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知识点总结
口腔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牙齿牙齿是口腔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们是口腔中的硬组织,用于咀嚼食物和说话。
牙齿主要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组成。
其中,牙釉质是牙齿的最外层,硬度高,质地坚硬,能够保护牙本质不受外界刺激。
牙本质是牙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据了牙齿的大部分体积,是牙齿的支撑组织。
牙髓是牙齿的中心部分,主要由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构成,起着供应营养、感知刺激和防御作用。
此外,口腔生物学还研究了牙齿发育和萌出过程、牙齿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牙周组织和牙体组织的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二、口腔黏膜口腔黏膜是口腔生物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它是口腔内部的柔软组织,覆盖在口腔壁和牙龈上。
口腔黏膜起着保护口腔内部组织、吸收营养物质、分泌润滑物质和感知外界刺激等重要作用。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腔黏膜的结构、功能、发育和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口腔生物学还关注口腔黏膜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比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等疾病与口腔黏膜的关系。
三、牙髓牙髓是牙齿的中心组织,它主要由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构成,具有供应营养、感知刺激和防御作用。
牙髓的研究内容包括牙髓的结构、功能、发育和修复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口腔生物学还关注牙髓在各种口腔疾病中的作用,比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疾病与牙髓的关系。
四、口腔微生物口腔微生物是口腔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是存在于口腔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口腔微生物有益于口腔的健康,但也可能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腔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口腔生物学还研究了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炎等)的关系,以及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口腔生物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口腔内部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掌握口腔健康的保护方法,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对口腔医学的发展和口腔健康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口腔医生和病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口腔生物学总结
引言概述:口腔生物学是研究与口腔相关的生物学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口腔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口腔生物学不仅涉及到口腔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与口腔健康、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
本文将以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三个部分来详细阐述口腔生物学的内容。
正文内容:一、口腔解剖学1.口腔结构:牙齿、牙龈、舌、颌骨等。
2.口腔腔隙:颌骨、颞颌关节等。
3.口腔粘膜:种类、结构、功能。
二、口腔组织学1.牙齿组织: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等。
2.牙周组织:牙龈、牙槽骨、根膜等。
3.口腔黏膜:结构、功能、分类。
三、口腔生理学1.咀嚼与吞咽:口腔肌肉、涎液分泌等。
2.唾液:成分、分泌机制、功能。
3.酸碱平衡:口腔pH值调节机制。
4.牙本质过敏: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
四、口腔微生物学1.口腔微生物群落:定植菌群、变态菌群等。
2.口腔菌群的平衡与失衡:口腔健康与疾病关系。
3.龋齿的微生物学机制:龋齿菌的种类、生物膜的形成等。
4.牙周疾病的微生物学机制:牙周炎、牙周病菌群等。
五、口腔健康与疾病1.龋齿:龋斑、龋洞的形成机制,预防和治疗。
2.牙周疾病:牙周炎、牙周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3.口腔癌: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治疗。
总结: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口腔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包括口腔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多个方面。
口腔结构、组织和生理功能的了解有助于理解口腔健康和疾病的机制,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口腔微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与失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内容涵盖了龋齿、牙周疾病和口腔癌等常见口腔疾病。
希望通过对口腔生物学的学习,能够加深对口腔健康的认识,提高口腔健康的意识,做好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口腔的生物学,其中涉及到人类的口腔结构和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
它既关注口腔局部的发育与功能,也研究口腔和全身的关联以及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是一门包括临床医学、发育生物学、营养学和免疫学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口腔生物学涉及极广泛的内容,其重要内容有:口腔发育、口腔壁结构、口腔局部的免疫提高机制、口腔局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口腔疾病的防控、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口腔疾病的复发预防等。
口腔发育是口腔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它包括牙齿的发育和牙龈的发育两个方面,能够从结构形态上阐明口腔发育的规律。
牙齿的发育包括牙齿的形态变化、分类标准以及各型牙齿的发育过程;牙龈的发育主要涉及牙龈结构、组织构成及牙龈发育的规律。
口腔壁结构是口腔生物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有口腔壁的构造以及口腔壁的功能,可从结构上了解口腔的功能和病变的发生机理,从而为诊断和治疗口腔疾病提供基础。
口腔局部的免疫提高机制是指口腔内的不同细菌通过多种免疫因子的活性来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率,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细菌可以通过免疫体系导致口腔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如口腔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可以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系统降低。
