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PT课件
第6页/共27页
• 2、情绪(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 • PHN 可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PHN 可引起或加重焦虑和抑郁
情绪,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又可降低患者应付PHN 的能力,从而在 PHN 和焦虑 及抑郁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第7页/共27页
• 3、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 • 老年人本身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见关注伴
第23页/共27页
• 4.神经阻滞治疗 • 5.神经毁损治疗 • 6.离子电透入治疗 • 7.心理治疗 • 8.其他治疗:有脊髓电刺激疗法、脑部电刺激疗法、手术疗法等。
第24页/共27页
总结
迄今,仍然没有一种起决定性作用、长期 目前对PHN的主要目标是: ①缓解疼痛; ②改善睡眠; ③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以综合治疗为主。
毒是通过逆行轴突方式进入神经系统的,逆行轴突转运本是神经系统细胞交换信 息的通用而重要的生理机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过程中实际上是亲神经病毒滥用 了这种机制,神经阻滞阻止了病毒的逆行转运,急性期可预防PHN的发生。②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③阻断交感神经,支配脊神经的营养血管扩张,神经营养 状况改善。
第12页/共27页
• 2 . 适量应用皮质激素 • 机制是它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的产生,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同
时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 但Whitley等所做的关于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单独应用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11页/共27页
3 . 及早的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可治疗带状疱疹痛并预防PHN的发生,其机理为:①亲神经的疱疹病
有慢性病的 HZ 患者的情绪是很重要的,适当地给予医疗关怀、心理护理、加强 社会支持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 PHN 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 2、情绪(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 • PHN 可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PHN 可引起或加重焦虑和抑郁
情绪,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又可降低患者应付PHN 的能力,从而在 PHN 和焦虑 及抑郁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第7页/共27页
• 3、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 • 老年人本身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见关注伴
第23页/共27页
• 4.神经阻滞治疗 • 5.神经毁损治疗 • 6.离子电透入治疗 • 7.心理治疗 • 8.其他治疗:有脊髓电刺激疗法、脑部电刺激疗法、手术疗法等。
第24页/共27页
总结
迄今,仍然没有一种起决定性作用、长期 目前对PHN的主要目标是: ①缓解疼痛; ②改善睡眠; ③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以综合治疗为主。
毒是通过逆行轴突方式进入神经系统的,逆行轴突转运本是神经系统细胞交换信 息的通用而重要的生理机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过程中实际上是亲神经病毒滥用 了这种机制,神经阻滞阻止了病毒的逆行转运,急性期可预防PHN的发生。②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③阻断交感神经,支配脊神经的营养血管扩张,神经营养 状况改善。
第12页/共27页
• 2 . 适量应用皮质激素 • 机制是它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的产生,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同
时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 但Whitley等所做的关于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大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
单独应用皮质激素并不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11页/共27页
3 . 及早的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阻滞可治疗带状疱疹痛并预防PHN的发生,其机理为:①亲神经的疱疹病
有慢性病的 HZ 患者的情绪是很重要的,适当地给予医疗关怀、心理护理、加强 社会支持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 PHN 发生率及疼痛程度。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培训课件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0
Tzanck细胞涂片
