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意义 -发展趋势 1
教育学中的特殊教育研究
![教育学中的特殊教育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2d55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2.png)
教育学中的特殊教育研究特殊教育是一门研究如何为具有不同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学科。
在教育学中,特殊教育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日益重要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应用,并讨论特殊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特殊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特殊教育研究关注的主要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特殊教育的评估和诊断、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特殊教育的政策和管理等。
首先,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探讨了特殊教育学科的本质、目标和原则,帮助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特殊教育的领域和范畴。
其次,特殊教育的评估和诊断是为了识别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支持措施。
第三,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是为了提供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
最后,特殊教育的政策和管理研究关注的是特殊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测,以确保所有学生在教育领域的平等权利和机会。
二、特殊教育研究的意义和应用特殊教育研究对于实现教育的公平和包容至关重要。
它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为教育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制定和实施特殊教育政策的依据。
同时,特殊教育研究还帮助提高教育系统中特殊教育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支持给特殊学生。
此外,特殊教育研究还推动了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特殊教育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它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殊教育研究的成果也可以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教育计划。
此外,特殊教育研究还在社区和家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家庭成员和社会志愿者提供了支持和指导。
三、特殊教育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特殊教育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研究资源的匮乏。
特殊教育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由于其特殊性质,研究资源相对匮乏。
此外,特殊教育研究也面临着数据收集和实证研究的难题,由于特殊学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研究人员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
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困境
![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困境](https://img.taocdn.com/s3/m/fd9192bb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8d.png)
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困境导言特殊教育是指为残疾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帮助这些学生充分发展潜能,并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改革,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当前形势以及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特殊教育的历史发展特殊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公元前384年的古希腊,有夜盲症的学生就已经得到过特殊教育。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发展要追溯到18世纪。
当时,人们开始对智力低下的儿童进行个性化教育,并设立专门的学校。
但是,这些学校的数量有限,很多学生无法获得应有的教育机会。
在20世纪,特殊教育得到了更大规模和重视。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残疾学生的认知逐渐增加。
各国纷纷制定法律和政策,保障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并提供更多的特殊教育资源。
例如,1966年美国通过了《教育残疾儿童法案》,标志着美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特殊教育的现状尽管特殊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当前形势下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首先,特殊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因素。
特殊教育需要有合格的教师,以及适合残疾学生学习的场所和教具。
然而,由于教育系统的整体资源不均衡,特殊教育经费和师资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特殊教育的供需不平衡,很多残疾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关怀和教育。
其次,特殊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亟待改进。
传统上,特殊教育往往采用单一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没有因材施教的特殊教育方法,无法满足不同残疾学生的多元需求。
此外,特殊教育课程和评估体系也需要更加灵活和科学。
最后,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和接纳度有待提高。
在过去,特殊教育常常面临着歧视和偏见。
存在一些误解和刻板印象,导致有些家长和学生不愿接受特殊教育。
因此,社会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倡导包容和尊重,以改变对特殊教育的态度。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为了促进特殊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
关注特殊教育,一起面向未来
![关注特殊教育,一起面向未来](https://img.taocdn.com/s3/m/3cd15da3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5.png)
2021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
可能许多人并不了解“特殊教育”这个词的含义,《计划》开篇即对其做出了明确解释:特殊教育主要是面向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教育。
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
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计划》一经发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计划》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是教育领域的薄弱环节。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的普及,特殊教育学校及专任教师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
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 288所,共有特殊教育专任教师6.94万人。
在师资力量增加的同时,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人数也在增长。
同年,招收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学生14.91万人,在校生91.98万人。
专业人员来完成。
学生家长一般通过他人介绍、网络查询等方式寻找校外机构,帮助孩子进行个别辅导训练。
如果《计划》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医疗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康复机构等能够与学校多方合作,评估鉴定、入学安置、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一系列工作开展起来,将会更加有针对性,更加便捷、有效。
在有条件的地方,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能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及区域资源中心开展特殊教育工作提供更多便利,从而推动残疾儿童青少年相关数据、优质资源的互通共享。
除了推进融合教育,《计划》还提到,通过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巩固完善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对特殊教育的支撑能力,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e1e01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a9.png)
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无数残疾孩子的未来和希望。
然而,当前特殊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普及率低、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本文将围绕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一核心主题,探讨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特殊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特殊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目前,全球范围内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一,许多地区存在着对残疾孩子教育不重视、资源不足等问题。