口腔局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口腔内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维持着口腔健康,平衡口腔内微环境,其结构和组成可以用来预测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作为诊断口腔疾病和选择治疗的参照。
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指的是口腔疾病的发生是由多种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所致,发病因子包括基因、病毒、细菌、营养不良等,由于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因此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口腔疾病的防控是口腔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口腔疾病的防控有多种方法,包括日常卫生保健、合理营养、正确的牙膏护理以及细菌的量化控制等。
口腔疾病的治疗是口腔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口腔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中药治疗、药物治疗、精密手术治疗以及牙周治疗等。
口腔生物学亲测重点
1.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生态系。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有影响2.口腔生态系的主要影响因素:口腔生态系:口腔正常菌丛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口腔生态系,由牙齿、黏膜、龈沟、唾液四个生境和在其中栖息的微生物构成,因素:理化因素:温度、pH、氧张力、营养因素宿主因素:抗体、蛋白质(唾液和龈沟液)机体状况、口腔卫生细菌因素:细菌的粘附、细菌的相互作用3.细菌粘附的机理:钙桥学说,以电荷间的静电引力为依据解释细菌和上皮表面或牙表面之间的粘附现象。
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学说,LTA和葡聚糖可能是葡糖基转移酶的受体,这些受体将三者结合成复合体,在细菌粘附中起作用。
识别系统学说,粘结素是一些与碳水化合物结合的蛋白质,具有类植物凝集素或疏水的特性,以立体化学的特异方式键合到组织表面的特异受体上。
4.牙菌斑定义牙菌斑形成过程牙菌斑与口腔疾病的关系5.变链的主要致病物质及其致龋机理:GBP、PAC、LTA 促进细菌的粘附、细菌的聚集与共聚集、菌斑的形成GTF 合成葡聚糖/变聚糖、促进细菌粘附、共聚,菌斑形成FTF 合成水溶性、不溶性果聚糖,细菌粘附、共聚蔗糖酶水解蔗糖为葡萄糖和果糖(产酸基质葡聚糖酶水解水溶性葡聚糖(产酸基质产酸特性酵解各种胞外、胞内多糖生成乳酸,使釉质脱矿耐酸特性使细菌在酸性环境中生存、增殖,pH4.5-5.0比较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致龋特性:乳酸杆菌的致龋特性:产酸:合成葡聚糖、杂多糖,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耐酸:pH3.8仍可生长;促进龋病发展,使牙釉质和牙本质脱矿。
“龋标志菌”:唾液中可大量检出,预测龋病的发展趋势。
7主要牙周致病菌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理:伴放线放线杆菌,白细胞毒素,白细胞毒素相关抗原,LPS,膜泡,菌毛,蛋白酶,外膜蛋白,相关疾病致病机理:降低宿主抵抗力骨吸收可直接侵入牙周结缔组织内,破坏牙周组织可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中间普氏菌,与Pg类似。
《口腔生物学》教学大纲
《口腔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 1000167课程负责人:边专课程中文名称:口腔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oral biology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0课程学时数:43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口腔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物化学,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口腔免疫学,牙周骨组织生物学,口腔细胞培养及其应用。
这些内容是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为他们将来从事医疗、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黑体五号)内容(宋体五号)口腔微生物学1.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生态系和生态学的概念;口腔正常菌丛在口腔生态系中的状态和作用;口腔生态学的影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因素,宿主因素,细菌因素,宿主可控因素。
2.牙菌斑和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熟悉:牙菌斑的分类和成分。
3.口腔正常菌丛掌握:口腔菌丛的类型,口腔链球菌属的菌群分类,变链菌群致病因子和致病因素。
熟悉:口腔正常菌丛的来源和建立。
了解:口腔正常菌丛成员及其它微生物群。
4.口腔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了解:牙菌斑和龈沟液的采集和处理;细菌的分离和培养;鉴定细菌的常规程序;细菌毒力的检测方法。
口腔生物化学1.牙及其周围组织的化学组成掌握:釉质和牙本质的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釉质晶体的理化特性;基底膜的生化特征。
熟悉:牙周组织的胶原和蛋白多糖;口腔粘膜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
2.唾液及龈沟液的生物化学掌握:唾液的生物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熟悉:龈沟液的生物化学。
了解:唾液分泌的测定方法。
3.牙菌斑的生物化学掌握:EMP途径和HMP途径;GTF和FTF的特性。
熟悉:糖的合成代谢;牙菌斑内的矿物质转换。
了解:糖的其他分解代谢;氮源化合物代谢。
4.牙体硬组织的生物矿化与钙,磷,氟掌握:生物矿化的种类和机制;牙釉质与牙本质的生物矿化机制与步骤;氟的矿化作用。
熟悉:生物矿化组织的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物体内的矿化过程。
完整口腔生物学复习提纲
1.生态系是什么?建立的中心原那么p1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那么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适应与改建,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为后继定植的细菌创造了定植条件,使之能存活于新环境中。
2.口腔链球菌属有哪些。
P16-19变异链球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组群、轻链球菌群〔血链球菌、轻链球菌〕4.临界pH: (来源网上,待商榷)某种特定的矿物质,如牙釉质,溶于某种溶液刚好到达饱和时的pH值。
5.非附着性菌斑p11为不附着于牙面或牙根面,却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其中主要细菌为G-厌氧菌和螺旋体、新月形单胞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等能动菌属,它们浮游地生活于附着性菌斑外外表和龈沟上皮之间,细菌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上皮下结缔组织,引发牙周组织炎症。
6.唾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P56-57消化及营养功能〔协助咀嚼与吞咽、直接参与消化作用、维持味觉功能、提供各种营养来维持口腔软硬组织的代谢平衡〕,保护功能〔润滑功能、维持黏膜完整、软组织修复、去除作用、调节口腔菌群平衡、维护口腔缓冲能力、维持牙齿矿化〕、诊断作用7.龈沟液的主要组成及功能p57-58主要组成:细胞成分〔细菌、脱落上皮细胞、中性多形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电解质〔钠、钾等〕、蛋白质〔IgG、IgA、IGM、C3、C4,血浆蛋白包括清蛋白、纤维蛋白等,葡萄糖、葡萄糖己糖胺和糖、醛、酸,酶类〕8.什么是转导、转染、转化。
