如图3所示,在△ABO 中,OC =14 OA , OD =12OB ,AD 与BC 相交于点M .设 OA =a ,OB =b ,试用 a 和 b 来表示向量 OM .解:设 OM =ma +nb ,则 AM = OM - OA =m a +n b - a =(m -1)a +nb ,AD = OD - OA =12 OB - OA =-a +12b ,因为A ,M ,D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t ,使得 AM =tAD ,即(m -1)a →+n b →=t (-a →+12b →),所以ìíîïïm -1=-t ,n =t 2,消去t 得m +2n =1,又因为CM = OM - OC =(m -14)a →+n b →, CB = OB - OC =-14a →+b →,且B ,M ,C 三点共线,所以存在实数t 1,使得 CM =t 1CB ,即(m -14)a →+n b →=t 1(-14a →+b →),所以ìíîïïm -14=-14t 1n =t 1,消去t 1得4m +n =1,由上述两式得m =17,n =37,故 OM =17 a +37b .解答本题需抓住A ,M ,D 三点共线和B ,M ,C 三点共线这两个关键点,再将 OA 和OB 作为基底表示出其他向量,利用待定系数法来求参数的值.向量共线定理是平面向量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合理运用三点共线定理,往往能起到化繁为简的功效,使问题快速得解.同学们要重视三点共线定理,将其灵活地应用于解题当中.(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图1图2图348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掌握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解题技巧
掌握初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解题技巧平面向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解题技巧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帮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中平面向量解题技巧的方法。
一、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平面向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有序数对,通常表示为箭头。
在平面向量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可以使用坐标表示法、分解表示法或单位向量表示法进行表示。
每种表示方法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计算思路。
2. 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规律是平面向量的基本性质。
通过理解与运用这些规律,可以简化题目的计算过程。
3. 向量的数量乘法:向量的数量乘法包括正数乘法和零向量的乘法。
这些操作能够对向量的大小和方向产生影响,需要注意运算法则。
二、平面向量的应用领域平面向量解题技巧在初中数学中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关系:通过向量的点积和叉积,可以判断两个向量之间的平行关系或垂直关系。
这种技巧在解决几何问题时尤为常见。
2. 向量的共线与共面关系:通过向量的线性运算和共面性质,可以判断多个向量之间的共线关系或共面关系。
这种技巧在解决多个向量同时出现的问题时非常有效。
3. 向量的位移与坐标计算:通过向量的位移计算和坐标运算,可以求解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问题。
这种技巧在解决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物理问题时被广泛应用。
三、平面向量解题技巧的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向量解题技巧,以下是几个实际问题的解析:1. 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已知向量A和向量B的坐标分别为(A1,A2)和(B1,B2),则向量A加向量B的结果为(A1+B1, A2+B2)。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解决诸如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问题等。
2. 平面向量垂直关系的判断:已知向量A的坐标为(A1, A2),如果A1×A2=0,则向量A与坐标轴正方向垂直。
这个技巧常在解决两条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的问题时使用。
平面向量题型归类及解题方法
平面向量题型归类及解题方法1. 平面向量的定义和性质平面向量是指在平面上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来表示。
平面向量通常用一个字母加上一个箭头(如a→)来表示。
平面向量有以下性质: - 零向量的方向是任意的,大小为0。
- 向量的大小等于其模长,记作∥a∥。
- 向量可以相等,相等的向量有相同的大小和方向。
- 向量可以相反,相反的向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向量可以相加,向量相加满足三角形法则。
- 向量可以缩放,即乘以一个标量。
- 向量可以平移,即使原点发生变化。
2. 平面向量的基本运算2.1 向量的加法向量a和b的和记作a + b,其几何意义是将向量b的起点放在向量a的终点,然后连接a的起点和b的终点。
2.2 向量的减法向量a和b的差记作a - b,其几何意义是将向量b的起点放在向量a的终点,然后连接a的起点和b的起点。
2.3 向量的数乘向量a与一个实数k的积记作k a,其几何意义是将向量a的长度缩放为原来的k 倍,方向不变(当k>0时)或反向(当k<0时)。
2.4 平行向量和共线向量如果两个向量的方向相同(可能大小不同),那么它们是平行向量。
如果两个向量共线,即一个向量是另一个向量的倍数,那么它们是共线向量。
2.5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点积)设a = (x1, y1)和b = (x2, y2),则向量a和b的数量积(点积)定义为:a·b= x1x2 + y1y2。
2.6 向量的模长和方向角设向量a = (x, y),则向量a的模长定义为∥a∥= √(x^2 + y^2)。
向量a的方向角定义为与x轴的正方向之间的夹角θ,其中tanθ = y / x。
3. 平面向量的题型归类及解题方法平面向量的题型主要包括平面向量的加减法、数量积、平行向量和共线向量、模长和方向角等。
3.1 平面向量的加减法题型•已知两个向量,求其和或差向量。
•已知一个向量和其和或差向量,求另一个向量。
平面向量做题技巧
平面向量做题技巧1. 嘿,平面向量做题的时候,要学会找关键信息呀!就像你在一堆玩具中找到你最喜欢的那个一样。
比如已知向量的模和夹角,那不是很明显要去用相关公式嘛!2. 哎呀,一定要记住向量的加减法法则哦,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加,或者把多余的拿走,不就清楚啦。
像那种给出几个向量让你合成的题,不就用这个嘛!3. 注意啦,向量的数量积可不能马虎!这就好像你和朋友之间的默契,要好好去感受和计算呀。
比如判断向量垂直,不就看数量积是不是零嘛!4. 嘿,在做题时别死脑筋呀,要灵活运用啊!就像跳舞要随着音乐节奏变换动作一样。
碰到复杂的向量问题,多想想有没有简便方法呀!5. 哇塞,对于那些和几何图形结合的题,要把图形看透呀!这就如同你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一样重要。