水疱基底的细胞学涂片,常见到 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皮肤活检 显示水疱基底处的多核巨细胞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1
▪ 抗病毒 ▪ 抗炎 ▪ 止痛 ▪ 营养神经
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12
抗病毒药使用原则
▪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 在前驱期或皮疹出现48h内给药效果更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2
其他药物
镇痛药
▪ 麻醉性镇痛药 ▪ 泰勒宁(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 ▪ 吗啡(美施康定) ▪ 羟考酮(奥施康定)
▪ 非麻醉性镇痛药 ▪ NSAIDs:布洛芬、西乐葆、莫比可、双氯酚酸 等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3
其他药物
▪ 镇静药、催眠药/导眠药:
痛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5
▪ 针刺 ▪ 艾灸 ▪ 电针 ▪ 拔罐
中医治疗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6
神经阻滞治疗
▪ 交感神经阻滞 ▪ 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 脊神经根阻滞或破坏 ▪ 神经毁损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37
其他治疗
▪ 脊髓电刺激 ▪ 脑部电刺激方法 ▪ 手术疗法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pt课件
受侵害的神经节出现急性炎症、出血、坏死3
大多数急性带状疱疹患者,在受神经节支配的皮肤区域出现中至重度疼痛2
多达90%带状疱疹患者均存在疼痛,急性期疼痛常为中至重度3
混合性疼痛:含有神经病理性疼痛和伤害感受性疼痛成分
1. 高崇荣等,《神经性疼痛诊疗学》,2006:339-340 2. Johnson,et al. BMC Medicine.2010(8)37 3. Anne Louise, et al. The Journal of Pain,2008(9)1:S10-S18
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侵犯神经节
病毒侵入皮肤
进入人体颅神经和脊髓神经 背根神经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一种亲神经和亲皮肤特性的病毒
高崇荣等,《神经性疼痛诊疗学》,2006:339-340 Ultsch B, et al. BMC Infect Dis. 2011 Jun 16;11:173
皮肤
ppt课件
注意事项
– – – 发病初期常先出现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皮肤的疼痛而疱疹后发生 某些特殊部位的带状疱疹,如:眼部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 注意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的因素:劳累;免疫抑制药物包括激素等;肿瘤、感 染等消耗性疾病;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高龄;HIV等
ppt课件
1. 黄宇光,徐建国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2010:315
ppt课件
8
急性带状疱疹应联用NeP治疗药物
• 急性带状疱疹即进行疼痛治疗可能会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发病率1 • 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药、辅助药物(小剂量激素和维生素类)和镇痛药物2 • 急性带状疱疹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eP),应联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1 • 传统镇痛药仅对病情较轻的年轻患者有效,而对严重的老年患者疗效欠佳3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疼的治疗医学PPTPPT课件
90%病人表现有痛觉异常 感觉过敏 (hyperthesia) 感觉迟钝 (hypothesia) 触物感痛 (dysthesia) 异常疼痛 (allodynia)。
带状疱疹的诊断
主要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即特有体征-----疱疹 和疼痛。
隐性带状疱疹诊断有一定困难 ,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和全 面临床检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标准:
有带状疱疹的病史,疱疹和疼痛 疱疹消失后仍遗留疼痛 持续的灼痛,绞痛或酸胀痛 间断性锐痛 各种感觉异常,包括异样感觉 痛觉异常 在最疼痛的区域表现有感觉缺失 疼痛消失后, 再出现疼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促进疱疹愈合 缩短病程 早期治疗阻断疼痛 预防并发症尤其是预防PHN的发生
临床上证实
阿片类、三环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加巴 喷叮可减轻疼痛的程度和缩短病期
• 抗抑郁药物 阿密曲替林(amitriptyline)对灼痛有效
• 抗惊厥药物 加巴喷叮对刺痛或针刺样疼痛有效
• 吩噻嗪类药物 羟哌氟丙(fluphenapine)对触物感痛
(dysesthesia)有效
• 中医中药的治疗
• 目前其HZ与PHN的界定仍有争议,有研究 报道剧烈疼痛72小时未能得到缓解即可发 生中枢性病理性疼痛。
• 因此我们认为因人而异 ,与疼痛程度和持 续时间有关,我们根据VAS评分与就诊时 出疹时间综合判断。
• 带状疱疹是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 个部位,病变多在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疼的治疗
.