P92-93转化是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转染是专指受体菌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过程;转导是利用噬菌体颗粒为媒介,将外源DNA转移至受体菌并得到表达的生命过程。
9.PCR的原理是什么。
P95-96DNA合成是以一股DNA单链为模版,在引物存在下,DNA聚合酶沿模版以5’—>3’方向延伸的过程。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
口腔生物学知识点口腔生物学是一门关于牙齿、口腔黏膜以及相关微生物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口腔中的各种微生物、它们在口腔中的生长、培养以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它是研究口腔健康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口腔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口腔中的微生物人口腔中生存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它们是口腔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口腔中生活着的微生物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链球菌、厌氧菌和嗜酸乳杆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口腔中生存繁殖、形成生态网络,并与宿主牙齿、口腔黏膜等共同构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也可能引发口腔疾病。
2. 口腔疾病口腔疾病是由不同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通常与口腔保健和生活习惯相关。
口腔疾病包括龋齿、牙周疾病、口腔癌等。
其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是牙周炎和龋齿。
牙周炎是由于口腔中的细菌感染引起的,它的主要症状是牙龈炎症、出血以及口腔异味等。
龋齿则是由于某些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导致的,这些物质通常由口腔中的细菌产生。
3. 口腔保健口腔保健是指预防口腔疾病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嗑口香糖等。
口腔保健非常重要,对于维护口腔健康和防止口腔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会给人们的口腔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4. 推广口腔健康为了支持口腔健康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推广口腔健康知识。
在中国,各地的医疗机构、学校和社区都开展了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口腔健康咨询和检查。
此外,一些团体和机构也会举行口腔健康义诊、口腔健康讲座等宣传性活动。
总之,口腔生物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于人们的口腔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口腔中微生物的生态以及防治口腔疾病的方法,是保证健康生活的重要一步。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口腔健康,开展定期口腔保健和预防,让我们的口腔始终保持洁净、健康的状态。
口腔生物学重点
口腔生物学重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p1)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 ecosystem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
(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不适者淘汰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p2)(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p2)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a.温度一般细菌可在-5℃ ~55℃环境中生存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 60o 嗜冷菌 <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 25 ~ 37 ℃b.氧张力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e.营养物质的利用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溶菌酶(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三)细菌因素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1. 粘附(attachment)2. 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b.细菌间作用(四)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4.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它是关于口腔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个重要科学研究领域。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口腔的发育、维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口腔的清洁和护理等方面。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基础包括口腔组织的形态学、口腔的生理生化过程、口腔的临床诊断技术系统、口腔的病理学、口腔的营养、口腔的健康管理及相关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科学知识。
口腔生物学不仅主要涉及到口腔组织各种疾病的发病和治疗,而且注重口腔组织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健康和病理状况的判断。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围绕口腔的正常发育、维持和改善分为两个主要领域。
其中,正常发育及维持领域主要包括口腔组织的正常发育和发育机制、口腔组织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及口腔组织的营养和护理。
而改善领域则涉及口腔结构变化、口腔疾病发病机制、口腔病理学、口腔临床诊断技术系统以及口腔疾病的治疗方法等方面。
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和教学在医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持续改善口腔病的诊治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为了促进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国家先后颁布了《口腔健康促进法》和《口腔专业人员条例》,重点强调口腔保健和疾病防治,推动全民口腔健康水平的提升。
口腔生物学的发展及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受到了国内医药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研究口腔疾病的有效预防和治疗,国家设立了口腔生物学及口腔科学研究中心,以推动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和技术创新。
国内外口腔生物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成果可观,深受医药界和政府的青睐,在口腔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前,口腔生物学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视,口腔生物学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口腔的正常发育以及口腔病理状况的诊治,在口腔生物学研究领域,国内学者探索着新的研究问题,不断发现新的知识,可以有效地指导口腔健康的改善和治疗口腔疾病。
口腔生物学(2牙菌斑)
点隙裂沟菌斑 : 革兰阳性球菌,变链.
