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

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

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

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

——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

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

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

然而,他们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

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

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

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

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

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

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

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

”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

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

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

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

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要点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要点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知识要点1.这是古代最长的一首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借孔雀起兴,预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

3.主题思想: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讴歌了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寄托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刘兰芝、焦仲卿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控诉了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

女主人公对爱情忠贞不二,对家长专制和宗法礼教所作的不妥协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采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4.主要情节和结构方式:(1)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辞归,第二段送别,第三段逼婚,第四段殉情。

(2)采取双线推进的方式:一条线索由刘兰芝、焦仲卿夫妇之间的关系组成;另一条线索由刘、焦夫妇同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组成,并在全诗中占主导地位。

诗中多用照应手法,体现了结构的细密。

结构特点:叙事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法,结构缜密紧凑。

5.以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兄为例,分析此诗善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

刘兰芝的外柔内刚,焦仲卿的懦弱无奈,焦母的专横,刘兄的势利,都通过他们的语言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6.“兰芝辞别”与“太守迎亲”的作用:“兰芝辞别”表现兰芝性格坚强,不在婆婆面前露出惊慌与悲伤;“太守迎亲”反衬兰芝不慕富贵荣华,忠于爱情。

7.焦母指责兰芝“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兰芝针锋相对回答“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8.《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兰芝点明悲剧原因是“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9.此诗通过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10.诗末段景物描写的象征意:刘、焦墓地梧桐松柏枝叶交相覆盖,鸳鸯双双日夕和鸣,象征着男女主人公贞洁爱情的不朽,表达了作者对他们追求自由爱情的可贵精神的赞颂和对他们不幸命运的同情。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面整理了《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迫之,实乃投水而死去。

仲卿闻之,亦自尽于庭树。

时人受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头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忧。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领空房,相逢常日叶唇柱。

鸡鸣进机织,夜夜严禁息。

三日割断五匹,大人故疑晚。

非为织作晚,君家妇难为!妾苦不堪言诱惑,再露无所施。

便可以白公姥,及时二者饥困。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曰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行径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民主自由!东家存有贤女,革叶秦罗敷。

心疼体极其,阿母为汝谋。

便可速遣之,遣回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掉恩义,可以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去贵门。

Arreau循公姥,比者敢于自专?昼夜诚作息,伶俜萦细穗。

曰言有罪过,养育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一朝还!妾存有缀腰襦,密叶自生光;红罗复阵帐,四角雕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谅,严重不足迎接后人,要待并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宽慰,久久莫委身!”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孔雀东南飞并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南北朝:佚名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注释解释及词类活用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注释解释及词类活用

2)相(xiāng):互相,副词。 如:
① 相见常日稀 ②黄泉下相见 ③六合正相应 ④ 叶叶相交通 ⑤ 枝枝相覆盖 ⑥ 仰头相向鸣 (7)好鸟相鸣
3)相(xiàng)名词,相貌。
如:儿已薄禄相(相貌)
4)相(xiāng),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偏指一方,可不译
如:誓不相隔卿
四、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含义 “相”是一个会意字,《说文》:“相, 省视也。从目,从木。”本意是用“目” 看“木”,即“察看”。后来引申出其他 一些意义。本课文中“相”字出现过19 处,大致可分为三类:
1)相(xiāng)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 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 “他”、“它”等等。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 通“娶”。
箱帘六七十 通“奁”。
谓言无誓违 似应作“愆”,愆违,过失。
府吏见丁宁 也写做“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 蒲苇纫如丝 同“脏”,脏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通“韧”,柔软而结实。
二、请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
(有些词语两字组合在一起,只取其中一字的意义,叫偏 义复词。)
便可白公姥
公姥:婆婆。意义偏指“姥”,“公”只作陪衬
昼夜勤作息
我有亲父母
作息:劳作。意义偏指“作”,“息”只作陪衬
父母:母亲。意义偏指“母”,“父”只作陪衬
逼迫兼弟兄
弟兄:哥哥。意义偏指“兄”,“弟”只作陪衬
三、区别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
可怜体无比
汝岂得自由 槌床便大怒
可爱
自作主张 坐具
自可断来信 古义 使者,指媒人 他 渠会永无缘 耐心受委屈 以此下心意 供养卒大恩 侍奉公婆 共事二三年 一起生活

