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07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
2.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
2.学会运用实验、资料、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对食品图片以及商品标签的解读,培养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4.通过对二氧化硫功与过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的哲学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阅读讨论、对比总结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演示。
四、教学用品1.多媒体投影、实物投影。
2.实验仪器:矿泉水瓶(已收SO2)、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50mL小烧杯等。
3.实验药品:蒸馏水、pH试纸、石蕊试液、KMnO4溶液、BaCl2溶液、H2O2溶液、盐酸、品红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八、教后反思:1、本节课的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改变以往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模式:结构→性质→用途,而是从现实实际和观察到的现象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测性质→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体现探究式学习方式。
2、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课前循环播放的优美风景图片与一组环境污染图片的对比,视觉冲击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课堂创设“模拟酸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并由此引出相关问题,设计展开四个探究活动。
①二氧化硫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通过产生明显现象说明SO2可溶于水,溶液显酸性表明S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分析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可能途径,推测SO2具有还原性。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SO2的还原性。
③探究二氧化硫的氧化产物。
④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并分析其漂白原理。
通过一些场景的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知识问题化,通过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原理、类比迁移等化学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使教学目标得以达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这节课是新 课程化学 l 第四专题 的第一课 什 么二 氧化 硫 会成 为 大 气污 染物 。 后通 过 而
时 , 化 学课 程 内容 标 准 中要 求通 过 实验 了 在 学 生 的 回答 引 出二 氧化 硫 形 成酸 雨的途 径 , 解 氯 、 、 、 等 非 金 属 及 其 重 要 化 合 物 氮 硫 硅
砀 撇 沿
1在 1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
化 学学 科 教学 指导 意见 》 中有 这样 的 基本 要 求 : 识 二 氧化 硫 的 主 要 性 质 和作 用 , 验 认 实
①认识 二氧化 硫 的主要性 质和作 用
探 究硫 酸 型酸 雨 的形 成 过程 , 了解 二 氧化 硫
对 空 气的 污染 , 知道 硫酸 型 酸 雨的 形成 和 防
化 合物 的性 质 和应 用 , 习 了人 们认 识 和研 学
究化 学物 质的 实验 探 究方 法 。 这样 的 基础 在
上 , 生 再 去 学 习 二 氧化 硫 , 学 已经 有 一 定 的 物 质基础 和 方 法基 础 了 , 实验 探究 相 对来 对
说 会 比 较 熟 悉 。 以 在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设 计 所 中, 多次 运 用 了 学生 实验 和 教 师 演 示 实 验 ,
利 用 实 验 引 导 学 生 探 究 二氧 化 硫 的化 学 性
坟 真 实 的 1提 问 : . 在喜 气洋洋的 日予 里 , 当 赏着 I 回答 :呛鼻 的火 . 生 活 情 景 美丽 的烟花 , 蓍响亮的爆 竹声时 . 听 际是 否 药味 。 中 了 解 二 还 闻到 T 什幺气味? 2 .回 答: 因为二氧 氧 f 硫 对 2 陈述 :这种 气味科学 术语 叫刺 激性 气味 , 化硫有毒 ,并且 是 匕 l . 空 气 造 成 这就是 二氧化 硫的 气昧 形 戍硫酡 型酡雨 的 的污 燎 , 以 3投影 温州 市区某 露 . 的城 市生活 气象指数 罪 魁祸首 。 。 及 它 是 如 指 出首 要污染 物是二氧化 硫 。 3 阅读书 本 ,讨 论 . 何 形 成 酸 4投 影 我 国 目前 规定 的 衡量 空气 谚量的三 回答出两 条可能途 , 雨的 。 种污染 物 径 。~是 扶二氧化 5 提 问 :为 什 幺二氧 化 疏矢 成为 大 气污染 硫列 亚硫酸 ,再到 . 物?在 空 气中它叉是如 何形成酸雨 的呢? 硫酸 。一是 ^二氧 大 6 请学生 阐读书 本 8 . 9页,归纳 出二氧 化硫 f硫列 三氧 f硫 , { = t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和作用②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和防治二氧化硫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进一步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②借助于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内容,创设了促进学生改变学习方法的情景,在活动中获取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②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激发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③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以及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还原性与漂白性的区别【情景设计】:【教学反思】:1.反思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体现课改新理念,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入手,引到二氧化硫的性质,运用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的模式,使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不至于太急促,又可以尽量多地完成实验。
充分体现了通过实验来探究或验证的效果。
以酸雨作为教学的背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这与这一专题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2.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本课施教过程中,基本上完成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与理论推理相结合,达到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同时要求学生用已学的知识初步解决和解释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又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分组实验,相互配合,锻炼了合作能力,实验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反思实验与理论推理探究的效果单纯的分组实验觉得有些单调,而且想在有限的课堂内多完成几个实验,突出实验探究的效果,也让学生真正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所以安排了实验与理论探究同步进行的设计,即全班学生分成两半,一半实验,一半理论推理。
可是这样做使做实验的同学受到了干扰,他们也在听着如何理论推理,所以此做法还需完善,怎样能达到效果,又不致引起干扰。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1000字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了解二氧化硫在大气、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物理状态: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具有一定的溶解性
密度:比空气密度大,较重
熔点和沸点:熔点为-75°C,沸点为-10°C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加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
2.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能够与氢气、氧气、氯气等发生化学反应
制备方法:氧化铜、蒸馏水和硫酸的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二氧化硫的制备过程
3. 二氧化硫的作用及应用
在大气中的作用:是引起雨酸的主要元凶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在工业中的应用:用作漂白剂、消毒剂、磺胺类化合物的原料等
在生活中的应用:用作防腐剂、保鲜剂等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的方式,结合案例分析,引领学生思考二氧化硫的作用和应用
三、教学程序
1. 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实验演示制备二氧化硫