比如在三角形里的向量问题,不就利用三角形的特点嘛!6. 记住哦,单位向量也有大用处呢!就好像一个小小的指南针能指引方向一样。
在一些问题里,利用单位向量来转化不就简单多啦!7. 千万别忘了向量共线的条件呀!这就好比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伙伴。
看到相关条件,马上就想到共线的性质呀!8. 哎呀呀,平面向量做题技巧真的很关键呢!就像拥有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各种难题的门。
遇到困难别退缩,用对技巧呀!9. 注意那些隐含条件呀,别漏了它们!这就像宝藏藏在角落里,你得细心才能发现。
很多时候答案就在那些被忽略的地方呢!10. 真的,平面向量做题要多用心呀!就像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样充满热情。
用心去体会每一个技巧,你会发现做题越来越轻松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掌握这些平面向量做题技巧,能让你在解题时更加得心应手,轻松应对各种难题,一定要好好运用哦!。
平面向量几何法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几何法解题技巧平面向量几何法是高中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可以解决各种几何问题,包括线的垂直、平行、中点、角平分线等等。
本文将介绍平面向量几何法的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应用实例,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平面向量是代表平面上的一定方向和大小的量,由一个有向线段和箭头来表示。
它可以表示为一个有序数对(a,b),其中a和b分别表示向量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分量。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模长,一般用||AB||表示,其中AB 为向量的有向线段。
模长可以使用勾股定理计算:||AB||=√(a²+b²).向量的方向表示为方向角,它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记为α(0°≤α<360°或0≤α<2π),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α=arctan(b/a) (a>0)α=π+arctan(b/a) (a<0, b≥0)α=-π+arctan(b/a) (a<0, b<0)α=π/2 (a=0, b>0)α=-π/2 (a=0, b<0)二、平面向量几何法的解题技巧1. 向量的加减两个向量的加法表示以一个向量为起点,以另一个向量为终点的有向线段,公式为:AB+BC=AC。
两个向量的减法则表示从一个向量的终点到另一个向量的起点的有向线段,例如:AC-AB=BC。
2. 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纯量(一个数),记作a·b,它定义为a和b的模长的乘积与它们夹角的余弦值的积,也就是a·b=||a||·||b||·cosα。
向量的数量积还可以用来求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公式为cosα=a·b/||a||·||b||。
3. 向量的叉积向量的叉积是一个向量,它表示的是由两个向量围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方向。
公式为:a×b=||a||·||b||·sinα·n,其中n为满足右手定则的单位向量,其方向与两个向量所在平面垂直,且a、b、n 组成一个右手系。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模长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模长解题技巧引言: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向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以及物理等多个领域。
而平面向量的模长是其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代表了向量的长度或大小。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平面向量模长解题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模长的定义和性质模长是平面向量的一个重要性质,它可以通过向量的坐标表示或几何方法求解。
对于一个平面向量$\vec{AB}$,其模长记作$|\vec{AB}|$或$AB$,表示向量的长度或大小。
模长的计算公式为:$$|\vec{AB}|=\sqrt{(x_B-x_A)^2+(y_B-y_A)^2}$$其中$(x_A,y_A)$和$(x_B,y_B)$分别是向量起点$A$和终点$B$的坐标。
模长具有以下性质:1. 非负性:模长始终大于等于零,即$|\vec{AB}|\geq 0$。
2. 零向量的模长为零:对于零向量$\vec{0}$,其模长为$|\vec{0}|=0$。
3. 向量的模长与方向无关:向量的模长与其方向无关,只与向量的起点和终点有关。
二、模长解题技巧1. 利用坐标计算模长当向量的起点和终点的坐标已知时,可以直接利用模长的计算公式求解。
例如,已知向量$\vec{AB}$的起点$A(2,3)$和终点$B(5,7)$,求向量$\vec{AB}$的模长。
解答:根据模长的计算公式,可得:$$|\vec{AB}|=\sqrt{(5-2)^2+(7-3)^2}=\sqrt{9+16}=\sqrt{25}=5$$因此,向量$\vec{AB}$的模长为5。
2. 利用几何性质计算模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利用几何性质来计算向量的模长。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的顶点$A(1,2)$、$B(4,6)$和$C(7,2)$,求向量$\vec{AB}$和$\vec{AC}$的模长。
解答:根据模长的定义,可以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求解。
首先计算向量$\vec{AB}$的模长:$$|\vec{AB}|=\sqrt{(4-1)^2+(6-2)^2}=\sqrt{9+16}=\sqrt{25}=5$$然后计算向量$\vec{AC}$的模长:$$|\vec{AC}|=\sqrt{(7-1)^2+(2-2)^2}=\sqrt{36}=6$$因此,向量$\vec{AB}$的模长为5,向量$\vec{AC}$的模长为6。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迅速解决复杂的平面向量题目
初中数学解题技巧迅速解决复杂的平面向量题目平面向量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帮助同学们快速解决这些复杂的平面向量题目。
一、快速计算向量的模和方向在解决平面向量题目时,经常需要计算向量的模和方向。
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假设有一个向量AB,设点A的坐标为(A₁, A₂),点B的坐标为(B₁, B₂),则向量AB的坐标表示为(B₁ - A₁, B₂ - A₂)。
通过坐标表示法,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向量的模和方向。
向量的模可以通过使用勾股定理计算得到,即向量的模为√((B₁ -A₁)² + (B₂ - A₂)²)。
向量的方向可以通过使用反正切函数计算得到,即向量的方向为arctan((B₂ - A₂) / (B₁ - A₁))。
二、夹角的计算在解决平面向量题目时,有时需要计算向量之间的夹角。
我们可以使用向量的点积来计算夹角。