古诗孔雀东南飞翻译赏析

古诗孔雀东南飞翻译赏析

古诗孔雀东南飞翻译赏析文言文《孔雀东南飞》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ORg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孔雀东南飞译文及注释

孔雀东南飞译文及注释

孔雀东南飞译文及注释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欢?”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作遗施,于君无所望。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孔雀东南飞”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节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

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适.得府君书( )(2)卿当日.胜贵( )(3)叶叶相交通..( )(4)多谢.后世人(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尔妾亦然(2)渐见愁煎迫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全诗意思及赏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全诗意思及赏析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全诗意思及赏析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全诗 350 余句,1700 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

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这句话是刘兰芝对焦仲卿的表白。

意思是:你要像磐石一样,而我要像蒲苇一样。

磐石是非常坚固的,而蒲苇则是柔软的。

刘兰芝用磐石和蒲苇来比喻自己和焦仲卿的爱情,表达了她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

她认为,自己和焦仲卿的爱情就像磐石一样坚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会改变。

这句话也反映了刘兰芝对爱情的无奈和悲哀。

她知道,自己和焦仲卿的爱情是不可能被成全的,但是她仍然不愿意放弃。

她希望焦仲卿能够像磐石一样坚定地爱着她,即使他们不能在一起,他们的爱情也会像磐石一样永恒。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这句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经典语句,它表达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定和执着,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无奈和悲
哀。

这句话不仅是刘兰芝个人的心声,也是整个封建社会中无数女子的心声。

《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赏析人教社中语室熊江平【解题】《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

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诗前的小序,为徐陵所加。

据小序,诗写成于汉末建安年间(196—219)。

这首诗属于乐府歌辞。

所谓“乐府”,原是汉朝皇帝的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惠帝时,就设有“乐府令”的官名,至武帝时,更正式设置了“乐府”官署,采集民间歌辞以供朝廷制礼作乐之用。

这些采集得来的歌辞,因“乐府矽的整理保存而得了“乐府歌辞”“乐府诗”或“乐府”的专门名称,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意思等于说“入乐的诗歌”。

【注评】汉末建安中,建安中,建安年间。

建安,汉献帝年号。

○交代诗中故事发生的年代。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庐江:汉郡名,今安徽省潜山县一带。

小吏:指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

为仲卿母所遗,为……所遣:被……休弃回娘家。

为……所……,表被动。

遣,休,旧时女子被夫家离弃,送回娘家。

自誓不嫁。

不嫁:指不再改嫁。

其家逼之,其家:她的娘家。

乃没水而死。

乃:于是,就,副词。

仲卿闻之,亦自缢(yì)于庭树。

亦:也,副词。

缢:上吊。

○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主要人物的姓名及身份、事件及其起因与结局。

时人伤之,时人:当时的人。

伤之:为他们的不幸而感到痛心。

伤,为动用法。

为诗云尔。

云尔:句末语气词。

○说明此诗的来源。

诗前小序,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诗故事的梗概,交代了叙事作品中的六要素(时、地、人、事、起因、结局),使读者阅读时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

孔雀东南飞,东南飞:向东南飞去。

东南作状语。

五里一徘徊。

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写孔雀向东南飞去却又不愿分离,开篇就表现出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和凄怆缠绵的气氛。

这一段,以孔雀喻仲卿夫妇,托物起兴,提摄全篇,引出下文。

“十三能织素,十三:指十三岁。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读书是获得智慧变得成熟学会思考了解人性的捷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雀东南飞并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南北朝:佚名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书上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书上注释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选自《玉台新咏》,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

2:建安中:建安:东汉献帝年号,公元196年至219年。

建安中,即建安年间。

3:庐江::汉代郡名,郡治起初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汉末徒今安徽省潜山县4;遣;休。