概述
•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r shingles,HZ) 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或潜伏在 机体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 的水痘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神经损害的 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带状疱疹的诊断
主要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来诊断即特有体征-----疱疹 和疼痛。
隐性带状疱疹诊断有一定困难 ,需要仔细询问病史和全 面临床检查与其它疾病相鉴别避免误诊和漏诊。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诊断标准:
有带状疱疹的病史,疱疹和疼痛 疱疹消失后仍遗留疼痛 持续的灼痛,绞痛或酸胀痛 间断性锐痛 各种感觉异常,包括异样感觉 痛觉异常 在最疼痛的区域表现有感觉缺失 疼痛消失后, 再出现疼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
促进疱疹愈合 缩短病程 早期治疗阻断疼痛 预防并发症尤其是预防PHN的发生
临床上证实
阿片类、三环抗抑郁药物、抗惊厥药物加巴 喷叮可减轻疼痛的程度和缩短病期
• 抗抑郁药物 阿密曲替林(amitriptyline)对灼痛有效
• 抗惊厥药物 加巴喷叮对刺痛或针刺样疼痛有效
• 吩噻嗪类药物 羟哌氟丙(fluphenapine)对触物感痛
(dysesthesia)有效
• 中医中药的治疗
• 目前其HZ与PHN的界定仍有争议,有研究 报道剧烈疼痛72小时未能得到缓解即可发 生中枢性病理性疼痛。
• 因此我们认为因人而异 ,与疼痛程度和持 续时间有关,我们根据VAS评分与就诊时 出疹时间综合判断。
• 带状疱疹是全身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 个部位,病变多在一侧一般不超过中线, 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楚。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 神经疼的治疗
.
概述
•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r shingles,HZ) 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或潜伏在 机体脊神经后根感觉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 的水痘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神经损害的 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全面.ppt
带状疱疹及带状 疱疹后遗神经痛
最新.课件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最新.课件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最新.课件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最新.课件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最新.课件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最新.课件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件
10
Tzanck细胞涂片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最新.课件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最新.课件
1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 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最新.课件
2
病因
▪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 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 唯一宿主。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
最新.课件
27
抗惊厥药
▪ 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 新一代药物 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 副作用小 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
最新.课件
28
抗惊厥药
▪ 加巴喷丁
最新.课件
8
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最新.课件
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
形成瘢痕
9
诊断
▪ 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 3) 单侧排列 ▪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
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课件
10
Tzanck细胞涂片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 泛发型、播散型等。
最新.课件
6
系统损害
▪ 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
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 周神经麻痹、视网膜炎等 ▪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课件
三叉神经分布区(尤其是眼部)、会阴部及臂丛区者易发生 PHN 手术、创伤、应用免疫抑制剂、恶性肿瘤、感染、结核、慢 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免疫功能障碍等都是发生带状疱 疹的危险因素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发病 机制 (fā bìng)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 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yǐnqǐ)全是感染, 初次感染在幼儿变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形 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 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 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 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鉴别 诊断 (jiànbié)
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神经痛、肋 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椎体压缩(yā 后 suō) 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移 性疼痛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治疗(zhìliáo)
药物 治疗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 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 枢敏化,导致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发病 机制 (fā bìng)
PHN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 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shèjí):
1.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 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觉 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临 近神经元;
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 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四页,共二十二页。
