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其发展方向【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突出特点。2.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①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②机械化生产,地区③专业化生产。

二、农业发展方向

1.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坚持开发、利用与④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⑤生态效益的统一。

2.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强化⑥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向⑦规模化、专业化和⑧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围绕⑨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大力发展⑩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⑪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广阔,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较小,因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故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区域专业化程度高。

考查点二农业发展方向

3.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是( )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

答案 A

解析东北农业资源类型多,从发展方向看,应以综合开发为主。

4.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 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 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答案 C

解析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开发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有利于绿色农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练

框图法分析区域农业开发问题的分析思路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

决?

(3)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答案(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

(3)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解析甲图中A表示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B表示鄱阳湖平原;甲图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图中C表示松嫩平原,D 表示三江平原,乙图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区中的中温带地区,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作物的生长。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特别是春秋季的低温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可采取的措施有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还可以做好农业灾害气象预报,提前做好抗寒防冻的准备工作,如灌水保温,放烟防冻等。图中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优势区位条件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组织答案。

方法技巧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 B.甘蔗和甜菜 C.高粱和谷子 D.油菜和花生

2.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机械化程度高 D.作物熟制高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图中农作物优势产区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应该为玉米和小麦。第2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机械化程度高,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故该区农作物以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亚麻为主。而华北地区主要为盐碱地,水源紧张,与东北地区相比热量较丰富,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对比分析回答3~4题。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4.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 3.A 4.D

解析本题组以统计图为载体,主要考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3题,由左图可知,该地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对应的农业用地应为林果业;但右图中显示此地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比重偏小,即存在过度开垦的现象。第4题,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据此回答5~6题。

5.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

A.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

B.不合理的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

C.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

D.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

答案 C

解析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湿地破坏及黑土流失。红壤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主要发生在华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为严重。

6.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

B.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

C.“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

D.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答案 D

解析注意题干是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选项只有D项是产业结构调整。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7~8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