女子被丈夫赶回娘家5:缢:吊死6:时人伤之,为诗云尔:当时的人们哀悼他们,写了这样一首诗,云尔。

句末的语气助词。

时人:一作“时”7: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向东南飞,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徘徊,犹疑不决。

汉人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

用这两句诗引起下面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8:十三能织素;这句是说兰芝十三岁就会织素。

从这一句到“及时相遣归”句都是兰芝向仲卿说的话。

9:箜篌:古代的一种拨弦乐器,形状和筝、瑟相似。

10;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11:守节情不移: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12: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13:断:截下来14:大人故嫌迟:婆婆还是嫌我织的慢。

大人,好像现在说的“老人家”,指婆婆15:非为织作迟,君家妇为难:并不是稠织的慢,你家媳妇难做啊16:妄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意思是,我既然担当不了你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有用。

不堪,不能胜任。

驱使,使唤。

施,用17.便可白宫姥:你就可以禀告婆婆。

白:告诉,禀告。

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18:启:告诉,禀告19:儿已薄禄相: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

古人迷信,往往从一个人的相貌来断定他的命运20.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年少时候结为夫妻,相亲相爱的活,也相依为伴。

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才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黄泉,黄土下的泉水,之人死后埋葬的地方21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结婚生活在开头,并不算很久。

尔,组词22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这个女子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会想到使母亲不满意呢?偏斜,不端正。

《孔雀东南飞》解析

《孔雀东南飞》解析

《孔雀东南飞》解析1.原文及序文:1.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2.正文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3.解释:1.序文简单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汉末建安中)、地点(庐江府)、人物(焦仲卿、刘兰芝)以及事件的大致经过(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在娘家逼迫下投水自尽,焦仲卿听闻后自缢而死),为全诗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说明这首诗是当时的人对这一悲剧故事的感慨和记录。

2.“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孔雀向东南飞却徘徊不前,暗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以及他们在爱情和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痛苦与无奈。

孔雀的徘徊也为全诗营造出一种凄凉、哀怨的氛围。

2.刘兰芝自述: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解释:1.“十三能织素…… 十六诵诗书”:这几句强调了刘兰芝的多才多艺和良好的教养。

在古代,女子的德、言、容、功是衡量其品德和价值的重要标准,刘兰芝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出色,说明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子。

2.“十七为君妇…… 相见常日稀”:刘兰芝十七岁就嫁给了焦仲卿,然而焦仲卿作为府吏,工作繁忙,两人聚少离多,这让刘兰芝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伤。

这里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普通家庭因丈夫外出工作而导致夫妻分离的现象,也为后面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3.“鸡鸣入机织…… 大人故嫌迟”:刘兰芝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织布,夜夜不得休息,三天就能织成五匹布,但婆婆仍然故意嫌弃她织得慢。

这并非是刘兰芝真的织得慢,而是婆婆故意刁难,体现了封建家长制下婆婆对儿媳的苛刻和压迫。

4.“妾不堪驱使…… 及时相遣归”:刘兰芝不堪忍受婆婆的驱使,觉得自己在焦家已经没有用处,于是主动请求焦仲卿告知婆婆,将自己送回娘家。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赏析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赏析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赏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

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序说东汉末建安(公元196-219)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焦母)赶回娘家,她(回娘家后)发誓不再嫁人。

她的娘家逼迫她改嫁,她便投水死了。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而死)这件事,也在(自家)庭院的树上吊死了。

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写下这首诗记述这件事。

正文孔雀鸟飞向东南,飞了五里,徘徊了一会儿。

“(我)十三岁能够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悲伤。

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

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

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旧嫌我织得慢。

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您家的)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命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少年夫妻)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

(我们)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使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

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秦罗敷,(长相)可爱,没有谁比得上,母亲替你去求婚。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

《孔雀东南飞》叙事诗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动人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成为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诗的开篇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营造出一种缠绵悱恻、悲伤哀怨的氛围,暗示了故事的悲剧结局。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主人公刘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知书达理的女子。