发病 机制 (fā bìng)
带状疱疹的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病毒 经上呼吸道或睑结膜侵入人体引起(yǐnqǐ)全是感染, 初次感染在幼儿变现为水痘,在成人可为隐形 感染。病毒沿感觉神经侵入脊神经节或脑神经 感觉神经节内并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 潜伏的病毒再活化,大量复制并沿感觉神经纤 维向所支配的皮节扩散,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十一页,共二十二页。
鉴别 诊断 (jiànbié)
需鉴别诊断的疾病有: 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颈神经痛、肋 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椎体压缩(yā 后 suō) 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移 性疼痛等。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十二页,共二十二页。
治疗(zhìliáo)
药物 治疗
受累神经元发生炎症、出血,甚至坏死,临床 表现为神经元功能紊乱、异位放电、外周及中 枢敏化,导致疼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发病 机制 (fā bìng)
PHN的发病机制目前不完全明了,神经可塑性是PHN产生 的基础,其机制可能涉及(shèjí):
1.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生神 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害性感觉 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响未损伤的临 近神经元;
病程:30-50%患者的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病程可达 10年或更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第九页,共二十二页。
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pt课件
通道表达上调、抑制性神经元的功能下降、支持细胞的 坏死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引起中枢敏化。相应的临床 表现有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等。痛觉超敏 即为正常的非伤害性刺激通过 Aδ 及 Aβ低阈值机械受 体引起脊髓背角疼痛信号的产生。PHN 持续疼痛的主 要机制在于中枢敏化。
PPT课件
6
②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 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 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 响未损伤邻近神经元;
色胺综合征风险。该药滥用率低,但也会发生药物依赖, 需逐步停药。
PPT课件
20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 的风险及耐药的产生,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 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 阿片类镇痛药治疗PHN 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恰当的
(SF-MPQ) 等工具可辅助评价疼痛强度。推荐使用 SF-36 量表、Nottingham 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 或生命质量(QoL)指数评估
患者的生命质量。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显示感 觉神经损伤的部位与性质,在PHN 病情评估中也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PPT课件
10
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 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 神经痛、颈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 椎体压缩后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 移性疼痛等。
PPT课件
11
对疼痛的评估,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 字分级量表(NRS) 评估疼痛强度。ID-Pain、DN4 及Pain DETECT 量表可评估疼痛的性质。McGill 疼痛问卷(MPQ) 及简式McGill 疼痛问卷
PPT课件
6
②外周敏化:感觉神经损伤诱导初级感觉神经元发 生神经化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变化,引起外周伤 害性感受器敏化,放大其传入的神经信号,并可影 响未损伤邻近神经元;
色胺综合征风险。该药滥用率低,但也会发生药物依赖, 需逐步停药。
PPT课件
20
临床研究数据表明阿片类镇痛药可以有效治疗PHN
的烧灼痛、针刺痛及痛觉超敏,考虑到误用和滥用 的风险及耐药的产生,推荐阿片类镇痛药作为二线 治疗药物。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等。 阿片类镇痛药治疗PHN 应遵循以下原则:在恰当的
(SF-MPQ) 等工具可辅助评价疼痛强度。推荐使用 SF-36 量表、Nottingham 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 或生命质量(QoL)指数评估
患者的生命质量。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帮助显示感 觉神经损伤的部位与性质,在PHN 病情评估中也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PPT课件
10
诊断主要依据带状疱疹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无需 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或其他辅助检查。
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舌咽 神经痛、颈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脊柱源性胸痛、 椎体压缩后神经痛、脊神经根性疼痛和椎体肿瘤转 移性疼痛等。
PPT课件
11
对疼痛的评估,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 字分级量表(NRS) 评估疼痛强度。ID-Pain、DN4 及Pain DETECT 量表可评估疼痛的性质。McGill 疼痛问卷(MPQ) 及简式McGill 疼痛问卷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护理诊断课件ppt
神经节
皮肤
侵犯皮 肤
疾病知识
❖ 急性带状疱疹患者90%以上会有疼痛 ❖多数患者疼痛程度非常剧烈,疼痛常常难以忍受 ❖ 急性期大多数患者疼痛会达到或超过10次/h,部
分疼痛严重的患者可达5-10次/min ❖日常生活明显受影响,尤其夜间睡眠障碍
疾病知识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皮肤疱疹愈合后4~6周,若皮肤的疼痛还持续存在,则称 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最常见并发症。
❖既往史:2型糖尿病、脑梗塞病
❖辅助检查:生化:总胆固醇6.03mmol/L, 甘油三酯 1.80 mmol/L;胸片:双侧肺纹 理增多
病史简介
❖入院后予二级护理,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 陪客一人,完善相关检查
❖治疗:中医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止痛为 治则,予针刺、推拿、神灯照射、拔罐、 中药、穴位放血综合治疗;西医予以营养 神经,改善循环。
疾病知识
❖带状疱疹病毒四大特点
1、嗜食性(即喜食神经外周皮的粗纤维,使神经 线外露,这是引起后遗神经痛的根本原因) 2、游走性,导致反复时可能在别处出现皮疹 3、喜热性,皮疹热敷越坏,宜冷敷 4、认时性,在夜12~3点活动厉害,故睡觉中间如 痛醒,则必须加抹药
疾病知识
❖发病机制
侵犯神经节
皮肤
潜伏于神 经节
01
点击输入标题
03
点击输入标题
02
点击输入标题
04
点击输入标题
递进关系
简要说明 文字、颜色可随意更改; 注意线条交接处颜色匹配; 亦可作为并列关系使用。
简要说明 文字、颜色可随意更改; 注意线条交接处颜色匹配; 亦可作为并列关系使用。 矢量图标可替换
01
点击输入标题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处理PPT幻灯片
.