2、龈下菌斑 位于龈缘下方的菌斑
专性厌氧菌占25% 兼性厌氧菌占75% 1)附着性龈下菌斑 附着在牙跟面或牙结石表面 主要含革兰阳性球菌、血链、轻链等 与跟面龋有关 2)非附着性龈下菌斑: 与结合上皮和龈沟上皮直接接触的菌斑。 主要含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菌、螺旋体等 与牙周炎有关。
获得性薄膜:
牙表面复盖的一薄层来自唾液糖蛋白的无细胞的薄膜。
来源:
唾液的粘蛋白、糖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必须条件——富脯蛋白
实验:
两片大小相同且已磨光的牙釉质片—A B
A
B
滴加经缓冲液稀释的唾液
滴加缓冲液
置空气中干燥后放入血链液中培养
取出后用中度水喷冲洗 检查
细菌多
细菌少
(二)细菌附着 1)蛋白质的作用 细菌的粘附素与相应受体(获得性膜上的唾液蛋白结合) 粘附素___获得性膜上的唾液蛋白
牙周炎
败血症 脑脓肿
“贞王疾齿,告于丁”。
殷墟甲骨文中(公元前1324-1269年)
“ 齿龋刺于阳胆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 已。”
用针刺治疗龋病引起的疼痛。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黄帝内经
龋病 是牙齿硬组织受到破坏所引起的病变,
一、牙菌斑的形成
获得性薄膜复盖
细菌附着 菌斑成熟
(一)获得性薄膜的形成
45%蛋白质、15%糖、12%脂肪。
结构: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基质)
1、细胞成分
1) 细菌(占70-80%):
特点:
1)数量大、种类
108cfu/g湿重,400种。
2)致病性与非致病性菌斑存在差异
口腔生物学
口腔微生物学1.唾液对口腔细菌的非特异性抑制因素1)溶菌酶:能水解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糖,从而抑制细菌的形成。
2)乳铁蛋白:是与铁键合的蛋白质,由于Fe3+与蛋白质紧密键合而不被细菌利用,被称为“营养性免疫”。
3)乳过氧化物酶(LPO):与氰酸根和过氧化氢产生次氰酸盐,能抑制细菌的糖酵解酶,从而抑制细菌生长。
※2.细菌的粘附机制1)钙桥学说:以电荷间的静电引力为依据解释细菌与上皮表面或牙表面之间的粘附现象,牙表面所覆盖的获得性薄膜来自唾液糖蛋白,其中的磺酰基团和羧基均带负电荷,口腔链球菌、乳杆菌等胞壁中的脂磷壁酸(LTA)的终末磷酸集团亦带负电荷,而唾液中含有最丰富的钙可作为连接牙表面获得性膜与细菌之间的桥梁,使细菌与牙表面亲和。
(该学说的主要实验依据为从变链菌株BHT提取的磷脂避酸对羟磷灰石有高度的亲和力,而用磷酸盐溶液可解脱这种吸附。
在体外以钙和其他阳离子处理釉质表面可使粘附增加,而以阴离子处理却使之减少。
)2)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学说:当口腔中有蔗糖存在时,牙菌斑中葡萄糖和脂磷壁酸量均增多,无蔗糖存在时,这两种物质的量均少,并且将预先合成好的葡聚糖加入体外粘附系统中并不促进粘附,而如将葡聚糖和对其起催化作用的葡糖基转移酶同时加入,则促进粘附。
(口腔链球菌菌体表面葡糖基转移酶受体的体外实验发现,脂磷壁酸抗血清可以抑制葡糖基转移酶与远源链球菌或血链菌的连接,从而提出菌体表面的脂磷壁酸和葡聚糖可能是糖基转移酶的受体,这些受体将三者结合成复合体,在细菌粘附中起作用。
)3)识别系统学说3.牙菌斑的成熟纤毛菌与牙面垂直排列呈栅栏状结构,为菌斑成熟的标志。
光镜下可见成熟菌斑结构:基底层为无细胞的均质结构,为获得性膜,HE染色为粉红色。
细菌层,丝状菌彼此平行且与牙面垂直呈栅栏状,其中间堆集大量球菌和短杆菌。
表层为菌斑表面的G+、G-球菌、短杆菌,脱落的上皮和食物残屑及衰亡细胞。
4.口腔正常菌丛类型1)固有菌丛:大量存在于某特殊部位与宿主稳定共存,适宜37℃生长,宿主饮食可为其提供营养,多为链球菌、放线菌、奈瑟菌等。
口腔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口腔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口腔生物学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外显子2. 质粒3. 转录4. 兼性厌氧菌5.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6. 粘蛋白Mucins7. 细胞培养8. 组织工程9. 转录10. 口腔生态系11. 束状骨12. 中心法则13. 细胞因子14. 免疫系统15. 公共粘膜免疫系统16. 抗原17. 极期群落18. 均相成核19. 遗传密码 20. 组织工程21. 核酸疫苗22. Intron23. Indigenous flora 24. Remineralization 25. In situ hybridization26. Internal signal systems27. DNA vaccine28. Supplemental flora 29. Remineralization 30. Gene mapping31. Adhesion molecule 32. Bacteriophage33. Proteomics34. Facultative Anaerobes二、填空题1. 口腔菌丛的主要成员为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
