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

合集下载

使用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使用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使用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绝对禁忌证和慎用情况:禁忌证: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肾血管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近期有中风发作慎用:肺及心脏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分泌儿茶酚胺的肿瘤、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重症肌无力高胱氨酸尿哪些患者容易发生对比剂过敏样反应研究发现,女性、20-50岁的成年人和既往发生过对比剂过敏反应或过敏体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对比剂过敏样反应,在给予X线增强检查时需重点关注。

但是,至今尚不能有效预防过敏样反应。

2、有关碘过敏试验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碘过敏试验无助于预测碘对比剂是否发生不良反应,除非产品说明书注明特别要求。

常规的过敏试验主要是预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如常见的青霉素过敏试验。

碘对比剂的过敏样反应发生机制不同于I型超敏反应.3、什么是X线对比剂ADR是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根据发生的时间,有急性(1h内)和迟发(1h到1周)两种不良反应急性ADR有轻度、中度、重度三种严重程度4、对比剂ADR有哪些种类过敏样反应:症状与速发型变态反应类似,如荨麻疹等;与对比剂注射剂量、注入方式、速度无关非过敏样反应:包括迷走神经反应、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和迟发反应等;与对比剂注射剂量、注入方式、速度有关综上所述,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研究中均不支持碘过敏试验5、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有效预防:①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②不推荐预防性用药②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min才能离开检查室③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的应急快速增援机制处理措施:轻度的不良反应,对比剂轻度ADR的表现主要有:局部荨麻疹恶心/呕吐出冷汗等;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可无需治疗或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卧床、饮水、通风等重度不良反应:如气管、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或休克等,影像科医护人员应根据情况采取心肺复苏术或给予急救药品进行治疗,并立刻通知临床医师参与抢救:心跳骤停是最严重的ADR表现,需要紧急实施心肺复苏术!如发生气管栓塞监测:氧饱和度、脉搏、血压治疗措施:包括左侧卧,给纯氧,严重时可给予高压氧。

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

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

——《对比剂使用安全指南》
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
有资料显示,动脉内使用碘对比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静脉内使用高
【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的表现】
✰轻度不良反应:咳嗽、喷嚏、一过性胸闷、结膜炎、鼻炎、恶心、全身 发热、荨麻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重度不良反应:喉头水肿、反射性心动过速、惊厥、震颤、抽搐、意识 丧失、休克等,甚至死亡或其他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 ✰迟发性不良反应:注射碘对比剂1小时~1周内也可能出现各种迟发性不 反应,如恶心、呕吐、头痛、骨骼肌肉疼痛、发热等。
【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措施】
✪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 1. 建议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2. 不推荐预防性用药 3. 患者注射对比剂后需留观30分钟才能离开检查室 ✪建立抢救应急通道 建立与急诊室或其他临床相关科室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的应急快速 增援机制,确保不良反应发生后,需要的情况下,临床医师能够及时赶到抢 救现场进行抢救。 ✪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 1. 对于轻微的不良反应,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2. 对于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及时呼救临床医师参与处理。 3. 对于气管、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或休克等症状者: ◎ 应立即通知临床医师参与抢救 ◎ 临床医师到现场前,影像检查室的医护人员应 ● 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情况。 ● 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使用球囊通气。 ●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人工心脏按压。 ● 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予急救药品。
【全身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有使用碘对比剂全身不良反应的既往史,症状包括荨麻疹、支气管痉挛、 明显的血压降低、抽搐、肺水肿等; ✧哮喘; ✧与治疗现有疾病有关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使用对比剂检查室必备的抢救用品】
✪检查室中必须准备的器械 1. 装有复苏药物(必须定期更换)和器械的抢救车; 2.血压计、吸痰设备、简易呼吸器等; 3.必须备有医用氧气管道或氧气瓶。 ✪检查室中必须备有的急救药品 1:1000的肾上腺素,组胺H1受体阻滞剂(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 等),地塞米松,阿托品,生理盐水或林格式液,抗惊厥药(如地西泮等)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2015-9-19
2019/8/11来自发展经历 碘造影剂的发展经历了从无机碘到有机碘,从一碘、二碘至 三碘,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等阶段。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离 子型单体造影剂性质稳定,对比良好,但其渗透压高,毒副 反应较大。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的以欧乃派克、优维显为代 表的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均为三碘苯甲酸的衍生物。与离 子型单体造影剂区别在于:去掉阳离子,降低渗透毒性;去 掉羧基,降低神经毒性;添加4~6个羟基,增加亲水性,提 高水溶度,降低粘度和化学毒性。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心脏、 血管造影和CT增强扫描。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的问世标 志着造影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代表药物为威视派克, 最大特点就是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血浆等渗.
轻度过敏样反应:局限性荨麻疹、皮肤搔痒、流
涕、恶心、呕吐、多汗、咳嗽、眩晕; 出现此类反应时,停止注射,让患者安静休息,做
好安慰及解释工作,让患者松弛,深呼吸,观察反 应发展的动态。 处理方法:一般不需用药,症状可自行缓解,如需 处理可静脉推注地塞米松10 mg。安静休息,吸新鲜 空气,大量饮水,服抗组织胺药,或静脉注地塞米松10 mg,非那根25 mg肌注,或苯海拉明25 mg。严密观 察30 min后方可让患者离去。
最大剂量为1 mg;(4)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在5~10
min后见效。多巴胺200 mg加入250 ml溶液,15~
30滴/min,静脉滴注,剂量视效果而定。(5)支气管
痉挛、喘鸣、哮喘急性发作时患者置于座位,面罩
吸氧,氨茶碱0.25 g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1~0.3
mg静脉注射,必要时加量至1 mg,视需要给安定
2019/8/1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XX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预案
一、一般性问题
(一)检查前应行碘过敏试验,阴性方可行造影、增强扫描;
(二)造影、增强扫描后应休息半小时以上,方可离开医院;
(三)造影、增强扫描后应多饮水(1000—2000ml),以利于含碘对比剂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四)轻度恶心、呕吐多为一过性;轻度寻麻疹或瘙痒多为散发、自限性,注意观察;
(五)含碘对比剂外渗:抬高肢体,使用冰敷,外用洗疗妥24—72小时可吸收,如果严重损伤,外科就诊。