3. 讲解二氧化硫的作用及应用
4. 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二氧化硫的作用与应用
5. 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其他有关信息
四、教学评价
1. 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能够熟练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 能够了解二氧化硫在大气、工业和生活中的作用
4. 能够对二氧化硫作用与应用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有一定的探究性思维
5. 能够自主搜集、整理其他有关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2.掌握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方程式;3.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二氧化硫的性质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分子结构、物理性质;2.二氧化硫在常温常压下的存在形式;3.二氧化硫的密度、溶解性、溶解度等性质;4.二氧化硫的相对活性和氧化性。
二、二氧化硫的作用1.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2.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3.与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硫化物;4.与碱反应生成亚磺酸盐和亚硫酸盐;5.二氧化硫的氧化和还原作用;6.二氧化硫的脱氧能力。
三、二氧化硫的应用1.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2.二氧化硫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3.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与二氧化硫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和作用的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并讨论。
3.教师简要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二氧化硫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学生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4.教师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引导学生归纳。
三、二氧化硫的作用(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示意图展示二氧化硫与水、氧气、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
2.学生观察和记录二氧化硫与不同物质的反应过程。
3.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二氧化硫与不同物质的反应方程式。
4.教师总结二氧化硫的作用,引导学生归纳。
四、二氧化硫的应用(30分钟)1.教师给出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根据案例,描述二氧化硫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过程和效果。
3.教师解释二氧化硫应用的原理和机制。
五、总结与拓展(1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要点。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常见的化学反应。
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稀硫酸溶液、二氧化硫气源、酸碱指示剂等。
2.实验药品:高锰酸钾、稀硫酸。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提问:大家平时在工业、农业或家庭中接触过哪些有刺激性味道的气体。
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2.实验观察(20分钟)实验1:制备二氧化硫气体(1)取少量高锰酸钾放入烧杯中。
(2)加入少量稀硫酸。
(3)用试管盖将烧杯口封严。
(4)观察试管中的气体。
问:试管中的气体是什么?颜色、气味如何?实验2:酸性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1)取一小块酸性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
(2)用烧杯中制备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试管。
(3)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问:观察到了哪些现象?说明了什么?3.归纳总结(15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是什么?它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化合物?(2)二氧化硫的性质有哪些?(3)二氧化硫与高锰酸钾发生了什么样的反应?这个反应属于什么类型的反应?(4)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样的特殊性质,使得它有着许多广泛的应用?4.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制备和实验反应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以下内容:(1)二氧化硫的化学式为SO2,是一种非金属气体。
(2)二氧化硫具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形成亚硫酸。
(3)高锰酸钾与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硫酸和亚硫酸。
(4)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可起到还原剂的作用。
5.应用拓展(25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介绍二氧化硫的主要应用领域:(1)工业:二氧化硫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制取硫酸、二硫化碳等化工产品。
(2)环保:二氧化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气体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反思性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反思性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反思性说课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反思性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如课堂中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由生活中的“酸雨”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分析、学习,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1、教学目标的反思。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
在目标教学实践中,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整体性及突出重点目标。
有目标地进行教学,可以规范教学行为,避免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和失控现象,所以,在未上课之前,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用途;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的`方法;②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绿色化学的思想并用辨证的眼光看待SO2。
2、教学方法的反思。
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接受新知识是具有重大意义。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优质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doc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设计思想: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从三个维度的角度来构思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安排。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教学设计上,要着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根据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特色:将so2的性质和作用的学习过程设计成实验探究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将在教学过程中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教学和引导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巧妙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并且将三维目标溶合于探究的过程中,以期达到有机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
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三、学情分析:(1)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2)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教案: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质。