设有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记为θ,则有cosθ = (A·B) / (|A|·|B|)。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向量之间的夹角。
三、向量共线与共面判断在解决平面向量题目时,有时需要判断向量是否共线或共面。
可以通过计算向量的比值来判断。
1. 共线判断:如果向量A与向量B共线,那么它们的对应坐标之间的比值应该相等。
即 (B₁/A₁) = (B₂/A₂) = k。
如果向量A与向量B共线,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两个坐标之间的比值,判断出它们是否共线。
2. 共面判断:如果向量A、B和向量C共面,那么向量A与向量B的叉积与向量A与向量C的叉积应该平行。
即A×B = λ(A×C),其中λ是一个实数。
通过判断两个向量的叉积是否平行,我们可以判断出它们是否共面。
四、平面向量的运算在解决平面向量题目时,有时需要进行向量的运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向量运算规则:1. 向量的加法:设有向量A和向量B,它们的和记为A + B。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夹角解题技巧
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夹角解题技巧在高中数学中,平面向量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很多与几何形状和方向相关的问题。
其中,夹角是平面向量的一个重要性质,解题时经常需要计算夹角的大小。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数学平面向量夹角解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一、夹角的定义和性质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夹角的定义和性质。
对于平面上的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θ定义为:cosθ = (a·b) / (|a||b|)其中,a·b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向量b的模长。
夹角的取值范围是0°到180°。
夹角有一些重要的性质:1. 夹角θ的余弦值cosθ的绝对值等于两个向量的数量积除以两个向量的模长的乘积。
2. 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则它们的夹角为90°,即两个向量互相垂直。
3. 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则它们的夹角为锐角;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小于0,则它们的夹角为钝角。
二、夹角解题的基本思路在解题时,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条件,利用夹角的定义和性质来计算夹角的大小。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说明夹角解题的基本思路。
例题1:已知向量a = (3, 4)和向量b = (5, -12),求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
解题思路:根据夹角的定义,我们需要计算向量a和向量b的数量积和模长。
首先计算数量积:a·b = 3×5 + 4×(-12) = -21然后计算模长:|a| = √(3^2 + 4^2) = 5|b| = √(5^2 + (-12)^2) = 13将数量积和模长代入夹角的定义公式,得到:cosθ = -21 / (5×13) = -21 / 65由于cosθ的值为负数,说明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为钝角。
我们可以通过反余弦函数求得夹角的大小:θ = arccos(-21 / 65) ≈ 102.95°所以,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约为102.95°。
专题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指导
专题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指导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指导一、考点回顾1、本章框图2、高考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6、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坐标公式,并且能熟练运用;掌握平移公式。
7、掌握正、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通过解三角形的应用的教学,继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热点分析对本章内容的考查主要分以下三类:1.以选择、填空题型考查本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此类题一般难度不大,用以解决有关长度、夹角、垂直、判断多边形形状等问题.2.以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以解析几何中的常规题为主.3.向量在空间中的应用(在B类教材中).在空间坐标系下,通过向量的坐标的表示,运用计算的方法研究三维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在复习过程中,抓住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指导方针.本章考题大多数是课本的变式题,即源于课本.因此,掌握双基、精通课本是本章关键.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有关平面向量部分突出考查了向量的基本运算。
对于和解析几何相关的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等交叉内容,作为学习解析几何的基本工具,在相关内容中会进行考查。
本章的另一部分是解斜三角形,它是考查的重点。
总而言之,平面向量这一章的学习应立足基础,强化运算,重视应用。
考查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复习建议由于本章知识分向量与解斜三角形两部分,所以应用本章知识解决的问题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向量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对向量进行运算,并能运用向量知识解决平面几何中的一些计算和证明问题;另一类是运用正、余弦定理正确地解斜三角形,并能应用解斜三角形知识解决测量不可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中学数学核心解题方法汇编:平面向量问题作图法
一、作图法之平面向量问题
二、作图法之解析几何问题
三、作图法之函数问题
〖分析一〗利用向量夹角的余弦公式求解
〖分析二〗利用图形求解 A a D
a+2b
b B C
O
方法点睛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先画后算”
利用向量加法、减法及数乘的图形运算法则,充分挖 掘图形的特点,简化计算过程.
〖分析〗 D是ΔABC的外心 ΔABC是正三角形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核心思想专题汇编(附详解)
第十三节
作图法
第一讲 平面向量问题
高中数学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数形合一”,通过