二、需要立即救治的情况:
(一)重度的、持续时间长的恶心、呕吐,应考虑适当的止吐药物;
(二)散发的、持续时间长的寻麻疹,应考虑适当的组胺H1受体阻滞剂肌肉注射,严重的寻麻疹考虑使用1/1000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三)支气管痉挛: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ß受体激动剂吸入剂深吸2—3次,肌注肾上腺素;
(四)喉头水肿: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使用1/1000肾上腺素肌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五)单纯性低血压:抬高患者的双腿,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静脉快速补液(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如无效,肌注1/1000肾上腺素0.5mg,必要时重复给药;
(六)迷走神经反应(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抬高患者双腿,氧气面罩吸氧6—10升/分钟,静脉注射阿托品0.6—1.0mg,必要时于3—5分钟后重复给药,静脉内快速补充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
(七)低血压性休克、呼吸骤停、心跳骤停、惊厥、求助、复苏、畅通气道、维持呼吸给氧、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维持循环、肌注肾上腺素及组胺H1受体阻滞剂等。

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及其防范

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及其防范

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轻者截肢致残,重则造成死亡
2019/10/11
32
第五天
第六天
.
2019/10/11
第三周
第二十八天
33
含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的防范
2019/10/11
34
对比剂 ADR防范策略
1.仔细询问病史,注意高危病人 2.剂量个体化
3.水化方案
4.对比剂的处理
2019/10/11
避免短时间内多次使用对比剂
避免使用甘露醇和利尿剂
特别是泮利尿剂 (速尿)
2019/10/11
Am J Cardiol. 2002; 90:1068-1073 *肌酐值换算: 1mg/dl = 88.4μmol/l
37
水化-扩容利尿
水化可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是维一被循证证实的有效预防措施
β2-受体激动剂定量气雾剂,深吸2-3次
如果用上法后痉挛不能缓解,则肌肉注射肾
上腺素(1:1000, 0.1-0.3ml)
2019/10/11
22
喉水肿
吸入β2-激动剂的效果不好, β-2-激动剂实 际上可能使水肿恶化
仔细检查,与支气管痉挛相鉴别极端重要
面罩吸氧(6-10L/分)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 (1:1000, 0.5ml)
抬高下肢 面罩吸氧(6-10L/分) 静脉补液:快速,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氏液 静脉用阿托品(0.6-1.0mg) – 必要时3-5分钟
后再用,总量最多2mg
2019/10/11
25
过敏休克样反应
召集抢救复苏小组 保持气道通畅、 抬高下肢、 面罩吸氧(6-10L/分) 肌肉注射肾上腺素(1:1000, 0.5ml) 静脉补液:快速、 静脉用 H 1-阻断剂 H 1-阻断剂,如苯海拉明25-50mg,静脉给药 持续支气管痉挛时可用β2激动剂定量吸入器(MDI) ★急性、快速进展、全身性多系统反应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

