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赏析

汉乐府中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并称双璧,一向被视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的两大高峰,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长三百五十六句、一千七百八十言,更是蔚为大观,为唐诗以前所仅见。它虽不像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萨》那样,反映波澜壮阔的战争风云,但它通过封建家长制一手造成的婚姻悲剧,猛烈地抨击了封建礼教。其对根深蒂固的礼教统治的震撼作用,实不亚于荷马史诗所表现的战场的厮杀。深刻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它的史诗的地位。

《孔雀东南飞》这部长篇叙事诗,并没有复杂的情节,取材也很一般,那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屡见不鲜的家庭纠纷——婆媳不和。一般又一般的情节中却具有着扣人心弦的效果,千百年来激荡着读者的灵魂,这全归功于它的不朽的艺术魅力。

诗中女主人公兰芝(诗中不曾交代她的姓氏,所谓“刘”氏,系后人所加,如同《木兰诗》中附会木兰姓“花”一样),是个美丽、聪慧而又勤劳的妇女,与丈夫庐江小吏焦仲卿互敬互爱,感情日笃。不料,小夫妻的恩爱却招来婆母的不满,并以另结美眷为诱饵,强令仲卿与之离异,尽管仲卿百般哀求也不肯改变初衷。二人依依惜别,相约不日重聚。然而兰芝回到家中,又置于其兄的摆布之下,硬逼其改嫁名宦之子。兰芝无法与不自主的命运抗争,为了表示对仲卿的忠贞,为了表示对家长包办婚姻的抗议,投河自尽。焦仲卿闻讯自缢殉情。二人都以一死表示了对封建家长、封建礼教的控诉。“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结尾一语,乃作者提出的对后来者的警告,势必会引起读者对这种剥夺婚姻自由的罪恶制度的不满和痛恨。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诗中情节的巧妙编织、人物的鲜明形象、语言的活脱生动,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倾向而最终完成的。下面我们就循着诗中叙事的线索来探讨。

“起兴”作为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意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此诗即用“孔雀东南飞”起兴,由双鸟的生离死别引起一对年轻夫妇因封建家长的粗暴干涉而离异的故事。由“五里一徘徊”的踌躇不前、恋恋不舍,也影射着夫妻二人的感情的深厚。借助起首两句的起兴便铺染了一种惨惨凄凄的悲剧气氛。

正是这种通过起兴铺染气氛的手法,使故事的介绍可以不用一字交代情节,直接推出女主人公的叨叨絮语,开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极为简洁。

从女主人公的倾诉中可以知道,她受过很好的家教,读书明礼,织素裁衣,以至赏音弹奏,举凡闺中操作都是从小训练出来的。按说这该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和儿媳,却不料嫁到焦家以后,磨难却接踵而至。磨难并不是来自丈夫——丈夫乃州府小吏,常住衙内,只是相会时少,不能经常向他倾诉衷肠;而婆母最难侍候,以至无法再忍受下去。婆媳间摩擦一定很多,诗中只举一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古代纺织品以宽二尺二寸、长四丈为一匹。刘氏能够三天织成五匹一二十丈,又是白色的生绢,已是难得的快手。古诗《上山采蘼芜》,曾将新人与故人的织工相比:“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可见最出色的女工尚不及这位女主人公的成果,其夜以继日的辛劳,不难想象。但如此劳作却仍得不到婆母的欢心,犹嫌织得慢。婆婆的故意刁难,兰芝的难以忍受,何待赘言?焦家的媳妇太难做,兰芝要求离异,是实在忍无可忍的事。从中也反映出女主人公的一种反抗压迫的骨气。但是,这一主动请求离异的行动,却曾招来封建卫道者的非难。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说:“母不先遣而悍然请去,过矣。”首先,母不先遣,并非事实,这在下文已交代明白。其次,责之以过,正是出于对兰芝的叛逆性格缺乏了解。兰芝并非不遵守三从四德,不听命于婆母的调遣。但如果婆母刁难太过,则媳妇亦可“过”之而“悍然离去”。这一点,恰恰是兰芝性格的典型性所在。