形的直观描述来帮助思考数的问题,同时通过数的精确 刻画来推导形的正确结论,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
转化。
对于一些含有几何背景的题目,若能“数中思形”、 “以形助数”,则往往可以借助图形的直观性,迅速作出 判断,简捷地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果。如Venn图,三 角函数线,函数的图像及方程的曲线等,都是常用的图形。 这些图形可以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结构准确形象 地展示出来,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繁为简,便于解 决问题。
D是ΔABC的垂心
同理:DA⊥BC,DC⊥AB
P的轨迹是以A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
(0,2)
P N M
M是PC的中点
〖解法二〗
方法点睛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技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坐标表示法”和“几何意义法”
由于平面向量具有形的特征,所以利用向量的有关几
何意义,通过构造相应的图形,将其转化为平面图形中的
有关问题,结合平面几何的相关结论来求解可以很大程度
平面向量基底法解题
平面向量基底法解题
平面向量基底法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解决空间的线性方程组,也是向量空间理论、线性代数的重要内容,其解法的思想是将空间向量分别投影到两个独立的平面(基底),并求解这两个平面上的向量投影,然后将这两个解重新组合起来,即可得到原问题的解。
2、应用
(1)求解空间点的位置:用平面向量基底法可以求解空间点的位置,并且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
(2)求解几何图形及其变换:给定一个几何图形,可以用矢量的形式表示,矩阵变换又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可以根据以上两种形式用平面向量基底法求解几何图形及其变换的方法。
(3)求解非线性方程:可以将非线性方程转化为一组线性方程,然后用平面向量基底法求解。
(4)建立一条最短路径:用平面向量基底法可以求解一条最短路径。
(5)解决空间机构运动学问题:空间机构是由连接组件构成的系统,最常见的机构是机械机构,它可以实现各个位置的运动。
用平面向量基底法可以解决空间机构的运动学问题。
- 1 -。
平面向量问题的类型与解法
平面向量问题的类型与解法大家知道,平面向量问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每年高考必有一个五分小题,有时在大题中也会涉及到平面向量的内容。
从题型上,以选择题或填空题为主,难度系数为低档或中档,但近几年有向高档题目发展的趋势。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归结起来平面向量问题主要包括:①平面向量几何运算问题;②平面向量坐标运算问题;③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问题等几种类型。
各种类型问题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征,解答方法也各不相同。
那么在实际解答平面向量问题时,到底应该如何抓住问题的结构特征,快捷,准确地给予解答呢?下面通过典型例题的详细解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典例1】解答下列问题:1、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u u u r =( )A 34AB u u u r - 14AC u u u r B 14AB u u u r - 34AC u u u r C 34AB u u u r + 14AC u u u rD 14AB u u u r +34AC u u u r 【解析】【知识点】①平面向量几何运算的法则与基本方法;②向量共线的充分必要条件;③三角形一边上中线的定义与性质。
【解题思路】运用向量几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三角形一边上中线的性质,结合问题条件求出向量EB u u u r 关于向量AB u u u r ,AC u u u r 的式子就可得出选项。
A【详细解答】如图,Q ∆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BC uuu r =AC u u u r -AB u u u r ,∴AD u u u r =AC u u u r -DC u u u r =AC u u u r -12 E BC uuu r =12AC u u u r +12AB u u u r ,Q E 为AD 的中点,∴AE u u u r B D C =12AD u u u r =14AC u u u r +14AB u u u r ,⇒EB u u u r =AB u u u r -AE u u u r =AB u u u r - 14AC u u u r -14AB u u u r =34AB u u u r - 14AC u u u r , ⇒A 正确,∴选A 。
平面向量最值问题解题方法
平面向量最值问题解题方法平面向量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面广,难度较大。
下面介绍一些平面向量最值问题的解题方法。
一、向量模长的最值问题1、向量模长最大值设向量a的模长为|a|,则向量a的模长最大值为|a|=√(a_x+a_y),其中a_x和a_y分别代表向量a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求出向量a的模长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求出向量a的模长最大值:(1)对于a的分量a_x和a_y,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即|a_x|和|a_y|,然后将它们代入|a|=√(a_x+a_y)中,求出|a|的最大值。
(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出|a|的最大值为向量a在x轴和y 轴上的分量的平方和的平方根,即|a|=√((a_x+a_y))。
2、向量模长最小值同样设向量a的模长为|a|,则向量a的模长最小值为|a|=√(a_x+a_y),其中a_x和a_y分别代表向量a在x轴和y轴上的分量。
求出向量a的模长后,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求出向量a的模长最小值:(1)对于a的分量a_x和a_y,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即|a_x|和|a_y|,然后将它们代入|a|=√(a_x+a_y)中,求出|a|的最小值。
(2)根据勾股定理,可以得出|a|的最小值为向量a在x轴和y 轴上的分量的平方差的平方根,即|a|=√((a_x-a_y))。
二、向量夹角的最值问题设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为θ,则向量a和向量b的夹角的最值为:1、夹角最大值当向量a和向量b的方向相反时,它们的夹角最大,此时θ=π。
2、夹角最小值当向量a和向量b的方向相同时,它们的夹角最小,此时θ=0。
三、向量和的模长的最值问题对于两个向量a和b,它们的和向量c=a+b。
则向量c的模长最值为:1、模长最大值当向量a和向量b的方向相同,且它们的模长相等时,它们的和向量c的模长最大,此时|c|=2|a|。
2、模长最小值当向量a和向量b的方向相反,且它们的模长相等时,它们的和向量c的模长最小,此时|c|=0。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归纳学生版
