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旅游文化产业

都市旅游文化产业
都市旅游文化产业

调顺岛都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宜人城市新样板、产业升级新引擎、社会建设新典范、文化之都新标杆、开放合作新高地的目标要求,切实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调顺岛打造成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调顺岛滨海生态休闲文化型都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范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2、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4、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短期学习、医疗保健、文化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者逐渐增多。

5、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和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已成为旅游者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

6、演艺节目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举办节庆活动,承办会议、展览和体育盛会,已成为城市整体营销的重要途径,也有力地推动了都市旅游发展。

8、民俗文化日益成为都市旅游开发的重点。

三、调顺岛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及特征分析

都市是一个综合性载体,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所有因素都可称为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对都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不能用传统的资源观去分析。根据文化符号表现的差异性,以及资源向产品转化的可能性,调顺岛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大致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科技文化旅游资源、城市风貌文化旅游资源、艺术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和商贸文化旅游资源等七类。总的来说,调顺岛的都市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旅游者对调顺岛历史古迹、餐饮和民风民俗需求比较旺盛。因此这三类资源应成为调顺岛都市旅游大众观光开发的主体。

2、都市文化旅游核心资源特色

城市文化是人类文化在城市生活中的表现形态,是城市的人格化表现,城市文化构成了都市文化旅游的核心资源。城市文化是否具有鲜明而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魅力,是决定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关键。调顺岛独特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和人文因素的交互影响和作用,使调顺岛都市文化旅游核心资源具备了极其鲜明的、无法复制的特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

(2)具有鲜明个性和浓郁地方特色。

(3)和谐包容和休闲的人文氛围。

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重点城市相比,调顺岛既具有粤西城市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具有南方城市秀丽典雅的文化气质,也不乏沿海城市的开放与时尚风气,此外还具有富于浓郁生活气息与文化气息的以休闲为主要特色的民风民俗。这是调顺岛的魅力和比较优势之所在,也是构成调顺岛旅游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调顺岛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

紧扣“稳中快进、质量优先、领先发展”的工作主题,发挥调顺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文旅融合、文旅互动,推进服务标准化,探索创新都市文化旅游区的管理模式,着力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示范区形态、文态、生态、业态,推进都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将调顺岛建设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都市文化旅游引领区。

2、工作目标

以创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总体目标,坚持品牌引领战略,力争在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上实现新突破,在实施旅游标准化建设上有新亮点,在产业融合树立都市文化旅游品牌上有新成效,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闻名的都市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业配套服务功能,全力建设产业链条完善、业态丰富、吸引力强的都市文化旅游综合功能区,推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变,使调顺岛成为湛江市的都市文化旅游引领区和支撑湛江作为粤西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的主体。

3、工作重点及发展规划

(1)科学谋划发展规划,构建独具特色的都市旅游区

依托调顺岛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将旅游文化度假村和南部文化中心文博旅游产业作为调顺岛都市旅游文化发展核心,规划出辖区独具特色的“一圈、八片、两核心”都市文化旅游格局。将辖区内众多都市文化旅游资源项目按照区域分布和各自特色连成滨海都市旅游文化圈——“一圈”;创意文化产业旅游区、都市旅游文化度假区、调顺海洋公园旅游区、总部经济文化旅游区、中心商业发展轴文化旅游区、高端办公写字楼商业综合体文化旅游区、特色滨海商业文化旅游区、南部文化中心文博旅游区八个发展片区——“八片”;都市旅游文化度假区和南部文化中心文博旅游区两个都市旅游文化核心区——“两核心”。

(2)精耕细作项目载体,做实都市旅游产业高端集聚基础

一是做好产业化龙头项目的服务管理,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同步做好项目业态规划、招商选企等工作,力争引入以服务文博旅游为代表的高端现代服务产业,确保项目竣工建成,就实现产业高端集聚发展,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二是运用“泛项目”的概念,积极包装、推动产业升级,促进老旧载体提档升级、优化业态,提升经营实力,增加产出效率。清理呆滞项目,促进符合滨海生态休闲文化功能区定位的产业落户,盘活存量。三是走精品城区发展路子,实施城区二次开发,大力推动实施旧城改造,推进旧城改造项目,布局、更新新的都市旅游产业载体。