据统计,全球仅有60%的残疾孩子接受义务教育,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更是不足10%。
此外,特殊教育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许多孩子未能得到充分和个性化教育。
普及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殊教育是保障残疾孩子平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整体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普及特殊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残疾孩子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特殊教育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特殊教育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关键。
要实现普惠发展,必须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完整特殊教育体系。
同时,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管理,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确保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特殊教育的资源供给和师资队伍建设特殊教育的资源供给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
政府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提高资源供给水平,为残疾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同时,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特教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水平。
特殊教育的社会认知和影响力社会认知和影响力是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要加强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孩子教育和发展的度。
要积极开展融合教育、倡导无障碍环境建设等举措加强社会对残疾孩子的接纳和支持。
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
只有逐步解决特殊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公正。
关注特殊儿童的意义
![关注特殊儿童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37891d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f.png)
关注特殊儿童的意义
特殊教育在教育事业中是薄弱但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生命教育又是特殊教育中愈来愈被人们重视的关注学生个体的教育体系。
今天的特殊教育在实践中过于侧重特殊儿童的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
同样重要的个体生命的关怀、引导。
从生命本体论的视域来关注特殊教育,进而在特殊学校及全纳学校之中贯彻生命教育观,不失为在当前特殊教育体系中构建生命理念的有效手段。
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最重要的是增强师资力量,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精神,使其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特殊教育工作具有主导作用,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同时也是顺应教育改革新形势的有效途径。
生命教育就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受教育者从认识人的自然生命入手,进一步认识人的社会生命,帮助他们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关注特殊儿童的意义,还要使受教育者通过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完善道德品质,去追求崇高的精神生命。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74e4e883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f.png)
浅谈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认识与思考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教育领域,它需要家长对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有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和心理素质。
在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更是孩子的伴侣和引导者。
本文将从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意义、挑战和有效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关心特殊儿童家庭教育。
一、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概念特殊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方面存在先天或后天发育障碍,需要特殊教育和家庭关爱的儿童。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是指特殊儿童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帮助特殊儿童克服自身的障碍,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能,融入社会,享受幸福生活。
二、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意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在特殊儿童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特殊儿童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中的教育方式和氛围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可以提供更贴心、更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需求。
家庭教育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特殊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特殊儿童家庭教育不仅对特殊儿童本身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三、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特殊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种种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知识和技巧缺乏,无法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特殊儿童需要更多的需求,包括医疗、心理、教育等多方面的支持,而很多家庭无法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
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家长具备非常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应对。
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包容和支持还存在很大的不足,这也给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
四、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想有效地开展特殊儿童家庭教育工作,需要家长具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21页】
![第一章 特殊教育概述【2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a6a9f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0.png)
日本的特殊教育对象
视觉障碍(包括盲和弱视)儿童; 听觉障碍儿童(包括聋和重听); 智力落后儿童(日本称作“精神薄弱”); 肢体缺陷儿童; 病弱儿童; 精神、情绪障碍儿童; 言语障碍儿童; 重复障碍儿童。
——日本1975年《学校教育法》规定 (最后修订为昭和五十年法律第五五号)
5
前苏联的特殊教育对象
标记可协助立法者集中注意力,在各类特殊儿童问题上,多 制定法律以支持特殊教育计划;
标记有助于从事障碍状况原因的研究; 标记是教育统计、教育经费申请的基础; 标记的存在便于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
17
标记的缺点
错误的医学、教育学诊断,有潜在的危害性; 标记与教育没有必然联系,却容易让人们产生思维定势,妨碍对特殊儿
聋校: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查理夫妇(C.R & A.T. Mills)
在山东省登州(今蓬莱)建立了我国第一所聋校“启喑学馆”,即 现在的烟台市聋哑学校的前身。
智障学校:1921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附小为弱智儿童开设的“特
殊学级”为我国第一所智障儿童学校。
16
标记的优点
标记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对特殊儿童处置的指标,即希望特教 专业人员能在普通学习环境中,提供相应的特教课程,使儿 童能获得符合其特别需要的课程;
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盲人学校。
智障学校:1837年法国人谢根(Edouard Sequin,1812-1880)在巴
黎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弱智者训练教育学校。
肢体残疾学校: 1832年德国的库尔茨在慕尼黑建立了肢残者的专
门学校。
行为不良者的学校: 1817年在法国出现。 残疾人高等教育:1864年美国华盛顿的加劳德特聋人学院. 残疾儿童幼儿园:1888年在美国建立的聋童幼儿园.