平面向量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归纳1常见题型分类题型一:向量的有关概念与运算例1:已知a 是以点A 3;-1为起点;且与向量b = -3;4平行的单位向量;则向量a 的终点坐标是 .例2:已知| a |=1;| b |=1;a 与b 的夹角为60°; x =2a -b ;y =3b -a ;则x 与y 的夹角的余弦是多少题型二:向量共线与垂直条件的考查例11,a b 为非零向量..“a b ⊥”是“函数()()()f x xa b xb a =+⋅-为一次函数”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已知O;N;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0OA OB OC NA NB NC ==++=;且PA PB PB PC PC PA •=•=•;则点O;N;P 依次是ABC ∆的A.重心 外心 垂心B.重心 外心 内心C.外心 重心 垂心D.外心 重心 内心 例2.已知平面向量a =3;-1;b =21; 23.1 若存在实数k 和t ;便得x =a +t 2-3b ; y =-k a +t b ;且x ⊥y ;试求函数的关系式k =ft ;2 根据1的结论;确定k =ft 的单调区间.例3: 已知平面向量a =3;-1;b =21;23;若存在不为零的实数k 和角α;使向量c =a +sin α-3b ; d =-k a +sin αb ;且c ⊥d ;试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例4:已知向量)1,2(),2,1(-==b a ;若正数k 和t 使得向量 b t a k y b t a x 1)1(2+-=++=与垂直;求k 的最小值.题型三:向量的坐标运算与三角函数的考查向量与三角函数结合;题目新颖而又精巧;既符合在知识的“交汇处”构题;又加强了对双基的考查.例7.设函数f x =a · b ;其中向量a =2cos x ; 1; b =cos x ;3sin2x ; x ∈R.1若f x =1-3且x ∈-3π;3π;求x ;2若函数y =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 =m ; n m ﹤2π平移后得到函数y =f x 的图象;求实数m 、n 的值.例8:已知a =cosα;sin α;b =cosβ;sinβ0<α<β<π;1求证: a +b 与a -b 互相垂直; 2若k a +b 与a -k b 的模大小相等k ∈R 且k ≠0;求β-α巩固练习1.函数cos(2)26y x π=+-的图象F 按向量a 平移到'F ;'F 的函数解析式为(),y f x =当()y f x =为奇函数时;向量a 可以等于.(,2)6A π-- .(,2)6B π- .(,2)6C π- .(,2)6D π 1. 2.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120o .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变动.若,OC xOA y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3给出下列命题① 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a 与a +b 的夹角为30°;② a ·b >0是a 、b 的夹角为锐角的充要条件;③ 将函数y =|x -1|的图象按向量a =-1;0平移;得到的图像对应的函数为y =|x |;④若AC AB +·AC AB -=0;则△ABC 为等腰三角形 以上命题正确的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平面向量五类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五类解题技巧一、向量加减法的解题技巧向量加减法是平面向量里最基础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哦。
比如说遇到那种给了几个向量,让求它们加起来或者减掉之后的向量的模长之类的题。
这时候呢,你可别傻乎乎地就直接硬算向量的坐标再去加减哦。
咱们可以利用三角形法则或者平行四边形法则。
就像如果是求两个向量相加,你就想象把这两个向量首尾相连,然后从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第二个向量的终点,这个新的向量就是它们相加的结果啦。
要是减法呢,把减向量的方向反过来,再用加法的法则就好啦。
比如说向量a - 向量b,就相当于向量a加上 - 向量b 哦。
这种直观的几何方法在很多选择题或者填空题里超级好用,可以快速得出答案,都不用去费劲算坐标呢。
二、向量数量积的解题技巧向量的数量积可是个很有趣的东西。
它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向量的模长乘以它们夹角的余弦值,另一种是用向量的坐标相乘再相加。
当题目里给了向量的坐标,那肯定是用坐标法计算比较方便啦。
但是如果给的是向量的模长和夹角,那就得用前面那种方法咯。
而且数量积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比如两个向量垂直的时候,它们的数量积是0。
这在证明向量垂直或者根据垂直关系求向量里的参数的时候特别有用。
比如说给你两个向量,告诉你它们垂直,让你求其中一个向量里某个未知的系数,那你就直接根据数量积为0来列方程就好啦。
还有哦,如果两个向量平行,那它们数量积的绝对值就等于它们模长的乘积呢。
这也能用来解决不少关于向量平行的问题。
三、向量共线的解题技巧向量共线这个知识点在解题里也是经常出现的。
如果有两个向量a和b共线,那么就存在一个实数λ,使得a = λb。
这时候呢,要是题目里给了两个向量的坐标,那你就可以根据坐标对应成比例来求这个λ的值。
比如说向量a=(x1,y1),向量b=(x2,y2),如果它们共线,那就有x1/x2 = y1/y2(当然要注意分母不能为0的情况哦)。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如果题目里给了三个点A、B、C的坐标,要判断这三个点是否共线,你可以先求出向量AB和向量AC,然后看这两个向量是否共线就好啦。
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
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平面向量的性质:平面向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进行加减法、数乘等运算。
理解平面向量的性质是解题的基础。
2. 建立坐标系:建立一个适当的坐标系,可以方便地表示平面向量的位置和方向。
通常可以选择直角坐标系或极坐标系。
3. 平面向量的表示方法:平面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向量表示。
在解题时,灵活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使问题变得简化。
4. 平面向量的运算法则:平面向量可以进行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
根据运算法则,可以进行组合运算,简化计算过程。
5. 理解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平面向量可以表示平移、旋转和缩放等几何变换。
在解题时,可以把平面向量与几何问题相联系,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6. 利用向量的性质解题:平面向量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平行、垂直、共线等。
在解题时,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条件,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在于灵活运用向量的定义、表示、
运算法则和几何性质,以及适当选择合适的坐标系和表示方法,从而解决平面向量相关的问题。