(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扩大都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根据滨海生态休闲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定位,多引进知名度高、品质效益好的休闲娱乐、美食茶道、书画演艺、古董珍玩及现代服务业高端企业,促进核心旅游区的对外影响力。二是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把相对独立、分散的文化元素整合到较高层次的平台上,集中向外推介,以提高其影响力。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海鲜文化艺术节并逐步上升到全市性、全国性的文化艺术节,最终形成一个地方性的品牌,扩大国内知名度。三是积极引导市歌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博旅游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研发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产品,增强都市旅游的吸引力。

(4)大力发展特色街区经济,使其成为都市旅游的主力军

特色街区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群众拥护”的风貌修缮打造模式,实现政企共赢的鲜活案例,不断巩固和发展辖区现有街区特色经济产业,使特色街区成为都市旅游的主力军。

一是发挥“百城万店无假货”特色街区品牌效应,推动文化、茶艺、珠宝、餐饮等主导产业高端发展,并适度引入酒店业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增强街区人气聚集;

二是利用调顺岛现有的独特优势,在已有休闲娱乐、美食餐饮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旅游载体的提档升级,布局新的高端生态餐饮,提高生态餐饮特色商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调顺岛都市旅游品牌的竞争力;

三是谋划打造新的特色街区,带动和促进所在片区都市旅游业的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的指挥体系。

(二)建立工作督查体系。

(三)建立智力支持、人才保障体系。

(四)保障创建经费。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0701032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会议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本乡实际,紧扣调研内容,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文化旅游产业调研活动。 一是产业优势。苹果、水稻田园风光独具特色,为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基础设施优势。全乡水利化程度高,三面光沟渠纵横交错,抗旱水窖遍布地块,为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业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三是区位优势。昭大公路贯穿南北,渔洞水库专用线途径乐居、上街两个村,洒渔河烟柳与乐居、上街两个村遥遥相望。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容易进入过往游客的视线; 四是干部优势。有两支好的干部队伍,一支是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村级干部队伍,一支是作风硬、吃得苦、能力强的乡级干部队伍,为宣传乐居和服务游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五是群众优势。广大纯朴、勤劳、善良的乐居人民,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根据乐居现状以及历史文化发展特点,认为乐居的文化旅游产业可定位于: 一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旅游集农业

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种产业于一体,顺应了人们向往自然、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1、发展种植业观光旅游。可以依托科技示范园,组织青少年开展“农村科技夏令营”活动,普及农村科技文化知识;可以结合昭大公路沿线引导群众发展庭院果园种植,根据节令适时开展春季赏美景、夏秋季摘果子活动,推动农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 2、发展水面养殖业观光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周家口子水库、桃树井水库从事水产养殖,还可以在水库周围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方便游客垂钓和打捞;还可以设置餐厅,让游客自己品尝劳动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二是发展地方民俗风情体验旅游。乐居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常迎合城市人到农村的体验需求。 1、民俗民风旅游。一年一度的新观音庙会,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会自发聚集到这个地方。老的烧香拜佛,年轻的唱歌嬉戏、自娱自乐。这些民俗民风带有明显地方特色,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对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2、农村节庆旅游。进一步挖掘、整合本地农村节庆风俗,以农村老年协会为载体,不断丰富群众文艺生活,体现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打造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品牌。 3、农村饮食文化旅游。品尝风味餐饮是旅游不可缺少

文化旅游资源整理

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它可以凸显一个城市、景区和度假区的个性,提升其品位和内涵,丰富游客体验,促进游客消费。但是,知易行难。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旅游?很多地方还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在此,本人做一些总结。 一、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路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 这一工作,文化部门责无旁贷。要分门别类,以图片、录音、录影、书籍、杂志等多种形式对于各种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进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资源库。 其次,必须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 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中国是文化大国,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员往往引以为自豪,号称自己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们有的是遗迹(如古田会议会址),有的是遗址(如赤壁之战),有的是传说(如“黄粱美梦”),有的是风情(如开渔、民歌)。他们往往具有“小、散、虚”的弱点。一个凄凉的墓、一个残缺的碑,一个空中漂浮的传说。1000年历史的,往往只能看到近10年重修的新建筑,有的什么都没有,只是废墟;有的已经无处可寻,只有传说。