25
是一种有效的经皮给药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 口服给药和静脉用药的不良反应
利用交流电加偏移直流电的方法进行离子导入, 稳定皮肤阻值从而稳定皮肤表面模参数,使药 物导入流量保持基本稳定
.
26
Ozawa等报道用利多卡因和醋酸强的松龙离子 电透入治疗顽固性PHN197例,90.7%患者经治 疗后疼痛明显减轻,生活可自理
2400mg组:1800mg/14d----2100mg/15d---2400mg/16d-----维持5w
.
17
镇痛药:以吗啡为代表的麻醉镇痛药及非麻醉 性镇痛药:包括曲马多、生物碱类、NSAIDS
镇静药:吩噻嗪类及苯二氮卓类药物本身不能 有效治疗PHN,但是因其有抗焦虑及止吐作用, 可以与三环类及止痛药物协同使用
.
22
辣椒素:长期应用可以使神经某种的P物质或 其他储存物质耗竭,从而减少或消除刺激从低 级中枢到高级中枢的传导
.
23
交感神经阻滞:颈脊神经分布区水平以上的 PHN可选择N可选用同节段的交感 神经从阻滞
.
24
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蛛网膜下腔注射甲基 强的松龙60mg和3%的利多卡因3ml,每周一次 共四周,随访2年,发现痛觉明显减退,镇痛药 物的用量可明显减少
.
1
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neuralgia,PHN)即带状疱疹 (herpeszoster,HZ)后伴有皮肤节段变化的疼痛, 对发病时期不做规定
临床表现:持续性烧灼样痛、阵发性刺痛、针 刺样痛、触诱发痛
.
2
发病率: 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在千分之一点四到千分之四
降低PHN的发生率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泛昔洛韦、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PPT课件
*林宝珠等.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医院
16
表6 万乃洛韦与阿昔洛韦缓解HZ病人 疼痛的疗效比较*
治疗开始时间 4 周 8 周 16 周 24 周
万乃洛韦 (n=54)
52(91%)
14(25%) 8(14%) 3(5%) 3(5%)
阿昔洛韦 (n=52)
47(87%)
17(31%) 10(19%) 6(11%) 3(6%)
▲神经安定药(neurolepties)-酚噻嗪,甲腈咪 胍
▲抗惊厥药、抗癫痫药(anticonvulsants, antiepileptic drugs)卡马西平、丙戊酸。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 ▲局部用药——利多卡因贴剂,辣椒素等 ▲神经阻滞
24
●新的抗癫痫药- 加巴喷丁
缩短持续时间;减轻异常痛程度)
19
●常用神经阻滞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 ▲椎旁神经阻滞 ▲硬膜外阻滞 ▲神经干或分支阻滞 ▲腰大肌肌间沟阻滞
20
● 其他疗法
▲镇痛药
※阿片类药(Opioids)
※非甾体消炎镇药(non-steroidal antiimflammatory drugs)
▲局部用药
※局麻药
▲作用机制仍未清楚:有认为其对突触后背角神经 元的电压依从性Ca2+通道电流有独特作用 。
▲难治性PHN的一线药物。
25
加巴喷丁治疗THN近期疗效#
病例
1 2
性别
男 男
年龄
72 66
病程
1年 6m
治疗前 1d
8~9
4~5
8~9
4~5
VAS评分
3d
5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情绪(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 PHN 可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关
系, PHN 可引起或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 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又可降低患者应付PHN 的能力,从而在 PHN 和焦虑及抑郁之间形 成恶性循环。
8
3、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 高血压等)
老年人本身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这些疾 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见关注伴有 慢性病的 HZ 患者的情绪是很重要的,适 当地给予医疗关怀、心理护理、加强社会 支持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 PHN 发生率 及疼痛程度。
中国共识2013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二线 一线 二线
17
18
19
20
21
22
23
2.物理治疗 微波治疗 激光治疗
3.局部治疗 利多卡因 、丁卡因等加解热镇痛药制成贴
剂 外用辣椒素 皮内注射
24