平面向量5类解题技巧(解析版)
平面向量5类解题技巧(“爪子定理”、系数和(等和线)、极化恒等式、奔驰定理与三角形四心问题、范围与最值问题)技法01“爪子定理”的应用及解题技巧“爪子定理”是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拓展,用“爪子定理”能更快速求解,需同学们重点学习掌握知识迁移形如AD =xAB +yAC条件的应用(“爪子定理”)“爪”字型图及性质:(1)已知AB ,AC 为不共线的两个向量,则对于向量AD ,必存在x ,y ,使得AD =xAB+yAC。
则B ,C ,D 三点共线⇔x +y =1当0<x +y <1,则D 与A 位于BC 同侧,且D 位于A 与BC 之间当x +y >1,则D 与A 位于BC 两侧x +y =1时,当x >0,y >0,则D 在线段BC 上;当xy <0,则D 在线段BC 延长线上(2)已知D 在线段BC 上,且BD :CD =m :n ,则AD =n m +n AB +m m +nAC1(全国·高考真题)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且BC =3CD,则()A.AD =-13AB+43ACB.AD =13AB-43AC C.AD =43AB +13ACD.AD =43AB -13AC 【解析】解析:由图可想到“爪字形图得:AC =14AB +34AD ,解得:AD =-13AB+43AC答案:A2(2023江苏模拟)如图,在△ABC 中,AN =13NC ,P 是BN 上的一点,若AP =mAB +211AC,则实数m 的值为()A.911B.511C.311D.211【解析】解:观察到B ,P ,N 三点共线,利用“爪”字型图,可得AP =mAB +nAN ,且m +n =1,由AN =13NC 可得AN =14AC ,所以AP =mAB +14nAC ,由已知AP =mAB +211AC 可得:14n =211⇒n =811,所以m =311答案:C1(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在△ABC 中,点D 在边AB 上,BD =2DA .记CA =m ,CD =n,则CB =()A.3m -2n B.-2m +3nC.3m +2nD.2m +3n【答案】B【分析】根据几何条件以及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解出.【详解】因为点D 在边AB 上,BD =2DA ,所以BD =2DA ,即CD -CB =2CA -CD,所以CB =3CD -2CA =3n -2m =-2m +3n .故选:B .2(全国·高考真题)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BD =2DC ,则AD=()A.23b +13c B.53c -23bC.23b -13cD.13b +23c【答案】A【详解】试题分析:AD =AB +BD =c +23AC -AB =c +23b -c =23b +13c,故选A .3(2020·新高考全国1卷·统考高考真题)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如图所示),设AB =a ,AD =b ,则EF等于()A.12a +bB.12a -bC.12b -aD.12a +b 【答案】A【分析】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连结AC ,则AC 为△ABC 的中位线,∴EF =12AC =12a +12b ,故选:A4(全国·高考真题)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则EB =()A.34AB-14ACB.14AB-34ACC.34AB+14ACD.14AB+34AC【答案】A【分析】分析:首先将图画出来,接着应用三角形中线向量的特征,求得BE =12BA +12BD ,之后应用向量的加法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得到BC =BA +AC ,之后将其合并,得到BE=34BA+14AC ,下一步应用相反向量,求得EB =34AB -14AC ,从而求得结果.【详解】根据向量的运算法则,可得BE =12BA +12BD =12BA +14BC =12BA +14BA +AC =12BA+14BA +14AC =34BA +14AC ,所以EB =34AB -14AC ,故选A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有关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形的中线向量、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共线向量的表示以及相反向量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对待每一步运算.5(江苏·高考真题)设D 、E 分别是ΔABC 的边AB ,BC 上的点,AD =12AB ,BE =23BC . 若DE =λ1AB +λ2AC(λ1,λ2为实数),则λ1+λ2的值是【答案】12【详解】依题意,DE =DB +BE =12AB +23BC=12AB +23(AC -AB )=-16AB+23AC ,∴-16AB +23AC =λ1AB +λ2AC ,∴λ1=-16,λ2=23,故λ1+λ2=-16+23=12.【考点定位】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法则.分析、计算能力.中等题.技法02系数和(等和线)的应用及解题技巧近年,高考、模考中有关“系数和(等和线)定理”背景的试题层出不穷,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要通过建系或利用角度与数量积处理,结果因思路不清、解题繁琐,导致得分率不高,而向量三点共线定理与等和线巧妙地将代数问题转化为图形关系问题,将系数和的代数运算转化为距离的比例运算,数形结合思想得到了有效体现,同时也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大家可以学以致用知识迁移如图,P 为ΔAOB 所在平面上一点,过O 作直线l ⎳AB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知:存在x ,y ∈R ,使得OP =xOA +yOB下面根据点P 的位置分几种情况来考虑系数和x +y 的值①若P ∈l 时,则射线OP 与l 无交点,由l ⎳AB 知,存在实数λ,使得OP =λAB 而AB =OB -OA ,所以OP =λOB -λOA ,于是x +y =λ-λ=0②若P ∉l 时,(i )如图1,当P 在l 右侧时,过P 作CD ⎳AB ,交射线OA ,OB 于C ,D 两点,则ΔOCD ∼ΔOAB ,不妨设ΔOCD 与ΔOAB 的相似比为k 由P ,C ,D 三点共线可知:存在λ∈R 使得:OP =λOC +(1-λ)OD =kλOA +k (1-λ)OB 所以x +y =kλ+k (1-λ)=k(ii )当P 在l 左侧时,射线OP 的反向延长线与AB 有交点,如图1作P 关于O 的对称点P ,由(i )的分析知:存在存在λ∈R 使得:OP=λOC +(1-λ)OD =kλOA +(1-λ)OB所以OP=-kλOA +-(1-λ)OB于是x +y =-kλ+-k (1-λ)=-k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图中OP 用OA ,OB线性表示时,其系数和x +y 只与两三角形的相似比有关。
解题技巧如何巧妙解决平面向量的模长与夹角问题
解题技巧如何巧妙解决平面向量的模长与夹角问题在数学学科中,平面向量的模长与夹角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巧妙的技巧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解决平面向量的模长与夹角问题。
一、平面向量的模长计算技巧在计算平面向量的模长时,一些特殊的技巧可以大大简化计算过程。
首先,对于平面上的向量A(x1, y1)和B(x2, y2),其模长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来进行计算。