哪些文化资源可以做旅游,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重点素材是: 1.地方建筑。民居、桥梁、城池、寺庙等,展现地方民居的风格、材料特点,让游客体验其功能; 2.地方曲艺。如山歌、地方剧。对于外地的旅游者,由于存在语言差异,宜以技术手段加上内容解说以能理解和欣赏。 3.地方饮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应尽量向游客展现其魅力。 4.民俗节庆。例如元宵举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烧龙灯,还有客家山歌节、擂茶文化节、客家艺术节等。 5.历史渊源。重大历史事件(如战争战役)、名人事迹。 6、民间工艺,如刺绣、年画、剪纸等等。工艺品的用材,宜尽量使用当地的独特材料,例如韩国济州岛用火山灰石头雕刻的民间宗教人像。 第三,选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种: 1、博物馆。这是最传统的一种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一些专题博物馆(如雷州石狗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口号,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1、生态乐章,增城唱响。 2、增城山水如画,满眼岭南文化。 3、沐泽汉晋风韵,心悦岭南圣地。 4、青山抱绿水,岭南韵悠长。 5、寻梦岭南,情醉增城。 6、增城——岭南最具生活气息的城。 7、距自然最近,离喧嚣最远。 8、幸福日日增,绿肺城市中。 9、千年增城,生态绿城。 10、魅力增城,生态休闲。 11、荔城绿城增城,如诗如画如梦。 12、醉美荔乡,山水增城。 13、南粤风景,美在增城。 14、增多精彩,城载快乐。 15、增城——南粤最美的生态城市。 16、岭南风情谷,宜居生态城。 17、南粤旅游,难忘增城。 18、增城,一个天生“荔枝”的地方。 19、仙姑故里,美荔增城。 20、美“荔”增城,舌尖增醇。 21、增城风情,值得体验。 22、探南粤大观,享人间芳华。 23、临粤赏心,增城温馨。 24、活荔增城,越游粤美。 25、古韵今芳,源远流长。 26、岭南灵秀地,广州后花园。

27、游遍南国,还是增城。 28、增进幸福,城享美荔。 29、诗画山水,灵秀增城。 30、南粤千年古城,中国和谐之城。 31、荔枝之乡,仙姑故里。 32、幸福生态,增城贡献。 33、越游粤美,魅力增城。 34、一品岭南,千年古韵。 35、城市会客厅,诗画心梦城。 36、增城,用真诚感动世界。 37、山水增城,大美荔乡。 38、魅力之城,越游粤美。 39、越游粤美,活力之城。 40、历史千百年,粤中增城行。 41、户外达人,大爱增城。 42、返璞归“增”,“城”迎天下。 43、荔乡仙境,生态增城。 44、越游粤美,增添活荔。 45、穗东明珠,“荔”质天“城”。 46、增城景,迷世人。 47、增·福之地,魅“荔”之·城。 48、和谐之乐土,小康的家园。 49、荔质天成,仙境增城。 50、荔枝之乡,美味尝不完。 51、好游南粤,幸福增城。 52、荔枝之乡,味享增城。 53、生态增城行,自然好心情。 54、岭南之韵,增城之秀。 55、增城——广州的后花园。

(完整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12-08-22 | 阅:6 转:2 评:0 | 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文化产业链、提升旅游文化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旅游界和文化界的共识。于光远教授也曾提出,旅游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行业,同时也是经济性较强的文化事业。然而,如何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其融合发展的路径如何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 1.旅游产业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其没有明确的边界。为了充分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由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源地以及两地的连接体的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各种形式的结合,组成了生产和服务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称为旅游产业(张辉,2002)。其定义是以同一服务市场(游客市场)为集合划分的,是从满足旅游需求的角度进行界定的。因此,其产业涉及的范围也会根据旅游需求形式的演化而变化,是一个以旅游活动为中心而形成的配置产业,这就决定了旅