碘对比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
在接受非离子型碘造影剂血管内注射后1小时
之内发生过敏样反应的病例被确定为阳性病
例,参照美国放射学会2004年修订的分型标 准(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分型标准),根 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三型, 并根据临床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2019/7/29
6
美国放射学会2004年修订的分型标准 及处理原则
2019/7/29
7
中度过敏样反应:剧烈呕吐、广泛性荨麻疹、头痛、
面部水肿、喉头水肿、轻度支气管痉挛或呼吸困难、心悸、心动过 速或心动过缓、轻度和暂时性低血压、腹痛。此类反应表现较危急, 应立即停止注射造影剂。 处理方法:(1)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平躺并保持新鲜空气, 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2)抗过敏药,如非那根25 mg肌注,地塞 米松5~10 mg静滴。(3)对无高血压、心脏病、甲亢患者,用肾上腺 素0.25~0.50 mg皮下或肌内注射,危急时可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 地塞米松10 mg静脉注射,可反复给药。(4)当血压下降合并心动过 缓(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时,快速滴注血浆代用品500~1 000 ml, 阿托品0.5~3.0 mg,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25~0.50 mg,缓 慢静脉注射。(5)出现呼吸困难,痉挛性咳嗽可用氨茶碱0.25 g静脉 注射(0.25~0.50 g/次,以50%葡萄糖溶液20~40 ml稀释后缓慢静 注,不得少于5 min注完;糖皮质激素250~500 mg泼尼松龙,静脉 注射,5~10 min后起效。(6)必要时可静脉给予安定10 mg以镇静。 (7)喉头水肿者用地塞米松5 mg,加肾上腺素1 mg作喉头喷雾。(8) 呼吸抑制时,给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克刹米(0.25~0.50 g/次, 皮下或肌内间歇静注。
2019/7/29

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 中国专家共识

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  中国专家共识

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陈韵岱陈纪言傅国胜杜志民方全崔连群李浪黎辉王建安王海昌万征徐亚伟霍勇葛均波代表《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关键词】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41.4 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 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出现的有害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应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已备受关注。

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文献和经多次讨论,制定了这一版《碘对比剂血管造影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中国专家共识》,为临床医师更有效、更安全地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建议。

一、碘对比剂及其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一)碘对比剂的发展历史和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1]。

碘对比剂是X 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在X 线下心血管显影的基本诊断用药物。

目前用于心血管系统CT 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碘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1)按照(2)按照渗透压分为:在溶液中是否电离出离子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对比剂;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3)按照化学结构分为:单体和二聚体型对比剂。

碘对比剂自研发以来,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低渗直至等渗的发展过程:(1)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 ~7 倍;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目前已很少使用。

(2)低渗对比剂是由于其相对于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渗透压明显降低而命名,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两种对比剂剂型,其渗透压约为血浆渗透压的2倍。

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评价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

方法:病例收集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6月,从我院收治的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中抽选出48例发生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展开系统调查,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

结果:48例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药品有碘海醇23例、碘佛醇15例和碘普罗胺10例;诱发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年龄、药物过敏反应、高危基础疾病、药品自身毒性、渗透压和黏稠度等相关;经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心率和呼吸频率指标均比护理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针对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患者采取针对性预防处理不仅能缓解其药品副作用,还能调整患者的检查心态和生理指标,促使其安全、顺利的完成各项检查,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碘对比剂;药品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比剂又称为造影剂,是医学影像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特定物质,其中碘对比剂使用较频繁,在临床诊疗活动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注射碘对比剂至人体内能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进而获得准确、清晰的影像学图像[1]。

但是碘对比剂在广泛使用中其药品不良反应也成为临床的重大难题,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碘对比剂的不良反应,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是本文研究的关键。