即模长|AB| = √((x2-x1)² + (y2-y1)²)。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平面上两点的坐标代入,得到向量的模长。
其次,如果两个向量的坐标给定为A(x1, y1)和B(x2, y2),我们要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将两个向量相减,得到新的向量C(x2-x1, y2-y1),然后计算向量C的模长。
即|AB| = |C| = √((x2-x1)² + (y2-y1)²)。
另外,如果两个向量的坐标给定为A(x1, y1)和B(x2, y2),我们要计算它们的模长平方和,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即|AB|² = (x2-x1)² + (y2-y1)²。
通过掌握这些计算技巧,我们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计算平面向量的模长。
二、平面向量的夹角计算技巧在计算平面向量的夹角时,可以运用一些几何和代数的技巧来解决。
首先,对于两个非零向量A和B,它们的夹角θ可以通过内积公式来计算。
即cosθ = (A·B) / (|A| |B|),其中(A·B)表示向量A和B的内积,|A|和|B|分别表示向量A和B的模长。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夹角θ的值。
其次,如果两个向量A和B的坐标分别为A(x1, y1)和B(x2, y2),我们要计算它们之间的夹角θ,可以通过求解方程来进行计算。
具体来说,在平面上建立两个以A和B为起点,长度分别为|A|和|B|的向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平面向量的解题技巧【命题趋向】由2007年高考题分析可知:1.这部分内容高考中所占分数一般在10分左右.2.题目类型为一个选择或填空题,一个与其他知识综合的解答题.3.考查内容以向量的概念、运算、数量积和模的运算为主.【考点透视】“平面向量”是高中新课程新增加的内容之一,高考每年都考,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相结合在解答题中出现,试题多以低、中档题为主.透析高考试题,知命题热点为:1.向量的概念,几何表示,向量的加法、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2.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3.两非零向量平行、垂直的充要条件.4.图形平移、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5.由于向量具有“数”与“形”双重身份,加之向量的工具性作用,向量经常与数列、三角、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知识相结合,综合解决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及三角形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有关长度、夹角、垂直与平行等问题以及圆锥曲线中的典型问题等.6.利用化归思想处理共线、平行、垂直问题向向量的坐标运算方面转化,向量模的运算转化为向量的运算等;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例题解析】1. 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基本运算(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意义,了解共线向量的概念.(2)掌握向量的加法和减法.(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6)掌握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例1(2007年北京卷理)已知O是ABC△所在平面内一点,D为BC边中点,且2OA OB OC++=0,那么()A.AO OD=D.2AO ODAO OD=AO OD=B.2=C.3v1.0 可编辑可修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能够结合图形进行向量计算的能力.解: 22()(,22.OA OB OC OA DB OD DC OD DB DC OA OD AO OD ∴∴++=++++=-+==)=0,0, 故选A .例2.(2006年安徽卷)在ABCD 中,,,3AB a AD b AN NC ===,M 为BC 的中点,则MN =___.(用a b 、表示)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解:343A =3()AN NC AN C a b ==+由得,12AM a b =+,所以,3111()()4244MN a b a b a b =+-+=-+.例3.(2006年广东卷)如图1所示,D 是△ABC 的边AB 上的中点,则向量=CD ( )(A )BA BC 21+-(B ) BA BC 21-- (C ) BA BC 21- (D )BA BC 21+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能力. 解:BA BC BD CB CD 21+-=+=,故选A.例4. ( 2006年重庆卷)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解相等,且模为1的向量是 ( ) (A) ⎪⎭⎫- ⎝⎛53,54 (B) ⎪⎭⎫- ⎝⎛53,54或⎪⎭⎫ ⎝⎛-53,54(C )⎪⎭⎫- ⎝⎛31,322 (D )⎪⎭⎫- ⎝⎛31,322或⎪⎭⎫ ⎝⎛-31,322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用平面向量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解:设所求平面向量为,c 由433,,, 1.555c c ⎛⎫⎛⎫=-= ⎪ ⎪⎝⎭⎝⎭4或-时5另一方面,当222274134312525,,cos ,.55271432255a c c a c a c ⎛⎫⨯+⨯- ⎪⋅⎛⎫⎝⎭=-=== ⎪⋅⎝⎭⎛⎫⎛⎫⎛⎫⎛⎫+++- ⎪ ⎪ ⎪ ⎪⎝⎭⎝⎭⎝⎭⎝⎭时当222274134312525,,cos ,.55271432255a c c a c a c ⎛⎫⎛⎫⨯-+⨯ ⎪ ⎪⋅⎛⎫⎝⎭⎝⎭=-===- ⎪⋅⎝⎭⎛⎫⎛⎫⎛⎫⎛⎫++-+ ⎪ ⎪ ⎪ ⎪⎝⎭⎝⎭⎝⎭⎝⎭时故平面向量c 与向量a =71,,22b ⎛⎫= ⎪⎝⎭⎪⎭⎫ ⎝⎛27,21的夹角相等.故选B. 例5.(2006年天津卷)设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且)3,3(=a,)1,1(2-=-a b ,则=θcos __.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处理有关角度的问题.解:()()()()(),,22,3,323,231,1.b x y b a x y x y =-=-=--=-设由 ()2311,1,2.231 2.x x b y y -=-=⎧⎧⇒∴=⎨⎨-==⎩⎩得 22223132310cos ,.103312a b a b a b⋅⨯+⨯===⋅+++310.10故填例6.(2006年湖北卷)已知向量()3,1a =,b 是不平行于x 轴的单位向量,且3a b ⋅=,则b = ()(A ) ⎪⎪⎭⎫ ⎝⎛21,23 (B ) ⎪⎪⎭⎫ ⎝⎛23,21 (C )⎪⎪⎭⎫ ⎝⎛433,41 (D ) ()0,1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应用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和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方程的思想解题的能力.