游产业具有开放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游客的旅游活动得以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开展,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旅游产业的内涵。因此,从根本上说,旅游产业具有对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本质上即具有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2.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一词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马克斯·霍克海默(MaxHorkheimer)和西奥多·阿道尔诺(TheodorAdorno)在1947出版的《启蒙辩证法》中的“culturalindustry”,亦被称为“文化工业”。但是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都无统一定义。戴维·思罗斯比(DavidThrosby2001)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在生产中包含创造性,凝结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并传递象征性意义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他在《经济学与文化》一书中用同心圆对文化产业的行业范畴进行划分。处于同心圆核心层次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创意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艺等,此外,还包括更新一点的艺术形式,如表演艺术等;围绕这一核心的是那些具有上述文化产业特征同时还生产其他非文化商品和服务的行业:图书和杂志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报纸业和电影业;而处于同心圆最外围的则是那些有时具有文化内容的行业:广告业、旅游业和建筑服务业。 我国国家统计局在《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中,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服务和相关文化服务两部分,具体包含新闻服务;出版发行与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等九大类。 三、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主要基于资源产品融合、市场融合、渠道融合和企业融合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摘要:随着世界旅游业成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也以独立的资格和奇特的风采昂首进入旅游市场。但是,由于旅游事业本身过于年轻,由于民俗文化旅游者的钟爱者们忙于享受“异乡情调”或经营“万种风情”,忽略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造成了民俗资源的破坏。因此,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关键词: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既要挖掘、整理、开发其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民俗文化对异地他乡的旅游者来说, 其神秘、罕见、趣味等都构成了一种强大的诱惑, 使其成为必然的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 不仅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更可以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繁荣。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早在汉代就有“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即民俗风情。民俗旅游者越多,对民俗旅游资源的损害也随之加大。在文化旅游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现了一批以深邃的文化内涵,优美的园林环境,优质的服务和管理的民俗村,风情园,文化村等。但也出现了急功互利,假冒伪劣的民俗经典,乱修乱造石艺粗糙,形式和格调庸俗低下的庙宇及鬼城,组织封建迷信活动,肆意渲染某些不健康的民俗的倾向。如何开发民俗旅游资源成了旅游事业一门重要课程。 民俗即民间风俗习惯, 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 其中,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例如我国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它是民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名字 引言: 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不同观点的具体剖析,阐明两者间的 关系及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城市和旅游资源是具有相关性的。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这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城市逐步成为历史烙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并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的要求,古代人一般又在江河湖海之滨形成群落。这就是为什么城市普遍具有旅游资源的缘故。只是不同的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各有所长,这也说明了旅游资源与城市的发展具有相关规律性,城市的发展沉淀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 例如,湖南的张家界市,就是因以张家界等武陵源世界罕见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吸引了数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1994年国务院批准更名而成立的新型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已兴建了一级国际机场,开通了全国17条航线,并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兴建了国际国内直拨和移动电话网,以及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了旧城区,使张家界向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发展。该市的武陵源管理区,就完全是因武陵源旅游资源开发而新建立的崭新城市。所以,认识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在当代演变特点,对我们自觉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职能分工,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蕴藏的旅游资源,在当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源。由于自然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前景 1、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全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将会成为政 策制定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国文化旅游发展政策相对滞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研究相对薄弱,文化旅游发展的理念相对陈旧,趋于保守,通过广泛调研总结分析国内外文化旅游的实践经验和经 典案例,提出适合我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的文化旅游发展理念,在此基础上,文化、旅游、影视、出版、体育等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对文化旅游的具体业态及其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出台具体鼓励和扶持性的政策将会成为今后文化旅游发展政 策的重要内容,作为相对独立、特征鲜明、潜力巨大的新型旅游形态,文化旅游具有强劲发展势头,文化旅游发展政策对贯彻落实文 化强国战略,增强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振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 具有引导、调节的重要功能,这就要求加大文化旅游发展政策支持 力度,尤其是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对文化旅 游市场和文化旅游企业的宏观指导和政策引导,对文化旅游特色产 业集聚区、全国文化旅游实验区,国际知名旅游演艺品牌建设,历 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文化旅游活动 品牌建设等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举措,要出台更具体的实施办法及 扶持政策细则,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把制度理性转化为技术理性,切实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 推动我国文化旅游向纵深发展。 3、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文化旅游的深度发展 势必带来文化的各种形态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尤其是在高科技浪潮 之中,文化产业不断升级换代,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必然催生文化 旅游更丰富的业态,这就对深化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客观 要求,完善和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政策,需要加快文化、旅游系统管 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使两个系统的管理工作协调一致,从现实条件 来看,地市级及以下的文广新局与旅游局的合并将会成为文化体制