特殊教育的意义 [特殊教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
![特殊教育的意义 [特殊教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63e3d5284ac850ac02421c.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特殊教育的意义 [特殊教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那么你对特殊教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什么是特殊教育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特殊教育的简介为了满足特殊需要儿童学习的需要,而设计(提供)的教育,即称特殊教育。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通过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对不同种类特殊儿童的教育又可分别成为盲童教育、聋童教育、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超常儿童教育、言语障碍儿童教育、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教育,多重残疾儿童教育等。
特殊教育的主要精神是考虑到每个孩子个体内在及个体之间的个别差异。
特殊教育的实施对象特殊教育实施对象的范围也因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而有差异,有的国家或地区提出了“零拒绝”的目标,即认为所有残疾儿童都应该接受免费的、适合他们需要的义务教育。
各级公立学校都要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和有关服务,不应该以任何理由拒绝他们入学。
中国实施特殊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盲、聋、哑、智力落后以及有其他身心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设有盲聋哑学校、低能儿学校或低常儿童班、弱智儿童班,以及工读学校等。
我国《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特殊教育中也是适用的,但特殊教育也有它的特殊的一面。
它不仅像普通教育那样,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还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例如教盲童学习盲文和定向行走,对聋童进行听力、语言训练,对弱智儿童进行感知觉和动作能力的教育训练等。
普通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课程整合的意义及价值
![普通学前教育课程与特殊学前教育课程整合的意义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1be5416fad6195f312ba657.png)
� � (沧州师专泊头分校, 河北 沧州 )
普通 学前教育 � � 课程与特殊 学前教育 课程有 着不可 分割 国际特殊教育进入 年代以来,明显 地向着三个一体 的内在联系, 有着很大的包容性, 一致性, 我们将两 类课程进 行有机整合基于: 一, 整合背景 我国在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后 , 正在逐步普 及学前 教育.天津 年普及学前教育, 北京 年普 及学前教 化的方向发展.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一体化; 学校教育, 家 庭教育, 社会教 育的一体化; 医疗康复, 教育训练和社会就业 的一体化. 所谓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是指特殊教育与 普通教育相 互支持, 相互渗 透, 相互启发 , 优势 互补, 进而形 成教育的 合力,力 求使每一位 特殊儿童 享受平等教 育的机 会,并且 能够使每 一位特殊儿 童身心都能 够得到充 分的发 展. 特殊教育的发展, 经历了由分到合的过程. 早期人们为了 保障特殊儿童能够受到正常儿童同样的教育, 把特殊儿童独 立成校,独立编班 .后来人们发现这样并不利于特殊儿童的
育 ,全国大部 分省份都 已经制定出 了普及学前 教育的时 间 表 .一场轰 轰烈烈的普 及学前教育 的工程正 在全国各 地展 开. 在普及学前教育中, 特殊幼儿的教育是难点. 而国际上把 特 殊儿童接受 教育的情 况作为衡量 基础教育普 及的重要 参
� � 考标准.因 此特殊幼儿的普及教育要与正常学前幼儿同步, 成长. 年代人们反思特殊教育, 提出了 "最少受限制的教育 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 � � � . 普及 环境" , 以及 "回归主流" 的特殊教育的思想. 年联合国教 特殊幼儿学前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需要那些具有特殊 教育专 业知识与技能的教师. 目前我国培养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师大 多 是通过特殊 教育师范 院校培养, 杯水 车薪, 与巨大的 特殊 教育师资的需 求不成比例, 因此培养大批的懂得特殊 教育专 业知识的师资刻不容缓. 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单靠特殊教育师 范院校根本不 能实现, 我国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数量有 限.因 此在普通的师 范院校普通的学前专业开设特殊教育课程, 不 失是解决师资短缺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对普通学前教育专 业 和特殊学前 教育专业 进行有机整 合,发挥课 程的最大 效 能, 培养合格的教师. 二, 意义及价值 (一 ) 符合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 科文组织 在西班牙 萨拉曼卡召 开的"世 界特殊需要 教育大 会" , 通过了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 提出了 "全 纳性教育" 和 " 全纳性学校 " 的 教育思想, 将特 殊教育定格 在 " 全纳性教 育" 思想的框架之中, 它要求: 特殊儿童尽可能的回到普通学 校去, 与正常儿童一 起学习, 生活, 一起活动, 交流, 让他们尽 可能地与正常儿童在一个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 让特殊儿童 的学习, 生活, 交流, 由封闭 , 隔 离走向开 放, 融合, 与正常儿 童融合为一体.实现全纳性教育的目标, 实现特殊儿童与普 通儿童融合教育, 需 要大批既能够从事普通教育又能够承担 特殊教育的教师.而两类课程的整合正是顺应国际特殊教育 发展的趋势. (二 ) 对普学前教育有着重大意义.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关注点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关注点](https://img.taocdn.com/s3/m/9c5dda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ee.png)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关注点特殊教育是为了帮助那些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而设立的一种教育领域。
这些学生可能患有身体或智力上的残障,学习障碍,或者其他与常规学习方法不适应的困难。
特殊教育旨在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以满足学生的独特需求,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并融入社会。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无论他们是否具备正常学习的能力。
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教育,而特殊教育则为那些面临挑战的学生提供了公平的机会。
通过特殊教育,这些学生可以获得定制的学习计划和支持,以便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学习方式和速度。
这不仅仅是为了确保他们获得知识,而且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及培养他们在学术和社交领域的技能。
在特殊教育中,有几个关注点是需要重视和关注的。
首先是个体化的教育计划(IEP)。
每个特殊教育学生都应该有一个IEP,这是一个根据学生的特殊需要制定的计划。
IEP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教育方法、评估标准以及专门的支持和服务。
通过制定个性化的IEP,可以确保特殊教育学生得到他们所需的适当支持和教育。
第二个关注点是包容教育。
特殊教育不仅仅意味着把学生从常规教育中分隔开来,而是要在一般教育环境中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包容教育的目标是让特殊教育学生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共同学习的能力。
通过包容教育,可以减少特殊教育学生面临的孤立和排斥,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平等和友善的学习环境。
第三个关注点是专业的教师和支持人员。