鉴于此,我院将收集48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患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针对性预防措施干预后的效果和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0年8月~2022年6月,研究对象为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患者,统计出48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20~80岁,平均(50.16±4.55)岁,BMI为18~29kg/m2,平均(24.11±1.26)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9例,高中23例,大专及以上16例,不良反应出现时间2h~5天,平均(2.45±0.11)天。

对比剂安全使用与不良反应管理(百度文库公开版)

对比剂安全使用与不良反应管理(百度文库公开版)
1. 抬高患者下肢 2. 面罩吸氧(6-10L/min) 3. 成人患者,阿托品0.6-1.0mg静脉给药,在3-5min后根据 需要重复使用,达总剂量3mg (0.04mg/kg)。儿童患者, 静脉给予0.02mg/kg(单次最大剂量0.6mg),根据需要可 重复使用,达总剂量2mg 4. 快速经静脉补液: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
碘对比剂的肾脏不良反应
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在动脉给药前,eGFR小于60mL/min/1.73m2 在静脉给药前,eGFR小于45mL/min/1.73m2 特别是合并下述情况 • 糖尿病肾病 • 脱水 • 充血性心力衰竭(NYHA分级3-4级)和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 近期的心肌梗死(<24h)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 围手术期低血压 • 低血细胞比容水平 • 年龄大于70岁 • 联合使用肾毒性药物 已知或怀疑急性肾衰竭 对比剂经动脉给药 应用高渗性对比剂 对比剂的剂量大 几天内多次使用对比剂
孤立低血压
低血压
迷走神经反应 (低血压和心动过缓)
急性不良反应的处理
针对所有对比剂急性反应的一线治疗简要指南
疾病
方案
1. 面罩吸氧(6-10L/min) 2. 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气雾吸入(深吸2-3次) 3. 肾上腺素 血压正常者 肌注1:1,000肾上腺素0.1-0.3mL(0.1-0.3mg) [对冠状动脉疾病或老年患者,使用较小 剂量] 儿童患者:6-12岁儿童使用50%的成人剂量;年龄小于6岁者,使用25%的成人剂量。 根据需要可重复用药。 血压下降者 肌注1:1,000肾上腺素0.5mL(0.5mg)。儿童患者:6-12岁:肌注0.3mL(0.3mg);小 于6岁:肌注0.15mL(0.15mg)
荨麻疹

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经动脉心血管介入诊治中含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会议直播冀医时讯 2022-07-26 21:42 发表于河北随着医学进步,心血管介入诊断与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救治的重要手段,含碘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

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所致不良反应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造成肾功能衰竭、死亡及其他严重后果。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手术器材设备的革新,接受介入诊疗的心血管复杂病变患者占比不断攀升,且患者呈老龄化趋势,对介入诊疗围术期对比剂所致的包括急性肾损伤、过敏等不良反应的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含碘对比剂的分类含碘对比剂具有对比度强、显影清晰、体内外稳定性好、水溶性高、易于吸收和排泄等特点,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对比剂。

临床常用的含碘对比剂见表1,根据其苯环的个数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渗透压分为次高渗和等渗对比剂。

使用对比剂后的急性肾损伤一、定义和流行病学现状本共识采用2018年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的定义:使用对比剂后48h内出现的任何急性肾损伤,即血清肌酐值较基线期水平升高≥0.3mg/dl(26.5μmol/L)或达到基线期水平的1.5倍以上。

鉴于少数患者PC-AKI发生在应用对比剂72h或之后,建议应用对比剂的患者术后1~2周仍要复查肾功能。

PC-AKI的发生与患者的基础肾功能及其所合并的危险因素相关,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平均发病率为7%~8%。

二、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目前公认的PC-AKI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他重要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女性、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贫血、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心力衰竭、需要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治疗的心原性休克、低血压、围术期出血、围术期尿pH值过高或过低、应用非等渗性对比剂、对比剂使用剂量较高、两次对比剂使用间隔较短等。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领域运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正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下面形成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希望能为临床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作用。

二、碘对比剂及其不良反应1. 碘对比剂的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 trast media)”。

1碘对比剂是X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心血管X线显影的基本药物。

目前用于CT检查和心血管系统造影检查的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含三个碘的苯环(3-乙酰-2,4,6-三苯甲酸),根据所含苯环的个数,可以将碘对比剂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可以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渗透压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