2. 关于口腔细菌粘附的机制研究颇多,已被阐明的学说有钙桥学说、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及转移酶复合体学说、识别系统学说、3. DNA复制的方式具有和特点。
4.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通过反应在体外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
5. 口腔链球菌属包括变链菌群、唾液链球菌群、咽峡菌群和轻链球菌菌群。
6. 根据蛋白的来源不同,将牙本质非胶原蛋白分为、、、。
7. 生物矿化的种类包括、和再矿化,其中再矿化分为、和。
8. 牙本质胶原以型胶原为主,牙周组织的胶原蛋白以、型胶原为主,口腔黏膜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基底膜带的胶原蛋白以、为主。
9. 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分为四个阶段、、、。
10. 组化染色成骨细胞酶呈强阳性。
11. 是骨基质中主要的非胶原蛋白,目前认为是成骨细胞最晚表达的一个标志。
口腔生物学重点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p1)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
(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不适者淘汰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p2)(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p2)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a.温度一般细菌可在-5℃~55℃环境中生存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60o 嗜冷菌<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25 ~ 37 ℃b.氧张力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e.营养物质的利用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溶菌酶(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三)细菌因素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1. 粘附(attachment)2. 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b.细菌间作用(四)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4.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生物学
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 任务合同书
项目编号:2009029
猪饲料益生工程菌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
降解医院废水中激素的微生物净化剂的研究
王晓博 胡志青 朱茂 指导教师: 杨致邦
二、口腔生态系(oral ecosystem)
含义: 口腔正常菌群 之间及与口腔的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 作用的微生态系统。
口腔正常菌群 共生、竞争和拮抗
我的教学任务: 理论:10学时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牙菌斑和生物膜 第三节口腔正常菌丛 第四章口腔免疫学
实验:12学时 1.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法
口腔细菌培养 2.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 3.饮用水氟含量测定
2 学时
2 学时 4 学时 2 学时
2.口腔微生物是古老而不断发展的学科
3.口腔生物学研究进展
1)口腔生物膜 2)口腔微生态研究进展
口腔优势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 ▪ 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 ▪ 牙周细菌克隆的多型性与感染模式 ▪ 微生态与口腔疾病 ▪ 微生态失衡引发咽炎 ▪ 正畸矫治器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口臭症口腔微生态学的研究
2)分子生物学研究
种植牙
新生儿口腔中有什么菌,有何作用?