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多才多艺,却不被婆婆所容。

婆婆对她百般挑剔,认为她“举动自专由”,逼迫儿子焦仲卿休妻。

焦仲卿深爱妻子,试图向母亲求情,却无果。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刘兰芝只好暂且回到娘家。

回到娘家的刘兰芝,虽有兄长的逼迫,但她仍坚守对爱情的忠贞。

而焦仲卿也对妻子念念不忘,两人约定“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然而,命运弄人,刘兰芝最终在兄长的逼迫下,无奈答应再嫁。

就在出嫁的前一天,刘兰芝与焦仲卿相见,两人互诉衷肠,决定以死来捍卫他们的爱情。

最终,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

刘兰芝无疑是其中最为光彩照人的一个。

她美丽、勤劳、聪明、有主见,面对婆婆的刁难和兄长的逼迫,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尊严和对爱情的执着。

焦仲卿则是一个在孝道和爱情之间挣扎的人物,他既不敢违抗母亲的意志,又深爱着妻子,最终在痛苦中选择了与妻子一同赴死。

而焦母和刘兄则代表了封建礼教和家长权威的冷酷无情。

从叙事结构上看,《孔雀东南飞》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全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穿插了家庭矛盾、社会风俗等方面的描写,使故事更加丰富和真实。

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

比如,焦仲卿与母亲的对话,表现出他的无奈和抗争;刘兰芝与焦仲卿的临别誓言,展现了他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在表现手法上,《孔雀东南飞》善用比兴和铺陈。

开篇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孔雀的徘徊比喻夫妻的分离,生动形象。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顶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

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斗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

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

深刻的思想内容打算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简洁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

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仆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X〞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秀丽、聪明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

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恳求也不愿转变初衷。

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

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

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

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

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奇异编织、人物的鲜亮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与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

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预而离异的故事。

“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原文、赏析

“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原文、赏析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出自两汉的《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原文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高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

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

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

深刻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

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刘”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

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变初衷。

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

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

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

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

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巧妙编织、人物的鲜明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

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涉而离异的故事。

由“五里一徘徊”的踌躇不前、恋恋不舍,也影射着夫妻二人的感情的深厚。

借助起首两句的起兴便铺染了一种惨惨凄凄的悲剧气氛。

正是这种通过起兴铺染气氛的手法,使故事的介绍可以不用一字交代情节,直接推出女主人公的叨叨絮语,开始人物形象的塑造。

手法极为简洁。

从女主人公的倾诉中可以知道,她受过很好的家教,读书明礼,织素裁衣,以至赏音弹奏,举凡闺中操作都是从小训练出来的。

按说这该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儿媳,却不料嫁到焦家以后,磨难却接踵而至。

磨难并不是来自丈夫——丈夫乃州府小吏,常住衙内,只是相会时少,不能经常向他倾诉衷肠;而婆母最难侍候,以至无法再忍受下去。

婆媳间摩擦一定很多,诗中只举一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古代纺织品以宽二尺二寸、长四丈为一匹。

刘氏能够三天织成五匹一二十丈,又是白色的生绢,已是难得的快手。

古诗《上山采蘼芜》,曾将新人与故人的织工相比:“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可见最出色的女工尚不及这位女主人公的成果,其夜以继日的辛劳,不难想象。

但如此劳作却仍得不到婆母的欢心,犹嫌织得慢。

婆婆的故意刁难,兰芝的难以忍受,何待赘言?焦家的媳妇太难做,兰芝要求离异,是实在忍无可忍的事。

从中也反映出女主人公的一种反抗压迫的骨气。

但是,这一主动请求离异的行动,却曾招来封建卫道者的非难。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说:“母不先遣而悍然请去,过矣。

”首先,母不先遣,并非事实,这在下文已交代明白。

其次,责之以过,正是出于对兰芝的叛逆性格缺乏了解。

兰芝并非不遵守三从四德,不听命于婆母的调遣。

但如果婆母刁难太过,则媳妇亦可“过”之而“悍然离去”。

这一点,恰恰是兰芝性格的典型性所在。

看来倒是焦仲卿相当了解自己的妻子。

他知道责任全在自己母亲方面,所以听完妻子的诉说之后,并不加安抚和劝导,而是立即去到母亲跟前。

而且,到母亲那里也不是去了解婆媳不和的因由,而是照直质问:“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凡此都说明他对妻子的了解和笃爱,其倾向完全在妻子一边。