含碘对比剂的发展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相对低渗直至等渗的过程。

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7倍;低渗对比剂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高渗对比剂相比已明显降低,但高于血浆渗透压2倍左右;等渗对比剂为非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高渗对比剂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已很少使用。

目前常用的含碘对比剂以低渗或等渗对比剂为主,1具体分类详见表1(按单体到二聚体和市场占有率排序)3。

表1 国内上市的常用原研碘对比剂明细碘海醇欧乃派克®非离子低渗单体8213003506728446.310.4碘帕醇典比乐®非离子低渗单体7773003706167964.79.4碘佛醇安射力®非离子低渗单体8073203507027905.89.0碘克酸海赛显®离子低渗二聚体1270 320 600 7.5碘克沙醇威视派克®非离子等渗二1550 320 290 11.8·参考ACR对比剂手册对于低渗对比剂的定义是相对于最初的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而提出的,因为渗透压比高渗对比剂低而命名。

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碘对比剂静脉注射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作者:李艳艳程一帆杨雅淋方志娥黄丹李云逸黄明春钟丽娟周新杰王军大来源:《中国药房》2020年第18期摘要目的:探討碘对比剂静脉注射导致皮肤不良反应(ADR)的主要危险因素。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20年4月使用碘对比剂行CT增强后发生皮肤ADR的患者,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其基本信息、应用碘对比剂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及ADR相关信息。

统计分析碘对比剂的使用情况、皮肤ADR的主要表现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情况。

以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碘对比剂用量、住院时间、实验室检查、肿瘤病史、基础病史、过敏史、饮酒史等为自变量,将其分别与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发生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选取有统计学意义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发生皮肤ADR者共157例,男性79例(50.3%)、女性78例(49.7%);年龄19~86岁,平均(52.68±18.73)岁;BMI (14.6~40.7)kg/m2,平均(22.5±3.7)kg/m2;使用碘普罗胺67例(42.68%)、碘克沙醇34例(21.66%)、碘海醇31例(19.74%)、碘帕醇25例(15.92%);碘对比剂用量50~100 mL,平均(73.06±13.29)mL,4种碘对比剂间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种碘对比剂中,碘普罗胺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最高(0.197%)。

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以急性(89.2%)为主,严重程度以轻度(75.2%)为主,以荨麻疹(38.9%)最常见,予以对症治疗后痊愈135例、好转13例、未好转9例。

发生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患者中,以合并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发生率最高(33.1%);但导致重度皮肤ADR则以合并使用抗肿瘤药物为主。

住院时间{11~20 d[OR=1.21,95%CI(1.07,1.20),P=0.042]、21~30 d[OR=1.39,95%CI (1.12,1.52),P=0.035]、31~40 d[OR=1.15,95%CI(1.03,1.37),P=0.008]、>40d[OR=1.33,95%CI(1.28,1.53),P=0.003]}、呼吸循环系统肿瘤病史[OR=1.51,95%CI (1.35,1.61),P=0.037]、注射用药过敏史[OR=1.50,95%CI(1.37,1.59),P=0.005]均可显著增加碘对比剂相关皮肤ADR的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全文)一、前言几乎所有的药物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副反应。

即便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将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

随着碘对比剂在心血管领域运用的不断增多,碘对比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危险性正逐渐受到关注。

通过下面形成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中国心内专家共识,希望能为临床更有效、更安全的使用碘对比剂提供指导作用。

二、碘对比剂及其不良反应1. 碘对比剂的分类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这种被引入的物质被称为“对比剂(con, trast media)”。

1碘对比剂是X线对比剂中最常用的一种,也是心血管X线显影的基本药物。

目前用于CT检查和心血管系统造影检查的对比剂均为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

碘对比剂的基本化学结构是含三个碘的苯环(3-乙酰-2,4,6-三苯甲酸),根据所含苯环的个数,可以将碘对比剂分为单体和双聚体;按照是否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可以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按照渗透压分为高渗、低渗和等渗对比剂。

含碘对比剂的发展经历了从离子型到非离子型、从高渗到相对低渗直至等渗的过程。

高渗对比剂为离子型单体,其渗透压高达血浆渗透压的5–7倍;低渗对比剂包括非离子型单体和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高渗对比剂相比已明显降低,但高于血浆渗透压2倍左右;等渗对比剂为非离子型二聚体,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