7、 牙槽骨: 是上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 部分,它供给牙齿营养并保护
牙齿。 牙齿脱落后,牙槽骨也 随之萎缩。
(二)分布
Hale Waihona Puke 口腔常见的正常菌群生态区
优势微生物
唾液
唇 颊 腭 舌 牙龈
牙冠部
牙根部 义齿及矫治器
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奈瑟氏菌、韦荣氏菌 革兰阳性丝状菌 表皮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 缓症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群、嗜血菌属 唾液链球菌、口腔球菌、革兰阳性杆菌 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梭杆菌、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梭杆菌、类杆菌、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革兰阴性厌氧菌
口腔生物学
口腔生物学口腔生物学是一门关注口腔健康的重要科学,它主要集中于研究口腔内包括口腔内环境、细胞、组织和菌群的内在机理。
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口腔健康的良好状况不仅能保护唇、牙齿、颊部以及口腔内的健康,而且还能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
因此,口腔生物学在研究、检测、诊断和预防口腔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口腔生物学包含许多不同的研究领域,如牙齿发育、细菌感染、口腔内环境、牙周组织病理、口腔癌学等,都是口腔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牙齿发育是口腔生物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研究人员研究牙齿发育的内部机制,以及影响牙齿发育的外部因素,为确定正确的口腔保健策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口腔内环境是对口腔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影响牙齿发育,也可以影响细菌的增殖。
因此,口腔生物学研究人员着重研究口腔内环境,以了解它对口腔健康的影响,从而为正确的口腔护理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口腔癌学也是口腔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人员致力于减少口腔癌的发生率,提高口腔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准确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口腔生物学研究人员不仅要针对口腔细胞的变化和口腔癌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而且要开发新的检测技术,以便对口腔癌进行早期检测和诊断。
口腔生物学不仅研究口腔健康的内部机制,还研究口腔的外部因素,如食物、药物、洁牙等,从而发现有利于口腔健康的新方法。
此外,口腔生物学还研究儿童口腔健康,以及如何预防儿童口腔疾病。
其中,重点研究焦点在于研究婴儿口腔细菌的形态特征,以及婴儿口腔健康的因素和相关的预防措施。
在现代,口腔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其中无不体现出保持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经常采用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多种方法来研究口腔生物学相关内容。
这些研究结果为口腔健康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口腔健康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总之,口腔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为保护口腔健康,并有效预防口腔疾病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科学依据。
口腔学微生物重点复习归纳
口腔微生物要点总结1.口腔生态区是由唇、舌、颊、腭、牙齿、牙龈、银沟组成的。
具有:对外开放的门户;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理化性质(滞留区+低氧化还原电位;恒温度和湿度);唾液、龈沟液、牙菌斑;丰富的营养;食物的咀嚼、吞咽和口腔的清洁措施(脱离力)。
2.常见的口腔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原虫;特点是:数量多,种类复杂;以细菌为主;微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口腔的疾病和健康相关。
3.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相互集聚和粘附;相互营养和生长;相互信息交流与遗传多样性;相互竞争、拮抗与生态平衡和生态失调。
4.牙菌斑: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5.生物膜: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
生物膜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生物膜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
6.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多样菌丛构成的生态系。
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
其复杂的结构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
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7.生物膜的作用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