特殊教育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资质认证的教师和支持人员来实施。
他们需要具备理解学生需求的能力,掌握适应性教学技巧和策略,以及处理学生行为和情绪问题的能力。
特殊教育教师和支持人员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提供情感支持、建立信任关系和与学生家长密切合作等。
最后一个关注点是社会的认知和接纳。
特殊教育学生往往面临着社会的偏见和歧视。
因此,社会的认知和接纳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以北京市为例
![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以北京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58928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3f.png)
基础教育研究|责任编辑:顾明珠赵华丽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自2013年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等文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构建资源教室、区级特教中心等专业支持服务体系。
如今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以特教中心为指导、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教育学校融合教育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教育对象从传统意义上的“三类”(盲、聋、智障)残疾儿童少年扩大到“7+2+N”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以及自闭症、脑瘫2种特别类型,“N”为“其他类型”,正逐步拓展涵盖情绪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等)特殊儿童少年。
在特殊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面对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不断开拓、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北京市大力拓展师资队伍专业类型,深入开展主题教研,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建设,力促全市特殊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以师资队伍多类型、专业化发展为根本,为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融合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生源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以北京市为例王善峰孙颖【摘要】在特殊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北京市积极应对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师资队伍多类型、专业化发展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建设为依托,力促全市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把“办好特殊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专业化;北京【中图分类号】G760北京市第三届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教研员培训会66基础教育研究|责任编辑:顾明珠赵华丽/***************变化和学校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产生了多类型、专业化新需求。
如师资队伍中需要有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融合教育管理教师、融合教育教研指导教师等角色;面对中重度残疾学生实际需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能适应教育康复训练开展、个别化教育实效提升等多种要求。
第三讲特殊教育政策及法律-1
![第三讲特殊教育政策及法律-1](https://img.taocdn.com/s3/m/42fe95df6c85ec3a86c2c5a4.png)
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师资) 第二十九条 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特殊教民共和国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 由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8月23日颁布实施。 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将从法律上进一步保障我国残
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改变了以往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嵌套于普通教育法的局面。《条例》明确提出残疾人教育 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详细规定了残疾人特殊教育的组织机构、学制体系、教育 形式以及教师、物质条件保障和奖惩等方面的内容。
这种将残疾人教育写入国家根本大法的做法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这是我国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依据。
第二层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国家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第9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 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1990)规定了国家职责、发展方针、办学渠道、特 殊和普通教育方式、成人教育、师资等,残疾类型还包括言语、精神等其他残疾
第一章 总则(1-9条)
颁布的目的、依据的方针、政府的职责、残疾人组织和各类主体的职责等 第一条 为了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残疾人保障法》和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实施残疾人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
《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1989.5) 《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年)》(1988.9) 《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1996-2000年)》(1996.4)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199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2014)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
“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培训心得1
![“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培训心得1](https://img.taocdn.com/s3/m/9cf0d76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f.png)
“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培训心得参与“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而宝贵的学习经历。
这次培训不仅让我对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未来工作方向上获得了新的启示和动力。
一、深化了对特殊教育意义的理解在培训中,专家们详细阐述了特殊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性。
我深刻认识到,特殊教育不仅仅是帮助特殊需要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融入社会的过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环。
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学生都拥有独特的潜能和价值,他们同样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以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二、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培训中,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个别化教学、差异化教学、全纳教育等。