四川城市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成都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以巴蜀文化为底蕴 摘要 本文一共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巴蜀文化为底蕴分析了成都文化旅游 资源的概况,并对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的不同类型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 目前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出发,总结了成都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据此 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发展 1.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1.1.成都文化旅游的背景 成都是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中心,是巴蜀文化永恒的故乡。源远流长的巴蜀文明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有4500年以上从未间断的文明发展史,传承至今,积淀深厚。早在4500年前宝墩文化时期,成都平原就诞生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到3000年前殷周时期,成都产生三星堆青铜文明。秦汉时期成都成为世界漆器的中心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期的成都是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地方郡学,使汉代巴蜀文化比于齐鲁,与中原文化并肩发展。唐代,成都手工业盛极一时,是当时全国最繁荣的城市,曾有“扬一益二”之说。宋元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成都也曾拥有领先世界1000年以上的深井钻探、采盐和制盐技术,闻名全国的川菜、川剧、川酒也得利于岷江所赋予的富庶的物质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岷江流域更显示出现代经济、文化的蓬勃生机,位于成都盆地的成都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又具备了全国闻名的时尚、创新和休闲等适宜现代人类活动的流行元素,具备开展“城市游”的良好条件。传统的巴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补充,提升了成都盆地及相关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竞争力。 1.2.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江源文明类、巴蜀文明历史古迹类、宗教文化类、名城古镇文化类、红色文化与英杰伟人故里类、民间文学艺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现代餐饮娱乐节庆民情风俗等7大类,1依此划分;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 1.2.1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文化旅游资源 岷江流域是古蜀人最早开发的经济文化区域,古称“江源”,为江、淮、河、济“四渎"之首2。古蜀人整治岷江经历了大禹治水、鳖灵凿金堂峡、李冰建都江堰与开锦江、文翁开湔江、高骈改道府河、今天的锦江和沙河整治工程等六个大阶段,从而以“江源”为源头,发展出如锦如绣的锦江文明。在这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 游文化节总体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办发[2006]22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20 【实施日期】2006.09.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的通知 (渝办发〔2006〕227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日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

为加快都市旅游业发展,营造都市旅游氛围,打造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城市形象,市政府决定举办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制订如下方案: 一、主题 山水之城·激情之都 二、时间 2006年9月29日(星期五)-10月7日(星期六)(共9天) 三、地点 主会场:渝中区 分会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 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四、组织形式 主办:市人民政府 承办:市旅游局 渝中区人民政府 协办: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南岸区人民政府北碚区人民政府 渝北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 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将以渝中区为主会场,主城八区为分会场,九区联动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商贸、文化系列活动。 五、组织机构 成立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组委会:

主任:谭栖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王银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爱祖市旅游局局长 洪天云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波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秘书长:孙逸民市旅游局副局长 慕福君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员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公安局市市政委 市交委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交通管理局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南岸区人民政府北碚区人民政府 渝北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 六、主要活动 (一)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9月29日 1.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暨山水都市渝中环线游启动仪式时间:9∶30-10∶00 地点:解放碑CBD广场 形式:主城九区各组织一辆花车和一个方队参加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现场舞狮、威风锣鼓、文艺表演的热烈氛围中,市领导宣布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同时,启动山水都市渝中环线游,各区组织的方队乘客车和花车一道游览洪崖洞、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壮大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向服务业经济的转型,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意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新热点。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旅游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行业,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在旅游产业当中,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所享受的也是旅游产业当中的文化内容。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旅游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对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重视文化产业,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结合,从而推出不断满足当代人们需求的服务。本文就我国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引言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两者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现代事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当代人们的需求,许多产业开始积极探索共同发展之路。近年来,伴随着创意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产业相互

交叉发展的现象不断增加,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在我国,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新兴产业,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走的更远,发展的更好,就必须顺应产业融合的要求,不断推出新的业态和产品形式,开拓新的市场,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从而获取更大的 收益。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随着创意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认识到创意的重要性,纷纷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创新为核心的一种新兴产业。这种产业着重文化形式、内容的创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来不断满足当代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业赢得市场。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享受也越来越高,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与我国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其在我国当前社会主要囊括了应试、动漫、传媒、表演、雕刻、广告等多个行业。新经济时代的创意产业对物质资源依赖度不高。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文化作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行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对我国人民有着很好的鼓舞作用。时代在发展,文化对创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文化产业对文化创造力和创造型人才有更迫切的需求。而文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_李孝坤

2004年6月第21卷第2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2004 Vol.21No.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李孝坤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047) 摘 要: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质”。文章从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对乡村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描述,并提出了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及策略。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693(2004)02-0076-03 Exploitation of the C 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 ountry Tour LI Xiao-kun (Geographic Science College,Chongq 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China) Abstract:The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 is the core of the country tourism resources.On the base of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ountry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by taxonomy and comes up with the model and strategy for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country tour;sustainable develop ment;model;strategy 乡村地域(包括农村和城市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村第一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可见,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中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区对游客具有持久的吸引力,必须重视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资源的一种,是指乡村地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活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1],包括物态、礼态、心态等内容。它具有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资源的共性,又具有不同的个性。 (1)自然性。乡村地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生态风光,人口相对稀少,受工业化影响程度低,保存着生态环境的相对原始状态,并且乡村区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模式也相对保留着自然原始状态。水光山色、耕作习俗、民俗风情等无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生产性。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扩宽了旅游资源的广度,增加了旅游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了游客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的附加值,提高了农村的经济效益。此外,还带动了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加工等加工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的形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文化本身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或人类创造之精神和物质成果,而是一种推动进步的力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2]。 (3)纯真性。旅游业是一种产业,因此旅游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乡村旅游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经营者把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对乡村旅游文化少加干预,保持其纯真性。如家庭旅馆是当地农户把闲置的农屋稍加整理,不豪华、不高档,但干净、卫生、舒适、安全。这样,无论其外观还是室内设计风格都与周围环境和村落整体气氛协调一致,并且游 收稿日期:2004-03-15 作者简介:李孝坤(1962-),男,四川西充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旅游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摘要】沙河市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为沙河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从分析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制约和影响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出解决措施,为沙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沙河市;文化旅游 沙河地处河北省南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沙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我国近几年将发展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备受政府层的关心。 沙河市号称“中国的玻璃城”,但是这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沙河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沙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提升沙河形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沙河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绵延不绝的太行山,风景优美。同时沙河市历史悠久,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隋开皇16年置沙河县,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1987年2月经国务院撤县立市,1988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沙河市旅游资源丰富,秦王湖、宋璟碑、乾隆御笔真迹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一)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 沙河市西邦太行山脉,既能欣赏到层峦叠嶂的高山,感受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又能享受绿树丛荫,小桥流水的秀丽,让人好不快活!另外,朱庄水库隆冬季节可见“鼎梅晴雪”,北国风光让你尽收眼底;秦王湖更有“三峡四沟五十景”之说,让你一饱眼福;另外,北武当山、小西天的传说更是让人想解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二)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沙河市有着14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后到隋朝时期置县,是燕赵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宋璟、张文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留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人由后人参鉴。 1.宋璟碑、梅花赋 在沙河市十里铺村内有一座梅花亭,是明正德年间修建,因唐代名相宋璟作“梅花赋”而得名。宋璟是邢州南和人,武侯垂拱三年,宋璟25岁,在沙河的东川馆舍随其叔父读书,作《梅花赋》,在序中赞梅,实以此自喻。其赋曰:“垂拱三年……”。《梅花赋》全篇共计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词丽言切,备受历代文人所称道。之后,颜真卿爱慕前贤,又受宋璟之后所托撰下碑文,故宋璟碑又名为“颜鲁公碑”。宋璟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代备受珍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看到已有残破的宋璟墓碑时,不禁感叹“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庄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虽其残不忍弃也。”南宋学者赵明诚著《金石录》首载是碑,称其为上品。 公园1750年,乾隆皇帝及其皇后大臣们巡幸河南返京时,路过十里铺,听说这里是宋璟的故乡,便“停驾驻跸”。乾隆好大喜功,又善于舞文弄墨,因读《梅花赋》羡慕前贤,故在此挥毫行书《梅花赋》,随之,又御笔《东川诗》赞颂前贤。后人将赋、诗、画刊刻于石,此之谓“乾隆御书石刻”。《梅花赋》与《东川诗》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现沙河市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历史资源,已将《梅