8.龈上菌斑: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
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
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
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将增多。
9.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特征\菌斑龈上菌斑龈下菌斑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优势菌G+需氧菌和兼性菌G-厌氧菌和能动菌唾液清洁+ -食物摩擦+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宿主防卫机制唾液Ig 血清Ig10.致龋菌斑: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咬合面、光滑面、邻面和颈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4T)1.生态系及其建立的中心原则。
(p1)生态系定义: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生态系(ecosystem )生态系建立的中心原则——是生物体对其赖以生存环境有影响,例如:最先定植的菌种为先锋菌,先锋菌定植后改变了环境,给后继定制的细菌创造了定植的条件,,是只能存活于新的环境中。
(先锋菌~定植~环境改变~12h后二次细菌定植~达到动态平衡形成新的生态系)(环境变化—物种影响—适者生存—环境变化)不适者淘汰2.正常菌丛对机体的双重作用。
(p2)(有益)在一定环境中,当机体与正常菌丛之间保持着相互平衡的状态时,正常菌丛显示对宿主起着有益的作用;-(有害)但当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干扰了这个平衡状态时,如放射线照射,过量激素的应用,抗生素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菌群失调,这就为正常菌群提供了显示其有害作用的机会,这些原来无致病性的或毒力很弱的细菌,遂成为机会致病菌而引起内源性感染疾病,如:长期服用抗生素所致的葡萄球菌假膜肠炎,口腔中的念珠菌病。
3.口腔生态系的决定因素。
(p2)口腔生态系决定因素定义:决定不同微生物能在不同口腔生态系中生存的因素称为(一)物理化学因素a.温度一般细菌可在-5℃~55℃环境中生存口腔食品温度变化幅度±60º 嗜冷菌< 25 ℃嗜热菌> 45 ℃嗜温菌25 ~ 37 ℃b.氧张力绝对需氧菌Obligate aerobes 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s绝对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s 耐氧厌氧菌aerotolerant anaerobes ]微嗜氧菌microaerophilesd.pH:氢离子浓度反映为pH值口腔pH以唾液为代表~e.营养物质的利用唾液龈沟液血素(hemin) 牙龈卟啉菌生长酶类透明质酸酶,蛋白酶等(二)宿主因素(唾液和龈沟液)a.抗体唾液中主要为sIgA 龈沟液中主要为IgGb.蛋白质糖蛋白粘蛋白富脯蛋白富酪蛋白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溶菌酶…(唾液功能:润滑维持口腔粘膜完整性软组织修复维持生态平衡凝集作用抗菌作用)(三)细菌因素a.细菌附着(钙桥学说,识别系统学说)1. 粘附(attachment)2. 细菌间作用聚集(aggregation)共聚集(co-aggregation)b.细菌间作用(四)宿主可控制因素饮食习惯:糖消耗频率、量、消耗方式口腔卫生:机械去除及自身口腔卫生4.>5.与口腔疾病相关的两种主要菌种的生物学特征和致病性。
口腔菌属: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奈瑟球菌属(Neisseria)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 放线菌属(Actinomyces)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和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优杆菌属(Eubacterium)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举例:变形链球菌群(1)生物学特性:直径~μm,G+球菌,链状排列,属微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人类口腔为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
(2)致病性:A、胞壁表面物质利于细菌粘附;B、菌群产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C、菌群产酸可使釉质脱矿。
因此认为是主要致龋菌。
!血链球菌:(1)生物学特性:直径~μm,球形G+球菌,呈长链状排列,多为α溶血型,能产生过氧化氢(2)致病性:取初定植在牙菌斑中先锋菌,能利用蔗糖合成胞外多糖,对细菌生态连续起重要作用。
第二章口腔生物化学(4T)1.唾液的诊断作用(简述)。
(p54)诊断口腔疾病:复发性腮腺炎、龋病、牙周病2-全身性疾病:Sjogren、糖尿病、乙肝、甲肝、HIV、口腔癌、细菌性阴道病、乳腺癌3-药物监测:酒精、咖啡因、苯丙胺、鸦片类4-测定激素水平:类固醇激素分析)5-体内环境毒物:汞、铅中毒2.试述菌斑—牙面矿物质转换与PH的关系。
(p69)(菌斑与牙面间矿物质转换是在菌斑液中进行的菌斑矿物质高于唾液1、菌斑是一种离子屏障,阻挡离子扩散2、菌斑中矿物质与蛋白质结合3、菌斑细菌可结合一些离子4、菌斑中矿物质多以磷酸盐形式存在如:羟磷灰石、氟磷灰石,PH值可调节磷酸盐存在形式)A.菌斑pH与龋病—ph降低——》牙釉质溶解上升ph上升——》牙釉质溶解下降——在菌斑釉质界面,随着PH的变化不断进行磷灰石溶解,再沉积,如:长期的PH值低状态,即长期受到酸的攻击,则溶解再沉积不再完全可逆,导致钙、磷流失,最后表层破坏,细菌入侵最后形成龋病。
B.菌斑pH与牙结石菌斑内磷灰石晶体的溶解性变化可归纳为:正常——》稳定ph降低——》磷灰石溶解上升ph上升——》磷灰石溶解下降牙石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唾液和龈沟液矿物质是菌斑无机物的主要来源,菌斑基质可浓缩唾液的钙磷,在高PH时形成磷酸钙晶体,导致菌斑钙化,形成牙石,分为龈上牙石,龈下牙石。