这一点在向母亲陈述时也毫不掩饰,甚至将夫妻之间的山盟海誓也和盘托出。

这种举动依照封建伦理的准则,是过分的。

大概这位母亲也没有想到平日唯唯诺诺,唯己命是从的孝子,今日竟敢如此为媳妇张目,所以一开始就数落起对儿媳的不满来。

说来可怜,她的最大的不满竟是“举动自专由”。

从兰芝的自叙中知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在婆母的督促下,兰芝是整日不得休息的,又哪里有工夫再在婆婆跟前搞那套繁文缛节?“无礼节”、“自专由”,如果指的是这些,其根源不正在婆婆身上吗?从这一点上看,婆婆对儿媳的刁难、虐待,已是不打自招。

更为可气的是,凭着家长的意志,这位母亲竟要自己的儿子停妻另娶,硬要拆散这对小夫妻,为自己儿子另择配偶,而且要以“体无比”相引诱。

在儿子不为所动之后,她竟然动用家长的淫威,槌床大怒,坚决要将儿媳赶出家门。

这是焦仲卿与其母的第一次交锋,也是封建家长的狰狞面目的第一次暴露。

从下文知道,焦仲卿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意志,固然反映其软弱性,但是在同母亲的答辩中他又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真挚感情。

性格的复杂性,使他成为这一婚姻悲剧的受害者,所以值得同情。

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旧是母亲的蛮不讲理,一意孤行,硬要逼儿媳离去,为子另择称自己心意的配偶。

母命自不可违,妻子又委实为自己所爱,焦仲卿遂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既遵母命,遣送妻子还家,又让妻子放心地委屈一时,准备不久把她再接回来。

但是这一番苦心又能否得到妻子的谅解?在遭到婆母的虐待之后,又要受到丈夫的遣回,妻子能否忍受得了?所以焦仲卿欲言又止,以致泣不成声。

见此情景,聪明的兰芝一切都明白了,知道事已无可挽回。

她更不愿意使心爱的丈夫为难,做他所做不到的事情。

“勿复重纷纭”,一句话,表明她对事情的发展已不抱任何幻想,毅然下定离开焦家的决心。

对她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从打进入焦家,两三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极尽孝道,备受苦辛,“谓言无罪过”,她是心安理得的。

使她为难的是和丈夫的分离,而且她也深知丈夫此刻的痛苦。

丈夫仍爱着自己,又对自己爱莫能助,既然如此,作为妻子就应当为之排遣,兰芝终于把嫁妆留下来给丈夫留作纪念,这是多么有见地而又多情的女子呵!为什么她对过于懦弱的丈夫没有一丝怨言?这固然是基于对丈夫的了解和谅解。

但更重要的是,她清楚地知道决定婚姻前途的并不是夫妇间的情爱,而是那封建家长的意志。

没有这种见识,是采取不了这断然的措施的。

而这也正是兰芝这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兰芝对丈夫非但没有怨言,在离别之际反而更加体贴。

她将自己的珍品郑重地留给丈夫,为的是使丈夫“久久莫相忘”。

生动地体现了两人之间的一往情深。

而这样一对夫妻被活活拆散,不也正反衬出封建家长的乖悖事理、冷酷无情么?兰芝终于要离开焦家了,这是在她因不堪忍受婆母的虐待而毅然作出的决断,所以离别的一切动作都显得有条不紊,周到而得体,刻画出一个作为妻子、作为儿媳、作为嫂嫂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这是通过三件事表现的:一是梳妆,这是表现她的形态美。