高渗对比剂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已很少使用。

目前常用的含碘对比剂以低渗或等渗对比剂为主,1具体分类详见表1(按单体到二聚体和市场占有率排序)3。

表1 国内上市的常用原研碘对比剂明细碘海醇欧乃派克®非离子低渗单体8213003506728446.310.4碘帕醇典比乐®非离子低渗单体7773003706167964.79.4碘佛醇安射力®非离子低渗单体8073203507027905.89.0碘克酸海赛显®离子低渗二聚体1270 320 600 7.5碘克沙醇威视派克®非离子等渗二1550 320 290 11.8·参考ACR对比剂手册对于低渗对比剂的定义是相对于最初的离子型高渗对比剂(如泛影葡胺)而提出的,因为渗透压比高渗对比剂低而命名。

等渗对比剂的命名是源于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似。

因此,若按照渗透压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其结果应为:离子型高渗对比剂、非离子/离子型低渗对比剂和非离子型等渗对比剂。

2.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分类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可以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A. 按照不良反应发生机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与碘对比剂剂量、注入方式和速度无关的特异性反应或过敏样反应,如皮疹、喉头水肿及过敏性休克等属于此类反应;另一类则与之相反,与碘对比剂的剂量、注入方式、速度和理化性质相关,称为物理化学反应或非特异性反应,如对比剂肾病属于此类反应2。

B. 按照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类: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具体内容见表23。

C. 按照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也可以分为三类:急性不良反应,发生在对比剂注射之后一小时之内;迟发不良反应,发生在对比剂注射后一小时到一周之内;晚发不良反应,发生在对比剂注射一周之后。

其中,即发不良反应可覆盖所有表2中的内容;迟发和晚发不良反应以轻中度不良反应为主,但也有发生对比剂肾病、碘源性甲亢和严重过敏样反应的风险2。

表2 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轻度不良反应症状具有自限性特点,包括:恶心、呕吐轻度荨麻疹轻度苍白注射部位疼痛瘙痒流涕、鼻塞多汗咳嗽头疼、头晕潮红轻度红肿焦虑因轻度反应自身自限性特点,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应严密观察中度不良反应症状更加明显,临床证实多为局部或系统症状,包括:心动过速高血压呼吸困难全身弥漫性红斑/荨麻疹喉头水肿轻度低血压剧烈呕吐短暂昏迷需要及时的药物治疗,并严密观察,谨防升级为重度不良反应重度不良反应症状会危及生命,包括:重度喉头水肿意识丧失心肺骤停心率失常肺水肿显著低血压循环衰竭显著支气管痉挛·参考ACR对比剂手册3. 碘对比剂安全性3.1肾脏安全性在对比剂的ADR中,对比剂引起的肾脏损害是受关注最多的不良反应之一。

早在1985年,Moran与Myers就发现在使用了对比剂后,肾小球滤过率会立刻下降,然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便建立起对比剂对肾功能产生影响的概念。

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Urogenital Radiology, ESUR) 对比剂安全委员会将将这种对比剂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 CIN),并定义为:血管内使用对比剂后3天内,血清肌酐值绝对值升高>0.5 mg/dl(44.2 μmol/l)或较基础值升高>25%,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损害2。

最近,有观点主张用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ontrast 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CI-AKI)这一概念代替CIN来定义对比剂对肾脏的损伤更合适4,该概念采用急性肾损害工作网(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 AKIN)提出的AKI的诊断标准5,即48小时内血清肌酐水平升高≥0.3 mg/dl或7天内升高≥50%或持续6小时尿量<0.5 ml/kg/h。

CI-AKI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较低,约为0.6%-2.3%,但是在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CI-AKI的发生率会显著升高,例如在GFR<45ml/min 的人群中静脉使用对比剂后CI-AKI的发生率可高达5-20%2。

CI-AKI 是仅次于肾灌注不足和肾毒性药物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常见原因,占全部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11%6。

CI-AKI的发生往往预示预后不良7。

CI-AKI的危险因素包括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与程序相关的危险因素8。

与患者相关的危险因素中最常见且重要的有合并慢性肾病、糖尿病,其他包括引起肾脏低灌注状态的多种因素,如脱水、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与程序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大剂量使用对比剂、使用高渗性离子型对比剂、短时间内重复使用对比剂,另外经动脉使用比经静脉使用对比剂CI-AKI的发生风险更高。