3.【4.试述氟对牙齿发育的影响。
(p75)A.氟在生物矿化中的作用(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降低牙釉质的溶解性增加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改善牙的形态发育增强釉质晶体的防龋能力促进牙釉质再矿化影响发育期釉质晶体的矿化B.氟对釉质晶体形成影响:1、影响基质蛋白的合成、分泌~2、阻碍釉原蛋白的移除3、干扰釉质晶体矿化氟本身可加速钙离子向釉质晶体沉积,但过量的氟,使局部釉质晶体出现过度矿化,在过度矿化区周围,钙离子显著降低,基质矿化停滞,晶体形态异常。
而且过度矿化不可逆转。
不能形成正常釉柱,排列方向异常.5.试述口腔生物化学研究中钙测定方法及原则。
(p77)A.方法:1.MTB(甲基麝香草酚蓝法)原理:甲基麝香草酚蓝与钙形成深蓝色甲基麝香草酚蓝钙复合物,可用比色计直接测定(在试剂中加入8-羟基奎宁以去除镁的干扰,同时试剂中加入少量的EDTA作掩蔽剂,消除试验器皿和试剂中的镁污染。
试剂(显色基础液、MTB试剂、反应液、钙标准存储液、钙标准应用液)测定步骤]5.葡萄糖代谢的四种途径比较:~第三章口腔疾病分子生物学(6T)(重点——基因表达这部分)1.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原理是什么(p104)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PCR)是体外扩增DNA序列的技术。
原理:DNA的合成是以一股DNA单链为模板,在引物(primer)的存在下,DNA多聚酶沿模板以5’—3’方向延伸引物的过程。
PCR是利用DNA合成的原理,合成两个与靶DNA两侧序列互补的引物,在体外进行靶DNA的重复合成。
PCR扩增包括三个步骤:1、DNA变性:通过加热使靶DNA双链解离成两条单链。
2、引物与靶DNA退火:降低温度至适当水平,促使两个引物根据碱基互补的原理分别结合至靶DNA两条链的3’末端。
3、引物延伸: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引物沿着靶DNA 3’末端向5’末端延伸。
2.<3.哪些基因突变可引起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不全(p109)釉质发育不全:AMEL基因。
ENAM基因,MMP20 KLK4。
牙本质发育不全:DPP与DSP,DSPP(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骨涎蛋白(BSP)骨钙素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PGs、OPN)4.乳光牙本质的致病基因情况(p125)牙本质发育不全(DGI)DGI-I:全身广泛的I型胶原突变DGI-Ⅱ:传统所指遗传性乳光牙本质DGI-Ⅲ:特殊遗传乳光牙本质Ⅱ型牙本质发育不全,为独立发生在牙本质的发育异常,患牙表现为不透明的灰兰色,表层釉质由于缺乏内层牙本质支持,易折断脱落,牙本质也很快磨损,牙冠变短,髓腔变窄或闭塞,X线显示根管变窄或消失,易发根折或根尖周炎。
是染色体4q21附近DSPP基因突变引起的,这种病变可同时伴有渐进性高频耳聋。
"5.牙本质有机成分中胶原和非胶原蛋白的特点是什么(p112)牙本质有机物分类胶原牙本质特异性蛋白(牙本质磷蛋白,牙本质涎蛋白)成牙本质细胞源性矿化组织特异性蛋白(骨涎蛋白,骨钙素,牙本质基质蛋白1)非胶原蛋白多组织非特异性蛋白(骨桥素,糖胺多糖)非成牙本质细胞源性IgG,白蛋白,a2HS糖蛋白······A.胶原由成牙本质细胞分泌,新分泌的胶原为未矿化蛋白,紧贴成牙本质细胞层,随着细胞不断分泌基质,成牙本质细胞不断后退,数小时后胶原已距牙本质细胞层约10~15чm.并开始矿化。
因此牙本制裁的形成过程就是新生牙本质不断形成、不断矿化过程。
在新生牙本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以Ⅳ型为核心交联成网状,纤维间隙较大,为基质矿化提供所需的支架和空间。
胶原在牙本质形成中的另一个作用是在牙本质基质矿化前沿与牙本质非胶原蛋折结合,形成大分子多聚体,改变分子的表面构型,有利于板状羟磷灰石的形成和生长。
B.\C. a.牙本质非胶原蛋白1、牙本质磷蛋白(DPP)特性(1)高度磷酸化(2)强阴离子特性(3)对钙有高度亲和力(4)促进和抑制矿化双重作用(5)对Ⅰ型胶原有高度亲和力(6)合成后可快速聚于矿化前沿2.牙本质涎蛋白(DSP)(1)、分子量53KD的糖蛋白(2)、存在于成牙本质细胞及牙本质中(3)、在前釉细胞中有短暂表达(4)、能促进羟磷灰石晶体生长^(5)、可能与牙胚发育的信号传递及调节有关6.名词解释Southern hybrilization(southern杂交)(P104)是指先用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然后在原位将DNA 片段转移至固相基质如硝酸纤维素膜上,经变性及干烤固定,用核酸探针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显示杂交效果。
southern杂交最大优点:能根据杂交带的位置判断待测样品中与探针杂交的DNA片段的分子量。
7.谈谈你对Dolly的看法(补充材料)[D. 多莉成功的理论意义:①多莉的诞生证明高度分化成熟的哺乳动物乳腺细胞,仍具有全能性,还能像胚胎细胞一样完整地保存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在母体发育过程中并没有发生不可回复的改变,还能完全恢复到早期胚胎细胞状态。
最终仍能发育成与供体成体完全相同的个体。
以往的遗传学认为,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功能是高度分化了的,不可能重新发育成新个体。
与这一理论相反,多莉终于被克隆出来了。
它的诞生推翻了形成了上百年的上述理论,实现了遗传学的重大突破②成功地找到了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质更加相容的方法。
过去对高度分化细胞的核移植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供体核与受体卵细胞周期的不兼容性,因而发生染色体异常、细胞核可能发生额外的DNA复制和早熟染色体聚合成非整倍体或者发生异常。
克隆多莉的实验解决了高度分化了的体细胞核移植成功的关键性技术③以往用于基因移植的方法比较原始的,仅能插入一个基因并且很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