这些理念和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我深感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更好地适应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明确了未来工作方向和目标通过培训,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工作方向和目标。
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投入到特殊教育工作中去,努力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特殊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为特殊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反思与展望回顾这次培训经历,我深感收获颇丰。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特殊教育领域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
未来,我将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我也将积极与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特殊教育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之,“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关爱学生、服务社会,为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https://img.taocdn.com/s3/m/d0dd13e452d380eb63946da8.png)
观察特殊教育特殊儿童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李久军教育部等7部委《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出“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
办好特殊教育让存在发展障碍的儿童享受公平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使特殊儿童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是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涉及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学科对特殊儿童发展特征的准确理解,涉及社会学、法学等视角对特殊儿童职业权益的保障,需要构建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的培养体系,需要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视野,形成独立的理论话语体系,从而在政策制定、学校建设、课程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引领特殊儿童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深入认识、分析和明确特殊儿童的职业发展是特殊职业教育学科和理论发展的根基。
特殊儿童虽然因为生理或心理的原因,造成某些器官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相应的能力发展,但并不能认为特殊儿童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只是其能力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甚至个别儿童在某些方面是超常的。
因特殊儿童在听力、视力、智力和肢体等方面存在障碍,特殊儿童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应更具针对性,根据儿童自身所受的限制,研究适合的职业能力模型,形成更加多元的人才观,制定有针对的课程体系。
特殊儿童职业教育实践应遵循特殊儿童发展的身心规律,发挥学校功能,建立符合特殊儿童发展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和职业体系。
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转衔教育,在普通职高开展融合教育,或单独建立特殊职业高中,都应以儿童为中心,立足于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不同职业能力发展,帮助他们实现个体生存、融入社会生活。
一方面,特殊职业教育需要走出教育、走入社会,主动参与特殊儿童职业标准建设,才能为培养特殊儿童走向社会提供有效的、稳定的渠道和依据,并进一步促进特殊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完善。
另一方面,与普通职业教育对应社会职业体系开设专业不同,特殊职业教育缺乏相应的行业企业支撑,更需要社会的支持,需要社会机构、行业企业提供适合特殊儿童的职业和岗位。
伦理研究——特殊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又一路径
![伦理研究——特殊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又一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394e97b95ef7ba0d4b733b36.png)
伦理研究——特殊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又一路径作者:孙美丽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7期摘要伦理特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特殊教育同样具有伦理特性。
对于当今我国的特殊教育而言,伦理研究有助于突破其理论薄弱的瓶颈,为其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适用于特殊教育伦理研究的方法有典型案例分析法、抽样调查法与双向反思法,研究的着眼点在于:说明、描述教育事实,总结善恶斗争的规律;确立特殊教育的价值体系;指导特殊教育实践。
关键词伦理;特殊教育;路径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7-0010-02Ethics Study: Another Path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Need Education//Sun MeiliAbstract Ethical characteristic is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of education. For Special Need Education in China, ethics study will help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its theoretical weakness, open up new paths for its development. Methods applied are case analysis, sample survey method and Bi-directional reflection method. Study focus are decrypting and describing educational fact and summing up the law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good and evil, establish the value system and guide educational practice.Key words ethics; special need education;pathAuthor’s address Special Need Education College of 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 the Main Laboratory of Psychological Diagnosis on Childre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Chongqing, Chongqing, 400047, China教育中的善恶矛盾是教育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其“源于社会或教育自身提出的教育道德应然与教育道德实然之间的不一致”[1],具体表现为善的教育与恶的教育、教育中善的因素与恶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 幼儿园特殊教育
![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 幼儿园特殊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b62789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5.png)