看来倒是焦仲卿相当了解自己的妻子。他知道责任全在自己母亲方面,所以听完妻子的诉说之后,并不加安抚和劝导,而是立即去到母亲跟前。而且,到母亲那里也不是去了解婆媳不和的因由,而是照直质问:“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凡此都说明他对妻子的了解和笃爱,其倾向完全在妻子一边。这一点在向母亲陈述时也毫不掩饰,甚至将夫妻之间的山盟海誓也和盘托出。这种举动依照封建伦理的准则,是过分的。大概这位母亲也没有想到平日唯唯诺诺,唯己命是从的孝子,今日竟敢如此为媳妇张目,所以一开始就数落起对儿媳的不满来。说来可怜,她的最大的不满竟是“举动自专由”。从兰芝的自叙中知道,“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在婆母的督促下,兰芝是整日不得休息的,又哪里有工夫再在婆婆跟前搞那套繁文缛节?“无礼节”、“自专由”,

如果指的是这些,其根源不正在婆婆身上吗?从这一点上看,婆婆对儿媳的刁难、虐待,已是不打自招。更为可气的是,凭着家长的意志,这位母亲竟要自己的儿子停妻另娶,硬要拆散这对小夫妻,为自己儿子另择配偶,而且要以“体无比”相引诱。在儿子不为所动之后,她竟然动用家长的淫威,槌床大怒,坚决要将儿媳赶出家门。这是焦仲卿与其母的第一次交锋,也是封建家长的狰狞面目的第一次暴露。从下文知道,焦仲卿不得不屈服于家长的意志,固然反映其软弱性,但是在同母亲的答辩中他又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妻子的真挚感情。性格的复杂性,使他成为这一婚姻悲剧的受害者,所以值得同情。

问题的症结所在,依旧是母亲的蛮不讲理,一意孤行,硬要逼儿媳离去,为子另择称自己心意的配偶。母命自不可违,妻子又委实为自己所爱,焦仲卿遂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既遵母命,遣送妻子还家,又让妻子放心地委屈一时,准备不久把她再接回来。但是这一番苦心又能否得到妻子的谅解?在遭到婆母的虐待之后,又要受到丈夫的遣回,妻子能否忍受得了?所以焦仲卿欲言又止,以致泣不成声。见此情景,聪明的兰芝一切都明白了,知道事已无可挽回。她更不愿意使心爱的丈夫为难,做他所做不到的事情。“勿复重纷纭”,一句话,表明她对事情的发展已不抱任何幻想,毅然下定离开焦家的决心。对她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因为从打进入焦家,两三年的时间里,一步一个脚印,极尽孝道,备受苦辛,“谓言无罪过”,她是心安理得的。使她为难的是和丈夫的分离,而且她也深知丈夫此刻的痛苦。丈夫仍爱着自己,又对自己爱莫能助,既然如此,作为妻子就应当为之排遣,兰芝终于把嫁妆留下来给丈夫留作纪念,这是多么有见地而又多情的女子呵!为什么她对过于懦弱的丈夫没有一丝怨言?这固然是基于对丈夫的了解和谅解。但更重要的是,她清楚地知道决定婚姻前途的并不是夫妇间的情爱,而是那封建家长的意志。没有这种见识,是采取不了这断然的措施的。而这也正是兰芝这一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的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兰芝对丈夫非但没有怨言,在离别之际反而更加体贴。她将自己的珍品郑重地留给丈夫,为的是使丈夫“久久莫相忘”。生动地体现了两人之间的一往情深。而这样一对夫妻被活活拆散,不也正反衬出封建家长的乖悖事理、冷酷无情么?

兰芝终于要离开焦家了,这是在她因不堪忍受婆母的虐待而毅然作出的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