4.神经阻滞治疗 5.神经毁损治疗 6.离子电透入治疗 7.心理治疗 8.其他治疗:有脊髓电刺激疗法、脑部电刺
6
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高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
是最难治疗的并发症,尽管 ,HZ 可发生 于任何年龄,但PHN 主要见于中老年人, 在众多的关于 PHN 相关危险因素的报道中, 年龄是发生 PHN 比较确定的因素,也许随 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 PHN 的 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 体验。
3
为什么要修订这个广泛使用的定义呢? 1.仅考虑了感觉和情绪特征,而忽略了主要
且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的特性。然而,这两 个成分恰恰是临床上慢性痛最棘手的重要 特征。 2.用“不愉快”一词来形容疼痛体验,无形 中弱化了疼痛的严重程度。 3.疼痛的主观性和自我报告忽视了非语言行 为。
4
PHN
2016年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国专家共 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明确了带状疱疹后 神经痛的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 月及以上的疼痛。
5
PHN相关国际指南近年更新概况
2013年----EFNS指南 2013年----NICE指南 2014年----加拿大疼痛学会共识 2015年----LASP NeuPSIG指南
11
2 . 适量应用皮质激素 机制是它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
的产生,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同时 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但Whitley等所做的关于泼尼松治疗带状疱不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 神经痛。
12
3 . 及早的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 闫龙涛
1
一、概念 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治疗
2
一、疼痛是什么?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1979年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
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到2016年发生变化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
13
4 .三环类抗抑郁药 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可缩短带状疱疹
疼痛的持续时间并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的长期发生率;抗病毒药与阿米替林同时 应用疗效优于抗病毒药加安慰剂。
14
四、治疗
治疗原则: 联合治疗 疗效与安全性风险评估 相对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渐增加剂量 详细记录疗效、剂量、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可治疗带状疱疹痛并预防PHN的 发生,其机理为:①亲神经的疱疹病毒是 通过逆行轴突方式进入神经系统的,逆行 轴突转运本是神经系统细胞交换信息的通 用而重要的生理机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 过程中实际上是亲神经病毒滥用了这种机 制,神经阻滞阻止了病毒的逆行转运,急 性期可预防PHN的发生。②阻断疼痛的恶 性循环。③阻断交感神经,支配脊神经的 营养血管扩张,神经营养状况改善。
9
4、细胞免疫缺陷 5、遗传易感性 6、机械性创伤 7、性别(女性多见)
10
三、预防
1 .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加快带状疱疹急性期疱疹的
消散、促进皮损愈合、控制炎症和减轻临 床症状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并可降低PHN 的发生率。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万乃洛韦1000mg,口服,一天3次,连续 7天,泛昔洛韦500mg,口服,一天3次, 连续7天。
激疗法、手术疗法等。
25
总结
迄今,仍然没有一种起决定性作用、长期 治愈PHN的方法。 目前对PHN的主要目标是: ①缓解疼痛; ②改善睡眠; ③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以综合治疗为主。
26
为民除痛是疼痛人的 奋斗目标!
谢谢!
27
2019/11/14
28
.