2.二氧化硫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四、教学准备:1.实验室器材和试剂。
2.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课1.通过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硫有关的实验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对二氧化硫有什么了解?Step 2:介绍二氧化硫的性质1.教师通过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包括颜色、气味、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2.激发学生的思考:二氧化硫是无色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气味?Step 3:探究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1.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次亚硫酸钠与酸反应、金属硫化物与酸反应、金属与二氧化硫反应以及煤燃烧等方法。
2.进行实验展示:使用次亚硫酸钠与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Step 4:解析二氧化硫的酸碱性质1.通过PPT介绍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解析二氧化硫的酸性质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进行实验展示:用二氧化硫溶液测定碱的浓度。
Step 5:探究二氧化硫的作用1.介绍二氧化硫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比如环境保护领域和工业生产领域等。
2.提问:你们能列举一些二氧化硫的应用场景吗?3.展示一些与二氧化硫相关的案例或实例,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作用的思考。
Step 6:总结和拓展1.让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并展示出来。
2.提供一些拓展学习的资源,让学生深入研究二氧化硫的相关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实验演示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并帮助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亲眼见到了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酸碱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提问和讨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理解二氧化硫的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3.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特点。
2.二氧化硫的主要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
2.了解二氧化硫在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
2.图片与实验案例分析。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板、黑板、教材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教师用实验室制备的方式展示二氧化硫。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二氧化硫是什么吗?它和环境有什么关系?Step 2 了解二氧化硫(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等。
2.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如可溶于水、与氧气反应等。
3.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3 二氧化硫的作用与环境关系(2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二氧化硫在环境中的作用,如与水蒸气反应形成雾霾、与氧气反应形成硫酸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3.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讨论完后进行小组展示。
4.教师总结讨论结果,进行要点串讲。
Step 4 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20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如燃烧二硫化碳、与金属反应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5 二氧化硫的应用领域(20分钟)1. 教师通过教材或者ppt介绍二氧化硫的应用领域,如制造硫酸、杀菌消毒等。
2.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进行笔记和讨论。
Step 6 拓展练习(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答题和讨论,并讲解正确答案。
七、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通过实验、图片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洛阳龙门石窟被腐蚀之前和腐蚀后的图片
学习者分析:本届课的学生是大一学生,他们思维能力比较活跃,好奇心比较强,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有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的一些知识,因此,依据之前的知识学习,学生可任意通过类比来学会关于二氧化硫的一些知识;其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能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出实验结论;但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可能不太全面。同时,对于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也不能全面分析。 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雨的形成以及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
1、通过实验探究和交流与讨论,体会化学学习的乐趣,同时培养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2、通过学习酸雨的危害以及防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验准备:针管、二氧化硫、蒸馏水、PH试纸、品红溶液、试管、试管夹、氯化钡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盐酸溶液、胶头滴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
2、知道酸雨的形成过程
3、说出酸雨的危害以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实验的观察与探究,掌握实验的观察总结分析能力
3、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的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必修1专题4第一单元,本届课的主要内容有: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危害,二氧化硫的防治。本节课安排在二氧化硅的学习之后,是由半导体到非金属的过渡,同时本节课后安排的是硫酸的性质和制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基本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和常见的应用;3.了解二氧化硫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引入(10分钟)通过观察工业现场的烟囱冒出的白色烟雾,引出二氧化硫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思考。
2.整体概述(10分钟)讲解二氧化硫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常见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可溶于二氯甲烷等。
3.性质(30分钟)(1)物理性质讲解二氧化硫的密度、沸点、熔点等物理性质,并结合实验演示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2)化学性质介绍二氧化硫与水、氧气和碱的反应,并结合实验演示进行实验验证。
4.制备方法(20分钟)讲解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硫磺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代表性的化合物的分解等,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展示。
5.应用(30分钟)(1)工业应用介绍二氧化硫在工业中的应用,如用于二硫化碳、硫酸和硫脲的制备等,通过案例讲解。
(2)环境影响讲解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影响,如酸雨的形成等,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食品添加剂简要介绍二氧化硫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如抑制食品变质、保持食品颜色等,并提醒学生注意食品中二氧化硫的使用安全性。
6.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演示:通过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直观地展现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反应。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工业应用和环境影响案例,增加学生的兴趣,理解二氧化硫的重要性。