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一、背景介绍1.1 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是针对智力障碍、学习障碍、情感行为障碍等各种障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特殊儿童克服障碍,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发展其潜能,融入社会。
1.2 幼儿园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对幼儿的心理、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能够在幼儿园接受特殊教育的机会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在早期获得相应的帮助和支持,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1.3 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的意义在幼儿园进行特殊教育的教学实践,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特殊教育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的特点2.1 个性化教学针对每位特殊儿童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为其提供专门的教育方案和教学内容。
2.2 多元化教育方式采取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包括游戏教学、手工制作、艺术表现等,满足特殊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3 教师团队配备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需要配备专业的特殊教育教师和辅导人员,以确保对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教育。
2.4 与家长的密切合作与特殊儿童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形成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三、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学实践的模式3.1 整合模式整合模式是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和生活,通过相互学习和交往,促进特殊儿童的全面发展。
3.2 分流模式分流模式是将特殊儿童单独分流到特殊教育班级或特殊教育机构进行教育,以满足其个别化教育需求。
3.3 辅导模式辅导模式是通过特殊教育教师为特殊儿童提供个别化辅导和支持,帮助其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3.4 家校合作模式家校合作模式是在教育机构和家庭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个别化教育与特殊教育需求的满足
![幼儿园个别化教育与特殊教育需求的满足](https://img.taocdn.com/s3/m/e638c71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4.png)
幼儿园个别化教育与特殊教育需求的满足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开始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需求。
在幼儿园中,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个别化教育和特殊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个别化教育和特殊教育,幼儿园能够更好地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求,培养他们的全面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别化教育的意义个别化教育是指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在幼儿园中,个别化教育能够帮助孩子们发掘个人潜能,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个别化教育还能够促进孩子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提供个别化教育的策略在幼儿园中,提供个别化教育需要采取一些策略。
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个孩子的个人需求和兴趣,通过观察和交流与他们建立密切的联系。
其次,幼儿园可以组织小组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能力,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特殊教育在幼儿园中的作用特殊教育针对那些有学习障碍、发展迟缓、行为异常等问题的幼儿,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在幼儿园中,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幼儿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融入到普通教育中。
特殊教育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四、幼儿园特殊教育需求的评估为了满足特殊教育需求,幼儿园需要对幼儿进行评估。
评估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教育需求,依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评估包括观察、测验、问卷调查等形式,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
五、特殊教育的教育方案特殊教育的教育方案应该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目标和措施。
教育方案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需求,因此特殊教育的教育方案也应该考虑到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2、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
任何一个特殊需要儿童的存在,都给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特殊的问题,学前特殊教育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自己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
3、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每一位特殊儿童,都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与整个社会及社会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集中表现在: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福利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2 展。
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势。
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特殊儿童教育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
世界各国都在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特殊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
2、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势。
当代特殊教育的一体化倾向使得特殊教育不再是一个与普通教育截然分离的独立系统,促使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产生了变革。
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臵方面,要求尽可能的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
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
3、整合教育的趋向。
受当代儿童学习和儿童教育理论的影响,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整合教育的问题也受到了特殊教育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下的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进行。
这种改革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 3 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
这样的整合教育取向,充分注重给每一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