都市旅游文化产业

调顺岛都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宜人城市新样板、产业升级新引擎、社会建设新典范、文化之都新标杆、开放合作新高地的目标要求,切实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调顺岛打造成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调顺岛滨海生态休闲文化型都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范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2、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4、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短期学习、医疗保健、文化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者逐渐增多。 5、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和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已成为旅游者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 6、演艺节目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最新范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黔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很多的文化遗产,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来其旅游业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黔西南地区文化,走进黔西南地区了解民俗民风,旅游度假。这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慢慢的带动了黔西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让黔西南地区的经济不断的发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传播。为此,研究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本文重点的探讨了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根据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效地融合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快速发展,同时其融合发展也是有其地区原因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地方政策营造产业融合的优良环境。黔西南地区具有古老的文化,还有很多古老的建筑,非常适合搞旅游行业,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

区的这一特色,不断的开拓旅游资源,创办各类文化旅游企业,同时这些企业也为了招揽顾客不断的创办各类活动,比如古老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根据地方风俗创办的各类节庆比赛活动等等。第二,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两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质基础。第三,城市化建设对产业融合发挥带动效应。黔西南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的快速推进,在通过旅游创收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该地区打造成旅游文化相融合的旅游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断的扶持基础建设,为两种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比如,近年来,该地区不断的完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该地区的出行条件。 二、两者融合发展的途径分析 黔西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产业渗透文化内涵,提升旅游行业的生命力;旅游文化渗透更多的影视演艺精品文化,让旅游行业更具吸引力;重视民族节日,促进旅游行业发展;政府加强文化和旅游保障机制的健全工作。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XX高邮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就XX高邮如何立足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现代工商名城、东方邮都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湖旅游名城”的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以发掘、彰显邮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遗产特质,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邮市情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文章对高邮城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了概述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快推进独具高邮特色的运河风景、邮都风情、珠湖风光,建议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利用现有本土文化,查找缺失,规划旅游产品;二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挖掘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周边城市资源,寻找合作,拓展旅游产品;四是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搜寻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关键词:文化资源高邮旅游开发 Mining thoroughly advantages of city cultural resource, Advanc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oyou,Jiangsu Content summary: This article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exploring a wa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istent with Gaoyou situation, by how Gaoyou bases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报告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XX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导言 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XX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将XX建设成为成熟的、一流旅游目的地,促进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则是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旅游,彰显XX城市形象,提升XX城市品牌。 现代城市以其活跃的经济活动、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发达的科技与信息、先进的服务和娱乐、现代化的建筑风貌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城市也随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城市因此成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谁能够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 因此,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是将XX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随着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形象、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XX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社会凝聚剂和文化升华剂。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X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