诗中不惜笔墨,从头上戴的、身上披的、脚上穿的,以至手指纤细白嫩、口唇艳若含丹,纤纤步履、翩翩风度等多方面加以形容,兰芝完全是作为美的化身出现在诗人的笔下的。

论者都注意到了“事事四五通”一句的含意。

余冠英《乐府诗选》认为:“或是心烦意乱,一遍两遍不能妥帖;或言其极意装束,一遍两遍不能满意。

”何者为是,未曾断言。

程千帆、沈祖棻选注的《古诗今选》取前者,而我们认为在后者基础上加以解释,似乎更符合诗意。

首先,婆媳不和,刘兰芝心里已经明白“君家妇难为”。

当丈夫到婆婆跟前去回护自己而不成,她更清楚“被驱遣”势不可免。

于是坦然安排别后,毅然决定离去。

始终不曾低头,她又怎肯在婆母面前披头散发、哭哭啼啼,去乞求怜悯呢?她严妆打扮,正是要在恶婆婆面前表现自己完美的形象。

因而,“事事四五通”,打扮的是外貌,反映的却是内心——身受迫害而又不肯屈服的铮铮硬骨,从而达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

这一艺术典型,不正是通过沉着冷静、不厌其烦的“事事四五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吗?这种冷静,在与恶婆婆告别时达到了极点。

告别的话一共八句,前四句表明自己门第低微,没有受到很好的家教,乃自谦之词。

最后两句,兰芝被休弃了,还希望婆婆主持家务,多多保重,表明很有修养,很有家教。

所以,主要意思是中间两句,即“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短短两句,十分深刻地揭示了买卖婚姻的实质:接受的财礼多,媳妇付出的劳役也应该多,婆婆的役使和虐待就成了天经地义了;如果媳妇不能胜任,得不偿失,便理所当然地可以休弃。

买卖婚姻的残酷性由此可见。

《礼记·坊记》上说:“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

”《颜氏家训·治家篇》上说:“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前书成于西汉,后书成于南北朝,都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此诗成于汉末,与上述情况也是不无关系的。

凡此都说明,兰芝离开焦家时是十分冷静的。

但是,冷静并不是冷漠,两三年的新妇生活也有其感情之所系,这在同小姑流泪告别时表现得很明显,她甚至天真地回想起妯娌之间的嬉戏,甚至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逢年过节,再度嬉戏时,不要忘记她,更为动情的是跟丈夫的分别。

轧轧车轮,呼应着这对夫妻的离愁别恨;唯因主人公的默默无言,沉浸在极端的苦痛之中,因而那隐隐甸甸的车轮声,愈加沉重而使人心烦。

到了大路口,不得不分手了,也不能再沉默了,强抑的感情犹如洪水冲破闸门而不可收拾。

焦仲卿翻身下马,奔向车中,絮絮叨叨地表明心迹说日后还要接她回来,以安慰兰芝那创伤的心灵。

兰芝自然为丈夫的诚心所感动,不过,她的考虑要比焦仲卿现实得多,这是通过以下三重意思表达清楚的。

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仅仅是给丈夫那过于天真的想法的一点呼应、一点安慰而已,实际只是奢望。

二,所以才进一步以比喻表示自己的希望:“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意思是“还归”即使无从实现,我们的爱情还可以如磐石般坚、如蒲苇般韧,达到永恒,从中表示出来的正是旧势力重压下的一种坚韧不拔的反抗意志。

其中着重的还在于对丈夫的期待,因为丈夫在母亲压力下的动摇是完全可能的,所以更希望他能如磐石般坚强。

在和旧势力的抗争中,丈夫的爱情已经成为她的唯一的精神支柱了。

三,她回到娘家要面对兄长的胁迫,丈夫在爱情上的坚贞,对她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她的抗争也就完全失去意义了。

在依依惜别之后,重重压迫立即铺天盖地向这一对恋人分头袭来,首先对准的是兰芝。

尽管在焦家,兰芝是受害者,是无辜的,但是被驱遣回家,对娘家来说,依旧是奇耻大辱。

在这种不问青红皂白的礼教制度面前,兰芝似乎又成了做了什么坏事的恶妇,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自己也觉得脸上无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