4.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室用品和化学试剂:制备二氧化硫的实验所需的硫磺、酸等。
2.实验器材:燃烧炉、实验室玻璃器皿等。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苏教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
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一实验操作一分析讨论一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
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手段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六、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七、教学流程【提问】、我们采集的当地雨水是不是酸雨?、雨水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硫酸型酸雨中硫兀素疋从哪里来的?、燃烧产生的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引导】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的性质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3.了解二氧化硫的实际应用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与金属反应、与酸碱反应等;2.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3.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由硫矿石烧结、燃烧制得;4.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用作消毒剂、制酸剂、漂白剂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片展示,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兴趣,例如:“大家知道汽车尾气有什么危害吗?”,“为什么我们用漂白粉就能漂白衣物?”2.学习和讨论(25分钟):(1)介绍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并通过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二氧化硫为什么可燃?”,“二氧化硫与酸碱反应的结果是什么?”(2)讲解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包括硫矿石的烧结和燃烧制得。
(3)引导学生探讨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例如消毒剂、制酸剂、漂白剂等。
3.实验操作(3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实验材料:硫矿石、试管、橡皮塞、酸。
(2)制备二氧化硫气体:取一小块硫矿石放入试管中,加入少许酸,用橡皮塞封口,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3)观察气体的颜色和气味,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观察颜色变化。
(4)向试管内滴加少量碱溶液,观察试管内气体的变化。
4.实验分析(10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实验中观察到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二氧化硫可燃?碱溶液与二氧化硫气体的反应结果是什么?”5.知识总结(10分钟):在黑板上总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并复习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
6.反思(5分钟):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二氧化硫的制备方法有哪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二氧化硫的应用和作用是什么?”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讨论和知识总结,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有没有掌握,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有没有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1 .本节在教材屮的地位和作用木节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高屮化学必修1屮《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通过木节课的学习,可以了解硫酸型酸南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让学生认识S0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木节在教材屮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习了氯、澳、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是对高屮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后续章节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
也是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血性,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不可多得的一节课。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0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2)了解S0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3)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SO2的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片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02的化学性质。
【教学思路】木节课是在教师质疑的前提下,启发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和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结论,练习提高。
在探究活动屮,学生Z间通过彼此对话、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共同解决问题。
从而使学生能够通过现彖分析得出化学木质,再从化学的角度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和生活屮的一些白然现象,即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二氧化硫的性质作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内容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专题4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的元素与化合物更系统全面,其中对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改变了传统“繁、难、深”的教学模式,给予教师和学生足够大的创造空间,充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本节还花费了大量篇幅重点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也会因不合理使用而引起环境污染,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保护环境、珍惜自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设计意图】本节教学过程以硫酸型酸雨为背景,以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为主线,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根本,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学会运用观察、阅读、讨论及交流等手段获取信息,并用比较、类比、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最终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分析】通过本节的学习旨在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构建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网络,使学生的元素与化合物知识更系统全面;通过硫酸型酸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故本节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1)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元素与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二氧化硫对空气污染的教学,逐步使学生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强环保意识、参与意识,形成牢固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精华】
§4-1-1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应用【教学理念】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和鼓舞学生。