不同类型的对比剂对于CI-AKI的发生风险的影响备受关注并充满了争议。

Barrett等荟萃分析了低渗性对比剂和高渗性对比剂的肾脏毒性9。

这项分析共汇总了31项有关比较低渗性对比剂和高渗性对比剂的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发现:低渗性对比剂的肾脏毒性明显低于高渗性对比剂(P=0.02)。

高渗性对比剂的肾脏毒性相对较高,已被低渗和等渗对比剂所逐渐取代。

2003年发表的NEPHRIC研究10和2007年美国ACC/AHA的UA/NSTEMI指南11认为等渗对比剂的肾脏安全性高于低渗对比剂,由此推动了等渗对比剂的使用。

但之后发表的一些更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等渗对比剂和低渗对比剂在CI-AKI的发生风险上没有差异。

这些研究和其他一些随机对照研究被纳入两项相互支持和补充的荟萃分析中,其中一项为纳入16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括2763例受试者的荟萃分析12,其结果表明低渗对比剂(除外碘海醇和碘克酸)与等渗对比剂在CI-AKI发生风险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另一项为纳入25个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包括3260例受试者的荟萃分析13,其结果表明,与低渗对比剂(除外碘海醇)相比,等渗对比剂并不能显著降低CI-AKI的发生风险;且无论是否采用预防性治疗(水化,乙酰半胱氨酸),注射对比剂的途径(动脉或静脉注射),年龄,性别,剂量,或者合并慢性肾病或糖尿病,研究结果仍保持一致。

基于这些新的研究发现,2009年和2011年的美国ACC/AHA的UA/NSTEMI指南14,15均对2007年的指南进行了更新,2009年的指南14推荐未进行慢性透析的慢性肾病(CKD)患者在接受血管造影时,等渗对比剂或低渗对比剂(除外碘海醇和碘克酸)均可使用。

而2011年美国ACCF/AHA的UA/NSTEMI指南15及2011年美国ACCF/AHA/SCAI的PCI治疗指南16中不再对对比剂的选择进行推荐,而是推荐通过规范术者操作问题来保护患者,即对患者进行合适的水化及根据患者的肾功能及其他临床状况调整患者的最大对比剂用量。

同样的,2011年欧洲ESC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指南17、2012年KDIGO AKI指南18均推荐使用低渗对比剂或等渗对比剂。

2012年发表的一项迄今为止CI-AKI 研究领域内样本量最大、来自中国的RCT 研究——DIRECT研究19比较了碘普罗胺370 和碘克沙醇320在接受心脏导管介入的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肾脏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在总体人群或糖尿病人群中,二者的CI-AKI发生风险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再次印证水化和对比剂限量可以降低CI-AKI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本共识专家委员会认为等渗和低渗对比剂在肾脏方面的安全性相当,二者均可使用;不推荐使用高渗对比剂。

心内介入医师在使用对比剂时更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来降低对比剂对患者肾脏的损害:1) 通过eGFR评估患者的基础肾功能,即采用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 公式计算:eGFR (mL/min/1.73m2)= 186 X SCr-1.154 X 年龄-0.203 X 0.742 (女性) X 1.233 (中国人)2) 严格进行水化;3) 根据患者的基础肾功能和其他临床情况限制对比剂的最大使用剂量。

3.2肾脏系统以外的安全性急性不良反应(包括迟发不良反应)更多的涉及非肾脏相关因素3。

1990年,日本学者Katayama在Radi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碘对比剂安全性的文章20。

这是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对比剂之间最大规模(337647名入组患者,使用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的患者为168363,占所有患者的49.86%)的安全性试验,该试验证明了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在安全性方面明显优于离子型碘对比剂(表3)。

表3 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在Katayama试验发表之后,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指南推荐使用非离子型低渗碘对比剂替代最初的离子型高渗碘对比剂1,2,3。

自此,非离子型低渗碘对比剂开始被广泛使用,也由此产生了很多相关安全性试验,试验或为碘对比剂厂家的上市后安全性试验(PMS),或为研究者发起的大规模安全性研究21-33,最终的结论证明:不同非离子型低渗碘对比剂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差异,且基本符合Katayama试验的结论(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