15
EFNS指南对PHN治疗的推荐 一线用药:
钙通道调节剂、TCA 局部利多卡因
二线用药: 阿片类 辣椒素
16
LASPNeupsIG2015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TCA 卡马西平
一线 一线
奥卡西平
度洛西丁
一线
文拉法辛
一线
曲马多
二线
阿片类
三线
利多卡因贴剂
二线
加拿大共识 2014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二线 二线 四线
2、情绪(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 PHN 可能和情绪之间存在有互为因果的关
系, PHN 可引起或加重焦虑和抑郁情绪, 而焦虑和抑郁情绪又可降低患者应付PHN 的能力,从而在 PHN 和焦虑及抑郁之间形 成恶性循环。
8
3、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 高血压等)
老年人本身往往合并有多种疾病,这些疾 病影响到患者的情绪状态,可见关注伴有 慢性病的 HZ 患者的情绪是很重要的,适 当地给予医疗关怀、心理护理、加强社会 支持等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状态 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 PHN 发生率 及疼痛程度。
中国共识2013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二线 一线 二线
17
18
19
20
21
22
23
2.物理治疗 微波治疗 激光治疗
3.局部治疗 利多卡因 、丁卡因等加解热镇痛药制成贴
剂 外用辣椒素 皮内注射
24
4.神经阻滞治疗 5.神经毁损治疗 6.离子电透入治疗 7.心理治疗 8.其他治疗:有脊髓电刺激疗法、脑部电刺
6
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高龄)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也
是最难治疗的并发症,尽管 ,HZ 可发生 于任何年龄,但PHN 主要见于中老年人, 在众多的关于 PHN 相关危险因素的报道中, 年龄是发生 PHN 比较确定的因素,也许随 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免疫力下降, PHN 的 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关的感觉、情感、认知和社会维度的痛苦 体验。
3
为什么要修订这个广泛使用的定义呢? 1.仅考虑了感觉和情绪特征,而忽略了主要
且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的特性。然而,这两 个成分恰恰是临床上慢性痛最棘手的重要 特征。 2.用“不愉快”一词来形容疼痛体验,无形 中弱化了疼痛的严重程度。 3.疼痛的主观性和自我报告忽视了非语言行 为。
4
PHN
2016年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国专家共 识》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明确了带状疱疹后 神经痛的定义为:带状疱疹愈合后持续1个 月及以上的疼痛。
5
PHN相关国际指南近年更新概况
2013年----EFNS指南 2013年----NICE指南 2014年----加拿大疼痛学会共识 2015年----LASP NeuPSIG指南
11
2 . 适量应用皮质激素 机制是它可抑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
的产生,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同时 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但Whitley等所做的关于泼尼松治疗带状疱不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 神经痛。
12
3 . 及早的神经阻滞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全国疼痛诊疗中心 中日友好医院 闫龙涛
1
一、概念 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治疗
2
一、疼痛是什么?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1979年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
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到2016年发生变化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
13
4 .三环类抗抑郁药 早期应用小剂量阿米替林可缩短带状疱疹
疼痛的持续时间并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的长期发生率;抗病毒药与阿米替林同时 应用疗效优于抗病毒药加安慰剂。
14
四、治疗
治疗原则: 联合治疗 疗效与安全性风险评估 相对小剂量开始治疗,逐渐增加剂量 详细记录疗效、剂量、不良反应。
神经阻滞可治疗带状疱疹痛并预防PHN的 发生,其机理为:①亲神经的疱疹病毒是 通过逆行轴突方式进入神经系统的,逆行 轴突转运本是神经系统细胞交换信息的通 用而重要的生理机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 过程中实际上是亲神经病毒滥用了这种机 制,神经阻滞阻止了病毒的逆行转运,急 性期可预防PHN的发生。②阻断疼痛的恶 性循环。③阻断交感神经,支配脊神经的 营养血管扩张,神经营养状况改善。
9
4、细胞免疫缺陷 5、遗传易感性 6、机械性创伤 7、性别(女性多见)
10
三、预防
1 .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对加快带状疱疹急性期疱疹的
消散、促进皮损愈合、控制炎症和减轻临 床症状已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并可降低PHN 的发生率。 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万乃洛韦1000mg,口服,一天3次,连续 7天,泛昔洛韦500mg,口服,一天3次, 连续7天。
激疗法、手术疗法等。
25
总结
迄今,仍然没有一种起决定性作用、长期 治愈PHN的方法。 目前对PHN的主要目标是: ①缓解疼痛; ②改善睡眠; ③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以综合治疗为主。
26
为民除痛是疼痛人的 奋斗目标!
谢谢!
27
2019/11/14
28
.
15
EFNS指南对PHN治疗的推荐 一线用药:
钙通道调节剂、TCA 局部利多卡因
二线用药: 阿片类 辣椒素
16
LASPNeupsIG2015
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TCA 卡马西平
一线 一线
奥卡西平
度洛西丁
一线
文拉法辛
一线
曲马多
二线
阿片类
三线
利多卡因贴剂
二线
加拿大共识 2014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一线 二线 二线 四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