结合“较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记忆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最终达到教育的目的。
如果把知识比作“黄金”,那么良好的学习能力就是“点金术”,黄金固然可贵,但难以和点石成金的本领相媲美。
在课堂中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为了不教而教,让学生自己成长”的教学原则。
【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一单元第一节。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部分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的知识,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下一节《硫酸的制备和性质》的学习打下基础。
足以见得,本节内容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酸雨作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继而通过性质来引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酸雨的防治方法,这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本次我的合作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一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转变,对一些比较直观、形象的化学实验感兴趣。
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非金属和金属元素的知识,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特别要指出的是学生对酸雨非常感兴趣,那么这可以作为切入点,更好地启发学生进入到本节内容的学习。
根据学生抽象思维的薄弱的特点,可以采用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本节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漂白性、还原性)。
2.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并能书写出反应方程式。
3.能说出硫酸型酸雨的防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动手做实验,学会合理、科学的运用观察的方法。
2.通过观察实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思想:
高中化学新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倡导“生活化教学”、“探究性教学”、“互动对话教学”理念;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时二氧化硫的学习既能体现元素存在的普遍性,又能体现应用的广泛性和时代性,既有亲近感又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师辅以引导、归纳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自学的,兴趣实验、课题探究等形式,更多地参与教学,使本节教学从准备到实施直至课后延续,都尽最大程度的关注学生的已有生活和知识经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
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观察集气瓶中的气体,并得出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析,得出二氧化硫比空气重的结论。
[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教师布置任务: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各学习小组自我分工,分别从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索三方面来分析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成下表,最后,我们要请各组派代表总结小组的研究成果。
学生活动:小组内分工,分别从三种自主学习途径来探索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将教师和四个学习小组课前准备的有关二氧化硫的资料卡拿出来,要求学生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通过共同讨论,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学生活动:阅读资料卡,共同讨论,提取有用信息,推出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二氧化硫的相关用途。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以前学过什么物质,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根据一般规律,对二氧化硫进行具体分析。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得出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其一,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该物质属于哪一类别,从而具有什么性质;其二,
从组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特点来看该物质具有怎样的氧化还原性质;其三,该物质具有怎样的特性。
具体分析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师活动: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几支充有二氧化硫25mL的小针筒、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蒸馏水、pH试纸、试管架、试管夹、试管若干、酒精灯、称量瓶数只。
提出要求:根据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推出结论。
提示学生:①将实验所需的溶液加入到称量瓶中,将小针筒中的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地加入到称量瓶中的溶液里,观察实验现象。
②二
氧化硫具有污染性,针筒中如有没有用完的气体,用橡皮塞堵住针眼,防止气体泄漏。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推出结论。
[交流成果,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交流本组研究成果: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
性质①
具有漂白
性
品红溶液褪色
②
具有酸
性
氧化物的
通性
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
酸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
成对应的盐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③
具有强还
原性
能与氧气、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
溴水、碘水等多种氧化剂
发生反应
教师活动:在学生实验及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补充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将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从针筒中推入两份品红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分别加热两份溶液,再次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二氧化硫氯气
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溶液褪色
加热溶液溶液恢复红色溶液颜色不变
实验结论: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不同于氯气,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后又重新分解而生成有色物质。
教师布置学生课后总结已经学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及其漂白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指出旧报纸发黄就是由于经二氧化硫褪色后的报纸又受热逐渐恢复颜色的原因。
演示实验二:将二氧化硫气体缓慢压入氢硫酸的水溶液中,溶液出现淡黄色浑浊。
[学以致用,推出成果]
教师活动:展示本课开始时的几张污染图片,提出问题,酸雨对人体、对动物,对建筑物都有很大的危害,那么,到底该怎样防治酸雨呢?并且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资料卡中提取有用信息,也可以从刚才总结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来分析治理酸雨的。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总结出以下方法:
①选择种植一些吸收二氧化硫和粉尘能力较强的花草树木(如石榴、菊花、桑树、银杉
等),可以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②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③原煤脱硫;④开发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六、教学反思
1.在本堂课中,老师仅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学生讨论的内容多,交流的机会也多,这对于老师控制好有序、动态的课堂教学局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把握好课堂进程,怎样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自主学习是教师应该特别重视的。
2.本节课所有的学生实验均为针筒微型实验,操作简便,防止污染,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