解:设(),()b x y x y=≠,则依题意有1,y +1,2x y ⎧=⎪⎪⎨⎪=⎪⎩ 故选B.例7.设平面向量1a 、2a 、3a 的和1230a a a ++=.如果向量1b 、2b 、3b ,满足2i i b a =,且i a 顺时针旋转30o 后与i b 同向,其中1,2,3i =,则( )(A )1230b b b -++= (B )1230b b b -+= (C )1230b b b +-= (D )1230b b b ++=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及向量的模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常规解法:∵1230a a a ++=,∴ 1232220.a a a ++=故把2i a (i=1,2,3),分别按顺时针旋转30后与i b 重合,故1230b b b ++=,应选 D.巧妙解法:令1a =0,则2a =3a -,由题意知2b =3b -,从而排除B ,C ,同理排除A ,故选(D). 点评:巧妙解法巧在取1a =0,使问题简单化.本题也可通过画图,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 2.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问题结合(1) 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变换、数列、不等式及其他代数问题,由于结合性强,因而综合能力较强,所以复习时,通过解题过程,力争达到既回顾知识要点,又感悟思维方法的双重效果,解题要点是运用向量知识,将所给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求解.(2)解答题考查圆锥曲线中典型问题,如垂直、平行、共线等,此类题综合性比较强,难度大.例8.(2007年陕西卷理17.)设函数f (x )=a-b ,其中向量a =(m,cos2x ),b =(1+sin2x ,1),x ∈R ,且函数y=f (x )的图象经过点⎪⎭⎫⎝⎛2,4π,(Ⅰ)求实数m 的值; (Ⅱ)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及此时x 的值的集合.解:(Ⅰ)()(1sin 2)cos 2f x a b m x x ==++,由已知πππ1sin cos 2422f m ⎛⎫⎛⎫=++=⎪ ⎪⎝⎭⎝⎭,得1m=. (Ⅱ)由(Ⅰ)得π()1sin 2cos 2124f x x x x ⎛⎫=++=++⎪⎝⎭, ∴当πsin 214x ⎛⎫+=- ⎪⎝⎭时,()f x 的最小值为1由πsin 214x ⎛⎫+=- ⎪⎝⎭,得x 值的集合为3ππ8x x k k ⎧⎫=-∈⎨⎬⎩⎭Z , 例2.(2007年陕西卷文17)设函数b a x f 、=)(.其中向量2)2π(R,),1,sin 1(),cos ,(=∈+==f x x b x m a 且.(Ⅰ)求实数m 的值; (Ⅱ)求函数)(x f 的最小值.解:(Ⅰ)()(1sin )cos f x m x x ==++a b ,πππ1sin cos 2222f m ⎛⎫⎛⎫=++=⎪ ⎪⎝⎭⎝⎭,得1m =.(Ⅱ)由(Ⅰ)得π()sin cos 114f x x x x ⎛⎫=++=++ ⎪⎝⎭,∴当πsin 14x ⎛⎫+=- ⎪⎝⎭时,()f x 的最小值为1-例9.(2007年湖北卷理16)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6AB AC ≤≤,设AB 和AC 的夹角为θ.(I )求θ的取值范围;(II )求函数2()2sin 24f θθθ⎛⎫=+⎪⎝⎭π的最大 解:(Ⅰ)设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则由1sin 32bc θ=,0cos 6bc θ≤≤,可得0cot 1θ≤≤,ππ42θ⎡⎤∈⎢⎥⎣⎦,∴.(Ⅱ)2π()2sin 24f θθθ⎛⎫=+⎪⎝⎭π1cos 222θθ⎡⎤⎛⎫=-+ ⎪⎢⎥⎝⎭⎣⎦(1sin 2)2θθ=+πsin 2212sin 213θθθ⎛⎫=-+=-+ ⎪⎝⎭.ππ42θ⎡⎤∈⎢⎥⎣⎦,∵,ππ2π2363θ⎡⎤-∈⎢⎥⎣⎦,,π22sin 2133θ⎛⎫-+ ⎪⎝⎭∴≤≤.即当5π12θ=时,max ()3f θ=;当π4θ=时,min ()2f θ=. 例10.(2007年广东卷理)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直角坐标分别为A(3,4)、B(0,0)、C(c,0) (1)若c=5,求sin ∠A 的值;(2)若∠A 为钝角,求c 的取值范围; 解:(1)(3,4)AB =--,(3,4)AC c =--,若c=5, 则(2,4)AC =-,∴cos cos ,A AC AB ∠=<>=sin ∠A ;(2)∠A 为钝角,则39160,0,c c -++<⎧⎨≠⎩解得253c >,∴c 的取值范围是25(,)3+∞例11.(2007年山东卷文17)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C =,,,(1)求cos C ;(2)若52CB CA =,且9a b +=,求c .解:(1)sin tan cos CC C=∴=又22sin cos 1C C +=解得1cos 8C =±. tan 0C >,C ∴是锐角. 1cos 8C ∴=. (2)52CB CA =, 5cos 2ab C ∴=,20ab ∴=. 又9a b += 22281a ab b ∴++=. 2241a b ∴+=.2222cos 36c a b ab C ∴=+-=. 6c ∴=.例12. (2006年湖北卷)设函数()()f x a b c =⋅+,其中向量()()sin ,cos ,sin ,3cos a x x b x x =-=-, ()cos ,sin ,c x x x R =-∈.(Ⅰ)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正周期;(Ⅱ)将函数()x f y =的图像按向量d 平移,使平移后得到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成中心对称,求长度最小的d .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的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由题意得,f(x)=a ·(b c +)=(sinx,-cosx)·(sinx-cosx,sinx -3cosx)=sin 2x -2sinxcosx+3cos 2x =2+cos2x -sin2x =2+2sin(2x+43π).所以,f(x)的最大值为2+2,最小正周期是22π=π.(Ⅱ)由sin(2x+43π)=0得2x+43π=k.π,即x =832ππ-k ,k ∈Z ,于是d =(832ππ-k ,-2),(2k d π=-k ∈Z.因为k 为整数,要使d 最小,则只有k =1,此时d =(―8π,―2)即为所求.例13.(2006年全国卷II )已知向量a =(sin θ,1),b =(1,cos θ),-π2<θ<π2.(Ⅰ)若a ⊥b ,求θ; (Ⅱ)求|a +b |的最大值.命题意图:本小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和平面向量的模的计算方法、以及三角公式、三角函数的性质等基本知识,考查推理和运算能力.解:(Ⅰ)若a ⊥b ,则sin θ+cos θ=0,由此得 tan θ=-1(-π2<θ<π2),所以 θ=-π4;(Ⅱ)由a =(sin θ,1),b =(1,cos θ)得|a +b |=(sin θ+1)2+(1+cos θ)2=3+2(sin θ+cos θ)=3+22sin(θ+π4),当sin(θ+π4)=1时,|a +b |取得最大值,即当θ=π4时,|a +b |最大值为2+1.例14.(2006年陕西卷)如图,三定点(2,1),(0,1),(2,1);A B C --三动点D 、E 、M 满足,,AD t AB BE tBC == ,[0,1].DM tDE t =∈(I )求动直线DE 斜率的变化范围;(II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